推荐精品语文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一只贝》教材分析
长春小学语文五下《4.1一只贝》word教案 (7)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贝》教案语文组:慕学敏一只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情感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感悟一只贝在特殊经历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从而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贝说明的人生哲理。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见过贝壳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只贝》。
(板书课题)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贝?2、课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可怜可敬)二、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再读体会:这篇课文虽然不长,但是耐人寻味,老师在课前读了很多遍课文呢,老师每次读都被文中的这只贝深深地感动,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再体会体会。
2、(当孩子找到第三和第九段后,教师过渡:)如果没有一个石子,这只贝会是怎样?请同学们找到第一段,读一读,联想一下贝的美丽。
3、同学们对哪一段感受最深?哦,第三段(交流第三段)(1)为什么这一段让你感受很深,你觉得这只贝怎样?(可怜、坚强……)(2)哪个词特别打动了你,让你觉得他可怜?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3)着重理解“折磨”、“无论如何” 、“越来越”、“默默的”。
这是怎样的折磨啊?(引读)一颗石子,一颗(十分硬的)石子,一颗(带着棱角的)石子钻进了贝的壳内,你能想像有石子在贝软软的身体里是什么样的感受吗?就像我们人的眼睛里吹进了沙子,非常难受)对啊,一粒小沙就会让我们寝食难安,更何况是一粒硬硬的有棱角的石子了!这石子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他,一天,两天……对贝来说,一定“度日如年”啊!谁来读这句话?读了这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一幕?这种折磨不但来自于身体上的创伤,精神上也痛苦不堪,而贝是怎么做的?但他默默的,他说不出来。
《一只贝》教学设计
《一只贝》教学设计永胜小学许兴伟2016.3一、教材分析《一只贝》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主要采取对比的手法,讲述了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他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美丽斑斓的贝壳,却孕育出了一颗稀罕珍贵的珍珠的故事。
文中感情真挚、饱满,可谓字字有情,句句含情,是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在读中,学生应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个性化感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感悟追求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
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这只贝的经历,理解他的可怜和可敬。
3、重新认识“丑陋”与“漂亮”的真正含义,理解这只贝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也是一种美。
四、教学重难点1、多种形式读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只贝的可怜和可敬。
2、感悟这只贝的特殊经历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策略朗读指导法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激情谈话,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一只贝),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只贝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和震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贝?2.学生分段朗读。
3.找出中心句: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老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贝?①师:同意吗?都谁画的这句话?看来大家都用心读书了。
大屏幕出示: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②自由读或齐读: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③为什么既说它可怜又说它可敬呢?接下来我们就更深入地去认识这只贝。
(三)、紧扣中心,读中悟情1、边读课文边画一画,看看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只可怜的贝?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指导。
3、对话式的交流4、教师小结:是的,这是一只多么可怜,多么不幸的贝呀!它失去生命、失去荣誉、受尽折磨、丑陋让人讨厌、有苦说不出。
《一只贝》说课材料
《一只贝》说课材料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一只贝》。
一、教材分析《一只贝》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中描绘了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他的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色彩斑斓的贝壳,但他却孕育出了一颗珍贵的珍珠的故事。
作者的语言朴素、平淡,但却不乏哲理、激情。
笔下的这只贝虽然外表丑陋,但它含英咀华,它的精神令人起敬,它的际遇发人深思,因而本文也是一则思维训练和感情朗读的好教材。
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知识建构的特点,我确定“知识与能力”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的含义。
感知课文中描写的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我确定“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为: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抓重点语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
”由此,我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为:感悟一只贝在特殊经历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无论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飞跃,有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的良好习惯,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四、教学方法在教法上,由于本课言辞清丽而流畅,情感真挚而朴素,是引导学生感知汉语言文字魅力的绝好材料,所以,教学该课时要让学生充分读、悟文本。
在此基础上抓住文中出现的“漂亮”与“丑陋”、“可怜”与“可敬”等几处矛盾点入手研读,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一只贝说课稿
一只贝说课稿一只贝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课文——《一只贝》。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向大家简要介绍一、说教材《一只贝》是著名作家贾平凹所写的极富生活哲理的小品文。
纵观全文,我们能发现,文章介绍了两种贝。
作者明为写贝,实则喻人。
将两种贝所代表的两种人生展现在我们面前,让读者进行比较,获得启迪。
贾平凹先生通过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的理解是: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幸福,但当不幸降临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可敬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悟,但我也会告诉孩子我的这些感悟。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体现这一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1是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能找出反映贝壳特点的语句,并品读感悟。
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是在品读感悟重点语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主旨,获得人生启迪,使学生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
而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理解“一只贝”所蕴含的抗争精神。
文中对“一只贝”的描写若不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则学生的感悟很可能停留于“蜻蜓点水”般的肤浅,这既妨碍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又不利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
三、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把握大意,然后组织学生深入感悟,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四、说教学设计我的课堂结构是“揭题导入——整体把握——精读品悟——深层体悟——引申拓展”首先谈揭题导入。
我会首先出示一串些贝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感受贝壳的美丽。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一只贝 1教案 长春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只贝 1教案长春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忍受痛苦和石子抗争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3.学习本课,感悟一只贝特殊经历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深入体会这只贝忍受痛苦,与石子抗争所表现出来的可敬的品质,并体会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师:同学们都见过贝壳吧?你们见过的贝壳是什么样呢?你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下吗?生1:是一只非常漂亮而且颜色也非常鲜艳。
生2:花纹很漂亮,有很多纹理而且纹理也非常漂亮生3:我见过的一只贝壳是白颜色的而且有一些纹理师:我也搜集了一些贝壳的图片,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片,)看了后,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课文里也有一只贝,它是不是也像你们说的那样美丽呢?二、初读课文,感知1.师:下面由我来给同学们范读一下课文:在我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注意清除生字词的障碍,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贝?(老师范读学生听后回答)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生: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板书:可怜、可敬。
2.出示幻灯片,生读: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三、细读,体会1.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出贝的可怜和可敬?用笔勾出这些句子,把体会批注在旁边,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交换一下意见。
(学生讨论)2.师: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只贝很可怜?(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继处理。
(抽生读,体会,再读,评价,带着体会再读。
)生:我找到的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因为有一颗石子——折磨.。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贝默默地忍受着苦难、折磨,它很可怜。
生:我找到的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它的壳贝越来越没有颜色,没有了图案,甚至是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还是默默地忍受着,说不出话来。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贝默默地忍受着苦难、折磨,它有顽强的意志。
师:体会得很深刻,还有补充吗?文中还有描写贝可怜的句子吗?生:还有第四自然段,我体会出贝更丑陋,真令人同情。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只贝》教案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只贝》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识读生字词“贝壳”、“孔雀”等。
2.理解“宝珠”、“龙琳”等动物的形象描写。
3.了解古代诗歌的格律特点。
4.能够学会仿写小诗,并体会小诗中的节奏感。
5.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就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叙述,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识读生字词“贝壳”、“孔雀”等。
2.了解古代诗歌的格律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仿写小诗,并体会小诗中的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1.学会仿写小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体验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诗歌朗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 学习1.配合图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习生字生词和特殊词汇的意思和读音。
3.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格律要求,通过课本中的小诗来体验节奏感。
4.谈论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展示与仿写1.学生展示自己的仿写作品,互相欣赏。
2.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节奏和韵律,提高小诗的感染力。
3.由老师现场示范,配合学生进行练习。
4.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培养语感,准确朗读。
2.写出自己的诗句,可以是自己所经历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
五、教学效果评估1.课后可布置一些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诗歌咏诵的能力。
2.课堂中可对学生综合表现进行分组讨论和评选。
六、延伸拓展1.可以选择相关图书进行阅读,丰富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可以借助课外活动,比如举办朗诵比赛或举办诗词歌赋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并加强对诗歌的认识。
《一只贝》教材解读
第3课一只贝教材解读《一只贝》是长春版五年级下册第四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以动物为主题,由《一只贝》、《藏羚羊跪拜》、《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四篇课文组成。
本板块从不同角度感受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以及动物之美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一只贝》一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之后没有像其他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的贝壳,却孕育出一颗稀罕的珍珠的故事。
赞扬了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只贝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一只贝》是小学高年段的一篇课文,在语文课标中,对高年段学生则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一只贝》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
本文延续了贾平凹先生一贯的写作风格,语言不以典雅、绮丽见长,而以浑拙、质朴见美,细细品味却发现在朴素的语言中竟蕴含深刻的哲理。
正由于贾平凹先生独特而鲜明的语言风格,所以本文是引导学生感知汉语言文字魅力的绝好材料。
“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这句话是揭示本文主旨的中心句,也是本文的矛盾焦点所在,“作者为什么既说它可怜又说它可敬呢?”平地之中见惊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揭示了这只贝不同寻常之处。
可怜:“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
”“他没有漂亮的颜色、图案,它只有两片瓦砾似的壳,壳已经很破烂,很不完全。
这是一只丑陋的贝!”美丽与丑陋,这只贝与其他五彩斑斓的贝从外形到色彩的强烈对比,更突显他的落寞与卑微。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
”“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它失去了颜色,失去了图案,失去了做贝的荣誉,无法像别的贝那样系在孩子的脖项上受到大家的赞美,他饱尝人世的冷落,在与其他贝不同境遇的对比中感受贝的凄凉。
小学五年级语文《一只贝》教案解析及实践指导
一只贝是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只贝的故事。
在该篇课文中,贝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很好地展现,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小学五年级语文《一只贝》的教案进行解析和实践指导。
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的生存环境及与人类的关系。
2、理解贝的内心世界,并掌握通过贝的表达来理解难以言说的感受的能力。
3、培养读者的思考能力和阅读兴趣。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贝的故事2、贝的情感3、贝的表达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问答法3、讨论法4、试读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小游戏引起学生对课文的注意。
2、通过问答环节简单了解学生对贝这个动物的了解程度。
二、正式教学环节1、教师讲解贝这种动物的生存环境、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一只贝》,了解贝的内心世界和它的情感体验。
3、指导学生翻阅资料,了解更多与贝相关的知识。
例如,公告牌上的广告,书籍,报纸等等。
4、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通过模拟贝的表达方式来理解难以言说的感觉。
5、通过试读,学生可理解贝在外部环境下的状态。
三、教学拓展环节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开展课外学习活动。
2、学生踏实地撰写文章,分享他们个人关于文学阅读的看法和自我体验。
3、组织学生进行思考性写作或口语表达。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创作的一个小故事,借鉴贝的情感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学生阅读笔记和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期达成更好的评估效果。
六、实践指导1、通过多次练习,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
2、通过实际案例及相关资料的探索,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贝的内心世界,并理解难以言说的感受。
3、学生将会在思维上受益,通过分析过程来更好地理解动物、人类和社会的复杂性。
4、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想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一只贝1_长春版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22021/8/2Monday, August 02,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1:26:25 A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22021/8/22021/8/2Aug-212-Aug- 21
(二)学情分析
• 五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处在十一、二岁的年龄,
很喜欢学习语文,也很会学习语文。
• 由于生活在北方,学生们很少有机会见到贝壳,
只是通过图书、电视等途径对“贝”有一些初 步的感知,对于贝的经历了解不多。但是大多 数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果遇 到难解的字词会利用工具书解决,对文本的探 究也有一定的兴趣。
• 学法
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探究、朗读、感悟、想象、 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流程
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品读语言,感悟内涵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理解“折磨” 理解“磨制”
体会贝的 “可怜” 与“可 敬”,感 悟这只贝 在特殊经 历中蕴含 的人生哲 理。
经历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培养自己正确 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
品味语言文字,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借贝说明的人生哲理。
二、教法学法
• 教法
以朗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情感,读中体验,激发学生 的情感,积极构建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另外,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这样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学善思。
4.1一只贝长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坚持与勇气的作文,以此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一只贝》所传达情感和寓意。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等,我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贝壳的成长历程。此外,我还将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节,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3.小组合作的互动性:我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反思与评价的深刻性:在课程的结束阶段,我组织学生们进行反思和评价。通过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他们还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我对学生们的工作进行了点评和反馈,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对自身的learning process进行调整和优化。在本节课的结束阶段,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反思和评价。首先,我会让学生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总结和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最后,我会对学生们的工作进行点评和反馈,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推荐精品语文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一只贝》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一只贝》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4个生字,学会3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理解贝忍受痛苦和石子抗争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课文,了解那只贝的经历。
2.在品读感悟重点语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主旨,获得人生启迪,使学生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难点: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
学生准备: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1.同学们,你们见过贝壳和珍珠吗?请欣赏课件。
(配乐出示课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珍珠和贝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吧。
2.看了图片并摸珍珠和贝壳后,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课文里也有一只贝,它是不是也像你们说的那样美丽呢?3、教师板书课题:《一只贝》,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伴随音乐,欣赏美丽的贝壳和珍珠,调动学生对贝壳和珍珠的喜爱,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在我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注意清除生字词的障碍,再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记自然段记号,画出读不准的词语,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贝?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2.课件出示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组词涡荣腻(2)认读词语体面围拢投影瓦砾荣誉湖水漩涡油腻(3)这是一只怎样的贝?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课件出示)(4)简介作者: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3.让学生说一说贝壳与珍珠的关系。
4. 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一起解决。
5. 再读课文,(出示音频去海边)想一想这只贝有怎样的经历?6.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贝壳,(课件出示)体会书中描写的色彩和线条。
推荐精品语文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一只贝》优质课教案
《一只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2、过程与方法:加强领悟能力,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教学重点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课室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
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只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
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
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品读交流。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互讨论理解。
(1)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
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2019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一只贝(教案)2
《一只贝》教案一、教学内容概述1、《一只贝》是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4板块“动物之美”中的第一篇课文。
课时安排需要2课时。
2、课文选自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3、这个版块的主题是“动物”。
板块安排了《一只贝》、《藏羚羊跪拜》、《和小鸟最想亲爱》、《鸟的天堂》四篇课文。
这四篇课文都和小动物有关。
这些看似平凡的动物,却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一只贝》是本版块中的第一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是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他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美丽斑斓的贝壳,却孕育出了一颗稀罕珍贵的珍珠的故事。
六百字的篇幅,构成了这个内容简简单单、情节平平淡淡的小故事。
文章采用的最主要的手法就是对比:经历的对比,色彩的对比,外形的对比,评价的对比,当然,更主要的是价值的对比。
二、教学目标分析1、抓住课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这只贝的“可怜”,从而感受这只贝的“可敬”之处,感悟贝的坚忍和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美丽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的价值体现”。
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朗读、阅读的能力,理解这篇课文的表层意义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深层次的理解需要教师联系上下文进行引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这篇课文比较浅显易懂,学生也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句“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教师可以从中心句入手,抓住重点词语“可怜”和“可敬”,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这只贝在肉体和精神上所承受的痛苦,感受这只贝的可敬的坚韧和默默奉献的精神,理解“美丽不在外表,而是内在价值的体现”。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课件六、教学过程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一只贝》,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形容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贝?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教师板书:可怜可敬【中心段是文章主题的概括和浓缩,新课伊始教师引领学生抓住文章中心句,从中心句入手可以使师生的教与学活动,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一只贝》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体会贝的“可怜”(1)、为什么说它是一只可
怜的贝呢?请大家用心的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出示
相关句子)总结归纳:“失去生命,失去荣耀、受尽折
磨,丑陋让人讨厌、有苦说不出”表现了贝的可怜。
4、体会贝的“可敬”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那么我们又从哪里看出 它是一只可敬的贝呢?(2)“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 它,但没有找到它。追问:孩子们为什么要再次找这只 丑贝?(出示相关句子) 总结归纳:“磨制珍珠、默默无闻”表现了贝的可 敬。 1、这是一只可怜、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2、可怜与可敬相矛盾 3、①学生读课文②画出相关语句③讨论交流 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交流讨论可敬来自可怜、 不幸,没有可怜呢就没有可敬。 4、(1)第三自然段石子的折磨。(2)被这只贝 感动了,认识到这只贝的美。 三、品味升华: (1)现在你还觉得既可怜又可敬是矛盾的吗?这 可怜和可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学生起来回答) (2)特别是哪一次不幸造就了它的可敬? (3)此时,你还觉得它可怜吗? 是的,在它的不幸遭遇中,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它的 可敬。现在,我们再来读一次第三自然段,我们应该用 什么语气去读呢?面对生活的困难,要勇敢,做生活的
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4.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贝的默默无闻,体会贝
经历了磨难才能创造了辉煌。
学生学习能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
力分析 理解能力,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敢于在交
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积极发言
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的良好习惯,这些因
生,可怜而又可敬。我们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像这只贝
一样的人呢?
学生举手说一说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坚
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人。
一只贝教学设计
《一只贝》教材版本:长春版语文年级:五年课型:阅读课德惠市万宝镇中小学:吕文杰【教材分析】:《一只贝》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现代寓言故事。
文章讲述了一只贝因为一颗石子的介入饱受折磨,无法像其他贝那样成为一只美丽的贝,却孕育出了一颗稀罕珍贵的珍珠的故事。
这篇短文言简意丰,朴素中包藏着哲理,让学生学会勇敢地面对不幸,做生活的强者,并重新认识美与丑的真正含义。
本文是启迪心智的好教材。
【教学分析】教学中将侧重以情感为主线,加强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训练,使学生的语感和情感都得到培养。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深入体会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句子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语。
3. 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培养用心感受的习惯。
4.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感知课文中描写的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2.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贝的图片、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搜集自己喜欢的贝壳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展示)上节课,我们在贾平凹的文章中认识了一只小小的贝,能不能告诉老师,文中的贝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答)2.师:大海中有无数的贝,接下来就让我们与这只贝亲密接触,走进这只贝,用心去感受它、领悟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板书:一只贝)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是关键。
上课开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贝,让学生带着对贝的印象第二环节。
)二、提出疑问,小组学习1.思考: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一只贝,你能找到吗?(1)学生浏览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长春小学语文五下《4.1一只贝》word教案 (4)
《一只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只贝》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其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中描绘了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他的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色彩斑斓的贝壳,但他却孕育出了一颗珍贵的珍珠的故事。
作者的语言朴素、平淡,但却不乏哲理,激情,笔下的这只贝虽然外表丑陋,但它含英咀华,它的精神令人起敬,它的际遇发人深思,因而本文也是一则思维训练和感情朗读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1.读准文中难读的字、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感知课文中描写的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3.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的习惯。
使学生从中受到坚强、勇敢面对困难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深入体会这只贝忍受痛苦,与石子抗争所表现出来的可敬的品质,并体会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今天,能有机会与在坐的同学一起学习,老师真的很高兴,不知道同学们此时的心情怎样?能大声地告诉老师吗?(高兴)刚才,从你们的问候中,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你们对我的支持。
这使我有些感动,是的,生活中,如果你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很多看来平常的事物,也会让你深受感动和启发,令你久久不能忘怀,受用终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只贝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憾。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只贝》3.下面就让我们与这只贝亲密接触,走进这只贝,用心去感受它、领悟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老师相信,课前大家一定读了很多遍课文,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老师想请几位同学再给大家读一读。
2.站起来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看这几位同学有哪些词语读的不够准确,请你帮忙纠正过来,或者把你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同时要边听边听边思考,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指名读4.纠正读音、理解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只贝》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会认“咸、涨、虹、泽、稀”等字;会写“咸、拢、虹、漂、案、荣、稀、罕”等生字;掌握“围拢、长虹、漂亮、图案、荣耀、稀罕”等生词,联系语境理解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叹号的不同味道。
3、体会重点语句,感悟一只贝特殊经历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初步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4、能根据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深入体会这只贝忍受痛苦,与石子抗争所表现出来的可敬的品质,并体会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体会“对比”的表现手法。
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贝壳,或把自己家里保存的贝壳拿来展示。
珍珠比较贵重,老师可以设法为学生提供实物或图片,为不了解它们的学生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2.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中有两个多音字:“涨”和“漂”。
“涨”是第一次在教材中出现,只要求学生读准这一个读音即可;“漂”的读音“pi āo”在第一课出现过,“piào”在本课出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漂”的读音不同时的不同意思,进而掌握它们。
“拢”字可与“扰”字区别记忆,书写时右边不要少了“丿”;“罕”字书写时上面不要写成“宀”。
3.学习链接
本课安排了一个“学习链接”,意在向学生介绍有关珍珠形成的小知识。
了解了这个常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杂物刺激贝的身体时,贝就会自然分泌出一种物质叫珍珠质,珍珠质经过长时间包裹形成了珍珠,这个过程是客观事实。
而课文中写道“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说不出来”“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这是作者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对贝赋予的感情。
有了珍珠质层层包裹的过程,就有了结果——形成了珍珠;有了作者对贝的那种内心感受,就有了认识——“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是作者感情、认识的升华。
因为它没有留给人们漂亮的、空空的贝壳,却为人们奉献出一颗闪光的宝贵的珍珠。
凡是像这只贝那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人。
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一种思想感情。
4.课文理解
这篇文章不是知识性文章,不是单纯介绍珍珠是怎么形成的,而是作者借“一只贝”的故事,寄托了自己的一种感情,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思想。
这种写作目的,对小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老师要重点抓住课后练习2“‘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把自己
的想法跟同学们交流一下”进行阅读、理解和讨论。
老师在导读时,要有步骤,并适时地结合“学习链接”来进行。
要避免学生在“贝壳上是否有太阳、月亮、星星的投影,有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珍珠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吗?”等问题上过多地纠缠。
5.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3是朗读训练。
要引导学生从理解、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入手,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标点的内涵来读。
第一句话是孩子们戴上贝壳串成的项链后,人们给予的夸赞。
这句要表达的意思不在于孩子、贝壳漂亮还是不漂亮,而是要表明漂亮的程度,因此逻辑重音应该放在“多”上;联系上文,重点描写的是美丽的贝壳,而孩子们是因为贝壳漂亮而更漂亮,句子的意思主要是强调贝壳,所以“贝壳”比“孩子”读音要重些:“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这样读语气会自然,意思表达得会更准确。
如果只从表面理解,为突出漂亮而强调“漂亮”一词:“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读出来反而显得做作了。
第二句话是大人们回答孩子们的问话时说的,但它不是简单的回答。
当孩子们把这颗珍珠拿到大人跟前时,大人的第一反应是惊喜,因为这是个贵重、罕见的大珍珠;接下来是赞叹:“嘿”“多稀罕”
“大珍珠”,因此朗读时要把这种惊喜、赞叹的感情表达出来。
在指导朗读时,可以允许学生采用“先悟再读”“先读再议”或“评读”等方法,使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
6.教学时间
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