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25
B. Federick Skinner
缺点: a.受事实限制,普遍采用困难。 b.强调机器化教学,不重视师生互动。 c. 编序教材不容易。 d.学习孤立化,缺乏社会化功能。
26
第四节格思里的接近性条件作用说
一、基本观点
1、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曾伴同过 某一动作,那么,当这种刺激组合再次出现 时,这一动作往往也随之发生。 ▲
一、 格式塔学习理论
(一) 代表人物与实验
韦特海默
“智力之父, 思想家和革新者”
柯勒
“内部人士, 干实事的人”
考夫卡
“格式塔的 销售者”
黑猩猩学习实验(1914--1920)
接竿
跳竿
堆箱
(二)基本观点
1 学习的实质:构造一种完形,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 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
3.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概括了行 为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行为,而不是意识;第二,它的方法应该是客观的而 不是内省式的;第三,它的目标应该是“预测并控制 行为”,而不是对精神现象的基础理解。他认为学习 就是刺激替代的过程,所有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 立的刺激-反应(S-R)联结。
四、奖励与惩罚:刺激情境的变化 五、消除不良习惯 六、评价
第五节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一、基本观点▲
学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降低内驱力和满足需要 ,使有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内驱力:个体由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 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 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
2、理论假设 反应潜能=内驱力 X 习惯强度

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

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

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1.发展原理:发展原理指的是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规律。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连续的过程,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基于发展原理,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之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求。

2.学习原理:学习原理研究个体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和技能。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培养学生的习惯和技能;认知学习理论则关注学生如何主动参与学习,建构和修改自己的知识结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实现的。

基于学习原理,教育者应提供合理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3.教学原理:教学原理涉及到教师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其中,灵活性原则、逐步推进原则和参与原则是三个重要的教学原理。

灵活性原则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逐步推进原则要求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达到学习目标;参与原则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育者可以根据教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适应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4.评价原理:评价原理关注如何准确测量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水平。

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标准化测验、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评价原理强调评价应该多样化、全面化和具有参与性。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特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与学生共同反思和改进。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发展原理、学习原理、教学原理和评价原理。

教育者可以根据这些原理,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过程,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刺激——反应联结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俄国没有食物,只有铃声产生的唾液是条件刺激看到食物就产生唾液是无条件反应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与分化(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负强化)消退惩罚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执行控制)5.1-4属于联结学习理论6.7-10属于认知学习理论7.苛勒——完形、顿悟说德国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成完形8.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美国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评价教学观——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9.奥苏泊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美国学习方式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分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2.奥苏泊尔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要求理解掌握事物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人学业的成就“三好学生”)附属内驱力(获得教师、家长的赞扬)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在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诱因3.学习动机的种类:社会意义:低级动机(个人、利己主义)高尚动机(利他主义)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兴趣、爱好、求知欲)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个人前途,父母期望)动力来源:内部动机(个体需要引起)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引起)4.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外部强化自我强化需要层次理论:美国马斯洛五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列)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最高级的需要)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阿特金森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成败归因理论:美国维纳三维度六因素6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3维度:稳定性可控性内在性自我效能感理论:美国班杜拉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构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学习、教学、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例如师徒教学、观摩学习等都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策略1.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例如,结合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的主要理论对于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环境的创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

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人的行为。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环境的刺激来塑造的。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强化学生的某些行为。

如果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就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可以增加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频率;如果学生违反纪律,就给予批评或惩罚,以减少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认为行为的后果会影响行为的再次发生。

如果一个行为之后伴随着积极的结果,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如果一个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的结果,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削弱。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强化原理来激励学生学习。

比如,给学习进步的学生颁发奖状、奖品等,这是正强化;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取消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资格,这是负强化。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及时反馈、强化训练等。

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

在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对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教学应该以具体的形象和实物为主;而对于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教学可以更加抽象和理论化。

布鲁纳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生的主动学习。

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习与发展、教育及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教育中的问题,并提供实践中的指导原则和策略。

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它主张人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和学习历程的影响。

根据行为主义者的观点,学习是一种行为习得的过程,通过刺激和响应的反馈来形成和强化。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重复、强化和奖励的重要性,提出了训练和条件反射的概念。

例如,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表明,通过建立条件反射,可以促使动物形成新的行为习惯。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他强调了儿童在认知过程中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作用,提出了积极适应和平衡的概念。

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强调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由俄国心理学家列维·维果茨基提出,强调了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人的思维和学习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由他人的指导和支持中逐步掌握更高层次的心理功能。

这一理论的重要观点是“区域性能力发展”,即在适当的教学和社会环境的支持下,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潜力,完成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四、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迪西·瑞恩和爱德华·迪西提出的,强调个体对自我决定、自主性和主动性的追求。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是基于满足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能力和关系。

只有在满足这些需求的情况下,个体才会体验到更高水平的内在动机和更好的学习成果。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需要提供支持性的教育环境和积极激励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决定和积极参与。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个体辅导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活动和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教学、教育评价等。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规律。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经历着不同的认知阶段,如感知阶段、操作阶段、符号阶段等。

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习理论学习是教育的核心过程,学习理论研究了学习的机制和规律。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实现的。

而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皮亚杰则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来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的情感状态会影响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育实践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育者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促进了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社会文化因素教育心理学还关注个体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教育过程。

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学习模式和教育行为都会产生影响。

在跨文化教育中,了解社会文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者需要在教学中考虑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由已知刺激引起
应答性行为
应答性条件反射
强调刺激
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有机体自身发出
强调反应
*强化中的“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 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 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 “做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
*强化的程式及原则
强化的程式指反应在什么时候或多频繁地受到强化。
2)心理发展是多侧面的。智力因素(认知因素) 是心理活动的操作、执行系统;非智力因素(个性 因素)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调节系统。
3)心理发展存在不同的层次水平。
3、动态发展观
1)心理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皮亚杰]个体心理的发展起源于主体通过
动作或活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主 动建构过程。 2)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变化过 程。 3)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
原则:1)教新任务时,进行及时强化,不要进行
延缓强化;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
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
先强化;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
导。不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
为。
定时距式
连续式
即时强化
时间式
变时距式
间隔式
延缓强化
比率式

定比率式 变比率式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全程发展观
[美]H.Z.Hollingworth在1930年出版的 《发展心理学概论》中首次提出。
1)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 生变化的过程。
2)个体心理的发展和变化过程表现出明显 的年龄特征。
2、全面发展观
1)心理发展的多维性。心理发展与生理发育、社 会性发展共同构成人的发展,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个体心理发展是多种心理活动共同发展 的结果,是个体心理生活协调统一的表现。

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理论

引言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其理论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方法。

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理论进行详细的阐述。

正文:一、行为主义理论1. 来源和基本原理: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重视环境对行为的塑造。

2.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正反馈和惩罚来塑造行为,例如操作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3. 应用与教育实践:行为主义理论提倡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抑制行为,对于学校教学的课堂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二、认知发展理论1. 来源和基本原理: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2. 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的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索,重视在适当的发展阶段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刺激。

3. 应用与教育实践: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三、社会学习理论1. 来源和基本原理: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尔伯特·班杜拉和尤利·列昂季耶夫,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

2. 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模仿和观察学习,重视社会环境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3. 应用与教育实践: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和模仿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情绪与动机理论1. 来源和基本原理:情绪与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亚当斯和霍尔曼,情绪与动机理论认为情绪和动机对于学习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2. 学习理论:情绪与动机理论强调情绪和动机对学习和行为的调节作用,重视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情绪和动机环境。

3. 应用与教育实践:情绪与动机理论提醒教师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动机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而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关注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的科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中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一、发展心理学理论1.1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强调儿童在自由、独立的环境中发展潜能。

教师应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1.2 洛克理论洛克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经验构建起来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刺激与响应的反馈来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塑造学生的行为习惯,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规范。

2.2 构造主义理论构造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与建构新知识。

教师应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和合作学习。

三、个体差异理论3.1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多种智能,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样式和智力发展需求。

3.2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理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人背景,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缩小教育差距。

四、动机理论4.1 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是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构成的。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满足感,并激发其自我实现的动力。

4.2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动机与其成就需求有关。

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和反馈,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认知。

五、教育评价理论5.1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包括公正性、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教师在教育评价中应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2 知识和技能评价知识和技能评价应包括形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项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解析

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解析

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点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学习、记忆、思维、情绪等心理现象对教育的影响,旨在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育工作者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它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强调外界刺激对行为的塑造和控制。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刺激和奖励来形成和增强学生的正确行为和习惯。

行为主义理论对于教师来说,强调明确的目标设定、清晰的指导和及时的强化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和演变的,并经历不同的阶段。

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皮亚杰认为,孩子在认知发展中经历了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等阶段。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供适宜的学习任务和支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三、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人的学习和发展是通过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中的参与获得的。

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而是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实践相互关联的。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教师应提供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合作、思考和探究,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四、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和动机是源于内在的需求和自我决定。

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提供选择和支持,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五、情感与情绪理论情感与情绪对于学习和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情感和情绪有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关心和理解学生的感受,创造积极和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积极应对挫折和情绪管理能力。

结论教育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学习和发展的理论和原则,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塑造和控制,认知发展理论关注认知的演变和差异,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作用,自我决定理论强调学生自主性和内在动机,情感与情绪理论关注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与自我调节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与自我调节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与自我调节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的学科,它与教育学紧密相关。

自我调节是指个体通过规划、实施和控制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来适应教育环境。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以及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学习的影响,重视奖励和惩罚的作用。

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社会互动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包括学习理论、发展理论、评估和测量、教学方法和个性发展等。

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规律和机制,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理论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为教育提供发展性指导。

评估和测量研究如何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个性特点。

教学方法研究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自我调节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自我调节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个体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自我调节包括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三个过程。

通过自我监控,个体可以观察和记录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通过自我评价,个体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自我调节,个体可以制定和修改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效果。

自我调节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我调节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自我调节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不断优化学习策略和方法。

再次,自我调节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使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自我调节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管理情绪和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韧性和应变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探讨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几个基本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将人的学习行为看作是对刺激的反应。

根据这一理论,人的学习行为可以通过外界刺激的控制和引导来实现。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关系,并通过正、负强化和惩罚等手段来强化或削弱某种行为。

这一理论在教育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正向的奖励或者惩罚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基本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和提高。

根据这一理论,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通过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对于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情感教育理论还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教师应该积极地关心和支持学生,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安全感。

四、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交往理论认为社会交往对于人的发展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交往的环境。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交技能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五、个体差异理论个体差异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涉及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情感教育理论、社会交往理论和个体差异理论等。

教育心理学家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的根本理论1、行为学派〔刺激——反响联结学习理论〕2、认知学派〔认知构造学习理论〕3、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5、精神分析学派一、行为学派〔刺激——反响联结学习理论1、桑代克A:学习理论〔三条根本学习规律〕〔P136〕①准备律②练习律——应用律、失用律③效果律B:迁移①迁移一词的提出〔P209〕②共同要素论〔P215〕C: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开始D:1913年,将?教育心理学?扩展?教学心理学大纲?,共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

〔P8〕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A:消退〔P140〕B:恢复C:类化〔P14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分化〔P140〕E:高级条件反射——刺激强化〔P141〕3、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A:有机体行为分类〔P142〕①应答性行为——经典条件反射②操作性行为——操作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主要规律〔P142〕①假设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反响今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②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开展。

C:程序教学〔P157〕①小步子逻辑序列②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响③及时反响④学生自定步调⑤低的错误率4、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143〕A:观察式学习〔模拟〕〔P143〕“上行下效〞、“耳濡目染〞〔P144〕B:替代性强化〔P143、149〕“杀鸡儆猴〞〔P149〕C:自我强化〔P149〕D:符号强化〔P144〕二、认知学派〔认知构造学习理论〕1、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P158〕1〕、主动认知——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认知的过程。

2〕、语言学习——语言学习是儿童心理开展的关键。

3〕、学习过程——重视学习的过程。

4〕、学习构造——强调形成学习构造。

5〕、直觉思维——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科学的心理发展 观。 学习理论的主要 流派及观点。 与教育心理学相 关的教学理论。
引言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牵涉面广, 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心理发展观、 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的基本理论。
一、科学的心理发展观



(一)发展与心理发展 发展是个体从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 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 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 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强化的种类



1、直接强化:提供信息和诱因直接影响 观察者。 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 而受到的强化。 3、自我强化: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 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 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 励。
4、行为派学习理论的启示


(1)积极主动地反应。 (2)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 (3)及时强化。 (4)小步子。 (5)学习的4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奖 赏(强化)。 [问题] (1)只适合低级学习。 (2)比较机械。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
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斯金纳的白鼠觅食实验
说明:



1、学习有两种模式:应答性条件作用(由已知 刺激引起)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由有机体自身发 出)。 2、学习的核心要素是:程序、操作(自主反 应)、反馈(强化)。 3、行为的学习:塑造;消退和维持;先前刺激。 4、程序教学:小步子呈现信息;及时强化;逐 步求近。
5、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 同化指学习的心理机制。学习者主要是利用 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固定新知识。 学习的条件:原有的;心向;固定;新旧交 互作用。 学习原则:逐渐分化(纵);整合协调-综合 贯通(横)。 学习策略: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 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策略。

(二)行为主义派的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试误说”。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4、行为派学习理论的启示。 5、行为派学习理论存在的问题。
1、桑代克的“试误说”
说明:



(1)经典实验:饿猫打开迷箱。 (2)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 结,即S-R之间的联结。这种学习过程是渐 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3)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强化。奖励 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4)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5)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由已知刺激引起 应答性条件反射 强调刺激
应答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有机体自身发出
强调反应
*强化中的“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 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 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 “做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
*强化的程式及原则

强化的程式指反应在什么时候或多频繁地受到强化。 原则:1)教新任务时,进行及时强化,不要进行 延缓强化;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 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 先强化;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 导。不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 为。
教育
领会、掌握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
发展
(二)科学的心理发展观


全程发展观。 全面发展观。 动态发展观。 潜能发展观。 主动发展观。
1、全程发展观



[美]H.Z.Hollingworth在1930年出版的 《发展心理学概论》中首次提出。 1)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 生变化的过程。 2)个体心理的发展和变化过程表现出明显 的年龄特征。
(四)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1、心理发展是有效教育的背景和前提。 2、有效的教育能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它决定 和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 3、教育促进儿童心理发展是有条件的,只有适 合于个体心理发展需要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4、要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注意:1)以了解 学生学习基础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前提:2) 以培养思维品质作为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突破 口;3)重视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

有意义 学习
(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970年)。 (2)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言语信息 听导师精心 设计的指导 科学研究 认知领域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领域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 态度
弄清概念 间的关系 听演讲或 看材料
学校实验室 例行的研究 或智慧产生 实验 运用公式 有指导的 发现学习 尝试与错误 迷宫问题解 决 独立的发 现学习
2、全面发展观



1)心理发展的多维性。心理发展与生理发育、社 会性发展共同构成人的发展,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个体心理发展是多种心理活动共同发展 的结果,是个体心理生活协调统一的表现。 2)心理发展是多侧面的。智力因素(认知因素) 是心理活动的操作、执行系统;非智力因素(个性 因素)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调节系统。 3)心理发展存在不同的层次水平。
定时距式 变时距式
连续式 间隔式
即时强化 延缓强化
时间式 比率式
定比率式
变比率式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人类的社会行为是通过对示范行为的 观察学习得以形成和改变的。 (2)观察学习是通过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 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 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阶段。 (3)强化是促进学习的因素,但不是影响 的原因。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 和自我强化。
3、皮亚杰的图式理论




学习是个体内部的图式同化和顺应环境刺激 的过程。 图式是个体为应付某种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 知结构。 同化是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整合到自己 的认知结构。 顺应是已有图式受新刺激影响而发生的变化。
4、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学习是主动的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原理、 态度和方法)的学习。主张把学科的基本结 构放在课程与教材编写的中心地位。 强调早期学习。 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教学特征: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 强调内在动机(学习兴趣);强调信息的提 取。
[格莱瑟]教育的真正目标在于让学习者能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 精心的设计师,使学习者善于学习,促进其学习和认知活动。 能力的培养主要不是通过教学去传递知识,而是通过教学去促 进认知活动。学习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2、基本原则:心理学必须关注人的尊严;心 理学必须充分尊重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 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价值、创造性和自我实 现;心理治疗应该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 3、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 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 班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 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
6、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执行控制 期望
(已有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 (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操作行为 效应器 反应发生器 提取、被检索 (肌肉) (具有信息转换成动作的功能) 刺激 感受器 感觉登记器
环境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以映象的形式保存
以语义的形式保存
复述、精细加工、 组织编码
学习行为的8阶段及关联

动机阶段 期望

了解阶段

获得阶段
注意、选择性知觉

编码、储存入口


概括阶段 迁移

回忆阶段 检索
保持阶段 记忆储存
作业(操作)阶段 反应

反馈阶段 强化
*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启示


1、有意义学习和认知结构。 2、有意义学习可以采取接受式和发现式。 3、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 4、采取一定的原则和策略完善认知结构。 5、重视问题解决。
二、学习理论的基本理论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练习和反复经 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活动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才 能做出学习已经发生的结论。 (2)主体的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即由 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后天习 得的。 (3)主体的变化必须保持一定的时期。
(一)学习的分类
3、动态发展观




1)心理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皮亚杰]个体心理的发展起源于主体通过 动作或活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主 动建构过程。 2)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变化过 程。 3)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
4、潜能发展观




“潜能”一词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意 为“可能性”的存在。 1)人的心理潜能是无限的,具有极大的 发展空间。 2)个体发展存在极大的可塑性。 3)潜能发展的关键期在早期。
机械 学习
记乘法表 接受学习
不同学习理论的简介
行为主义 学习本质:由条件引起外显行为的变化 学习要素:辨别刺激——反应——增强刺激(强化) 学习策略:呈现刺激、提供练习、反馈、强化 认知主义 学习本质:信息加工过程 基本要素:知觉、编码、存储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教学策略:九大教学事件、不同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 学习本质: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基于顿悟的个 人发现 基本要素:同化和顺应 教学策略:创设交互学习环境,供学习者自我调节、 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