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美学》自考资料
2.6.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2.7.游戏说:席勒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它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其显着特征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作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它根本上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因此,所谓游戏,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1.7.审美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3.5.《论崇高》是朗吉弩斯的美学着作,第一次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讨论,在书里面,对崇高的风格有探讨,并提出了”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3.6.利奥塔德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其将自己的整个关学建立在对崇高的论述上,对崇高进行了崭新的阐发。
3.7.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是在人的生存的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
4.2.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第二章:美学的历史
关系:指适当的比例,有内有外
美是客观存在
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 (《形而上学》)
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 (《诗学》)
《诗学》第7章
(二)中世纪
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 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奥古斯丁( Augustine 354- 430)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一, 是最高的美、绝对的美,一切事物 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识真理性的标准,只靠感性直觉不能 认识真理。 (三)德国古典美学 代表:康德、席勒、黑格尔 特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调和。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荷迦兹(W·Hogarth1697-1764)英 国铜版画家、艺术理论家 著作:《美的分析》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经验到理论
“美如此长久地被认为是不可解释的, 这毫不奇怪,因为它的许多方面的本质 不是光靠著作家所可能领悟的”
根据人体验效用的方式不同,美可 以分为两种:
想像的美:通过想像体验效用快感。 (效用感强烈)
感觉的美(形式的美):事物的形 式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效用。
(效用感弱)
(3)同情说——效用的来源
同情:即共鸣,是人心设身 处地
代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二)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美学
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美学
代表:达·芬奇
(一)古希腊
1、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1)生平、著作 前407师从苏格拉底,至其去世 此后游历埃及、意大利 前388回雅典建立学园,直至去世 著作:近四十篇对话,《大希庇阿斯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篇1在广阔的人类文化视野中,艺术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无数的艺术家们以他们的创作,赋予了世界以色彩、情感和生命。
然而,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
在此背景下,黑格尔的《美学》一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们照亮了理解艺术的道路。
这本书的主旨是通过对艺术的深入探讨,展示其与社会历史、道德伦理、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
作者在书中指出,艺术并不仅仅是美学上的欣赏,更是社会精神上的追求,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和追求自由的重要手段。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书中的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书中,黑格尔详细阐述了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对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的预见。
这些观点使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我也注意到了书中提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性,比如音乐和绘画,以及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差异。
书中的一些具体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黑格尔强调了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艺术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和自我。
此外,他还提出了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即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
这些观点不仅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未来艺术的探索欲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时会被其中的复杂理论所困扰,但同时也正是这些理论激发了我的思考。
例如,书中提到的“艺术即自由”的观点,使我开始思考艺术如何实现自由,以及自由对于艺术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美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艺术的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艺术的工具。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篇2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的《美学》是一部宏大的著作,它涵盖了西方艺术的历史和理论,深入探讨了艺术与哲学、宗教、政治等其他人类活动的交叉领域。
这部作品对于理解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所吸引。
《美学》课程复习大纲
《美学》课程复习纲要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为什么称鲍姆嘉通为“美学之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所著《美学》一书中提出,被称为“美学之父”2、怎样理解美学的学科性质?从理论上说,美学是以一定的哲学理论或某种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审美关系和审美经验做出分析和阐释的理论。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以及审美关系的价值表现——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经验是指人在现实和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受,是审美研究的基本内容。
广义的审美关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
人与社会之间形成的一整套制度,习惯和情感表达模式。
狭义的审美关系是指个体和对象,人与环境之间因审美态度和具体语境而形成的感知——愉悦关系3、中国现当代美学有哪三次美学热?(填空,选择)第一次“美学热”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次“美学热”中,王国维是始作俑者,他起了重要的开创作用。
王国维学习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并运用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
继王国维之后,中国学术界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学界泰斗”的大教育家,他就是蔡元培。
蔡元培在北大首次开设并主讲美学课程,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口号。
第二次“美学热”发生在五六十年代,即以批判朱光潜美学为导火线引起的一场美学大讨论。
在这次讨论中,逐渐形成了四派观点,即人们常说的中国美学的四大流派: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
这次美学热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所谓“实践美学”。
第三次“美学热”发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
这次“美学热”的一个特点是形形色色的西方美学思潮涌入中国,我们现在熟知的各种主义、各种学术,例如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结构主义,最初都是以美学的名义介绍到中国的。
这次“美学热”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是思想界从“文革”的禁锢中苏醒的标志,思想界通过美学这个窗口反思被扭曲、被异化的人性,颂扬人性的解放——从理性的解放到感性的解放。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美学》黑格尔(Hegel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著述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等。
(一)哲学思想: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绝对理念”(绝对精神)。
它是超自然、超人类的一种“宇宙精神”,是整个宇宙的,而非个人、非人类的,在人与自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
它是宇宙之源,自然、人类及人的各种思维现象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先于自然和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客观普遍的思维,它是世界之源,又是世界的主宰。
世界的历史就是宇宙精神自我生成、自我运动的历史。
这个“宇宙精神”(绝对精神、理念)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以抽象纯粹的逻辑概念存在。
自然阶段:绝对精神以自然形式、外在的物质形式存在。
精神阶段:“绝对理念”以人类精神的形式存在。
黑格尔又进一步把人类精神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个层次。
主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个人意识。
客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为各种制度、法律、道德、伦理等普遍力量。
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宇宙精神的最高发展阶段,回复到自身,这时它才是自由的、独立自足的。
绝对精神包括:艺术、宗教、哲学。
艺术以直观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
宗教以想象象征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
哲学以思想的形式、自由思考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假设了超自然的宇宙理念的存在,并将其作为世界之源,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但他的哲学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容。
(二)《美学》的基本内容: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美的艺术。
1、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
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知识点
美学试题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审美现象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主体)、(对象)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2、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美学史上曾流行过几种看法:第一中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以黑格尔为代表;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如柏拉图的美学;第三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如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的美学研究。
3、根据美学的知识学构成,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符号学美学)等4、根据美学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相应的分支学科有(艺术美学)、(教育美学)、(技术美学)等。
5、根据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的说法,自然美的原型是(原始自然崇拜文化)。
6、(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登)根据他在大学的讲义出版了关于感性学的著作,他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7、人本身所表现出的美主要表现在(人体美)、(人格美)两方面。
8、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美以(社会功利)为前提。
9、构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是(色)、(形)、(声)。
10、(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11、英国的画家和美学家(荷迦兹)在《(美的分析)》一书中说:波状线可以称之为“美的线条”。
蛇行线可以称之为“富于吸引力的线条”。
12、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有(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13、节奏可以分为(时间性)节奏和(空间性)节奏两个方面。
14、(多样统一)被称为形式美最高级的组合规律。
15、多样统一另一说法是(和谐)。
包括两中基本类型:(对比)及(调和)。
16、古罗马的(朗吉弩斯)第一次明确地论崇高和优美。
17、(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18、声音的(表情)功能和(象征)功能使它成为形式美的要素。
19、英国的(博克)认为“惊惧是崇高最高度的效果”。
20、根据康德的说法,(优美)与爱欲和女性美有关,(崇高)与攻击性和男性美有关。
21、优美和崇高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各方面的(和谐统一),一种是各方面的(对立冲突)。
《美学》读书笔记(5篇)
《美学》读书笔记(5篇)关于对《美学》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美学》读书笔记篇1《美学》读书笔记在阅读《美学》这本书之后,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这本书由德国哲学家恩斯特·海德格尔所著,主要探讨了美学的本质、历史以及现代性。
海德格尔的美学观点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本质联系。
他提出,美学并非仅仅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存在的理解方式。
在海德格尔看来,美学应该被视为一种“此在”,即美学应该被视为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
海德格尔的美学观点也强调了现代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现代性不仅仅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象征,更是对人的存在的理解方式的转变。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性把世界作为存在者的世界,这种理解方式让我们忽略了世界本身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现代性,并把它作为我们对人的存在理解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海德格尔的美学观点强调了艺术和生活的本质联系,同时也强调了现代性的重要性。
我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美学,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新思考现代性,把它作为我们对人的存在理解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美学》这本书让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学》读书笔记篇2《美学》读书笔记在深入阅读《美学》这本书之后,我对其主旨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他以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引领我们进入美学的堂奥。
首先,我深感黑格尔对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他的研究跨越了艺术、自然、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将美学置于一个系统的、辩证的理论框架中。
这使我认识到美学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会、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
其次,黑格尔强调了美的本质在于其自身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种理念需要通过艺术、宗教、哲学等不同的阶段来实现自身。
《美学》教学资料全部
《美学》教学资料全部南通大学美学高金生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描述教材使用电子教案绪论第一章 美的本质第二章 美的形态第三章 审美范畴第四章 审美感受第五章 审美教育多媒体课件绪论第一章第二章考核办法单元测验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试题库参考文献《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美学学分: 3 总学时: 5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高级文秘)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师范、高级文秘)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审美活动论、审美经验论、审美形态论、艺术审美论、审美教育论等理论的讲解与研读,借助已有的历史考古文献、丰富的文学艺术资源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充分发掘学生的审美潜能,调动他们已有的人文知识储备,使之在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期基础上,能较为充分地把握自然的奥秘,人生的价值、社会的真谛和艺术的意蕴 ,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编导论: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6学时)本编着重探讨审美现象与审美学科的区别,美学学科的形成与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以及美学与人生之间的根本联系。
掌握美学的历史性与逻辑性的同时,不可忽视它的现实性与人生切己性。
第一章审美现象和美学学科的形成(2学时)1. 了解:人生与审美现象2. 识记:审美的历史性3. 掌握:美学学科的诞生第二章美学的历史与学科定位(2学时)1. 识记:美学发展简明线索2. 掌握:美学的研究对象3. 了解:美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第三章美学的基本问题(2学时)1. 识记:美学的哲学基础2. 掌握:美学的内在问题3. 了解:审美与人生第二编审美活动论(9学时)本编主要探讨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以及审美活动发生的条件与类型。
明确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美因人的存在而有价值,人的存在因为拥有美而升华。
第一章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3学时)1. 识记: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2. 掌握: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3. 掌握: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4. 了解: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第二章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3学时)1. 掌握: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2. 掌握: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3. 识记: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第三章审美活动的发生(3学时)1. 了解:审美发生理论概述阿2. 掌握: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3. 识记: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第三编审美形态论(10学时)本编主要论述中西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主要审美形态,重点掌握悲剧与喜剧,崇高与优美、丑与荒诞以及中和、气韵、意境等审美范畴的内涵与精神。
鲍姆嘉通的《美学》
鲍姆嘉通的《美学》鲍姆嘉通(或译鲍姆嘉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是一个在美学史上必须提及的人物,正是他促成了美学这门学科的成立,因此之故,他被赋有了“美学之父”的崇高令誉。
不惟此也,他在《美学》等著作中所提出的一系列美学思想,对此后的美学界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一生平与著作鲍姆嘉通,1714年7月17日生于德国柏林,父亲是卫戍部队的虔信派(Pietist)布道牧师,育有七子,鲍姆嘉通排行老五。
这是一个宗教氛围浓郁的家庭,受此熏染,鲍姆嘉通虔诚信教。
在他过世之后,他的学生梅耶尔(Meier)为他写作的传记中,几乎将他描绘成了一个圣徒。
而他的兄长西格蒙德·雅克比·鲍姆嘉通(Siegmund Jacob Baumgarten,1706-1757)后来成为哈雷(Halle)大学的神学教授。
鲍姆嘉通年龄不大父母即双双离世,虽则如此,他还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一个名为马丁·乔治·克利斯特高(Martin Georg Christgau)的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希伯来语、拉丁语,他对拉丁诗歌以及诗学颇有兴趣。
此后,他进入当时处于普鲁士统治之下的哈雷大学学习哲学。
那时的哈雷大学正是莱布尼茨(Baron Gottfried Wilhelm L e ibniz,1646-1716)理性主义哲学的中心,鲍姆嘉通师承莱布尼茨派重要人物沃尔夫(C.Wolff,1679-1754)。
他后来的美学思想正是建立在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的哲学基础之上的。
1735年,21岁的鲍姆嘉通以《诗的感想: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Mediationes Philosophicae de Nonnullis ad Poema Pertinentibus)获得博士学位。
在该论文中,鲍姆嘉通第一次使用了“Aesthetic”一词,在此,这个词意为“感性学”。
《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 第四种看法认为美学应该研究审美心理现象。比如移情说, 心理距离说,格式塔心理学等等。
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和艺术理论区分开,另一方面在为 美学划界时又都靠在艺术身上,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矛盾, 这个矛盾直到今天依然像幽灵般游荡在美学界,遮蔽并迷 惑着人们的智慧。
学科的创立
克罗齐在自己的《美学史》中,把美学学科创立的 功劳归之为维柯1725年出版的《新科学》。在 《美学纲要》中又说,“审美认识则到维柯的思 想中才出现。”
从理论本身来看,正如蒋孔阳先生所说,“维柯的 《新科学》,主要是探讨人类文化和思维的历史, 他的目的并不在于建立美学。”
鲍姆加登
A.G.Baumgarten(1714-1762) 1735年《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 1750年《美学》第一卷
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一讲 绪论
•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
• 八十年代:
涌现出中国当代美学的基 本流派,代表人物有:
李泽厚,朱光潜,蔡仪, 蒋孔阳,高尔泰等。
又掀起了一段时期的美学 热潮,代表人物基本上是 上一时期代表人物的学生
• •
我们的学习目的
获取美的知识
增训 强练 审生 美活 判态 断度 力
朱立元先生:《美学》
我的建议 考上做 试课好 形态笔 式度记
问题讨论
• 美学是如何产生的? •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
么? • 中西美学家对美学研
究对象的看法……
第 二 讲 何 谓 美 学
第一阶段 审美意识的出现
审美意识:指的是“尚不成熟、不 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美追求的 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理论性 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践活 动体现出来。”
美学专业考研资料——朱立元《美学》读书笔记
美学专业考研资料——朱立元《美学》读书笔记(上)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第一种,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如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第二种,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黑格尔《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
第三种,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中国有李泽厚。
二是: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第四种,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中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艺术美——艺术中的审美现象。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
鲍姆嘉通的《美学》
鲍姆嘉通的《美学》鲍姆嘉通〔或译鲍姆嘉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是一个在美学史上必须提及的人物,正是他促成了美学这门学科的成立,因此之故,他被赋有了“美学之父”的崇高令誉。
不惟此也,他在《美学》等著作中所提出的一系列美学思想,对此后的美学界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一生平与著作鲍姆嘉通,1714年7月17日生于德国柏林,父亲是卫戍部队的虔信派〔Pietist〕布道牧师,育有七子,鲍姆嘉通排行老五。
这是一个宗教氛围浓郁的家庭,受此熏染,鲍姆嘉通虔诚信教。
在他过世之后,他的学生梅耶尔〔Meier〕为他写作的传记中,几乎将他描绘成了一个圣徒。
而他的兄长西格蒙德·雅克比·鲍姆嘉通〔Siegmund Jacob Baumgarten,1706-1757〕后来成为哈雷〔Halle〕大学的神学教授。
鲍姆嘉通年龄不大父母即双双离世,虽则如此,他还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一个名为马丁·乔治·克利斯特高〔Martin Georg Christgau〕的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希伯来语、拉丁语,他对拉丁诗歌以及诗学颇有兴趣。
此后,他进入当时处于普鲁士统治之下的哈雷大学学习哲学。
那时的哈雷大学正是莱布尼茨〔Baron Gottfried Wilhelm L e ibniz,1646-1716〕理性主义哲学的中心,鲍姆嘉通师承莱布尼茨派重要人物沃尔夫〔,1679-1754〕。
他后来的美学思想正是建立在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的哲学基础之上的。
1735年,21岁的鲍姆嘉通以《诗的感想: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Mediationes Philosophicae de Nonnullis ad Poema Pertinentibus〕获得博士学位。
在该论文中,鲍姆嘉通第一次使用了“Aesthetic”一词,在此,这个词意为“感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美学》练习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美感形成于以()为中心的()。
2.古希腊人的教育分为()和(),都包含着美育在内。
3.“美是理念。
”由()提出。
4.“美是上帝的美的光芒的流溢或放射。
”由()提出。
5.“美是数的比例和和谐。
”由()提出。
6.“美是细小、光滑、明亮、变化、不露棱角等感性性质。
”由()提出。
7.“美即快感。
”由()提出。
8.“美是主观合目的性的形式。
”由()提出。
9.“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由()提出。
10.“美在关系。
”由()提出。
11.“美是生活。
”由()提出。
12.“真、善、美都是不可定义的。
”的观点是由()提出的。
13.“美是不可言说的。
”的观点是由()提出的。
14.“里仁为美。
”的观点是由()提出的。
15.“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的观点是由()提出的。
16.“充实之谓美。
”的观点是由()提出的。
17.“美在创造中。
”的观点是由()提出的。
18.“美是自由的感性显现。
”的观点是由()提出的。
19.“美是辩证发展的和谐。
”的观点是由()提出的。
20.“喜剧是对比较坏的人的摹仿,主要摹仿滑稽。
”的观点是由()提出的。
21.“喜剧来自于人物主体自身性格与行动、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内在矛盾。
”的观点是由
()提出的。
22.在美感的发展过程中,美感由()超越到()。
23.联想分为:(),(),(),()。
24.感情按强度、持续时间可分为:(),(),()。
25.“喜剧表现滑稽,丑乃是滑稽的根源和本质。
”的说法是由()提出来的。
26.“喜剧是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喜剧是为了人类能够愉快地与自己的过去告
别。
”的说法是由()提出来的。
27.“喜剧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悦笑,即引人发笑。
”的说法是由()提出来的。
2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的说法是由()提出来的。
29.“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能力和谐发展的完全人物,其措施就是要进行体育和心育,其心
育包括智育、德育和美育,三者并行以达到真、善、美。
”的说法是由()提出来的。
30.美学是以()为中心研究()的科学。
31.美感心理结构是在()中,长期()的结果。
32.感情按与需要的关系可分为()和()。
33.在叙事作品中,优秀的艺术形象是(),在抒情作品中,优秀的艺术形象是
()。
34.崇高发育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范畴是在()的《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
源的哲学探讨》一文之中。
35.古希腊罗马时代把优美与()划上等号。
二、选择题
1.孔子说:诗可以()。
A怒 B观 C群 D兴 E怨
2.相当于西方崇高范畴的中国术语有()等。
A阳刚之美 B刚美 C壮美 D崇宏之美 E刚性美
3.艺术一般可以分为:()。
A造型艺术 B行为艺术 C表演艺术 D综合艺术 E语言艺术
4.思维分为()等三类。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灵感思维 D逻辑思维 E逆向思维
5.人的心理结构,从横向构成来看可以分为()。
A智力结构 B情绪结构 C应激结构 D意志结构 E美感结构
6.美感的发展是随着()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
A环境 B时代 C意识活动 D社会实践
7.美感具有()无限性。
A自由 B不自由 C功利 D非功利
8.自然美的根源是()。
A自然事物 B自然现象 C人化的自然 D非人化的自然
9.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以审美教育作为培养()的手段。
A美人 B超人 C完人 D全人
10.最早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席勒 D莎士比亚
11.美感主要的特征是具有:()。
A形象感受的直觉性 B心理感受的直接性 C主体情感的体验性
D感官的愉悦性 E精神的愉悦性
12.情感在美感中的作用主要是:()。
A贯穿于美感的始终,作为内驱力 B情感的个性化特征
C沟通认知与意志的中介环节 D移情作用 E弥散作用
13.形象思维的特征主要是:()。
A逻辑性 B形象性 C情感性 D联想和想象性 E美感体验性
14.审美判断的特征主要是:(),(),(),()。
A形象判断 B情感判断 C道德判断 D价值判断 E模糊判断
15.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形成了()等四
大流派。
A主观派 B客观派 C主客观统一派 D社会实践派 E后实践派
16.相当于西方优美范畴的中国术语有()。
A阴柔之美 B柔美 C秀美 D郁丽之美 E柔性美
17.美的范畴主要有()等。
A崇高 B优美 C滑稽 D悲剧性 E喜剧性
18.美的本质主要是:()。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社会性 D实践自由性 E外观形象性
19.社会美主要有()。
A社会客体的美 B社会主体的美 C社会环境的美
D社会实践活动的美 E社会现象的美
20.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是:()。
A表演的假定性 B题材的现实感和广泛性 C表现手法的多元性
D主题的单一性 E结构的开放性
三、判断改错题
1.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主张造就“健全的人格”。
()
2.命运悲剧主要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悲剧。
()
3.生活丑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丑。
()
4.创作推动了艺术家的技巧的发展。
()
5.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特别强调美育中的品德教育。
()
6.人类的主要审美器官是视觉和触觉。
()
7.感知和表象在美感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形成审美感受。
()
8.布洛的心理距离指人以功利的态度对待对象。
()
9.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
()
10.艺术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
11.黑格尔认为,崇高是绝对理念大于或压倒于感性形式。
()
12.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的郎吉弩斯。
()
13.美是指矛盾双方的冲突对立中显现出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
()
14.西方美学史对丑的探讨的后期的特征是以美为主,以丑衬美。
()
15.1853年,西方美学史上出版了一本《丑的美学》,揭开了西方美学对丑的探讨的新篇章。
()
16.社会悲剧主要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悲剧。
()
17.柏拉图特别推崇道德教育,亚里士多德特别重视音乐和悲剧的净化功能。
()
18.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19.在西方,崇高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形成于中世纪。
()
20.在古希腊较早谈到丑的美学家是赫拉克利特。
()
四、名词解释
1.审美意象
2.自然美
3.审美教育
4.社会美
5.崇高
6.艺术丑
7.思维
8.艺术美
9.美学范畴
10.优美
11.生活丑
12.美
13.想象
14.情感
15.移情
五、材料分析题
1、鲁迅先生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
2、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
3、席勒说:“野蛮人以什么现象来宣布他达到的人性呢?不论我们深入多么远,这种现象在摆脱了动物状态的奴役作用的一切民族中间总是一样的: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戏的爱好。
”
六、简答题
1.审美判断的特征是什么?
2.喜剧性如何分类?
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联想在美感中的作用是什么?
5.崇高的特征是什么?
6.悲剧性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7.文学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8.审美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9.感知在美感中的作用是什么?
七、论述题
1.试述美感的特征。
2.思维在美感中的作用是什么?
3.人类心理结构中的智力结构、意志结构与审美结构的关系如何?
4.美学研究的范围是什么?
5.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6.为什么说艺术美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7.意志是一种什么心理活动?它在美感中的作用是什么?
8.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应该如何理解?
9.美育实施的阶段主要有哪些?
10.理解是什么?它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11.艺术为什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