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合集下载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应用与发展

81 6
。 。 i 。。。 。
2 1 年第1 2 02 / 期
量 和质 量上 都不 能满 足 生产 需要 。
3 2 农 民 认 识 问题 . 农 民对 保护 性 耕作 的接 受 要看 事 实 。传统 的耕 翻
方 式 延 续 了几 千 年 ,而 保 护 性 耕 作 优 越 性 的发 挥 一 般 需要 5 的时 间 ,要 让农 民真 正接 受 一 种 全新 的农 年 耕 文 化 ,不 仅 需 要 用 大 量 的 事 实来 说服 , 还 需 要 长 时 问 的培养 ,需 要一 个逐 步 认识 、认 可 的过程 。

是 经 费 不 足 ,制 约 了保 护 性 耕 作 技 术 的 推 广 。一 旦 失 去 资 金 保 障 ,推 广 工 作 积 极 性 就 会 受 到 影 响 ,保
护性 耕 作缺 乏持 续性 。
3 4 机 手 素 质 问 题 . 现有 农机 手 大 多是 驾驶 拖 拉机及 操 作其 他 配套 农
械。 4 2 加 大 资 金 投 入 . 加大对 保 护性 耕 作项 目的支持 力度 ,建立 成效 发
3 3 推 广 经 费 问 题 . 目前 ,推广 保护 性 耕作 技术 的主体 是各 级 农机 技 术 推 广 部 门 ,推 广 手 段 大 多 依 赖 项 目经 费 ,但 由于
县 乡 级 农 机 推 广 部 门物 力 、财 力和 人 力 有 限 , 尤 其
具 的 驾 驶 员 ,对 保 护 性 耕 作 技 术 难 以很 好 地 掌 握 ,
缺 乏 操 作 、 维 修 、保 养 等 各 方 面 知 识 , 不 利 于 保 护 性耕 作机 具 的推 广和 应用 。
展 机 制 。充 分 发 挥 农 机 购 置 补贴 资金 的 “四两 拨 千 斤 ”的 作 用 ,把 保 护 性 耕 作机 具 列入 补 贴 目录 中 , 予 以重 点 扶 持 。积 极 吸 收 社会 投 资参 与 ,逐 步 形 成 以政 府 投 资 为 引 导 , 农 民和 农 村 集 体 投 资 为 主 体 , 社会 资金 为补 充 的多层 次投 资格局 。 4 3 创 新 服 务 机 制 . 借 鉴 联合 收割 机跨 区作 业 的成功 经验 和做 法 ,拓 宽保 护 性 耕 作机 具 的 作 业 市场 ,提 高保 护 性 耕 作 机 具 的 利用 率 。加 强 农机 服 务 ,壮 大 适 应 市 场 需 求 的 农 机 服 务 社会 化 组 织 ,完 善 农 机 服 务 体 系 ,适 应 保 护 性 耕作 的发 展要求 。 4 4 加 强 示 范 引导 . 把 保护 性 耕作 技术 作 为推广 重 点 ,积 极 引进试 验 示 范 科 技 含 量 、 经 济 效 益好 的机 具和 技 术 。农 机 科 研 单 位 应 有 针 对 性 地 对 引进 机 具 进 行 改 制 , 以适应 本 地 需 要 。不 断提 高保 护 性 耕 作 机 具 的可 靠 性 和 适 用 性 ,保证 保 护性耕 作技 术顺 利推 广 。目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保护土壤为中心的耕作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壤的损害,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并且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理念。

保护性耕作,指的是在农业种植和生产过程中,采用一系列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资源,以减少土壤的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保护性耕作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多年生作物覆盖、植被覆盖、土壤覆盖和侵蚀控制等。

保护性耕作的核心理念是以保护土壤为中心,通过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肥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水平。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农业部门就开始提出并推广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在我国,保护性耕作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一系列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不断涌现,成为了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尽管保护性耕作的理念和技术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民的认识和意识不够,很多农民还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还不够。

一些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科学理解和技术支持,限制了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和应用。

由于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各不相同,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保护性耕作技术虽然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土壤质量,但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农民的投入成本,这也是农民不愿意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个原因。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
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试验中存在的播种质量不高、缺苗断垄、苗数不足等问题。 主要采用覆盖深松加地表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地表处理对土壤墒情、覆盖率、 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是:在覆盖量相同的情况下,动土量越小,土壤 保墒效果越好。与保护性耕作原工艺相比,增加地表处理后播种质量改善,出苗率 提高,增加地表处理可提高0-50cm土层水分利用率,增加地表处理使小麦单产在保 护性耕作基本处理的基础上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试验证明:覆盖深松加地表 处理是一项旱地小麦增产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对免耕播种机进行了改进,在肥管和种管之间加一破土装置,使沟内土 壤第二次破碎,流动性改善,确保了种肥有效分离,避免了烧种现象。另一方面是 鉴于秸秆覆盖率过大容易使播种机堵塞,影响播种质量,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在播种 前15天左右对地表进行一次浅旋处理。 保护性耕作初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覆盖秸秆量的增加,小麦单产幅度也相应 增加,但是覆盖秸秆量过多,播种机经常堵塞,影响播种质量。当秸秆覆盖率不大 于60%时,播种机通过性良好,当覆盖率达到80%以上时,就会造成堵塞。因而适 当减少地表覆盖量是提高播种质量的一项有效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播前增加浅 旋或浅耙可减少地表秸秆覆盖量,播前增加一次浅旋作业,可减少覆盖率25%,增 加一次浅耙可减少覆盖率20%,增加一次浅耕(浅松铲)可减少覆盖率15%,不同 的地表处理都会使覆盖率有所降低,播种机通过性良好,播种质量提高,保证苗匀、 苗齐、苗壮,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增加地表处理比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处理,产 量提高10.5%,和覆盖免耕相比作业成本降低22.7%,经济效益提高19.6%效益显著。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 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 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 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 增加土壤含水量; 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 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 天然降雨利用率; 三是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 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当今,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明显的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之功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探究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保护性耕作的内容及在郯城县的发展现状保护性耕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保护性土壤耕作措施,这是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措施。

二是保护性土壤耕作措施与作物残茬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相结合的覆盖耕作。

三是保护性作物种植,即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轮作倒茬、间作、混作、套作、复种、插种等技术构建作物复合群体,增加农田的覆盖度和覆盖时间,防止土壤水蚀风蚀。

今年,我县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郯城县玉米机收达33.5万亩,秸秆还田面积达30.5万亩,小麦免耕播种示范面积20万亩,通过县科技局组织专家验收亩增产35公斤,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很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二、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保护性耕作是保护农田、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我国无灌溉条件的旱地约占耕地面积的60%。

保护性耕作的地表覆盖物在减少农田土壤水蚀、风蚀的同时,秸秆、残茬腐烂还田后,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

2.保护性耕作是防治土地沙漠化和治理沙尘暴的重要途径。

沙尘暴和浮尘天气的主要尘源,来自于不合理开垦的土地和过度翻耕的裸露农田。

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残茬覆盖,可以降低地表风速;作物根茬可以固土,秸秆可以挡土;土壤水分的增加,增强了表层土壤之间的吸附力,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农田扬尘。

3.保护性耕作是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实行保护性耕作,一般只需要秸秆地表处理、深松(每3~4年1次)、免耕施肥播种、除草、收获等,比传统耕作工序减少一半以上,效率高,能耗低,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

另一方面,保护性耕作可以实现粮食增产和生产成本降低,使农民收入增加(一般为20~30%)。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6-Feb-21
16
②防堵技术 采用圆盘滚动式开沟装置防堵 秸秆粉碎和加大开沟器间距防堵 非动力式防堵技术 动力驱动式防堵技术
③种肥分施技术 防止烧种,必须种、肥分施,且要求种、肥间隔一定的距离。 种、肥分施有两种: 侧位分施:一般为侧深施,即化肥施在种子侧下方。 垂直分施:化肥施在种子正下方。
④覆土镇压技术
24
D、冬小麦全程微型聚水两元覆盖技术
关键技术:
a、夏闲期备耕 地块选择 深翻整地 起垄覆膜 筑埂盖草 b、播前准备 品种选择 种子处理 播前整地 土壤处理
c、规格播种 播种时期 种植密度 精细播种 d、田间管理 压好地膜 补苗疏苗 保护地膜 中耕除草 追施肥料 病虫防治 清除残膜
机械化工艺流程: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发展
1、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
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 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 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出 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 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1)由以研制少免耕机具为主向农艺、农机结 合并突出农艺措施的方向发展;
2)保护性耕作技术由在生态脆弱的半干旱区 应用为主向更广大农区应用发展;
3)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不规范逐步向规范化、 标准化方向发展;
4)由单纯的土壤耕作技术向综合性保护性农 作制、保护性农业发展。
6-Feb-21
9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对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存在,应先进 行一次深松,深度30~35厘米以打破犁底层。
深松是在地表有残茬(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的,要求深 松机有较强的防堵性能;或是用秸秆粉碎深松机,一次同时完 成残茬(秸秆)粉碎和深松耕作两项作业,并使地面平整和秸秆 均匀覆盖地面。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特定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耕作方式往往对土壤造成严重破坏,如长期翻耕导致的土壤压实、侵蚀以及有机质减少。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减少或避免翻耕,以覆盖作物、秸秆保留等形式有效减少土壤扰动,维持土壤的自然结构和生物多样性。

这种技术不仅保护了土壤,同时也促进了水分和养分的保留,提高了土壤的生产力。

在生态方面,保护性耕作显著提升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土壤表层未被频繁翻动,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动物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这种多样性的增加,有助于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提高养分循环效率。

此外,保护性耕作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为土壤生物的多样性往往可以抑制某些有害生物的生长和传播。

水土保持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方面。

采用覆盖作物、免耕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通过保持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表面的冲刷,从而降低侵蚀程度。

在一些丘陵地区,这种技术显著改善了水土保持效果,为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

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抑制土壤翻耕带来的碳释放,有助于降低农业的整体碳足迹。

更为重要的是,这项技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固碳能力。

随着全球对温室气体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保护性耕作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经济方面,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初期可能需要一定的投资,如购买相关设备、进行培训等,但从长远来看,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则显而易见。

由于土壤健康得到改善,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相应提高。

在生产成本方面,由于减少了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在市场上,以绿色、有机为卖点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这为农户提供了更大利润空间。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特点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保持土壤覆盖状态和保护土壤结构为核心的种植方式。

与传统的耕作方式相比,保护性耕作更注重对土壤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土壤覆盖:保护性耕作种植方式下,种植作物之间会保留一定的土壤覆盖物,如秸秆、麦秸等,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地面蒸发,保护土壤质量。

2. 土壤松软:保护性耕作不采用过度翻耕的方式,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让土壤更松软,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水分渗透。

3. 生物多样性:保护性耕作能够提高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有利于维护农田的生态平衡。

4. 节约劳力和资源: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机械化投入,同时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1. 保护土壤资源保护性耕作种植方式通过保持土壤覆盖、减少翻耕等方式,减少了土壤的流失和侵蚀,保护了土壤的肥沃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这对于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保护了农业的基础资源。

2. 节约水资源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水的蒸发,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在干旱地区尤其重要,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3. 保护生态环境4.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保护性耕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保护性耕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农业种植方式,尤其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成功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在发展中国家,保护性耕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农民的广泛关注。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培训,推动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发展保护性耕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1. 技术推广不足2. 农民意识不足部分农民对于保护性耕作的意识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不愿意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

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

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

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式,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土壤保持能力:保护性耕作技术着重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通过减少或避免翻耕,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的含水保水能力。

此外,通过保留秸秆或添加有机物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质地,增强土壤的保持能力。

2. 降低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合理的耕作管理措施,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健康的影响。

例如,勤行有机肥的施用、合理使用化肥、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等,可以降低对农作物的农药和化肥的需求。

3.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性耕作技术予以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通过减少对农田生态环境破坏,呈现或创建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在耕种过程中保留或创造适宜的生境,鼓励有益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入侵,增加天敌数量,控制害虫的繁殖和扩散。

4. 节约能源和水资源: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合理控制耕作措施,有效地节约能源和水资源。

例如,减少机械耕作所需的能源和劳动力投入,采用宽行距、窄幅带形式,利用植物间的秸秆和作物残体来减少土壤泥土流失,切实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善土壤保持能力、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农田生态环境的健康,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N o n g y e j i x i e保护性耕作是为了增强田地的储水能力以及保障肥沃土壤的目的,从一定意义上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具体实施办法是减少农田的耕种,利用小麦秸秆或其它农作物的残杆直接覆盖土壤,以增强地表抗风、抗水能力,覆盖的秸秆物质富含有机物,可以渗入在土壤中,起到肥沃土壤的作用。

通过利用减少耕地的技术以及秸秆的再利用技术,有效提升我国的农田耕种能力,因此,在世界上都备受到广泛重视。

一、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在上世纪70年代,国家开始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并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在同期内引进国外的单一保护性耕作技术,例如免耕、覆盖秸秆等,在引进技术后在少数地区进行实践以及推广,然而当时的农业水平发展较为缓慢,并没有先进的机械化操作以及技术,所以这些单一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

在之后的近20年间,农业水平产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水平与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农作物机械化种植以及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

所以,农民群众在收获了高产的农作物后,愿意接受并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由此保护性耕作技术渐渐被实践运用。

进入到本世纪初,国家各农业相关部门对农业机械化生产以及结合地区农机技术方面进行了重大的创新改革,并且在改革应用中产生了不错的结果。

比如,农机技术在全国各省市的陆续开展中获得了可观的成果收益,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验证了农机技术在应用到我国的农作物种植生产中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尤其对于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生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且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不良局面。

近十几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不断受到广泛关注,在实施以及应用中,由农业部门监管开展建设了关于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工程,并且就此项目设计出相关的农用机械设备。

例如,小麦的免耕播种设备以及玉米的免耕播种机器等,并且在我国的北部地区被广泛运用,并且通过不断地研究,使得农机技术愈加完善。

现阶段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研究人员通过运用不同的耕种方式检验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国际研究与技术发展趋势从国际上来看,保护性耕作根据其发展历史阶段,其概念和内容有所不同,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国际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等国家遭遇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惨痛教训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至今约8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机械化翻耕措施在水蚀和风蚀方面存在的弊端,对土壤耕作农机具和耕作方法进行改良,提出少耕、免耕和深松等保护耕作法。

美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利用大型机械翻耕大面积农田,一场著名的“黑风暴”从美国干旱地区刮起,席卷的美国大陆,刮走地表层10-50cm厚度的肥沃土壤3.5亿吨,冬小麦减产51亿公斤。

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护局,从此开始大力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免耕技术成为当时的主导技术。

第二阶段是50年代以后,机械化免耕技术与保护性植被覆盖技术同步发展。

在免耕技术大面积应用的过程中,许多研究证实了各种类型的机械化保护耕作对减少土壤侵蚀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也出现不少因杂草蔓延或者秸秆造成低温等技术原因使作物严重减产的例子,使得该项技术推广较慢。

到20世纪70年代,又加入了不同作物轮作与作物秸秆还田覆盖的内容,称之为保护性种植。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机械改进、除草剂以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保持性耕作的应用得以较快发展,范围也不断开展。

据美国保护性耕作组织近期报导,美国至少有50%的耕地实行各种类型的保持性耕作,其中作物残茬覆盖耕作占53%,免耕占44%。

主要应用于大豆、玉米、高粱、小麦和花生、马铃薯、甜菜、烟草、蔬菜等作物。

此外,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纷纷学习美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半干旱地区广泛推广应用。

近年来,又提出了保护性农业(Conservation Agriculute)的概念,主要以永久性土壤覆盖(绿色覆盖)、作物轮作(特别旱田轮作)和减少对土壤的人为干扰,在减少物质和能量投入基础上,保持和增加作物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其范围包括农田、草地等土地类型。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在耕种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壤质量的耕作方式。

这种技术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

传统耕作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壤流失和贫瘠化,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保持植被覆盖、减少耕作次数和保护土壤结构等措施,能有效保护土壤,使其更加肥沃和健康。

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从而提升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提高作物的品质和抗逆性。

保护性耕作技术还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传统耕作方式往往需要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来维持作物的生长,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前农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1.2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和农民收入不稳定等方面。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化肥、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供应量不足,生产成本高昂。

农民收入来源单一,面临着收入不稳定的困境。

当前农业面临诸多挑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2. 正文2.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定义与原理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其核心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翻耕和裸露土地的时间,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益。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在保护土壤、水和生态系统的同时实现高产量和高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口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巨大压力,保护性耕作技术正在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一种以保护土壤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模式。

它包括减少或避免耕作、覆盖和保持地表植被、增加植物多样性等措施,以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农作物的根系、秸秆和残留物可以有效保护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现象,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

在减少土地退化的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对水体的污染,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助于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维持土壤湿润,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的用水量,还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和水源枯竭等问题。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通过增加土壤覆盖物和减少耕作次数来减少水分流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它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对水体的污染,降低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和抗逆性,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减少农业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污染,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要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就需要大力推广和应用这种生产方式。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还需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往往以农民为主体,缺乏对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统筹规划,这容易导致浪费资源和能源,限制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以保护土壤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借助现代科技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来实现。

可以通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来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利用。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旨在减少和预防土地侵蚀以及土地退化的农业实践。

它强调保持和提高土壤生产能力和植被覆盖率,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和水土流失,以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性耕作下,农民使用多种技术、优化管理土地,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减少土地侵蚀和土壤退化土地侵蚀和土壤退化是当今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传统的农业实践中,农民常常采取削平土坡、耕地翻转等方式来清理杂草和减少农作物死叶子的堆积,这些做法,很可能破坏土壤结构和稳定性,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侵蚀。

保护性耕作则主张一些更为温和的土地管理方式,比如 mulch farming,即使用树叶或草堆铺盖在农田上,令土壤保持湿润和温度,防止水分和养分流失,从而起到保护土地的作用。

同时也可使用草业或耐干旱性的植物来增加土地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

2.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在保护性耕作中,农民开始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同时也会借此机会探索更为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比如,使用创新工具和技术,如定向喷水、种植群体技术等,来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养分的利用率。

同时,还可以使用农业科技来预测和处理作物病虫害,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扩大农业范围,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同时,当耕种不合格土地时,将不合格土地转变为生态环境保护区,以提高整个社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

保护性耕作是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它不仅可以节约水、土和能源的使用,而且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计。

因此,它应该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实践。

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统耕 作制度的一场变革 ,是农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主 熟 区大秸秆覆 盖量条 件下的免耕播种作业 ,是 目前一 要技术措施 之一 ,是促进农业 生产发展 方式转变 的有 年两熟 区保护性耕作 的主导机型。但此种形式的播种 效途径 。要更快 、更好地 推广保 护性耕 作 ,就要找准 机动土量较大 ,又 由于在旋转 刀具 后边安置 的种肥开 突破 点 、对症 下药 ,使保 护性耕 作走 上健康 、快速发 沟 器呈 三角 形排 列 ,在黏 土地 作业 时有 堵塞 情 况发
播好 了种 、出好 了苗 ,保护性耕 作技术 的应用 就算成
功 了 ,而 忽视 了其它 3 项技术 的应用 。例 如 ,作为保 的认知程度
护性耕作 主要技 术 内容 的深松 技术 ,在很多地 方还没 目前 ,有 两种情况应该 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部分 有得到应用 ,尤其 是连续实施 保护性耕作 的地 块 ,由 基层农 机技术 推广人 员对保护性耕作理解得不够 透彻 , 于土壤耕作层被 压实 ,又没有及 时深松 ,有 的已 出现 技术掌 握的不够全 面 ,因而在实 际工作 中还不能很 好 苗情生长缺陷和产 量下降 的现象 ,影 响 了农 民继续实 地指导 广大农 民应用 保护性耕作技术 ,不能很好地 发 施保护性耕作 技术的积极性 。 现 和解决 问题 。因此 ,要 求广 大 基层技术 推 问题 及对 策
。河北省邯郸市农机推广站 李树 军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 挂 ,一次可完成碎秆 、灭茬 、施肥 、播种 、覆土 、镇
染 、提高土壤肥力 和抗 旱节水能力 、节能降耗和节本 压 等项作业 。该机集 秸秆粉碎还 田、化肥深施 、沟播
发展保护性耕作 ,关键在于与之配套 的免 、少耕
播种机 的开发 与应用 。 目前 ,我 国常见 的几 种典型 的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它对于保护土壤和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非常重要。

发展保护性耕作既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又可以保护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土壤和环境。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它包括尽量减少或不打翻土壤,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通过中耕、覆盖植物等方式提高土壤质量。

保护性耕作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于环境的影响。

由于少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土地的环境污染程度降低了。

其次,保护性耕作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覆盖植物能够抑制杂草生长,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同时还能增加土壤养分。

最后,保护性耕作还有助于节约资源,减少农业成本。

然而,保护性耕作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这种耕作方式需要更多的人工劳动和管理。

其次,保护性耕作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农民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最后,保护性耕作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为了促进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方式。

政府可以提供一些资金和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

其次,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农民对于保护性耕作的认识和认同。

最后,可以建立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农场或研究基地,为农民提供参观和学习的机会。

在实际实践中,我们需要尽快推广保护性耕作,加大对于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提高农民保护性耕作的意识和水平,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推广保护性耕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耕作方式,通过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原则和优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保护性耕作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保护土壤资源,采用一系列科学的耕作措施,促进土壤保持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沙化和退化的一种农业耕作方式。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原则包括保持地被覆盖、减少土壤翻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利用农业排水和施肥技术。

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思想是保护土壤,不仅要关注农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更要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保护性耕作具有很多优势。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沙化和退化。

通过保持地被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直接暴露在阳光、风力和水力的影响下,减少土壤侵蚀和沙化的风险。

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保持地被覆盖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保护性耕作可以节约农业资源和减少经济成本。

通过减少土壤翻耕和合理利用农业排水和施肥技术,可以节约用水量和化肥用量,减少农业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保护性耕作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污染和土地退化的危险,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保护性耕作。

政府应加大对保护性耕作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补贴和奖励,引导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民应提高保护性耕作的意识和技能。

农民应了解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学习保护性耕作的科学原理和实施方法,将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

农民也需要掌握适应当地环境和土壤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应加强研究和推广工作。

科研机构可以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更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措施,推动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农业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并通过技术培训和知识推广,提高农民的保护性耕作水平。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方式。

它通过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增长。

保护性
耕作在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保护性耕作能够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贫瘠。

传统的耕作方式常常会破坏土壤结构,加
剧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贫瘠和退化。

而保护性耕作则注重保护土壤结构和土壤层次,通过
合理的轮作制度、翻耕次数控制和有机肥料的运用,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增加土壤肥力,保证农田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保护性耕作能够保护水资源和减少水污染。

传统农业常常采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
些化学物质会通过农田径流和地下水渗透到水体中,引起水污染。

保护性耕作则更加注重
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控的应用,减少化学物质对水体的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保护性耕作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传统农业常常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这导致了很多有益的生物被杀死,破坏了生态平衡。

而保护性耕作则更加注重生态农
业的发展,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和生态边界的设置,为种植农作物和保护自然生态提供了
条件,从而促进了农田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保护性耕作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传统农业常常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还增加了环境风险。

而保护性耕作则通过合理的施肥
措施和生态防治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
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物需求的增加,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许多农民倾向于大面积耕种,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来保护农作物。

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却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水源污染、生态平衡失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护性耕作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可持续的耕作方式,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覆盖作物残体、轮作种植、抑制除草等,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当前的环境下,发展和推广保护性耕作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作用、实施方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以及现状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探讨保护性耕作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和前景展望。

1.2 问题意义保护性耕作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

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而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减少这种破坏,从而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保护性耕作还能节约水资源和能源,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在保护性耕作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覆盖、轮作、间作等方式,可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降低灌溉的用水量,节约能源和人力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最重要的是,保护性耕作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后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环境和资源基础。

发展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产出和效益,还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注重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耕作方式。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它指的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调整农业生产技术和种植管理方法,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的目的。

保护性耕作有助于保持农田的氮、磷、钾等养分的平衡,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传统的农作物栽培方式往往依赖于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这样容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减弱。

而保护性耕作利用多种方法来改善土壤质量,例如使用有机肥料、多翻耕、间作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保护性耕作有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一些传统的农作物栽培方式容易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而保护性耕作通过合理的农田管理和耕作方式,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源的污染。

采用无犁耕、覆盖作物残留物等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同时还可以保持土壤的水份和营养,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传统的农田管理和耕作方式往往需要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和损害。

而保护性耕作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土壤、水源和周边生态环境的损害。

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可以减少农民的成本支出,提高他们的经济效益。

保护性耕作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种植的多样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生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9月农业机械学报第39卷第9期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高焕文 李洪文 李问盈 【摘要】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短缺、耕地退化和人口膨胀的巨大挑战,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已经成为南北美洲、澳洲国家的主流耕作方法,欧、亚、非洲国家也在应用推广。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农艺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相对较晚。

1991年以来,研究了大批轻型以及驱动型免耕播种机具,通过农艺农机结合的田间试验形成了一批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述中图分类号:S23311文献标识码:ADevelopment of Conservation TillageG ao Huanwen Li Hongwen Li Wenying(Chi na A gricult ural U niversity ,Beiji ng 100083,Chi na )AbstractHuman beings are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today on global warming ,resources shortage ,landdegradation and population expansion.The development of CT (conservation tillage )should have big help to reply the challenges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forward.CT has become the major tillage method in American and Australian continents ,also has development in European ,Asian and African contin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The agronomy study of CT in China had started in early 60πlast century ,but the mechanized CT was started later.From 1991,quite a few of light as well power driven no 2till planters ,together with many CT field technologies have been created ,thus ,a sound base for CT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 was formed.K ey w ords Conservation tillage ,Sustainable farming ,Summary收稿日期:2008205219高焕文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100083 北京市李洪文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李问盈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副教授1 保护性耕作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人类所面临的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石油枯竭、水资源匮乏、耕地退化、人口膨胀等问题面前,农业工程将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可能从多方面应对挑战,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111 保护性耕作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 2、CH 4、N 2O 。

CO 2对气候变暖的贡献率为60%。

农业上排放CO 2主要是焚烧秸秆、机械作业燃油和土壤碳逸出。

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农机作业量,降低石油消耗。

我国北方每年平均每公顷可节约燃油54kg ,相当减少CO 2排放14215kg 。

土壤碳库和大气碳库存在平衡关系,加拿大对土壤碳平衡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耕作期间土壤碳贮量下降,大气中CO 2含量增加,实施保护性耕作后则土壤碳贮量上升,大气CO 2含量下降(图1)。

按照秸秆全部还田每年增加土壤有机质0103%计算,每公顷可以增加有机质0174t ,相当于减排CO 22171t/hm 2。

N 2O 是土壤中的氮素在细菌作用下,经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产生的。

我国年产3300万吨氮肥,图1 加拿大对土壤碳平衡研究结果Fig.1 S oil carbon balance by Canadian study 平均每公顷施氮270kg,是使用氮肥最多的国家之一。

每年排放的N2O气体占世界的1/10,是减排的重点。

减少N2O主要靠改变施肥方法和发展保护性耕作。

农田风蚀导致土壤氮损失17~34kg/hm2,估计其中的1125%(PICC建议值)转化为N2O排放到大气中,保护性耕作减少风蚀60%,全国每年可以减少N2O排放2001~6024t;农田水蚀导致全氮流失50kg/hm2,保护性耕作减少水蚀80%,可使我国N2O排放每年减少7850~10200t;如保护性耕作减少20%秸秆(112×104万t)焚烧,可减少6000t N2O气体排放。

合计全国可减少N2O气体排放 414%~612%[1]。

112 保护性耕作对降低能源消耗的作用2006年我国农机用油3630万吨,农田作业消耗占60%左右,平均油耗约180kg/hm2。

当年,机械化程度只有3913%[2],如全面机械化需要8000~9000万吨柴油。

农田作业能耗大的原因:传统机械化作业工序多、耗油大;部分农业机器性能差、油耗高;农业机械利用效率低、浪费大;作业地块小、不平整,机耕道路差。

以河北一年两熟地区三秋收玉米播小麦阶段为例,传统翻耕作业有9道工序,耗油106kg/hm2。

近年来采用的旋耕与秸秆还田技术比传统翻耕节油26%,但三秋阶段仍要8项作业,耗油78kg/hm2。

保护性耕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耕作次数,与旋耕体系相比,三秋阶段减少3道作业,进一步节油38% (表1)。

从北方不同作业类型区来看,保护性耕作可以比传统耕作至少降低油耗30%,平均节油54kg/hm2。

保护性耕作减少径流60%,抑制无效蒸发10% 表1 河北三秋阶段旋耕体系与保护性耕作油耗对比T ab.1 Fuel consumption comparison of rotary hoeing system and conservation tillage system in the fall period of H ebei province 序号传统耕作(旋耕)体系保护性耕作体系作业工序作业机具油耗/kg・hm-2作业名称作业机具油耗/kg・hm-2 1运玉米穗拖车1315运玉米穗拖车13152粉碎秸秆秸秆还田机15粉碎秸秆秸秆还田机153第1次旋耕旋耕机15运种子化肥拖车34第2次旋耕旋耕机15免耕播种小麦免耕播种机13155平地作畦平地作畦机6喷药喷雾机36运种子化肥拖车37播种小麦小麦播种机68播后镇压V型镇压器415合计7848左右,对雨养农业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0%左右。

对灌溉农业,可减少一次灌水,节水20%~25%。

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还田补充土壤养分,培肥地力,提高对化肥的吸收能力,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10%~20%。

保护性耕作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潜力,当然只有在保护性耕作实施一定时间后,土壤得到改善,相应的水、肥管理技术成熟,潜力才能发挥出来。

113 保护性耕作对抑制耕地退化的作用耕地质量下降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北方尤为严峻。

西部地区耕地沙化、荒漠化,东北、华北土壤有机质下降。

耕地质量下降,主要是土壤侵蚀和掠夺性生产所致。

全世界耕地质量下降,83%是由土壤侵蚀引起的。

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土壤侵蚀以风蚀为主,东北和黄土高原地区以水蚀为主、兼有风蚀。

北方农田土壤风蚀量每年10~20t/hm2,中国农业大学近年来在河北、内蒙古对传统耕作的农田表土与土壤风蚀物中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可见,风蚀物中营养物质含量远比表土高。

随着风蚀时间增加,风蚀物中营养物质含量递减,但翻耕把新的土壤翻上来,又开始新的营养物质流失。

按风蚀量10~20t/hm2、风蚀物有机质含量为表列一半估算,每年土壤损失有机质150~300kg/hm2。

连续100年的翻耕、风蚀将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016~112个百分点,出现灾难性后果。

44农 业 机 械 学 报 2008年表2 农田表土与土壤风蚀物的营养物质含量测定结果T ab.2 Nutrition contents of top soil and wind erosion collection测定地点、时间测定方法类型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河北省丰宁县2002年沙尘采集仪田间取样表土(5cm)11301096010141183风蚀物310160116701037811995富集率2132117421701109内蒙古正蓝旗2003年野外风洞田间取样表土(5cm)113801103010161182风蚀物310101179010381196富集率2118117421381108 风蚀不仅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而且产生大范围的粉尘污染,影响身体健康,危害交通、通讯和水利设施。

中国农业大学等在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的测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比传统翻耕减少风蚀57%(41%~76%),如表3所示。

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营养物质损失,通过秸秆还田补充有机质、氮、磷、钾,增加蚯蚓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培肥地力。

表3 2002~2004年各监测点观测的农田扬尘量对比T ab.3 Wind erosion comparison betw een TT and CT crop f ields序号测试地点测定方法测试时间土质风蚀量(g/采样器)传统耕作保护性耕作减少率/%1河北省丰宁沙尘采集仪2002年沙壤土11171218176 2河北省张北沙尘采集仪2002年沙壤土1016531666 3内蒙古正蓝旗沙尘采集仪2003年沙壤土517313741 4山西省阳高沙尘采集仪2004年壤土91155105452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及国外发展概况211 起源19世纪末,美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大量干旱半干旱草原被开垦成农田,并采用机械化耕耙播种。

由于连年翻耕,植被被破坏,土壤遭退化,导致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黑风暴”。

仅1935年美国就毁掉300万hm2耕地,冬小麦减产510万t。

“黑风暴”推动了人们对传统耕作方法的反思和对保土保水新方法的探索。

1937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农民试验发现,在保证播种质量和有效除草条件下,免耕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物产量。

经过20多年试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推广免耕法,80年代成为美国主流耕作技术,1995年更名为保护性耕作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