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合集下载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The emergence of civilization and its early development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目录/CONTENTS
01 人类文明的产生
02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课程标准:①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②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 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古代西亚文明的表现。
政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最高统治者,君权
神授,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 汉 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 谟
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 比
权柄
太 阳 神 沙
整的成文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 王
问题思考:观察下图并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农耕畜牧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
• 当时的社会出现了农业和 手工业的分工。
• 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 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 分工的发展,一部分人从 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 工作。
• 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 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 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题目演练
1.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
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
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 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
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古代西亚文明的发展流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结构课标要求: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前提、标志和特点的了解,辩证认识文明的共性和差异性。

2.时空观念:了解古代不同文明形成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状况。

3.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等,总结古代文明的主要表现和阶段特征。

4.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理解人类文明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内涵;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形成的影响。

5.家国情怀:了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地区之一的史实,感悟中华民族率先迈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文明产生的条件教学难点: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指出: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那么,人类文明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古代文明形成的共性有哪些?一、文明的产生(一)文明的概念一般来说: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思考:你对文明是如何理解的?提示:(1)文明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世界没有文明。

(2)文明常指一种社会进步的状态,与“野蛮”相对。

(3)文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文明的标志:问题思考:判断“文明”的标志有哪些?物质文明的标准:金属工具;政治文明的标准:国家出现;精神文明的标准:文字出现;考古学上的标准:城市出现。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一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一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3)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经济文明 (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经 济模式 (2)重农抑商政策下,手工业和商业有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 思想文明 (1)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影 响深远 (2)古代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想文化繁荣
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 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思想
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教育 领域,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 链接点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 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 现,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 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理论基 础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小农 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来保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与小农经济相辅相成,同时 促进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 大一统局面;科技成就领先 世界
特征概览 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总纲目录
3.(2018湖南益阳调研)有学者指出,汉代皇室在面对郡国势力分
化、瓦解中央集权的各种苗头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全方位、有系
统地消解了以宗室成员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汉 代皇室的这种努力集中体现为 ( )
A.颁布“推恩令”
C.实行盐铁专卖 答案 A
特征概览 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总纲目录
3.文化 (1)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 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2)科技: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数学、 医学、农学等成就非凡。 (3)文学:汉赋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征。
特征概览 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总纲目录
特征概览 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总纲目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16】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16】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时期,随着原始农耕畜牧的发展与传播,人类文明逐渐产生。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私有制和阶级产生,在此基础上国家开始形成并且出现了文字,它们都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世界上形成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等最早的地区文明,这些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知识梳理】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文明产生的前提: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2.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随着农业的发展,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

3.国家开始形成(1)主要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表现1.特征: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概况(1)西亚两河流域文明①条件: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②表现①条件: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②表现①条件:生产工具的进步,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

②表现①条件: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②表现【核心问题探究】主题一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地理环境与人类早期文明的关系[析史料实证]材料一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

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探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然地理环境(河流)对两地文明有何影响。

[提示]影响:古代两河流域:经常受到外族入侵、帝国更换频繁、充满不安全感;古埃及:长期统一、政权较为稳固、航行便利、生活较惬意。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解析版)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解析版)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本单元课标15.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⑴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⑵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要点学纲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一)前提:采集、狩猎→农耕、畜牧1.农耕、畜牧业发展成就;2.农耕、畜牧业发展的影响:⑴社会分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⑵早期城市的出现。

(二)基本标志1.私有制和阶级逐渐产生;2.国家开始形成;3.文字产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参见表1)(一)两河文明(以古巴比伦文明为典型):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和文化成就。

(二)古埃及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和文化成就。

(三)古印度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

(四)华夏早期文明(五)古希腊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文明成就与城邦民主政治的实质(局限),文化成就注:“▲”为教材主干或重点知识,是涵育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科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种命题(尤其是高考选拔性考试)中的常考点;“△”为较重点知识,其知识地位和考试地位仅次于“▲”。

学习要求:请同学们结合学纲提要,认真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整理读书笔记。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育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培育出芋头,中国培育出水稻和粟,中南美洲培育出玉米和南瓜等农作物。

2.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人类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表1)古代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文明的早期发展(主要成就)政治文化两河文明(典型:古巴比伦文明)西亚两河流域前3500年至前18世纪1.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2.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1.创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2.创作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诞生了著名的洪水与方舟传说;3.发明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古埃及文明东北非尼罗河流域前3500—3100年左右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1.创立象形文字,生产主要书写材料莎草纸;2.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造金字塔(体现法老至上权威,包含数学方面的知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印度文明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前6世纪至前4世纪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种姓制度1.释迦牟尼创立佛教;2.创作世界上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3.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希腊文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中部分海岛前8世纪至前5世纪1.公元前8—6世纪,发展起数量众多、具有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特征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城邦;2. 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1.文学:创作出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2.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3.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一、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人类文明的早期发展(图1)1.古代埃及和西亚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8分)允许和鼓励学生开放性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精品课件[统编版]1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精品课件[统编版]1
提示:是一种等级制度。
批注:
8.阅读教材 P6“史料阅读”:举例说明史料中两种不同的政体 类型?
提示:斯巴达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 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批注:
[思维导图]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⑤花朝 农历二月十五,相传为百花的生日。 (2)任务的布置: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事件或现象表明你的态度看法,对材料中的某对象给出意见、建议。 贯休 1.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规定。如2015年全国卷要求写成书信体的任务指令) 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 参考答案: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 “我”的 “星河梦”。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2)“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论述说理目标的指向性,要有说理的对象意识,不能面面俱到——不能 “广泛”议论)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考点分析] ⑭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晚上,“除日”是“除旧布新”之意。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或“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命题特点]
提示:信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 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 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说明:古代各个文明基 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批注:

高中历史第1课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高中历史第1课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4)国家形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 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 国家 开始形成。
(5)文字的产生:出于 记事 和 管理 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原因 由于 生产力 发展水平和 交通 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 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拓展】 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古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 古代中国,这些国家均发源于大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奴 隶制的国家。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我的结论】沿海居民(海洋民族)面向大海,形成开拓、 自由、冒险的民族性格,他们从事掠夺、追求利润,以发展工 商业和海外贸易(或殖民)为主,如古代希腊人;而内陆居民(或 民族)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依赖和安土重迁(怀土)的 民族性格,他们以发展农耕经济为主,如四大农耕文明古国。
(3)文明成果: ①文学: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 喜剧 等,是世界文学的瑰 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史学: 希罗多德 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 是“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 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 亚里士多德 奠定了西方哲 学的基础。
探究一 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 “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 其主人得割其耳。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 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
②文字: 楔形 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③文学《: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了 著名的洪水和 方舟 的传说。 ④数学:苏美尔人发明了 60 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 粮食产量和人工。
【思考1】 文明产生初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尖头的 芦苇秆在泥版上记录事务和账目,然后将泥版烘干,以便保存。 这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据此推断,楔 形文字被创造出来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答案:剩余产品的出现。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解析版)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解析版)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本单元课标15.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⑴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⑵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要点学纲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一)前提:采集、狩猎→农耕、畜牧1.农耕、畜牧业发展成就;2.农耕、畜牧业发展的影响:⑴社会分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⑵早期城市的出现。

(二)基本标志1.私有制和阶级逐渐产生;2.国家开始形成;3.文字产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参见表1)(一)两河文明(以古巴比伦文明为典型):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和文化成就。

(二)古埃及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和文化成就。

(三)古印度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

(四)华夏早期文明(五)古希腊文明:中心地域、主要时段、政治文明成就与城邦民主政治的实质(局限),文化成就注:“▲”为教材主干或重点知识,是涵育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科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种命题(尤其是高考选拔性考试)中的常考点;“△”为较重点知识,其知识地位和考试地位仅次于“▲”。

学习要求:请同学们结合学纲提要,认真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整理读书笔记。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育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培育出芋头,中国培育出水稻和粟,中南美洲培育出玉米和南瓜等农作物。

2.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人类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表1)值的方法希腊文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中部分海岛前8世纪至前5世纪1.公元前8—6世纪,发展起数量众多、具有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特征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城邦;2. 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1.文学:创作出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2.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3.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一、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人类文明的早期发展(图1)1.古代埃及和西亚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8分)允许和鼓励学生开放性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017年)二轮复习 第1讲中华民族的奠基、形成时期——先秦、秦汉时期

(2017年)二轮复习 第1讲中华民族的奠基、形成时期——先秦、秦汉时期
3、文化:学在官府。
(二)具体史实
1、政治
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生产力的发展产物)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二)具体史实 分封制
1、概念: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 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 巩固西周统治 3、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6、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 4、权利: 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5、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7、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 族融合;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瓦解: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名 存实亡,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
( 4 )伦理观念: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导致“重男轻 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 孝道、重视邻里关系和家庭和睦的观念。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2)科技: 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出现了现存最早星表——《石氏星表》;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
(3)文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 分别开创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流派。
(4)教育: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平民阶 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 (5)汉字: 篆书、隶书
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1)在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 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4)从总的方面说,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剧烈的社 会变革与阶级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经证明该案件为不成立而法官又经判决确定犯有误判之罪者,处该
案中刑罚之十二倍。该法官应于公众集会中被推出审判席;永久不
得复职。这一规定表明古巴比伦王国( )

C.强调法官权责的统一
D.过于注重审判程序
(3)西亚文化:
①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 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 的最高统治者。
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赖神之子, 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
固基础
精细梳理
(2)埃及文化:
理知识 固基础 精细梳理
①文学: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文字:古老的象形文字; ③历法: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④建筑:金字塔;
理知识 固基础 精细梳理
(2)表现: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 (3)影响: ①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③一些较大的居住地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知识
补遗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农业和畜牧业分离,形成了专门从事农业或
汉谟拉比法典: 由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序言宣扬汉谟
拉比受命于神,结语颂扬汉谟拉比的功绩。汉 谟拉比法典的顶端有两个人物,它坐在椅子上 的是正义之神沙马什,另一个则是汉谟拉比, 意在说明“我(即汉谟拉比)是受神的旨意来 统治这片土地的”。
固基础
精细梳理
理知识 固基础 典例分析
【典例】《汉谟拉比法典》第5条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宣告裁判,
农业 畜牧业
西亚 大麦、小麦和豆类 南亚 芋头 中国 水稻和粟 中南美洲 玉米、南瓜
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印度贱民的“生活”
• “贱民”,又称达利特人,主要由罪犯、战俘或是跨种姓婚姻者及其 后裔组成的。在今天的印度还有1.67亿”。他们只能从事“最低贱”的 职业,比如清理肮脏的下水道,掏粪,火化尸体等。
3.文明成果:
①宗教: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理论基础); 佛教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 ③自然科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 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
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施行同态复仇法
评价: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3.文明成就
(1)楔形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2)《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 的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
(3)发明60进位制 ,用于测量土地、 计算粮食产量等。
学思之窗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
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 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 首陀罗。
——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吠陀时 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印度神话中用人体不同地位 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
从人类的起源角度论 证种姓制度的合理性。
评价:种姓制度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自形成后, 异常牢固,至今日仍然有很多消极影响。(1947年法律废除)
阅读教材,归纳人类 文明产生的一般进程。
(1).根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表现 ①原始农业:西亚的大麦、小麦 和豆类;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 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马铃 薯、红薯、南瓜、辣椒。 ②原始畜牧:羊、猪和牛等动物。
(1).根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课件《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优秀课件完整版统编版历史1

课件《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优秀课件完整版统编版历史1
文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 文明发展的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 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二、探知—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思考:请大家找出五大文明古国?
《世界文明史》(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 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
柱法”。 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
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 下端是用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282条。现存于巴
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
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中央有类似宰相的官员协助处理政务 ,地方有州长负责维持社会秩序。作为法老陵墓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也消耗了大量社会财富,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
(一)两河流域
指出这一地区自然环境有什么样的特点?
苏美尔人之间经常相互征战,需要使用战车调动军队和作战,苏美 尔文明成为第一个使用战车和车轮的文明。上图为苏美尔人的战车。


3500 北
古 年左 非
埃 右, 尼
及 文
埃及 文明 兴起
明 ,前
罗 河 流 域
3100
年左
右,
初步
实现
统一
东部有西奈沙 漠而西临利比 亚沙漠,北有 地中海,干旱 少雨。 但流经这一区 域的尼罗河每 年均有泛滥而 且准时,泛滥 而不成灾(农 业、交通)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文化
实现统一,建 立起比较完善 的官僚系统。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古代多元文明的诞生、发展及相互交流 1.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是采集渔猎, 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为古代文明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古代多元文明的诞生:新石器时代,最早在大河流域出现了两 河流域、埃及、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铁器时代,希腊出现了城邦制 国家。
[提示]可以从文化成就入手。 【答案】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经常泛滥,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 方舟传说;两河流域农业发达,苏美尔人发明了用于测量土地的60进制。 尼罗河水定期泛滥,每次涨水退水以后,都需要精确的记录和计算, 并且退水以后,还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几何学就逐渐诞生了。 同时为了准确地预测尼罗河泛滥开始的日期,埃及开始了最早的天文学 研究。
了充足的水源 城市 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 _苏__美__尔__地__区___出现一系列 国家 城市国家 表现 政治 约公元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 制度 两河流域,建立 _君__主__专__制___制度
《 __汉__谟__拉__比__法__典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 法
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
方事务
古老的象形文字 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 _太__阳__历___,将一年分为三季 表现 文化 10 __金__字__塔__的建造,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 了较高的水平 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思考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 影响了它们各自的文化的特点?
【历史概念】种姓制度 (1)概念含义:印度种姓制度是对社会群体的宗教划分,古代印度人 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即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 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即军事贵族, 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他们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 即普通劳动者,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 们须向国家缴纳赋税;首陀罗,即奴隶,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最深。 (2)知识要素:等级制度、社会地位。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
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众多文明之一,它起源于距今约五千年
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数千年的演化和发展使得中国文明成为世界上
最悠久、最庞大的文明之一。

本文将从早期聚落的形成、农业文明的
诞生、中央王权的确立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1. 聚落的形成
在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黄河流域地区出现了大
量的聚落,这些聚落的形成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奠基之一。

人们可
能由于气候变化和资源分布的原因,开始聚集在黄河流域的肥沃土地上,通过集体劳作和合作交换获得生存和发展,形成了最早的聚落。

2. 农业文明的诞生
在聚落的基础上,农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距今
约6000年前,中国人民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开始种植和养殖,这使得
人们摆脱了过去的狩猎采集生活,实现了食物的相对丰富。

农业的发
展也催生了手工业和贸易的兴起,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 中央王权的确立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还与中央王权的确立密切相关。

在距今约5000年前,中国地区出现了王国和一系列的王朝。

中央王权的确立使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开始集中在王朝的统治之中。

在中央王权
的影响下,中国古代文明得以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总结: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聚落的形成、农业文明的诞生、中央王权的确立等因素密切相关。

聚落的形成奠定了社会组织的基础,农业文明的诞生为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中央王权的确立则推动了政治和文化的繁荣。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化。

第0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0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特点及历史意义 (1)内容: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
(2)特点: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量刑不一,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 保留某些原始习惯法的印记,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原则等
(3)历史意义 ①维系统治:《汉漠拉比法典》的制定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 ,它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维系了王国统治。 ②泽被后世:其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汉漠拉比法典》不仅被后 来的西亚国家沿用,对西方法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原,陆上 2千纪, 公民直接参 巴 力掌握在国王、长老会议
交通不便 克里特文 与国家管理 达 员、监察官等少数人手中 ②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誉
,不利于 明和迈锡 。。注意城

为西方“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
地区性大 尼文明诞 弃公民:父
传统的奠基人。
国的兴起 生②公元 母祖籍均属
4.读记P5.找出古代文明的多元性—古代印度文明(兴起条件、过 程、国家制度、文化成就分析)
5.读记P5.找出古代文明的多元性—古代印度文明(兴起条件、过 程、国家制度、文化成就分析)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古代文明的统一性
(1)从地理位置来看,多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气候条件适合人类居住生存。 (2)从环境特征来看,多临近大河流域,自然环境较适合农业的发展。
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上节课问题设置(课前10分钟提问内容) 略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文明的产生,认识文明产生的三 个基本标志,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2.运用史料比较分析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不同地区文明发展 与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 心素养。 3.了解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等文化成 就,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

高一历史必修教案:了解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

高一历史必修教案:了解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

高一历史必修教案:了解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古代文明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伟大章节。

在古代文明形成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了解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一、古代文明的定义什么是古代文明?一般而言,古代文明是指在距今几千年前的一段时间内,某一地区所出现的高度文化发展水平与高度社会组织的形成。

古代文明的特征是它们都是高度发展的文化,其中包括语言、文学、音乐、哲学、科学、艺术等众多方面。

二、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古代文明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许多步骤,包括发明、发展、传播、交流等过程。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

(一)农业革命的影响农业革命是古代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业革命之前,人类靠捕猎和采集为生,这种生存方式的局限性非常大,无法支持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而随着农业的逐渐兴起,人类开始通过耕种、畜牧等方式获得食物,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和整合,因此社会得以更快地发展。

(二)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也是古代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城市的兴起标志着社会的分工系统更加的发达,人们的生产力也得以更好的发挥。

同时,城市的兴起也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到“专业化分工”的阶段,人们的生产技能和科技水平也得以更快地提高。

(三)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是古代文明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商业和贸易也得以更快的发展。

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为文明的传播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条件。

(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古代文明形成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在古代,由于信息交流和传播手段的不完善,各地文化之间的隔阂非常大,因此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在古代,通过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得以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机会,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就更加的频繁和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生产、生活单位, 男耕女织” 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 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3)土地制度: 经历了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封建土地私 土地制度: 经历了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 土地制度
有制成为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有制成为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知识构建: 知识构建 1.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 (1)商周时期,王位、爵位世袭制;地方管理实行 商周时期,王位、爵位世袭制; 商周时期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王族内部 实行宗法制和礼乐制。 实行宗法制和礼乐制。 礼乐制 (2)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出现诸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春秋战国时期 侯争霸和割据混战局面;各国纷纷开始变法, 侯争霸和割据混战局面;各国纷纷开始变法,封 建制度逐步确立。 建制度逐步确立。
宗法制的内涵及影响 1.内涵:宗法制是用来规定宗族内嫡庶亲疏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 内涵:宗法制是用来规定宗族内嫡庶亲疏的办法, 内涵 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 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 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C221 秦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形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总体特征 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形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具体特征: 具体特征: (1)政治上: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频繁,分封制崩溃;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服务于争霸战 )政治上: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频繁,分封制崩溃; 争而改革。如齐国管仲改革。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各国通过变法确立逐步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 争而改革。如齐国管仲改革。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各国通过变法确立逐步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新兴地主阶级专政。如商鞅变法等。分裂走向统一。 新兴地主阶级专政。如商鞅变法等。分裂走向统一。 (2)经济上:铁农具使用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出现,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 )经济上:铁农具使用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出现,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 步确立,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封建小农经济形成确立。统一的中原市场形成。城市兴起。( 。(各国通过变法 步确立,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封建小农经济形成确立。统一的中原市场形成。城市兴起。(各国通过变法 和改革,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和改革,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3)文化上:文化呈现出异常繁荣局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 )文化上:文化呈现出异常繁荣局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学术文化、 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议一议: 议一议: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宗法制的遗存?对社会有那些影响?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宗法制的遗存?对社会有那些影响?
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 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 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 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 聚力;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 聚力;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 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 些违背。 些违背。
C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子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 吕氏春秋 当务》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子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 当务 受德乃纣也,其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受德乃纣也,其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 之母欲置微子启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 之母欲置微子启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 (D )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即位 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即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发言权很少 商王对于王位继承发言权很少 D.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即时点拨】宗法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 即时点拨】 政治制度,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政治制度,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考命题特别注重对宗法制内涵及对后 世社会遗存现象的影响的考查。 世社会遗存现象的影响的考查。复习时 应特别注意对宗法制特点及与宗法制有 关历史遗存现象的理解认识。 关历史遗存现象的理解认识。
学派代表
道家(老子)
主张
特点(代表阶级) 特点(代表阶级)
无为、 无为、小国寡民 儒家(孔子) 孔子) 孔子 “仁”、克己复礼
体现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
缓和矛盾, 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 贵族的统治 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 矛盾 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 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 渴望社会安定 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和 加强封建集权的愿望
三、知识拓展:中西文明对比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春秋战国vs古代希腊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文明类型
文明 文明
古代希腊
制 度 文 明 政治 物 质 文 明 展 文明 展

政治制度 制

类型
文明
(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 全国新课标文综·T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 全国新课标文综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 春秋》 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 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2.经济方面 经济方面
(1)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
自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 方式的转变;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 方式的转变;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 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自耕农的发展过程, 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自耕农的发展过程,以家庭
(2)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
2.对西周和后世封建社会的影响 对西周和后世封建社会的影响 对西周的影响: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 对西周的影响: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 确立及承传运作、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 确立及承传运作、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均依据于嫡长子继承 制。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从上到下、从中央到 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从上到下、 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 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 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
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归纳
①经济:新兴经济成分的产生及发展成为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经济,欧美和 经济:新兴经济成分的产生及发展成为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经济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新兴阶级力量的形成(春秋战国时的新兴地主阶级、 商人等; ②政治:新兴阶级力量的形成(春秋战国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士、商人等;欧美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 力量的发展);各国改革或革命运动的推动。 );各国改革或革命运动的推动 力量的发展);各国改革或革命运动的推动。 科技文化的进步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 ③科技文化的进步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
(孟子、荀子) “仁 ”“仁义 仁义” 政”“仁义”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 “兼爱”、“非 兼爱” ”“尚贤 尚贤” 攻”“尚贤” 主张改革、 主张改革、“君 主集权” 主集权”、法治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战国时期的石申,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战国时期的石申,用赤道坐标 石申 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成为天文历法成就的代表;《诗经》、 ;《诗经》、楚辞 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成为天文历法成就的代表;《诗经》、楚辞 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浪漫而古拙。 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浪漫而古拙。
(4)经济政策: 从西周时期 “工商食官”,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出 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 工商食官”
现;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5)手工业: 手工业: 手工业
商周时期,青铜器盛行; 商周时期,青铜器盛行;
3.思想文化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道纷纷登场,提出各种治国方案和道德 道纷纷登场, 思想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思想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讲
先秦(远古~公元前 先秦 远古~公元前221年) 远古 年
BC221 秦统一
2012年高考湖北考试大纲--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