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免费)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免费)

1、立夏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一种游 戏:斗蛋。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 一只,有关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说法正 确的是( C ) A、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B、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C、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 D、两只鸡蛋受力大小无法比较
3、据统计,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 的元凶,为避免惯性造成交通事故, 请你拟订几条交通规则。
系运 动 和 2、惯性 力 的 关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 容其理解: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定义 2、大小 3、解释惯性现象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 区别 力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 条件: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怎么在实验中创造“不受力”的条件呢?
毛巾
纸板 玻璃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 A、实验 B、理论推测
C、实验加推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列四个力中,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的是( ) A、撑杆跳时运动员对杆子的压力 B、跳水时人对跳板的压力 C、射箭时手对弓的拉力 D、射击时火药对子弹的推力
小迷糊放学回家的途中,脚被石头绊了一下, 身子向前跌倒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因为小迷糊的脚受石头 的阻碍,停了下来,而上身 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 状态,所以就向前倾倒了。
(1)司机和前排就坐的乘客需系安全 带; (2)机动车在行驶时应限速; (3)行驶的车辆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4)禁止超载。
通过复习你觉得自己哪一块知 识还比较薄弱?
举重运动是根据运动员的体重分级的,当运动员 站到磅秤上,下列各对力中,哪一对是平衡力 ( ) A、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磅秤的压力 B、人对磅秤压力和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C、人受到的重力和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D、磅秤受到的重力和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伽利略的贡献(推理法)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知识点2: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的作用时,总保持。

注: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2、自然界中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不受外力的作用效果知识点3: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的特性叫惯性(2)性质:惯性是物体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3)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4)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只能说具有惯性。

(5)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6)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将锤柄套紧(7)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知识点4: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如果、、作用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汇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汇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简称。

2.机械运动在宇宙中是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在发生位置的变化,看似不动的房子、树木,都在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甚至整个银河系,没有一个绝对静止的物体,这就是物体运动的绝对性。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4.参照物既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但一般不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1.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速度越小,物体运动得越。

2.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叫做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km / h,1m/s = km / h 3.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4.平均速度能够反映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但只能对运动做粗略描述,平均速度= 。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等,1m= dm= cm= mm= μm = nm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3.刻度尺读数的时候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等,1h= min= s5.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不能被消除,只能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②;③6.错误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得到的数据和结果,错误可以避免。

第四节力1.力是,提到力一定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物体,一个是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使静止的物体运动;②使运动的物体静止;③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4.力的三要素:、、。

中考力与运动的复习提纲(全面)

中考力与运动的复习提纲(全面)

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谈到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是受力物体,另一个是施力物体。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2.单位:牛顿(N)。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0.5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速度大小的变化和运动方向的变化,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

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通常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

●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要画得越长。

●在力的示意图旁写出表示力的符号,如果力的大小已经确定,还要标清力的大小(如G=10N)。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又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那么它必定是受力物体。

●使火箭上升的是高温高压的气体。

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1.运动和力的关系: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伽利略斜面实验)。

【实验设计】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①三个小车需要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原因是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

练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快慢,沿着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t——时间——秒(s)v——速度——米/秒(/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s或·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h或·h-1,1/s=36/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朴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国际单位制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d)、厘米()、毫米()、微米(μ)、纳米(n)。

1=10001d=011=0011=00011μ=00000011n=000000000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重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第2节二力平衡
1、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第3节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例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 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 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t决定,但与s、 t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例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 s内通过 20 m的路程,那么它在前2 s内的速度一 定是( )
(1)一位同学的身高是16. 3
;
(2)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3)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

(4)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 9

知识点3: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图 所示),在使用刻度尺前,首先应该弄清楚刻度
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它的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②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③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 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 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 线段越长,这就是力的示意图。
例:如图:(1)用较大的力在A点推门与用较小的力
在A点推门相比,用较大的力能 (填“快速”或
“缓慢”)地推开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
个是施力物体( )
A 用手推车
B 用脚踢球
C 课本压桌面 D 桌面支持课本
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
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物体运动方
向的改变和速度大小的改变。
例:如图,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
要表示力能使物体 ,图(b)主要表示力能使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1:机械运动 (1)飞奔的猎豹、小河的流水、空中飞行的小鸟、 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等都是运动的。 (2)房屋、树木、桥梁等随着地球的自转、公转 也在运动。 (3)天上的恒星,看起来好像不功,其实它们也 在飞快地运动。这些现象表明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十二章--十四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提纲

十二章--十四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班级:姓名: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2:机械运动:叫机械运动。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 (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等于。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1 m/s = km/h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时间的测量工具:,(实验室用)。

时间单位:、、。

2:长度的测量工具:。

长度单位:、、、、、。

1km= m 1dm= m 1cm= m 1mm= m1um= m 1nm= m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厚的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在被测物体上.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和单位组成。

3: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

四、力1:力:力是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的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可以产生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3:力的单位是:,1N大约是你拿起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叫力的示意图,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 ,箭头表示力的 ,线段长度表示力的 .五、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叫惯性。

力和运动复习提纲

力和运动复习提纲

力和运动复习提纲一、力的定义和性质1.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发生变化或物体发生形状改变的物理量。

2.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对象。

二、力的分类1.接触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

2.非接触力:万有引力、电磁力。

三、力的计算1. 力的计算方法: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2.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的计算、分解力的计算。

四、平衡条件1.物体平衡条件: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合力矩为零。

2.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平衡、动力学平衡。

五、摩擦力1.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

2.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3.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方向。

六、力的工作1.力的作功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方法:功 = 力× 位移× cosθ。

七、机械能1.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2.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和不存在能量损失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八、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和条件:力的杠杆平衡条件。

2.斜面的力分析:斜面上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存在滑动与不滑动的条件。

九、质点的运动1.质点的平抛运动:自由落体和斜抛运动。

2.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十、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惯性质量。

3.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十一、万有引力1.万有引力定律的描述和公式。

2.引力的计算方法:万有引力和质量的关系。

十二、力学工作和能量1.功和能量的区别。

2.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功的正负和能量的增减。

第十二章_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_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时间相同比较路程长短 ②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长短 ③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公式:v=s/tS ——路程——米(m ) t ——时间——秒(s ) v ——速度——米每秒(m/s )(5)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2.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认识速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3.(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即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4、刻度尺的使用:A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V 2 V 1V 2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要点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要点
节?各节的标题是什么?
第一节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
第三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四节 力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第六节 二力平衡
二、知识要点回顾 1、什么叫机械运动? 2、什么叫参照物? 3、速度(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4、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5、怎样使用刻度尺? 6、什么叫国际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哪些? 如何换算? 7、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如何换算?
5、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受哪些平衡力?
F支
G
F浮
6、匀速上升的汽球, 受哪些平衡力的作用?
G
2、下图标志是什么意思?
3、右图为某人乘出租车到 达目的地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的平均速度; 解:
(1)t=5min=300s
(2)s=6km=6000m V=s/t=6000m÷300s=20m/s
4、一列火车车长200m,它以20m/s的 速度穿过一长为1800m的隧道,需要多长 时间?
8、力:定义、作用效果、三要素、相互性 9、怎样画力的示意图? 10、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建立过程。 11、什么叫惯性?怎样解释惯性现象? 例:汽车突然启动,乘客为什么会向后倒?
答:最初,乘客和汽车都静止,当汽 车突然启运时,乘客的下半身随汽车一起 向前运动,而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 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倒。
12、物体受平衡力时处于什么状态? 1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共体、等大、反向、同线。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 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 4、受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1、如右图所示,在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 空军加油机与“歼10”战斗机以空中受油的 状态列队飞行。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 静止 是__________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 运动 是__________的。若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 战斗机 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t——时间——秒v——速度——米/秒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s或·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h 或·h-1,1/s=3.6/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朴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国际单位制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0001d=0.11c=0.01=0.0011μ=0.0000011n=0.00000000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重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概念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概念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复习资料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 、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第12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实用教案.docx

人教版《第12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实用教案.docx

人教版《第12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实用教案第一李运劭的描述*•、运幼鰭世界字宙屮一切扬俸都在运幼。

二、机械运动在扬理禽里,我们把扬俸俊置鰭变化叫做机械运钿。

2、泰蜃扬彼盪作栋帝鰭扬俸人们把它叫做秦超物。

薛鰭秦翁扬眾同,描述同一扬俸鰭运钿时,箱卷也耒一畔。

扬俸鰭运幼和初止是相対鰭。

必同祥恢慢、向同一方向谕进的扬俸以它们屮伍何一个务豢鉉扬,则另一个相対初止。

秦超扬鰭取;⑦秦超扬鰭盪取是仪噫鰭。

②11薛摄合适鰭扬俸作秦超扬,帘利用问龜的解决。

一徵选蒔地面,或瘩相对于地面初止"的扬俸作秦超扬。

③眾滋将罚究対彖凉身11作秦超扬。

二运动的快慢一・速衣7、比轶扬俸快慢的鬲种方法。

在相同时间內,扬俸运幼跆程衣鰭比轶快'扬俸运幼跆程相同时,运幼时间题鰭叱軼快。

2、速茨在扬理禽屮,用速决这个扬理蚤彖斥物体运钿快慢。

速决菁于运幼扬俸在車侵时间內通过的略程,可用公式v二必表斥。

o ---- 跆程 ----- 来(妣)t ...... 时间....... 秽⑷“----- 速决-------- 来每秒6«/o或皿* d 9在国称草俊制屮,速度的单侵足来每秒,在衣通运输屮迷纟用韦来每小时做单佞,将号是滋%或•伫O仏lo=M6滋仏[滋I厶=1]M 6妣I o=O. 2Xm]o二、"频內怨影" .......... 斫究汤俸运刼的方法2、力速卫钱运动和箋速运働7•扬俸沿堵直钱快慢耒变的运幼叫钉速吏钱运幼。

扬俸做句速直钱运幼时其速庚凌祓是一个定值,与跆程的丈小和时间的衣题无关2.扬俸运幼快慢足变化的运刼叫做变速运幼。

变速运钿可用“二必粗路地求出物体通过这一段略程的年物速;<。

三衣决、时间及其测蜃一、国餘車侵制"单倍,侧蚤某个扬俸蚤时用未进行比按的标帝蚤叫做单倍。

2(0陈单侵制;国陈针董爼袒制良的一套国陈优一的单侵,叫做国陆单儘制(S刃。

二、衣走的測娄衣决的测董是物理禽里撮屋碎的测董之一7.枚度的单侵2衣决鲂侧費工具M用剩决尺侧衣决鰭方体(〃讽镁刻凌尺⑵正确使用訓决尺测衣决注做到;制庚尺要敘正,要縈嘯彼側物体;篌褻时視钱要鸟尺面垂直;要怙篠到今凌值的下一儘赦;多浪测蚤取年射值。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总复习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总复习
1.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区别 以及能在具体事例中分辨出这两对力。
2.不能正确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 质,误认为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也大,或把 惯性当成了一种力。
3.在一些具体情景中理解力和运动的 关系,特别是物体不受力是也能运动(牛 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不受力时,可以 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不是力。
惯性与惯性定律 惯性定律是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由于物体具
的区别:
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惯性则是物体本身
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决定。
力平衡:直线物运体动在状受态到,几就个说力几的个作力用彼时此,平如衡果。保它持们静的止合状力态为或“匀0”速。
概念: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
学法指导
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也是历年各地中考基础 考查的重要部分,由于本章很多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 系密切,所以教材引用了大量的实例、情景帮助我们 理解物理概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逐步总结出基本 规律。同时课本还设计了和很多探究活动我们在学习 中要多动手实践,提高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在活动中领悟知识,熟悉技能,获取和处理信息, 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此外,本章还包括一 些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和运用速度v=s/t公式进行一些 简单的计算。
度的大小和
力的大小
运动方向。
力的三要素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 (实验室中常用弹簧测力计)
使用前:( (12) )根 轻据 拉所 弹测 簧力 钩的 挂大 几小 次, ,选使择其合处适于量自程由的伸测缩力状计态;; (3)观察指针上否指在“0”点,并看其分度值。
弹簧测力计
(1)所测力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12章 运动和力》重点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12章 运动和力》重点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第12章运动和力》重点知识点复习一、运动的描述: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作为标准的,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 v 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单位是:米/秒, 1m/s= 3.6 km/h 。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m=10 dm =100 cm =1000mm=106μm=109nm。

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零刻线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2、时间的测量的工具:钟表,单位换算: 1h=60min=3600s 。

3、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

四、力:力(F)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对它施加这种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指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1m/s=3.6km/h
2.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即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
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简单的说:同体,共线,反向,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