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18 新必修12 精品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大,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
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 证明皇位正统B. 体现皇权独尊C. 保证皇位世袭D. 震慑割据篡权2.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
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 )A. 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 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 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 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3.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
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
这主要是因为()A. 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B.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 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4.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5.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6.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 分封制受到冲击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7.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据此可知,这两种制度都能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限制专制皇权 D.减少决策失误2.赵翼说:“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不出内阁一步,古来所未有也。
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按三杨同时在内阁者,又有黄淮、胡广皆十六年,其后李东阳十八年,徐阶十七年。
”这表明,明代内阁A.阁臣的权力比较大 B.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C.官僚群体相对稳定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3.在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都是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到西周晚期,却出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西周“授民”制度的逐渐推行和深化 B.西周分封以同姓王为主体C.井田制下用奴隶集体劳动 D.西周比商统治区域扩大4.甲骨文中的绝大部分是占卜的记录,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吉凶。
这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王权源于神权 D.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5.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有专门掌管宫室内部事务的,如少府、奉常、宗正等,两汉沿袭秦制。
隋朝时,成立了专门的侍御机构殿中省,掌管所有与皇家有关的侍御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枢机构权力更加明晰B.皇帝独尊地位日益遭到削弱C.家国同构社会结构瓦解D.皇帝侍御机关权力不断扩张6.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运行除主要靠行政法规和由朝廷不断发布的诏、令、制、敇等的指导外,还通过上级考核以及派遣中央官员巡视地方。
这种行政机构运行模式A.强调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促使地方监察体系更加健全C.消除了地方割据产生的基础D.能够提高地方官员的积极性7.《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封建制度的国家在维护社会稳定、避免内战和实现王朝持久繁荣方面远较专制制度逊色。
”这里的封建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皇帝制2.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3.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
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
由此可见,宰相人数变化原因主要在于A.宰相的任期不断缩短B.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C.科举提高官员的素质D.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4.曾有大臣这样描述自己:“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
”这位大臣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C.宋代的三司D.明代的内阁5.《包拯·致君》:“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包拯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没有法律就没有纪律 B.必须用法律教化民众C.严格执法是治国之本 D.必须用严刑酷法治国6.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这充分说明了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7.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X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
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解析:选D 据材料“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X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表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宗法制度“规定了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稳定统治秩序B.确定政治权力C.协调内部矛盾D.区分血统关系解析:选D 血统关系是由血缘形成的亲属系统,是血缘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的区别,据材料“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可知是共同体内部关系而不是与外部关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并为封臣提供保护,同时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享有较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材料阐述的社会时期是( )A.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时期B.秦把全国分为36郡时期C.制定礼乐制度时期D.“开元盛世”时期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该制度为分封制,属于商周时期,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故选C项。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里的“公天下”是指( )A.权力继承根据血缘B.皇帝独揽国家大权C.官吏任免依据才干D.百姓不是封君私产解析:选C 据材料“废封建、行郡县”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体现“公天下”概念,故选C项。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一)
5601.《孟子• 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3.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
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 ,诸侯轩悬(三面悬挂) ,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 ,士特悬(单面悬挂)” ,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等级制度森严B.宗法色彩浓厚C.文化生活丰富D.法律制度严苛4.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 ,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
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A.分封制的瓦解B.郡县制的实行C.封建制度的确立D.郡国并行制的实施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6.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 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7.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A.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8.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检测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C.西周的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题干材料“贵族色彩”说明当时政治受世袭势力的影响较大,这些势力属于西周分封制的产物;西周的分封制以王族为主,因此这种地方分权体制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特征。
答案选C项。
答案 C2.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西周 B.秦朝C.西汉 D.宋代解析三个时代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时代”代表奴隶社会,取其“封邦建国”之意,即分封制,其典型时期是西周时期。
答案 A3.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 ) 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B.依靠血缘宗族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渐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中央集权”的含义,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把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
而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实行层层分封,地方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 C4.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年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
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A.秦朝军功爵制度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2.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B.商朝时期的都城在河南安阳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5.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
汉武帝这样做意在()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D.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6.“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留下上述祖训的皇帝是()A.唐太宗B.宋太祖C.明太祖D.清世宗7.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8.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
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A.秦汉B.隋唐C.魏晋南北朝D.明清9.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
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
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B.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C.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D.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2.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邰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
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
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B.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C.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迅速转型D.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C.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4.《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旗),夏后氏之璜,殷民六族。
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父之明德。
”材料表明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D.周王以部族为单位进行分封5.“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A.宗法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6.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
高一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选择题后的表格里。
1.《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 )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2.《史记•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3.《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4.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
……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5.《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都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④为防止分封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6.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7.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 B.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 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8.“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举竞选,三也。”钱穆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
A.秦汉、明朝B.西周、秦汉C.西周、隋唐D.秦汉、隋唐
A.唐朝与罗马一样实行了保护外国人的万民法
B.吐鲁番地区在当时已归属唐朝中央政府管辖
C.唐朝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D.唐朝开始大规模对外出口丝绸
14.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
A.嫡长子继承制B.民主选举首领
C.世袭制D.分封制
15.学者薛明扬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说,“这一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学者评价的是
A.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D.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7.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于2009年的10月11日在山东举行,CCTV5体坛快讯也特别开设“走齐鲁看全运”板块,全景展现“齐鲁大地”的风采。山东省“齐鲁大地”称呼渊源于
A.商朝的内外服制度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实行的郡县制D.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8.“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中书省B.理藩院C.宣政院D.枢密院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人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特征是:国王的税收一部分来自国王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直接对渚侯领地进行征税。
据此,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的时期阐释正确的是()A. 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 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2、商代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了商代()A. 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 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 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 神权色彩比较浓厚3、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了()A.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D.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4、《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
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 )A. 以血缘关系为核心B. 具有制度性保障C. 以礼乐制度为基础D. 提高了行政效率5、由于文化差异,英语中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在汉语中尚无确切的对应词来表达。
有学者认为,将country、nation、state与“国家”对译,其实内涵差距很大。
三个英语单词与“国家”相比,缺少的主要内涵是()A. 民族B. 家乡C. 政权D. 家庭6、古代谥法是即根据君主的生平特点用一字加以褒贬,如夸志多穷曰武、执事坚固曰恭等。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
”下列的西周诸侯国贵族之间不能通婚的是()A. 晋国和秦国B. 燕国和宋国C. 鲁国和齐国D. 鲁国和燕国2、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的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
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家国一体 B. 血缘纽带C. 等级严格D. 地方分权3、“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愧树下老鸦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京津冀鲁豫以及江淮地区广为传唱,妇孺皆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
影响“寻根文化”的主要因素是()A. 神话传说B. 世袭现念C. 地理位置D. 宗法制度4、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5、《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
如此则民治行矣。
”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 )A. 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B. 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C. 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D. 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6、出土于云梦县的睡虎地秦慕竹简中的《语书》是南郡郡守腾给本郡各县、道发布的一篇文告,其强调“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
据此可知,郡守()A. 可以任免属县的官员B. 权力类似西周的诸侯C. 有地方民风教化之责D. 掌管地方的监察事务7、 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练习3(人教版必修1)单元知识结构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夏商周时期形成了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据此完成1~3 题。
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含义是()A.礼仪礼节 B.政治制度C.风俗习惯 D.国家政权解析:本题材料的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了商朝制度而略有调整。
所以,这里的“礼”应解释为政治制度。
答案:B2.西周周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有()①异姓功臣贵族②同姓王室贵族③先代帝王后代④边远氏族部落首领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③④都是周王分封的诸侯。
答案:D3.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力不包括()A.设置官员 B.自称天子C.建立武装 D.征派赋役解析:诸侯不可能自称天子。
答案:B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地方行政区划最早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是在()A.西汉 B.东汉初C.东汉末 D.隋朝解析:汉武帝后期,设州作为监察区;到东汉末年,州变成地方行政区。
至此,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
答案:C5.下图中,图1和图2表示的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分别是()图1图2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分封制和三省六部制C.分封制和行省制 D.县制和行省制解析:图1是反映西周分封制的示意图;图2是秦朝的疆域图,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答案:A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据此完成6~9题。
6.秦朝丞相的具体职责是()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掌管国家监察事务C.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D.执掌群臣奏章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区别秦朝时三公的职责,其中秦朝丞相的具体职责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B、D两项是御史大夫的职责;C项是太尉的职责。
2018秋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评单元综合测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
”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 【导学号:84162035】A.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B.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C.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D.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A[根据“商朝晚期”“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说明商朝晚期宗法世系观念大大加强,故A项正确。
]2.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王权逐渐走向集中D.开始实行分封制A[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是“帝”神的嫡系子孙,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映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政治特点,故A项正确。
]3.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
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B[西周分封商代的贵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权势及其后裔仍有较大影响力,在其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则是为了加强防范。
]4.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导学号:84162036】A.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C.周、宗法制D.唐、科举制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这些词可理解到,它们都与“祖”有关系,即血缘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代中国的一项政治制度是西周的宗法制,故C项正确;A项是政治制度;B项是地方行政制度;D项是选官制度。
]5.“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达标测试: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18题,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为了统治从黄土高原到黄河南北以及沿海的广大的被征服地区,周天子分封本族兄弟亲属到各被征服地区去建立国家。
材料中的“国”是指( )A.诸侯B.城邑C.郡守D.县治【解析】选B。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错误;周王为了巩固统治,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本族兄弟,建立起来的国就是城邑,故B正确;郡守是郡的最高长官,且郡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县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
【答案】B2.《国史十六讲》认为:西周时期,庶民(一般民众)只知效忠于“家”(诸侯),而不知效忠于“国”(天子)。
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B.强化宗法体制C.导致诸侯割据D.促成秦朝统一【解析】西周时期,庶民只知效忠于“家”(诸侯),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利于西周的强盛,故A错误;西周宗法体制解决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与题意无关,故B错误;材料中地方诸侯国拥有相对独立性,导致诸侯割据,故C正确;秦国实力的增强促成秦朝统一,与题意无关,故D错误。
【答案】C3.郭沫若说:“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所谓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邦。
”这说明( )A.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B.中国古代社会有家国同构的特点C.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D.—个宗族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解析】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是对题干的曲解,故A错误;题干强调国就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意在强调家国同构,故B正确;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与史实不符,故C 错误;材料中的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故D错误。
【答案】B4.“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解析】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向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5分,共60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有宗法制和分封制,回答1-10题。
1.右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王-卿-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大夫D.王-大夫-士-卿5.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7.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9.《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A. 周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10.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①镇守疆土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回答11-20题。
11.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1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诸侯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1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14.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政制”指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15.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6.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③管理军事④下达皇帝诏令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17.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8.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B.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C.按官职大小排列应是三公、九卿、郡守D.地方政权机构分为郡、府、县三级19.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2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从汉到元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曲折中发展,不断加强,回答21-30题。
21.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2.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23.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趋势有:(1)削弱地方、加强中央(2)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3)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4)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A.(1)(2)(3)(4) B.(2)(3)(4) C.(1)(3)(4) D.(1)(2)(3)24.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25.《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A.郡县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26.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27.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A.中央机构的设置上 B.地方制度上 C.皇帝权力上 D.根本目的上28.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A.③④ B.②③ C.③③④ D.①②③④29.图2和图3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图2 图3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30.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B.分割宰相权力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明清时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时期,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时期。
回答31-40题。
31.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32.明初因胡惟庸案所引起的政治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A.以中书省总政务 B.罢中书省和丞相,政事分隶六部C.废行省,分设三司 D.设殿阁大学士备顾问33.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34.“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适应军事的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D.巩固皇权3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36.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37.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
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1)秦设御史大夫(2)唐设三省六部(3)北宋设参知政事(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1)(2)B.(1)(3)C.(2)(3)D.(2)(4)38.明朝极大地强化了君主专制,其中,在中央采取的重大行政措施有①确立三省六部制②废除丞相③设置内阁④增设军机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9.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40.“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
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计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依据上述材料回答:(1)明清两朝皇帝是怎样处理国家政事的?(6分)(2)明朝的殿阁大学士与清朝的军机大臣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3)明清这种政事处理方式有哪些突出的危害?(8分)42.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
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
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
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
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