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
如何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感
如何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感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为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所以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一、借助语文教材。
让学生进入美的意境。
增强美的感受教师要借助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去体悟作者描绘的各种意境的美,增强学生美的感受,让学生学会辨别什么是美。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让学生在欣赏歌曲“荷塘月色”的过程中,去欣赏课文,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荷塘月景,感受荷塘月色的美,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配乐中走进作者描绘的情景之中,去感受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多么美的情景呀,让学生在这美的月色图中自由的畅想,使学生增强美的感受力。
二、让学生自主发现教材中的美在语文教材中是不缺少美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去主动地发现教材文本中所描绘的美,去感受美的情景,让学生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中的美。
例如: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讲解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自己重新去欣赏文本,找出优美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如有一同学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轻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这是学生说的美,轻新的语言描述着一副花与树的和谐景象,这样的描述,仿佛让我们进入了这个花与树交融的境界。
让学生在自己动脑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美。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一、审美情趣的培养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审美情趣的培养。
审美情趣是指个体对美感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是一种主观的、情感性的感知活动。
美术学科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美的感知和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学科的另一个核心素养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艺术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创造力是未来社会竞争力的核心,而美术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绘画、雕塑、设计等方面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学会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和表现形式,让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得到充分地表达,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综合素养的培养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还包括综合素养的培养。
综合素养是指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包括思维能力、情感态度、道德品行等方面。
美术教育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创作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综合素养。
绘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雕塑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艺术活动,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艺术家和设计师不仅仅要有优秀的艺术才能,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
美术教育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美术创作和设计活动,学生可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育实践中,要落实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一、引言诗情画意,是一种充满美感、富有情感的艺术表现方式。
在教学中,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二、培养师生情感交流艺术来源于生活,教育也应该如此。
要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首先要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有趣的例子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引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通过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融洽,课堂氛围也更加温馨和愉悦。
三、注重多感官体验诗情画意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注重多感官体验。
因为学习不仅仅是在大脑中进行的,还需要借助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和体验。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诗意地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意境,通过触摸、嗅闻等感官去感受美的存在。
在艺术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感受艺术作品,从而加深对美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多感官体验,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学习效果也更加显著。
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我们教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文学作品的插图、音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利用VR技术带领学生去参观名画馆,实地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注重学生的创造和表达诗情画意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创造和表达。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来表达内心的美感和情感。
通过鼓励学生的创造和表达,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和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也更加显著。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在欣赏、鉴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
它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现代社会,美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追求和价值观,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文学常识、学习优秀的作品以及进行赏析活动等方式来展开。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史知识,介绍各个时期的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可以引用大量的文学作品来进行讲解,可以通过展示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介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作品中的美的艺术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赏析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感知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感知,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美的魅力。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对词语、句子和篇章的感知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例如,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幅具有艺术性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其中的细节,从而感知到其中的美。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诵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使学生能够从声音中感知到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打下基础。
3.努力了解和学习优秀的作品。
优秀的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通过分析和评价这些作品,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其中的美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此外,在学习优秀的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将美的元素运用到作品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感
课程 教育 研究
C 0 l l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年1 月 中旬 刊
语文教 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感
李翠平
( 河北隆化 县蓝旗 中学 河北 隆化 0 6 8 1 0 0 )
让 学 习成 为学生愉快 的旅 程
郭玉琴
( 绥化 市育才 小学 黑龙 江 绥化 1 5 2 0 0 0 )
【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0 1 — 0 0 3 2 — 0 2
关
二、 教会学 生鉴赏美 的方 法 。 培养鉴 赏美的能力 发现 了语 文世界 中的 美, 不等 于领会 了美、 认识 了美, 语 文教师 的 第二 步工作 就是教 会 学 生鉴 赏 美的方法 .让 学生知道 语文 为何 关. 究竟 美在哪 里。我认 为应 该从 以 下几个环节做起 1 导学生 阅读 、 诵读 去体会 、 揣摩 、 领悟诗 文的 美 如《 岳 阳楼记》 、 《 醉 翁亭记》 、 《 出师表》 等 文言文各篇 , 要先 指导
一
的 综合 素质 . 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发现 语文世界 中展 现出的 美
、
诗歌的音乐美、 散文的意境 美、 小说的人性美、 戏剧的语言美, 只要 我们 用眼 睛去触摸 . 用 心灵去 感悟 . 就会 发现 语文 天地 里处 处 有 关 语文教 师要 像解说 员、 导游员 那样 带领 学生步入 关的殿 堂 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的 关又何止 这些7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阅读,是指通过阅读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载体,获取信息和体验,理解和分析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和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一、引导学生感知美感1.赏析美文美句。
美文美句是美学与语言艺术的融合,通过对词汇、语法、修辞等的运用,打动读者的情感和思维。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留意感受细节,体会优美的词句和情感表达,培养对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和欣赏力。
2.观察美景美物。
身边有很多美景美物,如绚丽的日落、飘逸的彩带、清晨的露珠、飞舞的彩蝶等。
可以安排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美景美物,从中发现美感和美学元素,如色彩、形态、光影、构图等,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3.感受音乐艺术。
音乐是一种高度艺术形式,能够唤起人的情感和想象。
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的音乐或歌曲,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美学元素,并思考音乐对人的影响和意义。
二、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1.培养多元化的审美偏好。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偏好,而且也可能发生变化。
在引导学生欣赏文学、艺术等方面,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艺术趣味,让学生拓展欣赏的范围,培养多元化的审美品味。
2.引导学生理性欣赏。
理性欣赏是指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发现作品的精髓和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思想内核、文化背景等方面,深入挖掘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欣赏。
自主欣赏是指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积极寻找并发现美的感受和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分析作品和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让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世界添加新的营养。
三、形成合理的评价体系1. 准确评价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设置合理的阅读材料和读后任务,以考核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具有客观评价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推广,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其中,小学美术教学是美术教育的关键阶段之一,也是从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着手的重要时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是每个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小学生对美的感觉是最敏感的,但他们对美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完整和深入。
为了加强孩子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1、多善于赞美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老师要多多赞美孩子的绘画作品,以鼓励他们追求美。
可以向孩子展示大量的美术作品、拍摄美丽的风景照片等,让孩子能够认识到美的存在。
2、多引导观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和自然景观等,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对美的感觉,并且对所观察到的事物产生共鸣。
3、多培养审美情趣孩子的审美情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设计成丰富有趣的形式,通过互动、交流等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美丽的世界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二、提高美感判断力和鉴别能力小学阶段是提高孩子美感判断力和鉴别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美感判断力和鉴别能力:1、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视野非常重要,可以令学生面对丰富的事物,并意识到不同的事物呈现的美是不同的,进一步产生深度的美感2、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如体验式教学等,让学生参与到美术创作中来,并导正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3、活动创设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设计创新的活动,提高孩子对美的感受,并培养他们的美感判断力和鉴别能力。
三、增强美术鉴赏能力美术鉴赏能力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增强孩子的美术鉴赏能力:1、融入艺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艺术欣赏的教育,让学生体验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
培养中学生的美学素养五个培养方法
培养中学生的美学素养五个培养方法培养中学生的美学素养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美学素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下面,本文将介绍五个培养中学生美学素养的方法。
一、注重美学教育课程设计美学教育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美学素养的基础。
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艺术作品,如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同时,通过观摩实践、解读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机会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机会,包括艺术展览、文艺演出、院校艺术考察等。
通过观赏和参与艺术活动,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美感,增强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创作比赛或者展示活动,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开展美学素养拓展课程除了美学教育课程外,学校还可以在学校午间、周末或寒暑假期间开展美学素养拓展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艺术品鉴、美学理论、艺术创作等内容,旨在拓宽学生的美学视野,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理解。
这些拓展课程应该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融入美学思维的课堂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美学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和美学素养。
例如,在语文课中可以选取文学名著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之美;在数学课中可以联系数学与艺术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美学元素;在科学实验中可以注重实验设备的美学设计,培养学生对科学美感的体验。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
五、建立学校艺术社团和美术团队学校可以建立学校艺术社团和美术团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供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学校艺术社团可以包括合唱团、舞蹈团、话剧团等,通过定期举办音乐会、话剧演出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和表演才华。
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美感受美
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美感受美“音乐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
”这是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的名言。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美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学校审美教育的核心所在。
培养学生感觉音乐的能力感觉音乐的能力,就是对音乐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它通过联想、反应、共鸣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去感受有旋律、节奏、和声、风格等组合而成的的音乐美。
音乐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从音乐作品的内容、形象中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动情和用情,使他们对音乐的形象感知达到真切、深刻的程度。
如台湾校园歌曲《乡间小路》,从歌词内容上是再浅不过了,但不能停留在这一般性的歌曲介绍上,要从其第一段音乐四句,典型的起、承、转、合民谣体旋律中,揉进青年歌曲的活动节奏及乐汇内涵,去引导学生体味乐感;从中间段出现的全曲最高音、节奏变化等表现中,体会“走在乡间小路上”的主人公的悠闲、得意的心境。
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所谓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就是理解音乐艺术表达思想感情所特有的手段和形式。
如在欣赏舒曼《梦幻曲》时,教师先不出示曲名,让学生根据乐曲展开想象,并为乐曲取名。
学生听后思路活跃,发言积极,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给乐曲配上了曲名;学生还给《月光曲》、《静》、《催眠曲》、《清风》、《夜晚的情侣》等极富想象力的歌曲配上了曲名。
通过“想”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表现音乐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以准确的音高和节奏,适当的力度和速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饱满的感情把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
有些学生不唱歌时欢眉笑靥,一旦唱起歌来却是有声无情,缺少表现力,这也许是与鹦鹉学舌式的学唱有关吧。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
有在 轻松 活跃的气 氛 中,才可 能思维敏 捷 ,发 言踊跃 , 积极 主动 参 与课 堂 教 学 活动 ,进 入教 材 特 设 的艺 术 氛
生 活 中 不 是 缺 少 美 , 而 是 缺 少 发 现 。 对 于 不 懂 音
乐的耳朵 ,再美 的音 乐也没 意义 。好 的文章 ,学生 不懂
肉吃 多了会腻 ,需要 改个 口味。单调 乏味的教 法是 不能 满足学 生的。教 师要 认真研 究现代 教学 ,熟悉 各种 教学 手段 ,才能在 教学 中有敏锐 的洞察 力和 判断力 ,实 现教 学技能 的完全 自动化 ,教学 方法 的多样化 。教学 中 就会 举重若 轻 ,处惊 不 变。就 象放风 筝一样 ,既可 放飞 学生的思维 ,却又 可以牢牢地掌控学生。
~
也是 没有 意义 的。学 生鉴赏 美的 能力 的高低直 接取决 于
教 师的 能力 的高 低。 “ 问渠 哪得清 如许 ,唯 有源头 活水
来 ” 。 每 个 学 生 就 象 一 条 奔 腾 的 小 溪 , 学 生 能 流 到 多
致。在动静与宽严之间 ,引导 学生 由自然状态进入预期 六 、在 四个方 面着力 读 。 是 学 生 感 受 美 的基 础 。 课 标 要 求 学 生 “ 能
对作 品 中感 人 的情境和 形 象 ,能说 出 自己的体验 ;品味
作 品 中富于表现 力 的语言。 ”又 要求 “ 读古 代诗词 , 诵
有意识地 在积 累、感悟 和运 用 中 ,提 高 自己的欣 赏品位 和 审美情 趣 。”翻开 七年级 语文 下册课 本教材 ,分别从
成 长 的 乐 趣 、伟 大 的 祖 国 、 名 人 的 世 界 、 文 化 艺 术 、 探
姆雷特 。教 师在 引导学生 感悟 课文时 ,必须契 合学 生的 实际 ,以学生的 眼光去 发现 、观察 、理 解和 感悟 ,才可 能调 动学 生的积极 性。切 不能 强加 自 己的意 志 ,以成 人 的眼光 ,居高 临下地去解读 课文。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判断能力,它不仅涉及到艺术领域,还包括日常生活中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还能够培养综合素养,培养他们对美的发现和创造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室的摆设和装饰,选用富有艺术感的教具和教材,让学生处在一个充满美的环境中。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之美,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
二、注重美感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
可以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欣赏与表演,让学生切身体验美的力量。
同时,教师还可以选用一些文学作品、名著来进行导读,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辞章之美、意境之美,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
三、多元化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要注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绘画、剪纸、陶艺等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评论,培养他们对电影、电视剧的审美理解。
四、培养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建筑规划、艺术品等,培养他们对细节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剖析,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
五、鼓励自主发现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发现和创造。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关美的任务,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例如提交一张自己拍摄的美景照片、编写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等。
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学生可以不断提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学生的审美观是指其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它是一种培养和熏陶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还能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一、提供艺术课程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课程,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
这些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还能让他们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而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在艺术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名家的作品,并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提供优质的艺术作品学校图书馆、音像室等场所应该积极收集和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音乐、电影等。
学生可以在这些场所欣赏到来自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作品,从而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之美。
三、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例如,可以组织绘画比赛、音乐比赛、舞蹈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
通过亲身参与艺术创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艺术的过程和精髓,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美感品味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开展合作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美感品味。
例如,可以选择一幅艺术作品,让学生就其色彩、构图、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从中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美学思维。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艺术团队、美术社团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学校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让艺术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可以定期组织校园文艺表演、艺术沙龙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并吸引他们参与其中。
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校园中设置艺术展示墙、艺术角落等,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激发其他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美学生应该不仅关注个人审美,还要关注社会美的发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审美情趣。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希望对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精美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与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活动,如朗诵、诗歌演绎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美的感受,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古代诗歌、经典小说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体裁的兴趣和喜好,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
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意象、形象、语言技巧等艺术手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欣赏的能力。
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如写作文、绘画、创作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和创作来展示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从中获得反馈和启发。
五、建立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除了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建立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文化素养。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陶冶儿童美感教育的实用教案
尊敬的教师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育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素养。
下面,本人将向各位教师介绍一份实用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素。
2、通过具体的事物让学生感知美与丑的区别,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
3、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情感。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美学的世界,用图片或物品展示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品,让学生感受美的魅力和多样性,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美感的认知能力。
2、美与丑的区分介绍美与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素,例如色彩、形状、线条等,通过具体的事物让学生感知美与丑的区别,例如让学生举出自己最喜欢的漫画人物和最不喜欢的漫画人物,并分析其中美与丑的因素,让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地理解美与丑之间的差别。
3、手工制作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颜色、形状和线条简单的塑料泥或其它材料,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手工创作,从中感悟美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情感。
4、口语表达提醒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手工作品,让他们将感受到的美的元素表达出来,启发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反思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手工作品进行评价,并给自己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三、教学体会陶冶儿童美感教育的实用教案,重点在于让学生感知美与丑的区别,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同时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情感。
本教案还包括了一定的口语表达和反思环节,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育教育是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受益终身。
希望各位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美育教育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美的感受,从中汲取灵感,开拓视野,拓展思维,让学生成为有良好美感的人。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提升美感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提升美感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学计划的设计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提升,更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感表达。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美感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美感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计划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幼儿园大班的美感。
一、美感教育的重要性美感是人对于美的感知、领悟和表达能力,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于美有着特别敏感的感知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合理的美感教育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美感教育,培养孩子们对于色彩、形状、音乐等方面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可以丰富他们的感性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计划的设计1. 设置美感教育课程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计划中,应设置专门的美感教育课程,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美感教育课程可以包括绘画、音乐、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组织美感活动除了课程的设置,还可以组织一些美感活动,如参观艺术展览、举办美术比赛等,给孩子们提供更广阔的艺术视野和展示平台。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感知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1. 创设美感环境在教学场所中,创设美感环境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布置幼儿园教室的墙壁,贴上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摆放各种艺术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
同时,在课堂上,可以使用丰富的教具、多媒体设备等,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艺术。
2. 引导互动与创造在美感教育中,要注重引导孩子们的互动与创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孩子们进行集体或个人的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同时,可以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艺术创作,比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表达,体验到艺术的乐趣。
试析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
试析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美学因素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艺术性、教学环境的美感营造、教学手段的审美特征以及教师的美学魅力。
教学内容的艺术性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美学因素。
教学内容要有内在的艺术性,具有美的内涵和特点。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注重内容的精神层次和情感表达,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和形象让学生感受到美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的艺术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愿意去探索和追求美。
教学环境的美感营造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美学因素。
教学环境的美感营造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教室的布置、教具的摆放等,可以通过色彩的选择、图案的设计、装饰品的摆放等方式营造温馨、舒适、美观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
精神环境包括教师的言谈举止、情感态度等,教师可以用温暖、和善的语言和行为来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精神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教学手段的审美特征也是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
教学手段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利用艺术性的教材、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教学手段的设计要注重感知、表达、创造等方面的特点,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散,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成果。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艺术元素,引导学生参与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教师的美学魅力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美学因素。
美是有感染力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具有很大的美学影响力。
教师的外表形象、声音、语言、气质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美的影响。
教师的美学魅力不仅体现在外在形象上,更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参与等方面。
教师的美学魅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感的培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便是对学 生美感 的培养 。 在初 中美术课教学 中, 中国传统的花鸟 , 西洋浓厚 的水彩 ,
其艳丽 的色 彩和优美 的线条 , 都是培养 学生美感 的重 要 内容 。 而在传统 的美术教 学中 ,一直停 留在 传播一些 基本技 能的 目 的上 , 学生 能学会画一些 静物 、 鸟等 , 花 就似乎 已经实现 了教 学 的 目标 了。而那些欣 赏课 ,教师也缺 乏对教 学精 神 的理解 和 教材 的全面 掌握 , 欣赏课上 更多的只 是一跳而过 , 在 并没有 真 正的 引导 学生进行欣 赏和分析 ,并 在这种欣 赏和分析 中学
聋 生作文 的评 改是最难 、最花 时间的他们 的作文常常错 误百 出, 尤其表现 在语句不通 顺、 完整 、 不达意等 , 不 词 教师又
正 常人一样通 过听和看 来感受客观 事物 ,而仅仅凭 借看是无
法 做到对 客观 事物 的全面 认识 的。借助 多媒 体就可 以把 图、 文、 声集合在 一起 , 营造 出入 情入境 的教学氛 围, 从而激 发、 调 动聋 生的写作情 感 。因此 , 在对聋生 进行作文教 学中 , 尤其要
生美感培养的重要性 , 并根据实际的教学实践提 出了 学中提 高学生美感的措施。 教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637 G 2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 27 6 (0 10 .180 10 .6 12 1) 1 1.2 0
会美 术的欣 赏方法和欣 赏技巧 ,并获得 审美能力和 自身美感 的提 高 。传 统的教师 在欣 赏课 上, 即使 注重这些欣 赏课 , 讲课
初 中美术 的教 学 中,传统 的美术教学 更多的希望 学生可 以学 习到绘画 的知 识和技 能, 而忽视 了对学生美 感的培养 。 在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美感
乐 审美教育 。 其实 音乐审美 的本 质应是美 感。 法国作 曲家圣桑 3 提 高审美品位 , 培养 高尚情操 说: “ 音乐不 是生理满足 的工具 。音乐 是人的精 神最精致 的产 音乐 是一 门很特殊 的艺术 , 一方面 它很抽 象 , 一方面它 却 物之 一 。 人生 其智慧的 深处 有一种独特 的神秘的感 觉 , 即美的 又能 最深刻 、 最细腻 、 最准 确地反映人 的情 感 !欣 赏者从这 门 感觉 , 借助于它 , 人才能领 悟艺术 ……” 因此 , 我 们在培养 学生 特殊 的艺 术 中感受歌 曲( 乐曲) 的丰富情 感和 思想 内涵 , 从 中
培 养他 们对音乐 的“ 审美趣味 ” 是教学 的侧重点 。什么是 音乐 2 扩展 学生的 审美趣 味 。 开阔音乐视野 审美趣 味? 审美趣 味是 指学生对音 乐的兴趣和爱 好。 美国现 代 在美学 界流行着一句 话 : “ 趣味 无争辨 。” 这是 说 , 一个人 心理学 家布鲁姆指 出 : “ 学 习最 好的刺激乃 是对学 习材料 的发 喜爱什 么音乐 , 不喜欢什 么音乐是 因人而 异的 , 我们没 有必要 生兴趣 。 ” 这说 明兴趣是学 习的基础 。 从美学 角度看 , 只有形 成 让人们 都有相同 的爱好 。 相反 的 , 我 们应该尊重 每个 人的兴趣 正 确的审美 趣味 , 才 能有 深刻 的审美体 验 、 主动 的审 美意 识 、 和爱好 , 但这并 不是意味着 我们放弃 了引导和教育 。 因为低年 正确的 审美评价 , 进而形成 创造美的欲望 。 由此可见 审美趣味 级儿 童 由于 受年龄 、 文化 、 生 活经验 的局 限 , 审美趣 味是狭 窄 的 。教师有责 任通过音乐教 学活动让他 们的 审美趣味在 纵向 是审美教 育的基础 。 小学低段 音乐教材 都为我们提供 了培养 审美趣味 的有 利 和横 向两个方 面扩展 , 以开 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 低年级 的学生 条件 。 教 材 中选择 了许多适合于低 段儿童的结 构短小 、 旋律动 往往对 当代的音乐作 品比较熟 悉 , 因而倍感兴 趣。 然而 中华民 听、 节奏明快 、 形象 鲜明的音乐作 品。教师应充 分发挥教材 优 族 炎黄 子孙在人 类历 史长 河下创 作 了极 为丰 富的 音乐 作品 , 势, 做 好这项工作 。许多老师在 这方面 已经 积累 了不 少经验 , 这 是我国 民族文化 的宝贵财 富。 如: 创设优 美 的音乐教 学环境 ; 进行 乐音化 教学 活动 的训练 ; 小学 音乐教学 负有不 断扩 大学生 音乐 审美 视野 的任 务 , 用音像结合 的方式进行欣赏 教学 ;用 角色化 的歌表演 与游戏 要 让学 生不仅喜 欢 当代的 音乐 , 对古 代 、 近代、 现代 的优秀 音 增 强学生 的情 感体验 ; 用“ 竞赛 ” 评比 的方法 引导学 生积极 参 乐作 品也能逐 渐欣 赏 、 喜欢 。教材 中安排的喷 呐独奏 曲《 百 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
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的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又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翻开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教材,分别从成长的乐趣、伟大的祖国、名人的世界、文化艺术、探险之旅、人类的伙伴共六个部分,让大家追寻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苦难历程,聆听《黄河颂》的雄壮旋律,瞻仰“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光辉形象,欣赏文化艺术的奇光异彩,感受探险英雄的壮志豪情,探索动物世界的无穷奥秘……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散发着芳香的精神美味,让人尽情享受,回味无穷。
有对社会的关注,人生的感悟,人间真情的挚爱,大自然的独钟等等;其间流淌的炽热的情感,孕含的丰富的想象,营造的优美意境,塑造的多姿形象,用珠玑般的语言,集中而典型地展现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呢?笔者拟从如下几个方面作一些论述。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没意义。
好的文章,学生不懂欣赏,浑然不知美在哪里,那么再美的文章对学生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
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的能力的高低。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每个学生就象一条奔腾的小溪,学生能流到多远,就看教师山有多高,雪有多厚。
要让学生昭昭,教师必不可昏昏。
因此,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贮备量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高超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慧眼的学生。
二、研究教材
学生是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教材,进而理解生活,发展思维,培养美感的。
只有广泛的阅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才可能付诸实现。
中学语文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阅读天地,绘教师搭建了一个籍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美感的平台。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熟悉教材重难点,对每篇课文了然于胸,才能在教学时有一个整体的安排。
这正如一个好的画家,在作画之先早成竹在胸,作画时则能气定神闲,挥洒自如。
教师对教材越是熟稔,教学时就越能做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三、研究学生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
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方式、年龄特征等,让每个学生呈现不同的特征。
因此在感悟教材时,必不可能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一千个人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时,必须契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眼光去发现、观察、理解和感悟,才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切不能强加自己的意志,以成人的眼光,居高临下地去解读课文。
四、研究教法
肉吃多了会腻,需要改个口味。
单调乏味的教法是不能满足学生的。
教师要认真研究现代教学,熟悉各种教学手段,才能在教学中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实现教学技能的完全自动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中就会举重若轻,处惊不变。
就象放风筝一样,既可放飞学生的思维,却又可以牢牢地掌控学生。
五、创设活跃的课堂
美是和谐的产物。
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它不带任何强制和勉强,学生是非常愉快的、心甘情愿的,是学生自身满足的需要。
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才可能思维敏捷,发言踊跃,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入教材特设的艺术氛围,参与课文形象的重建和再创造,进而认识到文章的美之所在,产生美感。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主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课堂气氛要力求活泼与静谧一致,宽松与严谨一致。
在动静与宽严之间,引导学生由自然状态进入预期状态,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甚至超过预期目标。
六、在四个方面着力
读。
是学生感受美的基础。
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
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指导学生读课文,恰恰是许多语文教师缺乏的。
课文呈现给每个学生的是形式符号层,作者的思想意图全隐藏在文字符号下面。
要感知文中的情和意,离开了读,别无它法。
有感情地、节奏和谐地朗读教材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作品美感的重要途径。
当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合拍时,作品给学生的印象便可能达到永志不忘,铭刻心间的地步,学生也可能收到感情上的酣畅淋例。
教材呈现给读者的感情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奔放热烈,有的舒缓缠绵,有的雄壮如铁马金戈,有的婉约如晓风残月。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帮助学生定好基调,才能收到效果。
比如在阅读《最后一课》时,就要求学生语言略为沉重、悲愤,语速较缓,情感低沉。
而在阅读《安塞腰鼓》时,则要求兴奋,语速较快,情感激越。
想。
即联想。
”美的范围比暴露在我们眼前的物质世界更为广阔,美的领域就是整个自然界的、心灵的、人的才能所及的领域。
”一个人不可能历经一切,但想象却可飘逸九天。
在反复的诵读课文后,接下来便需要全神贯注、用志专一、静
心体味,想象是意象重建必不可少的。
作者描绘的世界可以通过想象得以重建和补充,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发展这种艺术形象,产生新的退想。
比如《社戏》中描绘的扑面吹来的夹杂水草清香的风,月色朦胧中远处淡黑起伏的连山,赵庄依稀的歌吹以及星星点点的渔火等意象,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
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会觉得妙不可言。
又如《观舞记》中描写舞蹈家卡拉玛•拉克希曼“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擞龙蛇动”的舞蹈,学生不借助想象,是很难理解其美的。
说。
在对教材的审美欣赏活动中,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让自己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循着美的事物的指引规范,自由和谐地活动起来,而在最终获得的审美愉悦中,蕴含着对于美的事物所具备的社会理性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表达得越好,理解就越深。
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笔者就要求学生说说存在英子记忆中的爸爸外表是冷漠的,对英子的是严厉的责罚,为什么却体现了爸爸绵绵的爱意?又比如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笔者让学生说说,探险家斯科特和它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为什么却是失败的英雄?应该怎样界定胜利和失败呢?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再结合自己思想感情对作家的作品进行的评价,是结合自己的审美情感,对作家反映的生活再认识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写。
学生美感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美。
美的创造是审美意识,特别是审美理想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学生通过教材为范本,在读的基础上,以读促学,展开联想,进行知识迁移,由模仿到创造,进行富于灵感的劳动。
通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学生的美感会得到培养与加强,他们便会以美的眼光和标准,去采拮生活之美。
他们会觉得生活处处有美,自己生活在美之中,从而让自己的心灵得以静化,人格得以提升,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