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__公共选择理论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重点:1、政策科学运动2、政策科学的概念和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3、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考点:1、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的主要思想第二章政策与政策系统重点:1、政策的概念和政策的本质2、政策的基本功能和分类3、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4、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5、政策子系统的划分第三章政策活动者重点: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介)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考点: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第四章公共决策体制重点: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和决策权力的含义2、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议会制、独裁制、人民代表大会制)3、现代公共决策方式和决策方式的改进考点:1、阿罗悖论第五章政策工具重点:1、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2、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3、基本的政策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第六章政策制定1、政策议程的涵义2、政策议程的种类3、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策略和模型4、方案规划的含义和程序5、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和程序考点:1、政策议程的涵义、途径、策略和模型第七章政策执行重点:1、政策执行的含义2、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3、政策变通的含义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5、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6、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诸因素考点:1、政策变通的含义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3、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第八章政策评估重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和标准2、政策评估的意义3、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4、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5、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考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2、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3、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第九章政策监控重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2、政策监控的分类与作用3、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考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与作用第十章政策终结与周期重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3、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4、政策周期的内涵5、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6、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考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3、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第十一章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重点:1、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及步骤2、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3、目标确立的方法(澄清政策目标在政策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第十二章系统分析方法重点:1、系统分析的内容(整体分析、结构分析、逻辑分析、环境分析)2、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方法第十三章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重点:1、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内容,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概念和几种主要的经济学分析框架)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界定、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和方法、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评价)3、政策分析中的经济学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能分析方法、公共定价法)考点:1、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一、定义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公共选择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是把经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
”(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要素(一)经济人假设1.人都是理性行为者,其行为的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政治领域中的人,即政治家、官员及其他国家(政府)代理人同私人经济中的人一样,都是“经济人”,均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3.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化,执行决策的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
(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公共选择理论的第二个基本出发点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从个体的角度来理解,个人是分析的基础。
社会被看作一种个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总量效果,国家被当作个人得以通过它寻求自身利益的一种机构。
集体行动是一些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共同行动,并承诺遵守相应的规则的活动,集体行动不过是个体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
(三)交易的政治市场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不同个体之间的交易。
经济学是关于契约的学科。
政治领域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易,政治是个体、团体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
市场过程的交易对象是私人产品,而政治过程交易的对象是公共产品。
政治过程与市场过程一样,基础是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互换。
图表1 政治市场的三级结构---皮科克(Alan Peacock)三、市场决策与非市场(政治)决策的区别与联系四、投票理论西方民主决策机制分为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和间接民主决策机制。
[知识]公共选择理论的三种经典理论模型
公共选择理论的三种经典理论模型公共选择理论的三种经典理论模型公共选择理论的三种经典理论模型揭示的是同一个问题:个人理性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即“合成谬误”。
这三种理论模型是:1.“公地悲剧”“公地悲剧”是美国学者哈丁曾在1968年提出来的。
它假设有一个向一切人开放的牧场,如果每个人从一己私利出发,就会毫不犹豫地多养羊,因为收益完全归自己,而草场退化的代价则由大家负担。
每一位牧民都这样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到无法再养羊。
“公地悲剧”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产权主体虚位和责任主体虚位。
产权主体虚位,就会出现“有人上树摘果,无人浇水施肥”的局面;责任主体虚位,就会形成“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结果。
2.“囚徒困境”“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
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
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
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
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
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
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
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
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MC
MBA
100
MBB
MBA
t
t
0
1
焰火燃放次数
0
1
保安雇用个数
31
投票交易与效率*
边 际 效 益 、 成 本 和 税 收 ( 元 )
600 500
MC=MSC
∑MB
250
200 MBB MBA 0 1 MBC 保安雇用和焰火燃放数量
t
c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32
公共选择中的行为动机*
1. 投票者:预期效益最大化 * 2.政治家(政党) :选票极大化*
13
与自愿捐赠均衡的比较*
分 担 成 本 (元)
450
E
MC=AC=MSC
D=∑MB =MSB
200 150 100
0 3
MB1 MB2 MB3
保安数量
14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效益水平的排列次序
投票者
甲 乙 丙
每年燃放 一次(A)
第3位 第1位 第2位
每年燃放 二次(B)
第2位 第3位 第1位
4
案例分析1
在2004年广东省的人大、政协“两会”上, 人大代表林才贤认为,公务员加薪支出应提前 公开,增强透明度,实行听证。公务员所加的 薪水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财政资源,因而公务 员加薪不能由政府说了算,值不值得加、怎样 加、加多少都应该问问他们的“主人”。合理 的加薪程序应该是政府提出加薪申请,纳税人 听证,报人大批准,交财政实施,结果分别向 人大和政府备案,并将涨幅向社会公布。 试对林才贤代表的主张进行评论。你认为公务 员加薪应以什么为基础。
每年燃放 三次(C)
政府经济学精品课课件 第五章 公共选择理论
内 容
政府规制的内容
政府规制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政府规制与规制理论
一、规制的由来和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来,政府 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规制 规制成为发达国家政府管 (经济性规制)始于19世纪 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一种特 70年代的美国。一般说 殊形式和重要手段,多数 来,通过考察美国的经济 典型国家经历了从“规制 性规制的实践情况,大体 建立”到“规制放松”乃至 上可以了解国外规制制度 “规制改革”的发展途径. 的演变历史。
第一节 公共选择学派概述
一、公共选择的起因
公共选择学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 期的美国,它作为当代经济学的一个分 支,同时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代政治 学研究领域。公共选择学派,就是以现 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 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 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选 择行为及两者关系的一种理论流派。
第一节 公共选择学派概述
一、公共选择的起因
将政治过程作为某种特殊的“经济活 动”,在这个“经济活动”中,政府是 “生产者”,选民是“消费者”,选票是 “货币”,而选举制度则可等同于“市场 制度”。由于它主要研究集体决策或政治 决策的过程和结构,并从中探索问题的深 层原因,其理论涉及政治过程的各个方 面。
第二节 官僚与寻租理论
一、官僚理论
官僚机构效率分析的内容
(1)效率缺失的原因 (2)自我扩张性 (3)官僚机构的改进
第二节 官僚与寻租理论
二、寻租理论
寻租的内涵 布坎南: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
行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 是人们在某种制度环境下的行为。
塔洛克:寻租是指凭借政府准许的特许 权取得垄断地位并获得垄断租的一种努力, 即为了获得垄断或取得政府其他庇护而从事 的活动。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首先,公共选择理论强调公共产品的特性。
公共产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的产品,例如公共道路、公共教育和国防等。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于公共产品的特性,个体在决定是否使用公共产品时通常会出现“搭便车”行为,即个体倾向于享受公共产品的好处,而不愿意为其付出成本。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公共产品的过度使用和资源浪费,因此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政府干预、税收和激励机制等。
其次,公共选择理论关注集体行动的动机和机制。
在群体中,个体通常会面临是否参与集体行动的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指出,由于集体行动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通常分散在整个群体中,个体往往会出现“自私”行为,即倾向于不参与集体行动,而希望其他人为其做出贡献。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集体行动的失败,因此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一些激励机制和组织形式,以鼓励个体参与集体行动,如奖励制度、社会规范和组织协调等。
最后,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决策是由个体在群体中做出的选择决策,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该关注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决策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一些关于政府行为和政治机制的观点,如政府失灵、利益集团和政治激励等。
这些观点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描述人们在群体中做出决策时的行为模式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公共产品、集体行动、政治经济学等方面。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于理解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解决公共产品和集体行动中的问题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西方行政学说第3次作业及答案(简答题)
西方行政学说作业3四、简答题1、新公共行政学怎样对传统行政学所谓“效率至上”原则进行反思和批判?P204答:它对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原则的反思和批评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的。
(1)从理论方面看,新公共行政学主张公共行政不仅仅是执行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对广大民众生活各个方面都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因素,它担负着广泛的社会责任。
鉴于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原则固有的缺陷,新公共行政学采取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的模式进行研究,以期超越传统行政学的所谓“理性模式”,它强调建立规范价值,关注人民需要,提高社会性效率,以改善人类生活,实现行政工作的最终目标。
(2)从行政实践方面看,新公共行政学认为,首先,公共行政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类幸福。
其次,传统行政学的效率观也促使一些行政学者以机械性效率为标准来评估公共服务绩效。
它以产出作为决策的基础,即假定某一方案的选择要基于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事实上,这种所谓完全科学的假设根本站不住脚,而且它导致了总体上的无效率。
最后,传统行政学理论过分迷信效率,造成了长远性缺乏效率并且已明显造成了更多问题。
新公共行政学者认为,效率虽然在某种层次上有其积极作用,但在公共问题的解决上却一筹莫展,究其原因,这正是由于按照传统行政学理论设计的政治制度并未表达公共利益,而只是考虑机械性的量化概念,它未曾顾及到社会性的公平分配,其结果往往促使社会上有组织者、有权势者以及既得利益者受益最多,而造成越来越多且差距日益增大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
2.简述奎德所说的政策分析的过程。
P229答:所谓政策分析的过程即是指政策分析工作的先后次序,它是由问题本身及其内容决定的,奎德认为,无论问题属于何种性质,政策分析过程都要包括以下这五个基本阶段:(1)总体概述;(2)广泛探索;(3)多方比较;(4)说明解释;(5)测试检验。
3.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P237答:1、公共选择理论是旨在将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纳入同一分析的轨道,即经济人模式,从而修正传统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的一种新公共经济理论。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对公共行政的新发展: (1)政府行政进一步民主化:直接、大众、参与的民主 不仅政治系统要求民主,行政系统也要求民主; 政府不仅要对政治和法律负责,还要对社会公民直接负责, 体现的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和直接民主制的结合。公共参与成为当今 政府的第一原则。 有三个原因: 代议制民主的局限; 行政国家的扩张; 行政的合法性来自社会参与基础上的认同,而不仅仅是法律。
(4)在政府与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提 高服务质量公对公的竞争: 公对私的 竞争: 私对私的竞争: 思考:不在于 公或私,而在于竞争和选择;当前公共服 务的垄 断与质次价高。
5)组织管理的变革:外部取向的灵活化、绩效化、顾客导向 政府内部进一步分权:在地方自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权;探索微观组织结 构的扁平化、瘦小化、模块化、机动化、项目化、团队化; 由注重法规、分工、过程、投入等内部取向,转向注重绩效和结果控制的 外部取向,用绩效取代效率(3E): 成本——投入——产出——效果 经济——效率——效益 经济要求两点:投入适度和成本观念. 效率要求创新:体制、机制、行为与技术以及以结果为导向的组织设计。 效益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建立外部为主的评价机制。
5.公共选择理论
中间投票人定理
中间投票人,也叫中位投票人,是指对某一提案持中间立场
的投票人,或在某一个议案的投票中,其最偏好的议案正好 位于所有投票者偏好的中间状态。 中间投票者定理: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就是 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日本政局混乱,英美政局稳定原因?
中间投票人定理
选 民 人 数
投票人1 项 目 200 一40 —50 150 一55 —30 95 80 医院 大桥 投票人2 投票人3 净总福利
隧道
—120
—60
400
220
中间投票人定理
在一个厂200米的沙滩上,分布着四个平台可供 人们销售冷饮,这四个平台之间相距为50米, 一个平台最多可容纳两个冰柜,假设有两个人每 人拿一个冰柜来销售冷饮,他们最佳的销售位置 分别在什么地方?他们最终是否会选择在那里?
倾向:利益集团 “收买选票” ,并最终操纵选举结 果
③冷漠的选民 ④“投票悖论” ⑤无法表达个人选择的偏好程度
加权投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的基本特点是:利益差别,将参与 成员进行“重要性”程度分类,然后凭借这种分类 分配票数,相对重要者,拥有的票数较多,否则就 较少。最后根据各个候选方案实际得到的赞成票数 的多少,而不是实际赞成人数或票数的多少选择方 案。 例如欧盟的投票规则就是:英法德意歌10票;比利 时荷兰各5票;丹麦爱尔兰各3票,卢森堡仅1票, 总票数57票,而非9票。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2010年4月25日通过了世行新一 阶段投票权改革方案,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从 10 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 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最优多数 E曲线代表抉择成本,包括行政管理成本、劝说成 本、机会成本(议案延迟) D曲线代表外部成本。横轴代表赞成率N,纵轴代表 成本。
最新西方行政学说--整理
西方行政学说一、单选题1、(奎德)与德罗尔一起创办了著名的《政策科学》理论刊物。
2、(奎德)长期在享誉世界的公共政策思想库――兰德公司从事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维尔达夫斯基)在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历史上率先深刻揭示了预算的政治本质。
4、(计划)不仅是管理的首要因素,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是一切组织活动的基础。
5、(自治型)行政组织体制的特征是多数的行政官员均系民选,有任期限制,体现民治,行政官员向民众负责。
1、1994年克林顿政府行政改革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是(企业家政府理论)。
2、19世纪50年代英国创立的(文官制度)为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范畴和规范。
3、1993年,美国行政学会为了纪念一位学者在公共预算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专门设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奖项,这位学者是(维尔达夫斯基)A 1、奥斯本强调,改进政府工作效率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改革政府的不良体制)。
2、奥斯本认为,企业家政府对政府各部门表现的评估和资助的依据是(政策效果)。
3、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基本需要层次不包括(生活的需要)。
B 1、被称作“组织理论之父”的是(韦伯)。
2、被视为世界各国公认的第一本大学行政学教科书的是怀特所著(《行政学导论》)。
4、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并成为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的是(巴纳德)。
5、被里格斯定义为研究“自然以及人类文化环境与公共政策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形”的学说是(行政生态学)。
6、被视为20世纪最后25 年内最有影响并荣获美国政治学会的最高荣誉奖---威尔逊政治学术奖的林德布洛姆的政治学名著是(《政治与市场》)。
7、布坎南提出要借助于(需求显示法)来完善选举制度,因为它可…………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最大限度的接近投票者的实际偏好结构。
C 1、从组织理论上看,法约尔所讨论的主要是(组织结构问题)。
2、长期从事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享誉世界的公共政策思想库----兰德公司地处(美国)3、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行政学说受到了来自欧洲大陆行政研究思想的影响, 尤其是(德国)的影响。
(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概念和决定因素
3.主要特点
(1)强调政府的力量和作用,通过政府 “看
得见的手”解决当时的危机;来自(2)建立一系列的管制机构和委员会,对国
家经济和社会多方面进行强力干预;
(3)政府成为了积极的守夜人,管理的内容
和手段也开始走向规范化。
4.典型案例(北欧福利国家): 国家全面负责其原初由家庭和社区负责 的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形成了空前庞 大的公共事业部门; “从摇篮到坟墓”,覆盖到公共生活的 各个方面,形成了所谓的“福利国家”。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 概念和决定因素
一、公共选择理论 理论关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独特之处在于 将政府中的官僚和政客看作是会追求自身利益 的理性经济人,为“政府失灵”现象给出了一 种解释,同时开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机构之间的 竞争,从而使公众得到自由选择的机会,以此 改善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 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 官僚机构来提供。
2.囚徒困境 (1)单次博弈:纳什均衡非最优策略解 (2)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结局 3.集体理性与集体行动 ( 1 )(美)奥尔森( 1965 ):《集体行动的逻 辑》; (2)个人在集体行动中存在“搭便车”倾向,当 搭便车者达到一定数量,集体行动就会陷入瘫痪; (3)解决方案:选择性激励,但仍然只适合于小 集团或若干小集团组成的大集团中。
(二)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1.定义 即为在公共事业管理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 担公共事业事务的各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和组合 方式。 (1)谁生产和提供,生产与提供者是同一主 体还是不同主体; (2)提供方式是基于计划的还是市场的; (3)提供者之间如何分工,关系如何。
2.理解要点 (1)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政府与市 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状况; (2)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受到特定历史环境的 约束,同一管理模式在具体的细节表现上会有 所差异; (3)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更多是从公共品的生 产和供给方式来考虑的,通过界定承担主体的 组合关系来实现满足公众的需要,但需求方的 参与正逐渐引入进来。
政治学试题库
政治学一、判断题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私人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 )答:错2、人类的政治过程在总体上是竞争政治权力与优化政治而实现政治文明的过程。
()答:对3、在政治学中,意识形态除了只强调它在阶级斗争中的功能外,并不把它看作是一定团体中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认识,信仰,价值,思想等。
()答:错4、在政治学中,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答:对5、在中国,立法体制就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结构上,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的是两院制。
()答:错6、国家的本质决定着政府行为的性质和政府机构的设置。
()答:对7、在政治学中,政治家的首要特点并不是掌握着核心权力。
()答:错8、在政治学中,在确立和巩固统治秩序的过程中,统治者只要审慎地认识暴力的作用,其他的关系就不用管了。
()答:错9、在政治学中,意识形态虽是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但统治阶级决不能完全诉求于意识形态。
答:对()10、在政治学中,政治决策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虽然行政行为是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刺激的结果。
()答:错二、单项选择题1、政治文化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 )A、容忍型文化B、情感型文化C、参与型文化D、大众型文化答:C2、根据政治的本质,政治学是研究的( )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A、个人权利B、集团权力C、公共权力D、国家权力答:C3、政治博弈分为两大类,即零和博弈与( )A、单一博弈B、总和博弈C、非总和博弈D、非零和博弈答:D4、哈佛大学哲学教授( )《正义论》一书,在英语世界引起极大轰动,具有重要意义。
A、诺奇克B、马克思C、洛克D、罗尔斯答:D5、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除了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发展性外,还具有( )A、矛盾性B、革命性C、全面性D、知识性答:B6、国家机构主要由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 )A、政府机关B、公安机关C、司法机关D、监督机关答:C7、在政治学中,不管如何解释权力,都离不开( ),作用和结果三个方面。
财政学名词解释1-5
第一章1.重要概念无政府经济:主要用于描述一个没有政府参与的纯市场经济,在这个经济中,只有个人、家庭和企业,个人、家庭和企业为了效用或利润最大化参与市场交易过程。
在这样的经济中,价格成为唯一指导资源有序流动的信号。
混合经济:用于描述一个既有市场配置资源又有政府和公共部门配置资源的经济,在这个经济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和公共部门根据社会鼓励最大化目标,对市场误配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混合经济的最大特征就是强调市场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又强调政府资源配置的补充地位。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相对应,向公众无偿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并凭借公众赋予的行政权从公众那里无偿获取收入以弥补公共品成本的部门。
机械论政府观:对于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应当承担何种角色,机械论者认为,政府的角色就是确保个人最大限度实现个人价值,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便利。
在机械论者看来,政府并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门,而是公众为了更好地实现各自价值目标共同厂里的一个部门或组织,公众通过授权方式将自己的一部分死人权利委托给政府,而作为受托人的政府的行为必须有利于公众利益的实现。
在这样的一个经济中,处于中心角色的是个人,而非政府。
有机论政府观:在有机论者看来,与物理学中的机械一样,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实际上也是一个自然的统一体,每个人、家庭和企业都是这个有机体的组成部分,而政府则是这个有机体的心脏。
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家庭和企业只有作为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才有意义,所以在这个有机体中,社会实际上是凌驾于个体之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思考题1.混合经济是一个既有市场配置资源又有政府和公共部门配置资源的经济,处于井然有序、社会资源最大利用化和社会陷入无序、混乱的中间情况。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和公共部门根据社会鼓励最大化目标,对市场误配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在这个混乱经济体制中,政府在期中通过各种途径干预经济社会生活,来弥补因为市场调节不足而导致的结果。
公共选择理论
在他看来,集体利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 相容性的(inclusive),另一是排他性的 (exclusive)。利益主体在为追求前者时 是相互包容的,而在追逐后者时则是相互 排斥的。相应地,集团分为相容性集团和 排他性集团,前者比后者更有可能实现集 体的共同利益。
(2)中间投票人定理 ) 解决的是:有均衡结果,又是谁获胜的问题。 如果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不仅投票悖论不 会出现,都能够产生一个稳定的均衡结果,而且 还会确认一种其偏好占优势的特定类型的投票者。 当所有投票人都按照各自的偏好的预算规模进行 排列时,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一位投票人最偏好的 结果,将处于所有投票人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 态。公共选择(集体决策)中,获胜方案正好与 其偏好相同。这样的投票人是中间投票人,他们 的偏好正好处于所有投票人偏好中间的位置。 中间投票人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 好是单峰的,那么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的结果 是中间投票人的方案获胜。
(三)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 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特殊利益集团。 不同收入来源的人可以形成利益集团,如以资本为收入来 源的人所形成的资本家集团(资产阶级),而以劳动为主 要收入来源的人则形成无产阶级;[比较利益集团理论与 阶级理论] 以收入规模大小而形成的穷人集团、中产阶级集团和富人 集团; 以就业部门为标准划分的纺织业集团、汽车业集团、飞机 制造业集团等; 以地区划分的东部集团、中部集团和西部集团; 以人口和个人特点为标准所形成的老年人集团、中年人集 团、年轻人集团,等等。 一个人可以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可以是松散 型的,不一定就要有严密的组织。(狭义的定共选择论研究方法论三要素 (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2)经济人 (3)交易政治 [这是布坎南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 上致辞的主要内容,布坎南同时将这些看 法和维克塞尔的贡献联系起来]
2019宁波大学811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2019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811 宏微观经济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理论,国民收入核算和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4、计算题二、考查目标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必修课。
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工具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其是否具有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有关问题的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引论掌握要点:(1)经济学定义、稀缺性、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等基本概念。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4)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微观经济理论部分1、均衡价格理论掌握要点:(1)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的含义与需求规律。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3)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4)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的含义与供给规律。
(5)供给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6)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
(7)均衡价格的含义。
(8)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9)需求弹性的含义。
(10)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的含义。
(11)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12)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
2、消费者行为理论掌握要点:(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公共选择理论 》课件
发展:20世纪 50年代,公共 选择理论逐渐 形成,成为经 济学的一个重
要分支
成熟:20世纪 60年代,公共 选择理论在学 术界得到广泛 认可,成为经 济学研究的重
要领域
应用:20世纪 70年代,公共 选择理论开始 应用于政策制 定和公共管理 领域,对政府 决策产生重要
影响
理性人假设:假设每个决策者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集体行动假设:假设集体行动能够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信息不对称假设:假设决策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决策结果偏离最优 外部性假设:假设公共决策存在外部性,即决策结果对非决策者产生影响
选民的短视行为:在公共选择理论中,选民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缺乏对长期后果的考虑。
政治家的机会主义行为:政治家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通过操纵信息、利益交换 等方式来获取选票和权力。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于选民的短视行为和政治家的机会主义行为,公共政策往往难以实现最 优化的社会福利。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加强信息披露、建立激励机制等,以改善公共政策的制 定和实施。
公共选择理论在 公共品供给中的 应用
公共品供给的决 策机制
公共品供给的效 率与公平
公共品供给的监 管与评价
成本:政府规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监管、执法、行 政管理等方面的成本。
收益:政府规制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提 高社会福利水平。
成本-收益平衡:政府需要在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优的规制方 案,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政治市场:政治决策者、选民、 利益集团等参与者构成的市场
经济人假设:政治决策者、选 民、利益集团等参与者都是追 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
公共管理学 学习要点
公共管理学学习要点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基本概念: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物品、行政国家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3,公共管理学和公共行政学的区别/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4,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管理的特点及其对我们政府改革的启示?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1,基本概念:公共组织、公共组织环境、政府再造2,公共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差异?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4,公共组织的古典模型、官僚模型、第三部门模型的特点?5,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之各种类型及其优缺点?6,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及其优缺点?7,X理论、Y理论的基本假定?8、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9,评析公共组织的变革及其发展?第三章政府改革与治理1,基本概念:治理、全球治理2,治理理论的三种研究途径(了解)3,治理与统治的区别?4,网络治理的特征?5,全球治理的特点?6,民族国家治理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熟悉)7,社区治理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熟悉)8,网络治理的困境?9,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内容及其评介?10,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熟悉)第四章政府间关系1,基本概念:府际关系2,府际关系研究的网络模式之特点?3,评述西方政府间关系的新趋势?4,分析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第五章政府作用1,基本概念:政府失败、市场失灵、公共选择理论2,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五种角色?3,市场失灵的表现?4,分析转轨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的情况(熟悉)对研究我国政府角色定位问题的意义?5,论述政府失败的表现、类型、成因及其纠正(政府失败论对我们政府改革的启示)?说明:本章知识体系主要在案例题中分析使用。
第六章公共政策略第七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1,基本概念:绩效、绩效评估、绩效管理2,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的背景?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四大要素?5,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循环周期(程序)?6,有效评估的标准?7,绩效评估的四个评价标准和七个说明指标?8,绩效评估模式、方法和技术(了解)9,论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改进途径,说明如何推进我国绩效评估事业的发展?第八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1,基本概念:人事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文官制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2,人力资源管理区别于人事管理的特点?(了解)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4,论述我国政府人事制度的变革(传统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的不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人事制度变革的趋势)5,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九个特征?6,简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7,分析如何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9,试述如何加快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步伐?第九章公共财政管理1,基本概念: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管理、公共预算管理、政府收费、购买性支出、政府采购、社保支出、财政补贴2,公共财政管理的地位?3,公共预算管理五种基本模式的理论要点?(尤其是规划-计划-预算模式、零基预算模式及绩效预算模式?4,简述税收管理的两大核心问题?(熟悉)5,亚行概括的公共支出管理的目标及具体内容?(熟悉)6,政府采购的五种基本方式?7,转轨时期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第十章第三部门管理1,基本概念:第三部门2,第三部门研究的理论视野?(了解)3,第三部门的研究主题?(熟悉)4,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兴起的六个原因?5,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存在的六个主要问题?6,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在社会发展中的七个作用?7,论述我国第三部门兴起的原因、作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途径?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主要原因?2,战略计划的五个基本要点?(熟悉)3,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区别?(熟悉)4,评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新趋势?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6,评析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熟悉)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伦理1,基本概念:公共管理伦理、公共责任、权力伦理2,公共管理伦理的构成要素?3,公共管理伦理的三种基本类型?4,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5,公共责任的特点?6,公共管理伦理的三种责任冲突?7,构建负责任行为的四大要素?8,我国公共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公共经济学三个方法论
公共经济学三个方法论【原创版4篇】篇1 目录一、引言二、公共经济学的概念与重要性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2.公共经济学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三、公共经济学的三个方法论1.公共选择理论2.公共财政理论3.公共支出理论四、公共选择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的概念与特点2.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3.公共选择理论的案例分析五、公共财政理论1.公共财政理论的概念与特点2.公共财政理论的主要观点3.公共财政理论的案例分析六、公共支出理论1.公共支出理论的概念与特点2.公共支出理论的主要观点3.公共支出理论的案例分析七、结论篇1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影响,以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介绍公共经济学的三个方法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支出理论。
二、公共经济学的概念与重要性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作用和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它主要关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政府如何通过政策调控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篇2 目录一、引言二、公共经济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2.公共经济学的重要性三、公共经济学的三个方法论1.公共选择理论2.公共财政理论3.公共管理理论四、公共选择理论1.概述2.主要观点3.应用案例五、公共财政理论1.概述2.主要观点3.应用案例六、公共管理理论1.概述2.主要观点3.应用案例七、结论篇2正文【引言】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影响的学科,它关乎政府的财政行为、政策制定以及公共部门的管理。
在全球范围内,公共经济学对于政府决策和公共部门的运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公共经济学的三个方法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影响的学科,旨在揭示政府行为、政策和制度的经济效应。
第一章第三节 政治学方法论
1、行为主义
强调政治活动者的行为主要是个体行为 1、行为主义认为,机构是重要的,但只有机 构之中的活动以及围绕政治机构的行为才是政治 学家应该关心的主要问题 2、资料量化 3、社会科学的统一 4、价值中立或价值祛除
PS:局限、遗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理性选择主义
(1)社会选择理论 主要是分析个人偏好和集体选择之间的关系 最喜欢什么,次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等 等 代表人物:肯尼思· 阿罗(Kenneth J.Arrow)和 阿马蒂亚· 森(Amartya K.Sen)
以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暴力拆迁事件
住房 城市化 房屋拆迁
案例一:南京拆迁户自焚事件 案例二:一个女人的燃烧瓶和政府铲车的拆迁 大战 案例三:猎德村重迁大喜
一个女人的燃烧瓶和政府铲车的拆迁大战
史上最牛“钉子户”
猎德村拆迁喜剧
808席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思考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二、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 三、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 四、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五、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 六、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 七、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内容是什么?
(2)集体行动理论:
1、 理性的个体不会参与到集体行动中去—— 集体行动的困境。
(美)曼瑟尔·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2、采取“理性人”的假设,假设人都是理性 的、自利的、短视的,人们总是寻求最大的收益 和最低的成本。 3、经典案例: “搭便车”现象 “农夫困境” “公地悲剧”
搭便车行为
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 而坐享他人之利的投机行 为,是指在一个共同利益 体中,某人自觉或不自觉 地,假装或不道德地像南 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 的行为与动机。
公共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1、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1)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3)制衡性与自主性(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2、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1)公共政策途径又称P途径(2)企业管理途径又称B途径(3)混合途径又称P、B途径的综合途径3、新管理主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再造理论——流程再造+扁平化(2)虚拟企业——利用外部资源(3)学习型组织——行为塑造4、公共选择理论: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踪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的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5、政府失败的表现:(1)公共政策失效(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3)政府内部性和扩张(4)政府的寻租活动6、政策失灵:是指个人队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7、政府失灵的解决措施:(1)反对浪费和低效,成立效率工作组对政府工作进行效率审计(2)大力改革公共部门的工会(3)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4)对地方政府的预算开支实行总量控制(5)对地方建筑和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公开竞标(6)成立执行局,承担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8、传统的公共行政(1887-1960)总体特征:前期主张政治行政分开,强调以效率为最高标准,后期二者关系演变为政策与管理关系密切相关;关注政府组织机构的建设与动作(官僚科层制产生)9、新公共行政时期(1960-1980)总体特征:放弃政行二分法,强调在效率目标中增加社会公平(开始批判官僚科层制)10、公共管理时期(1980年至今)总体特征:强调公平前提瞎的效率改进(流程再造创新+扁平化)11、对新公共管理的评价:积极:(1)反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2)确立是政府与市场的新的格局模式(3)使政府职能重新得到定位12、新公共管理的启示:(1)加大政府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垄断公共物品供给的局面(2)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提供政府的工作效率(3)增强政府公务员的管理与服务意识,重塑政府与社会关系(4)借鉴工商管理领域的经验,实现由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向当代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13、公共组织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用手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为基本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一、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
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与很多人利益相关的集 体选择。 公共产品具备社会全体共同消费的特点,但是 社会中的个体的偏好是不同的,必须通过一种机制 把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集体偏好, 才能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 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是对公共产品供给集体选 择的确定。 公共产品供给集体选择的确定,有民主表决的方 式;也有行政部门决定的方式。前者称为公共选择 的财政决策;后者称为行政部门的财政决策。 这一讲,研究的是前者。 4
选民显示公共产品偏好的途经
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 (1)投票方式:发言、进退、投选票、反叛。 (2)为何投票?由投票的净收益所决定。 当净收益> 成本时,选民选择投赞成票; 当净收益<成本时,选民选择投反对权 (3) 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取决于投票预期收益 与为此所承担的税收份额的比较 当投票的预期收益>所承担的税收份额时,投 赞成票,反之,投反对票。
21
议会
立法权
平衡 与 制约
行政权
国王
司法权
法院
22
基本内容包括: 社会共同体是政治权力的最终来源;主权在民,人民 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由议会产生,直接对议会负责。 王权源于人民权力的转让,但人民仍保留着对它的所 有权和终极控制权;每一个人都作主,是民主;一个人作 主,是封建专制。 公共权力的使用应以社会共同体的同意为基础,“关 涉大家的事需得到大家的同意”应成为立法、建立政府及 其他政治决策的基本原则; 民主不仅包括决策的民主,又包括利益的民主。民主 包括知道情况权力、发表意见权力、决策权力、工作权力、 利益分配权力 由各等级或社会团体选派的代表组成的机构能够行使 共同体的政治权力,特别是立法权和征税权。
二、 公共选择的制度、机制和规则
(一)公共选择的制度 现代国家的公共选择制度概括起来讲就是建立在 代议制、普选制和政党制基础上的政治民主制。 “人民全体有主权,就是民主”。 —— 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 • 民主政治最基本的政治信仰是以人民为本位,政府是人 民所组织,国家为人民而存在 • 民主政治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直接民主政治”;另一 种是“代议制民主政治” • 政党政治是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副产物,也是伴隨民主政 20 治发达而产生的現象
主要内容
一、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 (一)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 (二)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 (三)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 二、公共选择的制度、机制和规则 (一)公共选择的制度 (二)公共选择的机制 (三)公共选择的规则与方式 (四)公共选择的规律 (五)公共选择面临的问题 三、财政决策主体行为 (一)选民行为 (二)政治家与政党行为 (三)官僚行为 (四)利益集团行为 (五)寻租
公共选择理论
1
公共选择理论在财政学中的地位
在公共产品的有效配置问题中,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环。公共部门的决策如果出现重大失误,必将对整个 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严重破坏,这种破坏将是全局性 的、致命的。如果公共部门的决策出现低效率,那么整 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将出现低效率。 政府干预市场,如何才能成功?财政介入市场,如 何才能是有效的?这就为公共决策的经济学面临重大的 挑战。 公共产品理论旨在说明一个理想的政府机制应该是 怎样的。属于规范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财政理论体系中解释客观财政 现实究竟如何确定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及为何是这样确 定的理论。揭示国家的公共政策和财政政策生成及执行 的实际经历过程,属于实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财政学中的两大主 2 流理论,是财政理论体系中的两大支柱。
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
代议制民主思想的一些基本要素是在中 世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孕育形成的。 荷兰: 斯宾诺莎 英国: 洛 克 法国: 卢 梭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天赋人权” (1632--1677) “权力分立” (1632--1704) “主权在民”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建 立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
(三)公共选择的规则与方式
1 公共选择的规则 (1) 一致同意规则(一票否决制) (2) 多数裁定规则(有三种形式) 一是简单多数规则,需要1/2以上的赞成票。二 是超多数规则,需要2/3、3/4、4/5、9/10等等以上 的赞成票。三是计点投票规则,需要每位投票人按照 一定规则给备选议案计点打分,获得“点”数最多的 备选议案将成为获胜议案。 2 公共选择的方式 (1)“直接民主制” (2)“代议民主制” 简称“代议制”。因此代议民主制是一种间接民 25 主制。
• 产生时间: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个新兴的经 济学理论,是经济学和政治学交叉研究的成功 典范,它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80年代 产生世界性影响。 • 产生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对经济滞涨的反思中,公共选择理论因对政府 干预中的政府失灵的独到分析而脱颖而出,并 最终被主流所承认。 • 代表人物: 对公共选择理论发展具有重要 贡献的先驱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1972年诺贝 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肯尼思· 阿罗;典型代表 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1986年诺贝尔经济科学 奖获得者詹姆斯· M·布坎南
23
(二)公共选择的机制
现代国家的公共选择机制是一个建立在政治市场基础上、 通过复杂的政治交易来实现政治均衡的集体决策运行体系。 1 政治市场。政治市场是由选民(投票者)、政治家(政党)、 官僚以及特殊利益集团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的政治交易结构。 2 政治交易。政治交易是以选票交换公共服务。 3 政治均衡。政治均衡是指选民、政治家和官员的选择达到一致 的政治稳定状态,它是政治市场供求双方力量与利益平衡的结 果。此时,个人从政治交换中已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或公共 选择规则不允许其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样大家就形成了集体的 偏好,并同意遵守集体达成的协议。 4 政治失效。政治失效是政治市场机制运行背离社会效率的表现, 指政治选择的结果偏离了政治可能效用界线,从而没有实现最 优的社会福利,选民也并未获得净利益的最大化。 正是政治失衡的存在,才使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 24 重要。
12
公共选择论研究的方法论
公共选择学科所使用的经济学方法: (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2)经济人行为的理性原则 (3)政治具有交换过程的特点
这是布坎南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 上致辞的主要内容。这三个要素被称为研 究政治问题的公共选择方法或公共选择思 路。
13
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
政治均衡:和经济市场一样,政治市场也存 在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 - 政治市场的需求方
10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 传统的政治学一般都是采用集体主义的研究方法,认为 国家集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独立于个人利益 之外的整体利益。 • 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不能把国家集体看成是天然理性的 “神造物”,他们不过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组织,每个理 性的个人根据“成本收益分析”决定自己的行为模式, 不同个人的行为相互整合决定了集体行为。是从个人行 为推导出集体行为而不是恰恰相反。 • “对于任何一种真正的民主理论来讲,第一个也即最关 键的条件是必须把价值源泉归于个人。这样政治就成为 不同的个人自由表达偏好相互交易的场所。”
(一)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
1 公共选择就是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 体行动的过程。 2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专门研究政府决策的经济学理论, 它是对政府决策过程进行经济分析的理论。因此,公 共选择论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即 把经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缪勒 1999 )。
私人产品需求的决定是消费者以货币为选票分散 选择的过程; 公共产品需求的决定是纳税者以政治选票共同选 择的过程,即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 5
交易规则 消费者成本与 收益对应程度 强制程度
等价交换 消费者付费与 收益对应 遵循自愿原则
政治选举 选民税负与 收益未必对应 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18
政治市场上参与者的行为
投票者:设法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能给自己 带来最大满足程度同时税收负担又最小的方 案。投票者的行为是理性的(选择收益超过 成本的方案),又是无知的(对备选方案缺 乏信息)。 政治家:处于政治权力顶峰地位的人,如 总统、议长等。有的追求某种政治信念;有 的追求权势与声誉;还有的追求金钱。 官员:由政治家任命的,他们所追求的目 标是薪水、津贴、声誉、任免权和晋升机会 19 等。
8
• 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 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边际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效用分析等)来研究政治问 题。它的理论建立在三个前提假设之上:
(1)“经济人”假设。 (2)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3)交易政治学。
9
―经济人”假设
• 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能够清楚的把握 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可以认清自己预期收益和成本,他的目标是 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把这个市场分析的假设扩展 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政治方面。“如果每个人在市场 中都作为理性自利者行为这一点为真,那么推论就应当是,他们 在别的非市场行为背景下,也将采取类似的行为。” 经济人假 设一方面保证了人类行为分析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使对各种不 同的制度进行效率分析提供了可能。 • 公共选择理论以个人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以集团或组织 为单位。认为公众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汇总,国家和政府并没 有什么独立与个人之外的特殊利益,它的利益与偏好必须是个人 利益与偏好的集中反映。他们将“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连同“经 济人”的假设延展到政治决策领域,认为政治家、官僚或国家代 理人同私人经济中的个人一样,也是一种“经济人”,他们同样 是个人私利的追求者,而不是什么超凡至圣的集体利益的化身, 他们并不自动追求公共利益。
6
经济学永恒的主题:选择
• 私人选择 • 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又称 集体选择。公共选择 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 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 理论。
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1919- ) 1986 7 年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
(二)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