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的江上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秋晚的江上》(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秋晚的江上》(教案)教学内容《秋晚的江上》是一首描绘秋天江边夜景的诗歌,通过对江上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分析和欣赏,以及对其中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
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2.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情感。
2. 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秋晚的江上》。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诗歌分析工具,如修辞手法表、情感分析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引发学生对秋天美丽景象的思考和感受。
2. 诗歌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秋晚的江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诗歌分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写读后感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所描绘景象的感受和体会。
5. 艺术欣赏:通过欣赏与诗歌相关的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板书设计1. 《秋晚的江上》2. 诗歌内容概括:描绘秋天江边夜景的美丽与宁静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拟人等4. 诗歌意境和情感:秋天的美丽与宁静,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作业设计1. 朗读《秋晚的江上》,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并举例说明。
3.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所描绘景象的感受和体会。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秋晚的江上》的内容和意义,学习并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3 现代诗二首《秋夜的江上》《花牛歌》 (2)
3 现代诗二首
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 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3 现代诗二首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3 现代诗二首
3、现代诗二首
3 现代诗二首
导入新课
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 他们笔下是怎么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 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 《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3 现代诗二首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cháo wěi luómián bà zhàn
巢 苇罗眠 霸占
3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的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
花牛在草地里眠,
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
花牛在草地里走,
抗争。
小尾巴甩的溜溜。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3 现代诗二首
总结拓展,பைடு நூலகம்置作业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裷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一九二三年
《秋晚的江上》赏析:
刘大白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细察,其形式排成三行,而语言结构实为三句,即“鸟儿驮着夕阳”“、双翅一翻”、“芦苇妆成红颜了”,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诗。
归鸟何以倦了?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
一个“驮”字,一方面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奇丽的想象。
第二行,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第三行,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新诗问世之后,面对多灾多难亦多希望和幻想的时代家邦,二十世纪的中国诗人曾经有过太多的入世济世的政教激情,无暇关注社会现实之外的自然造化,流连景物忘情山水,所以“以境胜”的新诗作品,过去一直很少见到。
刘大白写于1923年的这首小诗算是片刻偷闲的一个例外了。
归鸟、斜阳、清。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③现代诗二首
反复朗读下面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导语】《秋江的晚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下面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练习题1 一、读一读,连一连。
归巢芦苇霸占压扁冬眠wěi cháo bàmián biǎn二、选字填空。
【罗萝】()卜绿()()汉()罗【甩用】()法()头利()()开【青清】()草()醒()闲()菜三、选择填空。
A.白云霸占了半个天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C.小尾巴甩得的溜溜D.压扁了一穗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坐,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眠,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走,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______________。
四、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1.《秋晚的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抱怨。
()2.“霸占”的“占”读音是“zhān”。
()3.《花牛歌》这首诗歌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淘气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4.《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填写正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是倦了,______________驮着斜阳回去。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巢 苇罗眠 霸占
3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的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3 现代诗二首
3.现代诗二首
3 现代诗二首
导入新课
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 他们笔下是怎么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 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 《秋晚的江自学字词
3 现代诗二首
一、比一比,组词语 渡( 过渡 ) 倦( 厌倦 )
坐( 坐车 )
度( 度过 )
卷( 卷尺 ) 座( 座位 )
二、我会填。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 2.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
3 现代诗二首
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 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3 现代诗二首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
花牛在草地里眠,
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
花牛在草地里走,
抗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课文及知识链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课文及知识链接秋晚的江上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与诗相关从意境的创造和表现手法看,主要还是从宋词尤其是小令和元曲里化出。
像冰心、宗白华的小诗,注重在意象的暗示性的哲理,而刘大白则注重于情与景在自然的描写过程中的契合。
这便是旧诗里所谓的诗画结合、情景交融了。
归鸟与斜阳在空间上相距遥远,诗人却将其融汇于鸟儿在通红的残阳里寻觅归巢的大平面中。
然而作为诗,就要运用语言的力量强化景致的表现力并注人诗人情感的生命之泉。
这里“倦”、“驮”是关键二字,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
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渲染和奇丽的想象,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这样让人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第二段是第一段情景的继续与开展。
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
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人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
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冀于一种自由的生活。
最末两句,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与诗人相关刘大白刘大白(1880年10月2日—1932年2月13日),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刘大白,生于1880年,1932年逝世,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练习题1】一、读一读,连一连。
归巢芦苇霸占压扁冬眠wěi cháo bàmián biǎn二、选字填空。
【罗萝】()卜绿()()汉()罗【甩用】()法()头利()()开【青清】()草()醒()闲()菜三、选择填空。
A.白云霸占了半个天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C.小尾巴甩得的溜溜D.压扁了一穗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坐,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眠,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走,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______________。
四、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1.《秋晚的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抱怨。
()2.“霸占”的“占”读音是“zhān”。
()3.《花牛歌》这首诗歌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淘气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4.《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填写正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是倦了,______________驮着斜阳回去。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这句话运用的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写一句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想一想,花牛还会在草地上做些什么?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答案一、归巢---cháo 芦苇---wěi 霸占---bà压扁---biǎn 冬眠---mi án二、萝萝罗罗用甩用甩青清清青三、D C A B四、1.× 2.× 3.√ 4.×五、1.尽管还尽管今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上学。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与赏析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与赏析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陽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刘大白是中国新诗最早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早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开始用白话写诗了,常为文学史家们称道的代表作有《红色*的新年》、《卖布谣》等等。
但真正从诗的角度来看,最为精美之作大概还要数这首《秋晚的江上》。
在《红色*的新年》、《卖布谣》等诗作中,作者对“不公!”“不平!”;“夺布充公”、“押人太凶”之类社会黑暗现象的揭露与控诉,虽极具现实意义,但因文字毕竟太过直白,意蕴太过简陋,而导致了诗味的贫弱与寡淡。
《秋晚的江上》则大不同了,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陽,忽又抖落斜陽于江水之中。
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
碧彻秋空,倦鸟归巢,驮着斜陽,凌江飞渡,小诗第一节创造的意象,就气势非凡,就诱人瞩目,就叫人生出这样的遐思:那鸟儿,尽管是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陽回去”呢?是不忍将太陽孤单地留在夜色*中吗?是渴望与太陽日夜厮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吗?是害怕黑暗的夜色*,而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吗?仅凭可以诱发的这些遐思,作品的第一节,已可谓一首独立完美的小诗了。
但诗人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意绪荡开,继而写道: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
进而叫人联想到的是:驮着太陽归巢的鸟儿,似乎生出悔意,忽又意识到:太陽,是“江”的太陽,是“芦苇”的太陽,是宇宙万物的太陽,而不应是自己的太陽。
看那“头白的芦苇”,不正是因为陽光的照耀,返老还童,满面红颜了吗?鸟儿俯首回顾的时候,想必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及时悔悟而自得。
于是,在一首寥寥数语的小诗中,不仅以“倦鸟驮着斜陽”的壮阔意象动人心弦,更以鸟儿的心灵波澜,事件的转折起伏,增加了诗境的意蕴与张力。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选编了两⾸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的某种情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律美,引导学⽣感受对⼤⾃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多媒体⾳乐、画⾯营造氛围,让学⽣独⽴思考、独⾃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进⾏爱⼤⾃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幅画导⼊:⼣阳西下,照红了江⾯,晚归的鸟⼉低飞在江⾯之上,引起学⽣思索。
这样美得景⾊,我们现代的诗⼈刘⼤⽩会⽤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朗读示范
问题:这首诗通过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 秋日黄昏静谧、绚丽、和谐的景象?
答案
归巢的鸟儿、 西沉的斜阳、 滔滔的江水、 白花花的芦苇等。
品读第1节
问题:突出了什么?
答案
“驮”字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 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问题:“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案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 精神。
品读第2节
问题:“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 颜了。”——“妆”“红颜”是什么修 辞手法?有何好处?
答案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 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问题: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 样的?
无比欣悦
探究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明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 由、幸福可言。 探究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 心情?
明确: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 高兴之感流露出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
秋晚的江上
了解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与 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 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 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 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miǎn)尊、李次 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再见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cháo
鸟儿,
尽管是倦了juàn ,
还驮着斜阳回去tuóxié。
双翅一翻chì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lúwěi
,
也妆成一瞬zhuānɡ
shùn
的红颜了。
秋晚的江上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王立春,儿童文
学作家、诗人,一级作家。
儿童诗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作品入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星梦空间
作家妙笔
刘大白是文学史家,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这首诗写了秋天傍晚一只倦鸟江上归巢的情景。
他用了“驮”“翻”“掉”“妆”几个动词,令整首诗生动得让人目眩,真是一场动词的狂欢。
在诗之外,我们看到了一位成年人对人生之秋和日之将落的感怀,那里有一言难尽的大无奈,也有偶然相遇的小欢喜。
这些,都是无法言说的。
8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秋晚的江上课文讲解
秋晚的江上课文讲解秋天的傍晚,在西江的船上,夜静、人寂、更深……望着浩渺的烟波,只觉得秋风正拂动着千万里江面,远远传来了捣衣的砧声。
这样的景色下,哪能不引起诗人许多遐想?第一层,描绘一幅秋江图,从总体上表现了景物的特点:清幽、寂寥、辽阔、深远。
第二层,由孤村落日残霞,到寒鸦、飞雁;由平野、村落,到江水、天空,最后结成“落日”、“秋江”、“冷烟”、“疏星”四字。
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景物勾勒得很有层次感。
第三层,就“落日”和“秋江”两景作进一步描绘,为前两层画龙点睛。
开头先点出了时间、地点,自然领起,接着以浓墨重彩渲染环境气氛,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景。
“西江”、“烟”、“日暮”,给人以静谧、凄清之感。
一个“冷”字,生动地写出了秋夜的凉意。
而月亮倒映在江面上,天、水相连,这又给人一种空旷、遥远之感。
“东方既白”以下三句,通过白天的观感,写了一天中所见的不同景象,夜晚江边的清幽,黄昏平野的开阔,以及入夜后的凄寂,反衬出夜晚景物的孤独与寂寞,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似乎可以看到诗人那悠闲的步态和惬意的神情。
比喻,拟人,衬托等手法在第二句中都有所体现。
比喻中以西江比作明净的玻璃,突出了它的透明澄澈;以“鸟飞不到”比作不留人迹,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其中“飞不到”,也透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不满。
除了比喻,还有衬托,这一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乌鸦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夜静更深时的境界。
“映”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方法。
“日暮”句至“飞起”句,写夕阳西沉,余晖照射下江面上映出鸦鹊的身影,衬托了秋江夜景的幽静;“飞起”句至“冷烟”句,写天空已经放亮,俯视江面上,只见到寥落的渔火,增添了夜的寂寥,在这冷清清的环境中,唯有“点点渔灯”显得活跃。
“疏星”句至篇末,写黄昏已过,太阳西斜,一弯冷月挂在西边天空,好像是在告诉旅人,夜已经很深了。
这些景物烘托出秋江晚景的冷寂、凄清,为全诗定下基调,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全诗在叙事、写景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突出其中的一个景物,并在景与景的关系上加以比较,从而更加突出各自特征。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分段段意
脉络梳理:《秋晚的江上》第1节:写鸟儿倦了,但还是驮着斜阳回家。
第2节:写鸟儿一翻翅膀,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头白的芦苇变成了红颜。
《花牛歌》第1节: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第2节: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
第3节: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
第4节:太阳落山了,花牛还在草地里做梦。
2、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分段段意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分段段意《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
它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儿童欣赏、吟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
本课教学设计就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借助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情,从而能够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规律。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全文共3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小朋友远足前一天激动得睡不着觉,期待看到多彩的大海。
第2小节:写了小朋友睡不着,期待看到洁白柔软的云朵。
第3小节:写了小朋友睡不着,希望天赶快亮。
3、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分段段意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分段段意段落大纲: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夏天是万物迅速成长的季节。
第二部分(2-3):写夏天里植物、动物、山、地、河和铁轨、柏油路都在快速地成长。
第三部分(4):写夏天里人也要赶时候,尽量地长。
4、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分段段意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分段段意印度国使者为曹操送来一头,正在花园独个玩的曹冲被家仆喊去看,众人被的憨态逗得哈哈大笑时,曹操问使者重量,使者想起礼单上有记载,忙去找礼单,但一时忘记将它放在了何处。
曹操手下将士许褚等人自告奋勇要称,均因不得法闹了大笑话。
这时,曹冲说他有办法称,众人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他。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全文共5段。
第1段: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
第2段: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的重量。
语文四上第3课《现代诗二首》知识点
语文四上第3课《现代诗二首》知识点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本文作者刘大白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本文作者徐志摩《现代诗二首》课文主题思想《秋晚的江上》这首诗用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令人心醉神驰的“倦鸟归巢图”。
每课一题: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答:鸟儿、斜阳、江、芦苇。
《花牛歌》这首诗整体富有韵律美,诗人运用一系列的动词,把花牛这一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每课一题:2、《花牛歌》这首诗中写了花牛的哪几种情态?答:坐、眠、走、做梦四种情态。
《现代诗二首》生字解析多音字:尽:jǐn尽管jìn尽头占:zhān占卜zhàn攻占词语解释: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霸占: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词语扩展:ABB式:滴溜溜亮闪闪冷飕飕火辣辣齐刷刷乱糟糟骨碌碌皱巴巴闹哄哄热腾腾冷冰冰滑溜溜硬邦邦水灵灵《现代诗二首》文章赏析《秋晚的江上》从意境的创造和表现手法看,主要还是从宋词尤其是小令和元曲里化出。
像冰心、宗白华的小诗,注重在意象的暗示性的哲理,而刘大白则注重于情与景在自然的描写过程中的契合。
这便是旧诗里所谓的诗画结合、情景交融了。
归鸟与斜阳在空间上相距遥远,诗人却将其融汇于鸟儿在通红的残阳里寻觅归巢的大平面中。
然而作为诗,就要运用语言的力量强化景致的表现力并注人诗人情感的生命之泉。
这里“倦”、“驮”是关键二字,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
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渲染和奇丽的想象,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这样让人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第二段是第一段情景的继续与开展。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与赏析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与赏析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与赏析《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描写生命脆弱的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与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秋晚的江上作者: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裷了,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一九二三年《秋晚的江上》赏析:刘大白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细察,其形式排成三行,而语言结构实为三句,即“鸟儿驮着夕阳”“、双翅一翻”、“芦苇妆成红颜了”,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诗。
归鸟何以倦了?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
一个“驮”字,一方面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奇丽的想象。
第二行,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第三行,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新诗问世之后,面对多灾多难亦多希望和幻想的时代家邦,二十世纪的中国诗人曾经有过太多的入世济世的政教激情,无暇关注社会现实之外的自然造化,流连景物忘情山水,所以“以境胜”的新诗作品,过去一直很少见到。
刘大白写于1923年的.这首小诗算是片刻偷闲的一个例外了。
归鸟、斜阳、清江、芦苇、向晚等一组五彩斑斓的景象交相辉映,倦态、驮着、翻翅、掉落、妆成等一组动感十足的场景相继登场,这宁静优美的景色,浸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的无比欣悦心情,,如一帧色彩明丽的风光小品,自是可人之境。
诗人刘大白简介: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
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
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
1924年任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教授。
同年出版新诗集《旧梦》。
1926年出版第二部新诗集《邮吻》。
1928年弃教从政,任浙江省教育厅秘书、浙江大学秘书长,次年去南京任教育部常任次长。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诗歌解读及鉴赏(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诗歌解读及鉴赏(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诗歌赏析]《秋晚的江上》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诗,通过描写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傍晚,鸟儿归巢,似乎飞倦了,飞进夕阳的红色背景里,远远看去,就好像太阳落在鸟背上一样。
夕阳不仅斜照着归飞的鸟,还照着晚江以及芦苇;鸟儿翻飞,渐渐飞离出太阳的背景。
远远看着,就仿佛太阳从鸟儿的背上滑落下来。
“鸟儿倦了,驮着斜阳”采用了想象的手法,“双翅一翻斜阳掉江”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而“妆”“红颜”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芦苇拟人化,富有情趣。
碧彻秋空,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渡,小诗第一节创造的意象,就气势非凡、诱人瞩目,叫人生出这样的遐思:那鸟儿,尽管飞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吗?是渴望与太阳日夜相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吗?是害怕漆黑的夜色,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吗?那么通过这些遐思,作品的第一节,已可谓一首独立完美的小诗了。
诗人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意绪荡开,继而写道: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不禁叫人浮想联翩:驮着太阳归巢的鸟儿,似乎生出悔意,忽又意识到:太阳,是“江”的太阳,是“芦苇”的太阳,是宇宙万物的太阳,而不应是自己的太阳。
看那“头白的芦苇”,不正是因为斜阳的照射,返老还童,满面红颜了吗?鸟儿俯首回顾的时候,想必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及时悔悟而自得。
结论:这首《秋晚的江上》满是情趣和童真,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敏悦的艺术感受和高超的艺术手法,确实是佳作。
[诗歌赏析二]《秋江的晚上》展现了一幅暮江鸟归的画面,色彩鲜明,画面感非常强。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渡,江边的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第一小节写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归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即使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练习题1一、读一读,连一连。
归巢芦苇霸占压扁冬眠wěi cháo bàmián biǎn二、选字填空。
【罗萝】()卜绿()()汉()罗【甩用】()法()头利()()开【青清】()草()醒()闲()菜三、选择填空。
A.白云霸占了半个天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C.小尾巴甩得的溜溜D.压扁了一穗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坐,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眠,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走,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______________。
四、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1.《秋晚的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抱怨。
()2.“霸占”的“占”读音是“zhān”。
()3.《花牛歌》这首诗歌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淘气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4.《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填写准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是倦了,______________驮着斜阳回去。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这句话使用的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写一句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想一想,花牛还会在草地上做些什么?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答案一、归巢---cháo芦苇---wěi霸占---bà压扁---biǎn冬眠---mián二、萝萝罗罗用甩用甩青清清青三、D C A B四、1.× 2.× 3.√ 4.×五、1.即使还即使今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上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晚的江上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秋晚的江上
作????者刘大白
创作时间1923年10月30日
创作地点绍兴
出????处《邮吻》
文学体裁现代诗
作品原文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①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②的芦苇③,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④了。
[1]
作品注释
①斜阳: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②头白:用拟人的手法,指芦苇顶端已呈白色。
③芦苇:一种高大的禾草,具匍匐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大型刷子状圆锥花序,广
布潮湿地带,用作编制席子、帘子、格子。
④红颜:此处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写作新诗的诗人受旧诗词的影响很大,所以那个时候的新诗都有很浓重的旧诗词风格。
除了是用白话来抒写之外,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往往和旧诗词没有多大差别。
这是当时诗歌的一大特色。
刘大白也正是如此,他虽想试着去写纯粹的白话诗,但这首诗在格律上还些许遵循古典诗歌原来的要求,所以还是可以看出来其受旧诗词影响的痕迹。
《秋晚的江上》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2]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内容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
这时候,天色已晚。
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黄昏的景色,在诗人的笔下,带着一股悲哀的美。
“倦”、“驮”是关键二字。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像,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
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
渲染和奇丽的想像,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
这样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3]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诗人原只注意江上的飞鸟,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
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
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
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
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
情景十分动人。
第二段是第一段情景的继续与开展。
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
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毋宁看作是诗人想像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
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冀于一种自由的生活。
[3]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诗人把眼光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
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
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红色。
构成秋天黄昏江上一个美丽的画面。
整首诗富于旧诗词的情调,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同时又有诗人自己的风格,就像最末两句,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4-5]?[6]
结构
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
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都呈示出泰戈尔与日本俳句的风格。
刘大白注重于情与景在自然的描写过程中的契合。
这便是旧诗里所谓的诗画结合、情景交融了。
[5]
中国诗人、学者、教育家公木:诗人的笔下,带着一股悲哀的美,正是这一种美,叫人留恋,也叫人感伤。
恋念的是老去的斜阳,感伤的是斜阳的老去。
美总是短暂而叫人惋惜的。
[3]
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年—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