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2
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七语上 第四单元 主题阅读课件
考查内容:对结尾的含义和作用的考查 答题思路:从“不说”与开头、与中心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
17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文章以“爸爸的手指”为题,有何作用?(《爸爸的手指》第一题)
“爸爸的手指”是文章的线索,同时也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 趣的作用。 考查内容:对文章标题的考查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爸爸的手指》开头两段:
这是一桩发生在童年的小事。 我的老爸爸也许早已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却有着 举足轻重的影响。
6
叙述的顺序
插叙:指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中心更突 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补充说明:地点的 转换往往意味着时
间的推移。 13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5.按照表述角度不同划分。 《春》:盼春——绘春——颂春
绘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
14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赏析文中画线句。 我把照相机、摄像机、远红外望远镜等等器械,居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
7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1.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 A.采用倒叙的作品一般都是总分总的结构。
《爸爸的手指》:总起(1—2)→按时间顺序叙事(中间)→总结(最后一段)
B.用顺叙的顺序叙事的作品也有总分总结构。 《植树的牧羊人》:开头(议论)→按照时间叙述故事→结尾(议论)
8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2.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
16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小说结尾两次提及“不说”有何深意?请结合全文相关内容分析。(《大鱼》第四题) 这两个“不说”,与开头的“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大鱼的下落形成对比,强
第四单元复习建构课+++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
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这是毛主
席对白求恩的评价,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号召大家学习他)
(二)写作之法
运用对比,突显人物精神
《纪,念《白纪念求》 恩》
白求恩 对比
不少的人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 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 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 五台山,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 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 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单元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 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
2.学习默读,学会圈点批注。 3.学会在默读中厘清作者的思路。 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搭建写作的支架,学以致用。
课文分目标
《纪念白求恩》 《植树的牧羊人》
学习对比写法,理解其作用。 勾画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的精神与人格魅力。
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
心
理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 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描
写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再一次,我做到了。 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叙议结合,相得益彰
《
走 一
爬悬崖的经历
步
(记叙)生动、细腻
,
再
走 一
启 示—— 冷静面对,分解困难
步
(议论)简明、扼要
》
基 础
的信念。 )
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共42张PPT)--第四单元 写作:思路要清晰
(1)由眼前的事或物自然引出回 忆,顺此思路追叙往事;
(2)为了制造悬念,引人人胜; (3)为了强调今昔(前后)对比, 人为地把后发生的情况提前写。
我有妙招
第三招 巧用强调法清晰化
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
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1)审清题意,明确中心。 (2)确定顺序,定好详略。 (3)形成框架,列好提纲。
——朱光潜
请你想一想
思路要清晰
思路清晰方法一:想全文结构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 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 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 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 做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文章的完整结构(最基本的要求)
开头 点题、引出下文
主体 多角度叙述,丰富内容
感悟 点明主旨
这四件事,你觉得哪件事先写,哪件事后写?
1.第一堂课,沈老师真诚地回答了学生的提问,博得
了学生的好感。
2.学生给沈老师起外号,他不仅不生气,而且将外号
加之以自己的理解,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3.学生犯错了,校长正要发作,但幸得沈先生帮学生
解围。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
4.学生执笔写诗送别沈老师。间顺序来写作的一种构思方法。
我来列一列
题目:这天,我回家晚了 主题:我因助人为乐而晚回家。 主要情节:(1)到同学家写作业;(2)回家路上送迷路老人回家;
(3)回到家被父母责备,说清真相。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放学后我应同学的邀请去他家做作业,接着写在他家 与他一起玩,看电视,发现时间不早了,怕父母担忧就急忙往家赶,最后详 细写回家路上碰到一个老人迷路了,送他回家,之后我回到家,发现天都黑 了,父母很着急,到处找我,我将事情经过告诉了父母,得到了夸奖。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宣传标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 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名著,陶冶情操。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
甲:①师生同读,共同成长。②共建书香 校园,同享读书之乐。 乙:①构建书香家庭,培育儒雅一代。② 家人齐阅读,增情益智乐融融。
开场白:同学们,阅读文学名著,能够培养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日不读 书,面目可憎”,让“好读书,读好书”成 为我们生活的习惯,让我们在古今中外的名 著海洋中遨游吧!
三、说读书故事
(一)看图说
三、说读书故事
(二)读文说 1. (纵横家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孙 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 屋梁。
(悬梁刺股)
2.(宋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 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 我获益不少。——卢梭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从以上两个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得出怎样的结论?
研讨练习
题一: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
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 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 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 为阅读障碍。
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 “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 要形式。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看影视、漫画 来代替读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 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 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 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学课件PPT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合作探究
少年正是读书时/
凿壁偷光:据《汉书·匡衡列传》 记载,西汉丞相匡衡幼年时期,由东 海郡逃荒迁居此地,因家贫,白天打 工干活,夜晚凿壁借邻居杨老太纺线 灯光读书。后匡衡封为丞相。为报杨 老太借灯读书之恩,专程回故里探望 ,此时杨老太已故去。后来此村改名 为杨下村。
合作探究
少年正是读书时/
程门立雪:有一次杨时有些问题不明白,便 去拜见他的老师程颐。到达的时候,他在窗户 外看见程颐在屋里边睡着了,杨时不忍心打扰 他的老师,就站在门外边,静静地等着老师醒 来。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 时没有走,依然在雪中站立着,过了一会儿, 雪已经有了一尺厚了,这时候他的老师醒了过 来,只在窗外看见了一个雪人。这件事因为作 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合作探究
示例
朱熹的读书有三到:谓心 到,眼到,口到。
少年正是读书时/
毛泽东的四多法:读得多,想 得多,写得多,问得多。
合作探究
示例
少年正是读书时/
读书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
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七年级语文上册
少年正是读书时/
少年正是读书时
学习目标
少年正是读书时/
1. 通过本次活动,找出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 的问题。(重点)
2. 通过交流互动,培养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重点)
3. 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并发展展示、表达和交流 的能力。(素养)
整体感知
少年正是读书时/
1.填写调查问卷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课本“资料二” 中的调查问卷。这份问卷,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自 己的阅读情况,为改进同学们的阅读现状提供参 考,请根据实际情况准确作答。只有数据准确,才 能发现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 性地加以改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单元写作指导 思路要清晰课件
全文思路清楚,行文流畅,给人以无限美好。
• (三)
•
你有勇气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悉的教师吗
? 勇敢地尝试一次,你不仅会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还可能收获满满的自信。
记得提前做点儿准备,列出你的访问提纲。访问完成后,以《对 的一次访问 》为题,写一篇作文,跟同学分享你访问的经过和感受。
老妈对“我”的爱之深 欲扬先抑
•
【点评】环绕中心来组织材料,为了突出老妈对“我”的爱,先
写老妈对“我”细致入微的照料,在拟写提纲的时候,按照一定的写
作顺序来完成思路,列出提纲,让我们看到自己谋篇布局的构思:中
心是什么,材料是什么,哪件事详写,哪件事略写,怎样安排顺序等
。这样一目了然,使写作时思路清楚,行文有序。
④听了亚凌老师的回答,我不由得对眼前这位处世不惊、肃然淡 雅的女子多了几分敬意。
⑤随着与老师交流的不断深入,我更是被亚凌老师的人格魅力所 吸引,谈话也愈加自然。最终,我抛出了在心中埋藏已久的问题:“ 亚凌老师,您认为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亚凌老师淡淡地笑 笑,向我娓娓道来:“写作者的心动了、心热了,语言自然细腻得铺 排成了画面,文字结构自然浑然天成。”
所思、所感为线索,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下大雨的晚上,“
我”在放学回家的途中,和一群人一起帮一个卖梨的妇人捡梨的故事
。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即使天空下着雨,即使彼此很
陌生,大家一起雨中全力帮助妇人的情景仍然让“我”倍感温暖。这
是“我”回家晚归的原因,也是“我”备受感动的原因,值得铭记。
对点评析 开头介绍故事产生的环境。 第②段点明故事产生的时间。 引出主人公妇人。 通过对妇人的动作和衣着的描写,为下文作铺垫。 第⑥段写出妇人看到梨掉在地上时的担忧。 第⑦~⑨段详写大家对妇人的帮助。 第 段点明文章的中心,写“我”收获了真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知识梳理与复复四(第四单元)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1.给加粗的字注音。
请帖()心弦()看护妇()深恶痛绝()纤细()烙印()卡脖子()参差不齐()调换()酣睡()畜牧业()刚劲有力()哄笑()分外()超负荷()薄荷()坍塌()慷慨()缝隙()热腾腾()废墟()流淌()浇灌()刨根问底()呼啸()干涸()湿润()沉默寡言()2.根据拼音写汉字。
xùn()职派qiǎn()niān()轻怕重精yì()求精lín xún()()chuòqì()()dàhǎn()()sǒng lì()()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3)非安全无以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6)多不接世()4.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为公事而捐躯生命)B.对同志对群众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静清,漠不关怀,麻木不仁。
(寂静)C.他以医疗为奇迹,对技术精益求精。
(好了还要更好)D.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轻视)常识要点二:语言应用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5月10日,大约100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为了标准任务教诲阶段招生行为,XXX严禁公办黉舍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6.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选项是()①管理②治理③昨天④推测⑤汉语⑥创新⑦清楚⑧宽阔⑨减少⑩懒惰A.①②⑤/③⑥⑦⑧/④⑨/⑩B.③⑤/①②④⑥⑨/⑦⑧⑩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⑩D.①②⑤⑥⑨/③⑦⑧/④⑩7.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大天然的很多奥秘假如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词语解释
派遣: (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不远万里: 不怕路途遥远。 殉职: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 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极端: 表示程度极深。 热忱: 热情。忱,情意。 纯粹: 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词语解释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忱,情意。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文中指缺乏热情,对 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好了还追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 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毫不利 己专门 利人的 精神
对技术 精益求 精的精 神
对工作——极端负责 对同志——极端热忱
医生——以医疗为职业 医术——是很高明的
总结全文,叙述往事,阐述 学习意义
缅怀纪念 学习精神
字词积累
《植树的牧羊人》
tān 坍塌
xū tǎng 废墟 流淌
xì zuó 缝隙 琢磨
kāng kǎi chuō 慷慨 戳
hé chóu
干涸
酬劳
jǔ 山毛榉
páo
guàn tū tū xūn
刨根问底 浇灌 光秃秃 薰衣草
péng
lǎng
帐篷
硬朗
多音字
xíng 行走
juǎn 卷曲
行
卷
háng 银行
juàn 试卷
páo 刨土 刨
bào 刨床
yā 压迫 压
yà 压根儿
多音字
féng 缝补
liū 溜达
缝
溜
fèng 缝隙
liù 水溜
202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植树的牧羊人》精品课件
问题探究
2.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 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中心主旨
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表达了这样一 种主旨: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 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与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 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2.第二课时
问题探究
1.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 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字词积累
2.解释下列词语。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琢磨:思考;考虑。 微薄:微小单薄;数量少。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 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 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作者简介
让•乔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 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 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 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 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 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2(2018-2019)
第四单元复习课件(基础知识、文言文整理、课堂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完成对应的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为富不仁:要聚敛财富便不会讲仁慈。指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为 富:想发财致富。不仁:没有好心肠。 慰勉:安慰勉励 不辍劳作:不停止劳作。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二、文学常识 1.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
14、回忆我的母亲 佃农(diàn) 溺(nì) 私塾(shú) 榨油(zhà) 妯娌(zhóu lǐ)和睦(mù)周济(jì) 庚子(gēng) 豪绅(shēn) 衙门(yá) 蛮横(hèng) 不辍劳作(chuò)
15、梅岭三章 伏(fú) 丛莽(mǎng) 旋(xuán) 旌旗(jīng) 阎罗(yán) 国门悬(xuán) 诸君(zhū) 捷报(jié) 血雨腥风(xīnɡ)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 (3)自有余饶______ (4)及卒,如其所言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随身衣食,悉仰于官。 4.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从[甲][乙]两文看,诸葛 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3.“梅岭”即大庾岭,这是诗人写作的地点;“三章”就是三首的 意思。“梅岭三章”是诗人被敌人围困时写下的三首绝命诗。
4.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国共内战时期的 重要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主要著作有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 寒地冻,都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 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汲取了 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 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 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 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 马光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 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 懈,终于成了一位学识渊博、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 文豪。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 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他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 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 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 走,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 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 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第四单元 复习课件
易错字音
嗡(wēnɡ)
朗润(rùn)
酝酿(yùn niànɡ)
应和(yìnɡ hè) 喉咙(hóu lónɡ) 宛转(wǎn)
嘹亮(liáo) 黄晕(yùn)
烘托(hōnɡ)
风筝(zhēnɡ) 镶上(xiānɡ) 髻 (jì) 宽敞(chǎnɡ)
抖擞(dǒu sǒu) 窠巢(kē)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 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 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设立“世界图书日”的建议是 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 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 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 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 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 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 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下阕中“ 忽见 ”一词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5.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D ) A.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画,充满了朴野 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词作者善于选材,挑选了几种小事来描写农村风 光。既写了景,也写了人。 C.全词上片写晴,下片写雨。在写雨时,诗人写明 星而不写乌云,用星星暗示乌云,更增加了画面的美 感而不煞风景。 D.词人以“惊”和“鸣”分别专写“鹊”和“蝉”, 以静衬动,侧面烘托,巧妙地写了乡村夏夜的幽静和 词人安于宁静的思想感情。
5.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对联中提到的是我国( )代著名的( )主义 大诗人( ),请将代表他风格的诗歌写出三 句来( )、( )、( )。
五、古诗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本诗选用哪两种景物来描绘早春景象,好在何处? 小雨、小草 将小雨比喻为“酥”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 小草萌动着生机。 2.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 中的一句“ 草色遥看近却无 ” 是作者经过细致 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 3.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 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4.“草色遥看近却无”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作简 要赏析。 草因雨而绿初始化时并不是惹眼的一大片,而是若隐若 现,似有似无,用此景准确地描绘出了早春景色的特点。 5.对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 B.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 春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珍爱之情。 C.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 D.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天街指京城的街道)
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 词,她,而不是他”?(3分) 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 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 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意近即可)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3 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 分) 过;说她“并不落寞”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 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 4.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1分)形象生动地凸 点赏析。(3分) 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 万物,(1分)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
二、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重岩叠障 2.一年之际在于春 3.清荣俊茂 4.春花秋实 5.闲情逸至 6.春日溶溶 7.碧宵 8.轻飞慢舞 9.细滋漫长 10.星罗其布 11.抑扬顿错 12.认劳认愿 13.永往直前 14.自出心才 15.提心掉胆 16.难以值信 17.无原无故 18.狼狈不甚 19.举一返三 20.改斜归正 21.千头万序 22.无可耐何
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梁,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 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 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人老珠黄的老妇人。 她见过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 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梁玉米 收割了,她该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几分落寞。更有 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 秋雨一场寒”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 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有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绘“红于二月花”的霜叶, 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 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是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 而来。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润江南,何等淡 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又是怎样 的清幽。这完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是个利索能干,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 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 要知道,她有那样多的事要做,她是一位多子女的母 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 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原上 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天真烂漫的 孩子,急盼着她的浮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
8.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 。 9.默写高骈的《山亭夏日》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 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 ”;后两 句“ , ”,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 爱。 11.《西江月》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 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 , ”。诗 中的两组对偶句分别是:“ , ” 和“ , ”。 12.《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 特感受。其中“ , ”写出 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 “ , ”。
三、文学文化常识部分 1.《春》的作者________,字______,著名______、 诗人。 2.《三峡》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字 ______,___时________、散文家。 3.《济南的冬天》节选自《_______》,作者 _______,原名_______,字_______,作品有小说 《__________》,话剧《_______》等。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________,字 ______, 代著名____、哲学家。 5.《西江月》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 字_____,号_____,____时著名爱国词人,作品有 《_________》。
13.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 轻尘”,再写出三个含“雨”的诗句。 14.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 写出两句。 15.写出四句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句。 16.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是描写思念家乡的、眷恋亲友 的,请写出至少三句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 17.你知道吗?从199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 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请写出两句关 于“读书”的名言佳句。(课内外不限) ① ②
一、读准下面红色的字。 酝酿( ) 黄晕( 应和( ) 蓑笠( 沿溯( ) 素湍( 飞漱( ) 属引( 澄清( ) 髻( 着落( ) 芊芊( 磅礴( ) 主宰( 匍匐( ) 澹澹( 迸发( ) 黛色( 酥( ) 寂寥( 沁( ) 静谧(
) ) ) ) ) ) ) ) ) ) )
一、读准下面红色的字。 酝酿(yùn niàng ) 黄晕( yùn) 应和(hè ) 蓑笠( suō lì ) 沿溯(sù ) 素湍( tuān) 飞漱( shù) 属引(zhǔ) 澄清(ché ng) 髻( jì ) 着落(zhuó) 芊芊( qiān) 磅礴(pá ng bó) 主宰( zǎi) 匍匐( pú fú) 澹澹( dàn) 迸发( bèng) 黛色( dài) 酥( sū) 寂寥(liá o) 沁(qì n) 静谧( mì )
6.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许多写“春”景的,请写出其 中两句。
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杜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上阙中的 惊鹊、鸣蝉、蛙声 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 村的温馨。 2.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 清新活泼,表现了作者 对农村生活热爱 的情感。 3.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妙处:
6.《秋词》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代 ________、哲学家,作品有《__________》。 7.三峡指的是长江上游 和 两省之间的 、 、 。课文主要描写三峡中的 峡。 8.“天街小雨润如酥”中“天街”指的是 。 9.“旧时茅店社林边”中“社”指的是 。
四、名句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 , 。 2.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它 生长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 。 5.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 6. “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 希望。 7.朱自清《春》中写春花色彩缤纷的句子是: 、 、 。 写春雨细密特点的句子是 、 、 。 8.沾衣欲湿杏花雨, 。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 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 , 大嫂、母亲 写出了她 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慷慨的性 格特征;把秋雨比作 老妇人 ,写出了她 阅尽沧桑、宽容、豁达 的性格特征。 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 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3分) (1)梨花一枝春带雨 ( 2) 杏花春雨江南 (3)小楼,但大多以悲 秋为基调。这首《秋词》有没有悲秋之意?请从文 中找出依据来分析。 一、二句形成鲜明对比。自古人们是逢秋悲寂寞,而 作者却认为秋日比明媚美丽、万物意新的春天更美好。 开头便奠定了诗作乐观明快的风格。第三句描写的豪 迈高旷的图画,写鹤的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其实也 是作者高远爽朗心情的反映。因此无悲秋之意。
悲秋的诗句如: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六、拓展阅读 雨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年,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 悄悄地起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 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袜飘过处, 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 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 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 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