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文第16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6上16课《盼》课文原文教案教学设计解析

部编版语文6上16课《盼》课文原文教案教学设计解析

《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盼》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

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

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4.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投入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化的理解。

2. 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

(通过抓住“我”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回味。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

(通过抓住“我”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1.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第16课(教师版)

第16课(教师版)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班级 姓名 主备人:李红枝◎课标要求::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阶段与作用)1.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中国近代报刊业萌芽:(1)1833年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办(德国汉学家郭实腊);(2)比较著名的有30年代在广州出版的《中国丛报》(英文月刊)和60年代由基督教会在上海创办的《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等。

※探究一:怎样认识近代中国报业始于外国人在华创办?(参见拓展一)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文化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但也是近代西方文明的载体和近代文化的载体,传播了西方文化。

探究二: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及其影响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

从19世纪中期到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材料一: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据考证,唐代的地方和藩镇,都在京师设有办事处性质的机构;这些机构的官员,定期抄写皇帝谕旨、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政治政事,送回自己的地方或藩镇,称为“进奏院状报”。

这种报.已具有新闻传播的初步功能。

——教材“历史纵横”材料二: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材料三: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

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

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材料四:请回答:(1)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是什么?报刊的诞生(2)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当代中文》第十六课 火车票卖完了

《当代中文》第十六课 火车票卖完了

动词\形容词+结果补语
V. \Adj.+ResultativeComplement
练习:
1、票卖完了。 2、我说完了。 3、门没有关好了。 4、昨天上课上到第八课。 5、肚子吃坏了。 6、你说什么?我没听见。
+着(zhe)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作已经完成,但状态仍在 持续。the action is in progress, or the action is completed ,but its consequences still linger on. 如: 1、你手里拿着什么?
2、你摔伤了吗? 3、 你摔(伤)没摔伤?
动词\形容词+结果补语
V. \Adj.+ResultativeComplement
练习:
1、他摔‗‗‗‗了。 2、电话用‗‗‗‗了。 3、眼镜摔‗‗‗‗了。 4、他撞‗‗‗‗了一个行人。 5、肚子吃‗‗‗‗了。 6、衣服穿‗‗‗‗了。
动词\形容词+结果补语
二的火车票已经‗‗‗‗了。
小黄:可是,星期三的‗‗‗‗活动已经‗‗‗好了。
杰克:有些什么活动? 小黄:上午参观‗‗‗‗,下午去‗‗‗看看,晚上
我们领导请您‗‗‗‗,几家外贸公司的‗‗‗‗也参 加。
课文(一)填空练习:
小黄:我是小黄,昨天给您打了几次电话,都
没打通。您下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到没有问题吧?
杰克:看来不行了,要推迟到星期三。星期二
分角色表演课文:
行人
里奇
警察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5) 2、预习新课文
谢谢观看 thanks~
绝 句 漫 兴
《当代中文》
绝 句 漫 兴

第16课教案修改稿

第16课教案修改稿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的: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2.品读法。

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

3.讨论式。

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4.探究式。

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5.比较阅读法。

在比较中完成对知识的迁移或延伸。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及背景。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3、学习课文1—5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新世纪,申奥成功、加人WTO、国足出线等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二、解题及背景。

1、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

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

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自觉肋痛”,肺病已相当严重。

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

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

《当代中文》教案

《当代中文》教案

《当代中文》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代中文》教材的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对学习中文的兴趣和动机。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介绍《当代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学目标。

2. 讲解教材的组织结构和教学方法。

3. 分析教材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语法知识学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教材封面和插图,引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

2. 让学生听一段中文对话,感受教材的实用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学习中文的期望和目标,互相鼓励。

第二章:语音和声调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和朗读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声调和语调在表达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讲解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分类和特点。

2. 示范正确的发音方法和练习方法。

3. 分析声调和语调在表达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语音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练习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

2. 小组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对话,纠正发音错误。

3. 朗读比赛:让学生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第三章:基本语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语的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表达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语法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讲解汉语的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

2. 示范正确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表达的例子。

3. 分析语法错误的原因和修改方法。

教学活动:1. 语法讲解:通过例句讲解汉语的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语法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3. 语法练习:让学生完成语法练习题,巩固语法知识。

第四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汉语词汇和短语。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汇进行表达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常用的汉语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和用法。

2. 示范正确使用词汇进行表达的例子。

3. 分析词汇的搭配和词义辨析。

《当代中文》教案

《当代中文》教案

《当代中文》教案一、教案简介《当代中文》教案是一套为非母语中文学习者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听说读写技能,了解当代中国文化,以及促进跨文化交流。

本教案以实用性强、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为特点,适合不同年龄和背景的学习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拼音知识和正确的发音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基本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对话。

3. 教授学生使用简单的汉语进行自我介绍、询问信息等基本交流能力。

4. 让学生通过学习,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汉语拼音学习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练习拼读简单的汉语词汇。

第二单元:简单的自我介绍学习并使用常用的自我介绍用语。

练习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

第三单元:日常交流学习并使用常用的日常交流用语。

练习询问时间、地点、天气等信息的表达方式。

第四单元: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学习并使用描述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的词汇。

练习介绍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的关系和特点。

第五单元:中国文化简介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和社会风俗。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交际法,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组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

4. 提供丰富的练习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和互动交流的表现将作为平时成绩的评估依据。

2. 定期进行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笔试和口试,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当代中文》课本及配套练习册2. 辅助材料:多媒体教学光盘、PPT课件、图片、视频、音频等3. 网络资源:相关中文学习网站、在线课程、论坛等4. 实物教具:汉字卡片、文化道具等七、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两节中文课,每节课时为45分钟。

对外汉语进步篇2_第16课 教案

对外汉语进步篇2_第16课 教案

《成功之路·进步篇》第16课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初级下阶段)教材:《成功之路——进步篇》第2册教学题目:第十六课《喇叭盗窃案》教学对象:初级下留学生(学完汉语基本语法,已具有1200左右词汇量)学时:6学时(每学时50分钟)本课解析:➢这是一篇叙事性较强的课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盗窃案发生及破案的过程。

文章中既有生动的情节描述,也有一些推理和假设,逻辑性比较强。

➢学习中,学生比较容易抓住行文线索,理解课文大意也比较顺利。

在此基础上,主要以线索的推进为主线来进行重点词语、语言点的学习。

同时,就所学话题进行较流利的口头成段表达和较准确的书面成段表达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方法:本课总体上采用听说领先,认读与书写跟上的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为:➢词语及语言点✧基于词语搭配和扩展法,在教学手段上主要是利用ppt辅助教学,增加输入量和开口度,并快速、准确地给出词语最常用最简洁的搭配形式,不断刺激学生的感知系统,形成初步语感。

✧运用情景法,给出词语适于出现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含义和用法,再通过图片、及其他教具,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较为真实的语境刺激,进而达到快速、准确、恰当的语言输出。

✧对重点词语和语言点在前法基础上,运用归纳法,总结语言使用的结构形式和需要注意的要点。

此外,还设计了小型的交际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词语完成交际任务。

✧词语教学始终以课文情节为线索,扩展出的内容最后要收回来,落脚在课文中出现的短语上,为课文学习奠定基础。

➢课文讲练✧通过动画展示和教师口述盗窃案发生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初步依据时间线索了解课文大意。

✧利用有代表性的静态图片、关键词、语音资料及小教具做提示,使学生关注课文内容中的具体情节,反复强化课文细节和表达形式。

进而根据提示,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复述课文,发表看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表达形式,培养成段表达能力。

➢表达训练✧口头表达•就课文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分角色进行表演、讲述及评价。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6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6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 教材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议论文。

课文主要通过作者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民族,树立自信心。

课文内容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具体事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但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自身和民族缺乏自信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民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民族,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突破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3.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案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

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中国人是否失掉了自信力?”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内容,并在课文旁边做好批注。

阅读完毕后,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观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辩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十六课教案

第十六课教案

第十六课教案一、课的任务:使用工具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让婴儿开始学会使用工具。

为爬行做准备,继续练习抓握为精细动作打基础,发展肩带力量对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韧带损伤有良好的效果。

二、课的内容:1、音乐律动《两只老虎》⑴目的:提高宝宝对律动音乐的兴趣,调节活动气氛,学习简单的拍手、跑的手部动作等手语。

⑵教法:①教家长学会;跑的快、没有眼睛、没有尾巴、摇尾巴的手语。

②然后教师示范做律动,宝宝欣赏:音乐前奏的动作:双手插腰,身体随音乐节奏左右摇摆。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的快,跑的快,跑的快”引导宝宝前后摆臂,“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双手只出眼睛,小尾巴的时候双手放于臀部后面,摇一摇。

“真奇怪,真奇怪”拍一次手掌,再向外翻一下手掌表示没有的姿势。

③音乐律动:教师播放音乐,请家长和宝宝一起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做律动。

⑶器材:音乐《两只老虎》⑷时间;5分钟2、竹竿操1-2节⑴目的: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培养婴儿使用工具的能力,为以后的徒手操做准备。

第1节;握竿扩胸运动。

⑵做法:开始姿势:婴儿仰卧,两臂侧平举握竿,成人两成人分坐两边,握竿子的两端。

①两臂上举。

②还原到开始姿势。

做2个8拍。

教法:①教师引题:“今天老师要教妈妈给宝宝做一套新的操,在之前的课程里,我们已经给宝宝的抓握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竹竿操。

”②教师示范:“老师这里有两根竹竿,我们先来学习竹竿操的第一节——握竿扩胸运动,这节操是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为以后的竿操做准备。

”老师请一位宝宝来示范一遍。

③家长给宝宝做操。

教师指挥:“好,现在每个家长拿两根竹竿,跟我一起来给宝宝做竹竿操的第一节,做两个八拍。

”第2节:上臂屈伸运动⑵做法:开始姿势:婴儿仰卧双手伸直放于体侧,握住竹竿。

①前臂屈②前臂伸上举③前臂屈④还愿做2个8拍。

注意:如果婴儿还不会握竿,成人要握住婴儿的手握竿,然后再在做操的过程中慢慢放手。

最后:把1和2节连起来做一遍。

对外汉语(第二版)中级第16课教案

对外汉语(第二版)中级第16课教案
上面这段文章的题目选择哪一个合适?为什么?选项:
a.对老师的要求
b.数学老师的特点
c.优秀数学老师的特点
d.优秀老师的特点
e.老师对学生的感情
(二)请一两个学生选用练习2中的几个词说几句话,说明阅读文章的内容。(口头语段训练,例如,可以选“优秀、善于、培养、鼓励”等),大家评论,教师点评。如果学生用了更合适、更丰富的词语,老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在文章内容和结构讨论之后,让学生把范文的内容概括为100字左右的短文,并且让学生读一读。
操作方法:可以先让学生按照教材给定的模板,学生几天讨论概括,也可以让学生分为二人小组总结概括后展示。课本的模板可以引导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取得成功,(不但要有知识而且要有爱心,宽容学生。)这里有两个教育家的小故事,一是(陶先生的事例,在学生打了同学之后,他没有直接批评,而是用六颗糖的奖励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反省了自己的错误。二是魏先生的事例,他对学生的批评处罚不同一般。)通过以上两个故事,……,……。
学生概括后,教师可让大家讨论:
有哪些句子表达得很清楚、概括性好?那些句子需要改一下?
(五)二人一组或个人完成句子练习。(如果时间比较紧张,也可以一个组做一个句子并造句,最后大家读一读。)
(1)用“是因为……”改写下面这段话。
提示:“是因为……”句式和一般的因果复句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强调原因。参考答案:
学生模仿例句造句,教师点评。
(3)用“使……”改写句子并造句。
提示:“使……”在句中用来说明前面所说的事引出的结果。参考答案:
教师以宽容的态度处理犯错误的学生,就会使他们产生愧疚感,理解教师的爱心,努力改掉自己的毛病。
学生模仿例句造句,教师点评。
三、边读边练部分

第16课教案(示范)

第16课教案(示范)

和“穿”; 2)准确理解副词“差点儿、正”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2、语法 1)体会动词后“着”的使用情境,掌握不同句式的正确用法;
2)理解 “S+(在哪儿)+V.着”与“地方+V.着+人/物”的差别及其使用
规则,通过不同情境的练习帮助学生在交际中准确使用。
七、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按照语法—生词—课文—拓展练习的顺序,循序渐进。
14
北京语言大学
【观察图片问题】老师提问: 1) 他们是谁?(大卫和瑞贝卡。) 2) 他们在哪儿?(机场。) 3) 大卫去机场做什么?(接瑞贝卡。) 4) 瑞贝卡什么样?大卫什么样? 【设疑问题】 6) 你们觉得大卫接到瑞贝卡了吗? 7) 瑞贝卡的行李重不重? 8) 你猜瑞贝卡的箱子超重了吗?箱子里装着什么东西? 根据图片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展示课文的视频。学生边看边听,看完后回答问题: 1)大卫给瑞贝卡打电话的时候,瑞贝卡正做什么呢?
这一部分操练完后 【板书】
13
北京语言大学
学生齐读黑板上的六个例句。 1)她上身穿着一件 T 恤。 2)她下身穿着一条牛仔裤。 3)她头上戴着一个帽子。 4)她手里拿着一个手机。 5)他手里举着一张纸。 6)她箱子里装着很多工艺品。 (四)学习课文 (25 分钟) 1、展示理解课文(5 分钟) 教师展示体现课文内容的图片,听前简单提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 有初步的印象。
教师行为: 将生词按照课文教学的需要重新编排顺序,将序号提前写在黑板上,指定一个学 生在黑板上按照老师所给的序号听写生词,其他同学在听写本上完成。要求学生 以每分钟 12-15 个字的速度完成听写。 【板书】
9
北京语言大学
听写完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纠正不规范字和错字,保证板书的正确性,然后 开始认读。 2、认读生词(5 分钟) 教师行为:领读—齐读—分读—点读—齐读 1)第一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第二遍:学生集体朗读一遍; 3)第三遍:平均每个学生 5-6 个生词,可以按照横向顺序或者纵向顺序朗读; 4)第四遍:教师打乱顺序要求学生认读; 5)第五遍:学生集体朗读一遍。 3、生词扩展(12 分钟) 根据板书顺序,最左边一列生词从上往下,右边三列生词从左往右进行处理。处 理词语时使用的方法有实物演示,动作情境,言语情境,图片情境等。名词类词 语主要给出量词搭配,动词的训练主要是给出动宾搭配,副词按照常用句式结合 语境练习,感叹词给出使用的情景帮助学生体会运用。

《当代中文》教案

《当代中文》教案

《当代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当代中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技能,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当代中文的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内容,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用表达和交际技巧。

1.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情景教学、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中文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章:语音教学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发音,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等基本语音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本章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分类和练习,以及一些常用词汇的语音特点。

2.3 教学方法通过听录音、模仿、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语音知识,通过分组练习和口语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章:词汇教学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汇,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本章包括一些常用词汇的分类和练习,以及词汇的搭配和用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故事等多种方式展示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通过词汇游戏和练习等形式巩固词汇知识。

第四章:语法教学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提高中文的准确性和表达效果。

4.2 教学内容本章包括一些基本句型和语法规则的讲解和练习,以及一些常见的错误分析和纠正。

4.3 教学方法通过例句、练习和句子构造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通过写作和口语练习等形式运用语法知识。

第五章:阅读教学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主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2 教学内容本章包括一些中文文章和故事,涉及一些日常生活和社会话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5.3 教学方法第六章:写作教学6.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简单的中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当代中文》教案

《当代中文》教案

《当代中文》教案一、教学对象:外国成人汉语初学者。

二、使用教材:《当代中文》,吴中伟主编,华语教学出版社,2010 第一版,英语版。

三、课型:综合课四、课时分配:共计 20 课,一学期 20 周,综合课每周 6 课时,每周 1 课,每课 6 课时(每课时 45 分钟)。

五、教具:PPT 演示。

汉字笔画学习软件。

实物展示。

第〇课语音一、教学内容:汉语语音系统。

《汉语拼音方案》。

二、教学时间:12个课时。

三、教学目的:1、掌握汉语声母、韵母、声调。

2、拼读音节,3、变调、轻声、儿化。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送气音、翘舌音舌面音轻声儿化五、教学步骤:1、第一、二节课音节结构声母2、第三、四节课复习声母。

韵母3、第五、六节课复习4、第七、八节课复习声母韵母音节拼读、声调5、第九、十节课轻声,变调6、第十一、十二节课儿化。

汉语介绍第一课您贵姓一、教学内容:学会相互问候和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国籍。

二、教学时间:6个课时。

三、教学目的:1、功能:学会询问别人的名字和国国籍。

介绍自己的国籍。

2、词语:学会使用常用的人称代词。

您和你的区别。

3、语法:陈述句。

选择疑问句。

4、文化;中国人的名字。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1、语音“不”的变调2、汉字、词汇:是,不是,还是,我,你,您,她,他,姓,名字,吗,呢。

3、重点句:你是加拿大人吗?你是不是加拿大人?我不是林老师。

你说英语还是说汉语?4、语法点:疑问句,是不是,是还是副词 +动词主语 +动词 +宾语五、教学步骤:1、第一、二节课(1)组织课堂教学。

(5 分钟)老师点名,学生老师互相问候,核实学生到课情况,并做好记录。

(2)学习生词、复习拼音。

(30 分钟)A.领读并在黑板上书写生词、汉字。

要求学生注意汉字的笔画笔顺。

B.逐个讲解其意思及一般使用场所。

C.熟悉学生名字并了解中国人的名字特点。

(3)学习课文 1,反复讲练。

(20 分钟)听录音跟读。

让学生两个人分组练习对话。

随机抽取几个学生,和他们进行对话,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完整word)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

(完整word)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

16*驱遣我们的想象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驱遣想象进行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教学难点:将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运用到欣赏作品的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回答得都不错.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阅读时的想象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二、预习检查1.认识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2.读准字音桥堍(tù) 契(qì)合海啸(xiào)歌谣(yáo)驱遣(qiăn) 苟(gŏu)安旷远(kuàng)拘泥(nì)三、文本研读任务一: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1.请你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明确:(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

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2.结合上述观点,并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明确: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3.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明确: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

语文16课教案

语文16课教案

语文16课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16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16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学会课文的2个生字,进一步巩固对形声字造字律的认识。

2、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课件创设情景,指导练习说话。

1、出示画面: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枝头,不时有小鸟飞来,唧唧喳喳地叫着,到处春意盎然。

2、看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课件出示古诗)(二)自主学习生字,初步了解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

2、读通古诗,自己找合作伙伴学习生字。

3、交流反馈:你对哪个生字最感兴趣?有什么好办法识记。

初拟交流重点如下:(1)晓:“晓”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

“晓”字在书写时不要在右上角多一点。

(2)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

“啼”右边是皇帝的“帝”。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交流的话语组织好。

4、娃娃教学,拓展学字。

小朋友们学会了“晓”字,你们还认识和“晓”字长相很像的姐妹吗?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回答情况例举:(1)我来给大家介绍认识“晓”的姐妹“烧”,(学生随即把“烧”板书在黑板上)这个“烧”字,我是昨天刚认识的,因为昨天我妈妈买来了一只“不粘烧锅”,很特别,我就把商标上的“烧”字记住了。

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晓”和“烧”哪儿像,哪儿不像?你还能给“烧”组个词吗?(2)我也来给大家介绍“晓”的另一个姐妹“浇”。

(学生也把“浇”字板书在黑板上)这是浇花的“浇”,请小朋友一起跟我读。

(齐读“浇”。

)这个“浇”字,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因为我家阳台上种了很多花,我天天给它们浇水。

语文16课教案(精选16篇)

语文16课教案(精选16篇)

语文16课教案(精选16篇)语文16课教案篇1一、本单元内容:精读课文:21、《古诗三首》22、《寓言二则》23、《西门豹》二、单元教学目标: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才干,理解预言讽喻的意思,了解神话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积累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古诗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的能力;三、重点分析:本单元要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每篇课文的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四、难点分析: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才干,理解预言讽喻的意思,了解神话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本单元要培养学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的能力。

以前学生都接触过,此单元需要继续学习,掌握方法。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学生已经能用普通话正确的朗读课文,但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还需要练习。

已经掌握了把课文分成几部分的方法,但还要多练习。

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但字词方面上比较多,还应交给学生方法。

语文16课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三、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感悟乌鸦从找水到喝水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四、德育目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第十六课教案

第十六课教案
20.小竞赛:四个人一组,说上述结构(医生—是医生—他是医生—他是不是医生)哪一组说的标准且用时少的获胜。
21.用PPT展示“教师”的图片,再展示“教师”的拼音,最后展示“教师”两个汉字,教“教师”。
22.将图片缩小,拓展结构:教师—是教师—他是教师—他是不是教师
23.用PPT展示“商人”的图片,再展示“商人”的拼音,最后展示“商人”两个汉字,教“商人”。
十一、板书设计
第三课我是医生
医生
画家
我是商人—你是医生吗?
工程师—我是。
工人
—你是是不是医生?
—我是
十二、教学心得
1.上课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设想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预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并想好应对方法才不会那么紧张。
2.备课时要尽量精确地预算时间,上课时要严格卡时间。
3.教学时要更自信。
4.板书要再写大一点儿。
19.将图片缩小,拓展结构:工程师—是工程师—他是工程师—他是不是工程师
1.今天是二月四号。
2.今天是二月四号。
3.今天是二月四号。
4.今天是二月四号。
5.今天是星期三。
6.今天是星期三。
7.今天是星期三。
8.今天是星期三。
9.我的生日是二月八号。
10.我的生日是二月八号。
11.我的生日是二月八号。
——新知识“是不是”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我的生日是二月八号。你的生日是二月八号吗?我的生日是二月八号。你的生日是不是二月八号?我的生日是二月八号。
——生词(画家—是画家—他是画家—他是不是画家;医生—是医生—他是医生—他是不是医生;教师)—是教师—他是教师—他是不是教师;商人—是商人—他是商人—他是不是商人;工人—是工人—他是工人—他是不是工人;工程师—是工程师—他是工程师—他是不是工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第一讲_____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 (1分钟)询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情况,宣布上课。

1、今天身体怎么样?2、昨天预习了吗?难不难?3、准备好了吗?二、复习旧课(10分钟)复习第十六课(课文一)的词语用法和课文内容展示多媒体课件,同时以快速问答的方式提问学生问题。

1、关于课文的问题:注:本教案在教师提问后边的小括号内为学生目标语。

①图片中的人是谁?(安妮。

)②安妮怎么了?(腿摔伤了。

)③她能动吗?(不能,一动就疼。

)④谁来看她了?(大卫)⑤安妮有事请大卫帮忙吗?什么事?(有,安妮请大卫替他去机场接朋友。

)⑥大卫同意了没有?(同意了。

)⑦安妮的朋友长什么样?(长头发,大眼睛,挺漂亮的。

)⑦大卫怎么跟瑞贝卡联系?(安妮把瑞贝卡的电话号码给大卫了。

)2、关于语法的问题:①安妮现在站着还是躺着?在哪儿躺着?(躺着,在床上躺着。

)②大卫呢?(大卫在旁边站着。

)③他房间的门开着还是关着?(门开着。

)④我们教室的门呢?(我们教室的门关着。

)⑤王老师现在站着还是坐着?你们呢?(王老师在前边站着,我们坐着。

)3、过渡问题:教师引导语:复习得非常好。

下面看看王老师在做什么?三、学习新课(一)学习语法:15分钟1、语法的引入教师手举一本书,慢慢地放在桌子上,一边做动作一边提问:①这是什么?(一本书。

)②王老师现在做什么?(放书。

)③现在书在哪儿?(书在桌子上。

)④桌子上是不是有一本书?⑤我们还可以说:桌子上放着一本书。

第一个目标句引出,要重点操练合唱—独唱—合唱—读例句。

⑥门上呢?门上挂着一个书包。

⑦今天教室里有很多老师,老师们站着还是坐着?教室里坐着很多老师。

2、语法讲解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语法结构。

①“桌子,门,教室”是什么词?(名词。

)②名词的后边有什么词?(上、里等词,跟名词在一起表示地方。

)③“放、挂、坐”是什么词?(动词。

)④动词后边有什么?(动词后边有“着”。

)⑤宾语的前边是什么?(量词。

“一本,一个,很多”这样的词。

)3、语法的操练使用教室内实物操练:老师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室内的真实情境。

①王老师的桌子上放着什么东西?你的桌子上呢?②这边的墙上贴着什么?③后边的墙上呢?④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你的手里呢?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图片操练:展示课件,通过引导请学生用所学的新句式描述图片。

教师引导语:①山本的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山本的手里拿着一个照相机。

)②这是什么地方?人多吗?(图书馆。

图书馆里坐着很多人。

)③床上……?(床上躺着一个人。

)④这是什么?桌子上放着……?(桌子。

桌子上放着一个花瓶。

)(花瓶里插着很多花。

)⑤这是什么地方?这里能停车吗?(路边。

不能,可是路边停着两辆车。

)全部目标句练习完后,请全班学生朗读PPT所展示的例句。

4、否定句的介绍由图片第一张内容引入:①山本的手里拿着一个照相机,王老师的手里也拿着照相机吗?(王老师手里没拿着照相机。

)第一个目标句引导出来后,通过PPT分析句式特征,着重强调宾语部分不再使用数词和量词作定语。

然后进入教室内情境的操练。

②老师手里没拿着照相机,你的手里呢?(我的手里也没拿着照相机。

)③我的桌子上放着一本词典,你的桌子上呢?(我的桌子上没放着词典。

)④前边的门上挂着一个包,后边的门上呢?(后边的门上没挂着包。

)⑤这边的墙上贴着一张地图,那边的墙上呢?(那边的墙上没贴着地图。

)5、小组活动教师行为:通过PPT给学生展示一张房间内景图片。

请学生用本课的语言点介绍这个房间。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然后汇报。

学生目标语:①房间里放着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书架和一个衣柜。

②床上放着一个包。

③书架上放着一个花瓶和很多书。

④桌子上放着一本书、一支笔和一本词典。

⑤墙上挂着一张地图,贴着几张照片。

⑥衣柜里挂着几件衣服。

(二)学习词汇:20分钟1、听写生词(3分钟)教师行为:将生词按照课文教学的需要重新编排顺序,将序号提前写在黑板上,指定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按照老师所给的序号听写生词,其他同学在听写本上完成。

要求学生以每分钟12-15个字的速度完成听写。

【板书】听写完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纠正不规范字和错字,保证板书的正确性,然后开始认读。

2、认读生词(5分钟)教师行为:领读—齐读—分读—点读—齐读1)第一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2)第二遍:学生集体朗读一遍;3)第三遍:平均每个学生5-6个生词,可以按照横向顺序或者纵向顺序朗读;4)第四遍:教师打乱顺序要求学生认读;5)第五遍:学生集体朗读一遍。

3、生词扩展(12分钟)根据板书顺序,最左边一列生词从上往下,右边三列生词从左往右进行处理。

处理词语时使用的方法有实物演示,动作情境,言语情境,图片情境等。

名词类词语主要给出量词搭配,动词的训练主要是给出动宾搭配,副词按照常用句式结合语境练习,感叹词给出使用的情景帮助学生体会运用。

①出口:这是什么地方?【展示机场出口图片】还有什么地方有出口?(机场出口,超市出口,地铁出口)他往哪儿走?【展示动态图片】(他往出口走。

)②正他正往哪儿走呢?(他正往出口走呢。

)你们正做什么呢?(我们正上课呢。

)王老师正做什么呢?【推桌子的动作】(王老师正推桌子呢)③推推门,推车他正推什么呢?【展示推行李车图片】(他正推行李车呢。

)④身上身/下身我们学过什么上身的衣服?(衬衫,毛衣,T恤)下身的衣服呢?(牛仔裤,裙子)【展示服装图片】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

⑤戴我们常常说戴什么?(戴手表,戴眼镜)【展示实物帽子】一个帽子【戴帽子的动作】戴帽子⑥举举手/举重⑦箱子【展示图片】来中国的时候你带了几个箱子?坐飞机可以带多少公斤的行李?⑧超重你的箱子超重了吗?⑨差点儿【展示图片】他的箱子超重了吗?(他的箱子超重了。

)现在他的箱子超重了吗?(没超重,差点儿就超重了。

)我们八点半上课,今天早上我8点29分到教室,迟到了没有?(没迟到,差点儿就迟到了。

)⑩装【做往包里装书的动作】王老师在做什么?(王老师在装东西呢。

)【提着装好东西的包】书包为什么这么重?(书包里装了很多东西。

)⑾哇【请一个同学提书包】哇,太重了。

书包里装了什么?【从包里拿出很多工艺品】(书包里装了很多工艺品。

)生词处理完后【板书】带学生将全部的生词和扩展短语读一遍。

(三)生词短语过渡到课文(5分钟)这个过度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处理完本课生词以后,利用板书可以将课文中带有语法点的六个主要句子提出来,通过对这六个句子的操练,为课文阶段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复述打下基础。

教师展示两幅图片,请学生使用本课的语法点和生词对图片进行描述。

教师引导语:我们用新课的生词和语法来介绍一下这个女孩儿和男孩儿的样子。

学生目标语:①她上身穿着一件T恤下身穿着一条牛仔裤头上戴着一个帽子手里拿着一个手机②他上身穿着一件毛衣下身穿着一条牛仔裤左手里拿着一个手机右手里举着一张纸③ (展示一个打开的箱子,里边装着工艺品)箱子里装着什么东西?(箱子里装着很多工艺品)这一部分操练完后【板书】学生齐读黑板上的六个例句。

1)她上身穿着一件T恤。

2)她下身穿着一条牛仔裤。

3)她头上戴着一个帽子。

4)她手里拿着一个手机。

5)他手里举着一张纸。

6)她箱子里装着很多工艺品。

(四)学习课文(25分钟)1、展示理解课文(5分钟)教师展示体现课文内容的图片,听前简单提问。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印象。

3、看提示词复述课文:(10分钟)学生两两一组按照简单提示词操练完后,请几组同学来表演大卫和瑞贝卡,然后将难度提高到完全没有提示词表演课文脚本,表演围绕课文内容。

复杂提示词:简单提示词:2、看图找不同:(12分钟)1)任务说明: 找出并描述两个房间内全部的差异。

2)语言项目说明:① S+(在哪儿)+V.②地方+V.着+东西/人3)分组说明: 以方便为原则,将前后桌及同桌同学分为一组。

组内一人负责记录所找到的不同点,一人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

4)检查方式说明:汇报和竞赛。

请各组轮流说出自己找到的不同点,找到最多的组获胜。

5)教师示范说明:①左边的窗户关着,右边的窗户开着。

②左边的墙上挂着一个钟,右边的墙上贴着一张地图。

注:1-5项共用时间2分钟6)活动时间说明:小组活动时间为5分钟,包括讨论和记录。

7)活动结果汇报:每组轮流说出所看到的不同,一组说一个然后换组,同时每组每轮必须更换发言的学生。

直至找出全部的不同。

所找出最多不同的组获胜。

8)活动小结:教师给与获胜组鼓励,并进行总结。

四、归纳总结(2分钟)教师一边提问一边展示PPT对第十六课的语言点和课文内容进行总结。

1)课文(一)安妮怎么了?她能动吗?(安妮的腿受伤了,她不能动,只能坐着或者躺着。

)2)课文(二)大卫什么样子?瑞贝卡什么样子?(瑞贝卡上身穿着一件白色T恤、下身穿着一条蓝色牛仔裤,头上带着一个白色的帽子,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手机。

)(大卫上身穿着一件黄色的毛衣,左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手机,右手里举着一张纸。

纸上写着瑞贝卡的名字。

)五、布置作业:(2分钟)1、语法练习:语法活页练习册P7-8的语法部分的练习题。

2、口语和写作练习:口语题目二选一:1)准备一张跟朋友的合影,给同学看并通过语言描述让你的同学找到每个人。

你需要描述照片上人年龄、长相、穿着、状态等等。

注意描述的过程中,使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点。

2)准备一张家或者宿舍房间内的照片,给朋友看并通过语言描述房间内各种东西的陈设和布置。

你需要描述房间里的家具,以及摆放的家电和装饰品。

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描述,给你的朋友介绍你家别的房间。

(以下面的两张照片为例:)写作题目:将所介绍内容写在作业本上,要求字数100个字左右。

3、新课预习:预习第十七课(一)的生词和课文。

十一、板书设计第十六课(二)“手里拿着红色的手机”十二、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思路(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