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光谱法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优点:是可以在有 背景干忧或共存组分吸收干忧的情况下 对某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岛津UV-2700双光束双波长的
5.4 分析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及类型 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
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生成物稳定、显色剂在测定波 长处无明显吸收,两种有色物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对比 度”,要求△ > 60nm。
吸光度A与显色剂用量CR 的关系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几种 情况。选择曲线变化平坦处。
2.反应体系的酸度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pH值条件 下显色溶液的吸光度。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 恒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pH范围。
3.显色时间与温度
由实验确定。
4.溶剂
一般尽量采用水相测定。
(三) 波长的选择
一般根据待测组分的吸收光谱,选择最大 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 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5)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 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ε>105:超高灵敏; ε=(6~10)×104 :高灵敏;
ε<2×104 :不灵敏。
3. 吸光度A与透光度T的关系
透过光的强度It与入射光的强度Io之比称 为透光度或透光率,用T表示。 T = I t / I0
⑶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 紫外区,摩尔吸光系数εmax一般在104 L· mol-1· cm-1以上,属于
强吸收。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可发生该类跃迁 。如: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62 nm,εmax为1×104 L·mol1· cm-1。
在波长200-750nm内,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的吸收 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推测物质结构的一种 分析方法,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它属于分子 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H
H
CC
H
H
助色基团取代 p p*发生红移。
取代基
-SR
红移距离/nm 45
-NR2 -OR
40
30
-Cl 5
-CH3 5
试样室: 吸收池(比色皿)+池架附件。 吸收池:石英池,玻璃池。 在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 一般用玻璃池。
4.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 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常用的有 光电池、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
5. 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仪器自动控 制和结果处理。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 20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 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有机和无机物质 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包括比色法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2020/5/9
概述
波长范围:100 ~ 800 nm。 远紫外区: 100 ~ 200 nm; 近紫外区: 200 ~ 400 nm; 可见光区: 400 ~ 800 nm。
08:10:40
(2)极性溶剂对π→π*跃迁的影响
规律:使π→π*吸收带发生红移,κmax略有降低。
原因:C=C基态时,两个π电子位 于 π 成 键 轨 道 上 , 无 极 性 ; π→π* 跃迁后,分别在成键π和反键π*轨 道上,C+=C-,极性,与极性溶剂 作用强,能量。
紫外可见光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在分析化学领域中,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分析方法。
它是利用化合物的吸收和反射能力来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和浓度。
该方法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例如生物化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和医学等。
本文将通过以下五大方面介绍紫外可见光谱法的应用和原理。
一、紫外可见光谱法的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分析方法,它利用化合物吸收和反射光谱的差异性来确定其化学结构和浓度。
在包括紫外线和可见光线在内的一定波长范围内照射样品时,如果样品中存在带有π电子的化合物,它们会吸收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紫外线或可见光线,所以样品的吸收谱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其中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用来确定样品中不同化合物的存在和浓度。
二、紫外可见光谱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在生物化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含量和损伤。
此外,生物样品的吸收谱也可以用来确定其空间构象和相互作用。
三、紫外可见光谱法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在食品科学中,紫外可见光谱法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添加剂。
例如,通过检测胡萝卜素的吸收谱,可以确定食品中维生素A 的含量。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紫外可见光谱法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在环境科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检测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和种类。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用来检测空气中的有机化合物和大气污染物。
五、紫外可见光谱法在医学中的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在医学研究中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来检测血清或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和蛋白质分析。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用来检测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
结论:综上所述,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
它在生物化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的原理是基于化合物吸收和反射光谱的差异性,这使得该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样品中不同化合物的存在和浓度。
有机波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法
②呈一宽峰,且有精细结构。 ③当苯环被烷基以外的基团取代或溶剂极性增大时,精细
结构将会减弱甚至消失。
(4)E 带: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谱带。
Ethylene
●E1带:苯环中“乙烯键”的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λmax=180~200nm,远紫外区; εmax=5×104L·mol-1·cm-1,强吸收。(不常用)
3.互变异构
4.氢键效应 1)溶质分子间氢键
使n→*共轭受限,轨道能差增大,波长蓝移。
2)分子内氢键:能差减小,波长红移。
例如:邻硝基苯酚和间硝基苯酚
分子内氢键
max=278nm =6.6103
无分子内氢键
max=273nm =6.6103
邻硝基苯酚, 由于分子内氢键的形成,红移了5nm。
3)溶质与溶剂间形成的氢键(属于溶剂效应)
波谱范围:10~800nm
(1)远紫外光区10~200nm (2)近紫外光区200~400nm (3)可见区400~800nm.
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
1、紫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2、有机分子的化学键类型
★构成分子的化学键主要有 键、 键,还 有未成键孤
对电子构成的非键(n 键)。
★ 5种轨道分别是:
54
2)单环共轭烯烃(乙醇溶剂) ◆母体值: ①共轭二烯不在同一环内
217nm
②共轭二烯在同一环内
◆扩展共轭: ◆取代基增加值: 烷基 卤素 ◆环外双键
253nm
+30nm
+5nm +17nm +5nm
55
●注意: (1)母体值只是指共轭二烯母体本身的λ值,不包括C=C-C=C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C-C- 如:乙烷: max=135nm C-H 如: 甲烷: max= 125nm
2) n * 跃迁
分子中未共用n电子跃迁到* 轨道
化合物种类:凡含有n电子的杂原子的饱和化合物
特点: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较高
位置:远紫外光区和近紫外光区
150-250nm
ε=100 ~ 1000 L·cm-1 ·mol-1
Mn+-Lb- M(n+1)+-L(b+1)- (hν) [Fe3+-SCN-]2+ [Fe2+-SCN]2+ (这就是配合物λmax=490nm为血红色原因)
金属配合物的电荷转移吸收光谱,有三种类型:
1. 电子从配体到金属离子: 相当于金属的还原; 2. 电子从金属离子到配体; 产生这种跃迁的必要条件是金属离子容易被氧化
白炽光源: 热辐射光源:可见光区,340-2 500nm,影响因素:灯电压
如 钨丝灯和卤钨灯; 气体放电光源: 气体放电发光光源:紫外光
否相同。 在进行紫外光谱法分析时,必须正确选择溶剂。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光源 λ1、 λ2、 λ3、 …、 λn
分光系统
λmax
调制放大 记录系统→显示A
检测系统 光→电
I0→样品池→ It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组成部件
光源
分光系统
样品池
检测系统
记录系统
1、光源
1.光源:提供入射光的元件。
3.电子从金属到金属
配合物中含有两种不同氧化态的金属时,电子可在其间转移,
这类配合物有很深的颜色,如普鲁士蓝 (磷、砷)钼蓝 H8 [SiMo2O5(Mo2O7)5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也被称为UV-Vis吸收光谱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样品溶液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分析物的浓度。
通常,该方法需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该方法的原理是,当物质受到紫外或可见光的照射时,如果该物质能够吸收这些光线,那么它会吸收能量,并转移到一个高能级。
由于原子、离子或分子的能量级是固定的,因此只有特定波长的光线才能够被吸收。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在特定波长下吸收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可以用于分析各种样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分子等。
在生物化学中,该方法通常用于测定核酸和蛋白质的浓度。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用于检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以及药物的含量等。
虽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被广泛应用,但该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只适用于具有共轭结构的物质。
其次,该方法无法确定分子的化学结构,因为吸收峰只与分子的电子转移有关,而不考虑分子的化学结构。
因此,在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些限制,并结合其他分析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
contents
目录
• 紫外可见光谱法概述 • 紫外可见光谱法实验技术 • 紫外可见光谱法数据分析 • 紫外可见光谱法在各领域的应用 • 紫外可见光谱法的优势与局限 • 紫外可见光谱法实例分析
01
紫外可见光谱法概述
定义和原理
定义
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吸收光子能量而产生化学反应的测量方法。
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光谱分析
总结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可用于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光 谱分析,通过对光谱特征的识别和解析,可 实现重金属的快速、准确检测。
详细描述
重金属是中药材中常见的污染物,过量摄入 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紫外可见光谱 法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 值,绘制出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谱图,从而分 析样品中重金属的种类和含量。该方法具有 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为中药材中
重金属的监测提供了有力手段。
高分子材料的紫外光谱分析
总结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可用于高分子材料的紫外光谱分析, 通过对光谱特征的识别和解析,可实现高分子材料的 结构、性能和化学成分的快速、准确检测。
详细描述
高分子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医 疗、信息等领域。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测量样品在特 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值,绘制出样品的紫外可见光 谱图,从而分析样品的结构、性能和化学成分。该方 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为高分子材料 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手段。
原理
紫外可见光谱法基于朗伯-比尔定律,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吸光度,可以确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历史与发展
历史
紫外可见光谱法自20世纪初发展至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 领域。
紫外可见光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也被称为UV-Vis光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分析技术。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试样品中的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也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成份分析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紫外可见光谱法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
一、原理紫外可见光谱法的原理基于样品分子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吸收辐射的现象。
当样品中的化合物受到光的照射时,它会吸收自己所能吸收的波长的光,导致光强度的降低。
通过比较样品前后的光强度差异,就可以确定其所含有的化合物的量。
二、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化学领域:用于分析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溶液的浓度等。
2.生物领域:用于测定生物分子的含量和结构,如核酸和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3.医药领域: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检测药品中残留的杂质等。
4.环境领域:用于测定空气、水、土壤等中的污染物质浓度。
5.食品领域: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色素等成分。
三、优缺点紫外可见光谱法有多种优点,如准确、快速、简单易操作等。
同时,它也有一些缺点:1.受样品的溶液色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会影响测试准确性。
2.无法检测未吸收光的区域,有些化合物可能不会在紫外或可见光谱范围内吸收辐射。
3.分析结构复杂的混合物时,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检测方法作为辅助手段。
总之,紫外可见光谱法是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中一种广泛应用的分析技术。
虽然它有一些局限性,但其准确性和简单易操作性仍使其成为研究和应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9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九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1 概述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推测物质结构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
它具有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一般可测定10-6g级的物质,其摩尔吸收系数可以到达104~105数量级。
(2) 准确度较高其相对误差一般在1%~5%之。
(3) 方法简便操作容易、分析速度快。
(4) 应用广泛不仅用于无机化合物的分析,更重要的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分析〔鉴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可对同分异构体进展鉴别。
此外,还可用于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吸收谱带,有的仅有较简单而宽阔的吸收光谱,更有个别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大体相似。
例如,甲苯和乙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根本一样。
因此,单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不能完全决定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只有与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配合起来,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可靠。
§9-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根本原理当一束紫外可见光〔波长围200~760nm〕通过一透明的物质时,具有某种能量的光子被吸收,而另一些能量的光子那么不被吸收,光子是否被物质所吸收既决定于物质的部结构,也决定于光子的能量。
当光子的能量等于电子能级的能量差时〔即ΔE电 = h f〕,那么此能量的光子被吸收,并使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物质对光的吸收特征,可用吸收曲线来描述。
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A-λ曲线即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曲线〕。
它能更清楚地描述物质对光的吸收情况〔图9-1〕。
从图9-1中可以看出:物质在某一波长处对光的吸收最强,称为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低于高吸收峰的峰称为次峰;吸收峰旁边的一个小的曲折称为肩峰;曲线中的低谷称为波谷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小吸〕;在吸收曲线波长最短的一端,吸收强度相当大,但不成峰形的收波长〔λmin局部,称为末端吸收。
紫外可见光光谱
化合物的鉴定
• 利用紫外光谱可以推导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骨架中是否含有共 轭结构体系,如C=C-C=C、C=C-C=O、苯环等。 • (1)如果一个化合物在紫外区是透明的,则说明分子中不存 在共轭体系,不含有醛基、酮基或溴和碘。可能是脂肪族碳 氢化合物、胺、腈、醇等不含双键或环状共轭体系的化合物。 • (2)如果在210~250nm有强吸收,表示有K吸收带,则可 能含有两个双键的共轭体系,如共轭二烯或α,β-不饱和酮等。 同样在260,300,330nm处有高强度K吸收带,在表示有三 个、四个和五个共轭体系存在。 • (3)如果在260~300nm有中强吸收(ε=200~1 000), 则表示有B带吸收,体系中可能有苯环存在。如果苯环上有共 轭的生色基团存在时,则ε可以大于10 000。 • (4)如果在250~300nm有弱吸收带(R吸收带),则可能 含有简单的非共轭并含有n电子的生色基团,如羰基等。
n
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
• 将绿色蔬菜(茄子与芹菜)分别经过处理后,蔬菜中所含有的亚 硝酸根与中性红指示剂在酸性介质中发生亚硝化反应,可在近紫 外区产生灵敏吸收,最大吸收波长为 360 nm。 • 分别准确移取一定量的亚硝酸根标准溶液于一系列50mL容量瓶 中,分别加入准确不同体积的10.00μg./mL亚硝酸根的标准溶液, 依次准确加入 1mL 中性红溶液,2 mL 盐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 度,摇匀静置10min在360nm波长处,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测定 吸光度。 • 称取 40.0 g 蔬菜 芹菜和茄子样品,经过压榨处理后,过滤后加 入少量氯仿萃取 取上层清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到100mL容量瓶中, 从中取10.0 mL于50mL容量瓶中,加1mL 中性红溶液和2 mL 盐 酸溶液 ,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10 min 后 在360 nm 处测其 吸光度。 • 按照实验方法,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不同波长处分别测定亚硝 化产物的吸光度。经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处是 360 n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
(2)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除含有键外,还含有 键,它们可以产生*和*两种跃迁。 *跃迁的能量小于 *跃迁。例如,在 乙烯分子中, *跃迁最大吸收波长为180nm。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过程:
运动的分子外层电子---吸收外来辐射--产生电子能级跃迁----分子吸收光谱。
M h I0 M * It
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在分子中,除了电子 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外,还有核间相对位 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 这三种运动能量都是 量子化的,并对应有 一定能级。左图为分 子的能级示意图。
丙酮
例:KMnO4紫红色,吸收的是绿光,λmax=525nm。它 对其它颜色的光吸收极小。吸收曲线形状是物质特有 的。当KMnO4的量不同,只使曲线沿纵座标上下移动, 但曲线形状不变。
图 KMnO----4的吸收光谱图 浓度:5、10、20、40μg/ml,1cm厚比色杯
四、分子跃迁类型及吸收光谱
max 较大 (104以上),可用于定量分析。
2.几个概念
生色团(Chromogenesis group)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非键或键的电子体系,
能吸收外来辐射时并引起n-* 和-*跃迁,可产生 此类跃迁或吸收的结构单元,称为生色团。
是一些具有不饱和健和含有孤对电子的基团。
如-C=C-、-C ≡ C-、—CH=O、—N=N—、-N=O 、—C≡N、—NO2等
材料表征方法第六章紫外可见光光谱
b. 助色基(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 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 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 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 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 色团。
C.红移与蓝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 常常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
D + A hυ D+A-
D+、A-为络合物或一个分子中的两个体系,D是 给电子体,A是受电子体。
例如:黄色的四氯苯醌与无色的六甲基苯形成的 深红色络合物。
O
CL
CL
CL
+ CL
O
O
CL
CL
=
CL
CL
O
(黄色) (无色) (深红色)
f、配位体场微扰的d →d*跃迁
过渡元素的 d 或 f 轨道为简并轨道(Degeneration orbit),当与配位体配合时,轨道简并解除,d 或f 轨 道发生能级分裂,如果轨道未充满,则低能量轨道 上的电子吸收外来能量时,将会跃迁到高能量的 d 或 f 轨道,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3、电荷转移跃迁;
4、配位体场的d →d*跃迁 产生。
3.常用光谱术语及谱带分类
常用光谱术语:
a、生色基也称发色基(团):
是指分子中某一基团或体系,由于存在能使分子 产生吸收而出现谱带,这一基团或体系即为生色基。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n→π*跃迁产 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 团。这类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 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乙炔 基、亚硝基、偶氮基—N=N—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
max 一般 10
增大
A 1103 7 1 Cmin 1 10 mol L b 1104 1 1107 100 1108 g mL1 1000
3 ~104;灵敏
的 >104;个别的可达 105 106
若λ1= λ2
dA b dC
ε 1 = ε2= ε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A= εbC
若λ1≠ λ2
2.303 f1 f 2b 2 ( λ1 λ 2 ) 210 ( λ1 λ 2 )bc d2A 0 λ 1bc λ 2bc 2 2 dC ( f110 f 210 )
1) 液气固介质均适用 2)入射光是单色光,平行光 3)稀溶液
朗伯-比尔定律
A = Kbc
(二)朗伯-比尔定律推导
Ix dIx S I0 db b It
-dIx ∝ Ix adn dn = csdb
-dIx∝ IxaCsdb -dIx/Ix=k Cdb
b dI x I0 I x k 0 cdb It
0
0
C
A = 0.434
(四)吸光系数
1. a ( L · g –1 · cm-1) 2.ε ( L · mol–1 · cm-1)
max
A KCb
A aCb A Cb
C: g / L C: mol/ L
吸光物质结构的特征参数;
吸光物质定量分析的灵敏度参数
3. 检出限与摩尔吸光系数 若可测量的吸光度为0.001
It ln kcb I0 It kcb lg Kcb I 0 2.303
A lg T Kbc
吸光度 与透射率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NN
溶剂与溶质之相互作用增强 C H
溶质分子的振动受到限制
水中 环己烷中
振动引起的精细结构消失
蒸汽中
500
555
对称四嗪的吸收光谱
/nm
b. 溶剂极性对π →π*跃迁谱带的影响
➢ 溶剂极性增大时,由π →π*跃迁产生的吸收 带发生红移。
c. 溶剂极性对n →π*跃迁谱带的影响
➢ 溶剂极性增大,由n →π*跃迁产生的吸收谱 带发生蓝移。
(4)多通道分光光度计
以光二极管阵列作检测器
光源
透镜
光二极管阵列
试样池
光栅
三、光吸收定律
1、朗伯-比尔定律
A lg T lg I0 bc 或 A lg T lg I0 abc
I
I
2、吸光度的加和性
当溶液中含有多种对光产生吸收的物质,且各组分之
间不存在相互作用时,则该溶液对波长λ光的总吸光度A总
➢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这三种电子的能级高 低为: σ<π<n <π*<σ*
三种价电子可能产生六种形式电子跃迁:
σ→ σ*, σ→ π*, π→ σ*对应的吸收光谱处于 远紫外区,研究少。
(1) n → σ* 跃迁:
➢ 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光区和近紫外光区 ➢ 某些含有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的基 团(如—NH2、—OH、—SH、—X等)的 有机物可产生n → σ* 跃迁。 例如:CH3OH:λmax=183 nm 、CH3NH2:λmax=213 nm
② 吸收峰通常位于200~400nm之间。
(7) K带
➢ 由共轭体系的π →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特点:
ε ① 强度大,一般 > 104 L ·mol-1 ·cm-1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7. 溶剂效应
跃迁产生的吸收峰,随溶剂极性增加,形成氢键的能力增加, n-π* 跃迁产生的吸收峰,随溶剂极性增加,形成氢键的能力增加, 发生蓝移; 跃迁产生的吸收峰,随溶剂极性增加,发生红移。 发生蓝移;由 π-π* 跃迁产生的吸收峰,随溶剂极性增加,发生红移。随 溶剂极性增加,吸收光谱变得平滑,精细结构消失。 溶剂极性增加,吸收光谱变得平滑,精细结构消失。
红移与蓝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常常 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最大 吸收波长λ 吸收波长 max和吸收强度发生变 化: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 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或紫移)。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 或紫移) 系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 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 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如图所 示。
第三章
紫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第一节
•
概
述
紫外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 紫外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
• 波长范围:100-800 nm. 波长范围:100- 远紫外光区:100-200nm 1. 远紫外光区:100-200nm 2. 近紫外光区:200-400nm 近紫外光区:200-400nm 可见光区:400-800nm 3. 可见光区:400-800nm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分子的内能: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即:
E = Ee + Ev + Er
∆Ee > ∆Ev > ∆E r
紫外—可见分子光谱法
<三>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分子键主要为σ键) 1.饱和有机化合物:
饱和烃分子:σ→σ*跃迁,λmax<150nm 含N、O、S、X的饱和烃衍生物:n→σ*跃迁 λmax超出测量范 围,作溶剂使用
(分子键主要为π键) 2.单烯烃和共轭烯烃: π→π*跃迁 单烯烃:λmax在170~200nm以内
4.电荷迁移跃迁: 电磁辐射照射化合物时,电子从给予体向 与接受体相联系的轨道上跃迁,产生的吸收 光谱称电荷迁移吸收光谱。
●实质:是一个内氧化还—原过程
●跃迁的谱带较宽,吸收强度大,ε>104
<二> 几个术语: 在紫外、可见光谱区产生吸收的基 1.生色团: 团或结构系统。 2.助色团: 含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称助色团。 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化合物的 3.红移和紫移: 最大吸收波长λmax发生变化, 若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则称 为红移;若λmax向短波方向移 动,则称为紫移。 红移使吸收强度增强(增色效应), 紫移使吸收强度减小(减色效应)。
H
C H
O
p
n
1.σ→σ*跃迁: 需高激发能,对应于真空紫外区的辐射 频率,波长一般低于200nm,实际应用很 少。 2.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σ→σ*跃迁能量小,可以由 150~250nm区域内的辐射引起,但大多数 吸收都出现在200nm以下的真空紫外区。 3. p→p*和n→p*跃迁: 所需能量都较σ→σ*跃迁低。产生的紫 外—可见光谱,对有机物分析十分有用。 n→p*跃迁属于禁阻跃迁,吸收较弱, ε=10~100。 p→p*跃迁为强吸收,一般εmax≥104。
一、组成: 辐 射 源
单 吸器
二、光度计类型: <一>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m p o,m p o,m p o,m p o,m p p o,m p
11 20 78 0 10 2 15 13 58 20 45 73 20 85
Ultraviolet Spectra of Natural prochucts, Pergamon Press, Oxford, 1964)
例题 1
例题 3 253 nm(母体值) 25 nm(环残基)
15 nm(环外双键) +) 60 nm(延长双键)
353 nm
CH 3CO 2
实测值:353nm
多烯类(Polyenes)
1. 一般规律 一些简单共轭多烯与更简单共轭多烯的光谱比较,不仅 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强度增大,而且吸收带增多。 2 . 构型异构对光谱的影响 在长链多烯中,反式构型 顺式构型 λmax , ε
calc max
(Reprinted from A.I.scott, Interpretation of Ultra- violet spectrd of Natural Products,
Pergamon Press, Oxford, 1964)
例题 1 215 nm(母体值) 12 nm( β 位取代) 18 nm( ω 位取代) 60 nm(延长双键)
A=εbc
紫外光谱提供的信息
200-800nm 200-250nm 250-350nm 270-350nm 有色化合物 无吸收 饱和有机化合物 强吸收(ε >10000) 共轭双烯、 α β 不饱和醛、酮、酸、酯 中等强吸收(ε =200-1000) 芳香环 弱吸收(ε 10-200) 醛、酮 数个发色团共轭
O
39 nm(同环双稀) +)5 nm(环外双键)
349 nm
例题 2
215 nm(母体值)
30 nm(延长双键) 5 nm(环外双键)
12 nm( β位取代) +)18 nm(δ 位取代) 280 nm
例题 3
215 nm(母体值) 5 nm(环外双键) +) 24 nm(2个β位取代) 244 nm
246 nm (母体值) 3 nm (邻位取代) +) 25 nm (对位取代) 274 nm
例题 2
NH 2
230 nm (母体值) +) 58 nm (对位取代)
288 nm
COOH
例题 3
246 nm (母体值) +) 7 nm (间位取代) 253 nm
紫外光谱解析方法与注意事项
红移与蓝移
紫外可见光谱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rctra)
定义 :紫外—可见光谱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 也叫电子光谱
E E2 E1 hv hc /
电子能级之间的能级差间隔最大,一般为
1eV~20eV , 相 对 应 的 吸 收 光 波 长 为
215nm 202nm 207nm
30nm 10nm 12nm 18nm
(c)auxochromes (i) OH
(ii) (iii)
(iv) (v) (vi) (vii)
OAc 、、 OMe SAIk Cl
Br NR2
35nm 30nm 50nm 6nm 35nm 30nm 17nm 31nm 85nm 15nm 12nm 25nm 30nm 95nm
7400) E
2
带
204)
B 带
取代苯 (Substituted benzene rings)
1)取代苯E2带和B带移动 C6H6 E2带 203.5nm B带 254nm C6H5COOH E2带 230nm B带 273nm C6H5-C=C-COOH E2带和B带都是273nm
2) 取代苯环
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 organic chemistry
参考书:
《有机化合物光谱鉴定》 唐恢同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有机光谱分析》 张正行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姚新生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宁永成 编著,科学出版社, 2000
苯 酰 丙 酮 1 1:乙醚 2:水
2
250
300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 消失;
非极性 → 极性 n → *跃迁:兰移; ; → *跃迁:红移; ;
生色团与助色团
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n→π*跃迁产生的 。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 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 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N=N—、乙 炔基、腈基—CN等。 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 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 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增 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 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εmax=10500
反式:λmax=295.5 nm;εmax=29000
H C C H
O H 3C C OH H 3C C H C H2 C
O C O C OEt OEt
互变异构:
酮式:λmax=204 nm
烯醇式:λmax=243 nm
溶剂的影响
C
n<p
O
C
C
n >p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 常常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 剂使最大吸收波长λ max和吸 收强度发生变化:
λ 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
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 为蓝移 (或紫移)。吸收强度
即摩尔吸光系数ε 增大或减
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 或减色效应,如图所示。
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影响
H C C H
顺反异构: 顺式:λmax=280nm;
R = alkyl or ring residue R = OH, OMe, Oalkyl o,m p o,m
246 250 230
3 10 7
p
25
Orientation
R =
EtOH calc
o
R = Cl R = Br R = NH2 R = NHAc R = NHMe R = NMe2
(Reprinted from A. I. Scott, Interetation of the
(d) the exocyclic nature of any double bond (e) homodiene component
EtOH calc
5nm 39nm
Total For in other solvents a solvent correction(Table1.7)must be subtracted from the above value.
n n
p
n p
C
O 非极性
C
极性
C
极性
非极性
n → *跃迁:兰移; ;
max(正己烷) max(氯仿)
→ *跃迁:红移; ;
max(甲醇) max(水)
n
230 329
238 315
237 309
243 305
溶剂的影响
例题 4 215 nm(母体值)
10 nm(α 位取代)
12 nm( β位取代) 18 nm( δ位取代)
60 nm(延长双键)
O
+) 39 nm(同环双稀) 354 nm
苯环 (The benzene ring)
三个吸收带
184 nm (
60000) E
1
带
203.5 nm ( 254 nm(
Table1.11 Rules for the principal band substituted benzene derivatives R — C6H4 arent chromophore:
EtOH cacl nm
X = alkyl or ring residue X=H X = OH or Oalkyl Increment for each substituent
2.光谱解析注意事项
(1) 确认max,并算出㏒ε,初步估计属于何种吸收带; (2) 观察主要吸收带的范围,判断属于何种共轭体系; (3) 乙酰化位移
CH3 CH3 OH CH3 OCOCH3
B带: 262 nm(ε302)
274 nm(ε2040)
261 nm(ε300)
(4) pH值的影响
加NaOH红移→酚类化合物,烯醇。 加HCl兰移→苯胺类化合物。
多烯炔类和多炔类(Poly-enes and poly-ynes)
共轭系统增长,吸收光谱红移,吸收变强
Table1.6 absorpion. values are usually above 10000 and increase with the length of the conjugated system
max , max都相同,可能是一个化合物;
标准谱图库:46000种化合物紫外光谱的标准谱图
« The sadtler standard spectra ,Ultraviolet»
2. 定量分析
依据:朗伯-比耳定律 吸光度: A= b c 透光度:-lgT = b c 灵敏度高:
max:104~105 L· -1 · -1;(比红外大) mol cm
C C C C C O Rules for -unsaturated ketone and aldehy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