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开展叙事研究

合集下载

教育叙事——教师教研的有效形式

教育叙事——教师教研的有效形式

教育叙事一一教师教研的有效形式在校本教研中,中小学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育研究,在诸多的研究方法中,笔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最适合中小学教师。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这种教育“记叙文”使发生的事件不再随时间淡忘或成为无意义的东西,它以记叙的形式保留了“历史”,它比传统的教育“议论文”更能引起同行的共鸣,更能体现教育研究的价值。

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叙事研究”范围很广,主题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研究的问题可涉及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角落。

教师每一天都经历许多教育事件,将这些事件经过理性思考后以叙事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教育叙事研究的最常见形式。

例如,一位数学特级教师的教学回忆录《足迹回声》就是用叙事法来呈现的。

“有些同学困惑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老师讲课时不会出现恶性循环呢?每次分析总是百发百中……我只好坦白地告诉他:因为我昨天备了课……如果不备课,老师也会碰壁……此时学生十分兴奋:老师,下次讲课就讲您是怎样从困境中挣脱出来的,不要总是百发百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探究、发现,重视过程等深刻的教学理念,通过这种叙事方式呈现,令人回味无穷!将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对话通过教育叙事予以呈现,是目前中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

例如:《透析课堂“美丽的错误”〉一文,就是作者通过对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的反思,论文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的“.... 然而,在这次优质课比赛中,我们也看到了课堂中闪现出一个个‘美丽的错误’。

美丽在教师勇于与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决裂,勇于改变课堂教学策略,但错在将手段当目的,视形式为实质,这些‘美丽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面对教学的‘意外’机智缺失,为学生的发现预设圈套,认知交流中‘多媒体霸权’……”接着,全文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用于探讨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方法。

通过叙事的方式,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被研究者的思想、情感和经验,从而揭示出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教育本质。

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1. 研究问题的确定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问题或目的。

研究者应该清楚地定义研究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要探讨的具体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对象和方法。

2. 数据收集教育叙事研究的核心是收集和分析受访者的叙事资料。

研究者可以通过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受访者的思想、情感和经验,挖掘教育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3. 数据分析在收集到叙事资料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通过对叙事内容的梳理和归类,研究者可以发现模式和主题,找出故事中的关键元素和隐含信息,为研究问题提供答案和见解。

4. 结果呈现完成数据分析后,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呈现。

可以通过文字、图表、表格等形式来展示研究发现,向读者传达研究的目的、过程和结果,使研究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

5. 结论与讨论最后,研究者应该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结论和建议。

通过讨论研究的意义和启示,为教育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从而促进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富有启发性和深度的研究方法,通过讲述和解读故事,揭示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研究者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应当遵循以上基本步骤,全面而系统地进行研究工作,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教育叙事研究法将为我们带来更深入和丰富的教育认识,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骨干教师个人叙事报告20篇

骨干教师个人叙事报告20篇

骨干教师个人叙事报告20篇一、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工作总结也许文科生早就听到他们的师哥师姐们讲过,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也许是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

鉴于此, 我们就应该利用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爱屋及乌;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

二、加强政、史、地三科协调,以提髙综合成绩为目标在髙三这一学年中,特别是第二学期,任教同一班级的三科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计划,不要各自为阵,要经常交流对班级的看法,我认为将全班学生分给三个任课老师,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部分人,平时与他们谈心,这样可以提髙班级的文综成绩。

其次,鉴于文综考试的特点,在试题的设置方面,往往综合性较强,因此三科教师要加强学科的探讨,更能把握命题的趋向。

首先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和限定条件;其次是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毫无遗漏地予以掌握,不能挑肥拣瘦,也不能以个人喜好来决定知识的取舍,更不能为了盲目地赶进度而放弃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再其次是对所学知识能灵活加以运用,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会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认识一些具体问题。

骨干教师个人叙事报告篇50_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髙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髙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育叙事(通用20篇)

教育叙事(通用20篇)

教育叙事(通用20篇)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

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育叙事(通用20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叙事篇1语文课上的问题主观性都是比较强的,答案并非唯一。

教师不能用参考书上的现成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要鼓励他们进取地独立思考,要求他们不人云亦云,不唯书本、唯教师,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期待更新更好的答案,学生就能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闪现智慧的火花。

仅有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创新本事才能逐步提高。

在一次诗词赏析课上,同学们赏析柳宗元的《江雪》,一个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不是在钓鱼又是在干什么呢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开始了深思。

一分钟之后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老人感到十分孤独,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

”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

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

”还有的说:“这位老人看起来很清高。

”诗人那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最终一个学生说:“他在钓一个春天。

”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经受重重打击之后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生经过自我独立思考、确定,敢于提出自我发现或设计的问题,其思维更具挑战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本事。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皇帝的新装》,有个学生说,这篇文章是安徒生靠想象来写的,我也设计了一个问题来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创新本事。

问题是:皇帝最终意识到自我受骗了,但出于皇帝的尊严,还不好承认。

假如你是那位皇帝,你有什么高明的办法来治服骗子(这只是一个假设,并不是这篇文章的继续,学生讨论交流)几分钟之后,有同学发言,我有一个办法:先以赏赐这两个骗子为由,把他们招进宫。

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长春市中小学教师叙事研究经验交流会报告

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长春市中小学教师叙事研究经验交流会报告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学校鼓励支持教师
外出学习。本着“ 培训是最大 的福利” 的理念,
2O 年我校派出参加叙事研究突出、 05 合作论坛突 出的1 位教师赴北京学习。今年, 2 我校又陆续派 出两批教师赴北京培训, 还有很多教师赴济南、 福 州、 杭州等地学习、 讲课。这样的培训对老师来讲 是最好的奖励, 他们受益匪浅, 这样的做法实现了
发现有的老师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模式 , 没有 自己
丁国君
在反思中成长 在研留在理论层面讲道 理, 生搬硬套。为此, 我们重新进行了调整, 进人 了叙事研究的第三阶段。
(三) 深人探索, 反思提高。针对前一阶段中
出现的问题, 我们开展了“ 四个一” 活动: 1. 开展了一次叙事交流活动。为了实现资源 共享和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我们选择了撰 写教育叙事较好的教师在全校进行交流, 并在交 流大会上介绍进行叙事研究的经验和收获体会, 使其他教师受到了很大启发。 2. 编辑了一期教育叙事集。教育叙事交流会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对教育叙事研究的热情, 为 了给教师提供更好的展示舞台, 学校编辑了一期 全校教师生动叙事教育的叙事集, 分管理、 教学和 教育三篇,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间思想的碰撞与交
收稿 日期 200 6 一0 3 一 02 作者简介 丁国君(1963一) , 吉林长春人, 中教高级, 校长。
(一)集中培训, 明确意义。为了把教育叙事 研究落到实处, 我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领导小组, 细化了教育叙事研究的保障措施, 建立了专门的 奖惩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在全校大会上校长做了动员报告, 以周国韬局长 的《 且思且行, 开展叙事研究》 的文章为主要内容, 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学习和讨论, 并利用业务学 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书籍, 根据教 师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跟踪测试, 从基础上提高了 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按照模式, 学习撰写。教师叙事的研究 初期, 正是他们由写教学随笔到记教育叙事的一 个转型期。为此, 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按照规定的 模式去写, 一般包括“ 事件回眸、 我的思考、 我的再 设计、 我的再思考” 等几部分, 通过这样的模式, 首 先让教师学会写教育叙事。一个阶段之后, 我们

教师个人的教学教育叙事5篇

教师个人的教学教育叙事5篇

教师个人的教学教育叙事5篇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以来,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教育叙事5篇_老师教学教育叙事案例,仅供参考。

教师个人的教学教育叙事一:在教学一线工作了十八个年头了。

这十八年来,我一直把教育教学神圣职责的重托深深地扎根在头脑中,我知道教育教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是担当着社会、家庭、人生发展路途中重要的航标,说他责任重大,我们社会常常提到这是一项培养社会脊梁的神圣职业,因而称其为“百年树人”。

说他细小,小到落实在我们生活中的一饮一啄,落实到生活的细节,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处处是教育,时时有教育。

如何把这一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承担好,完成好、让所有我教过的学生一生都能受益,成为道德高尚的,敢于担当,有益社会,热爱国家的人。

做无愧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的老师,完成无愧于教师的神圣职责,这些成为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指导思想。

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认为教师还是一位艺术家、雕塑家,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在绘制一幅作品的过程,学校教育就是绘画起步中线条的描绘,他需要教师用耐心观察,用细心修补缺点,用欣赏和鼓励来描绘蓝图,如果没有起步的基础,那么在绘画的完成后就会有缺憾。

教师也是建筑社会大厦和人生大厦的奠基人。

学生就是一砖一瓦,教育他们的过程就是为大厦添砖加瓦的过程。

只有好的砖瓦材料,扎实的地基,才能建筑起稳固的大厦。

因此我把教育教学当成雕琢艺术品,建立社会大厦的巨大工程。

我注重无论当科任老师还是做班主任老师,都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他们,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指导他们。

我教授的是历史课程,人们常常说“学史可以明智”,历史既然是贯穿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一门学科,我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就把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拿出来分析我们学生现在应该积累什么,学习其中对人生有意义的经验,比如对于“时势造英雄”的分析,我常常告诉学生:其实我们的人生都是均等的,为什么有人成就了,有人被淘汰了?因为我们大自然遵守着一种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张培云随着校本教研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师如何做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等定量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教育科研不能简单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案例研究、质的研究等到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是一种很有现实意义且容易为教师掌握的研究方法,值得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了解、熟悉和运用。

一、了解几个概念。

1、叙事。

叙事就是陈述人、自然界和社会各种事物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

叙事普遍存在于文艺作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种方式向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和向别人讲述人们对世界的了解的途径。

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

简单地说,叙事就是“讲故事”,讲叙述者本人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件。

2、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就是叙述与教育有关的故事,以叙事的形式来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的教育叙事讲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育活动、教改实验中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

包括教学案例、工作和生活日记、工作总结、个人传记等文本。

通过对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和揭示或使人感悟和体会内隐于这些事件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仰,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3、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教育科研方法。

所谓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教育叙事作为目前教育界提倡教师开展的一种质的研究方法可以理解为:(1)教师可以是研究者也可以是研究对象;(2)研究者通过自己的学习、感悟、反思和与研究对象的交流、合作、互动展开探究;(3)研究在研究对象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进行;(4)通过教育叙事来描述研究对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发生的与教育有关的事件,及对教育的感悟、探索、反思和总结。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简介[教育]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简介[教育]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阐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特点、意义及运用该研究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叙事,叙事研究,叙事,反思,行动研究,教学日志教育科研除了实验法、调查法、统计法和测量法等定量研究的方法外,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正是在这种新的教育科研思潮的影响下应运而生。

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领域,不少教师已经开始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开展了许多颇有价值的研究。

本文将简要介绍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的概念、特点、意义以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界定20世纪80年代,在加拿大几位课程学者的倡导下,叙事研究被运用于教育研究领域。

在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领域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是从近几年开始的。

国内有学者(郑金州,2004:153-154)认为,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的叙事研究是行动研究的重要方式。

“教育叙事(包括教学叙事)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方式,也可以理解为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

作为行动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书面写出的成形的研究成果”(同上)。

笔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中发掘隐含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教育的本质与规律。

“教师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通过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而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同时这种叙述还可以启示同行,引起共鸣”(蒋殿媛,2004:18)。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其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郑金州,2004:155)。

具体来说,教育叙事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1.叙述的内容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在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时,研究者所叙述的内容应当是自己或他人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教育事件。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征l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关于质的研究方法,陈向明的定义是: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由于教育叙事研究属于质的研究方法的范畴,因而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具有自然情境性、研究者的自身工具性、自下而上的归纳性、对事实的解释性和建构性等;2教育叙事研究是行动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在教育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3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着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4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三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l要勤于学教师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提高理论素养,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准备和基础;虽然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校本教研,不必像大学教授或教育理论专家那样要求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并直接运用理论开展教育研究,但是不等于说叙事研究不需要理论,理论的价值在任何方式的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理论——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和智慧,可以熏陶人们的气质和精神,可以提高人们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可以升华人们的思想和理念;因此,中小学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对更好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仍然是很有必要的;2要敏于事在中小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感慨找不到可说的话题,可做的课题,可写的东西;这种现象是由于教师长期忙于超负荷的教学工作,为各种事务所困,对各种问题缺乏敏感性,甚至变得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缘故;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教师事事处处留意身边的问题,关注身边的事情,就可以找到很多可以用于开展探讨的话题,比如,教育生活故事、学生成长个案、教师成长记录、教育教学对话、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反思案例,等等;教育教学活动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可成为叙事研究的话题;3要善于思勤于思考,善于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叙事研究中的根本要求,因为当教师试图“发现”和“讲述”自己所遇到的某个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时,需要认真的思考:当问题或事件发生后,教师又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的思考;对问题或事件的解决过程、解决到什么程度、方式方法如何、总体效果如何等,需要深刻的反思;因此,思考和反思是叙事研究的灵魂,教师通过叙事研究中的思考和反思,不仅可以深刻地领会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教育教学工作;4要得于法教育叙事研究的范围甚广,主题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其叙事研究的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工作有多少种类,其叙事研究的主题就有多少类型;教师的工作内容有多么宽泛,其叙事研究的内容就有多么宽阔;这样看来,教育叙事研究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格式、统一的规范和统一的要求;的确,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教育叙事研究更具有弹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教师在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时就更能够体现现实针对性,更能发挥创造性,这种方法也就更能为教师所掌握和运用;当然,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不是说可以任意妄为,无章可循的,它总是内含一些基本的要素和要求;有人认为,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要围绕三个事件展开:现场、现场经验文本和研究文本;现场工作是叙事研究者亲身体验生活和获得现场经验的过程;现场经验文本是指研究者所获得的现场资料,形成现场经验文本有多种方法,如讲述或撰写故事、研究访谈、日记、自传和传记、书信、谈话、现场笔记等;研究文本是指叙事研究的格式,叙事研究文本可以用文学、诗歌、科学等各种不同的风格撰写,可以形成描述的文本、解释的文本、讨论的文本、叙述的文本等多种格式;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第一,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第二,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三,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第四,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第五,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教师如果对叙事研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并进一步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有利于推进校本科研工作;四深入认识和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我”叙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当“我”这样叙述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已经在思考或反思,这也就使“我”的经验性教学转化为某种反思性教学;更重要的是,当“我”这样叙述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我”已经在收集研究资料和解释研究资料;叙述的内容也就构成了“我”的可供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这种研究报告使以往的“议论文”、“说明文”式的研究报告转换为某种“记叙文”式的、“散文”式的、“手记”式的、“口语”化的心得体会;它显得更亲近读者或听众,更容易使有类似经历的人通过认同而达到推广;这样一来,校本教研的基本过程就转换为由中小学教师讲述自己“我”的教育故事:第一,是我讲我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他人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行动研究的报告都可以视为一种教师的“自传”;第二,讲述的是一个过去的、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或发出的某种指令;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然”的教育实践,而不是“应该”的教育规则或“或然”的教育想象;第三,所报告的内容往往是我参与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真实的教育事件;第四,所叙述的教育事件具有某种“情节性”;“情节性”显示为某种偶然性节外生枝,使人感觉既突然波折,又真实可靠;第五,采用的是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这种归纳的研究方式使校本教研在提升相关的教育理论时显示出某种“扎根理论”的道路;教师在叙述自己的个人教育生活史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到底发生了哪些教育事件;这种叙述使教师开始进入“研究性教学”的境界;当教师讲述自己教学研究的过程及其发生的教学事件时,教师可以不必盲目依赖于传统的概念体系和逻辑技术;教师讲述的教学事件与教师写的教育论文相比将会发生一些变化,将变得有“情趣”、“活泼”、“生机盎然”;变得“日常”、“亲切”、“生活化”;变得更“动听”、“可读”、“可爱”、“令人感动”、“使人受启发”、“俏皮”、“欢快”、“美妙”、“音乐性的”、“有韵味的”、“有灵性的”、“让人心领神会的”、“引起共鸣的”;如有的地方就抓住共性问题,针对“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等主题,开展群众性的说课、评课、议课,通过“我讲我的故事”,教师们把自己在变革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思考、变化以讲故事的形式现身说法,并将这些故事作为“叙事研究”的成果加以推广,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效果;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写法如何撰写好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如果老师们仅仅停留在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练习模板上,大家的叙事报告就会成为千篇一律的“八股文”;生活之树常青,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体验,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根据自己的体会,下面是我对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一些经验和建议:“叙事”型的三类文章:一是关于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可称之为“教学叙事”;二是关于教师与某个或几个学生交往的生活故事,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师生关系或学生生活的案例可称之为“生活叙事”;三、教育研究、论文研究、资源开发实践等过程中的思考体会“研究叙事”日常叙事的长短不限;好的案例:一个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点评教育;案例区别于教案、教学设计之处在于: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加以反映,写在教之后,是结果;教育案例区别于教学实录之处在于:根据撰写的目的,对教育情境作有所选择的描述;撰写教育案例的目的通常是:学习运用理论、总结教改经验和促进交流研讨;案例的基本要素为: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写好案例的关键是:选择复杂的情境、揭示人物的心理和具有独到的思考;1、重在思考1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2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3思考不是填写模板模板是供培训时模仿学习,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4善于思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真理;5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2、注意观察1观察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2观察当事人的态度;3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4可以借助技术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记录观察的过程;5注意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3、能够提出问题1明确研究的问题;2清晰地表达问题;3把问题细化,便于处理和研究;4注意随时抓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5追问问题;4、注意学习1从文献资料学习;2从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学习;3向身边的同行学习;4向自己的学生学习;5注意从历史经验中学习;5、研究过程1清晰地说明参与者特征和研究地点的特征;2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程序;3资料收集的技术与可信度;4现场情景的准确和生动的描述;5如实记录当时的心理活动;6、交流与讨论1头脑风暴,促进新思想的涌现;2网上交流,吸取和集中更多人的智慧;3对现象和发现的清晰充分的解释;4给出的结论适当、有条理、有证据,必要时讨论研究的局限性;5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在教研实践中与教师共成长———美术教研员工作叙事

在教研实践中与教师共成长———美术教研员工作叙事

2016年第11期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说:“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俩的前方。

”作为一名由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美术教研员,我深知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责任的重大。

因此,我总是提醒自己,要在与一线教师共同学习、互相帮扶的过程中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与教师们共同成长。

一、细心帮扶,做教师职业生涯的精神旗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思想纯洁,品格高尚,堪为人师。

但社会客观存在的价值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冲击和影响着教师固有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

特别是对经济利益的过分夸大,用经济杠杆来衡量人生价值,导致少数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失衡。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研员就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高度负责,对教师的精神世界实施积极干预,引领教师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让教师的精神世界变得崇高宁静。

我所在的东西湖区地理位置特殊,东西跨度比较长,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靠近吴家山和金银湖片区的学校地理位置较优越,生源充足,师资力量相对雄厚,而西部的新沟、荷包湖、东山、辛安渡等片区学生生源差,美术教师师资匮乏,专职教师少,教师职业成就感低,心理承受力较差。

有一件事,让我感受颇深。

我以前的一个名叫张珍的学生,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后又考入湖北美院深造,是个同学眼中的“学霸”。

毕业后考上了我区中学美术教师,分到东山中学任教。

东山中学是我区最西边的一个农场中学,毗邻孝感,被大家戏称是东西湖区的“西伯利亚”。

一个刚毕业的女孩子,来到举目无亲的农场学校,过起了住校上班的生活。

每次从家里到学校往返一趟都要三四个小时,平时只能吃住在学校。

下班后其他老师都回家了,只剩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单调寂寞是难免的,时时情绪低落,甚至都怀疑十几年寒窗苦读后千辛万苦考取的老师这一职业究竟有没有价值。

我下校调研后,了解了这一情况,就经常与张珍老师保持联系,鼓励她多看书,多研究教材教法,空余时间一方面养成运动的习惯,另一方面拓展业余爱好,勤练书法与绘画,尽量不让自己处于空闲无聊状态。

教师工作总结叙事形式分析

教师工作总结叙事形式分析

教师工作总结叙事形式分析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教师,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通过实践和反思,我意识到了教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叙事的形式,分析我在教师工作中的经验和收获。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我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和讨论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之外,我组织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竞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然而,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对知识掌握不牢固。

为了帮助他们,我采取了个别辅导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通过耐心的指导和引导,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我还遇到了一些与家长的沟通问题。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太关注,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较为不信任。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家庭支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师工作经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因此,我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也愿意与家长建立更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和关注学生的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 !!!!!!!!!!!!!!!!!!!!!!!!!!!!!!!!!!!!!!!!!!!!!!!!!!!!!!!!!!!!!!!!!!!!!!!!!!!!!!!!!!!!!!!!!!!!!!!!!!!!!!!!!!!!!!!!!!!!!!!!!!!!!!!!!!
后现代主义是批判西方形而 操守等问题, 都取决于研究者本人
!!!!!!!!!!!!!!!!!!!!!!!!!!!!!!!!!!!!!!!!!!!!!!!!!!!!!!!!!!!!!!!!!!!!!!!!!!!!!!!!!!!!!!!!!!!!!!!!!!!!!!!!!!!!!!!!!!!!!!!!!!!!!!!!!!
是理解使表达具有了意义, 使分享 成为可能, 使个体生命体验得以延
三 、国 内 教 育 叙 事 研 究 存 在 的 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 """""""""""""""""""""#
开辟了一条教育科
"""""""""""""""#
研回归生活的道
路, 不以抽象的概
念或符号替代教育
生活中鲜活生动的
情节, 不以苍白的
注释: ①王洪玲: 《对 “教育叙事”“教育叙 事 研 究 ”“教 育 叙 事 研 究 的 研 究 ” 概 念 的 分 析 》, 《吉 林 省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006年 第 8期。 ②刘万海: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教育 叙 事 研 究 回 溯 》, 《中 国 教 育 学 刊 》2005年 第3期。 ③申毅、王纬虹: 《学前教育叙事研 究 中 常 见 问 题 与 对 策 》, 《山 东 教 育 》2007 年3月( 下旬) 。 ④徐 子 煜 : 《论 教 育 叙 事 研 究 》, 《幼 儿教育( 下) 》2006年9月。 参考文献: ①[ 加] 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 译 : 《生 活 体 验 研 究— ——人 文 科 学 视 野 中

如何开展叙事研究

如何开展叙事研究

如何开展叙事研究教育大体上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讲道理,一种是讲故事。

前者是数理学科经常使用的方法,后者则是人文领域习惯应用的招术。

两者各有短长。

讲道理,逻辑性强,思维深刻;讲故事,情节精彩,感人肺腑。

教育也好,教学也好,只讲道理是不够的,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世界观,因此也需要讲故事。

叙事就是讲故事。

科学研究一般也分为两种形式: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

理论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现象或事实的收集整理,寻找其中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所说的理论。

行动研究则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记录和思考,以衡量行为的好坏、对错、善恶,它是对实践的拷问与追究。

理论研究思维缜密,符合逻辑,而行动研究则有真情实感,便于实践。

教育问题更多的不是“明白不明白”,而是“感动不感动”,因此,教育研究应该更多地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

叙事研究就是行动研究的主要形式。

一、叙事研究的核心内涵最近几年,叙事研究的概念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教育叙事研究更成为中小学教师有言必称的新词汇。

但是,至今为止,叙事研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准确的定义。

为什么?我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希望用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来定义行动研究,结果怎么说都觉得不合适。

什么是叙事?叙事就是讲故事。

研究行为可能采取的方法无外乎两种。

一种是“盯人战术”,用现场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很不好玩,因为行为转瞬即逝,观不胜观,观察一个人还好办些,观察一个班级就“何其难也”了,何况,现场观察还可能干扰行为主体,使行为变得不自然,不本真。

另一种方法就是研究故事。

故事是对行为,乃至于一系列行为构成的事件的“言语化”表现。

叙事研究是对言语化的行为或事件的研究。

相对于理论研究的科学性而言,叙事研究强调与人类经验的联系,并以叙事来描述人们的经验、行为以及作为群体和个体的生活方式。

叙事强调的不是逻辑规律,而是经验的意义。

它尊重每个个体的生活意义,主要通过对“言语化”的故事、口述、观察记录、日记、对话、传记等的思考与研究,来逼近行为和事件本身,发现并昭显其意义。

音乐教师教育叙事

音乐教师教育叙事

音乐教师教育叙事音乐教师教育叙事(一)通俗地讲,音乐教育叙事就是音乐教育者讲述自己的音乐教育故事,此时的教师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故事中的主角,它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声音,是教师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它对音乐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第一,音乐教育叙事是促进音乐教师研究素养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说故事”形式的教育叙事为音乐教师带来了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通过叙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教师得到教学的感悟与反思。

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课堂问题的过程就是对其已有研究素养检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孕育、催生新的研究素养的过程。

第二,基于音乐教学实践的教育叙事,可以使音乐教师“更为清晰地看到自我成长地轨迹和内在专业结构的发展过程,进而为能够更好地实行专业发展地自控和调节奠定基础”。

音乐教师通过对发生在课堂上的故事进行理性的思考并反思过去的教学行为,能够看到自身音乐教学能力和专业结构的欠缺,从而主动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积极向有利于自身专业发展和提升音乐教学成效的方向靠近。

第三,教育叙事为音乐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叙事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引入,使研究内容紧贴教学实际。

由于描述的对象是教师熟悉的课堂、学生,他们往往会更主动地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课堂,这样的研究对教师而言不再是面临“没啥可写”的.焦虑,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点滴教学事件带给教师的将是丰富的研究素材和研究。

第四,教育叙事为音乐教育研究主体的合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教育叙事提供的是一个个鲜活的课堂事件,教师的教育叙事既有对课堂事件的再现,又有自身的感悟与反思。

它为音乐教育理论工作者提供了基层音乐教育者在实践中的疑惑、迷惑和心理困境,使研究者能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从中发现问题,获得需要研究的真实问题,从而“对症下药”,真正做到研究为广大音乐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从而使音乐理论研究者和广大音乐教师相互走近,都以教育研究主体的身份出现在共同的研究过程中。

教育叙事教研活动方案(3篇)

教育叙事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叙事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教育叙事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反思,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个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叙事教研活动方案,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育叙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改进。

3.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四、活动内容1. 教育叙事理论培训(1)时间:2022年9月(2)内容:邀请专家进行教育叙事理论讲座,包括教育叙事的定义、特点、价值、类型、写作技巧等。

(3)形式:讲座、案例分析、互动交流。

2. 教育叙事写作实践(1)时间: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2)内容: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撰写教育叙事作品,并定期进行交流分享。

(3)形式:个人写作、小组讨论、集体评析。

3. 教育叙事研究成果展示(1)时间:2023年2月(2)内容: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叙事作品展示,评选优秀作品,并进行表彰。

(3)形式:现场展示、视频播放、专家点评。

4. 教育叙事专题研讨(1)时间:2023年3月至2023年4月(2)内容:针对教育叙事中的热点问题,如学生行为引导、课堂管理、家校合作等,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

(3)形式:主题发言、案例分析、互动讨论。

5. 教育叙事成果推广与应用(1)时间:2023年5月(2)内容:将优秀教育叙事作品进行整理和推广,促进教育教学经验的共享。

(3)形式:论文发表、案例分析、经验分享。

五、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 设立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

3. 邀请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为活动提供专业指导。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学习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学习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学习1.在日常交流与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叙事性讲述在日常交流与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叙事性讲述的机会:与幼儿聊聊正在做的事情或正在玩的游戏,聊聊周末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询问幼儿某件事情的经过等。

日常交流不仅可让幼儿有机会模仿教师的叙事性讲述语言,也可为幼儿提供叙事性讲述的机会,为促进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发展奠定基础。

2.在图画书阅读中引导幼儿开展叙事性讲述诸多研究表明,图画书阅读对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5〕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幼儿独自叙述图画书中的故事内容,如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描述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对话,猜测人物的心理感受,叙述故事情节,表达对故事中人物或事件的观点,续编或创编故事,等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幼儿讲述自编图画书中的故事内容,以促进幼儿叙事性讲述经验的获得。

3.开展叙事性讲述专题活动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利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如晨间、就餐前后、午睡后、离园前等,开展叙事性讲述专题活动。

例如,“报告新发现”“每日趣闻”“有趣的旅行”“图书推广会”“故事大王比赛”等,每天安排不同的幼儿轮流进行讲述,为每位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进行叙事讲述的机会。

4.开展叙事性讲述集体教学活动叙事性讲述集体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叙事能力的幼儿园活动。

〔6〕幼儿园常见的叙事性讲述集体教学活动主要包括看图讲述和情景讲述。

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图片、木偶戏、皮影戏、无声动画等作为叙事性讲述的语言情境,在分析幼儿已有叙事性讲述水平的基础上,设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帮助幼儿获得更高水平的叙事性讲述经验。

(三)提供有效的支架支架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布鲁纳等人在吸收、发展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支架理论认为,幼儿的学习既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成人适时适当介入、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过程(边霞,2022)。

走出误区有效“叙事”----浅谈如何开展有效的教育叙事研究

走出误区有效“叙事”----浅谈如何开展有效的教育叙事研究

走出误区有效“叙事” ----浅谈如何开展有效的教育叙事研究【摘要】教育叙事研究方式对我国的教育研究产生较广泛的影响,其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其对教育的理解。

它对教育研究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前中小学的教育叙事研究实践存在一些误区,本文试图从两方面略谈如何开展有效的教育叙事研究:在策略上要运用“围绕日常生活叙事、改革传统习惯和观察视觉、改变无阅读状态下的研究、事例理论融于一体、叙事中融入反思”等方法;在过程上要以“提出问题、选择对象----融入现场、观察访谈----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的步骤展开。

【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有效误区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研究方法日益受人们关注,教育叙事研究就是其中的一种。

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将叙事学从文学领域引入教育学领域。

90年代,我国教育学者予以引介、倡导,从而使教育叙事研究方式对我国的教育研究产生较广泛的影响,它被逐渐运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中,已经成为教师理解教育并讲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概念界定“叙事”原是一种文学样式,“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揭示内隐于这些事件、经验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揭示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

其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其对教育的理解。

二、意义作用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式,对教育研究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丰富了教育研究内容,给教育研究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其主要作用表现如下:1.教育叙事研究为教学一线教师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和效果实用的科研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

真正使教师人人都有参与教育研究的机会,让每个教师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2、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有助于重新审视、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促使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更加完善、灵活,成为转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突破口。

教育叙事活动实施方案

教育叙事活动实施方案

教育叙事活动实施方案
教育叙事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施教育叙事活动时,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方案,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教育叙事活动的实施方案。

首先,确定教育叙事活动的目标。

在进行教育叙事活动之前,需要明确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是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还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设计。

其次,选择合适的叙事素材。

叙事活动的核心是叙事素材,而选择合适的叙事素材对于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

叙事素材可以是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科学实验等,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来选择合适的素材。

然后,设计教育叙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在确定了目标和叙事素材之后,就需要设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可以通过讲故事、观影、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进行教育叙事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评估教育叙事活动的效果。

在活动结束后,需要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看看学生是否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标,以及活动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总之,教育叙事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完善的实施方案,可以让教育叙事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叙事的局限与重构

教师叙事的局限与重构

教师叙事的局限与重构中学一线教师有许多教育“故事”“冲突”和“感悟”,许多教师也拥有良好的叙事天赋和研究潜质。

这些都是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础与条件,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但当我们深入教师们生活之中,发现教师叙事的需要具有不可端详的异样性,那就是教师在叙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

一、教师叙事的局限(一)叙事的基本概念不明晰什么是叙事,几乎所有的中学教师都略知一二,“叙”就是记叙、叙述,“事”就是事件、故事,将两者链接起来,“叙事”就是“叙述”“故事”,或者是“讲述故事”。

从基本常识、写作习惯及字面意思来看,这种理解本身没有错,但问题的关键是中学教师的叙事不完全等同于文学样式的叙事,它是基于教育研究的目的,是对自我实践生活的审视。

由于教师们没有从理论、逻辑及科学研究的角度去区别不同范畴的叙事内涵和外延,以至于他们会将不同场域的“叙事”混为一谈。

许多教师也还没有走出学生时代关于“叙事散文”轻描淡述的初始记忆,叙述行为仍停留在非本质理解的简化层面。

这种现象表现为其叙事不是受过往教育生活的暗示,只是凭借自己合理大胆的想象去编造、杜撰教育故事(当然,教育叙事并不反对适当加工故事的真实细节,但其内容、本质的真实性、原生态须得到最基本的保证),不讲究叙事的信度和效度,只为故事而叙事,把教育叙事当做文学创作来看待,将使叙事远离教育研究的范畴、宗旨和特性。

(二)叙事意识的预见性薄弱叙事意识是对教育生活的一种反映,具有“一般意识”的预见性。

它不仅是教师追叙过去教育生活的思维方式,而且是教师工作的方法论及思想体系。

可我们许多教师不能有效识别思想观念、个性心理、情绪情感等教育冲突,所叙述的文字常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无法洞见或透视隐藏在过去生活中的教育意蕴,不善于提炼教育生活及教育智慧,对教育生活中的内部联系及规律性的东西熟视无睹,这些正是我们教师叙事预见性不强的表征。

其中的原因恐怕是我们教师叙事意识仍停留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低级阶段,反映的只是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形象或事物之间某些表面的、简单的联系,没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因而,无法观照教育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及各种事件之间的本质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开展叙事研究教育叙事所叙的教育现象必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蕴含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教育叙事不能直接讲教育道理、教育理论、教育观点等,否则,就不是教育叙事,而是教育案例或教育论文;也就是说,教育叙事要求叙事者掌握和领会相关的教育理论,然后把这些教育理论巧妙地隐藏在教育叙事之中,而读者正是通过阅读这样的教育叙事从而领会了其中的教育理论。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往往认为学生犯错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但是,如能正确地解读学生犯错误的心理,并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那么错误又何尝不是一个教育机会呢?去年初秋,台风来访,打落了许多小树枝,学校门卫室的大爷就把它们扫在了一起,堆在了沙坑边。

中午吃过饭,我在操场上巡视,突然有个小姑娘来报告,说有人在玩棍棒,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几个小家伙手里各抓一根树枝,正在热火朝天地打闹呢。

我径直走过去,其中一个学生发现了我,连忙扔掉树枝,迅速地逃跑了。

剩下的几个正要逃跑,却被我叫住了。

几个孩子苦着脸,磨磨蹭蹭地挪过来,嘴里支支吾吾地说:“不是我······”我摆摆手,打断了他们,亲切地说:“你们看,地上好多树枝啊,我们一起把这些树枝清理干净,放回沙坑旁边,好吗?”几个孩子虽然一脸诧异,但还是赶紧卖力地去捡树枝了。

我惊喜地发现,刚才那个溜之大吉的学生也悄悄地回来了,加入了清扫的队伍。

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地面就被打扫干净了。

洗过手后,我重新把小家伙们召集到我的身边。

他们乖乖地站成了一排,等着我训话。

我注视着他们,严厉地说:“你们刚才犯了错误,知道吗?”“知道。

”他们点点头。

“犯了错误就应该勇敢地承认,而不应该抵赖,更不能逃跑,对吗?”“对!”这次,他们重重地点点头。

我感到他们的认错态度很诚恳,于是,语气一转,说:“你们刚才又做了一件好事这件好事,正好弥补了你们刚才犯的错误,我很欣赏你们,还要表扬你们!”话音刚落,孩子们眼睛一亮,愣了片刻,然后害羞地笑了。

我知道,在这笑容的背后,一定包含着他们对自己错误举动的检讨以及改正错误后得到表扬的欣喜,也一定包含着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做个好孩子的决心。

犯错误是难免的,学生犯错误就更正常了。

可是实践中,我们常认为学生不该犯错,不能犯错。

根本就没有把错误视为教育的资源。

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犯错误其实是一种经历,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只有在犯错、认错、改错的真实情境中,学生才能学会正视错误——勇于承担而不是狡辩,更不能逃之夭夭;才能学会改正错误——真心思过而不是表面敷衍;才能学会挽回过失——积极补救而不是消极退缩。

如果能把错误当作一种资源,我们对待学生就可能会温柔许多,教育的方式也会温和许多了。

【资料来源】冯毅.中国教育报[N].2008年 4月 23 日第 6版.追溯型叙事讲述的是“昨天的故事”。

其重要价值在于明确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

如此处理“假币事件”在近二十年的教育工作中,有一件事令我无法忘记,它是我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失败,至今想起,还会深深地自责。

事情发生在1995年,我担任高一(7)班的班主任。

9月初,生活委员把收完的学杂费交给我,我又很快上交。

在交给出纳员后,出纳员发现一张十元假币。

对这一突发事件,我没有经过冷静的思考,就怒气冲冲地回到教室,并且大发雷霆,说是有人故意把假币带到学校来,十有八九是父母做生意受到的假币,不想吃亏,交到学校来。

当时我班只有李雪飞的父母是生意人。

我在说这些毫无根据的话时,班级里鸦雀无声,学生都被我镇住了。

事后,班级个别干部和我谈了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他们反映李雪飞同学思想压力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不一定是有人故意交假币,可能是不知道真伪;学生对我处理问题的方式不能够完全接受。

当时,我也觉得这样处理问题是有些偏激,但是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思考。

一段时间里,我和李雪飞见面都觉得不自然,他也有意躲着我。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届学生离开了校园。

随着教育经验的增长和对教育的研究,我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这件事。

这样处理问题的效果:在处理这例突发事件中,没有经过冷静的思考,“怒发冲冠为假币”,把“莫须有”的罪名加在李雪飞的身上,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自己权威,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更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的反思】如果自己是那名学生,当班主任老师遇到突发事件时,就这样不经过调查研究、不分青红皂白地冲全班同学发脾气,自己也会有抵触情绪。

如果这样处理假币事件:回到班级心平气和地和同学讲这件事,指出可能有的同学一时私心作祟,做了不该做的事,老师允许学生犯错误,但是要知错必改。

也可指出可能有的同学没有识别能力不知道这是假币,告诉学生以后怎样鉴别假币,并和学生说老师自己把钱垫上了,希望以后不要发生这样的事。

这次假币事件,给了我很深的启示。

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可能个个是三好生,他们的一些言行有时会使我们非常恼怒,但是作为教师,在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感情,经过理性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改变教师日常生活的“叙事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刘良华当一个教师感到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合时宜”并打算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时,教师真的能够实现这种改变吗?当教师按照专家的建议或者按照某种教学理论的说法去操作、应用,教师就能改变自己的教学实践吗?当教师打算以“研究”、“反思”的方式去寻求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教师往往却不知从何处入手时,一度流行的“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时髦的口号便成为一个值得追究的问题。

“叙事研究”正是追究“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时髦口号之后的一个备择方案。

一、为什么转向“叙事”以往的教育研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教育实验”。

“教育实验法”确实是有价值的教育研究方法,但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这个方法似乎并不“够用”。

“教育实验法”的基本特征是强调“控制”和“假设”等研究策略,但实际上中小学教师自称使用了教育实验法时,往往既没有“控制”,也少有“假设”。

这使“教育实验法”显得名不副实。

在拒绝了名不副实的“教育实验”之后,人们经常愿意采纳的研究方式是“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法”的基本特征是教师叙述自己教育生活中的“经验事实”。

教师谈论个人的“经验事实”原本是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因为教师所谈论的是具体的、个人化的、生活化的“问题解决”,而不是空泛的、以教训的口气发出来的大道理。

遗憾的是,教师在使用“经验总结法”时,往往将“总结”转换为一种“概括”,基本没有了“经验事实”,没有了“问题解决”,而只剩下一堆似是而非的教育大“道理”。

教师在使用“经验总结法”时一旦追求“大道理”的谈论,“经验总结”要么沦落为一种抄录教育理论文章的“剪贴”活动,要么成为一个论点配一个案例的“戴帽子”游戏。

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提交的“经验总结”往往大同小异,都在谈大道理,恰恰没有教师个人化的“问题解决”以及相关的“经验事实”。

……针对经验总结法的问题与障碍,我们在合作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重视教师对自己的“经验事实”本身的“叙述”,包括口头的“叙说”与书面的“记叙”。

教师自己成为研究的“叙说者”和“记叙者”。

对“经验事实”的“叙说”或“记叙”将关注整个问题的提出过程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以这种“叙述”的方式形成的研究报告显然不同于以往的“教育论文”。

有人称之为“叙事研究”(narrative),但我们更愿意称之为“叙事的行动研究”(narrative action research),因为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坚持引导中小学教师成为一个自己的教育经验事实的“叙述者”。

当我们将叙事研究理解为由中小学教师自己“叙述”的研究方式即“叙事的行动研究”时,叙事研究的基本追求是:教师“叙述”并“改进”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换言之,叙事研究的基本理想是:“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的日常生活”。

二、“叙事”作为一种“行动”方式教师“讲教育故事”实质是以“公开发表”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而“公开发表”又不同于一般所谓的“发表文章”。

它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的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这里的“发表”实质上是一种“叙述”,“叙述”之后形成的文章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

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教师写教育“记叙文”或者说教师做“叙事研究”并不排斥教师写“教育论文”,但教师最好在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故事之后,再去讲教育道理。

但是,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叙述“教育故事”时,有时感到无话可说。

我们与教师一起讨论之后,发现叙说的关键,是叙说之前的行动。

所以,我们提出一条补充的策略:“教师的写作实质是一种行动方式”。

反过来说:“教师写作不只是为了公开发表”,或者,“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行动,教师将无话可说”。

这样说的理由是:“写”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由于教师的“反思”总是以某种教学理念的眼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个人化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行为将经由这种“反思”发生转化。

可见,教师“写”教育事件实际上是转化教师的或从教学事件中提升出“学校课题”,旨在兑现一种“问题从学校产生”的叙事研究尤其是叙事的行动研究的基本精神。

三、“教学叙事”的写作方式我们建议教师在撰写“教学叙事”时,提出一些基本的“教学叙事”的写作建议。

具体包括:“教学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

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每个“教学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了某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它的叙述必须相应地显示出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

它既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每个教学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典型性,体现“有效教学”的相关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说服力。

教学叙事可以反映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教学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

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

在叙述“教学事件”时,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

这使教学事件的叙述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

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个人教育信仰“附着”、“涂抹”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