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形象思维,其他论文文档]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涡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第Ⅰ卷(75分)一、一般论述类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作者要经过从酝酿构思到艺术表现的过程,才能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塑造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就是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形象思维活动是以一幅幅生活图画为基本单位的。

在酝酿构思阶段,作者的头脑就像一匹奔马,在一幅幅生活图画间驰骋,一会儿涌现出从生活中捕捉到的形象,一会儿浮现出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虚构的画面。

清代画家傅山作画前,手舞足蹈,或跳或跃,形同疯子。

从形象思维的角度看,傅山作画前的情形是能理解的。

画家构思时,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仿佛身临其境,连自己似乎变成了画中的蝴蝶或飞鸟,于是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傅山创作前的精神状态说明作者在创作的酝酿构思阶段,的确是以一幅幅具体的生活图画为基本单位来思考的。

随着作者对这些生活图画的选择、加工,逐渐形成了一些最清晰、鲜明、生动的图画,完成构思的深化过程,从而进入艺术表现阶段。

在艺术表现阶段,那些清晰、鲜明、生动的生活图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更加活跃地在作者头脑中跳动着,仿佛是那些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催逼着作者拿起笔将他们描绘出来。

《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的体会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写到高峰处,就搁不下笔,我写书时,不感觉是坐在温暖的宿舍,而是在林海雪原里,和小分队的战友在一起。

”曲波说的情形,正是形象思维深化的表现:作者全神贯注进行创作的时候,正是他头脑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最活跃的时候,因此作者完全被自己构思的形象吸引住,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感觉,而与笔下的人物融为一体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形象思维进入成熟阶段,人物形象就要按照他自身的逻辑去行动。

鲁迅开始写《阿Q正传》时,并没有料到阿Q的“大团圆”结局,阿Q自己却一步步向这个结局走去。

法捷耶夫写《毁灭》时,最初的构思,美蒂克应自杀。

但后来似乎是美蒂克自己出来说服作者,他不应自杀。

形象思维论文化学教学论文:形象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形象思维论文化学教学论文:形象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形象思维论文化学教学论文:形象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摘要: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非逻辑性、粗略性和想象性。

初中化学中的形象材料特别多,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形象思维材料,可以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形象思维;化学教学;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化学概念;化学练习笔者有过十几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下面就形象思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略谈几点看法,希望得到各位同行们的斧斫!1、形象思维在化学用语中教学中的作用初中化学的化学用语包括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对它们的掌握和理解,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实物及其变化来认识它们,反过来还要使学生能通过这些化学符号来认识和记忆它们所代表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特别是对初学者,往往要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几个反复的认识过程,才能掌握好化学用语。

在这个过程中形象思维起着基础作用。

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首先,要求学生会读、写、用,特别强调书写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和真实性。

其次,要求学生会想,化学用语不完全具备直观形象性,运用形象思维,通过想象,把化学用语和它所反映的物质形象地联系起来,易于理解和记忆。

2、形象思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从实验为基础研究化学,是化学教学的一大特点。

化学实验教学是训练和培养形象思维的最佳场所。

初中化学实验是通过感知而获得物质及其变化的感性认识。

这是认知的第一步。

因此化学实验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更重要的是怎样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去思考问题,经历和体验化学实验,“看到”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

即必须对感性材料认识进行加工,进入理解阶段,提高到理性认识,这样才能认识物质的本质特性及其变化规侓。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多做实验。

在操作中去观察化学现象,去体验化学变化规侓的奥妙。

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要求,遵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通过确定观察的目的,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记录真现象。

3、形象思维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作用要想学好基本概念,就要注重概念的引入,尤其是初中化学概念的引入更应注重引入方法。

发展形象思维 提高阅读能力论文

发展形象思维   提高阅读能力论文

发展形象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的思维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

而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这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有可更优越的条件。

小学语文教材以记叙文为主,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生动感人的形象,需要小学生去感受,由感受形象进而理解课文。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运用直观,发展形象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别林斯基说:形象思维就是“用形象和图象来思考”。

这说明了图象能作为形象思维的媒介,但儿童往往由于知识经验贫乏表象储存量少,利用率低,影响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而直观教学却能够弥补这一缺陷,起到丰富表象有效运用表象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直观教学不外有如下几中情况:1、以图片简笔画、投影直观上面这种情况虽没有实物实地直观清晰生动,却有其独特的优点。

它简便易行,有一定的概括性。

有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概念,可以利用这些直观,让学生感知形成表象,运用表象去理解概念。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中动笔画一画不失为明知之举。

例如《九寨沟》在学生阅读课文时,画出看到的各种景色。

然后分析评论,分段难点迎刃而解。

2、以语言录音直观阅读教学中采用音乐和情的语言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这样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课文,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以言语直观看到采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对事物作形象的描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要求提取相应的感悟材料,能形成语言和图象的双重关系。

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感情,娓娓动听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入情入境,情趣盎然地接受知识。

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插入音乐,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仅是一段段文字,而是在文学欣赏的同时得到了美的快感,唤起情感的共鸣。

从而在头脑中构成了一幅幅“我”与珍珠鸟在一起相处的和谐画面。

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论文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一、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教育理论重要的研究课题,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一般要经过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再进一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和一定知识结构相依存在的。

掌握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传授合理的知识结构,就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就能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思维日益占主要地位,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主导作用,因此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例如:讲授光合作用的时候,是通过一些演示实验来概括它的基本概念的即概念的建立常常借助于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作基础,使实验结果推则上去光合作用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1、形象思维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感性材料愈丰富,愈全面,形象思维就愈正确愈生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生物都是对生特形态结构的具体描述和直观反映。

例如,植物体的根、叶、花、果实、种子等各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就属于这一类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只要具备了有关生物体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的形象再现能力,实际上也就掌握了这些知识,在生物教学中提供直观材料就显得特别重要,学生只有熟知了有关材料,才能具体地理解有关内容。

直观性村料的再现是思维的第一阶段,为了使学生的这一思维训练达到较高要求,教师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忆见过的材料,让学生默绘生物体简图。

描述生特体的形态结构特征,识别生物体图象等,以检查学生形象再现能力,强化形象思维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会不断加强。

每讲到一种生物,即使眼前没有这种生物的实体,学生的头脑中中也会浮现出栩栩如生的生物形象景观,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的效果。

2、形象思维的第二阶段:知识的连接知识连接经常被用于对生物体的复杂的生理过程的学习中。

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法编辑本段形象思维法(一)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指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

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表象。

它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

当人利用他已有的表象解决问题时,或借助于表象进行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一幅新形象时,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

所以,利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形象思维法。

例如,一个人要外出,他要考虑环境、气候、交通工具等情况,分析比较走什么路线最佳,带什么衣物合适,这种利用表象进行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

在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创造,画家绘画,建筑师设计规划建筑蓝图等也是形象思维的结果。

在学习中,不管哪一学科,不管是多么抽象的内容,如果得不到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都很难顺利进行。

所以我们学习各门课程时,既要运用抽象思维法,也要运用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不仅以具体表象为材料,而且也离不开鲜明生动语言的参与。

形象思维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

初级形式称为具体形象思维,就是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思维。

高级形式的形象思维就是言语形象思维,它是借助鲜明生动的语言表征,以形成具体的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其主要的心理成分是联想、表象、想象和情感,但它具有思维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言语形象思维的典型表现是艺术思维,它是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进行高度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形象思维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和复杂的形式。

高级复杂的形象思维是对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并不总是与语词紧密联系,未必进行充分的语言描述。

但是,它比概念概括有着较大的稳定性、整体陛,而且更加具体、更加丰富,因为概念概括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而形象概括则常包容着丰富的细节。

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技术专家常常将形象概括与概念概括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新的成果或新的形象。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2)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和形象(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2)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和形象(含答案)

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和形象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12分)童庆炳:与书为友作家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与书为友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于2015年6月14日下午突发心脏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80'岁。

作为文艺理论界泰斗,童庆炳曾培养过该领域众多知名学者,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学生。

1936年12月27日,童庆炳出生在福建省连城县莒溪乡一个清贫农家。

读小学时,童庆炳常考第一名。

1949年夏,童庆炳出乎父亲意料地以全县第三名成绩跨进了连城一中校门。

读完初一后,迫于生计压力,“家中老大”他被父亲强令辍学回家,走上扛担挑柴之路。

可他心有不甘,几次向父亲提出复学要求,然而父亲毫无妥协之意。

1950年一天,他不顾一切拿起行李和几斤米,还有祖母给送终钱——四块银圆,离开家毅然朝通往县城路走去,他发誓哪怕是当乞丐也要把书读完,要成为一个大写意人。

1952年,童庆炳初中即将毕业时,偷偷报考了邻县龙岩师范学校,并且顺利考取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可战战兢兢他一直等到一次父亲喝酒兴起时候逼着父亲当着朋友面写下一张字据后,才得以延续自己读书生涯。

龙岩师范学校校风、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们修养,给童庆炳留下了非常美好记忆。

他在这里不仅成长为一位品学兼优学生干部,还爱上了读书和写作。

1955年,师范毕业童庆炳通过参加苛刻保送大学考试,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遇上了黎锦熙、黄药眠、启功等一大批名师巨匠,这给了他充分深入研读经典机会。

1958年7月,童庆炳提前一年毕业,在北师大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任助教。

1961年开始“疯狂”地研读《红楼梦》。

经过两年潜心研究,童庆炳写了一篇近两万字论文:《高鹗续〈红楼梦〉功过》,论文在曹雪芹逝世两百周年之际,刊载于1963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红楼梦研究专刊”。

这篇论文发表后,童庆炳受到了学界注意,他也被调回中文系,开始了教学研究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机构组成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机构组成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机构组成王宁教授,博士生导师个人简历:1954年9月-1958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58年7月-1961年10月青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1961年10月-1964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字训诂学,师从著名训诂学家陆宗达教授1961年10月-1971年4月青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汉语教研室主任1971年4月-1978年5月青海省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从事影剧、音乐、舞蹈创作评论工作1978年5月-1979年5月文化部剧本委员会,从事编审工作1979年5月-1983年10月青海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1979。

7)、副教授(1981年7月)1983年10月-至今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训诂学曾经担任的社会工作: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九五"规划语言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中文专业委员委员全国高校文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语言学专业组组长教育部高师面向21世纪教改指导委员会委员,中文专业召集人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首都女教授联谊会会长北京市妇联执委曾任:北京市9届人大代表,现任北京9届政协常委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西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开设课程:古代汉语论文和著作信息:出版《训诂方法论》、《古汉语词义答问》、《训诂与训诂学》(以上与其老师陆宗达教授合著)、《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训诂学原理》、《汉字构形学讲座》等专著,主编《汉字汉语基础》、《古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汉字学概要》等高校教材,以及丛书共20余种。

发表语言学、文字学论文及文艺评论文章150多篇、短文120余篇。

参与国家颁布的《中文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基础教学用常用汉字部件规范》的研制,为第一研制人研究课题:主持国家及部委项目14项,其中重点与重大项目5项,主持与香港、台湾、国际合作横向项目7项。

形象思维绽放魅力论文

形象思维绽放魅力论文

形象思维绽放魅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必须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因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

(1)重视直观演示, 由视觉形象切入知识点。

按儿童的年龄特点,无意注意占要主要地位,无论什么新鲜事物出现,都会诱发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用图片、直观教具、电教手段或多媒体组织教学,把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让学生的思维与视觉充分感知所学材料,增加形象信息量的储存,建立完整、清晰、丰富的表象,才能在脑中留下鲜明的映象。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形体时,我让学生从家里找来药盒、薯片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将这些东西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后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这些形体的特征,再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说各种立体图形。

(2)积极动手操作,调动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操作能促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各种感官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地来观察事物。

例如:教学一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先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两颗棋子在数位表上摆出三个不同的数“20、11、2”(称棋子为数字宝宝),2颗棋子放在个位上即为“2”,放在十位上是“20”,个位十位分别1颗是“11”。

然后给每位学生发一张数位表,每人一盒围棋子。

在视觉的推动下,学生很积极地参与到摆数字的数学活动中来,先用三颗数字宝宝摆一摆,分别记录得到的数字,在用三颗子游戏成功完成后,学生更热忱地探索用更多的数字宝宝来做游戏,实际动手操作让本身就好动的低段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表象,为正确的思维扎下牢固的基础。

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数形结合,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数和形的紧密相连,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即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学生先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观察、操作,进行比较、分析,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获得数的知识。

形象思维与历史教学论文

形象思维与历史教学论文

浅析形象思维与历史教学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他们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便成了年代、数字、概念和规律的堆砌,传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索然无味。

这一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有感于此,本文拟就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作用作一些初步论述,并进而探讨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发展形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一、历史形象思维的特点所谓形象思维,是指用形象去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因而具有直观性、具体性、情感性和生动性等基本特征。

但是,形象思维又不同于感性认识,它并不只是直观地反映客观对象,而是能动地去表现客观对象,它包含了人们对于思维对象的基本观点和感情色彩,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

二、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1.形象思维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有血有肉、多彩多姿的,但又是瞬息即逝、无法再现的。

活生生的历史真实已经在永恒流动的时空中消失,学生们今天所学习的,只是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而高度浓缩了的历史教科书。

当然,在教科书中,仍有不少内容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形象鲜明的材料。

但毕竟受到篇幅的限制,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只能一笔带过,或略而不提。

因此,教师的任务便是应该努力弥补教材的不足,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这就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史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实教学内容,再造历史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由此而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可感性。

2.形象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

由于形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和提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往往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来表达历史的深刻内涵,使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牢固地掌握。

人有哪几种思维类型

人有哪几种思维类型

人有哪几种思维类型思维是智慧的光芒,是智慧的双手。

掌握了思维的方法,你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

一、惟妙惟肖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借助于形象的语言、表象进行联想和想象的思维。

形象思维遵循描述逻辑的思维规律,因而具有直观性与具体性的特点,它同形象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

形象思维是人类最先产生的一种思维,诗人、作家、音乐家、美术家、雕塑家以及其它艺术家都具有很高的形象思维能力。

从个体思维发展来看,3岁以后儿童开始利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

形象思维直接通过具体的形象进行思维,比如:我们去桂林旅游,站在游船的甲板上,清澈的漓江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两岸的“凤尾树”,郁郁葱葱,竹笋一样的翠绿山峰迎面走来,真是一番人间仙境呀!这时,你也许文思涌动,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地在心中构思起艺术形象来。

可能是一首美妙绝伦的诗;或者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散文;还可能是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或许是一曲“莺啼婉转”的田园交响曲。

在这个过程中,你所看到的景物就是形象,而你在大脑中将景物转化为艺术形象的过程,则是形象思维。

二、无比神奇的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指利用概念进行判断、利用判断进行推理,利用推理进行论证的思维。

抽象思维遵循推理逻辑的思维规律,因而具有抽象性、推理性、论证性的特点,同抽象概念、命题或人工符号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

抽象思维的产生比形象思维晚得多,从人类思维发展史来看,最多不超过一万年,从个体思维发展来看,10岁左右才形成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通过概念、命题或人工符号语言进行思维的。

其表现形式是论文、科学著作、哲学著作以及其它理论学说。

比如:解数学题就是使用的这一类思维,数学中的公式、概念和定理,是通过一些最基本的公理,利用命题的方法推导出来的。

哲学中的认识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现代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量子力学等,都是应用抽象思维方法建立起来的理论科学。

人类为什么发展起抽象思维呢?这是由于人类发明的语言,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符号,而语言所表述的东西,并不是那个具体的实物,这就产生了脱离实物的、语言化的、符号化的、数字化的东西。

8.3-形象思维

8.3-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
俄国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在论文《艺术的概念》中谈到形象思维的问题,认为“艺术是对于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用形象来思维”,别林斯基师徒以此去调和艺术和哲学的关系,并将艺术理解为一种形象的思维方式,这一概念的确包含着艺术的形象化特征,也隐含着艺术的哲理性维度,艺术不同于科学,它是一种形象传达。

“形象思维”一词在他的著作中有两种涵义,(1)指艺术作品的本体特征:“艺术是对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寓于形象的思维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11册第56-5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版),即艺木作品是理念、本质、真理的形象显示。

(2)指艺术创作的心理特征:“诗歌也进行议论和思考”,“诗歌用形象和图画来思考”,即指诗人具有的“善于把观念变为形象、用形象进行思考、议论和感觉的创造性想象(同上书第66—67页)。

艺术与哲学的差别不在对象、内容上,而在思维方式上。

“形象思维”一词的提出,表明别林斯基一方面重视文学的形象性与思想性,另一方面注意到想象、幻想、直觉和灵感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

这—说法后来得到高尔基.法捷耶夫的进一步发挥。

形象思维及其特征

形象思维及其特征

形象思维及其特征
形象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主要运用直观形象和表象来解决问题。

其基本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

形象思维不仅以具体表象为材料,而且也离不开鲜明生动语言的参与。

以下是形象思维的几个主要特征:
1.形象性: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其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
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

这使得形象思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的优点。

2.非逻辑性:形象思维不像抽象(逻辑)思维那样,对信息的加工一步一步、首尾相接地、
线性地进行,而是可以调用许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

它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体性的。

它可以使思维主体迅速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

形象思维是或然性或似真性的思维,思维的结果有待于逻辑的证明或实践的检验。

3.想象性:形象思维必须从客观世界获取材料并且运用想象。

它能反映同类事物中一般的
东西,也可以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形成典型性形象。

4.情感性:在形象思维中,思维主体对形象往往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意识,从而使
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总的来说,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人们更直观、生动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文学创作、艺术设计、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形象思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维形态的基本特征

思维形态的基本特征

思维形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如下:
1. 多样性:思维形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涉及到感性、知性、理性和非理性的各个方面。

不同的个体和环境条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思维形态,因此思维形态具有多样性。

2. 动态性:思维形态不是静态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环境、认知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思维的内在结构、逻辑和过程也具有动态性,因为它们会随着思维的演进而不断发展。

3. 创造性:思维形态具有创造性,它能够通过想象、推理、归纳和演绎等方式,发现新的事实、原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形态的创造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4. 关联性:思维形态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个体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和关联密切相关。

同时,思维形态的不同方面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思维系统。

5. 主观性:思维形态具有主观性,因为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体自身的经验、知识、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思维形态,即使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反应和思考方式。

总的来说,思维形态的基本特征是多方面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思维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了解思维形态的特征有助于
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思维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和发展思维能力。

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培养问题

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培养问题

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培养问题【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象形文字认读和形象思维培养问题。

在背景介绍了这一主题的重要性,研究目的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向。

在分别从象形文字认读的重要性和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两个角度展开讨论,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

在结论部分总结分析了文章的内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象形文字认读和形象思维培养的重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象形文字认读,形象思维,培养,问题,解决方法,思维发展,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的培养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识字和阅读来提高语言能力,而象形文字认读则是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形象思维作为学习中的重要能力,也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培养。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和形象思维的培养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象形文字认读能力和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培养的问题。

通过对象形文字认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深入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培养学生象形文字认读能力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方法。

通过研究,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改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也可以为未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为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作出一定的贡献。

2024年最新国开本科《幼儿文学》机考题库及答案

2024年最新国开本科《幼儿文学》机考题库及答案

2024年最新国开本科《幼儿文学》机考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8题)1.下面哪篇作品不属于安徒生童话()。

A.《丑小鸭》B.《青蛙王子》C.《皇帝的新装》D.《海的女儿》2.下列选项中的英国作家作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刘易斯《指环王》B.米尔恩《小熊温尼•普》C.格雷厄姆《柳林风声》D.巴里《彼得•潘》3.古代印度寓言童话集()是世界幼儿文学的经典之作,可称得上幼儿文学的鼻祖。

A.《小红帽》B.《一千零一夜》C.《五卷书》D.《伊索寓言》4.3~6岁儿童的思维占优势的是()A.动作思维占优势B.逻辑思维占优势C.形象思维占优势D.视觉思维占优势5.传统童话最经典的叙述模式是()。

A.对照式B.循环式C.三段式D.层递式6.《狼来了》(又名《爱说谎的孩子》)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美国马克•吐温B.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C.瑞士施比丽D.意大利的乔万尼奥里7.我国第一部作家童话集是()。

A.《大林和小林》B.《稻草人》C.《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D.《宝葫芦的秘密》8.幼儿读物是适宜幼儿听赏的()A.各种书籍B.神话传说C.民间故事D.幼儿童话9.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借鉴和吸收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条件之一,如冰心作品中可见泰戈尔《飞鸟集》的印记。

()A.正确B.错误10.幼儿读物与幼儿文学的关系是()A.幼儿读物是幼儿文学的一部分B.幼儿读物是幼儿文学中的一种类型C.幼儿读物是幼儿文学是一回事D.幼儿读物比幼儿文学广泛11.幼儿读物和幼儿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关系是()A.幼儿读物比幼儿文学范围广B.幼儿文学包含幼儿读物C.幼儿读物是幼儿文学的一个种类D.幼儿读物和幼儿文学都属于儿童文学12.下列作品属于作家创作童话的是?()A.《一千零一夜》B.《丑小鸭》C.《田螺姑娘》D.《格林童话》13.“树叶是小毛虫的摇篮,花朵是蝴蝶的眠床/歌唱的鸟儿谁都有一个舒适的巢/辛勤的蚂蚁和蜜蜂住着漂亮的大宿舍……”这首诗属于()。

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培养问题

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培养问题

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培养问题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和更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语言能力的要求,许多教育专家和教师开始探索更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新教学方法。

象形文字认读和形象思维的培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对汉字认读和字形理解的困难,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通过引入象形文字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形象思维在小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认知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更深入地探讨象形文字认读和形象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拟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培养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1.2 问题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形象思维在小学生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于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的培养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的问题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的重要性和作用,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象形文字认读能力和形象思维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通过分析相关理论、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引入象形文字教学和形象思维培养,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培养问题

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培养问题

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认读与形象思维培养问题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

在语文教学中,象形文字的认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象形文字的特点、认读方法和形象思维培养等方面进行论述。

我们来看一下象形文字的特点。

象形文字是指以物象的形状来表示事物意义的文字。

它通过图画的方式表达,具有直观形象、简洁明了、易于记忆等特点。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文字的理解主要依靠感性认知,而象形文字正好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

那么,怎样进行象形文字的认读呢?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形状、含义和用法,帮助他们获得初步的认识。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联想等方式来掌握象形文字的认读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这种过程,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象形文字认读能力。

在象形文字的认读过程中,形象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形象思维是指通过感知、想象和联想等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认读象形文字,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象形文字的形状和含义,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学生通过象形文字的联想和比较,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学生通过使用象形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形象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教师缺乏对象形文字认读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的了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一些学生对象形文字认读感到困难和无趣,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一些教师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教学。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积极寻找和运用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形象思维”的两次大论争

“形象思维”的两次大论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学界、文艺理论界就“形象思维”问题展开过两次大规模的论争。

第一次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历时十年左右;第二次是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持续了七、八年时间。

两次论争的时代背景、知识背景不同,但理论使命相似,即探讨“形象思维”是不是独立于并相对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另一种思维形式?“形象思维”是不是艺术创造的特殊规律?前一个问题带有浓厚的哲学尤其是认识论色彩,后一个问题则试图探讨美学尤其是艺术创造心理学的真谛。

<?XML:NAMESPACE PREFIX = O />一个来自异域的美学观念(第一次论争:1955—1966)中国第一次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论争,发生在本世纪50年代中、后期。

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段,冷战的国际格局,规约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基本态度,也严峻地影响并规约了当时中国的学术界、思想界,促使他们在学理价值取向方面趋于单一,思想资料来源过于偏枯。

现在回顾中国当时那场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论争,就会发现它实际上只是前苏联关于同一问题论争的移植和接续。

“形象思维”作为诗或艺术定义,出现于1838-1840年间的俄罗斯思想界。

前苏联文艺理论界一般认为:俄罗斯批评家别林斯基发表于《莫斯科观察家》1838年7月号上的(《<冯维辛全集>和扎果斯金的<犹里·米洛斯拉夫斯基>》一文里,首次提出“诗是寓于形象的思维”这个定义。

实际上,他在前一个月发表于同一刊物的书评《伊凡·瓦年科讲述的<俄罗斯童话>》里已经提到这个定义了。

两年后,别林斯基在《艺术的观念》(1840年)中对这个定义展开论述,将“诗”改为“艺术”,即“艺术是寓于形象的思维”。

别林斯基还曾加注说明,在俄文中是他第一个使用这个定义。

[1]别林斯基艺术定义的思想之源,可以追踪到黑格尔关于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美学思想。

文学的“形象”“语象”与“图像”——评《形象诗学原理》

文学的“形象”“语象”与“图像”——评《形象诗学原理》

文学的“形象”“语象”与“图像”——评《形象诗学原理》赵敬鹏【摘要】“形象思维”当属中国文艺理论热切关注的理论话题,甚至被认为是文学区别于非文学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图像时代”的今天,《形象诗学原理》一书也就有了重新被研究的必要.西方文论的历史表明,俄国形式主义的兴起,就是建立在对“形象思维”发难的基础上,直至后来的英美新批评,都很少论及“形象”.究其原因,所谓文学“形象”就是“音响形象”,即“语象”.由于当前愈加复杂的“文学图像化”现象,实则是语象的外化和实体化,所以,不同文体的语象容量,也就有可能产生类型各异的图像.【期刊名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形象诗学原理》;形象思维;语象;图像【作者】赵敬鹏【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1如果不厌其烦地回顾当代文学理论的“论争史”,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学者纵然是不断变换热议的话题,但总会与西方之间存在某种“时间差”。

“形象思维”或者“形象诗学”,就属于这样的理论话题。

尽管“形象思维”不是现代欧美学界的常见术语,并遭到了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的批判与扬弃,然而,这没有影响中国“形象思维年”(1978年)的出现,更没有影响我们将“形象”理解为文学的本质,以及文学区别于非文学的标准。

就此而言,《形象诗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在当今“图像时代”的语境中反思“形象思维”的诸多问题。

作者佩列韦尔泽夫(1882-1968),是一位与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同时代的文艺理论家。

《形象诗学原理》属于作者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于1982年首次在前苏联出版。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只有形象的创作才是艺术的创作”,而艺术创作即“性格的刻画、性格的表达”,“无论刻画的对象是看得见的,或听得见的,还是既看得见又听得见的,其结果永远都是形象”。

思维的4个特征

思维的4个特征

思维的4个特征
思维的四个特征包括:
1.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通过其他事物的媒介间接地认识事物,同时能够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2.目的性和指向性:在解决问题或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思维具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总是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或目标,并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3.逻辑性和连贯性:思维常常利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使得各个概念之间相互关联、前后衔接,并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和法则,以确保思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4.实践性:思维能够通过客观实践的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1)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之后,形象思维作为文艺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已被肯定下来了。

但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本文试就这个向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形象思维这个概念,有两种不同的用法。

当别林斯基说“诗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寓于形象的思维”的时候,“形象的思维”是当作一个静态的概念(即思维结果)来使用的。

当毛主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的时候,“形象思维”是当作一个动态的概念(即思维过程)来使用的。

前一种用法,着重在说明文艺本身的特征;后一种用法着重在说明作家、艺术家进行文艺创作的思维过程的特征。

毛主席的说法科学地揭示了文艺创作过程的特殊规律,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种种生活材料之后,要经过一个从酝酿构思到艺术表现的过程,才能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这塑造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就是作家、艺术家进行艰苦的形象思维的过程。

所以,形象思维是作家、艺术家的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

形象思维既是一种运动,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运动的角度去把握它的基本特征,了解构成这种思维运动的基本单位,运动的推动力量,运动的发展路线等。

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第一,形象思维运动以具体的生活图画为基本单位。

逻辑思维一般是舍去事物的具体感性的特点,以一个一个的抽象概念作为思维运动的基本单位。

人们借助概念形成各种判断和推理,做出理论的总结,以反映客观的规律,这是逻辑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

形象思维的目的则是要塑造出具体感性的艺术形象,这就决定了形象思维始终不舍弃生活本身的具体感性的特点,而以一幅一幅的生活图画为思维运动的基本单位。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艺术家虽然身居斗室,可他们的头脑却象电影银幕一样,一幅又一幅的具体生活图画在这里相继浮现出来,忽而是古代荒村,忽而是现代城镇,忽而是江南春色,忽而是北国雪景,忽而是清风朗月,忽而是暴风骤雨,忽而是情人相会,忽而是英雄献身……,万千图景,接踵而至,构成了文艺创作的思维运动。

此种情形就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神思》篇所写的那样:“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刘把不可能提出“形象思维”这个概念,但他用“神与物游”一语实际上指出了作家创作过程是以生活图象为基本单位的思维运动,这就相当精确地接触到了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形象思维的全过程,都是以生活图画为运动的基本单位的。

在酝酿构思阶段,作家凝神默想,可他的头脑就象一匹奔马,在一幅幅生活图画之间驰骋,一会儿涌现出从生活中捕捉到的形象,一会儿浮现在生活经验基础上虚构的画面。

毛主席在酝酿构思《七律二首·送瘟神》的时候,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这难道是一些概念在毛主席的头脑中转动吗?不,是昔日千村薛荔、万户萧疏的惨象,和今朝银锄起落、铁臂摇动的美景,象展翅的鸟儿一样,在毛主席的头脑中飞翔。

鲁迅的《阿Q正传》,在《晨报》编辑约稿的当天晚上,就提笔写了一段,鲁迅之所以能写得如此快捷顺当,不是没有原因的。

鲁迅说:“阿Q的影象,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

经这一提,忽然想起来了,晚上便写了一点,就是第一章:序。

”[1]原来阿Q这个形象,已在鲁迅的头脑中生活了好多年,达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所以一提笔就能“写他出来”。

苏轼善画竹子,他的经验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逐,以追其所见……”。

[2]画中之竹从胸中之竹而来,胸有成竹,才会有画中之竹。

这确是经验之谈。

清代画家傅山有一次为友人作画,作画时谢绝别人参观,可他那位朋友有些好奇,打算看看他是怎样画的,就躲在远处偷看。

但见傅山动笔之前,手舞足蹈,或跳或跃,和疯子一样。

友人大惊,就急忙跑过去,从背后伸手抱住了他的腰。

傅山感叹地大叫道:“你这简直是败了我的画兴,这怎么办?”于是掷笔不画了。

[3]傅山作画前的情形有些怪诞,可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当一个画家在构思时,头脑中呈现出一幅一幅的生动画面,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仿佛身临画境,连自己也似乎变成了画中的蝴蝶或飞鸟,于是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郭沫若构思《地球,我的母亲》的情形和傅山作画的情形十分相似,他说:“《地球,我的母亲》是民八学校刚好放了年假的时候做的,那天上半天跑到福冈图书馆去看书,突然受到了诗兴的袭击,便出了馆,在馆后僻静的石子路上,把‘下驮’(日本的木屐)脱了,赤着脚踱来踱去,时而又率性倒在路上睡着,想真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她的皮肤,受她的拥抱。

—这在现在看起来,觉得有点发狂,然在当时却委实是感受着迫切。

”[4]郭沫若为什么在写诗之前会如此“发狂”呢?可以肯定,当他受到诗兴的袭击之时,地球的形象已在他的头脑里跳动着,但还不够鲜明生动;于是他迫切需要亲自和他描写的对象——地球——亲昵拥抱,以使地球的形象在头脑里更鲜明、生动地活动起来,完成诗的构思过程。

毛主席、鲁迅、苏轼、傅山和郭沫若的创作经验或创作前的精神状态虽然不尽相同,但都说明了作家、艺术家在创作的酝酿构思阶段,的确是以一幅幅具体的生活图画为基本单位来思考的。

随着作家对这些生活图画的选择、比较、加工、虚构,逐渐形成了一些最清晰、鲜明、生动的图画,完成构思的深化过程,从而开始进人了艺术表现的阶段。

在艺术表现阶段,那些清晰、鲜明、生动的生话图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更加活跃地在作家头脑中跳动着,仿佛不是作家本人而是活跃在他头脑中的那些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在催逼着作家拿起笔来,将他(它)们描绘出来。

据说,德国诗人歌德自己说过:每逢诗兴来时,便跑到书桌旁边,将就斜横着纸,连摆正它的时间也没有,急忙从头至尾矗立着便写下去。

[5]歌德写诗时之所以会有这种急迫感,乃是因为此时头脑中的形象猛烈地敲击着他的心扉,催着他写,不许他再有片刻的延缓。

《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的体会也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当写到高峰的地方,就搁不下笔,时常是为了第二天工作才强制着放下笔,我每天晚上写书的时候,不感觉是坐在温暖的宿舍里,而是在林海雪原里,和小分队的战友们在一起。

”[6]曲波所说的这种情形,正是形象思维深化的一种表现,是不难理解的:当一个作家全神贯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正是他头脑中种种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最为活跃的时候,因此作家完全被自己构思的形象吸引住,以至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感觉,而与自己笔下人物融为一体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形象思维进入成熟阶段,人物形象就要按照他自身的逻辑去行动。

法捷耶夫曾说过:“在作者用最初几笔勾画出主人公们的行为、他们的心理、外表、态度等等之后,随着小说的发展,这个或那个主人公就仿佛开始自己来修正原来的构思,—在形象的发展中仿佛出现了自身的逻辑。

”又说:“如果作品的主人公是为艺术家所正确地了解,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他自己就会带领着艺术家向前进。

”[7]《风雪之夜》的作者王汶石也有相似的体会,他说:“人物性格一旦形成,一旦活跃起来,他就要顽强地按照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思想性格、个人气质来思考,说话,作事,行动,抒发内心情绪,这时候,他常常却要跟他的作者发生争执,和作者的主观随意性对抗,作者描写他,就不得不揣摸他们的性子,顺着他的脾气,引导着他沿着作品的合乎逻辑的主题思想的虚线向结局前进。

”[8]作家自己虚构的人物,竟会站起来跟作家发生争执,提醒他的作者应该怎样描写他,这岂不太奇妙了吗?其实,此种情形在创作中是不少见的。

如鲁迅开始写《阿Q正传》时,并没有料到阿Q的“大团圆”结局,但阿Q自己却一步一步向这个结局走去。

又如法捷耶夫写《毁灭》时,最初的构思,美谛克应该自杀。

但后来似乎是美谛克自己出来说服作者,他不应该自杀。

文学创作中的这种奇妙的境界正是形象思维运动达到了高度成熟阶段的标志。

因为经过艰苦的形象思维之后,人物形象在作家头脑里定型了,于是他就要顽强地按照他的性格去行动、说话,所以这时候仿佛不是作家在指挥人物,倒是人物在支配作家。

上述几个例子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作家在艺术表现阶段的思维状态,但都说明了:当作家进入艺术表现阶段之后,生活的图画不但没有从作家头脑中消失,相反它更清晰、更鲜明、更生动,同时也更活跃。

我们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用的是形象思维,是指作家思维的主导倾向来说的,这里并不排斥逻辑思维。

事实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但是,当作家一旦处于形象思维状态,就以生活图画作为思维运动的基本单位。

有人可能质向:不论那种思维运动,都必须以语言为工具,而“任何词(言语)都已经是在概括”,[9]这岂不是说任何思维都要依赖抽象的概念,怎么能说形象思维以生活图画为运动的基本单位呢?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诚然,无论何种思维的确都以语言为工具,而任何一个词语都已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因此语言具有一般性的品格。

科李家正是利用语言这一般性的品格,进行抽象的判断、推理,进行逻辑思维。

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语言的一般性又可转化为个别性。

当作家把普通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语法结构化为具体的文学语言(具有形象化、个性化和感情色彩特点的语言)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语言描绘个别的具体的感性的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等。

例如,“闹”这个单词,当它不和别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的确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因为它是对各式各样的“闹”的现象的抽象。

但是,当“闹”这个单词被诗人按照一定的语法结构、当作文学语汇放进“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的时候,它就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形象了。

不是吗?我们读着“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仿佛就置身于明媚的春光里,看见那一群美丽蝴蝶和蜜蜂,围着那朵朵鲜艳的杏花,跳舞唱歌,闹个不停。

我们可以这样说,当作家处于形象思维状态时,生活图画和描绘这种图画的语言(默念的)必定是同时出现在脑海中的;在这里,生活图画是内容,语言则是外壳。

囚此,我们说形象思维以语言为工具,又以生活图画为运动的基本单位,是并不矛盾的。

共2页: 1 [2] 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形象思维”的两次大论争人性、人道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