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最大空间——江苏省苏州中学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
让学生个性飞扬——苏州市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纪实
习课程的前提
我校领 导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相 当重视 , 多次开
会研究、 落实具体的操作,并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最
初, 一部分教师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对这门既 没有严格规定的内容,又没有统一教材 、没有现成答案的
课 程不 知所措 。 因而接 受 任务时 也只 是抱 着试 试 看的 心态 ,
重 的 学 业 任 务 下 的一 种 难 得 的 解 脱 ; 血有 学 牛 认 为这 不
晒I
的重要性 ;并从这个高度来认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 在全体教师大会上 , 领导多次介绍研究性学 习课程的基本 情况, 出每一位教师都应以被学生邀请担任指导教师为 提
荣 , 为 自己教 育教学 工作 的一 个 重要 组成 部 分 , 真辅 作 认
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培养 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维普资讯
探究性教学 研究性 课程 学习
课程建 设
过 是 一 门 新增 的 学 科课 程 而 不 理 解 其 真 正 的 含 义 , 因此 对 没 有 现 成 的教 本 感 到 困惑 。针 对 学 生 的 种 种 想法 ,我
素的提高 。
2 课题 研究 模 式 :文献 研究 法 、实 验观 察法 、调查研 .
民主化、教育途径的社会化以及教育技术的信息 化。 、 针对 这些特点,从本校实际出发 , r i 我f f i ]l T了切实可行的实施 方案。
究法、建模概括法、创想论证法和思辨探求法等。 3 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 : . 语言表达 , 撰写研究报告、 小 论文和心得体会 ,多媒体展示,模型制作和成果展示等。
开展 。
分管教学 的副校长 、教学处主任担任。成员为分管该年
江苏省苏州中学德育实践与思考
社团市场
我的教育工程学
江苏省苏州中学 张昕
社团生活
我的教育工程学
江苏省苏州中学 张昕
社团营地 (本部)
我的教育工程学
江苏省苏州中学 张昕
社团报刊
我的教海报
我的教育工程学
江苏省苏州中学 张昕
谢谢!
江苏省苏州中学德育实践与思考
育人的目标和内涵 育人的活动和引领
育人的队伍和氛围 育人的管理和评价 育人的成果和实效
育人的目标和内涵
做一个终身的自主学习者和 自我教育者 先忧后乐,立己达人 为创造而学 诚思勇信
育人的目标和内涵
学生核心素养: 独立精神,自由灵魂; 信息素养,创新能力; 公共道德,责任担当; 国际视野,家国情怀; 身心健康,艺术审美; 自我教育,终身学习。
育人的队伍和氛围
全员育人,共同参与, 学科渗透,管理辐射
德育骨干,专业指导, 班级主导,思想引领
学生领袖,榜样示范 自主管理,团队影响
家长社会,辅助共育 家校合力,拓展视野
育人的活动和引领
办学先祖范仲淹: 先忧后乐,立己达人
首任校长汪懋组: 教育源于生活而改造生活
我们提出: 探索“生活德育”的道德 成长路径
育人的活动和引领
常规活动课程化、制度化 主题活动系列化、传统化 营地活动自治化、社会化 学群活动民主化、朋伴化 自主活动多样化、个性化 特色活动精品化、本土化
育人的管理和评价
学生信用等级指标 班级股市评价体系 道山币游戏法则 一日常规评比 文明班级评选 个性表彰 团队表彰
育人的成果和实效
高校的评价 企业的好评 社会的认可 科研的果实 学生的体验 教师的幸福
16090869_发现“伟长班”的奥秘
特别策划 SPECIAL发现“伟长班”的奥秘记者陶瑾学生的十八般武艺农耕体验发现更好的苏式教育苏州父母对于“伟长班”一定不陌生,苏州中学伟长班每年都会从全市几千名小学生当中海选,最优秀的孩子才可以进入这一个神秘的班。
苏州的父母们说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加入伟长,都是喜滋滋地广而告之,听见别人家的孩子进了伟长,其他父母们半嫉妒,半酸溜溜的,恭喜他。
“伟长班”有不一般的教育模式,优良的师资,个性丰富的课程体系,还有更多你看不到的独特之处。
当同龄孩子在课间休息时,伟长学子在操场上跑步锻炼;当同龄孩子奋勇刷题时,他们在实验室里专心研究;当同龄孩子冥思苦想时,他们在上生动有趣的选修课……还有其他孩子眼中纯属娱乐的春游秋游,伟长学子却把它当成体验生活的户外课堂。
在卫新校长看来,要成为合格的伟长人,需要具备三大素养:会做梦,懂规矩,思想上的狂人、行动上的绅士。
究竟“伟长班”有多么神秘,多么好玩呢,跟着记者一起去发现其中奥秘。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伟长计划”2011年,江苏省苏州中学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14所“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之一。
在苏州地区担负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
作为一所有着千年府学渊源、百年新学实践的名校,苏州中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追求始终贯穿于办学之中,并且让每一位学生受益。
同年,苏州中学出台“伟长计划”,是为继承和发扬苏州中学杰出校友钱伟长先生“科学报国”的崇高精神,发现和培养一流创新人才而制定的。
“这是一项伟大而长远的计划。
我们坚持系统培养观念,致力于探索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互衔接、完整贯通的培养体系。
”苏州中学校长卫新表示。
目前,“伟长计划”已成功实施三个项目,即“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苏州中学预科班高本硕八年一贯直通车”、“南京大学·苏州中学匡亚明实验班2+4高中本科六年一贯直通车”以及苏州中学“伟长实验部”。
据介绍,伟长实验部是苏州中学创新实验项目。
项目以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先进课程理念和经验,建构拔尖创新人才初高中一体化系统培养的新模式。
承教育之文脉扬书院之精神——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书院文化的创
【摘要】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延绵千年,为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有书院办学历史底蕴的现代化学校,应当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精髓,传承书院办学精神,追求“德业并重,以德为先”的教育目标,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鼓励特色与创新融合,推动专业与科研引领,积极寻求传统与现代办学的有机结合,守正出新,实现突破。
【关键词】书院文化;浸润式德育;特色课程【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6-0057-03【作者简介】唐敏,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6)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化学特级教师,苏州教育领军人才。
承教育之文脉扬书院之精神———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书院文化的创新与实践唐敏作为承袭书院办学文化的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以下简称苏州一中),是一所以建校历史悠久、学生素质全面、办学效益卓著、校友英才辈出而蜚声遐迩的名校,也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母校,现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学校。
学校深谙书院文化的精髓,秉承“自加压力,自主发展”的办学精神,以“正谊明道”为校训,以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身心和谐、习惯良好的现代栋梁之材”为育人目标,像做科研一样办教育,在传承与创新、反思与突破中不断攀登教育新高。
一、从书院到新学:追溯苏州一中文化根脉苏州,历来是读书研学之地。
1805年,苏州一些具有开明思想的地方官员为了改变治学风气、教育风气,培养对朝廷有用的人才,由两江总督铁保和江苏巡抚汪志伊在沧浪亭北面的可园创办正谊书院,其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士气,正人心”。
从1805年到1902年,正谊书院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共经历了18位掌院人,皆为名仕鸿儒。
在江南的书院中,正谊书院以倡导西学,注重教育手段的革新而为人瞩目,在全国都享有盛名。
1832年(道光十二年),道光皇帝御赐金匾“正谊明道”以表彰正谊书院的办学功绩。
1907年,通过苏州士绅筹款,在正谊书院基础上,创办了苏州第一所公立学堂———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传承与表达——基于江苏省苏州一中的校本实践研究
3.“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的师风师德观。中外教育史上高度关注师表风范 的有两位,一位是苏霍姆林斯基,一位是叶圣陶。 叶圣陶认为不能将老师的行业叫作“教书”,而是 “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到 20 世纪 80 年代,该观点提炼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 为人师表”[3],强调中小学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
总 第
地和主要实践学校,坚持研字当头、立足实践、研
值。一直以来,对文学家叶圣陶的研究可谓成果
以致用原则,致力于寻找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学校 丰硕,相形之下,对教育家叶圣陶的研究则明显不
期
发展的结合点、生长点、着力点和创新点,揭示叶
足。1974 年,一篇题为《教育家叶圣陶》的文章在
430 2019 12A
心”思想也深刻影响了叶圣陶。叶圣陶高度尊重
儿童的主体地位,明确反对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
主张把学生看作“生活体”,是有思想能创造的血
肉丰满之躯,是有生机的“种子”,认为“所谓办
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
条件”[4]。尊重儿童、发现儿童的现代教育理念,
与叶圣陶的学生主体观是深有渊源的。
二、以叶圣陶教育思想特色构建为旨归的多 元实践
(二)明确教育观念,掘进研究深度 学校在研究中逐步认识和挖掘叶圣陶相关文
从苏州书院看中国书院制度
从苏州书院看中国书院制度【摘要】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
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
苏州地区从南宋开始创建书院, 经元明两代的发展, 至清代进入繁盛阶段。
苏州书院促进了苏州教育的发达,培养了大批人才,繁荣和振兴了学术。
【关键词】苏州书院中国古代书院“书院是古代私学教育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结果,是趋向于制度化、正规化的私学。
”①苏州自宋以来,历代均建有书院,培养了大批学有专长的人才。
在苏州教育史上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宋代建立的苏州书院两宋时代,那些从门阀制度下解放出来的读书人,挟开拓万古心胸之豪气,凭藉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繁荣,依靠印刷技术进步带来的丰富藏书,纵贯古今,横论百家,将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事业推进到了一个空前发达的黄金时期。
其间,书院受到大家重视,创建711所。
宋代是书院获取显赫声名、得到大发展并形成为制度的时期。
苏州在南宋时期也创建了两所书院。
(一)和靖书院建于南宋理宗端平年间(1234年),是苏州历史上最早的一所书院。
创建人提举曹幽。
院址在虎丘云岩寺西。
为纪念和靖先生尹燉而命名。
尹燉为河南人,是宋代哲学家程颐的学生。
(二)学道书院建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位于城东南旧长洲县学南。
为纪念言偃而建。
南宋咸淳年间,平江知府黄镛奏立书院、祠,以祀言子,祭祀是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积累功能之一。
祭祀是古代书院的的一大规制,是书院教育的重要特色,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祭祀系统。
除祭祀至圣老师孔子之外,还包括与本院尊崇学统的相关人物,地方的名儒乡贤,创建书院的有功之士等。
这种书院的祭祀具有很浓厚的传承传统,彰显了地方文化的文化积累功能。
学道书院取“爱人”、“易使”之义而得名,选氏子孙及民间俊秀入院读书。
建正己、选贤、问礼、知本四所书斋,作为书生讲读之所。
又拨官田,别置育才庄,充书院经费来源。
苏州一中实践叶圣陶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纪实
FAXIAN JIAOYU 2015/04 69阳光校园 YANGGUANG XIAOYUAN苏州一中实践叶圣陶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纪实适条件。
”“我们的课堂应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走进课堂,主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周祖华介绍,2012年起,苏州一中提出“圣陶书院”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开展工作,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培养为重点,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立足于学生本位,以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和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为重点,规划了多种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积极服务于学生的特长发展,实施个别辅导、个性化教育为特征的培养模式。
为给学生创造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学校支持学生们创办了数十家学生社团,让其锻炼才能、舒展个性。
草桥文学社、乐思好辩社、机器人社、商业社、沧海月明古韵社……学生社团的专业性之强、涉猎之广,超出了教师们的想象。
在社团的平台上,学生们展现了惊人的创新力和创造性,仅2014年,他们就夺得了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一等奖、全国青少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母校。
这所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可溯源至1805年创办的正谊书院,先后培养出叶圣陶、顾颉刚、胡绳等文化名家和23位两院院士。
近年来,苏州一中提出“圣陶书院”的办学理念,运用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引领、推进教研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书院式办学,取得喜人成果。
农业式培养人才“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思维下,中学教育实践中往往有一种倾向——把知识、理念的灌输当成了第一要务,学生们被当成没有生命的瓶子。
”苏州一中校长周祖华说,“这种装瓶子式的教学,枯燥、呆板,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厌恶。
”早在20世纪50年代,叶圣陶就写下了《“瓶子观点”》这篇文章,敏锐地指出把学生当作瓶子是一种错误倾向。
后来他又撰文进一步指出:“受教育的人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厉害了,苏高中有一座科学梦工厂
苏州中学副校长张惠钰介绍: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给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提供实物化的环境,发现和培养更多具备良好科技素养的青少年人才,苏州中学2016年开始将学校的老食堂改建成梦幻般的科学实验梦工场,并制定了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计划——STEAM课程。
学科拓展与综合实践已经成为孩子们最爱的课程。全国中学生的各项物理化竞赛是孩子们的学科学术类活动;综合类校本选修课程和主题课程则组成了综合类校本选修课程。木工金工、电子创意、模型制作、3D打印、风洞实验、无人机、生物组织培养等基础课程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科技嘉年华;建筑设计、汽车构造与设计、F1赛车创意设计、创新实验、VR设计与体验、航天航空、机器人设计、纳米科技、物联网、艺术创意等菜单式主题选修课为学生们带来了盛大的科学盛宴。
“多一份舒畅,少一份焦虑;多一份真实,少一份虚假;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苦”。周玉龙老师一直把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格言,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用在了对学生的科学课程教学研究上。
周玉龙说:这座科学梦工厂里还将持续开展各类STEAM课程学习及相关竞赛、活动,发挥出学习空间更多的课程学习价值,使之成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和师生共同发展的孵化器。道阻且长,路遥且艰,但万事尽头,终将如意,科学探索的路将在脚下延伸。
有了科学梦工厂,更少不了名师的指导。周玉龙老师,是苏州中学科技中心主任,是常年活跃在各大媒体的科学教育版主,是出镜率高达335次的远近闻名的大红人。他执掌着STEAM课程中心的科学课程,是孩子们心中的科学魔力教主。
周玉龙老师深受学生欢迎不仅因为他是“网红”,更重要的是他有“十八般武艺”。周老师实验室,循环播放他在电视上做的那些物化小实验。创新实验展示区内,周玉龙老师自己构想出了许多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实验,一根钉子,一枚一元硬币,一块磁铁,一节电池,这些简单的小物件就能组成一个亥姆霍兹旋转木马,用手握住就能产生喷泉效果的沸腾球,转个不停的自转陀螺,用微波炉点亮的灯泡……周玉龙老师的灵感像学生做的“风力怪兽”,让学生着了魔般爱上科学探索。
让每个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中学特色
每一 位学 生的成长 , 学生称 其 为“ 全 天候 ” 妈妈 老 校依托校本教材 I 中文化——迈好 中学第一步》 ,
对初一新生进行 中小学生 E l 常行 为规范 、公 民道德 规范等应知应为常识 的教育 , 使学生系统了解初 中 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 ,了解桃 中的成长历程和历届
基础教 育参考 ・ 2 0 1 4 / 1 7
十大教育人物的孙 碧文老师 。孙 老师三十余年如
一
E t , 兢 兢业业 , 忘我 工作 , 从未 因私事请 过一天
三、 丰富 载 体 , 组织“ 三成教育" 特 色 教 育 活 动
一
假 。她爱生如子 , 关心爱护每一位 学生 、 用心 呵护
年代 , 学校就 因培养数学特 长生而闻名 。近年来 , 学 校紧密结合 本校教 育教学实 际 , 逐 步形成 独具
特 色 的办学理 念 , 即 以“ 三成教 育” ( 成人 : 让 学生
育 ”特色文化建设 的精髓 。校 门旁边一 面长长的
“ 文化墙 ” 上标 明 了“ 三成 教育 ” 的内涵 、 目标追 求 及实施路径等特色文化建设 的内容 。文化墙 下边 的三块 大理石碑上分别镌刻着 “ 成人 、 成才 、 成功 ” 的 目标 , 让学 生每 天诵读 “ 三成 教育 ” 并要 求并铭
、
营造氛围 , 构建“ 三成教育” 特色校 园文化
一
是 特色 校 园文 化 的提 炼 。我校 从 学校 资
石” 、 “ 思贤桥 ” 、 “ 桃李 亭” 、 “ 寸 阴亭 ” 与“ 三成教育 ”
构成特色文化系列 , 成 为激励桃 中人奋 发 向上 、 自
源、 环境 条件 等 多方 面分 析研 究 , 合 理利 用 既有 资源 , 充 分挖 掘潜 在优 势 , 不断追 求 个性 化办 学
以价值引领解决成长困惑——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德育心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给他们的心理和思想带来极大冲击。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进入后疫情时代,返校复课后,教师普遍感到学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和手机成瘾等行为习惯问题明显增多。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抑郁发生率为24.9%,失眠发生率为23.2%,均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具有内在契合性,在互相需要、互为补充的过程中,都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品质、积极适应社会为终极目标。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把脉后疫情时代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以学校“先忧后乐”的范公精神和“天下胸怀”的价值担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砥砺意志品质,发挥德育特有的价值引领和凝心铸魂作用。
同时,在活动中创设合适的情感和心理体验,化解学生的成长心理危机,在更广的范围内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实现“大德育”与“大心育”的深度融合。
一、“天下胸怀”价值观化解成长危机的意义1.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德育、心育遭遇难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停课,青少年的生活半径和社交空间被极大地压缩,过于沉迷线上社交和网络游戏的问题日益凸显。
网络的多元开放等特征,使得信息获取与推送唾手可得,而网络表达的非理性及网络传播的不可控性,也给青少年带来各种视听混淆和价值观冲击。
居家在线学习过程中,一些青少年缺乏自主性,拖延问题现象级频现,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的行为矫正。
同时,青少年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加剧,各种新的心理压力和家庭问题出现。
长以价值引领解决成长困惑——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德育心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刘勤【摘要】后疫情时代,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遭遇挑战。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以“天下胸怀”的价值引领探索德育和心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用价值引领化解学生成长危机,把握学生成长节律,把脉学生成长痛点。
【关键词】德育;心育;价值引领;融合【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3-0011-04【作者简介】刘勤,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7)学生处主任,高级教师。
建设书院式育人场域 探索高中课程新模式
建设书院式育人场域探索高中课程新模式作者:顾洪亮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2年第04期编者按: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以“东坡文化”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书院式育人场域,通过开发多维拓展、有机融合的“东坡书院”课程,构建符合“双新”背景、具有地方特色的“东坡书院”课程体系。
学校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推行知行合一,促进学生素养提升;推动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境界;提升学校品质,辐射并服务区域发展,在普通高中课程建设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东坡文化课程;书院式;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7-0063-03【作者简介】顾洪亮,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江苏宜兴,214221)校长,高级教师。
钱穆先生曾经说:“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最好的莫过于书院制度。
”书院在古代社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探索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体制与育人模式。
书院式教育秉持修身明理、传道济世的教育宗旨,采用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治学方式,以导师、学生的同游同学实现修身与修学的统一,值得当代教育研究借鉴。
近年来,很多中小学推进实施书院式教育,通过构建学科协同、学段贯通的特色鲜明的书院式课程体系,建设书院式的学习、生活物型空间,落实导师制拓展学生课程及社团活动,鼓励不同学业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开放、更广阔的平台与空间。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坚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真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建设东坡书院育人场域,尝试书院式育人新模式,开发多维拓展、有机融合的东坡书院课程,构建“东坡书院”课程体系,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把学校建设成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社会满意的現代化高品质高中。
一、传承千年书院文脉基因北宋苏轼曾在宜兴蜀山脚下筑室买田,开坛讲学,后人为之建“东坡书院”。
共生理念下融合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融合课程实践探索
共生理念下融合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融合课程实践探索黄厚江1徐飞2一、共生教育与教育改革趋势“共生”这一概念源于生物学领域,是指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的状态,后来逐渐被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其意义延伸为事物之间交互合作、互存互利的关系。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教育现代化阶段的教育新样态的八大基本理念: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
不难发现,共生教育与这些理念高度契合,符合教育改革的趋势。
共生教育倡导主体共生,通过师师共生、师生共生、生生共生等方式,形成互动、互惠的学习场域,使师生个体都得到充分发展。
从课程层面而言,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在成全课程的同时也被课程成全,实现课程与教师的共生。
在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严重失衡的当下,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强调共生视域下各教育要素之间的异质共存,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融。
立德树人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
中国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界定为“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品格与能力应融合共生,能力不能脱离道德品格而存在,同时道德品格对关键能力有强大的价值引领作用,二者相互帮助、相辅相成。
共生教育的当代价值远不止以上所述,共生的哲学是基于关系的思维方式,共生教【关键词】共生;融合课程;课程实施【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1-0058-03【作者简介】1.黄厚江,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江苏苏州,215200)执行总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2.徐飞,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江苏苏州,2152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
编者按: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是由江苏省苏州中学与吴江区政府合作创办的一所高规格的学校。
学校以“江苏基础教育改革的窗口学校,中国办学体制创新的示范学校”为愿景,积极探索并实施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
苏州中学办学形式改革实施方案
苏州中学办学形式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苏州中学决定进行办学形式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改革目标1. 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实施弹性学制: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时间和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 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注重专题与综合实践,增加学科交叉融合。
4.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业水平、能力水平、实践能力等因素,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5. 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适应改革带来的教育挑战。
三、改革方案1. 实施弹性学制:a. 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课程,鼓励兴趣培养。
b. 设置专门的学习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选课指导和个性化学习计划制定。
2. 推进课程改革:a. 优化课程设置,减少应试课程,增加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类课程。
b. 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a. 综合考虑学生学业水平、能力水平、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
b. 充分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综合评价、实践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4. 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a. 提供教师培训机会,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b. 鼓励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和研究活动,促进专业成长与交流。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改革实施计划,并明确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
2. 开展广泛的调研和讨论,了解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需求和意见。
3. 组织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能力。
4. 逐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推行素质教育。
5.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发展情况。
6. 定期评估改革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预期效果1. 学生发展更加全面,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2.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负担减轻。
3. 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学满意度提升。
书院制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LIBERAL ARTS FANS2023年第12期教育教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是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培养与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江苏省苏州中学秉承苏州府学紫阳书院的文脉精神,坚持千年府学、百年新学的办学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众多一线语文教师都致力于探索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路径。
近几年来,学校教师积极探索基于现代府学书院制的多元自主的学习模式,并系统地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寻求现代教学方式与书院制的对接融合,研究古代书院制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书院制模式的前世今生中国古代书院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私人讲学。
“圣人”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学风,垂范后世。
孔子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提倡有教无类,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集藏书、教学、研究、祭祀等功能为一体的特殊的文化教育机构,萌芽于唐代,或为科举之用,或为读书休闲之用[1]。
到宋元时期,书院逐渐受到重视,慢慢地获取显赫声名并形成制度。
至明清时期更为普及,更加开放灵活,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至清末时期,在引进西方新学的同时改制为学堂。
书院制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种成熟完善的教育组织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私学制度发展的结果。
其作为官学系统之外的教育组织,继承了私学在聘任山长、选择学生方面的独立之风,学习内容各有所本,自由核定,要求独立学术、自由讲学,体现了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在古代书院中,学生往往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学习:一是聆听书院山长或讲学大师的“升堂讲说”和“学术会讲”;二是借助书院丰富的藏书自主读书和独立钻研。
自修研究、质疑问难是在书院制下学习的主要方式。
苏州中学拥有千年府学渊源,书院制在苏州中学是有根基的。
苏州中学的前身紫阳书院存续时间不到两百年,以“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返躬以践其实”为办学宗旨,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状元有6位,成绩斐然。
新课程改革下的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本课程开发
新课程改革下的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本课程开发
李敏明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校本课程设置是当前学校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开设时以学校为根本,以学生为需求,以兴趣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力军,以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为载体,要因地、因时、因校,依托学校特色,找准切入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考虑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江苏省苏州中学准备开设三大系列的校本课程,即校史系列、学科系列和综合系列.
【总页数】2页(P174-175)
【作者】李敏明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西安市西电中学为例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西安市西电中学为例
3.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
4.共生理念下融合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融合课程实践探索5.“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研习体系的模型构建--以江苏省苏州中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州中学园区校:科研兴校,玩转“书”式教育
好的学校要有好的学习氛围,更要有好的教师资源,教师的思想与理念,正是教育的灵魂。苏州中学园区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将通过名师引领和骨干凝聚,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学科甚至一所学校走上科研兴教的教育改革之路。
以晋诺语文名师工作室为例,这个名师工作室,有点不一样。它有点“公私”不分,在成立工作室之前,成员们就私交甚好,有些成员间的情谊要追溯到10年前。它的成员多而“杂”,成员中有初高中教师,也有大学教师和在读博士生。它属于校级名师工作室,却吸引了诸多名师,甚至跨越省份。它成立仅几年,工作室主持人却打算“即使我退休了,还是要继续做下去”,因为这样可以让语文阅读学研究传播得更远。
“我们通过打造全科阅读基地、建设人工智能学校、开办名师工作室三大举措,以一种全新的研究型学习方式,正在探索一条科研兴校的新路。”苏州中学主持园区校工作的副校长王旦说。
全科阅读,触摸各个学科的文化灵魂是苏州中学园区校一直以来的目标。目前,学校建有苏州图书馆分馆、西马博物馆、西马书院等多个场馆,正在打造周国平、王开岭、余秋雨等作家的书籍专柜,以此形成学校特色,每一位知名作家都有专题阅读书柜,每一间教室都是阅览室,每一门学科都有本学科的专题阅读体系。
【总页数】2页(P102-103)
【关键词】苏州中学 科研兴校 园区 教育 专题阅读 知名作家 阅读体系 阅读氛围
【作 者】李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33.34
每一位知名作家都有专题阅读书柜,每一间教室都是阅览室,每一门学科都有本学科的专题阅读体系……走进苏州中学园区校校园,处处有书香,随手可读的阅读氛围,昭示着这座学校无处不在的“书”式教育。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最优成长——基于中学书院制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最优成长——基于中学书院制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摘要:书院是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或学术研究机构。
我校建立了碧波书院、梧桐书院、翠竹书院、东湖书院、南海书院,建立了专业化书院课程体系和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实施社会化、生活化、个性化、智能化、国际化的策略,实行学生自治、课程多轨、走课教学、导师辅导、社群联动,打造个性化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化成长通道。
关键词:书院课程策略操作成长一、问题的提出1.当前办学模式的主要问题。
(1)大一统的标准化教育不利于人才最优成长。
目前,中学教育教学都是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考试评价,导致千人一面、万人同语,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
强调培养综合素养,但如果各方面齐头并进,培养的将是圣人,而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
所以学校不能成为少数人的狂欢与多数人的围观,应关注挖掘学生的潜能,放大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成为独特的自己!(2)教育脱离社会,学校办学追求被窄化。
海外学校与国内学校最大的不同,是大多数海外学校没有围墙。
有人说“围墙”导致学校对社会影响的拒绝,许多学校的“办学”被窄化为办理学校围墙以内的事务,抓教学质量成为许多学校的唯一追求,各类升学考试缺少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具体要求。
从课程设置看,学术型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一统天下,与社会联系较多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不过是浮在面上的“特色”而已。
这种“围城造校”模式,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树起了一堵有形和无形的高墙。
学校不是孤悬于社会之外的“围城”, 学校领导者要推倒心墙,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改变就教育言教育的孤立态度,开门办学,主动拥抱时代、倾听世界,使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紧密联系,才能登高望远,牢牢把握办学的制高点。
(3)教育脱离生活,教育教学偏离教育本质。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习惯用灌输方法,对教科书中的知识不加工处理,照本宣科,脱离生活。
这种教学如同将海鲜干货不经泡发、加工和烹饪,直接塞入学生口中,无法下咽,硬塞进去也会无法消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总第366-367期 2018·02B/03B ︼|课改视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
特别是自2009年起,国家和省市加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公平优质的教育。
所谓公平优质的教育,是以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合、适切、充分、和谐的发展。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
高中阶段推进公平优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一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中央立足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为实现新的发展理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二是从政策和制度上更进一步推动普通高中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办好公平、优质、多样的高中阶段教育。
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提出“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要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2017年3月,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推动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拓展校内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妥推进高考改革”。
作为区域内最优质的普通高中,必须承担起推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任。
面对学校生源结构发生变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如何改革教育教学与管理方法,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样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打造学校优质品牌特色,这些问题都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也要处理好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的关系。
陈宝生部长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排斥卓越”。
英才教育对于国家发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最大空间*——江苏省苏州中学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卫 新 张惠钰 施 怡摘要: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办好优质、特色的高中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苏州学校开展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改革课程教学与管理方法,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多样和个性发展,彰显学术型高中特色,实现了高中育人模式的全面转型。
关键词:书院制;育人模式;高中教育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B-0044-04*本文为“全国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号:BHA160149)项目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7-12-25作者简介:卫新,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7)校长,博士;张惠钰,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7)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施怡,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7)学术处副主任,高级教师。
45︼|总第366-367期 2018·02B/03B 课改视界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作为区域内最优质的普通高中的教育在兼顾升学的同时,更要为学生的主动、自主、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有特长的学生,不仅仅关注他(她)的考试成绩,还要为他(她)更好地发展特长提供可选择的、适合的发展通道。
一、书院制育人模式的缘起和界定1.书院制育人模式的缘起《意见》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
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立足我国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吸收世界先进办学治学经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江苏省苏州中学所在地前身是苏州府学。
1035年,北宋名相范仲淹捐宅办学,开吴地风气之先,有着千年的办学历史。
1713年,清代理学家张伯行在此地创设紫阳书院,让“对话研习、合作实践、分类指导”的书院精神在苏州生根发芽。
1904年,江苏巡抚端方扩建江苏师范学堂,苏州中学“百年新学”由此发轫;1927年,杜威的学生、教育家汪懋祖组建苏州中学,推行并发展杜威“教学做”的思想,大力发展学术型高中;罗振玉、王国维、钱穆、吕叔湘等名师在此执教,其教育教学模式与书院制有极深的渊源,在苏州中学埋下了大学精神的种子。
在百十余年新学过程中,苏州中学不仅以“名人掌校、名师执教、名人辈出”著称,而且形成了苏州中学独特的个性特质和创新文化氛围,有很强的学术性、开放性和自由度。
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开展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2.书院制育人模式的界定书院,作为在中国文化传播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授学方式,其明显的特征大抵有五:一是讲求身心修养与节操风慨,不唯学历;二是强调自学自修,注重独立研究精神之培养;三是提倡讲会制度,鼓励学术上的自由争鸣与互相驳难;四是注重通才培养,讲求知识的融会贯通;五是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书院制具有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和欧美高校住宿学院制两种制度的渊源。
从名称上来看,我校的书院制借用我国古代书院之名,但无论从结构还是功能,古代书院与现在学校尝试的书院制有本质上的区别。
从形式上,我校的书院制和欧美高校住宿学院没有直接的历史传承性。
但如果能审慎地吸收中国书院的合理、科学的内核,借鉴国外高校住宿学院制的通识教育、导师制、选修制以及课余生活管理等方面,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弥补当今班级授课制培养的缺陷,无疑具有极大的好处。
[1]从现代意义上,书院制实际上是学生在导师引导下规划教育路径,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兴趣活动,为不同年级、不同选科的学生以及导师营造一个关系密切、互动交流的师生社区。
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本质是教育的组织方式的改革,校园生活环境和课程教学环境的改造变革,管理方式的变革等。
二、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存在逻辑1.书院制适应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中教育新定位目前,高中教育定位为优质、特色、多样发展,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接高校人才培养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显然,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促进了高中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人才全面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式各样的学生需求变成高中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常态,这也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特色、多样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讲,高中教育将学科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将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结合,将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为高中教育改革和特色发展寻求多元化的育人模式探索途径。
这种探索无疑是高中育人模式改革的积极尝试。
2.书院制回应了高中深化课程改革带来的育人模式改革从教育部深化高中课程改革背景来看,高中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学科知识以外,更应该消除侧重应试教育的弊病。
从学生健康发展的内部需要来看,学生个体对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变得日益强烈。
当下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所面临的各种信息资源日趋平等,他们对在自由时间内实现自身发展的自主意识越发强烈。
学生学习日趋自主化、个性化,这给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集体学习活动带来较大的难度,急需建立合适的教育组织模式来弥补班级授课制灵活性和个性化不够的问题。
通过书院制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使课程的可选择及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3.书院制暗含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国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校承担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46总第366-367期 2018·02B/03B ︼|课改视界的战略任务。
作为人才培养,需要做好学段联动研究和学段衔接教育。
因此,要做好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需要了解高校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
从世界范围看,英、德、美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大学发展的主要模式,也由此形成了三种典型的大学制度。
加利福尼亚大学原校长克拉克·克尔在比较英、德、美三国大学发展模式时认为,英国大学的模式是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模式。
其原因在于,英国大学,特别是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的英国古典大学,实行住宿学院制和导师制的“小大学”模式,重视本科生的培养,重视自由教育,重视人格和个性的完善,保存了师徒式的师生关系,比较好地继承了中世纪大学社团组织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履行了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职能。
实行住宿学院制的英国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高等教育最核心的位置,住宿学院制是英国传统大学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2]因此,在中学开展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有利于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也能让这些学生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大学的学习,同时也是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的一条创新路径。
三、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1.书院制育人模式的课程架构我校始终认为,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工程,丰富的校本选修,为学生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机会。
我们把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要素,也把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把精心组织校本选修、综合实践和社团活动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攻坚项目,把努力实现“优效教学”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根本途径,把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实施“扁平化、矩阵式、项目制”管理)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整合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提升课程品质,增进课程的可选修性,注重过程管理、目标管理、个体管理,落实学生阶梯发展计划,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注重学生分类指导,落实因材施教。
综合考虑学校原本开设课程的情况,我校将着力培养的创新人才核心素养锁定在人文素养领域、科技素养领域和身心健康领域这三大领域之中。
对应的,整合提升学校育人空间,建设道山、春雨和碧霞三大书院,以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分别建设完善和提供三大领域六大类的生长型课程体系。
其中,道山书院开设“国学和史学”,旨在打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史哲,同时融汇东西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春雨书院主攻“科学和技术”,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碧霞书院强调“体育和艺术”,注重身心健康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和审美视界。
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结合“数理拔尖学生培养课程基地”“梦工场——STEAM 课程中心”“府学文化”“国际书院”等课程建设项目,建设课程实施空间,不断培育新的课程群和课程学习模块,建设书院学术型社团,提升社团活动品质。
书院课程的实施注重自主选择、导师引领、自主研修、专家讲座、分类指导、生涯规划、综合实践、社团活动、师生共研、各级竞赛、展评交流、成果共享、多元发展。
2.书院制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书院制育人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
所谓主动学习教育,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规范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