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无言之美》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无言之美》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无言之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本第十五课,主要讲述了“无言之美”的主题。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自然界中的“无言之美”,比如山川、海洋和星空等来强调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无言之美”这个概念,通过课文了解自然之美的构成,并了解自然之美与人的和谐共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与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运用归纳法、归纳分类法等思维工具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从“无言之美”中汲取人生启示。

从而增强同情心、责任感等情感素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无言之美”的内涵和外延,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与生活和人生有关的寓意与启示。

四、教学策略1.问答式探究:老师先利用一些图片或画面的呈现,以问题的形式递进地引领学生探究“无言之美”的概念本身、“怎样看待自然界的美”,以及“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等问题。

2.学以启示: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一些视频素材、图片等让学生从生命的包容、顺应与珍惜等角度体会自然与人的相互依存之美。

3.互动授课:老师通过课内讨论、同桌互动、游戏等形式来达到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Step 1.导入1.展示一些美丽幽静的图片或画面,依次呈现,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否有过在这些场景中沉思,沉浸的心情。

比如:朦胧的雨林、雄伟壮丽的大自然、静谧迷人的高原等。

2.通过思考、讨论,确立“无言之美”的概念本身,到底什么是“无言之美”?Step 2.阅读1.学生分析阅读材料,抓住文章的重点,仔细读取并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

2.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分角色完成课堂展示。

Step 3.思考1.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一棵树、一条溪流、一朵花等形态美,而每一个形态之间都有一种寓意,这种寓意浸润了在整个自然界的美中,带有某种更深层次的信息。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无言之美》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的一篇文章,作者从美学角度论述了“无言之美”的内涵,提倡人们要欣赏生活中的“无言之美”。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作者对“无言之美”的定义、阐述“无言之美”在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无言之美”。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欣赏美的意识,但对“无言之美”的理解可能还较为肤浅。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无言之美”的内涵,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作者对“无言之美”的定义,掌握“无言之美”在生活中的体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美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无言之美”的魅力,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提高生活质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无言之美”的定义,掌握“无言之美”在生活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无言之美”。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无言之美”的定义。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无言之美”在生活中的体现。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无言之美”。

5.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无言之美”,并分享心得。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审美能力和欣赏美的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体现:……•发现:观察、体验、欣赏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15无言之美》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15无言之美》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15 无言之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5 无言之美》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无言之美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无言之美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使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无言之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例分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对艺术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他们在欣赏无言之美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对无言之美的概念理解不深,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角度和方法不够成熟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艺术作品,深入理解无言之美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无言之美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提高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学会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无言之美的独特魅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无言之美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无言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艺术作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组艺术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无言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无言之美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解,阐述无言之美的内涵和审美价值。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无言之美在作品中的体现。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无言之美的理解和欣赏角度。

6.总结提升:总结无言之美的特点和审美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教案删除此段,因为它是问题而不是讲述文章内容的段落。

目标导学三:研究举例论证的方法1.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无言之美”的存在?明确:作者举了XXX小说中的细节、古代诗词中的意象、音乐中的旋律等例子来说明“无言之美”的存在。

2.请你举一个自己喜欢的例子,说明它的“无言之美”。

学生自由发挥,举例说明。

目标导学四: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1.什么是审美?明确:审美是指对美的感受和鉴赏。

2.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明确:良好的审美素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美的存在,提高生活品质。

3.如何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明确: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美术作品、多听音乐等方式来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感性的体验来提高审美素养。

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提高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明确:在这段话中,作者通过美术来说明无言之美。

他认为,美术作品不必尽量表现所有思想和情感,反而应该稍有含蓄,留下一部分让观者自己去领会。

举个例子,一幅画中的人物表情可以稍微含蓄一些,让观者自己去想象他们的情感,这样观者产生的印象和美感会更加深刻。

这就是美术中的无言之美,通过留白和含蓄来表达思想和情感,让观者自己去感受和理解。

本文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结尾的鸭子下蛋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作者没有出一言,却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无言的意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在绘画中,选择的美可以表现出无言之美;在文学中,意蕴的美可以表现出无言之美;在音乐中,无声的美可以表现出无言之美;在话剧中,静态的美可以表现出无言之美;在雕刻中,含蓄不露的美可以表现出无言之美。

本文教学不仅注重理清文章思路,还注重对“无言之美”内蕴的探索。

以诗歌为导入,再以诗歌为探究中心,深刻挖掘中国古典文学的无言之美。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案1新人教版
简短介绍《无言之美》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无言之美》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无言之美》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无言之美》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无言之美》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无言之美》案例分析(20分钟)
-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历史、哲学、心理学等,深入探讨无言之美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讨论发言等情况,评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观点阐述、交流互动和创意展示等方面。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无言之美》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无言之美》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无言之美》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涉及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描写、抒情等各个部分。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无言之美》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无言之美》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鉴赏能力、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以及思维品质。通过学习《无言之美》,使学生能够欣赏并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无言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元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言之美,增强他们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此外,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15无言之美》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15无言之美》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15无言之美》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5无言之美》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无言之美。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无言之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美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一定的程度。

但面对生活中的无言之美,他们可能缺乏发现和欣赏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理解无言之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无言之美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无言之美的热爱,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无言之美的概念。

2.学会欣赏和发现生活中的无言之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无言之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无言之美。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案例素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无言之美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3.讨论话题:提前准备一些关于无言之美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无言之美的图片,如大自然的风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等,引导学生关注无言之美。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无言之美的概念。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无言之美。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给出的讨论话题,如“生活中的无言之美”、“如何发现无言之美”等,进行讨论。

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无言之美案例,如一幅画、一段音乐、一部电影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无言之美。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案

第15课*无言之美【教课目的】1.熟读课文,认识无言之美的内涵。

2.学习灵巧选择正确、合理的论据,赏析本文语言。

3.培育审美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境导入】同学们,“无言之美”有三种境地,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言有尽而意无量” ,或是“其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下边我们一同商讨一下朱光潜笔下的《无言之美》。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认识作者。

3.全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 1. 生字:意蕴 (y ùn)附丽(fù)神清气爽(yí)...临时 (qi ě)蛾眉(é)信手拈来(niān)...缥缈(pi āo)瞬间(qǐnɡ)目不忍睹(dǔ)...比如(p ì)谚语(yàn)绘声绘色(xǔ)...寥寂 (liáo)委婉(xù)独怆(chuànɡ)...词语:附丽:附着,依赖。

尽致:详细仔细,达到极点。

蛾眉:也作娥眉,指女子修长的眉毛,泛指貌美的女子。

神清气爽:心境宽阔,精神快乐。

轻描淡写:原指描述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

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绘声绘色: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传神,就像活的同样。

尽如人意:极其完美,极其美好。

指完满到没有一点弊端。

铢两悉称:一丝一毫都相符合。

闲情逸致:指安闲的心情和安适的兴致。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情景很悲惨。

手到擒来:顺手拿来。

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熟练地采纳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虑,就能写出来。

瞬间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好多变化。

形容变化好多很快。

栩栩如生:描绘或模拟得特别传神。

2.朱光潜 (1897 — 1986) ,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现今世有名美学家、翻译家。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惨剧心理学》《朱光潜全集》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等。

第15课《无言之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5课《无言之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5课《无言之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教学设计(一)学科和年级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无言之美》(二)教材分析《无言之美》为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五课。

本课为自读课文,课文内容晦涩难懂,相对抽象,文章主题“无言之美”属于美学与文艺相结合的研究范畴,是一种美感的特殊表现形式,主要指不通过直接表露“美”,而是让人们通过想象、体验等方式,领悟作品中美的意境。

作者在文章开头通过一段孔子与其弟子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之后通过摄影、美术、文学、音乐作品中关于美的表达的相关论述,引出作者对于“无言之美”的观点,即“预期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且抽象的文章,但是由于本课的主题相对抽象,学生可能对美学领域和文艺创作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能够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知文章的内涵。

(四)目标预设1.理解课文中所表述的“无言之美”,包括其涵义和特点。

2.了解美学在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运用。

3.能够运用美学概念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作品。

(五)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美学概念中的“无言之美”与文艺创作之间的关系。

难点:学会如何运用“无言之美”展开文学创作。

(六)设计思路与理念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与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无言之美”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感知能力。

实际教学中,通过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无言之美”的涵义和特点,并能够运用美学概念分析和解读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

(七)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你认为美学是什么?它与艺术之间有什么关系?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描写了美丽的落霞和飞翔的孤鹜一同出现在秋水之上,与苍穹一色相连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赞美之情。

那么你觉得这种描写,与“秋天的景色真美,夕阳下的霞光、孤独的鹜鸟一同出现在被染成橘红色的湖面上,与天空呈现一片相同的颜色,这景象壮丽而和谐,给人一种,广阔无边的感觉。

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同步备课(统编版)

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同步备课(统编版)

第15课《无言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核心概念“无言之美”的内涵。

2.梳理论证思路,把握所举实例与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

3.运用“无言之美”的美学方法,具体分析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1.核心概念“无言之美”的内涵2.梳理论证思路,把握所举实例与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无言之美”的美学方法,具体分析文学作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各种精彩文章评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何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言不及义”“言不尽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细细体味语言的魅力。

二、作者作品1.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等。

2.背景资料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涉及美、艺术作品、审美经验和审美教育等基本问题,展现了美学大师的穆然深思和悠然遐想。

朱光潜先生引导我们流连在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书法美之间。

他告诉我们,这首曲,这幅画,美在哪里,从各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领略美。

只有真正学会欣赏,才能懂得无言之美。

3.回顾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首先,要在作者专业研究领域中把握文中的核心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其次,梳理全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论述思路。

最后,要注意分析文中所举实例。

这些实例除论证作者观点之外,更是作者对专业问题进行研究的思路和过程的呈现,融入了作者对相关专业问题的深刻认知。

三、预习检测1.字音寂寥( liáo) 缥缈( miǎo) 心旷神怡( yí) 擒( qín)住顷( qǐnɡ)刻栩( xǔ)栩如生颦( pín) 意蕴( yùn) 铢( zhū)两悉称( chèn) 悲笳( jiā)怆( chuànɡ)然暧( ài)暧譬( pì)如信手拈( niān)来惨戚( qī) 附( fù)丽姑( ɡū)且笼( lónɡ)统蛾( é)眉谚( yàn)语心旷神怡( yí) 轻描淡( dàn)写目不忍睹( dǔ)2.词语释义意蕴:所包含的意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无言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无言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8.教学评价,反思改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以下具体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无言之美”相关的例子,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九年级语文下册《无言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无言之美》选自九年级语文下册,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关键词语、成语、修辞手法等,如“无言”、“意境”、“寓意”等,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了解作者如何运用举例、对比等手法阐述观点,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3.学生完成写作后,选取部分作品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借鉴、学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无言之美”的内涵、文章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2.强调“无言之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提醒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章,进行拓展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抽象的哲理和深层次的思考容易产生困惑,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3.学生在表达和写作方面,可能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化,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发挥自身特点。
4.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美的事物充满好奇和向往,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对“无言之美”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活动:设计创意写作、口头表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语文素养。

无言之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无言之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无言之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无言之美”这一概念的含义。

2.通过阅读和思考,让学生培养敏锐观察的能力,从生活中发现“无言之美”。

3.通过找寻生活中的“无言之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的美好,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无言之美”的概念,培养敏锐观察的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生活实际找到“无言之美”,领悟人生的真谛。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讲授案例法、读写互动法。

2.板书法、示范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时间内容活动方式第一课时了解“无言之美”的概念课堂讲解法、板书法第二课时通过实例感受“无言之美”讲授案例法、角色扮演法第三课时思考与分享:自己身边的“无言之美”读写互动法、示范法五、教学过程及重点难点突破方式1. 第一课时1.1 导入通过引出一张“极简主义插画”图片,让学生自由讨论这幅画的风格、创作方法以及想象中的画家等等,旨在引起学生对美的探索与思考。

1.2 正文讲解“无言之美”的定义、特点及表现形式,同时引入实例,让学生自己对这些实例进行思考,提高学生敏锐观察的能力。

1.3 小结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知识,并且总结本节课内容。

2. 第二课时2.1 导入通过阅读生动有趣的故事、感性的诗歌或是充满艺术感的图片,从经验、情感、文学和艺术多维度感受“无言之美”。

2.2 正文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挖掘身边的“无言之美”,从中寻找与美相连的点。

2.3 小结我会根据学生成果的反馈情况,形成一份小结,在班上共同讨论,收集和整理各位学子的观点,形成一份带有感性色彩的总结,直观表达出“无言之美”能带给我们美好情感、和心灵体验。

3. 第三课时3.1 导入让学生在主题墙前落实自己思考的成果,由学生逐一分享自己的“无言之美”发现,并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发现这些美的方式和方法有何不同。

3.2 正文让学生在班级内互相交流,以团组形式,展示自己的“无言之美”作品。

九年级语文下册《无言之美》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无言之美》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无言之美》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积累字词,掌握“譬喻、韵味、鸿沟、美轮美奂”等词语。

2. 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背景。

(二)能力目标1. 体会本文精当的议论分析,把握作者严谨的思维逻辑。

2. 品味本文典雅优美的行文风格。

3. 理解本文的“无言之美”的审美观念。

(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深入理解并准确判断论题,作精当的议论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本文的深层含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2. 讨论辨析法3. 圈点批注法教学课时:二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无言的和谐与美好,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但是美是需要我们去欣赏的,那么怎样去欣赏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如何欣赏美的文章《无言之美》。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朱光潜,现代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

此文写于朱光潜的晚年,当时的中国正经历新旧文化的冲突,作者用平和冲淡的语调,以自己丰富的学识修养和审美经验,阐述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流露出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感情。

这在朱光潜一生的美学著述中具有总结性的意义。

三、整体感知:1. 展示本文的论点:无言之美。

并板书。

2. 理清本文的思路。

(1)总——分——总”结构形式。

从“言”与“无言”的两面展开论述,条分缕析地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以“言”与“无言”所体现出的美感为例加以说明。

(2)多媒体显示各部分小标题。

并请学生简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①言尽一切,意在言外。

美感与逻辑思维的区别在于,美感是直感,逻辑是分析。

美感经验是一种轻松的愉快,而逻辑思维则是一种紧张的分析判断活动。

在文学艺术中,必须借助无言才能得到尽言,“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

②“立象以尽意”的实例分析。

③“立象”的美感作用。

举例说明“象外有无穷之意”所带来的美感。

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无言之美》教案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无言之美》教案

《无言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无言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发现和创造。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无言之美。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无言之美在生活中的体现。

2.运用所学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无言的瞬间,让你感受到了美?请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a.课文讲述了哪些无言之美的事例?b.作者对这些无言之美的态度是什么?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段。

2.分析课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一、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无言之美的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拟人等。

二、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典型案例,如:树上的鸟儿、水中的鱼儿等。

2.讨论这些案例中无言之美的体现。

三、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无言之美”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

2.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如:如何运用写作手法,如何选材等。

第三课时一、课堂展示1.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

2.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布置作业:以“无言之美”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第四课时一、复习回顾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回答问题:无言之美在生活中的体现有哪些?二、课堂讨论1.讨论无言之美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

2.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三、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无言之美,进行分享。

四、课后作业1.以“无言之美”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深入观察生活,发现更多的无言之美,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发现和创造,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无言之美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为他们的写作和人生增添色彩。

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与无言之美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以此来加深对无言之美的理解和体验。
- 让学生欣赏一些无言之美相关的艺术作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 让学生观看一些无言之美相关的教学视频和讲座,并写下自己的笔记和思考,以此来加深对无言之美的理解和应用。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各种文学作品,对语言表达的美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对于无言之美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可能缺乏对无言之美的深入理解和体验。在素质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素养,但可能缺乏将无言之美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无言之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7. 学习策略:针对学生的学情,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无言之美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无言之美应用于实际生活。
8.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和探讨;对于沉默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无言之美的魅力。
3.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能力,对无言之美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第15课《无言之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5课《无言之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课段九年级下册课题《无言之美》素养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学习本文多种论证方法,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

3.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重点学习本文多种论证方法,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

难点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方法自读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ppt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新课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从诗歌的语言说起,在诗歌中,有时虽然“无言”,但是感情却能表达得淋漓尽致,引出本文“无言之美”。

新知探究二、走近作者朱光潜(1897—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三、背景资料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涉及美、艺术作品、审美经验和审美教育等基本问题,展现了美学大师的穆然深思和悠然遐想。

朱光潜先生引导我们流连在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书法美之间。

他告诉我们,这首曲,这幅画,美在哪里,从各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领略美。

四、由题生思何为“无言”?“美”于何处?五、精读释疑(一)何为“无言”将文本细读下来,梳理了各段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论述思路(引出话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观点),理清了作者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有什么作用?(议论文考点一)出示:“予欲无言。

”“子如不言,小子何述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以这一事例为引,故事性强,易于理解,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从哪个角度去研究?“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3.“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怎样的文学才称得上是尽美尽善的文学?“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也就是要做到言必达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无言之美》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第一篇美学论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内容较为抽象,文中涉及的“无言之美”,是一个关乎文艺本质的美学问题,不仅适用于图画、音乐、雕塑等的创作,更适用于文学作品。

作者首先用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

然后分别列举绘画、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得出自己的美学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用于文学鉴赏实践,从而体会文学创作中的含蓄之美。

学情分析:
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而文章内容又涉及较多的艺术门类,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

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核心概念,把握作者观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就一些难点问题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核心概念,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2.梳理文章论述思路,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细心体味“言”,与“意”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核心概念,把握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创意:
诗歌导入,生成疑问;走近大师,了解美学;
自学互研,梳理思路;合作探究,归纳写法;
深层探究,难点突破;借鉴方法,鉴赏实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诗歌导入,生成疑问
师:同学们,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有意识地运“无言”来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那么“无言”到底指什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诵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并说说自己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的理解。

作者为什么不说出这其中的“真意”?也许,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能够解答这个疑问。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言”到底指的是什么,到底美在哪里,这个问题比较抽象。

因此,有必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诗句开始,先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认识,知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这样能减轻学生对这类文章的心理畏惧,达到深文浅入的教学效果。


二、走进大师,了解美学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朱光潜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三、自学互研,梳理思路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提示:文章末尾“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这一观点也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2.跳读课文,思考作者举了哪些方面的实例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呢?
明确: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之美。

3.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观点。

师:请同学们按照作者“话题导入”“问题提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划分文章大致结构层次。

明确:话题导入(1-2段)问题提出(3-6段)分析问题(7-12段)得出结论(13段)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由于本文是文艺论文,学生不易把握论证的过程,所以由教师进行引导,给出划分依据,从而梳理文章的论证顺序。

只需大致梳理即可,不必在某一段上过分纠缠。


四、合作探究,归纳写法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文章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3.师:同学们,文章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你们找出来了吗?
明确:①道理论证。

文章开篇就引述孔子与子贡的对话,目的是引出对“无言”的论述。

第9自然段在列举不同文学作品的例子时,分别引述了《论语》《时运》《读〈山海经〉》等文学作品中的语句加以论述。

在第10自然段中又列举了《琵琶行》和《希腊花瓶歌》的诗句和
原文,进行有力证明。

②对比论证。

第3自然段把“言”和“意”进行比较,第8自然段把相片和图画进行比较,第10自然段将流露和含蓄进行比较,这些都是为证明“无言之美”服务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文章进行写法上的概括,对学生进行提示,感受美学论证的魅力所在,增强学生的逻辑缜密度。

)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补充一个例子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

教师总结: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五、深层探究,局部突破
师:同学们请再次仔细阅读论证文学“无言之美”的段落,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1.第4自然段文字论述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文字论述了文学作品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只有“以言达意”才会引起美感。

这一段作者列出一般的观点文学应该尽善尽美的为条件,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2.作者对文学的是怎样定义的?
明确: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3.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
明确:“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

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

4.请结合全文,阐释“无言之美”的内涵。

明确:(1)“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

(2)“无言”是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比冗长的演绎更值得玩味。

(3)“无言”留下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

教师小结:原来文学作品是以言达意的美术,尽管不能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依旧是美。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部分是文章中较为生涩难懂的,让同学们小组讨论,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但教师要做好引导。


六、借鉴方法,鉴赏实践
布置作业:请你在下面的体现无言之美的古诗词名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在注重理清文章思路的同时,也注重对“无言之美”深刻内蕴的探索,以诗歌为导入,又以诗歌为探究中心,深刻挖掘中国古典文学的无言之美。

在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观点内蕴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篇课文整体上不易理解,但是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尽量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无言之美”的概念不仅针对文学,还针对其他艺术,而学生对其他艺术的了解不深,因此,在把握论据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宜增加相应的辅读资料,加强学生对其他艺术“无言之美”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