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doc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doc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学习主题: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设计:韩艳茹授课年级:八年级课时安排:一课时内容标准:一、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目标:1、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2、播放有关港澳回归和反映港澳台与内地密切交往的资料。

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3、港澳的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前提下实现的,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评价设计:一、通过阅读教材,完成自主学习。

(达成目标一)二、识读图文资料,依据史料形成历史结论。

达成目标二、三)三、参与历史辩论,谈认识、感悟。

(达成目标二、三)教学实施:导入新课:播放《七子之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

分别展示港澳台的三幅地图,由学生看着地图,引导学生回忆港澳台是如何与祖国分离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着地图回忆知识,而形成感性认识。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0至71页的小字部分,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

学生用两分钟时间阅读教材71页,解读什么是“一国两制”(达成目标一)追问:“一国两制”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过渡到下一环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理解能力,完成目标一)三、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香港回归的艰辛历程。

追问:香港回归的艰辛历程是怎样的?(达成目标一)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教材上查找重点的能力。

出示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谈判画面:了解香港回归国家领导人为之付出的努力。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成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这些为和平统一台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本围绕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济文化的交流难点是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和作用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的。

教学中要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经过了近两年的历史学习一些历史思维能力的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音频、视频、图文资料导他们用正确的历史观去看待国家的主权问题、领土问题程中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三、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澳门回归的音频、视频资料及海峡两岸密切交往的图文资料学习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识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路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观性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五、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收集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图片、文字资料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阐述自己的见解。

问题预设1、了解港澳台等历史遗留问题的由来2、简述香港、澳门的回归经过3、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明确学习任务后料的能力教学过程多媒体播放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音频、视频资料生的视觉感受“一国两制”的构想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香港是英国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同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行割占和租借去的。

教师活动1)1842年8月2)1860年10月(九龙司地方一区)3)1898年6月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能够列举台湾与大陆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能够说出港澳台问题的由来2、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含义、地位2、通过播放港澳回归的史实和反映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视频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港澳顺利回归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表现2、通过港澳回归后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学生认识“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3、领悟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说明它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教学重点能够说出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教学难点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

理解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教学准备准备余光中的配乐诗朗诵《乡愁》fash课件,搜集香港回归的视频资料,台湾与大陆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创设教学情境,同时多媒体出示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七子之歌·澳门》是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

其余六部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

诗人以拟人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着他们被迫离开母亲,受尽异族的欺凌。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2.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3.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4.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

2.播放有关港、澳回归资料片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2.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了港澳和内地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教学重难点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

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难点: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绝对主体的地位。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提问:香港、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香港、澳门实行什么制度?得以回归的原因是什么?二、学生展示点评补充(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由谁提出来的?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生答)2.“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

(生答)(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出示香港地图,先由学生说一说香港问题产生的原因,后出示答案。

2.学生讲述香港回归的经过。

播放1997香港政权回归仪式视频。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有利与不利因素
回答问题
做好笔记
通过对比材料分析,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的看问题的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此知识点较难教师要加强引导.
六.升华感悟:
1分钟
制定政策或处理其他问题,既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又要灵活变通,不能死搬硬套。
感悟
历史为现实服务
七.总结1分钟
学生总结
互换角色
以学生为主
检测效果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湾回归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新课:
1分钟
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这直接带动了我国科教文体事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祖国统一的进程。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和意义。
(2)了解和掌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圣神不可侵犯的领土。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习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及课文内容。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较浓、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且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通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香港、澳门、台湾有关问题,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但是八年级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本课涉内容不仅包括语文、政治、地理等多科的内容,还涉及到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等内容,学生理解较难,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适当补充。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

澳门回归及稳定过度并繁荣发展,以其展望 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绘 出雄伟的蓝图。
在为着共同 的福祉逐渐 走向一起。 分组交流 讨论材料 大 家 互 相交流:在 本课学习中 你学到了哪 些 历 史 知 识 ?? 你 学 到哪些学习 方法? 你在 情感体验中 感受最深的 是什么?
作业 设置 教 学 反 思
课型
新授
选 择 课 前 准 备 频 教 学
1 课时
导学、讲授、启发。 板书、歌曲、多媒体课件、 时数 教
第 1 课时 学 过 程 设
备课 总数 计 教师活动
第 15 课时
课 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一、导入: 聆听歌 请同学们欣赏音乐然后回答问题。 (播放 曲 讨 论 回 《七子之歌——澳门》给我们传递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二、新课: (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 提 出 问 答:这些地 题:这首歌的 方曾被殖民 歌 名 是 什 者侵占,闻 么?(七子之 一多为每一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本节内容,并说出“一国 歌——澳门) 个地方分别 两制”的主要内容,知道“一国两制”的科 作 词 的 是 写 了 一 首 学构想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后由教师讲述。 谁? 诗,每首诗 ( 闻 一 的末一句都 “一国”指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的中华 多) 你知道“七 是“母亲,我 人民共和国,是唯一能够代表中国的合法政 子 ” 指 哪 些 地 要回来,母 府 , 世 界 上 只 有 一 个 中 国 。 方吗?(香 亲!”七首诗 “两制”指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中华人民共和 港、九龙、澳 合称《七子 国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 澳门、 门、台湾、威 之歌》 。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 海 卫 、 广 州 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湾 、 旅 顺 大 连)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教案(范文模版)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教案(范文模版)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教案(范文模版)第一篇: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教案(范文模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行政区的不同,增强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

播放有关港澳回归的资料片,从感性上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通过采访、演唱歌曲等方式,印证、认同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港澳的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从实践上印证了“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识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简述港澳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难点概述“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国家的分裂与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对矛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也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请同学们回忆古代史上我们先后学习了哪几次统一?那么今天我们的祖国有没有实现完全统一呢?(设计意图:创设语言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前,按照选择的主题内容分成三组坐好。

上课以后,给三分钟的时间,各小组内部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按兴趣选择主题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历史回顾师:我们大家都知道,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历史史实来说明这一问题呢?哪一个小组先来?好,有请香港组同学。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教学案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教学案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案知识目标: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自主学习】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者:___________2、提出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主要内容:5、提出的意义: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回归(1)回归时间:_________(2)指导方针:“____________”(3)回归过程:198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84年,1997年,2、澳门回归(1)回归时间:_____________(2)回归过程:1987年,1999年,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2、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任务:【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定要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放统一问题上,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摘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哪一位领导人提出了什么构想?运用这一构想,我国成功解决了哪两个地区问题?(2)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是什么?(3)结合目前形势,你认为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将来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有哪几种选择?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们最热门的话题。

统一是历史大势 教学设计

统一是历史大势 教学设计

统一是历史大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统一是历史大势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对历史背景有所认知。

2.掌握历史中的统一事件、统一过程及其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统一的概念和意义。

2.周朝统一。

3.秦朝统一。

4.东汉统一。

5.隋唐统一。

6.近现代国家统一。

三、教学方法1.授课结合讨论,启发式教学。

2.多媒体展示资料,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呈现。

3.提供案例分析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4.分组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统一的概念和意义1.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对统一的兴趣。

–问题1:为什么有些国家需要统一?–问题2:统一对国家和人民有什么意义?2.介绍统一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探讨。

–统一的定义:指把分裂的国家、地区、民族等重新合并或统一。

–统一的意义:凝聚国家力量、发展经济、确保社会稳定、增强国际竞争力等。

3.提供几个案例,分析统一对国家的影响。

–案例1:德国统一对德国的影响。

–案例2:意大利统一对意大利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出统一的意义及影响。

第二课时:历史中的统一事件1.分组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引出历史中的统一事件。

2.以周朝统一为例,介绍周朝统一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分裂,秦国崛起。

–过程:秦国消灭各国,统一天下。

–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3.回顾统一的意义及影响,学生分析周朝统一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课时至第五课时:其他历史时期的统一1.以秦朝统一、东汉统一、隋唐统一为例,介绍这些时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每节课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展示两个环节,让学生对比不同统一事件的异同点,并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第六课时:近现代国家统一1.以意大利和德国统一为例,介绍近现代国家统一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小组讨论,学生分析近现代国家统一的共同特点以及对国家的影响。

3.总结本次学习,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3)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3)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真武洞初级中学孙小军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包括“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三部分内容,三者之间围绕祖国统一这一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国两制构型的提出和含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初二学生主观思维较强,学生的参与的意识还比较强,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习的兴趣强,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采用视频导入图片等讲座民教学法,启发等方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以历史情节比较为培养学生比较和提炼,归纳能力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二、整合思路本案例采取了利用信息资源和多媒体廛件的制作,利用模式进行教学形式,利用中央电教馆中学资源中的一国两制提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视频和有关台湾问题的图片,捉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热烈情感,在学生欢庆回归的喜悦之情中加强爱党爱国的教育,体会到统一是历史必然。

随着纺一大业的发展,中国必然将更加繁荣昌盛。

三、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叙述我国进入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拉学构想。

成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港澳顺利回归并保持了持继,稳定的发展,港澳地和内地共同繁荣。

海峡两岸的交往也日益密切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讨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统一是历史大势教学设计(一)

统一是历史大势教学设计(一)

统一是历史大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一是历史大势”理论的概念和内涵;2.知晓“统一是历史大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3.掌握“统一是历史大势”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前置知识:中国现代史教学过程:1.“统一是历史大势”理论概念解读–什么是“统一是历史大势”?–为何说“统一是历史大势”?–“统一是历史大势”和国家繁荣、人民幸福有何关系?2.“统一是历史大势”理论形成和发展历程–光绪改革时期的统一思想–辛亥革命前的民族统一思潮–国共合作时期的统一思想–50年代初期的“一切为了统一”思想3.“统一是历史大势”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国共合作和解放战争中“统一”作为主题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今日中国“统一”与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讲述法•问答法•分组讨论教学评价:学生表现出对“统一是历史大势”理论有清晰认识,了解其历史形成和发展,并理解其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电子课件•通俗易懂的文字材料•视频材料•多媒体设备课堂延伸:1.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分组展开课外探究,深入了解“统一是历史大势”理论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历史背景。

2.学生通过小组研究,撰写关于“统一是历史大势”理论的论文或报告,展开课堂展示,并在班级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参考书目:1.《中国近代史》2.《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和平与稳定》3.《当代中国的统一思想与和平统一》4.《和平崛起: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统一是历史大势”理论的概念,知晓其发展历程,并掌握“统一是历史大势”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课堂延伸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可以进一步增强对于“统一是历史大势”的理解和认识,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

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学案

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学案
3.《财富》杂志曾于1995年预言“香港将死”,但几年之后它的编辑总监却称香港为“活力之都”;2006年,澳门也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这充分证明()
A.求同存异方针的成功B.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D.“一国两制”英明正确
4.“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三: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手伸过最近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乡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富有想象力的。”这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2.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A.由中英联合管理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由中葡联合管理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学生观看图片,加深对一国两制的理解
出示视频
学生思考后回答
少了这一点就不再是中国!
小组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指出
小组交流讨论
梳理本课知识
成功运用本课所学,完成达标
课后
反思
图片展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思考“特别”在哪里?
活动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古诗欣赏:《乡愁》,感受诗中浓浓的思念之情
历史回眸:阅读屏幕上的史实,指出这些史实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历史探究:在历史上,台湾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台湾主权曾两次失而复得。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教案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教案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主备人:张莹雪审核人:历史组主任签字:耿居新【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内涵。

预习导学案一.完成《非常学案----课前新知导学》二.知道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程。

三.预习自测1、一国两制的两制是指:A、两种社会制度B、两种法律制度C、两种管理制度D、两种军事制度2.“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家的主体是A、社会主义制度B、资本主义制度C、一个中国D、两种制度长期共存3. 台湾问题与香港和澳门问题不同,它属于:A、中国的内政问题B、历史遗留问题C、国际争端D、党派之争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根本前提是A、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英国的国力衰落,国际地位下降C、邓小平强有力的谈判措施D、“一国两制”正确方针课堂探究案探究一:归纳整理一国两制的发展历程。

探究二: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港澳回归有何重大意义?原因:意义:探究二: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阻碍因素又有哪些?【课堂达标】1.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

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根本原因是A.一国两制可以保证香港的持续繁荣B.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C.中国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D.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

”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3.“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台湾作家钟理在《原乡人》中的这话突出表达了()A.台湾各党各派实现祖国统一的迫切要B.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C.作者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D.台湾同胞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4.展望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其合作最重要的前提是()A.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B.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必须坚持两党对等谈判D.不需要外国任何帮助5.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在港
澳台地区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

本课围绕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分三个子目,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祖
国统一的历史大潮”:其中,“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
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基本方针。

正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们成功地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并促进了海峡
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祖国统一是大势
所趋和历史必然。

这些都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
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看,贴进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的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无意注意。

而且他们见证过港澳回归这个时刻,更能引起学生
的历史认同感,体会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应建构在已
有认知的基础之上。

通过中国古代、近代历史的学习,初二学生对长期历史
所遗留下来的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已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并可以结
合政治、地理学科有关“一国两制”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在历史学科上探讨
它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初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理性思维也在不断加强。

他们
已经能够主动并有意识地探求社会热点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地分
析和探讨。

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的“特色”即是“一国两制”,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具体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列举出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通过分析“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全局利益考虑问题、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用小组辩论的形式模拟中英政府交涉解决香港回归问题,体验谈判的艰难,珍惜祖国统一大业。

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港澳回归的片段,创设历史情境,增强民族自豪
感。

以“反对台独”为题进行一次即兴短时演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并
学会用史实说话。

动手设计一面“台湾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进一步明确台湾是中国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加深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香港澳门的被侵占和顺利回归的史实,证明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再次铭记“弱国无外交”及“落后就挨打”的历史教训。

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证明“一国两制”的科
学构想确实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坚定台湾回归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在处理港澳回归问题时,我党领导人据理力争,寸步不让,说明它是
一个民族利益至上的伟大正确的党。

教学重点:港澳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的基本史实;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

难点:为什么说“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