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比较题
孔孟为政观之比较
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孔孟为政观之比较——从“民谈起”作者:陈世东导师:李山教授系别、年级:文学院04级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完成日期: 08 年05 月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陈世东08 年05 月14 日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北京师范大学有关收集、保留和使用学士学位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本科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设计)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师范大学。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论文(是、否)保密论文。
保密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人签名:陈世东08 年05 月14 日导师签名:李山08 年05 月14 日孔孟为政观之比较——从“民”谈起摘要:本文从“民”的身份与词义特征入手,分析孔孟在对“民”的认识上的异同,进而分析两者在与“民”相关的为政观上的异同。
并认为在人性论上的差异是孔孟为政观异同的起点。
关键词:孔子孟子民为政观人性论Comparison between the politics of Confucius andMenci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atus and accep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analyzes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on “people”, and then makes a further step to compare their politics related to “people”.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a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n Humanity is the start poin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olitics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Key words: People; The politics; Humanity目录孔孟为政观之比较 (3)一“民”之身份及词义特征 (5)(一)“民”的地位低下 (5)(二)“民”有愚昧无知的特点 (6)二孔孟之为政观 (7)(一)孔子对“民”的认识及其相关之为政观 (8)1、孔子对于“民”的认识 (8)2、针对“民”性观,孔子的为政观 (9)(二)孟子对“民”的认识及其相关之为政观 (13)1、孟子对“民”的认识 (13)2、针对“民”性观,孟子的为政观 (14)三结论 (17)参考文献 (18)一“民”之身份及词义特征孔孟多并举而称,1然而两者在思想上有其继承性,亦有其各自不同的地方,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两者思想中的异同。
孔孟比较(上课)
诚信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季氏》16· 4) 逢迎谄媚 阿谀奉承 花言巧语 交叉点:择友方法(异向)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 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 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孟子· 万章下》10· 8) 结合上面两个选段,说说你对孔孟“交友观”的理解。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典型例题:
(2012· 福建)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 问题。(6分)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论语· 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 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 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 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6分)
一、孔孟君子观
3.孔孟君子观比较 孟子的君子虽和孔子的君子一脉相承, 但孟子所言的君子,扩充了仁义礼智的 优秀道德品格,自觉地选择了道德的提 升,其个人人格较孔子之君子而言更为 突出。孔子兼顾内心与外物,中庸而全 面;孟子重视内心,体现理想化的特征
二、孔孟交友观 君子要善于交友,交有德之友; 要讲究交友方式,应坦诚平等地对待朋友; 通过交友,来提高自身的仁德修养。
四、孔孟诚信观
孔孟都重视‚诚信‛,但又不能拘泥固执于‚信‛ 而不知变通。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 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论语》)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 所在。‛(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孟子•告子 下》12· 12) 同‚谅‛,诚 信
孔孟论学习练习题
第7课孔孟论学习⊙收获平台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不思则罔.()不学则殆.()思援弓缴.()流杵.()一日暴.()之辟.()若九轫.()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________________④一日暴.之。
⑤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⑥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义。
①之:A、学而时习之。
B、君子深造之。
C、通国之善奕者也。
D、奕秋之为听。
②而:A、温故而知新。
_B、学而不思则罔。
C、思援弓缴而射之。
_D、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③以:A、是以谓之‘文’也。
_B、君子深造之以道。
C、以至仁伐至不仁。
4、默写。
(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①,不亦说乎?②,是以谓之“文”也。
③,孰不顺成?④《论语》里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⑤《论语》里谈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⑥孟子论“自得”之妙处的句子是___二、阅读课文《孔孟论学习》,回答问题。
1、《论语》的“论”字读________,它是记录的一部书。
2、“子曰”的“子”是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曰: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③、是为其智弗若与?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4、“自得之”的“自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发展空间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05年南京市中考题,略有改动)。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高三语文“孔孟”专题检测
[巴蜀名校联盟] “孔孟”专题检测2009.07.30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夫子当路于齐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①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②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尔何曾..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③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④微子、微仲、⑤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注:①蹙然:不安的样子。
高考复习专题:孔孟思想对比
布衣精英P199 第一题 关于“学习”
• (1)相同:孔子和孟子都谈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 (1分) • 不同:孔子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孟子 强调学习要有质疑精神,不能迷信书本。(2分) • (2)孟子以“一曝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不聪 明的原因;(1分)告诉人们,学习不能一曝十寒, 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2分)
知识链接
• 天命思想 • 1、承认“天”的权威 • 2、但并不听天由命,都要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
P200第4题 知识链接P168
• (1)反映了儒家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1 分) • 百姓富裕是国家富庶、政权稳定的前提。(1分) • (2)没有矛盾,前一个文段是反对提高税收,后一 个文段是反对降低税收,都是以民为本;(2分) • 儒家主张税收应当适当,太多或者太少都对百姓不利 ,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八、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 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尽心上》)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 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 (1)在孔子、孟子看来,哪些行为被认可是可耻的?请简要概括 。(4分) 答: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过分恭敬的姿势是可耻 的 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是可耻的; 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的行为是可耻的; 4、搞阴谋诡计是可耻的。 (2)孟子认为,要远离羞耻,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2分)
P200第5题 知识链接
• (1)孔子认为为仁靠自身的主观努力,想要达到 仁,仁就会到来;(1分) • 孟子认为对于仁德,追求就能得到,放弃就会失去 ;(1分) • 二者相同,都强调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1分) • (2)没有矛盾。 • 前者是指道德修养方面,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可以不断完善自我,否则就会失去; • 而后者客观事物或者功名利禄,应从正当途径追求 ,得到是天命,得不到也不要强求。
《先秦诸子选读》试题训练
《先诸子选读》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
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
所以大成至圣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
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
《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
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外观察而产生。
孟子则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虽不屑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
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
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
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
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
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是不能济事的。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孔孟论学》巩固练习题(九下复习)(含答案)
中考复习之课内文言文:《孔孟论学》巩固练习题制卷时间:2018年3月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2.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3.《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4.《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儒家经典著作。
二、课文分析1.第一则: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2.第二则:学习的方法——学思须紧密结合。
3.第三则: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好学、下问。
4.第四则:学习的态度——学习应坚持不懈(以“为山”、“平地”设喻说理)。
5.第五则:学习的态度——学习须持之以恒(以“一暴十寒”设喻说理)、专心致志(以“学弈”为例,将两人的态度进行对比)。
6.第六则:学习的态度——要带着批判怀疑的精神读书(以如何读《尚书》为例)。
三、习题A套阅读《孔孟论学》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前四则选自。
孔子是我国学派的创始人。
(2分)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三则孔子认为自己勤奋虚心地学习,不懂就问,所以才有“文”的尊号。
B.第四则论述学习的态度,不要止步不前,半途而废。
只有自强不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成功。
C.“弈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是如此了。
D.第六则论述了“不要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的观点。
B套阅读《孔孟论学》第五则,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孟子继承并发扬了(人名)的儒家思想,世人尊称其为“亚圣”;孟子的成就也得益于他的母亲,(仅限4字)的故事已成为后世家长教子的美谈。
正式 高考文化经典之孔孟比较题课件共30页PPT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正式 高考文化经典之孔孟比较题课件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7比较类选择题
训练 7 比较类选择题1.(2018 ·临沂模考 ) 与孔、孟对比,荀子的思想拥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偏向。
这一“偏向”主要表此刻 ()A.重视礼义道德教育B.提出“德政”思想C.主张治国礼制并施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答案 C分析孔、孟重视礼义道德的教育,故 A 项错误;“德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中心,故 B 项错误;依据资料“荀子的思想拥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偏向”,联合所学,荀子在继承孔、孟“礼”的同时,也汲取法家“法”的理念,使其更切合社会实质,故 C项正确;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2.(2018 ·西安质检 ) 下表是联合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整理的对于雅典民主和现代民主比较表,据此可知 ()雅典民主现代民主发生在奴隶社会发生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为小国寡民型的政治制度为大国众民型的民族国家政治制度易于动乱、短寿与退化较为稳固、健康与长久只有男性公民享有公民权全部成年人均享有公民权纯真的、直接的民主,公民大会是不推行代议制度、政党政治和分权制衡,力受限制的最高权利机构,有时少量异求在大众意向和精英之间保持某种均衡,己分子包含社会精英均处于被排挤包含与大众意向相左的少量人在内的地位A.雅典直接民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城邦体系B.雅典不受限制的体系将社会精英排挤殆尽C.雅典民主制的限制性均被现代民主所战胜D.雅典民主为现代民主制确实立确定了基础答案 A分析从上表对照中可知雅典直接民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城邦体系,故 A 项正确。
3.(2018 ·郑州月考) 有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世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说明() A.近代中国表现复杂的发展趋向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代多重危机D.财产阶级还没有形成政治协力答案 B分析依据资料“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者虽有不同的主张,可是他们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践行着自己的理想,拯救民族危亡,推进着中国的近代化进度,角度不一样,目的与成效相像,故 B 项正确。
孔孟思想比较
(一)孔孟思想的比较与继承“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建立了以“仁”为中心,“仁”“义”“礼”三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一个道德学说整体。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道德思想,他倡导持志养气,重视立志,反求诸己,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孔子首开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对儒家学派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孟子的学术思想一部分继承于孔子的思想,另一部分则是孟子自己的创造,而这后一部分内容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孔子。
1、孔孟思想主张的共同点2、孔孟思想主张的不同点(二)强化训练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
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离娄上》)(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说:“侍奉谁最重要?侍奉父母双亲最重要。
守护谁最重要?守护自己最重要。
”守护自己的意思是守护自身的操守,不失去白己的节操。
B、孟子欣赏不失去自己的节操而又能侍奉父母的人,对那些失节而侍奉父母的人是鄙弃的。
在孟子看来,“孝”固然重要,但“守身”更重要。
C、孟子对失节而能侍奉父母的人并不是鄙弃的,只是说没听说过而已,在孟子看来,“事亲”足最根本、最重要的,所以“孝”比“守身”更重要。
D、孟子既肯定“事亲”,也肯定“守身”。
“孝”不仅是侍奉父母,子女立身行道,守节不改,以显父母,是“孝”的最高境界。
孟子这段话丰富了孝的新内容。
(2)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说你对“事亲”和“守身”的理解。
(3分)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孔孟论学》巩固练习题九下复习 答案.doc
中考复习之课内文言文:《孔孟论学》巩固练习题参考答案
A套
1.《论语》;儒家。
2.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把心思全放在学习上面)的人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关键词:为、其、若、然)
3.A(错在孔文子不是孔子,另外“文”是谥号不是尊号。
)
B套
1.孔子;孟母三迁。
2.(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植物)能够活下来。
(关键词:暴、之、寒)
3.D(错在根本原因是没有专心致志)
C套
【答案】
1.孔子;至圣。
2.(他)聪明而且喜欢学习,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关键词:而、好、耻、下问;注意补充主语)
3.C(错在应是表明学习要勤勉且不耻下问)
2014届闸北二模卷
【答案】
1.轲、战国(一空1分)
2.其中一人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只听弈秋的话。
(3分)(其、惟解释要准确,整个句子要通顺完整)
3.C(3分)
201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卷
1.(2分)为学(1分)儒(1分)
2.(6分)第一空:②(3分)第二空评分量表:
1.(4分,各2分)轲儒
2.(3分)那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但是不如他。
3.(2分) B
1。
高中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孔孟两章含解析必修4 试题(共8页)
跟踪检测(ji ǎn c è)〔十四〕 孔孟两章(时间是:50分钟 分值:56分)一、文言根底专练(25分,选择题每一小题3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 .直.不百步耳 直:只是 B .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C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谋:阴谋 D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解析:选C C 项,谋:谋划。
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哪一项( ) A .填然鼓.之 B .树.之以桑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那么修文德以来.之 解析:选D D 项,“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其余均为名词作动词。
3.以下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B.⎩⎪⎨⎪⎧无乃尔是过.与过错谷不可胜.食也尽C.⎩⎪⎨⎪⎧申之以孝悌.之义亲爱兄长涂有饿殍而不知发.翻开粮仓赈济百姓D.⎩⎪⎨⎪⎧或者..百步而后止或者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解析:选C A 项,“颁〞通“斑〞;B 项,“过〞意为“责备〞;D 项,“或者〞意为“有的人〞。
4.以下句子中句式一样且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①是亦走也②虎兕出于柙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何以伐为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⑥C.②④⑤⑦ D.①③⑥⑦解析(jiěxī):选C C项,②④⑤⑦都是介宾短语后置的倒装句。
5.以下对课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论语?中的文章虽然不相连属,但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孟子?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充分,擅长雄辩。
B.?寡人之于国也?在阐述中先破后立,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并将自己的主张逐层深化地展示出来。
C.?寡人之于国也?结尾一段关于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情况的概述,是一种反面假设,目的是用以比照突出“王道〞的正确性。
高中第四单元14孔孟两章分层训练含解析必修4 试题(共14页)
14 孔孟(k ǒn ɡ m èn ɡ)两章(时间是:45分钟 满分是:40分)一、根底知识(12分,每一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 A .颛臾..(zhuān yú) 洿.池(wū) 弃甲曳.兵(yè) B .柙椟..(xiá dú) 饿殍.(fú)相.夫子(xiànɡ) C .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之教(yánɡ) D .数罟..(cù ɡǔ)孝悌.(dì)衣.帛食肉(yì) 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A.⎩⎪⎨⎪⎧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寡人之于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D.⎩⎪⎨⎪⎧王好战,请以.战喻斧斤以.时入山林3.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诸侯封地 B .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忧虑,担忧 C .数.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 D .直.不百步耳直:简直4.以下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完全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 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后世..必为子孙忧C.移其粟于河.内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rán ér)二、类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
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孔孟语录》测试题
《孔孟语录》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面关于《论语》说法正确的是()A.《论语》是孔子所作。
B.《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所作。
C.《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
D.《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2.下面关于孔子说法正确的是()A.孔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
B.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C.孔子生活于公元前7世纪。
D.孔子的著述有《诗》《书》《礼》《易》《春秋》。
3.下面关于孟子说法正确的是()A.孟子是战国时期宋国人。
B.孟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C.孟子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
D.孟子的著述有《孟子》是他自己独著的。
4.“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中的“共”正确的读音和释义是()A.“gòng”,围绕,环抱。
B.“gòng”,围拢,聚集。
C.“gǒng”,围绕,环抱。
D.“gǒng”,围拢,聚集。
5.关于“天下可运于掌”说法正确的是()A.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本句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本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6.“老我老以及人之老”中关于“老”说法正确的是()A.动词,养老之义。
B.名词,老人之义。
C.第一个“老”,动词,养老之义。
第二个“老”,名词,老人之义。
D.第一个“老”,名词,老人之义。
养老之义。
第二个“老”,动词,养老之义。
7.“然而不王者”中关于“王”说法正确的是()A.wàng,动词,以仁政治理天下。
B. wàng,名词,天下。
C. wáng,动词,治理天下。
D. wáng,名词,天下。
8.下面关于“城”说法正确的是()A.“三里之城”中的“城”指的是城池。
B.“城非不高也”中的“城”指的是城池。
C.“三里之城”中的“城”指的是都城。
D.“城非不高也”中的“城”指的是城墙。
9.下面关于“兵革非不坚利也”说法正确的是()A.“兵革”指兵器,“坚利”指明锐。
B.“兵革”指甲衣,“坚利”指坚韧。
C.“兵革”指兵器甲衣,“坚利”指明锐坚韧。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4(粤教版)习题:第四单元14孔孟两章含解析
第四单元文言文(2)14 孔孟两章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的。
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孟子,这位心忧天下、才华横溢的热血青年,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
他们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美五十步笑百步.既来之,则安之。
字体赏美文孔子的洒脱周国平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
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
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
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
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
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
孔子却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
他主张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妄。
“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
其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
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
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
研究孔子,如果能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课内挖掘】1.面对季氏武力征伐的举动和弟子推卸责任的狡辩,孔子义正词严地批驳冉有、季路的错误,提出了自己的为政之道。
讨论题
讨的人吗?儒家思想 对我的影响有多深?联系自己和身边人的实际谈一 谈。 七、儒家思想中有哪些值得我们现代人继承并弘扬 的东西?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 八、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有何重要意义,联系实际 谈一谈 九、联系佛教发展演变的历史谈谈佛教是如何中国 化的? 十、联系现实和自己学过的知识,谈谈佛教对中国 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
讨论题
一 、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的观念有何异同 二、孟子和荀子对孔子思想有哪些继承和发 展 三、理学和心学有何异同 四、联系从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 这些儒家思想不同理论形态发展变化的轨迹, 谈谈一个时代主流文化思潮的发展需要哪些 社会历史条件 五、理学的建构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 有何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德之仁
孔子核心:仁
爱
道德规范 完美人格 恢复周礼
忠恕
为政之仁
继承
道德
孟子核心: 仁政
仁心
贵民(民本)“保民而王”
制民之产 幻灯片 12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体系,仁分为成德之仁和为政之仁两个方面:成德之仁要求个人在爱的基础之上,遵守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实施以忠恕 为核心的方法体系以塑造个人 的完美人格;为政之仁就是把道德作为政治的基础、以周礼为落脚点、通过正名恢复周礼。成德之仁是出发点,为政之仁是目的。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仁学思想是在继承孔子仁学的核心的基础之上,通过先验的“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得出仁政,要求执政者“保民而王” :贵民(民本)思想是核心,以德配君和 制民之产是对贵民思想的落实。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①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②人之膏粱③ 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④也。‛(《孟子•告 子上》)
3、比较孔孟的某观点上的异同点(或:谈谈二者在某一 思想上的共同点<不同点>)
1)把握各语段在结合点上的侧重点。 2)孔孟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必然存在相同之处——幻灯片 13 3)二者在比较点上的不同。 4)组织答案。【异同点分开作答】
阶段质量评估(2),第七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 伐与不伐,取决于民——能否使之避水火 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 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 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 相同点:孔孟的战争观均以“民本”“仁”为核心 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 不同点:孔子不认同战争,希望用“仁义”代替战争。 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转】而已矣。‛ 从粮食、军备和百姓的信任上三者的选择上,看出 孟子认为只要是符合人民意愿的战争,是可以 孔子对战争的不认同。(仁) 结合下面语段,简要分析孔孟战争观有何异同。 开展的,因为它是为仁政服务的。幻灯片 14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幻灯片 15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
文化经典单选题小结:
贯通文意,回归原文,细心比对,合理引申
文化经典简答题分析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10高考卷】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
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 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文后题目:【2011,第二次市质检】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
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承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 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 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承之家为然也,虽 小国之君亦有之。(孟子.万章下) (1)选择题: (2)结合下面文段请分点概述儒家的交友观。
2、谈儒家思想中的**观
1)把握各语段在结合点上的侧重点。 2)互补综合成答案【切记:用自己的话正面表述/分点表述力求 全面 】。 交何友?举例论证怎么交友。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文后题目:【2011,第二次市质检】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 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承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 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 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承之家为然也,虽 怎样交友。 小国之君亦有之。(孟子.万章下) (2)结合下面文段请分点概述儒家的交友观。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 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怎样交友及交友目的。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组织答案:交有德之友。平等诚实地对待朋友。通过交友,提高 自身的人的修养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 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 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 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孟子• 告子上》) 尊贵需要靠自身修养和努力获得,精神富足比 华衣美食更可贵 (2)下面选段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的 理解。(3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论语•里仁》)致力于品德修养而不在乎物质享受。
[注]①輗(ní ):车辕和车辕前横木相接的木销子。②軏(yuè):义同“輗”。 ③硁硁(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④亮: 通“谅”,诚信。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上选文反映了孔子和孟子在对待是否诚信问题上的看法是一 致的。 B.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 有信用。“民无信不立”,说明治理国家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C.“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大人者,言不必信, 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由此可以推断出“小人者,言必信,行必 果”的结论。 D.以上选文可以看出孔孟在对待诚信问题上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 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 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补充注释】●“由”,子路字,即子路自称。●“诸”,之于。“之”指孔 子下面说的话。●“不入”,不进入,不加入。●“畔”,通“叛”。磷,音, 薄;损伤。涅,音,矿物名,古人用来作为黑色染料。淄,音,通缁,黑色。匏 瓜,葫芦的变种,俗称瓢葫芦。古时有甜、苦两种,苦的不能吃,但晾干后,可 以用作浮水工具,或剖开制成瓢。匏,音。焉,哪,怎么。系,挂,结,扣,拴 缚。(本节见《论语.阳货》)
1)把握语段结合点的侧重点
2)归纳出二者的相同之处,即可
品德修养
8.(1)(3分)C(“厌恶”和“安贫”有误) (2)(3分)君子应该把高尚的精神追求放在首位,致力于进德 修仁,而不应计较吃和穿等物质生活的质量。
(09宁德市质检)8.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 ,其 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③然小人哉!‛(《论语》)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 子》) 孟子曰:‚君子不亮④,恶乎执?‛(《孟子•告子下》)
[注]①赵孟:春秋时晋国正卿赵盾,字孟。②愿:羡慕。③膏粱:肥肉叫 膏;精细色白的小米叫粱。④文绣:古代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人们都有希望尊贵的心理,而且每个人自己都有 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想到罢了。 B.别人所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一个人要自尊自 贵,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贵的东西。 C.在孟子看来,厌恶膏粱文绣的生活,安贫乐道,修仁养义, 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赞誉,才是真正可贵的。 D.选段引用《诗经》的话,意在说明拥有仁义道德和好名声 就不用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和绣花衣裳。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
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 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 世也,是尚友也。‛(《孟子· 万章下》) ⑴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⑵结合上面两个选段,说说你对孔孟“交友观”的理解。(3分)
题目设置:
特点:从《论语》《孟子》中选观点近似或相左的文段来 结合着让考生进行分析。
1、结合二者,谈谈对文段中(或另选的)某句话的
理解
2、谈儒家思想中的**观
(战争观、交友观、义利观、诚信观、孝悌、仁爱等) 3、比较二者的某观点上的异同点
(或:谈谈二者在某一思想上的共同点<不同点&、无视小视选择题,毫不或极少借鉴地答题; 2、过于依赖选择题,抄袭而无己见地答题。
误点二: 1、找不到结合点 2、结合点理解错误 3、不顾结合只就一方大说特说 误点三:语言表达磕碰多甚至缺乏应有的逻辑。
答题策略:
**从同向或异向角度迅速悟出“结合点”,而后紧绕它融 合文本理解展开简答。 1、结合二者,谈谈对某句话的理解
1)用自己的话诠释句意。 择善——取善、为善——为善 2)联系语段的相关文句确立结合点。 3)互补综合成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高考样卷】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 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 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 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阶段质量评估(2),第七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 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 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 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 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 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结合下面语段,简要分析孔孟战争观有何异同。幻灯片 8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 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 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