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化学计量是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定量研究的基础,它是研究化学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化学反应式以及化学反应中产物与反应物的质量关系的分支学科。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关于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2.多步骤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化学计量相关实验材料和设备,如试剂瓶、量筒、天平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Step 2: 分析实验数据(15分钟)提供一个包含实验数据的实验报告,让学生分析并回答几个问题。
例如,给定反应A+B→C的化学反应方程,实验数据显示加入了5g反应物A和3g反应物B,最终得到了2g产物C。
学生需要回答以下问题:1.给出A和B的物质的量;2.根据反应方程,理论上应该得到多少克的产物C?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运用化学计量原理,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及产物的质量,与实际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Step 3: 实验操作(30分钟)选择适合的实验操作来展示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例如,反应A+B→C,学生可以将该反应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学生需要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称量反应物、制备试剂溶液等。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反应的进行,并记录反应物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情况。
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产物的质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Step 4: 分析实验结果(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反应物A和B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2.理论上应该生成多少克的产物C?实际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比如何?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理解实验操作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条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四号选手欧静芬,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物质的量,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下面我将就以下六个环节来跟大家研讨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一:教材分析关于教材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解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的内容。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它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可以说是个工具性的概念。
也可以说物质的量是贯穿了高中化学的始终,特别是在化学计算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将从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层面上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把握化学中的“量”。
与此同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均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这些概念的学习也可让学生深入理解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联系,并且这些物理量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和科学研究中,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化学的魅力。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本班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节课我希望达到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方面(1)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应用。
(2)掌握相关量的简单换算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对比,归纳的自主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引入、建立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及其对化学研究所起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重点:由于理解掌握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的简单换算是为以后学习摩尔质量等相关概念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理解及相关量的换算的应用难点:因为物质的量概念较为抽象,而本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习难度大,所以将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定为本节课的难点,重点突破二、学情分析,为了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我们对学生的情况应当有所了解本班的学生是高一级新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可以通过质量、体积来计量宏观物质,也熟知宏观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组成。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本文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是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因为概念理论课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挑战理论性、概念性最强的一个课题“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指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可见《课程标准》淡化了对概念本身的理解而着重强调了对这些概念的应用2、本课时内容排高中教材如此靠在前的位置人教版排在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标题足以可现其重要地位它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承上启下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它属于“工具性”概念学生在今后几乎每一节课的学习都会不断频繁使用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3、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具有很高的知识陌生性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二、学生情况1、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很清楚宏观物质很大可以用质量、体积等物理量计量;也很清楚微观粒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2、高一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比较高主观上有学好的愿望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还很不成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三、基于教材和学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②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到宏观和微观的完美结合【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使用注意事项2、学生掌握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运算关系【教学难点】如何深入简出的引出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接受和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四、接下来说说我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穿插了我对重难点的处理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1、引入课题:本节课概念多理解难度大学生认知水平又比较低所以教师应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加强直观性教学所以创设情景非常重要情景1:一句古诗和一个童话故事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眼球。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1 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指的是用容量瓶等仪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其核心是配制的过程和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p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配制过程以及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理解它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误差分析^p 就是在此根底上的开展。
由于它还与化学反响给物质的量计算有亲密的联络,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内容,是本学科化学实验局部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演示好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要点。
二、【教学目的与解析】1.教学目的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并进展误差分析^p 分析^p 。
2.目的解析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就是指要能熟悉容量瓶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条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能对实验中的不标准操作进展相关的误差分析^p 。
三、【问题诊断分析^p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视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无视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误差分析^p 时有一定的难度。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它与物质的质量等的关系。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就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其中关键是还要弄清楚物质的量浓度与相关的物理量(如物质的量、质量、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p 】在本节课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和视频播放器。
因为使用多媒体视频,有利于学生通过视频向学生演示实验详细步骤,理解使用仪器和步骤,分析^p 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标准学生的实验操作。
说课稿—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主要内容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建立:物质的量与物质微观数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以及相关计算。
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取用的药品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是可以用器具称量的。
而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对此,不仅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到,也难以称量。
那么,可称量物质与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合体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根据以上问题引起同学们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的思考,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连接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物质的量”这一概念。
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一)教学对象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三对化学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对宏观物质的质量、外形等特征的描述方法,储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化学分析能力。
但对于新接受的理论概念,微观抽象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点困难。
对于从宏观知识点迁移到微观知识点还需要教师更形象的讲解。
(二)教学背景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物质的量”的一些知识,根据幻灯片中的图片展示一系列描述宏观物质数目的实例,从而提出宏观物质中用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该如何表示其数目的问题。
然后给出“物质的量”的概念,总结“物质的量”的用法及注意点。
(三)知识基础本节课主要介绍一个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桥梁”的基础化学概念知识,通过具体实例来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具体计算问题来巩固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概念,也就是说不能将“物质的量”任意拆分或加字(减字);并且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等,绝不能用于表示宏观物质。
人教版化学必修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必修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运用说课稿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伊宁市第八中学赵慧娟〕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可是,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临时以来都堕入教员觉得难教,先生觉得难学的困境。
由于概念实际课,既无生动幽默的实验,又无笼统详细的研讨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收回勃勃生机?对此我应战实际性、概念性最强的一个课题〝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一、教材剖析:1、«课程规范»指出:〝看法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停止复杂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讨的方法对研讨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可见,«课程规范»淡化了对概念自身的了解,而着重强调了对这些概念的运用。
2、本课时内容排高中教材如此靠在前的位置,人教版排在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标题,足以可现其重要位置。
它的作用不是复杂的承上启下,它贯串于高中化学的一直,它属于〝工具性〞概念,先生在今后简直每一节课的学习都会不时频繁运用,在化学计算中处于中心肠位。
所以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3、本课时主要引见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概念对先生来说比拟笼统、难懂,具有很高的知识生疏性,而且十分容易将物质的质量混杂起来。
二、先生状况1、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先生很清楚微观物质很大,可以用质量、体积等物理量计量;也很清楚微观粒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2、高一的先生,学习兴味和积极性还比拟高,客观上有学好的愿望,但思想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还很不成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需求教员将一个知识点屡次讲练以强化其了解与记忆。
三、基于教材和学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的和教学重难点:【三维目的】1、知识与技艺:①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②经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2、进程与方法:经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概念的构成进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结推理等一些基本的迷信方法, 经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本节内容分三个课时,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地位作用分析“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化学概念,物质的量作为联系物质宏观数量和微观粒子数量的桥梁,为学生定量认识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时,“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是属于“工具性”概念,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会不断使用,因而目前高中各版本教材中均将此部分知识放在了整套教材相对靠前的地方进行介绍。
(2)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不但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且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后边的教学。
因此,我将用生活中的现象和以前所学过的长度、温度等基本的物理量进行对比讲解来引入,后将深入浅出的讲清物质的量的概念,但学生未必能明白,所以只有在本节教学和后续的各章教学中帮助学生反复理解概念、运用概念,不断纠正出现的错误,使学生较深刻的理解,较灵活的运用这一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及其单位——摩尔的理解。
由于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对于初学者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我尝试采用HPS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还原历史情境,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并了解新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在初中学习了原子、分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学习了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对应的单位,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但从另一方面看, 缺乏联系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桥梁,也就是本课的教学内容,而本节课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度大,学生对于本节的概念抽象思维形式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关于此部分的内容标准要求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说课ppt
三、教学环节及策略
(一)为何学
创设情景1:1滴水, 10亿人来数其中的水 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个,日夜不停,需 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三、教学环节及策略
创设情景2
2013年北京中考34.甲醇(CH2OH)是基础化工原料,制备原 理为:CO + 2H2====CH3OH当消耗5.6kgCO时,计算生成甲醇的 质量。
三、教学环节及策略
提出问题:一箱有24个,一打有12个,一双有2 个,那么一摩尔有多少个呢?
引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提问:为什么要这么 规定 引出初中化学相对原 子质量计量方式
国际规定:1mol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 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 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NA。
相对分子或原 子质量
6.02×1023 27
6.02×1023 2
6.02×1023 18
16
1mol物质 的质量
16g
27g
2g
18g
三、教学环节及策略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用M来表示
1mol任何粒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 对分子质量相等 并非一种巧合,再次体会“国际 规定”的含义
理解物质的量概念, 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 粒子之间的关系;了 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质量、阿伏伽德罗常 数之间的关系。能进 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难点
重点
三、教学环节及策略 如何用 如何学 为何学
创设用微观 粒子数描述 宏观物质很 困难的情境
利用任务驱 动策略,问 题链策略引 导学生建构 知识 升华所学知 识,思考他 们之间的关 系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课时说课稿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课时说课稿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气体摩尔体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评述。
一、教材分析《气体摩尔体积》是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的标题是“从实验学化学”,教材把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章内容,且把它安排在第一章,一方面,突出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此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另一方面,揭示了本章教学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将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作为基础,并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突出了化学实验淡化了化学计算,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材把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放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后,便于前后衔接;并为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作铺垫;也为物理学中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提供基础。
二、学情分析能力分析:初三化学课本强调探究式教学,所以高一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习惯。
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究欲。
而且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知识分析: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知识,在物理课中还学过密度、质量、体积的公式,这些内容对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并且学生已经做过电解水的实验,通过验证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来判断水的组成,但并没有研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另外不少学生还有一个错误的前概念,他们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和摩尔质量相似,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不同。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
过程和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 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 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体验问题解决后的快乐,推而及之,体会 科学探索的快乐。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的理解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二、学情分析
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 象、难懂,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不够深刻, 所以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问题形象 化,突破了学生理解的难点。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认识、个性等方 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自学能力明显增强,所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 产生认知矛盾,恰当引导,学生可以自主探究 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必修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单元 第二节 )
说课稿
说课内容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 它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 浓度等基本概念。同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微观粒 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 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 物质的量:定义
符号:n
单位:摩尔(mol)
2. 阿伏加德罗:定义 符号:NA 单位:mol-1 公式:n= N/ NA
3. 摩尔质量:定义
高中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高中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
古希腊生物学家罗塔弋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点燃的火把。
对于没有形象的图片或模型来体现抽象的概念认知性学习,不论是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有一定的难度。
接下来,我就教材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进行讲述。
一.教材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指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淡化了对概念本身的理解,而着重强调了这些概念的应用。
2.本章节内容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位置如此靠前,足以知道其重要性。
“化学计量”是一个核心,它是连接着微观与宏观(即不可称量转为可称量)、定性与定量的桥梁,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是一个教学重点。
在本节的学习中要形成一个“量”的认识。
物质的量属于“工具性”概念,它导出摩尔质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不止用于习题的解决更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频繁用到,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本章、本节乃至整个高中学习的重点。
3.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具有很高的知识陌生性,而且非常容易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二.学情分析基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教学理念“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上”。
由于“摩尔”计量的对象是微粒,回顾初中对微粒观的要求(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微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初中学生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是:“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从上述可知,学生已经知道宏观的物质很大,可以运用质量、体积等物理量等进行计量,也清楚微观粒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物质量》说课稿《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二.说教法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2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使学生知道引入物质的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感目标在探究中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体验科学的艰辛与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由肉眼不能看到的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同时又是以可称量的物质之间按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
由此可见,在分子、原子等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一种什么联系呢?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分子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板书:(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探究1:我们知道一个水分子是非常小的,质量是无法测量的,那么怎样知道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呢?学生交流回答。
归纳整理:显然,可用先确定一个集体然后再计算个体的办法,要知道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可确定一个水分子的集体,这一定数目水分子(粒子)的集体,就把水(可称量物)与水分子(粒子)联系起来了。
思考交流:仔细观察下表的信息,你知道物质的质量和所含微粒之间的关系吗?学生交流得出结论: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式量时,所含相应微粒数都是6.02×1023个。
探究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至12页中部,说出下列概念的含义: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
讲解:1.“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如何理解“微观粒子集体”的含义呢?比如生活中买水时,你可以买几瓶,也可以买几箱,“箱”就是“瓶”的集体,如一箱是24瓶。
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 。
3.含有6.02×1023 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 。
高三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化学说课稿
高三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化学说课稿高三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化学说课稿高三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化学说课稿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化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指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可见,《课程标准》淡化了对概念本身的理解,而着重强调了对这些概念的应用。
2、本课时内容排高中教材如此靠在前的位置,人教版排在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标题,足以可现其重要地位。
它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承上启下,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它属于工具性概念,学生在今后几乎每一节课的学习都会不断频繁使用,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所以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3、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具有很高的知识陌生性,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二、学生情况1、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很清楚宏观物质很大,可以用质量、体积等物理量计量;也很清楚微观粒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2、高一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比较高,主观上有学好的愿望,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还很不成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
三、基于教材和学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②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到宏观和微观的完美结合。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使用注意事项。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学习教案稿文本高品质版本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讲课稿俗语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但是,化学基本观点的学习,长久以来都堕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窘境。
由于观点理论课,既无生动风趣的实验,又无形象详细的研究对象,如何让观点学习的讲堂也焕发出勃勃活力?对此我挑战理论性、观点性最强的一个课题“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一、教材解析:1、《课程标准》指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领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可见,《课程标准》淡化了对观点自己的理解,而侧重重申了对这些观点的应用。
2、本课时内容排高中教材这样靠在前的地点,人教版排在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标题,足以可现其重要地位。
它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承前启后,它贯串于高中化学的一直,它属于“工具性”观点,学生在此后几乎每一节课的学习都会不停屡次使用,在化学计算中处于中心地位。
因此是本章、本册以致整个高中化学的要点内容。
3、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观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拥有很高的知识陌生性,并且特别简单将物质的质量混杂起来。
二、学生状况、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很清楚宏观物质很大,能够用质量、体积等物理量计量;也很清楚微观粒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2、高一的学生,学习兴趣和踊跃性还比较高,主观上有学好的梦想,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还很不行熟,对新观点的接受速度较慢,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增强其理解与记忆。
三、鉴于教材和学情,我确立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和教课重难点:【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①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认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②经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经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观点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概括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经过对物质的量观点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观点的透辟理解,培育学生谨慎、仔细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培育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感情,感觉到宏观和微观的完满联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②通过对1 mol物质质量的讨论,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③通过对摩尔质量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④通过对1 mol物质体积的讨论,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⑤通过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计算、分析方法;⑦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基本要领和技巧;⑧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尝试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②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体验以实验为基础的实例研究方法,能独立地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亲自实验配制溶液,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培养端正耐心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②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③在探究中学会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科学的艰辛和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①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②摩尔质量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③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①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②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③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说课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必修1中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物质的量》。
下面我主要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具体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学生作业、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这部分内容将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物质的量》在第二节的三个版块内容中占主导地位,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是高中化学中经常使用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作为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的桥梁,为学生定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化学反应提供了新视角。
同时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均属于“工具性”概念,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会不断使用,为此这部分的教学尤为重要。
2.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关于此部分的内容标准要求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个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通过物质的量建立起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涵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3.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概念,在整个中学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对今后教学内容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的量的概念,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及相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由于物质的量的概念本身较为抽象,加之涉及到物质结构等相关知识,因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堆量”思维的引入。
二、学生情况分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教学理念“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上”。
由于“摩尔”计量的对象是微粒,回顾初中对微粒观的要求,(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邵阳市一中:苏是玺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 2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3 4
5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是《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的第 一课时。物质的量、 摩尔、摩尔质量均 是中学化学比较重 要的概念,这些概 念的学习对于学生 深入理解宏观物质 与微观粒子之间的 联系有很大作用。 本节的学习对于培 养学生的化学计算 能力,有着十分重 要的意义。由物质 的量导出的物理量 更是被广泛应用于 工农业生产和科学 研究中。 本课时为本章的 学习做铺垫,如 第二课时“气体 摩尔体积”、第 三课时“物质的 量浓度”以及实 验“一定物质的 量浓度溶液的配 制”;本课时的 物质的量、摩尔 质量都是化学计 算中经常接触的 内容;本节内容 的学习能够使学 生自如地解决化 学实验中的计量 问题。
【猜测】当物质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 值上与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相等?
【证明】M=NA×m0 m0=M相对×[12mc×(1/12)]
M=M相对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设问使 学生的思路顺利地 由微粒个数的问题 转移到质量上,从 而适时地引出摩尔 质量的概念,让学 生易于接受。 通过合理的猜测和 科学的证明,培养 了学生的逻辑推理 能力,更容易让学 生理解 M与 M 相对 之 间的关系并非巧合, 点出【国际规定】 的必然性。
(m/M)=n=(N/NA) 桥 梁 宏观 微观
Thank You!
(五)板书设计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
(一)阿伏加德罗常数NA 23 NA≈6.02×10 (二)物质的量n(amout of substance)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单位:摩尔(mol) 3.适用对象: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 4.n=N/NA (三)摩尔质量M(molar mass)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常用单位:g/mol M=M相对 3.M=NA×m0 m0=M相对×[12mc×(1/12)] 4.n=m/M
(四)教学过程设计
学以致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B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C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 g D CO32-的摩尔质量是60 g/mol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更加理解使用摩尔质量时需注意单位。
(四)教学过程设计
练习归纳
①98g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mol; ②10.6g的Na2CO3的物质的量为()mol; ③2mol的H2O的质量为()mol; ④0.25mol的CaCO3的质量为()mol; 根据上述计算,你能归纳出物质的量( n )、 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 间的关系吗?
在以后的学习中 准确地运用物质 的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物质的量(n)与粒子数(N)的关系: n(n mol H
N = n× NA
n= N NA
N A个H
2 ×N A个H
„ n ×N A个H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推理 和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自主归纳 出n、N、NA三 者的关系,更有 利于学生掌握该 知识点
地位与作用
知识点联系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1.了解摩尔质量,理解摩尔、 物质的量的含义; 2.了解它们与物质的质量、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 微粒个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有关计算,培养学生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分析、归纳、推理、总结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 3. 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 的能力,培养运用化学概 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 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 情感态度与 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 过程与方法 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 价值观 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 化学的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 教学重点 n、N、NA三者间的关系,n、 m、M三者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 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 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 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 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 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 米、千克等
感悟体会
如果把6.02×1023个直径为 2.5cm的硬币排成一行,可以来回 于地球与太阳之间240.8亿次。 如果把 6.02×1023 粒米给 全球60亿人吃,每人每天吃一斤, 要吃14万年。
设计意图: 先从反面入手, 再从定义出发, 得出结论:摩尔只
用来计量分子、原 子、离子等微观粒 子。 从而让学生
„
(四)教学过程设计
练习巩固 练习:
1.2NA个H2是
2
mol H2 。
24 1.204 10 mol H、 个O 。
2.2mol H2O中含 4
3.0.5mol NaOH中含 3.01 1023 个Na+。 4.1.5molFe2(SO4)3中含 3 molFe3+, 4.5 molSO42-。 5.Na2SO4中含 2 molNa+,则Na2SO4为 1 mol。
阅读思考
认真阅读课文P11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物质的量的含义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单位是什么? 2、科学上,1mol是多少个微粒的集合体?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基准值和近似值分别 是多少?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充 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其对概 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练习和教 师的引导,让学生自 主归纳出n、m、M三 者的关系,锻炼了学 生的归纳能力,也便 于学生掌握本节的一 个重点知识,并且能 熟练地运用在计算中。
n=m/M
(四)教学过程设计
总结
(m/M)=n=(N/NA)
桥 梁
宏观 微观
设计意图: 与导课首尾呼应, 将物质的量的意义 进行升华,同时, 形象的图示方便学 生的记忆,也培养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
学法
1.类比法 2.引导法 3.讲授法 4.练习法
1.讨论法 2.分析法 3.练习法 4.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创设,类比分析,导 出摩尔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2.国际单位制分析, 引出物质的量
5.课堂小结, 知识系统化
教学过程
3. 练 习 巩 固 , 学会运用物质 的量及其单位; 练习归纳,总 结出 n、N、NA 三者的关系。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s
A K mol cd
解释说明
设计意图: 用单位引出物理 量的方式,颠倒 了教学的常规思 路,但却符合学 生在本堂课的学 习思路,使学生 较为容易地接受 新的化学概念, 有效地达到了难 点突破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能够很好地弥补高一学生对新概念遗忘 速度快的缺点,同时强化说明n、N、NA三者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过渡 设问:1、1mol H2O与1mol Al所含的粒 子数相同吗?它们的质量也相同吗? 2、1mol不同物质或粒子的质量有什么规 律呢?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常用单位:g/mol
4.抛出问题,引 导摩尔质量的 相关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创设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创设, 能够培养学生讨 论交流,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同时引出 的思路也符合学 生的逻辑思维和 认知方式,也为 后面物质的量埋 下伏笔,为难点 突破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设计
表格分析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 长度 质量 单位名称 米 千克(公斤) 单位符号 m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