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分层研究30年

合集下载

社会分层的意义

社会分层的意义

社会分层的意义学号:201408010128名字:孙静一.定义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

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二.作用(意义)1、社会分层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类社会,偏重于强调社会整体,面对芸芸众生,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就是对复杂的研究聚合体、研究对象进行分类。

社会分层实际上就是对人群的一种基本分类,而且是一种本质的分类。

社会上的差异现象有千千万万,有差异就可以进行分类,所以,分类也有千千万万种。

但在所有这些分类中,分层研究的问题是非常本质的问题,分层首先关注的是人们社会地位高下的不同,造成社会地位高低不同,最为核心的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

所以,社会分层研究的是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差异,这涉及对社会群体分类的最根本问题。

[4]2、几乎所有重要社会学理论家,对分层问题都有所关注社会学这门学科,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到现在差不多有170多年的历史。

在这样长一段历史过程中,涌现出很多重要的社会学家,从孔德、斯宾塞、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到帕克、帕金斯、米尔斯、吉登斯、布迪厄、福柯等等,几乎每个重要的社会学家都从某个方面阐释了社会分层现象。

所以,我们只要讲社会学,就要讲社会分层。

3、社会分层研究对于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社会分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十分讲究等级层次的社会。

迄今为止,无论是出席礼仪、会议发言、电视上镜头、报纸上排名之先后,都常常遵循非常严格的级别顺序。

4、关于中国社会急剧分化的现实与社会分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

高华-60年中国各阶层演变

高华-60年中国各阶层演变

高华-60年中国各阶层演变腾讯新闻“历史学家眼中60年”专题之二作者:高华来源:腾讯网来源日期:2009-9-17本站发布时间:2009-9-20 21:13:17阅读量:1177次不要称为穷人区,请叫向阳一村:大批的农民工,当然没有办法在城市买房子。

城市的很多人也买不起房子,甚至也租不起房子。

所以需要政府,多造一些房子吧。

政府是现在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的计划制订者,也学生,各个阶层都需要公平正义所谓“强势群体”,也就是他们称之为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

甚至有的社会学家认为,这三个精英形成了一个联盟新社会阶层不是剥削者因为他们纳税,承担很多义务。

不应该再从过去的那个比较偏狭的阶级论出发的立场来看待这些新出现的这些职业,这些阶层高华简介:1954年生于南京,文革期间曾做过八年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民国史、中国左翼文化史、以及当代中国史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论文《孙科与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1932-1945)》、《论孙科革新国民党的努力及其失败》、《关于国民政府“南京十年”的若干问题》、《身份和差异:1949-1965年中国社会的政治分层》、《在历史的“风陵渡”口》等。

曾于1995—1996年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做访问学者。

2004年2-7月,在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担任客座教授。

2006年1-6月,在香港中大历史系任客座教授。

五星红旗四颗小星,一颗是工人阶级,一颗是农民阶级还有两个高华:可以。

刚才我们讲的这四个革命阶级,既是一种政治分层,更重要的是一种政治定位。

根据这个,就形成了我们当时一个通常表达,叫做工农兵学商。

工农兵学商既是个政治分层,也是一个身份和职业分层。

当年,大家接受工人阶级是“老大哥”,是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当然我们这里具体讲的是贫下中农,是同盟军,是农村中的最革命的力量。

比较有影响的这个论断,是李强教授的这个倒丁字形结构

比较有影响的这个论断,是李强教授的这个倒丁字形结构

第八章当代中国分层状况第四节李强倒“丁字型”结构好,那么讲第三个我们刚才讲,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比较有影响的这个论断,是李强教授的这个倒丁字型结构,倒丁字型结构。

我们前面讲到这个陆学艺教授的这个,社会分层研究的时候,我们说如果把他的那个,五个阶层给画一个图,基本上它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金字塔式的结构。

但是李强教授呢,他根据对第五次人口普查,第五次人口普查这个资料的这个分析呀,他采用这个职业声望这样一个标准,我们以前也给大家讲过,我们讲这个社会分层,它可以有多种标准。

韦伯的说法,那么就是这个经常采用,收入、权力和声望。

但是我们随现代的市场经济,这个工业化之后的,这个市场经济的国家,我们会发现这个职业,职业经常用职业来去衡量,一个人的这个社会的分层的位置。

往往是既比较简单,往往呢也有很高的这样一个效度,很高的这样一个准确性。

所以呢就普遍采用了这个职业声望,职业声望的这样一个指数。

李强教授呢,他采用的叫国际标准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国际标准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它是测量这个职业,这个多重的标准,比如收入、教育啊和职业的声望啊等等,来合成一个指数,用它来去测量我国的人口,利用的是第五次的人口普查资料。

那将职业指标呢转换为这个它叫ISEI分值,就叫国际标准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分值。

那么这个分值的这个满分呢是100分,他有这个有一些发现。

发现什么呢,他发现64.7%的人,是处于非常低的分值位置上。

那么其他群体呢,就像一个立柱,在这个底座上面有一个立柱,那如果你,一会儿我们看到,看到一个图形,看起来就像一个倒丁字型的这个社会结构,它是看这个职业,大家看这个图形。

这个最长的这个横条,就刚才提到的是64%和它下面的,和底下的这个少数的这个其他的职业,64.7%左右,占有这个规模,整个人口的规模。

然后在这之上,有一些其他,其他的这些群体。

那么这个最长条的是什么呢,在这个,它的这个国际职业社会,这个测量值里面,它是23分,23分的这个分值。

公共政策专业历年考题

公共政策专业历年考题

以下是2019年-03年社会学真题(8年)2019年社会学一.简答题1、简述什么是社会初始化2、简述社会互动的类型3、简述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的区别二.论述题1、论述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2、论述现代化转型对社会分层的影响3、论述社会角色失调的类型及解决的方法09社会学一、简答题1. 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2. 简述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

二、计算题在一项拥有PC机数量的调查中,抽取500个样本,其中拥有PC 机的人数为160人,置信度为95%,求整个社会拥有PC机的概率。

三、论述题1.试述韦伯“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模式”及其影响。

2.各种社会化主体的作用及其特点。

3.试论述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观点。

08年社会学一、简答题1、初级群体的特点2、社会互动的含义3、什么是再社会化二、论述题1、简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2、联系实际,论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特征。

3、试述社会组织的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07年社会学一、简答题1、什么是初始社会化2、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3、社会流动的类型如何划分二、论述题1、试述各种社会化主体的作用及其特点2、试述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3、用社会变迁理论解释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

4、社会角色失调的种类及其处理方法。

2019年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社会性别2、信度3、弱势群体4、集体行为5、角色冲突二、简答题1、影响社会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2、试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异3、简述社会整合理论的主要内容4、试述我国现代化的特征5、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有哪些三、论述题结合贫困理论诠释,谈谈中国的贫困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05年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初级社群2、城市化3、社会变迁4、贫困5、简单随机抽样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政策的分类2、社会控制的手段有哪些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4、简述社会运行的主要机制5、试述社会学与社会保障理论及政策之关系三、论述题1、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阶层结构的变化,谈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2、试述社会问题与社会保障的关系04年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社会制度2、社区3、二元社会结构4、社会整合二、简答题1、试述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有哪些2、试述社会控制的特征、类型与基本手段3、试述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4、为什么说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三、论述题试述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社会分层研究30年-李春玲

我国社会分层研究30年-李春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波折后的重新起步(1990年 1995年):对社会分化现象的系统描述和分析
1989年之后,社会分层研究成为一个政治敏感性的研究主题,不过这并不能抑制社会学家对于社会分层问题的强烈兴趣,社会分层研究仍然是我国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在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分化仍在全面推进。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经济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与此相伴随的现象是收入差距明显拉大、职业和阶层分化日益明显。在非公有经济领域,个体经营者的数量迅速增加,他们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个体工商户群体,其中一些个体经营者成长为私营老板,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私营企业主群体。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我国大量引进外资,一些跨国公司、外资企业进入我国,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了一个高收入的白领群体。在公有制经济领域,收入差距也开始拉大。一些有特权的部门、有行业垄断权的单位和新兴行业的企业的工作人员收入增长很快,而一些没有“实权”的部门以及传统、衰落行业的企业的工作人员收入增长缓慢,这导致了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另外,在同一个单位中工作人员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首先是白领工作人员与蓝领工作人员的收入差距扩大,其次是领导干部或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作人员的收入差距扩大。总之,收入差距在城乡社会和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全面扩大,经济不平等程度明显增加。面对剧烈的社会经济变迁和急速的社会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分层研究最主要的成果体现在理论层面而非经验层面。上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分层研究刚刚起步就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教条化的阶级理论的禁锢,社会学者很快就发现传统的阶级理论难以解释当时的社会分层现象,必须冲破这些理论禁锢,才能推进社会分层研究。因此,80年代后期社会分层研究的重点是对传统阶级理论和意识形态化的社会结构观念进行反思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之上寻求或创建一种新的、对于当时社会分化现象具有解释力的社会分层理论。大多数的社会分层研究者主张,在讨论当代我国社会分层问题时应该以功能论取向取代冲突论取向,以“阶层”概念取代“阶级”概念,因为“阶级”意味着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争夺,而“阶层”之间虽然存在差异或等级分化但并不一定是冲突关系而有可能是合作或妥协的关系。另外,社会分层研究者还主张以多元分层取代一元分层,他们特别强调了德国社会分层理论家韦伯提出的三元分层观———经济分层、声望分层和政治分层。他们认为,经济改革之前的我国社会主要是以政治标准来进行分层或阶级分类,而经济改革以来,随着社会分化现象的发展,我国社会将趋向于经济分层。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对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改革开放前的社会分层结构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大体呈现出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这个等级制度下,社会被分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等不同阶层。

地主阶级享有最高的地位和特权,拥有土地和财富;农民阶级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压迫;工人阶级则主要从事体力劳动,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权益受限。

而知识分子则相对特殊,虽然在社会地位上不如地主阶级,但享有一定的特权。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分层结构变迁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原来的集体经济中解放出来,拥有了一定的土地并享受相应的分红。

工业方面,国有企业逐渐放开,各种形式的企业开始出现,工人阶级的收入和地位也有所提高。

同时,市场经济的出现使得市场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增加,知识分子开始脱离原有的特权体系,在市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一时期,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初步的变动。

农民逐渐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城市居民,部分农民涌入城市开始从事非农产业,增加了社会分层结构的多元化。

工人阶级的地位有所提高,通过市场经济获得了更多机会,一些工人甚至成为企业的老板。

知识分子也获得了更多机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阶级,他们的地位提升与城市户籍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待遇也并不高。

三、改革开放中期的社会分层结构变迁改革开放中期,中国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开放,逐步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增加迅速,城市化率也大幅度提高。

这一时期,城乡分割逐渐缩小,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缩小。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更为明显的社会分层。

《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1.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___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 年。

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___。

6.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需要__ 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8.社会需要是人们的___社会关系___ 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_需要层次论 ______ 。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12.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13.___社会关系__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___ 语言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一词源于(A)。

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2.文化是指(D)。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3.工作安定”属于(B)需要。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4.镜中自我”是(B)提出来的。

A.米德B.库利C.布卢默D.托马斯5.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三、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高华年中国各阶层演变

高华年中国各阶层演变

高华-60年中国各阶层演变腾讯新闻“历史学家眼中60年”专题之二作者:高华来源:腾讯网来源日期:2009-9-17本站发布时间:2009-9-20 21:13:17阅读量:1177次不要称为穷人区,请叫向阳一村:大批的农民工,当然没有办法在城市买房子。

城市的很多人也买不起房子,甚至也租不起房子。

所以需要政府,多造一些房子吧。

政府是现在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的计划制订者,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监督者和实施者,所以权力很大,责任也应该很大。

特别是对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青年学生,寻求职业的,“北漂”等等,盖一些简易的房子,廉租房。

不要叫做穷人区这个词。

我们可以给他一个词,什么向阳一村,向阳二村。

向阳一村、向阳二村都是前30年的词,我们的心里感觉会好一些,要考虑到社会弱势群体心里感受。

工人阶级是亲儿子工人阶级在建国以后应该说他们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国家对他们给予了很好的福利保障,包括建立了很多工人宿舍等改革开放让农民有了尊严我记得20多年前我看路遥的小说《人生》,高家林的命运,我非常同情他。

很不公正的,他是一个农家子弟,好象世世代代就必须在农家。

三中全会后发生了这样重大的变化,所以我讲它是一个人权的进步。

从过去带有命定论色彩的对阶级出身的过分的强调,到大家都是平等的,我觉得这个意义非常重大。

由于这一个变化,很多人过去不能当兵,不能升学,婚嫁上受影响,不能出国等等等等,这些限制没有了。

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

“长不大的个体户”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人官商勾结,蒙骗政府,蒙骗老百姓,这样的人也有的。

现在是社会分化了,分化得很严重各个阶层都需要公平正义所谓“强势群体”,也就是他们称之为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

甚至有的社会学家认为,这三个精英形成了一个联盟新社会阶层不是剥削者因为他们纳税,承担很多义务。

不应该再从过去的那个比较偏狭的阶级论出发的立场来看待这些新出现的这些职业,这些阶层高华简介:1954年生于南京,文革期间曾做过八年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社会分层》PPT课件

《社会分层》PPT课件
第四,财产关系最终依靠政治权力的保护。 第五,注重阶级构成,或更广泛地说,社会
构成的结构性要素。 第六,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他的整个社会变迁
理论中的一部分。
19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1、把市场的竞争力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的, 而不涉及在所有制中所处的地位的。
客观的产权状况与市场竞争中的个人相互交织,真正 构建了阶级。韦伯区分出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四个社 会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缺乏财产的知识分 子与专业人士、凭借教育和财产获得优势的阶级,他 们在基于市场处境的报酬获取渠道方面相差甚远。韦 伯指出,这四个阶级之间的流动是封闭的。
A、若封闭性程度较低,大部分社会成员能够通过社会流动获 得一定的成功,社会分层就会激励社会成员努力学习和工作, 不断竞争,争取较好的社会地位,形成强大的动力机制,有力 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B、若封闭性程度较高,较低阶层的社会成员不能通过社会流 动改变自己的低地位状况,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基于 共同的利益诉求,产生群体意识,进而引发一些反社会行为。
10
(三)阶级与阶层
1、阶级
①阶级是指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居 于相同地位的人构成的群体。 ②达伦多夫将阶级理解为在某方面具有共同 利益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群体。 ③美国社会学家伦斯基认为阶级是在各种权力、特权和声 望方面处于相似地位的社会成员所构成的社会群体。
2.阶层
第一,阶层是一个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如土地革命时期, 曾将农民阶级划分为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
20
2、社会分层的三个要素即财产、权力和声望
声望的差异产生了地位群体或阶层。 财富、权力和声望三者之间往往是彼此相关的、 紧密相连的。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 转化为其他两个方面。

社会学概论(专升本)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专升本)期末考试

武汉轻工大学继续教育学习平台社会学概论(专升本)期末考试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专升本)1.(单选题)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代表人物是( )(本题2.0分)A.韦伯B.孔德C.斯宾塞D.迪尔凯姆答案:A.解析:无.2.(单选题)社会学成为一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

这是社会学的( )(本题2.0分)A.整体性特征B.综合性特征C.实证性特征D.应用性特征答案:C.解析:无.3.(单选题)创立交换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 )(本题2.0分)A.马克思B.雷克斯C.布劳D.帕森斯答案:C.解析:无.4.(单选题)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的学者是( )(本题2.0分)A.斯宾塞B.涂尔干C.韦伯D.孔德答案:B.解析:无.5.(单选题)我国的社区研究是20世纪30年代首先由以( )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教师发起的.(本题2.0分)A.吴文藻B.朱光潜C.林语堂D.鲁迅答案:A.解析:无.6.(单选题)“农民工”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学中( )问题的反映了。

(本题2.0分)A.社会分层B.社会阶级C.社会流动D.社会变迁答案:A.解析:无.7.(单选题)在西方社会学中,提出财富、权力和声望作为社会分层标准的是( )(本题2.0分)A.马克思B.韦伯C.涂尔干D.戴维思答案:B.解析:无.8.(单选题)在1838年出版阐述社会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科的产生。

(本题2.0分)A.韦伯B.孔德C.斯宾塞D.吴文藻答案:A.解析:无.9.(单选题)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本题2.0分)A.自然界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社会文化D.社会教育答案:B.解析:无.10.(单选题)社会学产生于( ),蓬勃发展于美国。

高华-60年中国各阶层演变

高华-60年中国各阶层演变

高华-60年中国各阶层演变腾讯新闻“历史学家眼中60年”专题之二作者:高华来源:腾讯网来源日期:2009-9-17本站发布时间:2009-9-20 21:13:17阅读量:1177次不要称为穷人区,请叫向阳一村:大批的农民工,当然没有办法在城市买房子。

城市的很多人也买不起房子,甚至也租不起房子。

所以需要政府,多造一些房子吧。

政府是现在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的计划制订者,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监督者和实施者,所以权力很大,责任也应该很大。

特别是对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青年学生,寻求职业的,“北漂”等等,盖一些简易的房子,廉租房。

不要叫做穷人区这个词。

我们可以给他一个词,什么向阳一村,向阳二村。

向阳一村、向阳二村都是前30年的词,我们的心里感觉会好一些,要考虑到社会弱势群体心里感受。

工人阶级是亲儿子工人阶级在建国以后应该说他们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国家对他们给予了很好的福利保障,包括建立了很多工人宿舍等改革开放让农民有了尊严我记得20多年前我看路遥的小说《人生》,高家林的命运,我非常同情他。

很不公正的,他是一个农家子弟,好象世世代代就必须在农家。

三中全会后发生了这样重大的变化,所以我讲它是一个人权的进步。

从过去带有命定论色彩的对阶级出身的过分的强调,到大家都是平等的,我觉得这个意义非常重大。

由于这一个变化,很多人过去不能当兵,不能升学,婚嫁上受影响,不能出国等等等等,这些限制没有了。

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

“长不大的个体户”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人官商勾结,蒙骗政府,蒙骗老百姓,这样的人也有的。

现在是社会分化了,分化得很严重各个阶层都需要公平正义所谓“强势群体”,也就是他们称之为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

甚至有的社会学家认为,这三个精英形成了一个联盟新社会阶层不是剥削者因为他们纳税,承担很多义务。

不应该再从过去的那个比较偏狭的阶级论出发的立场来看待这些新出现的这些职业,这些阶层高华简介:1954年生于南京,文革期间曾做过八年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30年来大学生社会地位及思想教育变迁研究

30年来大学生社会地位及思想教育变迁研究

本文按每 1 年左右为一个 阶段 ,分析大学生社会地 位 0 的变化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 的关联与互动。


第一 阶段 : 世纪8 年 代 0
不平等 ,法 国思想 家卢梭认 为 : “ 人类 中有两种不平 等 :一种 ,叫做 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 ,因为它 是 基 于 自然 ,由年龄 、健康 、体力 以及智慧或心灵 的不 同而产 生的 ,另一种可 以称为精神上 的或政治上 的不 平 等……包括某 一些人 由于损害别人而得 以享受 的各 种 特权 ,譬如 :比别人 更 富足 、更光 荣 、更 有权势 , 或者甚 至 叫别 人服从 他们 ” …,社会 地位 的不平 等 主
动 、获得更 高社会 地位的最主要途径 。另 一方面 ,受 到 “ 民经商 ”思潮 的影 响 ,在 主流 之外 也 出现 了 全 “ 搞导 弹的不 如卖茶 叶蛋 的”这种新 的知识 无用 论等 另类 的声音 ,有 的大学甚 至 出台了鼓励学 生休 学创业
之类 的政 策 。在 大学 生 内部 也 出现 了社会 地 位 的差
全 国人 口的极 小 比例 ,上 大 学依 旧是 向社 会 上层 流
大学 内部 的农村与城市 学生之 间、大城市 与小地方学 生之问会有一些差异 ,但 一方 面 由于整个社会 的阶层 分化并不 明显 ,另一方 面 由于毕业分配 时的差异并不
明显 ,大 学生 内部社会地 位 的差 异也 比较 小 。同时 ,
大学生被 称为 “ 天之 骄子 ” ,这是 这段 时期大学 生社 会 地位的最好写照 ,虽然上大学并不 意味着获得现实 的财富和权力 ,但 “ 大学生”这个词本身就 意味着极
须包括 评价对象对 自身 的评价 ,二者缺一不可 。就 中 国大学 生 这个 特定 群体 而 言,虽 然 以上 界说 同样适 用 ,但 因其具 有同等的受教育水平 ,而财富 、权力 主 要 只具 有潜 在性而较少具有现实性 ,因此他们 的社会

从_整体型社会聚合体_到_碎片化_的利益群体_改革开放30年与我国社会群体特征的

从_整体型社会聚合体_到_碎片化_的利益群体_改革开放30年与我国社会群体特征的

2008.5对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所发生的变化,笔者曾经有过不少分析,比如提出了政治分层转向经济分层、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贫富差距的变化等等。

然而,有一个方面,以往的文章分析得不充分,这就是:社会群体、阶级阶层特征的变化,从改革以前的“整体型社会聚合体”演变为今天的“碎片化”的利益群体。

一什么是“整体型社会聚合体”呢?我们知道,在社会分层的分析模式上,一直有分歧,有争论,其中,一派主张采取巨大的社会群体的分析模式,另一派主张采取分解成小的群体的分析模式。

[1]前一派的分析对象是巨大阵营的社会群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整体型社会聚合体”,比如阶级、阶层阵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等等,这些都属于“整体型社会聚合体”。

后一派则主张应该将这些整体型社会聚合体分解,分解成小的群体来分析,比如小的职业群体,木匠、瓦工、工程师、医生、从“整体型社会聚合体”到“碎片化”的利益群体——改革开放30年与我国社会群体特征的变化文/李 强经理、教授等等。

前一派的观点认为,只有“整体型社会聚合体”才可以解释社会上重大的利益冲突,解释激烈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是这一派的典型代表,比如在《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的著作中,马克思剖析了法国社会发生的激烈的政治、经济冲突,剖析了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马克思的分析模式是“整体型社会聚合体”的模式,马克思提出的一些当时法国社会的整体聚合体有:金融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和游民无产阶级等等。

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也是延续了马克思的这种“整体型社会聚合体”的模式。

后一派主张小群体分析模式的则认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层面上,人与人真实的社会互动是在小的群体里发生的,人们的实际组织也是小的职业群体,在人们为利益而冲突的现实中,并不能找到“整体型社会聚合体”阶级的痕迹,而是各种小的“社团”在活生生地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与协商民主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与协商民主的发展

总第41期第4期2010年10月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 nal of G uangd ong I n s t i tut e of S oc i M i s mN o.4.20l OSeri al N o.4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与协商民主的发展吴斌,,易钢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摘要:本文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与协商民主发展的进程,探论了四个问题:第一、新的社会分层是我围改革以来社会结构变迁的主要特征。

第二、社会新阶层也是新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必然要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如果表达的渠道不畅通或者表达的意志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就可能形成矛盾和冲突。

第三、要创造持续改革和稳定发展的局面,就必须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构建社会不同利益关系协调的协商民主机制。

第四、协商民主是对多数票决民主制度的一种补充,它更多地强调关注和照顾少数人的意见和诉求,与选举民主互补,现实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关键词:政党功能;利益表达;维护稳定;社会整合;政治参与中图分类号:D6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49(2010)04枷82—06现代化的社会是利益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不仅指利益的和谐一致.更重要的是不同利益主体在利益矛盾和冲突时有表达的渠道和协调的机制.使矛盾冲突在一定范围内.并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不是阻碍甚至破坏力量。

现代社会政治文明就是要构建一种体制,化解利益矛盾、协调利益冲突。

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同利益群体的共生、共赢。

民主是协调不同利益的有效机制。

经过长期实践人们已形成了两种基本类型的民主:一是选举民主,一是协商民主。

依据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不难发现虽然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历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但是真正充分认识和以制度化形式自觉推进是与我国改革的进程、社会群体利益的分化及新阶层的兴起紧密关联的。

一、改革开放与新阶层形成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结构为简单的“两个阶级。

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社会学概论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A.巴纳德 B.涂尔干C.科塞 D.麦克雷戈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 D.礼仪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A.主动性 B.自觉性C.互动性 D.强制性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A.工作单位 B.家庭C.社区 D.大众传播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18、组织的核心是 (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C.组织 D.人的本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 )A.速度日趋加快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E.相关性日趋增强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家庭规模小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3、文化的空间结构包括 ( )A.文化区B.文化区域C.文化圈D.边际文化E.多元文化4、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有 ( )A.整体性B.综合性C.广泛性D.应用性 E.多样性5、下列有关社会唯名论正确的是()A.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B.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C.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D.个人行为及其细节是社会学研究对象E.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6、文化交流包括()A.文化接触B.文化冲突C.文化采借D.文化移植E.文化融合7、帕森斯认为群体具有的功能有()A.适应环境B.实现目标C.统一内部D.维持价值E.更新价值8、宏观社会控制包挂哪些方面的控制()A.政治B.经济C.文化D.意识形态E.心理9、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者有 ( )A.孔德B.斯宾塞C.涂尔干D.韦伯E.马克思10、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 )A.技能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C.行为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E.文化社会化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组织结构2、制度化控制3、社会现代化4、社会问题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为什么说,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2、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重要性。

社会分层的意义

社会分层的意义

社会分层的意义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社会分层的意义学号:名字:孙静一.定义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

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二.作用(意义)1、社会分层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类社会,偏重于强调社会整体,面对芸芸众生,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就是对复杂的研究聚合体、研究对象进行分类。

社会分层实际上就是对人群的一种基本分类,而且是一种本质的分类。

社会上的差异现象有千千万万,有差异就可以进行分类,所以,分类也有千千万万种。

但在所有这些分类中,分层研究的问题是非常本质的问题,分层首先关注的是人们社会地位高下的不同,造成社会地位高低不同,最为核心的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

所以,社会分层研究的是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差异,这涉及对社会群体分类的最根本问题。

[4]2、几乎所有重要社会学理论家,对分层问题都有所关注社会学这门学科,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到现在差不多有170多年的历史。

在这样长一段历史过程中,涌现出很多重要的社会学家,从孔德、斯宾塞、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到帕克、帕金斯、米尔斯、吉登斯、布迪厄、福柯等等,几乎每个重要的社会学家都从某个方面阐释了社会分层现象。

所以,我们只要讲社会学,就要讲社会分层。

3、社会分层研究对于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社会分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十分讲究等级层次的社会。

迄今为止,无论是出席礼仪、会议发言、电视上镜头、报纸上排名之先后,都常常遵循非常严格的级别顺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分析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政策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引起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分析,宏观上把握其特点与变化趋势,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以更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分层结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社会由此开始了深刻的制度变迁。

这一制度变迁,使社会结构出现一系列变迁,我国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格局被打破,社会分层发生重大变化。

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进行梳理,以求宏观地把握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社会分层就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分成不同的阶级阶层。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社会分层结构既体现了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也凸显出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力。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分层结构改革初期,社会分层结构从政治分层转变为经济分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从计划向市场的转轨,为原有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都提供了动力。

在这一时期,原先所坚持的政治标准和劳动分工的划分原则开始转变,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也开始分化,各社会群体之间的流动性较为频繁,没有很明确的界限。

社会分层结构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体系,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特点。

所有制的变化造成社会分层的基础重构。

改革开放后,各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会分层发生重大变化。

工人开始从“体制内”单位即全民和集体等公有制经济单位向“体制外”单位即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流动。

在沿江沿海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个体经济、私营企业等经济形式,同时造就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等社会群体。

1982年颁布的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李强:怎样认识中国社会结构

李强:怎样认识中国社会结构

139633
232
237919
373
432240
648
654531
956
221 681 1448 2622
819252
1171
3752
960726 1200978 1508857 1761769 2028548
1349 1709 2022 2407 2714
5140 7198 10287 13308 18212
31.00 9520
1.5
64.00
261
32.00 4443
.7
65.00
631
33.00 7645
1.2
66.00
7178
34.00 10948
1.7
67.00
105
35.00 2530
.4
68.00
7387
36.00 6955
1.1
69.00
13786
37.00 26089
4.1
70.00
95
1988年为0.382 1994年为0.434 1996-1997年为0.4577 2006-2009年0.5(国家统计局数据
2006年0.47 )
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10个国家:
塞拉利昂0.629
巴西0.601
危地马拉0.596
南非0.593
巴拉圭0.591
哥伦比亚0.572
巴拿马0.571
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小结
19世纪-20世纪中期,欧洲社会转型时 期,总人口约4亿人,引发两次世界大战。
中国目前13亿人口的社会转型,大体上 还是平稳的。
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 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 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春玲:我国社会分层研究30年进入专题:社会分层●李春玲在我国社会学研究恢复的30年里,社会分层研究是成果最多和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最近十年来,社会分层研究发展更为迅速,它不仅成为社会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项目,而且也成为理论界、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总体上,社会分层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社会分层研究起步阶段(1979年1989年):传统阶级理论的反思与新的分层原则的提出1979年至1989年的十年期间是我国社会学的重建时期,同时也是社会分层研究的起步阶段。

社会学者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开始关注社会分层问题,主要是由于伴随经济改革而来的社会层面的变化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及其雇工等;其次,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另外,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这一系列的社会结构层面的变化,对传统理论以及相关的意识形态化的理论观念提出了挑战。

如何解释日趋突显的社会分化现象?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应该允许收入差距的拉大?新出现的私营企业主是否意味着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的产生?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在理论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学者借鉴了一些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某些理论解释思路,对传统意识形态及阶级理论提出一些质疑,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当时我国社会的分层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分层研究最主要的成果体现在理论层面而非经验层面。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分层研究刚刚起步就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教条化的阶级理论的禁锢,社会学者很快就发现传统的阶级理论难以解释当时的社会分层现象,必须冲破这些理论禁锢,才能推进社会分层研究。

因此,80年代后期社会分层研究的重点是对传统阶级理论和意识形态化的社会结构观念进行反思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之上寻求或创建一种新的、对于当时社会分化现象具有解释力的社会分层理论。

大多数的社会分层研究者主张,在讨论当代我国社会分层问题时应该以功能论取向取代冲突论取向,以“阶层”概念取代“阶级”概念,因为“阶级”意味着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争夺,而“阶层”之间虽然存在差异或等级分化但并不一定是冲突关系而有可能是合作或妥协的关系。

另外,社会分层研究者还主张以多元分层取代一元分层,他们特别强调了德国社会分层理论家韦伯提出的三元分层观———经济分层、声望分层和政治分层。

他们认为,经济改革之前的我国社会主要是以政治标准来进行分层或阶级分类,而经济改革以来,随着社会分化现象的发展,我国社会将趋向于经济分层。

二、波折后的重新起步(1990年1995年):对社会分化现象的系统描述和分析1989年之后,社会分层研究成为一个政治敏感性的研究主题,不过这并不能抑制社会学家对于社会分层问题的强烈兴趣,社会分层研究仍然是我国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

在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分化仍在全面推进。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经济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与此相伴随的现象是收入差距明显拉大、职业和阶层分化日益明显。

在非公有经济领域,个体经营者的数量迅速增加,他们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个体工商户群体,其中一些个体经营者成长为私营老板,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私营企业主群体。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我国大量引进外资,一些跨国公司、外资企业进入我国,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了一个高收入的白领群体。

在公有制经济领域,收入差距也开始拉大。

一些有特权的部门、有行业垄断权的单位和新兴行业的企业的工作人员收入增长很快,而一些没有“实权”的部门以及传统、衰落行业的企业的工作人员收入增长缓慢,这导致了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

另外,在同一个单位中工作人员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首先是白领工作人员与蓝领工作人员的收入差距扩大,其次是领导干部或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作人员的收入差距扩大。

总之,收入差距在城乡社会和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全面扩大,经济不平等程度明显增加。

面对剧烈的社会经济变迁和急速的社会经济分化,社会分层研究者并没有多少时间进行理论思考或者理论总结,这一时期的社会分层研究者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观察、记录和描述社会分化过程上,试图弄清楚社会分层领域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会产生什么后果,以及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这一时期的社会分层研究的突出特点是:针对社会公众和政府决策者关心的问题收集调查资料,并基于相关调查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

基于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成为社会分层研究者的一种主要研究手段。

社会分层研究者在这一时期开展的一些大型研究项目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对整个社会的分化现象进行系统描述和分析,通常是以经济改革前的社会分层状况加以比照,观察经济改革开始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许多社会分层研究者都注意到经济改革导致了社会分层规则的变化,他们认为经济改革之前的再分配分层机制正在转变为市场分层机制。

有些研究者提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政治权力对于社会分层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因而干部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将逐步下降(相当对其他阶级阶层),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干部将会失去在计划经济时期享有的优势地位。

然而,后来的发展趋势却与这一理论观点相反。

另一类研究是针对某一群体或新生阶级阶层的研究,比如农民分化的研究、工人分化的研究以及私营企业主的研究。

研究者普遍认为经济改革导致了社会结构的重组和社会阶级阶层的全面分化。

冯同庆等人的工人阶级分化研究显示,原有的工人阶级已出现了“内部层次分化”,“工资劳动者(特别是工人阶层)与管理者、经营者,在收入、地位、声望诸方面已出现显著的等级差别”,“工人阶层感到自身地位下降”,“工人阶层与管理者、经营者阶层双方利益矛盾增加”。

陆学艺、张厚义等人的研究认为原有的农民阶级已分化为8个阶层。

社会分层研究者还对一些新产生的社会群体(包括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雇工)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其中的一个热点是私营企业主的阶级属性的研究。

一些人认为,私营企业主是资产阶级,他们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社会分层研究者大多不赞同这种观点,张厚义等人认为,“私营企业主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它成为当代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帮手,不是新生的资产阶级”。

三、割裂的社会分层研究阶段(1996年2000年):本土化的、通俗性的分层研究与西方化的、学术性的分层研究1996年至2000年期间是我国社会分层研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社会分层研究分裂为两类非常不同的研究:一类是深受西方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影响的、追求学术规范化的社会分层研究;另一类是关注现实问题但缺乏理论解释和科学方法的社会分层研究。

这两类研究在关注主题、理论取向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十分不同。

在整个我国社会学追求学术规范化的大背景之下,西方化的、学术化的社会分层研究逐步成为主流,它为下一阶段的社会分层研究积累了理论知识和方法知识,但由于其研究主题的西方化和研究方法的复杂性,这类研究的成果影响范围有限。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社会学与西方社会学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我国社会学家逐步接触到各种西方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于是在整个我国社会学界出现了一种追求学术规范化的运动———提高我国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水平。

社会分层研究在这一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其部分原因是由于有关我国及其他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分层演变的研究成为国际社会学界的热门题目,一些美国社会学家来我国收集调查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理论模型(如市场转型理论等)。

这引起了一批我国中青年社会学家的强烈兴趣,他们开始学习美国学者的研究方法、借鉴美国学者的理论观点,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类似研究。

这类研究包括社会流动研究、职业声望研究和精英研究(私营企业主和干部的地位变化研究)等等,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由高封闭度的身份制社会向较为开放的阶层分化的社会转变过程中,同时,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推进在我国社会已造就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等级分层社会结构,蓝领工人与白领工人之间、白领工人内部中高层白领与低层白领之间在权力、声望和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着清晰的社会分界线。

与此同时,90年代后期的社会分化进一步深入,分层现象出现了新的趋势。

这一时期实施的部分改革政策(如国有企业改革等)对于资源配置两极分化和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产生了明显的推进作用。

这一时期大规模推进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导致了工人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急剧下降,大批的下岗失业人员的经济状况恶化,他们逐步落入社会的底层。

而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产生了一批大、中型私营企业主,他们的经济财富迅速增加而且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另外,这一时期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急速拉大,农民及农民工的收入增长缓慢。

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了社会矛盾冲突的激化,在城市,下岗工人的集体抗议行动频繁发生,在乡村,农民与乡村干部的冲突事件时常发生。

急速扩大的收入差距和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使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社会分层问题,收入差距、不平等、群体冲突以及阶级和阶层等词汇都成为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人们隐约感受到一个阶级或阶层分化的社会正在出现。

尽管这一时期多数的社会学家并不认为我国社会正在成为某种阶级或阶层社会———社会学家倾向于使用利益群体分类而不是阶级或阶层概念,但一些非社会学专业的人士(记者、作家或理论家)对当代我国社会进行阶级阶层分析,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

这类所谓的阶级阶层分析虽然不被社会学家所承认,但却因其通俗易懂、接近现实生活而受到社会公众的欢迎。

四、全面深入的社会分层研究阶段(2001年以来):对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的共同关注2001年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研究形成了一个高潮,成果剧增,研究内容较为广泛和深入,部分研究成果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决策者的关注。

在这一时期,传统意识形态对社会分层理论的禁锢有所突破,社会分层研究者对于社会公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和相关议论做出回应,同时他们也越来越关注政策议题。

另一方面,学术性的社会分层研究继续得以发展,在一些专题研究领域取得优异成果。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社会经济分化,我国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与经济改革以前完全不同的分层形态,不仅社会学家意识到一个新的分层结构正在形成,而且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感受到这一分层结构的存在。

收入差距在这一时期继续拉大,成为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的主要根源之一。

同时,普通民众对于不平等的感受已不仅限于收入分配这一个方面,而是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不公正问题———包括官员滥用权力、对弱势群体(如农民工)的歧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垄断行业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以及各种腐败行为等等。

在此情况下,不平等问题和阶级阶层分化问题———社会分层研究的主题———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迫切需要学者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以解答他们的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