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病人的观察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2)立克次氏体感染猫急性血巴尔通氏体病、附红细胞体病 等。
(3)寄生虫感染弓形虫病、犬巴贝斯焦虫病、急性血吸虫病 等。
(4)细菌性感染急性败血症、细菌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等。
(5)真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等。
(6)混合感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 13 细菌等。
4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入院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肺部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高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
呼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5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护理措施
10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11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 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 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 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 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 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体温≥37.5℃(以口温为准)
注: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 现。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皮温不均、心率和呼吸 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
9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分类——发热程度
低热:37.5℃~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 期低热。 中等热:38.1℃~3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过高热:〉41℃,如中暑。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检查体征
检查发热病人的体征,如体温、 脉搏、呼吸等,进一步确定发热 原因。
辅助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辅助 检查,明确发热的具体原因,为 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判断病情严 重程度
01
观察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等指标, 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 程度。
02
检查体征
通过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 皮肤颜色、尿量等体征, 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的严 重程度。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体温变化
定时测量并记录病人的体温, 了解体温波动情况,为诊断提
供依据。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病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如咳嗽、咳痰、皮疹等,以及
病情变化趋势。
观察治疗效果
观察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如体 温下降、症状缓解等,以评估
治疗效果。
评估发热原因
观察症状
观察发热病人的症状,如头痛、 咳嗽、乏力等,以初步判断发热 原因。
03
询问病史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发热 的原因和持续时间,有助 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03
发热病人的护理 要点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调整室温
保持病房温度在22~24℃,湿度在50%~ 60%。
增减衣被
根据病人情况增减衣被,出汗多时及时更换 内衣和床单。
物理降温
使用冰袋
将冰袋置于病人的额头、 颈部或腋窝处,帮助降 低体温。
酒精擦浴
用酒精稀释液擦拭病人 的身体,通过蒸发散热 来降低体温。
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 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室温 影响病人的散热。 体温过高时,可采用物 理降温法。
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01 补充水分
发热病人易出汗,应鼓励其多喝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 入。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详细描述
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 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当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升高。
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发热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细 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则由机体内部因素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症状。
观察方法
定时记录
设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每2小 时记录一次体温和其他症状。
持续监测
使用电子体温计等设备持续监 测体温,并记录在表格或电子 设备上。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异 常情况及时处理。
询问病史和家族史
了解病人是否有发热相关疾病 史或家族史,有助于判断病因

观察频率与记录
观察频率
高热量高蛋白
对于高热病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食 物,如牛奶、鸡蛋等。
心理护理
01
02
03
安慰与鼓励
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释病情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病情 和治疗方法,消除其紧张 和焦虑情绪。
倾听与关注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感 受,关注其心理变化,及 时给予心理疏导。
发热病人的病情评估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
家庭护理要点
01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变 化情况。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3
02
多喝水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充足 的水分摄入。

(精选课件)中枢性高热PPT幻灯片

(精选课件)中枢性高热PPT幻灯片
9
.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
急性脑积水: 据报道急性脑积水可引起高 热, 而V-P分流术后体温恢复正常。
酒精戒断 :有报道长期酗酒者, 在戒断后 产生中枢性发热。
颈段或上胸段病变: 损伤中间外侧柱, 以 及使体温调节反射传出障碍, 可引起发热。 但颈段横贯性损伤一般不引起发热。
10
.
15
护理措施 : --物理降温
---酒精擦浴: 取25%~30%乙醇41℃~43℃,操作
步骤同温水擦浴。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 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增高,汗腺分泌增加, 毛孔增大,带走大量热量。(注意:对有 皮肤损害、有出血倾向者禁用酒精擦浴。)
16
护理措施 : --物理降温
---头戴冰帽: 为患者戴上冰帽,患者后颈部、双耳外面
19
护理措施 : --物理降温
---静脉低温输液疗法: 输注时要经家属同意,进行床旁监护,并
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心电监护。密切检测 体温,若收缩压低于100 mmHg或者体温 降至37.5 ℃以下时,应停止冰水输液。一 般输注1次即有效果。
7
.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
脑外伤和脑手术 :严重脑外伤和颅脑手术累 及垂体窝、三脑室部位、后颅窝等可引起发 热。尤其以往经三脑室入路行鞍区肿瘤切除 后, 常发生中枢性高热及胃粘膜出血等并发 症。脑部手术侵袭引起的中枢性发热多发生 于术后数天内。
8
.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
癫痫 :强直-阵挛性发作的癫痫可引起发作 后体温升高。可能因肌肉持续性收缩使产热 增加, 以及癫痫发作使神经元过度兴奋放电, 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短暂性功能紊乱, 导致发热。
18
护理措施 : --物理降温

发热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发热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2021/3/10
29
发热的护理
2. 一般护理
• 休息与生活护理 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耗氧量,缓解头痛、肌肉酸 痛等症状。病室保持安静、环境适宜,室温18~20℃,湿度50%~60%。
• 饮食与补充水分 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以补 充营养物质消耗。鼓励患者多饮水,1~2L/min。
2021/3/10
27
发热的护理
1. 高热寒战的护理
降温时应注意
⑤使用冰毯垫于患者肩部到臀部,不要触及颈部(以免因副交感神经兴奋 而引起心动过缓)。冰毯上不覆盖任何隔热用物,以免影响效果。使用冰 毯降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每半小时测量一次。定时翻身擦 背,以每小时翻身1次为宜,避免低温下皮肤受压,血液循环速度减慢, 局部循环不良,产生压疮。
物节律的控制中心。
药物:如麻醉药物会使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
2021/3/10
8
发热的定义:
▪ 发热(Fever)——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 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时 的病理过程称为发热。
▪ 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和临床 表现。
▪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 助于发热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2021/3/10
19
热型
▪ 稽留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在39-40℃以上,24小时波动小于1℃。伤
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 弛张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大于1℃。风湿热、败血症、
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 结核等
▪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重要信号。
2021/3/10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的原因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 引起的发热,如感冒、肺炎、
尿路感染等。
非感染性发热
由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如 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甲 亢等。
中枢性发热
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发 热,如脑炎、脑外伤等。
变态反应性发热
由过敏原引起的发热,如过敏 性鼻炎、荨麻疹等。
02
发热病人的护理原则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全面评估病情:了解 病人的病史、家族史、 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
2. 寻找发热原因:根据 评估结果,确定发热的 原因,如感染、自身免 疫性疾病、肿瘤等。
3.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 划:根据发热原因,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免疫调节治疗等。 同时注意心理护理和支 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2023-12-02
目录 CONTENT
• 发热概述 • 发热病人的护理原则 • 不同发热症状的护理方法 • 发热病人的预防保健 • 发热病人的护理案例分享
01
发热概述
发热的定义
发热
是指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 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 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总结词:低热病人需要找出病因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和护理,同 时注意增强免疫力。
1. 找出病因:观察病人的临床表 现和病史,确定发热的原因。
3. 注意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长期发热病人的成功护理案例
01
02
总结词:长期发热病人 需要全面评估病情,寻 找发热原因,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计划。

小儿高热护理ppt课件

小儿高热护理ppt课件

整理课件
14
健康指导
• 1、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热量、低蛋白的饮食, 多饮水。
• 2、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如 汗湿了衣物应及时更换,更换时防止着凉。
• 3、告知患者发热的常用处理方法:冰枕、冰敷、 冰垫、温水擦浴、醇浴以及药物降温。
• 4、告知患者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和消炎药
整理课件
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整理课件
2
发热概述
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 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 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 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 患儿的神态和举止。体温在38℃,神情呆滞的孩 子,和体温在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 者更值得关注。而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纵使患 了严重的疾病,很可能也不会发热。
破伤风等反应。
整理课件
5
发热的分类
• 感染性发热: 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 的感染所致。
• 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癌症病人的吸收
2、抗原-抗体反应如过敏反应中的发热。
3、内分泌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
4、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及慢性
心衰引起的发热,一整理般课件为低热。
利于康复。
整理课件
9
小儿高热的护理措施
•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 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4次/d,高 热时至少应1次/4h,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 1~2次/d。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 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 3、补充液体量
发热时呼吸快,蒸发的水分多,容易造成脱水,也因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2024/1/6
2 讨论病例的护理措施
8、切口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伤口的观察: 伤口处敷料的干燥、清洁程度 伤口处敷料有无渗液,有无渗血 伤口周围皮肤情况,有无红、肿、 热、痛及分泌物,并注意分泌物的 颜色,气味。
2024/1/6
思考题
伤口的护理要点 如何区分术后吸收热及感染性发热
2024/1/6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重症肺结核。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肺炎 以及癌症病人。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分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
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一、体温升高
是指由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增多、散热 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 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 升高,并且超过正常的范围。
二、发热
体温升高超过0.5C即为发热。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原因分析
体温升高
生理性
月经前期 剧烈运动 应激
感染性
病理性 非感染性
2024/1/6
发热的病理原因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待查课件34页PPT

发热待查课件34页PPT
肝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临床诊断步骤
1. 观察热程与伴随症状 2. 仔细追问病史 3. 全面反复的体格检查 4. 实验室检查 5. 诊断性治疗
临床诊断步骤(1)
—观察热程与伴随症状
➢ 热程短,有乏力、寒战,应用抗生素、病灶 切除、脓肿引流后停止发热,为感 染性疾病;
➢ 热程中等,呈进行性消耗、衰竭者,肿瘤多见; ➢ 热程长,无毒血症状,发作与缓解交替出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
病因诊断的分析(1)
➢ 结核病
——感染性发热
➢ 伤寒和副伤寒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败血症
➢ 淋巴结、肝、脾进行性肿大——恶性组织细 胞病与淋巴瘤;
➢ 脉络膜结核结节——粟粒性结核; ➢ 心脏杂音改变——感染性心内膜炎。
陈灏珠 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临床诊断步骤(4)
——实验室检查
➢ 血、尿常规,肝功能,血沉; ➢ 血、尿细菌培养及胸片、B超; ➢ 嗜异性凝集试验、肿瘤抗原、自身抗体; ➢ CT、MRI、放射性核素、活组织检查。
周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翁心华,张婴元主编.传染病学.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热型与疾病
弛张热 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 重肺结核等
间歇热 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波状热 布鲁菌病 消耗热 败血症 马鞍热 登革热 回归热 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不规则热 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
陈灏珠 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10
(2)面容
一般急性感染多呈急热面容;感染性休克常 表现为面色苍白。此外,急性白血病、再 生障碍性贫血和恶性组织细胞病常因贫血 亦可呈面色苍白;—活动性红斑狼疮可有 面部蝶形红斑;口角疱疹常见于肺炎,疟 疾;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可呈醉汉样 面容。
11
(3)皮肤
• 注意有无皮疹或出血点,出血性皮疹常提示重症 感染或血液病,前者包括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 炎、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等;后者包括白血 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 皮肤或软组织有化脓性病灶,常提示为发热原因 或败血病的来源。 • 发热伴皮肤黄染(黄疽)要注意肝胆道感染、重 症肝炎和急性溶血等。
数的感染热在吸收热期过后呈持续热,或体温降至正常后又出 现发热 。其感染的部位多在切口,但也有在呼吸道及泌尿系 等。一般是术后3~5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度发热,或者体温 升高后持续不退,伴切口皮肤红、肿、压痛,疼痛加重。
护理:休息、多饮水、解热镇痛及抗感染等支持与对症治疗
。要多做一些心理疏导,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一般先 用一些效果可靠的抗生素7~10天左右,争取用非手术方法吸 收,少数不能吸收者,可采取切开引流等措施。在药物应用方 面,一般是在充足有效的抗生素应用下,适当加少量激素。少 量激素(地塞米松5~1Omg/d)一是不影响疗效,二是可帮助 炎症吸收,三是可适当降温,四是可抵消药物热及无明热。
•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 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 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这些变化有利于消灭致病 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因此,在很多急性病中,体温升 高往往表示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
7
• 但发热过高或过久会使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 谢发生严重障碍。 • 小儿体温超过41℃时,脑细胞就可能遭受损伤,甚至出现 抽搐,并逐步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 • 发热时人体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加上食物的消化吸收困 难,长期下去可引起人体消瘦,蛋白质及维生素缺乏,以 及一系列的继发性病变。因此遇到高热病人应及时采用退 热措施,并立即请医生诊断、治疗。 •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升高 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 2~4小时常导致休克以严重并发症。体温高达43℃则很少 存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热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1
学习目标
说出体温的正常范围 说出发热过程的三个阶段 掌握高热诊断依据 掌握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2
发热定义
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 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3
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温度
口腔(舌下) 36.3~37.2℃
直肠
36.5~37.7℃
腋窝
7
8
2019/12/15
.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6.0~37.0℃
4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病人表现为畏寒、皮肤 苍白、无汗,由于皮肤血管收缩,使 皮肤温度下降,部分会出现寒战。 高热持续期:病人表现为颜面潮红、 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 快,尿量减少。 退热期:病人表现为大量出汗和皮肤 温度降低。
5
高热诊断依据
口腔测量的温度在39.1~41.0℃,常见 为急性感染。 皮肤发红、触之有热感、呼吸增快、 心动过速、痉挛或惊厥。
6
高热的护理措施
高热时至少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 密切观察病人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高热时可行温水擦浴;当温度超过39℃,用冰袋冰 敷头部、大动脉处;体温超过39.5℃,可用酒精擦 浴。 体温上升期,病人出现寒战时,应适当保暖,亦要 补充营养和水分。 口腔护理。 皮肤清洁: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