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合集下载

20170401 第13课 _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170401 第13课    _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摘自余玮、吴志菲《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
血路,杀出来!!
故事二:聘请外籍人士当企业经理是不是卖国
1982年初,深圳蛇口工业区拟聘请外籍人士当企业经理,遭到一 些人的责难。邓小平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拍板道:可以聘请外国人 当经理,这不是卖国。
故事三:1982年初的“租界风波”
“深圳实际就是租界”的说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回应: “现在搞个特区,主权都在我们手里。……这和旧社会的租界根本不 是一回事。”
一、探源对外开放
外交开创新局面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一、探源对外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一、探源对外开放
1978 11
亚洲四小龙的借鉴和启发 年
新加坡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十分注

重对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
, 邓
利用发达国家传统工业转移到海外的机
一、探源对外开放
时代的潮流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
世界市场也逐渐建立。长期以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
流。
——岳麓版《必修二》
一、探源对外开放
中国的落后
在开放前的深圳,曾经流传着 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 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 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当时,宝安一个农民一天的平均 收入,大约在7角钱左右,而香港 农民一天的收入,平均为70港币, 两者间悬殊近100倍。
90年代: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21世纪:中国加入WTO
三、反思对外开放
350000.00
1978年——200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表

第1 3课_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 3课_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塔城 伊宁
黑河 满洲里
长春 珲春
乌鲁木齐
西宁
呼和浩特 秦皇岛
银川
大连
天津 烟台 青岛
环渤海地区
连云港
拉萨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
万县 重庆
南通 长三角
宜昌 武汉
上海
九江 温州 宁波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瑞丽
沿海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
长沙
福州
贵阳
厦门
昆明
深圳
河口
东兴 珠海广州 北海 湛江
汕头闽东南
珠三角
亿中 美国 元石 下油 单巨 英头 伦 14
联 想 买 下
IBM
6、“走出去”战略
(“外向型经济”战 略)
主要内容:扩大境
外投资规模,推动 境外加工贸易发展, 发展对外承包工程 和劳务合作,拓展 国际贸易……
思考: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位置)有无发生变化?
重点
80年代
珠江流域(广东)
90年代
长江流域(上海)
才、技术、知识密集特点的地区是
A.经济特区
B.经济技术开发区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是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 D.实施“走出去”战略
4、中国实行“招商引资”的作用有
①解决了我国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经济特区
海南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开放步骤: 经济特区 推进: 点 范围:沿海
全 方

沿海开放城市
线
、 多

沿海开放区

次 、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科组高一历史主备人执教人课题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1课时时间2013-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走出去”战略;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谈话、提问、归纳分析、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把握对外开放的全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利用历史资料、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想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修改【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

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邓小平为什么提出设立经济特区?我国的对外开放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有何特点?我们将在本课中继续学习、探讨这些问题。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的背景:1、国际方面:①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了正常化;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这一切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国际环境。

2、国内方面:①“十年动乱”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洋……
塔城
满洲里
黑河 哈尔滨
伊宁
长春 珲春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
沈阳 秦皇岛 大连
银川
天津
石家庄
烟台
西宁
太原
青岛 济南
兰州
连云港
西安
郑州
武汉合肥
南京南通
芜湖
拉萨
上海
成都 重庆
浦东 岳阳 九江 杭州 宁波
温州
“带龙动“战龙略”尾: ”以 ―上―海西瑞丽为北“西昆龙南明 头的”发贵,展阳 南长。宁 江长珠沙为海广州“深南昌圳龙汕厦头福身门州 ”,
⑴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⑶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
优惠和方便。
一、伟大的对历外开史放转格折局的初步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979年7月,中央在深圳、珠海创办“出口特区”
1980年8月26日,国务院宣布在广东的深圳、珠海、 汕头三市设置经济特区。12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 成立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
3.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
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特点:知识密集; 作用: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 重要场所,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沿江开放的龙头
1990年4月,上海正式宣布开发和开放浦东。中立 挥手者为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同志。
对一外、开伟放大政的策历的史国转内折背景:
1、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对外开放 3.“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将党的工 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4.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 特区的建立(1980年) 2.海南建省及经济特区的建立(1988年)
海南
厦门 深圳
汕头 珠海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 特区的建立(1980年) 2.海南建省及经济特区的建立(1988年)
3.特点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第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体制。
(实质: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 特区的建立(1980年)
2.海南建省及经济特区的建立(1988年) 3.特点 4.成就
“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大力引进 外来资金与技术,产品以外销为主; 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生产目标。
前对 的外 深开 圳放
今日深圳
今日深圳
汕头
深圳
珠海
厦门
海南
1992年,在特区,外商实际投入占全国外商实际投 资的29%,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984年)
天津 秦皇岛
大连
青岛
烟台
连云港
南通
上海
广州
厦门 宁波
深圳
北海
温州
汕头
湛江 珠海
第一台“999”市民救中助国电第话一…条…磁悬浮铁路
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对外开放形 成了怎样的局面?具有什么特点?
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 放区——沿江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 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全方位: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2)多层次:从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

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988年4月,中央决定进一步扩大我国沿海 开放区的范围,共140个市、县,其中包括杭州、 南京、沈阳三个省会城市。至此,我国沿海开放 地带显著扩大,市、县增加到288个,面积增加 到32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 1.6亿。这些开放 城市和经济开放区,连同特区形成我国对外开放 的前沿地带,使我国东南部沿海已经形成了“经 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开放县—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 开放格局。
③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 的“突 破口”。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 更新了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 的认识。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85年后,中国 先后决定在长江三角 洲、珠江三角洲和闽 东南厦门、漳州、泉 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 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 经济开放区。
开放特区的目的
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港区联动” 取得突破,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物流 等功能不断拓展,海港与空港的口岸功能和 枢纽功能逐步增强。经济总量、销售收入、 税收总额占国内15家保税区的一半,集装箱 吞吐量达1200万标箱,占全市2/3左右,成为 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重要口岸和物流枢纽。
上海市
拓展阅读
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 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含义
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 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目的
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 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 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特点 在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
济管理方法。
昔日深圳
开放后的深圳
先后设立的经济特区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 特区条例》,宣布:反战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 交流,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 出327.5平方千米、6.7平方千米和1.67平方千米 区域,设置经济特区。12月10日,国务院又正 式批准成立厦门经济特区,面积为2.5平方千米。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会议决定划定 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时间 地区 开放类别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经济特区 1984年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城市 1985年 5个沿海区域 成片开放区 1988年 海南 经济特区 1988年 大连、秦皇岛等14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0年 上海浦东 城市新区 1992年-1993年 沈阳、重庆等18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0年-2002年 合肥、郑州等17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为什么90年代初要开发开放浦东?
坚定对外开放政策
作为中国最大经济城市的上海,在 80年代却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 1.坚定对外开放政策; (1989年)一些人担心私营企业的膨胀发展最终将造成社会主义 经济增长不仅远不及苏、浙、粤等沿海各省,甚至有几年的增长率仅 中国的“变色”,那些针对改革政策的质疑从四面八方传来。 2.振兴上海经济; 20世纪 为全国平均增长率的二分之一。…… 80年代,我国周边国家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与地区也加大了开放与引资步伐:1983年,韩国宣布要把济州岛建成 3.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第二香港”; 1987年,日本在那霸港开辟自由贸易区等。周边国家 的开放,基本上都与我国处于同一层次,这就意味着在吸收国际资本 为什么 80年代初没有开发开放浦东? 和产业转移上存在着激烈竞争。 ——袁恩桢:《邓小平与浦东开发》 防范对外开放失败的风险 。
邓小平、叶剑英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为什么在深珠汕厦建立经济特区?
① 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 ② 沿海地区,海陆交通十分便利; ③ 著名侨乡,具有地缘优势。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资金来源、多元所有制、 市场调节、税收优惠。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①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②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二
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物价改革、打 破铁饭碗、 股份制试点、证券市场、企业产权转让、国有土地 使用权有偿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 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社会保障……
③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 口”。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加深
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 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8年,设立海南省,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③:P58学思之窗:
a.靠近国际市场; b.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c.交通便利; d.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e.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 这里
④作用和意义:
仅深圳就引来了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22 050项,外商企业 13 747家,合同利用外资276.1亿美元。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自主学习四:
阅读课文P60第三目内容,找出建立浦东开发区的 时间、目的、优势、意义.
时间: 目的: 优势: 意义: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中国第一塔” “中华第一楼”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东方明珠电视塔 金茂大厦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 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除现在的特区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 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 胆行动”。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步骤)1. 创办经济特区(1)过程(史实):①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第一批经济特区。

②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①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③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④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①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②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从1984年开始,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开始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划定一定区域建立。

5.开发和开放浦东(1)决策时间:1990年。

(2)目的:①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意义:①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②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加入,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温馨提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特殊的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主要表现在特殊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问题导思】1.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答案:特点:集中在东南沿海(福建和广东)。

原因: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毗邻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历史上海外交往、贸易的传统,交通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以依托,海外华侨、外籍华人众多。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以引进外资为主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C.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D.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形成时间21世纪初。

2.体系构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全因球坏素化,增的急长进需超程恢出。复战任和争何发因一展素个。增国长家,如因果而想“得争到取发比展较,长就
不期能2的.忽十和视一平这届是种三可全中能球全的化会,的后战潮,争流工是。作可重以心避转免移的到”经。济建
设上来。
———《—邓岳小麓平版文《选必》修第二3》卷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阅读教材P58-61,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对外开放的过程,完成表格。
宁要浦西一张床, 不要浦东一间房。 宁要浦西一片瓦, 不要浦东一栋楼
220200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探究四:中央决定开发浦东地区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浦东有哪些优势条件?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
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 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 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 美,是全世界。”
沈阳 秦皇岛 大连
西宁
银川
天津
石家庄
烟台
太原
青岛 济南
环渤海
兰州
西安
郑州
连云港 南京南通 合肥
长三角
成都
重庆
武汉 芜湖 上海 岳阳 九江 杭州 宁波
温州
瑞丽
昆明
河口

长沙 南昌 福州
贵阳
厦门
南宁
东兴 北海
广州 汕头பைடு நூலகம்深圳
珠海
湛江
闽南三角区
海南
珠江三角洲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全方位: 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
3.思想文化上: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 野,增进了全球意识。
经济全球化所致的资本、技术、知识等要素在全 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既带来发展机遇,也给中国的经 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环境与生态安全方面 带来挑战。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世界金融 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90年代初开发前的浦东
1990.4.18,国务院 总理李鹏在上海宣布中 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 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 发。
浦东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 化工业基地,并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
“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
“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惟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概况: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 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 口产品。
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开发和开放的目的 2、浦东开发和开放的条件
3、浦东开发和开放的意义
浦东位于黄浦江 以东,面积556平方 公里,是上海面积 的1/12,历史上黄 浦江两岸没有桥梁 和隧道沟通,浦东 虽与繁华的上海外 滩、南京路仅一江 之隔,但经济上远 远落后于有“东方 小巴黎”之称的上 海老城区。以至于 人们“宁要浦西一 张床,不要浦东一 间房。”
大连 烟台 环渤海地区
【巩固练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 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经营管理方法 D.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A
2、中国19世纪对外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对外开放的主要不同在于 A、是否向所有国家开放
B、是否只是部分开放
汕头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秦皇岛 天津
青岛 连云港 长三角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厦门 深圳 珠海 广州 汕头 闽东南 北海 湛江 珠三角 海南 福州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的历史事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初步确立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4)掌握“走出去”战略,理解“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

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3)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历史必修二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历史必修二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背景
经济特区发展的成功经验 幻灯片 9
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1984年,14个沿海港口的位置 条件:交通便利;华侨众多,容易吸引外资;较好 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的 经营方式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 或加工出口产品(1988年—2007年,设立49个国家级经济技 术开发区)
背景 内容 影响 性质 列强武装入 鸦片战 英国的 侵为手段, “坚船利 后通过不平 争后的 炮”打败 等条约强迫 “开放” 后被迫开 中国开辟通 商口岸、降 放的 低关税等 改革开放是 按照平等互 改革开 经济建设、 独立自主 利原则同其 放 的开放 他国家进行 经济、文化 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 只是在客观 侵略中国 上刺激了中 的产物 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 增强我国的 经济实力, 提高人民的 物质和文化 生活水平 中国经济 建设和社 会主义现 代化发展 的重大战
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标志着党重新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2、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改革开放
改革 概念:a、广义——是指一切在不该变社 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以和平的方式调整生产 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水平 和要求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终结果或多或少 地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的 变化)。 b、狭义——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 的深刻改变我国社会贫穷落后状态的革命性变革,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 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 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3、【高考典例(2011·浙江文综,20) 3.调动知识: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 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 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 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 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 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答题思路示范】1.提取信息: 时空信息:20世纪90年代中国南方 关联信息:证券、股票,独有 2.立意判断: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问题
三.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时间:1990年 2.目的: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 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 济的新飞跃。 3.有利条件: 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地理优势 交通优势 人才和产业优势 4.成就: 浦东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B
经济技术开发区
概况: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 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8-2002 年,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特点: ①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 产品为主; ②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 密集的特点; ③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 所,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旧中国的 “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含义: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技术交流2.与旧中国“门户开放”的区别:①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

②“门户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

3.过程:1980年: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年:沿海港口城市(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城市)1985年: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1988年:海南岛被设置为海南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点→线→面结果: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的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5.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概况: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发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特点: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6.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原因: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经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有利条件: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地理和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3)结果: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7.探究:(1)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①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③两地原有的经济基础好④资源丰富(2)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①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沿海经济开放区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所学知 识很容易可得出答案为B 项。
5.下列两幅图表明,30 多年来,深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 化,其主要原因是( )
A.引进先进技术 C.我国实行了五年计划 【答案】B
B.对外开放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 年前,中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城市:1984 年,国家决定开放______、上海、福 天津
州、______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广州 2.沿海开放区: (1)设置 长江三角洲 ①1985 年以后,国家将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闽东 南地区和_________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环渤海地区 ②到 1992 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区 1.标志:已形成_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__________、
沿边开放城镇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______________、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 放体系。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认识 1.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在坚持平等 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 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目的
(1)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长江三角洲 (2)带动____________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条件 社会文化 (1)依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__________基础。
(2)凭借上海独特的地理、交通、人才和产业优势。
3.意义 (1)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__________和现代工业基地。 高科技产业 (2)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点 (3)成为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______和标志。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习目标】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基础掌握】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位置:、珠海、汕头、、海南。

2、特点:(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为主(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形式。

(3)经济活动以为主,对给予优惠和方便。

3、意义(1)特区在发展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开放城市(1)目的:加快利用、引进的步伐。

(2)名称:1 9 84年,国家决定开放、上海、福州、等1 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1)名称:三角洲、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2)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经济技术开发区(1)目的:引进外资,生产产品或产品。

(2)特点:具有的特点(3)地位: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三、浦东的开发与开放1、目的:以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成就(1)浦东成为上海新兴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2)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90年代的重点和标志。

四、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合作探究】1979年4月,在讨论经济特区名称问题时,邓小平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

”回答“陕甘宁就是特区”的含义是什么?从地理位置、性质和作用三个方面比较两种特区的异同。

【课堂演练】1.右图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设立:1980年设立(第一个经济特区、一夜崛起的城市)、、、;1988年成立经济特区(最大)。

2、作用和影响:(1)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

(2)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对沿海地区实行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1、中国政府又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地区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

从1988年起至2007年3月,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有连云港、南通、南京、苏州工业园区等。

2、它以、、为主,这些开发区汇集了和具有的特点。

3、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学习、提高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的重要窗口。

三、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后,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主要有三角洲、三角洲、地区(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

到年从南到北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四、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目的:以为龙头,进一步开放,把上海建成国际中心之一,带动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2、结果: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

经过十多年开发开放,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

五、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这个体系的形、、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水陆交通方便,邻近港澳台,便于连接国际市场;(2)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3)这一地区具有发展海外贸易的传统;(4)都是著名的侨乡,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可以发扬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5)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托。

二、经济特区与其它地区相比特别在什么地方?它与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1、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对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 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 ,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 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我国的经济特区“特”在( ) A.政治制度不同 B.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不同 C.权力大于其他省区 D.与中央关系不同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3、沿海经济开放区 (1)措施 ①1985年以后,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②1992年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③20世纪末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 (2)作用 深化……促进……带动……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4、经济技术开发区 (1)概况 1988年至2002年,全国共设立49个国家级经济 技术开发区。 (2)目的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特点 汇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知识密集。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4、浦东开发的成就 成为……基地……增长点……重点和标志。
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
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
的桥梁”。
四、对外开放的格局
满洲里
塔城 伊宁 乌鲁木齐 银川 西宁 拉萨 呼和浩特 秦皇岛 天津 青岛 环渤海地区 连云港 南通 长三角 上海 万县 宜昌 武汉 宁波 重庆 九江 温州 福州 长沙 厦门 贵阳 昆明 深圳 广州 东兴 汕头 河口 北海 珠海 湛江 闽三角 海南 珠三角 大连 烟台 黑河 珲春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4、作用(影响) (1)经济特区是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2)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 田”; (3)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 破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 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 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 原则:平等互利; 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为什么要开放:时代的呼唤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 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昔日的“小渔村”
“一夜崛起的城市”
据统计: 28年间,深圳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27.3%。
1992年,在特区,外商实际投入占全国外商实际 投资的29%,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
深圳
珠海 海南
阅读教材思考: 我国先后创建的经济特 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 海南岛 特点?为什么?
厦门 深圳
珠海
汕头
第十六条 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内进行再 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用于再投资部分 的所得税。 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 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
----邓小平
一、对外开放的原因:
国际: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D.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 B.国际形势走向缓和,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正常 化; E中国与日本、西方等国家差距拉大。

国内:
1、历史经验的总结,闭关自守造成中国的落后 2、文革的破坏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心思治。 3、国内建设缺乏资金、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引进 与利用外资的需要) 4、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文革的破坏经济崩溃 人心思治
为什么要开放:西方的先进
“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1978年10月26日,邓小平乘新干线“光- 81号”超特快列车赴京都访问。
为什么要开放:西方的先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1979年1 月底至2月初,邓小平出访美国。这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对美国 的访问。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中国第一塔” ““ 中华第一楼”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东方明珠电视塔 金茂大厦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 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
二、对外开放的进程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经济特区的设立
1980年国家正式确立深圳、珠海、汕头、厦 门为经济特区。
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 海南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a“文革”导致中国明显落伍于世界b十一届三中全会 完成拨乱反正并制订大政方针(政治条件)c水陆交通方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便,优良港湾众多,邻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工 业基础雄厚(地理优势) d东南沿海多侨乡、侨胞(历史 因素) e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为依托f具有发展海外贸易 的传统
1、经济特区(5个)(点)
2、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84年, 14个城市)(线)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85年后,4个)(带)
环渤海地区 长三角
闽三角 珠三角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a概况:1988年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中设立 b目的: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 技和管理方法,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 品,以带动当地经济技术的发展。 c特点:知识密集,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 资金来源以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三资”企业 为主;产品结构以工业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 经济体制以市场调节为主。 d作用: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 重要场所;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知识窗 口、技术窗口、管理窗口、对外政策窗口)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 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市场也逐渐建立 长期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任何 一个国家如果想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这 种全球化的潮流。 ——岳麓版《必修二》
为什么要开放:中国的落后
在开放前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 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 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当时,宝安一个农民一天的 平均收入,大约在7角钱左右,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 平均为70港币,两者间悬殊近100倍。当地流传的民谣 唱道:“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对面8分钱”(指寄信 到香港叫亲属汇款回来)。
开放影响: 论从史出
材料一:自对外开放以来,大陆经济规模已经翻了两番,GDP达到 5万8千多亿美元,去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 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人认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名义GDP 将超过美国。
材料二: 唐山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八方的含义是: 全国范围救援,自力更生,无须外国援助;汶川地震,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八方的含义是:世界各国,包括日本、韩国、美国等 伸出援手,中国政府积极接受,中国人民热切的欢迎来自各国的 救援队。这样的变化,正是对外开放的结果,中国人的心态变了, 不再拒绝世界。
“特区”的含义即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 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这就打破了 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
3.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 是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开放城市 4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根本的不同是 A.资源配置方式不同 B.商品供应量不同 C.商品价格不同 D.人们的生产积极 性不同 5.下列关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转变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有( )①这个过程中 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②以行政手 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变③以市场 配置资源为主向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邓小平1979年2月2日在休斯敦参观林 登· 约翰逊航天中心时,登上航天飞机 的模型,坐在乘务员的位置上,就像 在作一次航天飞行。
邓小平出访日美后的的认识: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 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 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 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全世界25%的人口,拥有 世界7%的土地,却只能创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 1%。”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三、对外开放的格局
塔城 伊宁 乌鲁木齐
黑河 满洲里 珲春
长春
呼和浩特
经济
特区拉萨
银川 沿海开西宁 沿海经 济开放 放城市 区
沿江和 沿边开 西安 放城市
长沙
内地
全方位
瑞丽
多层次
宽领域

贵阳 昆明 东兴 河口
线

我国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形 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1)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得侵略特 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 主义市场。 (2)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 政策,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0世纪末世界出现经济全球 化趋势,中国发展经济的需要;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 中国。 (3)鸦片战争后中国加入世界市场的影响:促进自然 经济逐步解体;主权遭到破坏而逐步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1978年后中国融入 世界市场的影响: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 而深远的;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
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1)区域范围: 经济特区限于内地, 特别行政区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 (2)政策范围: 经济特区只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 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 特别行政区除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 本法可以行使其自治权。
近现代中国与世界市场密切相关。鸦片战争后 中国是怎样加入世界市场的?1978年中国融入 世界市场的原因是什么?概括说明这两次加入 世界市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厦门
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作用: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 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 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开放沿海城市
1984年,国家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 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 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14个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与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5年以后,相继开辟了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 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1988年以来,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 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如重庆(1992-1993)).
推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封闭心态,改善中国国际形象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 的一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 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 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而且必须坚 持走符合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 ——邓小平
知识整合
建立经 济特区
形成背景
开放沿 海城市
对外开放格 局初步形成
形成过程
建立沿海经 济开放区
格局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方位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沿江和沿边 开放城市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区 别
(1)背景: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 主动进行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 被动开放。 (2)基础:当今是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 ;旧中国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 (3)原则:今天的开放是平等互利为原则;旧中国的开放是不 平等的。 (4)目的:当今开放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在旧中国是被迫开 放。 (5)内容:当今对外开放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外资, 扩大对外贸易;旧中国则是成为列强经济掠夺的场地 (6)结果:当今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主义制度的完善;旧中国的开放丧失主权,严重阻碍我国民族 工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