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疼痛性眼肌麻痹

合集下载

上眼皮下垂中医怎么治疗?

上眼皮下垂中医怎么治疗?

上眼皮下垂中医怎么治疗?眼睑下垂,这是许多人都有过的体验。

但是很多人只是一过性的眼睑下垂,过几天都会好的。

这对你个人的影响不是很大,因此也不必加以治疗,休息休息就会好。

但是有的人却严重的上眼皮下垂,整天看起来是耷拉着,一点精神都没有。

有人寻求了很多种方法,不见效果,有人想知道上眼皮下垂中医是怎么治疗的吗?上眼皮下垂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原因,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先天性上睑下垂者,以手术矫正颇为有效,后天性上睑下垂者则应针对不同的致病原因进行治疗。

如肌营养不良、全眼肌麻痹或提睑后出现复视的病例,不宜作手术矫正。

重症肌无力性一般不应手术,如果只局限于眼睑,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不能接受时则可以考虑手术矫正。

麻痹性上睑下垂经保守治疗半年至一年后,如无效可以行手术治疗,但合并其他眼外肌麻痹,提睑后出现复视则不应立即进行手术,以免在术后因出现复视对患者生活、工作妨碍更大,得不偿失。

眼睑下垂古方中医辨证治疗:1.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者,为先天性。

治法:温肾阳2.脾虚气陷,中气不足者,眼睑提举无力或晨轻暮重,或眼球转动不灵,视一为二,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治法:升阳益气3.风邪中络,筋脉拘挛,风痰阻络者,单眼骤然发病,上睑垂闭,眼球转动不灵,视一为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通络4.外伤瘀滞,气滞血瘀者,有外伤病史。

治法:活血祛瘀通络5.肝阳上亢,阴虚生风者,上睑不能上举,头痛目胀,眩晕耳鸣,面红耳赤,舌红少苔,脉弦有力。

治法:潜阳熄风关于中医如何治疗上眼皮下垂的问题上面已经介绍的很清楚了,朋友们也已经都了解了!中医是我们的国学,在我们的身体调理、治疗疾病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它副作用非常少,相当适合我们使用。

另外平常要注意多休息,才能有效的缓解上眼皮下垂的问题。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25例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25例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25例(作者: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关键词】眼肌麻痹综合征,痛性;非特异性炎症;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0引言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Tolosa jHuntsyndrome,THS ),是一种可能因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肉芽组织引起的眼眶疼痛并出现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一支功能障碍,临床较少见•我院近5a来收治25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5 (男11,女14)例,年龄21~75 (平均48.9)岁,其中21~39 岁5例,40~59岁16例,60~75岁4例;既往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2例,高血压病史8例,糖尿病史3例,冠心病史4例,偏头痛病史3例;急性起病15例,亚急性起病9例,慢性起病1例;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5例,腹泻病史2例,劳累诱因3例,情绪波动2 例,无前驱症状13例.全部病例均有头痛,多位于一侧,大部分局限于球后、眶周,也有累及额部、颞部及整个头面部,描述为典型的“咬痛”0例,“钻痛9例,胀痛4例,描述不清2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颅神经受损,动眼神经单独受累7例,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同时受累11例,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一支同时受累5例,外展神经单独受累2例,其中累及视神经2例,累及面神经1例.首发症状为头痛10例,首发症状为颅神经损伤5例,二者同时出现10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7例海绵窦区病变,其中1例患者MRI海绵窦异常信号,表现为T1,T2加权像均呈中等信号,增强扫描后可见强化.8例行头颅MRA检查显示患侧颈内动脉虹吸部不规则狭窄;3例行DSA检查均发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管壁不规则狭窄.2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4例中医治疗•根据舌脉症合参,按“头痛”辨证论治,待头痛缓解后可参考“视歧”辨证论治针灸治疗取穴为:太阳、印堂、头维、听宫、翳风、合谷、太冲等,并辨证加减穴位,1次/d,留针30min,—个疗程10次.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均有效,其中头痛缓解较快,48h内缓解者16例,48h~1wk 缓解者5例,1wk~1mo缓解4例.眼肌麻痹缓解较慢,其中11例1wk 内缓解,8例1wk~1mo缓解,6例1~2mo缓解,全部患者均完全缓解,无后遗症•本组病例均通过门诊、书信或电话随访仅有1例复发.2讨论本组病例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前有前驱症状•头痛部位为眼球及眶周,可累及同侧额颞,半侧头面,整个头部,个别累及对侧头部,性质呈“咬痛”或“钻痛” B分为胀痛,个别描述不清•累及颅神经1~6支不等(n,m,^,v,^,ra),与陈秋月等[1 ]报道相似.多数动眼神经受累,很少累及视神经、面神经.本病病因不清,多倾向于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症.本组病例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部分患者颈内动脉颅内段不规则狭窄,我们认为是炎症侵犯海绵窦、颅神经同时也侵蚀血管壁的可能性大,与管小亭等报道]2]相似.本组21 例中西医结合治疗,4例中医治疗,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中医治疗时,要结合舌脉症辨证准确,治疗效果才能满意.如有感染病史,静脉血白细胞增高,开始时常规加用抗生素治疗•激素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足剂量足疗程是防止复发的重要因素•若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史,首先在控制好血压血糖的基础上使用,并注意激素的用量,避免发生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对激素治疗无效者,有学者提出可采用免疫抑制剂]3]和放射]4]治疗.本组患者均采用了中药加针灸治疗,头痛缓解较快,复发较为少见,其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并需要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参考文献】:1 ]陈秋月,金笑平,柯绍发.1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1):8-9.[2]管小亭,沈言修•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及其病因分析J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5,28(1):33-35.: 3 ] SmithJR,Rose nbaumJT.Aroleformethotrexatei nthema nageme ntnonin fectiousorbitali nflammatorydisease:J] .BrJOphthalmol,2001,85(7):1220-1224.: 4 ] Mormon tE,LaiouxP,VauthierJ,etal.Radiopherapy in acaseofTolosaH untsyndrome [J] .Cephalalgia,2000,20:931-933.。

疼痛性眼肌麻痹 病情说明指导书

疼痛性眼肌麻痹 病情说明指导书

疼痛性眼肌麻痹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疼痛性眼肌麻痹概述疼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 ophthalmoplegia syndrome)是海绵静脉窦、眶上裂非特异性肉芽肿所致的单侧性眼眶周围疼痛和眼球运动障碍为主,并包括三叉神经在内的脑神经受累的综合征。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观点认为疼痛性眼肌麻痹是由多种相关疾病刺激导致的局部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患者常有眼球后部疼痛、眼肌麻痹、复视等多种表现。

英文名称:painful ophthalmoplegia syndrome。

其它名称:Toloas-Hunt综合征。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眼部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眼。

常见症状:球后部疼痛、眼球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眼睑下垂及浮肿、复视。

主要病因:病因尚不完全明确。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象检查、脑脊液检查、超声、CT、MRI。

重要提醒:本病可导致眼球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能累及视神经导致视力减退,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失明。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疼痛性眼肌麻痹的发病特点三、疼痛性眼肌麻痹的病因病因总述:目前病因尚不清楚,许多病例有海绵窦炎症、海绵窦侧壁的非特异性炎症、胶原组织病、巨细胞性血管炎、鳞状上皮癌的周围神经转移、慢性感染性疾病等。

多数观点认为疼痛性眼肌麻痹是上述相关疾病刺激导致的局部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基本病因:暂无资料。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疼痛性眼肌麻痹的症状症状总述:目前病因尚不清楚,许多病例有海绵窦炎症、海绵窦侧壁的非特异性炎症、胶原组织病、巨细胞性血管炎、鳞状上皮癌的周围神经转移、慢性感染性疾病等。

多数观点认为疼痛性眼肌麻痹是上述相关疾病刺激导致的局部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典型症状:1、疼痛最常见的症状是眼眶后部疼痛,也可先出现麻痹,多数是两者同时出现。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1例报告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1例报告

作者简介 :孙红霞 (9 3 )女 ,19 年毕业于河 北省张家 口医学院 ,医师 ,从事神经 科工作 。 17 ~ 95
维普资讯
云南 医药 2 0 0 7年第 2 8卷第 3期
运动均受 限 ,瞳孔直径约 3 c . m,对光反射迟钝 ; 5 左眼未见 异常。伸舌 居中 。颈软。病 理反射未引 出。入 院后行 肝肾功 、血糖 、电解 质 、血沉 、脑 脊液 、头颅 C 、头 颅 MR 等 检 查 均未 见 异 常 。诊 T I 断 :眼肌 麻痹性 偏 头痛 。予 复方 丹参 、血塞 通及 B 族维生素等应用 ,1d 后症状缓解 出院。 l 讨 论 眼肌麻 痹性偏头痛又称 眼肌瘫痪 性 偏头痛 ,是指周期性 反复发作的伴有 1 个或多个 眼球运动 神经麻痹 的偏 头痛 ,当偏 头痛发作开始

短篇 与个 案 ・
眼肌麻痹 性偏 头痛 1 例报告
孙红 霞 ,周
( 解放军 5 3医院 3

昆明 602 5 2 4)
神经科 ,云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键词 :偏头痛 ;眼肌麻痹 中图分 类号 :R 7 . 文献标识码 :B 7 74 5
文章 编号 :10 — 1 1 (0 7 3 0 2 — 2 06 4 4 2 0 )0 — 3 10

可呈胀痛或锐痛,多可忍受 ;还可有进食后呕 吐胃内容物 ,恶心 、厌食 、 体重不增 、贫血 、消瘦 以及 营养不 良等表现 。本病突出的特点为症状与体

【1 吴阶平 ,裘法祖 ,主编.黄家驷外科学 【 】 1 M .第 5版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19 . 13 . 9 2 16
脉约在第 1 腰椎水平起源于腹主动脉 ,与腹主动 脉 形 成 1 锐 角 ,正 常人 此 夹 角 平 均 约 为 4 。 ~ 个 0 6 o,十 二指 肠水 平段 和升 段穿 行 于此 夹角 中 ,并 0 被屈 氏韧带所 固定 。如果此夹角过小 ,就可使肠 系膜上动脉将十二指肠水平段和升段压迫于椎体 或腹主动脉上而造成肠腔狭窄和梗 阻。此外屈 氏 韧带过短 ,将十二指肠升段悬 吊固定于较高位置 , 肠系膜上动脉从腹 主动脉分 出位置过低 ,都可使 十二指肠水平段接近此夹角根部 ,使其更易受压。 另腰椎前突畸形 、瘦长体型 、内脏下垂 、长期仰 卧及动脉硬化等患者也可使其夹角变小致完全或 不 完全 性肠 梗 ”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慢 性 、 间断 I 生上腹部 疼痛 。腹 痛多 于进 食后 出现 ,性 质不

眼肌麻痹的症状,眼肌麻痹的诊断方法

眼肌麻痹的症状,眼肌麻痹的诊断方法

眼肌麻痹的症状,眼肌麻痹的诊断方

关于《眼肌麻痹的症状,眼肌麻痹的诊断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眼肌麻痹在生活起居中,是一种让很多人都很关心的病症。

一般来讲,大家在察觉自己有眼肌麻痹症存有后,其针对该症的症状表现,也是需要加多掌握的。

眼肌麻痹的病症:
1.大部分是在部分着凉之后最先出現目光后侧疼痛,在数日或几个星期以后可出現同方向的眼肌麻痹,伴随复视病症随后慢慢转好。

所述病症可反复出現,慢性期可几个月或多年。

2.能够是第ⅢⅣ、Ⅵ对中枢神经之一或另外累及。

大概有20%的病人眼瞳累及病人眼底检查一般无呈阳性发觉,极少数病人有眼眸水肿。

3.在海绵窦有变病时可出現三叉神经支系累及,但较罕见。

当变病侵及眼圈部可导致眶内假瘤样主要表现,使神经也可累及三叉神经累及者极其罕见,多见海绵窦的发炎引发。

4.脑部心血管造影有时候由此可见颈总动脉不规律狭小有时候
也由此可见眶内小块影象。

眼肌麻痹的确诊方式:
1.典型性的疼痛性眼肌麻痹。

2.皮质类固醇医治有特效。

3.无全身病症及海绵窦构造之外受损害变病。

Toloas-Hunt综合症在临床医学上比较罕见,易与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相搞混,疾病诊断有一定的艰难。

但Toloas-Hunt综合症的病人在病发前,大部分具备患肢部分着凉的病历,疼痛的位置关键坐落于眼圈的后侧,疼痛特性为非波动性隐疼病症持续時间较长。

病症减轻期持续時间也较长。

变病除侵及目光运动神经外还行有三叉神经累及的主要表现。

痛性眼肌麻痹

痛性眼肌麻痹
(碟窦,筛窦) 外伤性:颅底骨折 占位性:肿瘤 Wegener肉芽肿
三、滑车神经
滑车神经核 • 中脑下丘水平 • 中脑导水管腹侧中央
灰质 Ⅳ
• 上毗邻外侧核群
纤维绕导水管向背侧行走 越过中线交叉到对侧
从下丘下缘,即上髓帆出脑
四、外展神经
躯体运动纤维 展神经核
经海绵窦、眶上裂
展神经 延髓脑桥沟中部出脑 外直肌
•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临床表现】
• 早期一侧性眼球后眶区周围剧烈疼痛,可放射到 额部或颞部。疼痛的性质多大为持续性胀痛、刺 痛或撕裂样剧痛;一般出现于眼肌麻痹前,少数 疼痛出现于眼肌麻痹后;
• 可有恶心、呕吐。 • 数天后痛侧眼肌可有不同程度的麻痹。主要以动
眼神经受累为主,其次是外展神经。可表现为第 Ⅲ、Ⅳ、Ⅵ对脑神经全部受累,眼球固定,眼球 突出,呈海绵窦综合征。眼内肌受累相当少见。
• 1996年Smith又报道5例,并称之为TolosaHunt综合征。
【病因】
• Tolosa-Hunt综合征的病因不明。 • 病变为海绵窦或眶上裂非特异性炎症。病
理特征为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周围炎或海 绵窦局限性硬膜炎。病变性质为一种免疫 反应性疾病。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 疗有效,支持本征的免疫学假说。但也有 学者认为是位于海绵窦前部、眶上裂及眶 尖的肉芽肿性血管炎。
眼外肌麻痹 眶后区疼痛 球结膜水肿 眼脸周围静脉曲张
动眼神经海绵窦段
颈内动脉瘤 海绵窦感染 海绵窦静脉血栓 海绵窦动静脉漏或畸形 垂体肿瘤或梗死
文献报道,在以眶周疼痛及眼肌麻痹为表 现的海绵窦综合征中,Tolosa-Hunt综合征 (ms)占2.9%-4.3%。
眶尖段
眶尖综合症(邻近眶上裂、 海绵窦和视神经等部位的 肿瘤、炎症和外伤由眶上 裂蔓延至视神经或海绵窦 所致 ) 感染性:副鼻窦炎症

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


⑵二级神经元发出的轴突沿脊神经前支离开脊 髓在胸交感干内走行,在锁骨下动脉处绕过肺 脏离开胸腔,沿颈动脉上行,在位于颈动脉分 叉处的颈上神经节再次换元。肺尖部炎症或肿 瘤、主动脉弓动脉瘤、胸部外伤或肿瘤是导致 二级神经元损伤的常见原因。第二级神经元病 变时,瞳孔对4%可卡因和1%肾上腺素均无反应。

⑷眶上裂综合征:系外伤或肿瘤累及眶上裂引起的第Ⅲ、 Ⅳ、Ⅵ、Ⅴ1对脑神经受累。表现为全部眼外肌麻痹,眼 球突出并固定于正中位,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 失;眶以上额部皮肤和角膜感觉缺失,可伴神经麻痹性角 膜炎、泪腺分泌障碍、Horner征等表现。 ⑸眶内综合征:进入眶内后,动眼神经分为上支和下支。 眶内肿瘤和炎症常影响上支,仅导致上睑下垂和/或上直 肌麻痹。其他提示眶内病变的表现包括突眼,眼球运动疼 痛和继发于视神经受压的视力下降。 ⑹其他还包括: ①糖尿病眼肌麻痹:为急性起病的眼外肌麻痹,常表现为 一侧较重的眼睑下垂,往往可大部分甚至全部遮盖角膜, 同时眼球活动受限,其特征为不伴或仅有轻微瞳孔改变。 在上睑下垂之前常有前额、眶上区疼痛。亦可有外展神经、 滑车神经麻痹等表现。可在几周内恢复,但常反复发作。 ②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多见于青少年和中年人,患者多有 普通偏头痛发作史。在一次偏头痛发作1-2天后,头痛渐 行减退之际,发生头痛侧的眼肌麻痹。持续数日至数周后 恢复,可反复发作,大多数在同侧。③Fisher综合征:为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三主征主要为:急性 起病的双侧眼外肌麻痹,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四肢腱反 射减弱或消失。
病因2--肌源性上睑下垂 (myogenic ptosis)

肌源性上睑下垂是指提上睑肌和Müller睑板肌 缺损引起的上睑下垂,主要由于遗传或免疫学 异常引起。肌源性上睑下垂主要包括线粒体肌 病、肌营养不良、甲亢性眼肌病和神经肌肉接 头处疾病重症肌无力等十种疾病;临床上除了 重症肌无力多以单侧上睑下垂为主以外,肌源 性上睑下垂多为双侧眼睑下垂,部分患者可以 表现为某侧较重的上睑下垂。

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全文)

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全文)

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全文)动眼神经也称为第III对脑神经(third cranial nerve,3th CN),含躯体运动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的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及瞳孔括约肌。

损伤后可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内收、上转、下转障碍及患侧瞳孔散大。

患者主诉双眼水平及垂直复视、眼睑下垂及患侧眼视近物模糊(瞳孔散大)。

动眼神经麻痹是导致眼肌麻痹的常见病因。

临床除孤立性动眼神经麻痹外,还可见到合并其他多种脑神经损害的眼肌麻痹及复视。

下文首先对动眼神经的解剖通路做详细说明,然后针对不同部位损伤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逐一分述。

1 动眼神经的解剖通路1)中脑核团。

动眼神经所含的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分别源于中脑的动眼神经运动核及动眼神经副交感核,由位于中脑背侧的一簇核团组成,分别包括支配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的核团及支配瞳孔的副交感核团(Edinger-Westphal核,EW核)(图1)。

注意上直肌核团为对侧支配;提上睑肌核团为双侧支配。

动眼神经核性损害常导致不全性或分离性动眼神经麻痹,其原因与亚核的空间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2)蛛网膜下隙及颅内段。

由各亚核发出的神经分支汇聚成动眼神经,向腹侧走行,自脚间窝出脑干,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进入眼眶。

在海绵窦中动眼神经位于外侧壁的上方,其下分别为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第1支及第2支(图2)。

3)眶内段。

进入眼眶后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上支较细小,支配上直肌和提上睑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

由下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由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换神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

眶上裂及眶尖部位病变可使动眼神经受累。

2 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1)颅内动脉瘤。

由于动眼神经从脚间窝出颅后行走于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故颅内Willis环周围的动脉瘤,特别是大脑后动脉附近的动脉瘤极易产生动眼神经压迫,导致累及瞳孔的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炎症
患侧眼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可伴有 全身炎症反应。
鉴别诊断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可引起头痛、眼痛、眼肌麻痹等症状,但常伴有精神症状、 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可引起眼肌麻痹、头痛等症状,但无炎症反应及全身症状, 发病前多有先兆症状。
并发症与合并症
并发症
可并发眼内压增高、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等。
的恢复。
非药物治疗方案
物理治疗
采用物理疗法如热敷、按摩等,可促进眼部血液 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不适。
眼罩使用
对于疼痛较重的患者,可使用眼罩减轻眼部刺激 ,提高舒适度。
心理治疗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治疗效果与预后
治疗效果: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治 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多数患者经 积极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05
相关文献综述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发病率
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且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发病年龄与性别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中年人为主,且女性多于男性。
地区与种族差异
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但亚洲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亚洲人的基因特点和生活习惯有关。
预后:本病预后一般较好,但可能复 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眼 球活动障碍等后遗症。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是一种以眼肌麻 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可能 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本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轻眼 部疼痛和恢复神经功能。治疗方法包 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 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眼罩使 用、心理治疗等

中医眼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眼肌麻痹

中医眼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眼肌麻痹

中医眼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眼肌麻痹在中医眼科学的领域中,眼肌麻痹是一种较为常见但又颇具挑战性的病症。

眼肌麻痹是指一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从而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症状。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中医眼科学中对眼肌麻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眼肌麻痹,首先会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时,会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眼球的位置、运动情况、眼睑的开合等。

若眼球运动受限,出现斜视、复视,或者眼睑下垂,都可能是眼肌麻痹的表现。

同时,还会留意患者的面色、神态等整体情况。

闻诊方面,会倾听患者的声音,了解其语气、语速等,以判断其身体的虚实状态。

问诊则至关重要。

会询问患者发病的时间、诱因、症状的进展情况,是否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

还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以及生活习惯、情志状态等。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和按压来感受脉象和经络的情况。

脉象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状态。

例如,弦脉可能提示肝郁气滞,滑脉可能意味着痰湿内阻。

对于眼肌麻痹的患者,还会在眼部周围的经络穴位上进行按压,检查是否有疼痛、结节等异常反应。

在中医理论中,眼肌麻痹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气血不足: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若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目,眼部肌肉失去濡养,就可能导致眼肌麻痹。

2、风邪侵袭:风邪为百病之长,具有善行数变的特点。

当风邪侵袭眼部经络时,可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眼肌麻痹。

3、肝肾阴虚:肝开窍于目,肾主藏精。

肝肾阴虚时,精血不足,目失所养,也容易出现眼肌麻痹的症状。

4、痰湿内阻:痰湿阻碍气血运行,使眼部经络不通,进而影响眼肌的正常功能。

针对眼肌麻痹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

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不足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八珍汤,以益气养血;风邪侵袭型的,可用大秦艽汤祛风通络;肝肾阴虚型的,可选用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痰湿内阻型的,则用二陈汤合五苓散化痰祛湿。

痛性眼肌麻痹4例报告

痛性眼肌麻痹4例报告
这4 例患 者 我们应 用皮 质类 固醇 类 药物 辅以 能量 合剂 及针 灸治疗 疗
例 2 男性 ,1 ,因右 眼胀 痛 1 ,复 视 眼睑 下垂 3 , 2 0 年 6岁 周 d 于 06 2 8 月 日收 住院 。 往 无 它病 史 。 既 眼科 检 查 : D:. s0 8 能 Vo 0 2Vo :. 不 矫正 , 眼上 睑 下垂 达瞳 孔 上缘 。 一 眼位 , 右 第 外斜 1。 内 转受 限 , 5,
生理 盐水 2O L,d 次静 点 。 5r l 1 a 另加 能量 合剂等 辅 以 中医针 灸治疗 。d 9 后 , 状 明显 好转 , 周 后 眼位 正 常 , 视 消失 , 症 2 复 眼睑 活动 正 常 。
性疾病。 在解剖学上动眼神经 、 滑车神经、 外展神经、 三叉神经第一
支都通 过眶 上裂进 入眼眶 , 以一 旦眶 上裂附 近有炎性 侵蚀 或 占位性 所
病 变 的 挤 压 ,都 能产 生 相 应 的 眼外 肌 麻 痹 及 疼痛 。临 床 表 现 为 :
放射到额、颞部的眼球后持续性胀痛 ,动 眼神经受累多见 ,相隔
数 日出现 眼 外肌 麻 痹 ,产 生 斜 视 ,复 视 ,轻 者 仅 有上 睑 下垂 ,重 者 眼球 完全 固定 。治 疗 上 扬 俊红 【 张 中西 医 结 合治 疗 效果 显 著 , 2 】 主
g-J  ̄ l障碍 , 以 头痛 , 痛就 诊 于神 经 内科及 眼科 , - L g 常 眼 笔者 遇 到 4 例报 道 道下 。 【 键 词 】 痛 性 眼 肌 麻 痹 关 【 中图分 类 号 】R7 . +5 7 4 7
【 献标 识 码 l A 文
【 章 编 号 】1 7 — 7 2 2 0 )4a一0 7 一 1 文 6 4 0 4 ( 0 90 () 1 5 O 于 20 年 4 1 07 月 5日收入 院 。既 往血 压 偏 高 ,服用 降压 药 。眼科 检 查 : o 0 8 V s 10 眼 睑下 垂 , 盖 1 3 孔 , V D: . o : .右 遮 /瞳 双瞳 孔正 大 , 等 圆 , 光 反应 灵敏 。 眼外 展 , 对 右 上视 、 内收 均差 。 各项 化验 检查 正 常 , 头颅 MRI 告 : 侧基 底节 区腔 隙性 脑梗 塞 。 } E 右 诊断 :1 性 眼肌麻 痹 () 痛 () 隙性 脑梗 塞 。 2腔 同上 治 疗 1 余 日, 0 病愈 出 院 。 讨 论 疼 痛性 眼肌 麻 痹多 发生 在 中老年 ,但 眼性病 因不 明 ,多 认 为 系免疫 功能 异常 。 绵 窦 , 上 裂或眶 尖部 多种 病理 过程 的共 同 是海 眶 表现 。 根据 应 用肾上 腺 皮质 激素 治疗 效果 显著 , 可能 为变 态反应 推测

疼痛性眼肌麻痹病人的护理PPT

疼痛性眼肌麻痹病人的护理PPT

什么是疼痛性眼肌麻痹?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眼部疼痛、视力模糊、复视和眼球 运动受限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和不适,影响日常生活。
什么是疼痛性眼肌麻痹? 病因
病因可能包括感染、外伤、神经系统疾病等。
一些患者可能有其他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或高 血压。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患者群体
所有被诊断为疼痛性眼肌麻痹的患者都需要 专业的护理。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评估标准
通过患者的疼痛评分、眼球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 来评估护理效果。
护理效果应定期记录和分析。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反馈机制
与患者沟通,收集他们对护理的反馈,以便进行 调整。
患者的反馈是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复查计划
制定定期复查计划,以监测患者的恢复进度。
疼痛性眼肌麻痹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疼痛性眼肌麻痹?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怎么进行护理? 5.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什么是疼痛性眼肌麻痹?
什么是疼痛性眼肌麻痹?
定义
疼痛性眼肌麻痹是指由于眼肌的神经或肌肉受损 ,引起眼睛运动受限和疼痛的病症。
通常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眼部疼 痛。
包括儿童、成年人及老年患者。
谁需要护理?
家属的角色
家属需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提供情感支持 和帮助完成日常活动。
家属的理解和陪伴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
谁需要护理?
医护团队
医护人员需组成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和康 复治疗师。
团队成员各自发挥作用,确保患者得到全面 的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治疗及护理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治疗及护理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 熬夜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03
保持适当的运动,增强 体质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05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 品,注意用眼卫生
06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 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汇报人:_
谢谢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治 疗及护理
汇报人:_
目录
01
治疗方法
02
护理措施
03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抗偏头痛药物:如 曲普坦类药物,可
缓解偏头痛症状
02
03
04
抗抑郁药物:如阿 米替林、氟西汀等, 可改善偏头痛患者
的情绪
抗癫痫药物:如托 吡酯、加巴喷丁等, 可减少偏头痛发作
频率
血管收缩药物:如 麦角胺、咖啡因等, 可收缩血管,减轻
饮食护理
保持饮食均 衡,多吃蔬 菜水果
避免刺激性 食物,如咖 啡、酒精等
保持水分充 足,避免脱 水
避免过度饮 食,避免暴 饮暴食
心理护理
1
2
3
4
பைடு நூலகம்
保持积极心态: 鼓励患者保持 乐观,积极面 对疾病
减轻心理压力: 帮助患者减轻 心理压力,避 免焦虑和抑郁
提供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 理支持,帮助 其适应疾病和 治疗过程
1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眼部疾病
2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4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等食物的摄入
5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临床特点
01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 Tolosa-Hunt综合征,是一种 以眼肌麻痹为特征的特殊类型 偏头痛
02
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状
03
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感染或头部 外伤等诱因
02
临床分析
发病机制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OS)是一种少见的 神经眼科综合征,以眼肌麻痹、头痛和眼痛 为特征。
TO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血管病变 、免疫炎症、遗传等因素有关。
鉴别诊断
与其他眼肌麻痹综合征鉴别
需要与糖尿病性眼肌麻痹、重症肌无力等鉴别。
与颅内病变鉴别
需要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鉴别。
治疗及预后
治疗
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同时配合对症治疗。
预后
因个体差异较大,预后也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视力、视野等后遗症。
03
讨论
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的联系
临床表现
该综合征以眼肌麻痹、头痛和眼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视力 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理生理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 、血管炎、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诊断思路与误诊原因分析
诊断思路
根据临床表现,如眼肌麻痹、头痛和眼痛 等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即可作出诊断。
对于伴有眼部疼痛和眼肌麻痹的患者,应 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影像学、脑脊 液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糖良 反应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THANK YOU.
2023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临 床分析
目录
• 病例报告 • 临床分析 • 讨论 • 结论
01
病例报告

偏头痛症状有什么表现,?

偏头痛症状有什么表现,?

偏头痛症状有什么表现,?偏头痛症状有什么表现:1.有先兆的偏头痛,又称典型偏头痛,临床上可分以下4期:(1)前驱期: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部分患者可出现抑郁、欣快、不安和嗜睡等精神症状,或畏光、畏声、嗅觉过敏、厌食、腹泻、口渴等。

(2)先兆期: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如闪光、暗点、视野缺损、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其次为躯体感觉性先兆,如一侧肢体或(和)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等;运动障碍性先兆较少。

先兆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

(3)头痛期:多为一侧眶后或额颞部搏动性头痛或钻痛,可扩展至一侧头部或全头部。

如果不治疗或治疗无效,头痛可持续4~72小时,儿童持续2~8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颞动脉突出等症状。

头痛可因活动或摇动头颈部而加重,睡眠后减轻。

(4)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不愉快感等症状。

2.无先兆的偏头痛又称普通型偏头痛,是偏头痛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偏头痛病人的80%。

常为双侧颞部及眶周搏动性疼痛。

3.特殊类型的偏头痛(1)眼肌麻痹型偏头痛:较少见。

头痛反复发作后出现疼痛眼肌麻痹,动眼神经最常受累,部分病例同时累及滑车和外展神经,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

(2)偏瘫型偏头痛:多在儿童期发病,成年期停止。

偏瘫可为偏头痛的先兆症状,可伴有偏侧麻木、失语,亦可单独发生,偏头痛消退后偏瘫可持续10分钟至数周不等。

(3)基底型偏头痛:又称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多见于儿童和青春期女性,表现为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等,亦可出现意识模糊和跌倒发作。

先兆症状多持续20~30分钟,然后出现枕颈部疼痛,常伴有恶心和呕吐。

(4)晚发型偏头痛:45岁以后发病,出现反复发作的偏瘫、麻木、失语或构音障碍等,每次的神经缺失症状基本相同,持续1分钟至72小时,并伴有头痛发作。

(5)偏头痛等位发作:老年人和儿童可出现反复发作的眩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周期性呕吐,肢体或(和)关节疼痛,以及情绪不稳、梦样状态等,不伴头痛发作。

疼痛性眼肌麻痹科普宣传课件

疼痛性眼肌麻痹科普宣传课件
疼痛性眼肌麻痹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疼痛性眼肌麻痹?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 5. 如何预防?
什么是疼痛性眼肌麻痹?
什么是疼痛性眼肌麻痹?
定义
疼痛性眼肌麻痹是一种由于眼部肌肉神经损伤或 炎症导致的眼部运动障碍,常伴有眼部疼痛。
通常影响眼球的运动,可能导致双眼不对称或视 力模糊。
保持良好的用眼卫生,适时休息。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及时就医的信号
若出现眼部疼痛、视力变化、眼球运动困难等症 状,应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可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保护视力。
何时就医?
就医途径
患者应首先前往眼科医院,必要时可转诊至神经 科进行进一步检查。
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测试、眼部影像学检查等。
何时就医?
检查项目
常见检查包括眼部超声、CT/MRI等,帮助确定病 因及严重程度。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将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等,旨在减 轻炎症和疼痛。
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调整用药。
如何治疗?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眼部运动等可帮助缓解 症状,改善眼部肌肉功能。
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更为有效。
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患者或药预期效果需与医生充分沟通。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增强身体免疫力,定期 参加体育锻炼。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眼部疾病的发生。
如何预防?
定期眼科检查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尤其是 高风险人群。

【疾病名】疼痛性眼肌麻痹【英文名】PAINFULOPHTHAL

【疾病名】疼痛性眼肌麻痹【英文名】PAINFULOPHTHAL

【疾病名】疼痛性眼肌麻痹【英文名】painful ophthalmoplegia【缩写】【别名】Tolosa-Hunt综合征;海绵窦炎;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疼性眼肌麻痹;托-亨二氏综合征【ICD号】H49.8【概述】疼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 ophthalmoplegia),又称疼性眼肌麻痹、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olosa-Hunt综合征,是一种海绵窦及其附近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以球后剧痛和眼肌麻痹为其特点的综合征。

1954年Tolosa首先报道1例,并行尸检发现在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外膜及其周围发现慢性炎性改变。

1961年Hunt报道6例相同的疾病,详细记述了本病的临床特点。

1966年Smith报道同类病例5例,并提出把这一种具有特性的疼性眼肌麻痹命名为Tolosa-Hunt综合征。

【流行病学】本病临床上极少见,自Tolosa首次报道以来,国外文献中共报道30余例。

国内文献中共报道50余例。

1978年宋国祥综述了国外文献,并对本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详细叙述。

本病的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性别和眼别均无差异。

发病次数1~4次不等,多在2次以上。

【病因】过去认为该病是由梅毒、结核引起,现普遍考虑此病属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的范畴,只不过病变主要在海绵窦,再侵入眶上裂,部分病例累及眶尖。

真正病因了解不多,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质激素治疗有特效,也证明该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疼痛性眼肌麻痹的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依据病理学检查和临床上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治疗效果有如下2种推论:Hunt复习了Tolosa 1957年所做尸检结果认为,是海绵窦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Tolosa报道的1例47岁女患者,右眶区疼痛,恶心,呕吐,第Ⅲ、Ⅳ、Ⅵ脑神经受侵犯,颈动脉造影发现虹吸部狭窄。

开颅探查发现鞍区无明显变化,术后3天死亡。

尸检亦未发现动脉瘤、肿瘤。

打开海绵窦,见颈动脉被肉芽组织围绕,窦腔尚未完全阻塞,此段颈动脉狭窄,动脉发黄色,其壁脆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睑下垂由于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遮挡部分或全部瞳孔者称上睑下垂。

什么原因引起上睑下垂(一)先天性。

为先天发育畸形,多为双侧,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二)后天性。

1.麻痹性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所致。

多为单眼,常合并有动眼神经支配其它眼外肌或眼内肌麻痹。

2.交感神经性上睑下垂:为Müller肌的功能障碍或因颈交感神经受损所致,如为后者,则同时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颜面潮红及无汗等,称为Horner综合征。

3.肌源性上睑下垂:多见于重症肌无力症,常伴有全身随意肌容易疲劳的现象。

但亦有单纯出现于眼外肌而长期不向其它肌肉发展的病例。

这种睑下垂的特点是休息后好转,连续瞬目时立即加重,早晨轻而下午重,皮下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3~1.5mg,15~30分钟后,症状暂时缓解。

4.其它(1)外伤损伤了动眼神经或提上睑肌,Müller肌,可引起外伤性上睑下垂。

(2)眼睑本身的疾病,如重症沙眼、睑部肿瘤等,使眼睑重量增加而引起机械性上睑下垂。

(3)无眼球、小眼球、眼球萎缩及各种原因导致眶脂肪或眶内容物减少,可引起假性上睑下垂。

(三)癔病性上睑下垂。

为癔病引起,双上睑突然下垂或伴有癔病性瞳孔散大,有时压迫眶上神经可使下垂突然消失。

上睑下垂有什么症状主要的症状是上睑不能上提,患者常紧缩额肌、皱额、耸肩以助提睑,重者需仰头视物。

如为儿童,并且下垂超过瞳孔时,常可造成患眼弱视。

上睑下垂需要做哪些检查正常人上睑缘覆盖角膜上缘的2mm,睑裂平均宽度约为7.5mm。

为了估测提上睑肌的功能,可在抵消了额肌收缩力量的前提下,分别测定眼球极度向上,向下注视时的上睑缘位置。

正常人应相差8mm以上。

如前后相差不足4mm者,表示提上睑肌功能严重不全。

如何治疗主要是防止视力减退和改善外貌,应针对原因治疗。

先天性上睑下垂应早期手术矫正。

尤其单侧下垂遮挡瞳孔者更应争取早期手术,以防形成弱视。

肌源性或麻痹性上睑下垂可用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或新斯的明,提高肌肉的活动功能。

久治无效时再慎重考虑手术。

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有:①增强上睑提肌的力量,如缩短或徙前肌肉。

②借助额肌或上直肌的牵引力量,开大睑裂。

可根据病情及各肌肉力量的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概述: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phthalmoplegicmigrain,OM)又称眼肌瘫痪性偏头痛鶒,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的眼外肌麻痹和偏头痛为特征的综合征。

本症由Major于1850年首先报道,Charcot于1890年做了详细的叙述。

流行病学: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是一种原发于眼部,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综合征。

临床上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加之易与其他眼外肌麻痹相混淆,因此文献中报道较少亦无群体发病率的报道。

自1930年神经放射学发展以来,国外相继报道50余例,以非洲的尼日利亚较为多见。

Osuntokun报道了成年偏头痛123例中有49人患并发性偏头痛其中约20%的患者有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Friedman等观察了5000偏头痛患者中有8例为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综合国内外文献,本病的发病年龄以青少年居多大于40岁者极少有作者曾报道本病发作最早年龄为8个月,大多数在10岁以前。

性别无明显差异。

发作次数为2~20次不等,以2~4次者居多;发作间隔时间不一,可为数天或数年,一般复发率越高其间隔时间也越短,症状可持续数小时至10周不止。

病因: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自1930年脑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以来,排除了海绵窦血管瘤压迫所致的假说,多数人认为与血管性紊乱、颈内血管收缩、脑血管畸形、脑肿瘤、海绵窦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鼻旁窦炎,蝶窦囊肿等有关系。

Alpens和Y askin做病理解剖未发现本病有器质性病变。

但在非洲的尼日利亚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患者的血红素含量增高。

发病机制: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讲,偏头痛的发作是颅内外血管收缩及扩张的结果。

可分为4期:头痛前期:颅内血管痉挛性收缩使脑组织局部缺血;头痛期:颅内血管扩张水肿;头痛晚期:头痛达到高峰;头痛后期:头痛逐渐减轻后移行至睡眠。

Sieuteri等报道偏头痛开始时局部组织释放儿茶酚胺使血浆中5-羟色胺减低导致脑对痛觉感受器敏感而引起疼痛Walsh及Doherty认为在海绵窦内脑动脉水肿压迫脑神经引起脑神经麻痹(第Ⅲ、Ⅳ或Ⅵ)但行脑血管造影、CT检查未见上述水肿压迫影像。

因此无法证实上述学说。

临床上应用血管扩张剂和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支持血管性紊乱学说。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等各种实验室检查多为正常。

其它辅助检查:头颅CT、MRI及颈动脉造影多无异常发现临床表现:1.分类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分真性和症状性偏头痛2种:(1)真性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有典型的单侧悸痛或跳动性头痛,发作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天偏头痛发作前或发作中出现眼肌麻痹,眼肌麻痹常为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及展神经麻痹少见。

血管造影及CT扫描正常,故可排除海绵窦动脉瘤及其他器质性疾病(2)症状性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指海绵窦内有占位性病变特别是动脉瘤引起的偏头痛2.临床特征(1)偏头痛:出现于眼肌麻痹之前,头痛的部位多在单侧额顶部额颞部或额眶部健康搜索。

头痛的性质为阵发性搏动性痛或跳痛,常伴有恶心呕吐。

(2)眼肌麻痹:偏头痛过后随之出现眼肌麻痹,常累及第Ⅲ脑神经,表现为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眼睑下垂健康搜索,眼球偏外下方,眼球向上、下、内运动明显受限,伴有瞳孔散大;亦可累及第Ⅵ脑神经,很少侵犯第Ⅳ脑神经。

(3)偏头痛减轻时眼球运动障碍反而加重:如同时累及第Ⅳ和第Ⅵ脑神经则眼球固定。

(4)头痛、恶心、呕吐、眼肌麻痹等症状可持续数小时至10周不等,多为单眼发病,亦可双眼或交替发病。

(5)眼肌麻痹是暂时性的,但可反复发作,发作次数多健康搜索在2~4次或更多。

发作间隔时间变化不大,可为数日或数年,复发频率越高,其间隔时间越短。

(6)服用血管扩张剂有效。

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眼肌麻痹性偏头痛临床上不多见,依据偏头痛、眼肌麻痹、反复发作及临床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为主要特征即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特点为麻痹开始数天内有同侧眼痛及偏头痛,但瞳孔不麻痹,麻痹于1~2个月后自然恢复,伴有血糖增高及其他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2.颞动脉炎特点为病侧头部呈持续刀割样疼痛,局部触痛明显,颞浅动脉红肿、发硬呈条索状可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3.痛性眼肌麻痹是海绵窦区及其附近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可引起第Ⅲ、Ⅳ、Ⅵ脑神经鶒不同程度的麻痹和损害,并伴有一侧头痛其临床表现与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很相似,依据实验室检查、CT、磁共振成像及颈动脉造影检查可资鉴别。

治疗:眼肌麻痹性偏头痛一般都能治愈,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鶒常用的药物有3类:首选血管扩张剂,如曲克芦丁、复方丹参、654-2、氟桂利嗪等;其次应用大剂量B族维生素;皮质类固醇对减轻炎性水肿有利。

如合并鼻旁窦炎应用抗生素作为辅助治疗以减少皮质类固醇所引起的并发症。

对精神紧张的患者服用小剂量镇静剂。

经上述治疗措施,头痛一般在1周内消失眼肌麻痹多在2周~2个月逐渐恢复,复发次数多者可连续治疗半年因此,治疗观察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2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M)的临床特征和病因。

方法:对26例OM 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6例青年男性,2例儿童,7例青年女性,1例老年男性;20例患者存在脑供血异常,4例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1例患者动眼神经脱髓鞘改变,1例患者未查出原因。

结论:儿童和青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影响动眼神经,其次外展神经,滑车神经罕见,本病病因与多因素有关。

【关键词】偏头痛;眼肌麻痹;病因Clinical analysis of 26 cases of ophthalmoplegia migraineZHAO Chun-zhe, GUO Ying-wei(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Jilin Oilfield,Songyuan 138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etiology of ophthalmoplegia migraine (OM).MethodTotal 26 cases of OM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For 16 cases of young men, 2 cases of children, 7 cases of young women, 1 cases of old man; Twenty cases with abnormal blood supply to the brain, four cases with cerebro-vascular stenosis, 1 patient with oculomotor nerve demyelinating changes, 1 patient did not find out the reasons.ConclusionOM is mostly found i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and men morethan women. OM affects oculomoter nerve more, then the outreach nerve, and rare on trochlear nerve. The etiology of OM is related to multifle factors.Key Words:Migraine;Ophthalmoplegia; Clinical analysis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M)临床一般较少见,我科门诊和病房自2003年2月~2009年3月间诊治了26例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OM为我院2003年2月~2009年3月间收治的病例,其中青年男性16例,青年女性7例,儿童2例,老年男性1例。

年龄在13~52岁之间,平均年龄27.46岁。

其中13~15岁2例,20~30岁16例,31~40岁5例,41~52岁2例。

OM 首次发作6例,2次以上发作20例。

25例均为单眼受累,左侧病变者16例,右侧病变者9例,左右交替发作者1例。

动眼神经麻痹24例,其中20例伴有瞳孔改变,为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外展神经麻痹2例。

眼肌麻痹均发生于偏头痛发作后,其中发生于偏头痛发作期23例,出现偏头痛症状消退期3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