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强化训练23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一)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专项练习(共三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
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
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
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
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
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
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
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
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
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
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
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
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
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
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
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
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
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
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无线者非画也。
”这句话何其爽直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菲尔、伦伯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亲切地表示画家“艺术心灵的探险史”与造物肉搏时的悲剧与光荣的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
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观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
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吴带当风”,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
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
然而北齐时(550-577)曹国(属土耳其斯坦)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
此为中国线画之受外域影响者。
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
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
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
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演练2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课件新人教版
粗犷的北—西北方文化平添了许多温润之气。它们甚至传承到更晚的二里头文 化(晚期夏文化),以至于商、周文化。
(摘编自韩建业《如何看待良渚文化的重要地位》, 《人民日报》2019年8月10日)
材料三: 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文明,在这之后的1 000多年,陶 寺、石峁、二里头的相继繁荣,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地发生变化。除了文 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青铜器在文明社 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的。这些玉器以玉 琮为代表,并与钺、璜、璧、冠状饰、三叉形器、牌饰、锥形器、管等组成了 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礼玉上常见刻绘有“神徽” 形象,用以表达良渚人的统一信仰。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有力地将中国的文明推到了5 000年前,这一发现和研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B.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神人兽面纹为代表的纹饰,既代表了原始信仰,也 体现了良渚先民“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 C.因地势低洼而催生的大规模土木水利工程,及因大量人口涌入而迅速发展的 灌溉稻作农业,是良渚文化形成的重要动力。 D.良渚文明的因素随着玉器等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影响直至商周,这表明了区域 性文明的动态过程以及中华文明的统一过程。
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这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 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而大型建筑工事所反映出的良渚社会超强的组织管理 能力,也透露出当时一定存在着某种与文字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
(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
1.下列对材料中“良渚文化”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和手工业已相当进步,城池规模大,又开展了大型的土 木水利工程,这些都标志了其进入文明时代。 B.良渚文化的形成基于区域文化融合互动的背景,是长江下流地区持续文明化 进程的结果,也离不开周边地区的推动及与中原的互动。 C.晚期良渚文化对中原和北方等地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影响,在玉石器、城池等 物质层面和等级观念管理模式等精神层面都有所表现。 D.良渚文化中的玉器和陶器上出现了不少形体上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它们是 当时社会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40年前,提起红枣,还只有“桑枣人家近”的山东大枣。
现在提起红枣,食客们可选择的还有新疆和田枣、陕西狗头枣、山西板枣、甘肃临泽小枣;2018年,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98万亩、265万亩,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68.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广东省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有望到2020年建成3000个农业特色专业村,旨在用差异化推广、全域化部署打造高质量产业品牌,形成发展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
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
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网文)材料二:罗霄山脉脚下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自明代以来就是江南著名“粮仓”。
如今,“北盛仓”农事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水稻播种就像用印刷机“印刷”;病虫害防治,专业防治公司用无人机“飞虎队”统防统治;水田里不光种水稻,还养鱼、养鳖、养青蛙……北盛镇党委书记李斌说,现在,种的粮食更好了,农民的腰包更鼓了。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2月23日网文)材料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
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到2050年可能超过70%。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梯级强化训练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定边四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梯级强化训练月考试题高二语文(一)必修5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即它的语言的地域色彩与其他名著不同。
它不像《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那样,是以一种地方话作为基础方言,形成全书的语言色彩,而是既有大量的山东话,又有大量的江浙话。
两种方言构成了全书语言的地域色彩。
《水浒传》语言的地域色彩,与《水浒传》成书之前水浒说话艺术发展的历史、与宋代“靖康之变”后南北文化交流,其中包括说话艺术中心南移这两个因素直接相关。
我国的说话艺术源远流长。
大约在中唐时期,说话就成为一个面向社会大众的独立的艺术品种,到北宋时期,说话进一步发展,分为小说、说铁骑儿、说参请、讲史四家,还有了专题说话艺人、献艺的固定场地。
当时的汴京成为全国的文化也包括说话艺术的中心。
靖康之变后,杭州成为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方官话作为一种强势方言,集中、成片地进入汪洋大海般的吴语区。
同时,杭州原居民使用的吴语方言,因为有周围广大吴语区为依托,也不会被北方官话代替。
两种方言在并存并行的局面中,经过长时期的交流、碰撞、磨合,就形成了以两种方言为基础的混合型的方言。
《水浒传》的语言就是在这种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近代以来,学术界公认《水浒传》是在宋元说话艺术的基础上成书的。
南末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的《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这四种话本的名目,应当是最先出现的小本水浒故事。
最早讲说这些水浒故事的,是南宋初年南移入杭州的鲁西南籍山东人。
他们以山东人、用浓厚的山东乡音讲说发生在山东的英雄好汉的故事,受到新移居杭州的广大北方市民和北方士兵的热烈欢迎。
但是,他们毕竟生活在杭州,他们的受众必然也有或多或少的杭州原居民,因此他们在讲说时也就不能不注意适当吸取一些吴语词汇,以吸引原居民。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练(含解析)
专题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多文本长阅读A组一、(2019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25分)材料一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
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惊一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
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
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
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
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睛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
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
然而,新闻不是爽文。
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
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
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
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
黑龙江省五常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强化训练语文试卷(附答案)
黑龙江省五常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强化训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觉得,中国文化似乎有一个特征,是主体和客体往往会合而为一,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很像“行为艺术”。
它体现在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上,当我们看见天坛、地坛,还有那些巨大的青铜器时,也许我们就不难想象,古代那些祭祀的仪式该是多么的宏伟壮观。
孔子周游列国,在一个交通特别不发达、人对于距离相当敬畏的年代,一个人坐着马车上路,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地宣传他的理论,这不也正像行为艺术吗?《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豫让曾臣事智伯,智伯死后他决意为其报仇,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未果,被赵放了,豫让将自己毁容弄哑,企图再次刺杀。
朋友问:你要报仇,何苦用这种方法,尽可以假装臣服于赵乘机行刺。
豫让答:我不能为人臣怀二心。
第二次要刺杀赵时被抓住,赵问:你曾是范氏、中行氏的人,他们都被智伯杀死,你为什么只是忠于智伯?豫让答:他们是以奴仆待我,而智伯却是以国士待我,是有知遇之恩,我亦要以国士的品级回报。
豫让“请赵之衣而击之”后伏剑自杀。
豫让的忠诚有着人性、尊严、情感的美学内容,他的复仇也像是一个艺术仪式,只是这种艺术行为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不可能客观地保存下来。
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
我曾目睹过一场葬礼。
村子中最壮的十六个男子,先是喝酒,然后大喝一声“起杠”,拾起厚重无比的棺材出发了。
在后面跟随的,第一批是家中的男眷,他们用三寸的棍子拄地,弓着腰,发出低沉的呜咽的声音;接下来一批是家中的女眷,她们身披重孝以高音的啼泣诉说着。
艺术就是这样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
多年以来,这个场景在我的记忆中不断地翻新,让我联想起礼乐中的“乐”。
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也见到了相似的葬礼。
这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
中国的诗词仿佛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
也许人们用“水”这个字眼的时候,正是在想象那些附在“水”上一去不返的东西,中国人似乎从来不在乎把一一些东西留下来,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总在流逝,一旦欣赏之后享受之后,就只能撒手放开,随它去了。
精品解析:2024年全国甲卷语文(原卷+解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语文使用地区:四川、宁夏、内蒙古、青海、陕西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海洋环境。
要实现海洋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各国必须摒弃传统的大国争霸思路,充分照顾彼此的安全关切和合理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海盗、人口走私、贩毒等海上犯罪行为,在涉及海洋权益争端时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短期内无法协商的问题可以考虑搁置争议。
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愿景意味着,我们要坚持开放的自由贸易体系,同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等问题,发挥海洋作为国际求的日益增加,各国都希望开发利用更多的海洋资源。
如何才能在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又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洋发展的“四个转变”:“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
这为海洋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
具体到全球、地区和双边层面,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应该着眼于不同的路径,这样才更具有可行性。
在全球层面,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主要着眼于涉海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各国应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稳定有效的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体系。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专项练习(共三大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黑科技”原意指凌驾于人类现有的科技之上的知识,远超现今人类科技或知识所能及的范畴。
我们当前常说的“黑科技”更多的是指高科技泛滥之后演变出来的更强大或者更先进的技术以及创新,也包括基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升级,改善产品的使用体验等。
如果一定要下个定义的话,“黑科技”是指具有隐藏性、突破性和开拓性,超越现有科技水平的创新高科技或产品,包含新硬件、新软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
在当今信息科技领域,铺天盖地的“黑科技”迎面而来,常规的产品升级、做工进步、配置提升,这些都不能算真正的“黑科技”。
它必须具备两大要求:第一是要有成熟产品,被实践证明,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的不算;第二是已经申请发明专利或具备申请发明专利的条件和要求。
“黑科技”一词在当今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产生,而这一词语却越来越有滥用的倾向,什么公司、产品都想沾点“黑科技”的喜气和荣光,殊不知如果不加规范地滥用,把新词语作为吸引眼球的噱头,把“黑科技”作为企业营销的手段,最终将损害新词语的生命力,并对科技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刷一下脸就能识别健康状态”的“心魔镜”(人工智能健康检测终端),“名片般大小”的电脑“树莓派”,让渐冻症用户通过眼球转动和凝视即可操作电脑完成输入的“眼动输入法”……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分属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但它们都直接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普适性也更强。
一方面,价格越来越大众化,像“名片般大小的电脑”只需几百元,这意味着大部分有需要的家庭都不难获得。
另一方面,它们更加照顾到了少数群体的使用需求,像适合渐冻症等群体的“眼动输入法”,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实际也正是当前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那就是与大众的生活贴得更近,不断推进日常生活的革命。
这样一种特征,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过往历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区别。
高三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三及答案
高三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三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它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从夏代的宫殿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就已经呈现出一种封闭庭院的面貌。
在夏代至商代早期这种形式就开始走向定型,一直到明清时期大到皇家宫殿、寺庙、小至百姓住宅,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
2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形式结构,蛰伏着封建儒家思想的灵魂。
而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在于“礼”。
“礼者,天地之序也。
”儒家不但强调礼,而且重视“乐”,主张“礼乐”并举。
体现在建筑上,“礼乐”秩序要求建筑空间寄寓伦理,利用差序格局来分尊卑关系,方位上讲究主从关系。
建筑围合的“院”是“乐”的艺术升华。
这里,建筑是“礼”,庭院是“乐”,二者相得益彰。
3合院作为集合体,对内是封闭的、凝聚的,对外是排斥的、抗拒的。
人们对外界的流动性降到最低,而这种以院落为中心组合起来的建筑满足了一个家族共居生活的各种功能需求,并且分区明确,就仿佛是一个微型的宇宙,万事俱备、伦理有序。
传统院落式建筑符合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惯。
因此,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是这种传统的居住习惯与建筑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行为心理学表明,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范围内进行限定是一种心理需求。
中国传统合院建筑是以高墙围合起的建筑空间,与外界隔绝,阻断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私密、休憩、愉快、生态、景观的生活环境。
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提供明确、稳定的空间环境,给人心理以充分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空间形态。
所以说,它不仅是人们组织生活起居的核心空间,也成为人们在居住空间内与天与自然对话的场所。
4虽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由房屋或围墙围合而造成了封闭性,但这只是一种在形式上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围合反而增加了院落建筑内部的许多情趣。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
全国课标卷现代文阅读整体规制
序号
㈠
㈡
㈢
赋分
9分
12分
15分
文本类型 论述类文本 实用类材料 文学类作品
检索阅读
123
45
加工阅读
6
789
文本阅读要求
低
中
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红色字为选择题目
全国新高考卷现代文阅读整体规制
序号
㈠
赋分 文本类型 检索阅读
19分
实用类材料 科技类小品
123
加工阅读
45
D、判断的实质是:“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 一个新的方面”这一假设条件可以去掉。
思考
理解
落实
免疫缺陷病的病因以及分类
免疫系统失控 可能导致疾病
超敏反应的诱 因和表现类型
自身免疫病病 因和治疗现状
免疫缺陷病的 病因以及分类
过强 受损
据题精答——检索类阅读选择题目 排除干扰,认清实质
①检索一: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 本中检索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 ②检索二:对照选项和照应句,检索比照二者有差异 的表述,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③做判定:对照中,自觉检索生活和语文积淀,调动 联想和推断能力,用以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误点。
例2 · 选择题目
下列有关“美”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美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应该是先验的规定。 B、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 C、美和真在科学研究领域中有时是可以统一的。 D、经受住实验和时间考验的探索才是美的。
下列有关“美”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美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应该是先验的规定。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辅导测试题: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二轮复习专题测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鲁迅:戴着面具的呐喊文/王晓明⑴就在鲁迅自以为无望,只能“待死”的时候,从那深坑的上面,却又悄悄地垂下了一根绳梯,它就是陈独秀在一九一五年夏天创办的《新青年》。
⑵鲁迅住在北京,又在教育部任职,对这场越刮越猛的新文化运动,当然是知道的。
但是,他开始却并不重视,也不以为它会对社会有多大的作用。
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听说了《新青年》,便特地买来看,看完之后,却没有多大兴趣,就丢开了。
到一九一八年,他终于接受钱玄同和陈独秀的怂恿,开始向《新青年》投稿。
先是小说,再是诗,再是杂文和长论。
⑶当然,鲁迅在“五四”前后发表的最重要的文字,还是小说。
从《狂人日记》到《白光》,他四年间一气写下了十多篇。
他自己说,他写这些小说是意在“呐喊”,你顺着这个角度去读,也果然会从中听出启蒙的呼叫。
《狂人日记》是揭发中国历史的“吃人”的本质,《孔乙己》则是表现冷酷人世的另一种“吃人”的真实。
《药》凸现了老百姓的深入骨髓的愚昧,《风波》则强调了中华民国的徒有其名的脆弱。
《白光》描绘出旧式文人的无可挽回的悲剧,控诉和讽刺都远比《孔乙己》犀利;《阿Q正传》对病态的国民灵魂的透彻的揭发,对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情形的深刻的表现,更是汇聚成宏大雄壮的启蒙的呐喊,显示出“五四”那一代人的社会批判的最高水平。
不用说,与随感录相比,这些小说更能够表现鲁迅的呐喊的激情。
⑷但是,就像他那些独特的打气的话一样,你细读他这些小说,到最后也会在呐喊的声响之外,又觉出另外的意味。
譬如《药》,以“愚昧的乡民拿启蒙者的鲜血当药吃,作为基本情节,通篇的描写又是那样冷峻阴郁,尽管作者在结尾添了一个花圈,放在启蒙者的坟头,整篇作品的压抑的氛围,还是会使你喘不过气来。
尤其是《阿Q正传》,从第一章的有意的挪榆和戏谚,到最后一章描写阿Q临刑时的不自觉的紧张,作者的叙述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先前那居高临下的气势逐渐消失,你最后看到的,竟是一种与阿Q感同身受式的绝望的悲哀,到这时候,一种无以名状的消沉和沮丧情绪,会不会早已悄悄地潜入你的心头?⑸鲁迅写《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这类小说,本意当然是在以启蒙的眼光,去刻画昏睡着的“他们”。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五年高考真题)参考答案与解析目录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高考真题) (1)参考答案与解析 (1)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二、2024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3)三、2024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4)四、2024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6)五、2023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9)六、2023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9)七、2023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1)八、2023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2)九、2023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3)十、2023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14)十一、2022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16)十二、2022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17)十三、2022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8)十四、2022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9)十五、2022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9)十六、2022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1)十七、2021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2)十八、2021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23)十九、2021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24)二十、2021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25)二十一、2021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26)二十二、2021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8)二十三、2020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 (30)二十四、2020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 (31)二十五、2020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 (32)二十六、2020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 (33)二十七、2020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 (35)二十八、2020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 (35)二十九、2020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37)三十、2020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38)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2.(3分)D3.(3分)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浙江语文题型攻略文档:第二章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综合训练1 含答案
综合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魏晋南北朝之时,侠客的书写开始出现在诗歌中。
魏晋诗歌中的男侠大多是边塞的少年侠客.他们的特质,总是自恋、爱美、高傲、挥霍无度、重友情而轻金钱和死生,甚至可以为友人或知遇者牺牲生命,然而魏晋南北朝的边塞诗歌大多是诗人的想象之作。
到了唐朝,这种书写传统有了很大的改变,促成了侠客诗风的发展高峰。
唐朝诗歌的侠客传统,主要出现在边塞诗中。
唐朝边塞诗所描写的侠客,大多是胸怀大志的少年侠客,也有些是住在西北边境、生活浪荡、喜欢逞凶斗狠的游侠儿,还有些则是在长安、洛阳犯案之后逃到边塞的侠客。
然而,当他们眼见西北外族入侵而国家危难之时,他们体内的另一种侠客情怀--爱国之情随之兴起,因而毅然从军报国.唐朝边塞诗中,就有许多作品是描写侠客的从军报国。
然而对于许多诗人侠客而言,从军只是纯粹的爱国表现。
许多诗人与侠客甚至是反战的。
从汉末到唐初,长期以来一直是战争频发的乱世。
到了盛唐,又因拓展疆域的政策而长年征战。
到了中晚唐,更因为“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内战不断。
侠客与诗人,甚至是平民百姓,早已厌倦而害怕战争.在唐朝边塞诗中,许多作品深刻反映了诗人与侠客的厌战与反战的心态。
特别是晚唐,除了内战之外,还有外族入侵。
由于藩镇割据与长期的内战消耗,士兵与百姓,不管是在实质的体力还是精神上,都已经无法抵抗外族的入侵,因此有许多作品不仅主张反战,甚至大胆直言以投降的方式来争取和平。
报恩与报仇是侠客最显著的特质.报恩,尤其是报知遇之恩,从《史记》的《刺客列传》就已是侠客特质的标签.而这个特质,对诗人侠客也不例外。
高适报答哥舒翰即是典型的例子。
侠客复仇,不管是为知遇者、友人、国家、正义或是为自己复仇,一直是古典文学所称颂的侠客精神。
侠客复仇,并不是文学所虚构出来的。
从史料得知,从春秋战国、汉魏六朝,甚至到了唐朝,复仇风气在社会上一直都非常盛行。
虽然复仇是侠客用来展现侠义精神的重要行为,但男性侠客与女性侠客在复仇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别.男侠客可以为知遇者、为朋友、为弱小、为国家、为正义、为自己复仇,但从来没有为家人复仇的,而诗歌中的女侠客,只为家人复仇。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三) Word版含解析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提能练(一)(时间:20分钟满分: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0分)材料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材料二:(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
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材料四: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
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高中语文【定义】定义“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前者往往被叫社科文,后者常被称为科技说明文。
【从考纲出发,知道考什么】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把握文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组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主要内容。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指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对语段或全篇作归纳和概括,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3.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所谓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4.抓住命题规律,找到突破口从所考查的文本上看,选材范围上有所拓宽。
近两年,高考论述类文本涉及史学、美学、考古学、文艺学等,所选文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具有严谨的特点。
经过改造加工的文本,具备了论述类文本所应有的“论证阐述(或立论陈述)”的特征,篇幅虽小,“五脏俱全”,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做一篇完整论述文的缩影。
所选文本的论点很鲜明,一般是在文本的首段就旗帜鲜明地点明文章的论点;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层次很清晰。
作为论据,既有事实性的材料,也有理论性的论据。
论证方法也很灵活,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演绎推理)、对比论证等。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练习语文卷一(含答案)
盘州市重点学校2023年12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模拟练习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中国的哲学和艺术理论中,存在一个“以小见大”的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美学的“以小见大”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先秦的以大为美,到六朝时期逐渐转变为对小的推崇的发展阶段。
六朝时期,王朝更迭频繁,士大夫阶层开始返归于内,成就心性的圆满,以平和的愉悦代替外在的争夺。
印度宗教哲学和思想信仰的传入发展也是“以小见大”得以在六朝时期流行开来的重要原因。
诗词中的“以小见大”,包括以小物写家国情思,以细节揭示深刻主题。
如辛弃疾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从饥鼠、蝙蝠、灯、雨、风、破窗户纸等富有典型意义的小物小景构筑的意境中,见出词人所处环境的荒凉恐怖、萧瑟孤寂,以及生活的潦倒孤独,从而体会到社会环境的残酷,领悟到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这首词的最后,一对燕子呢喃的这一细节,写出了东晋王、谢两大家族的兴衰史,进而使人产生时代变迁、盛极而衰的感慨。
诗人陶渊明在物质短缺、孤独寂寞的情况下,仍然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在于诗人的心灵体验是充满圆足的,心灵的圆足和超越可以穿透世界,洞察千秋,贯通人伦。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更加注重通过调配假山、泉水来创造意境。
大到皇家园林,小到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从横向或纵向让游人扩展视野和联想,才可以“以小见大”。
清代所建的颐和园,就借用了玉泉山和玉峰塔的景致,来达到丰富本园的目的。
在园林设计中,分割渗透方法也体现了“以小见大”思想。
利用游廊、树木花草等作为景区或景物之间的间隔,以阻挡人们的视线,当人们走出间隔,眼前就会突现一处美妙不凡的景观,让人眼前一亮;而透景则完全是一种隔而不断、可见而不可及的设计方式,从而诱发人们对另一空间的无限遐想,激发探寻参观的愿望。
空间的调配选择是中国古代园林意境创造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有限的园林中让园中人感受到无限的自然意境,是每一个造园人心中的最高理想。
高考语文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高考命题点二分析综合高三全册语文
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Fra bibliotek他常见设问方式: (1)请概括文本是从哪些方面论述××的。 (2)请概括文意。 明辨 (1)题干中有“哪些”“文意”“内容”等字样 题型 (2)题干中有“概括”“分析”等字样
12/10/2021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信息要点筛选提炼“三步走”
12/10/2021
题型三 观点态度概括分析题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 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 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论述类文本中作者 的观点态度是对论述的社会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就是作者对论 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的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 可分为:
12/10/2021
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一 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有时,我们在庙宇装饰、 纪念碑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 带的配曲。
……
12/10/2021
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规范答题] 第一步: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本题题干已经非常明确,是“局部结构思路概括分析”题。 第二步:答题角度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可以切分层次来解答:第 1、2 句是第一层次,谈了雕刻发 源于人类的崇拜心理。第 3、4、5 句是第二层次,说了雕刻家 的创作要求。第 6 句是第三层次,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 是附带的配曲。
12/10/2021
第二步:答题角度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在第五段,从三个方面论述“西天取经”的寓意:一是“西 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 的过程”;二是“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 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直至完成使命; 三是“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 第三步:答案需要这样组织——汇角度,组答案 [参考答案] 人生的成长是发挥个人能力、收心敛性的过 程;人生要承担责任,克服困难,完成使命;人生最大的价值 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板块|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强化训练23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一)
(建议用时:40 分钟)
一、(2019·镇江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题。
工业与工业化
韩少功
我们欢欣鼓舞地走进工业,但有些辞典对工业的解释并不怎么准确,不怎么完整。
工业的要义也许不在于规模和生产的集中程度,不在于采掘和制造的劳动方式,更不仅仅是有效地利用能源。
突破人类演变的临界点——工业的意义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自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狩猎、种植、牧养……工业出现以前的种种生产活动,只不过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低度导控。
这种导控多少改变了自然的某些形态,但基本上不触及自然的本质。
世界仍是以自然为本的。
工业则不是这样。
工业以其强大的技术手段制造一个地球化学失衡和重构的全新物境。
水泥是新的石头,塑料是新的木头,路灯是新的月光,计算机是新的人脑……工业解除了人在自然里的劳苦和危险,同时一块块地瓦解和消除自然,把人们诱入一个高技术——技术为本的世界。
人们走入大都市的高楼群落,屏息探望眼前完全是人造的高山和峡谷,完全是人造的白日和黑夜,不能不感到自然已成了一个遥远的旧梦。
工业放大了人的力量,不过,“工业化”是一个必须慎用的危险词语。
工业不能完全取代农业,更不能取代人文,正如塑料花不能取代鲜花。
人文所不可或缺的个性、原创性、真实性等,隐藏着人与自然的神秘联系,暗示着人道的初原和终极。
而工业则意味着制造、效率、实用、标准化、集团行动以及统一市场,一句话,工业鼓励着事物的非自然化。
对于自然来说,非自然化是逆向的补充,与自然构成了文明不可或缺的具有对抗性的磨砺和张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可以盲目地神化工业,甚至让工业原则接管一切。
早在20 世纪70 年代,美国有一批“机器狂”,预言电脑将胜任写诗歌和小说的工作。
有人曾经给枪匪设定程序,给警察设定程序,给狗、女人、狂风暴雨设定程序,一键启动,一篇侦探小说就可以在电脑里哗哗哗地自动完成,或者至少也可以得到一个像样的粗坯。
事实上,当代一些平庸的小说家的编造功夫不见得比电脑干得更好。
在他们那里,一切情感早已程式化,幽默成了“搞笑”,悲哀成了“煽情”,慷慨激昂的鲜血只不过是“作秀”的红油彩,随时都可以在脸上抹出来。
文章既有了定法,编成技术手册或
电脑程序就是顺理成章的下一步。
更进一步说,文化环境的技术化早已开始,真实和自然早已被一丝一丝地抽离而去。
人文正在透出塑料味。
化妆品是技术的美色;公关术是技术的亲情;世界语是技术的新语言;跨国集团是技术的新国家。
肥皂剧、通俗歌带、广告战略、微缩景观公园、时髦服装、电视节目周末嘉宾、心理速成训练班……这些个性含量越来越少的仿制和组装,为什么不能让电脑来干?
可以肯定,只要做出更为精密的解析和编程,电脑就一定能在将来承担更复杂的文化功能,无情地把一批文化人赶进改行或失业的人群。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工业的要义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自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而不在于生产的集中程度和劳动方式,也无关是否有效地利用能源。
B.工业鼓励着事物的非自然化,这种非自然化又是对自然的逆向补充,与自然构成具有对抗性的磨砺和张力,这是文明不可或缺的。
C.个性、原创性、真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神秘联系,它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而制造、效率、实用、标准化等工业行为则会破坏这种联系。
D.一些人崇尚技术,人文被工业技术异化,化妆品以工业技术制造的美取代了自然美,公关术用技术手段破坏了人与人之间原本自然的情感。
解析:选A。
“无关是否有效地利用能源”错误,原文为“不仅仅是有效地利用能源”,说明工业的要义与是否有效地利用能源存在联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两段解释工业的含义,先说明工业不是什么,再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对比阐述工业是什么,从而突出工业的意义,即突破人类演变的临界点。
B.文章第三段以塑料花比喻工业,以鲜花比喻农业和人文,通过比喻形象地说明工业不能取代农业和人文,进而有力地阐述了“工业化”的危害性。
C.文章第四段先指出工业导致事物非自然化的意义,然后指出不可盲目地神化工业,批评让工业原则接管一切的错误主张,说理辩证且深入。
D.文章第五段结束前文对工业及工业化的论述,转入对文化的阐述,抨击了文坛乱象,批评小说家“煽情”“作秀”等行为,呼唤文艺新风。
解析:选D。
“第五段结束前文对工业及工业化的论述,转入对文化的阐述”分析不当。
第五段是对前文的自然延续,通过列举现实中程式化创作的现象,展现根据设定的程序进行创作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从而在第四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批判让工业原则接管一切的错误主张。
3.万里长城工程浩大,这是不是作者所说的工业行为?请根据文本阐述理由。
答:
解析:此题第一问的答案只能是“不是”。
回答原因时,要根据第二段有关工业的性质和工业出现以前种种生产活动的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如抓住基本上不触及自然的本质、未使用强大的技术手段制造全新物境、未解除人在自然里的劳苦和危险等要点。
另外,还可适当结合万里长城自身的材料特点和建造的方法等分析作答。
答案:不是。
原因:①它只是改变了自然的某些形态,基本上不触及自然的本质,世界仍是以自然为本的;②堆砌长城的过程中没有使用强大的技术手段制造一个地球化学失衡和重构的全新物境;③堆砌长城的活动没有解除人在自然里的劳苦和危险,也没有瓦解和消除自然。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6 题。
旅行的意义
顾星欣
①泰国因为前些年岁末的电影《泰囧》而大热,电影拍摄地清迈瞬间成为无数人旅游清单上的目的地,其神秘的佛教文化传统、青绿透亮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
有报道说,“今年我国大约有10 万人在泰国过春节”,相信其中很多人都会去清迈。
②中国人爱扎堆儿,以前过年全家凑一块儿包饺子看春晚,现在大家有条件去“凑”更大的热闹了。
曾经旅游还是奢侈消费。
有时间时没钱,有钱时没时间,背着
相机的背包客多时髦!那时候,出国游还是件新鲜事,现在已触手可及。
忽然一夜之间,廉价航空遍地开花,“携程网”“穷游网”上可以搞定所有行程。
网络发达,攻略遍地,所有讯息随手拿来毫不费神。
实在不行还有旅行团,从南京出发前往东南亚,
三五千块就可以。
提前一个月开始忙活,刷网站订机票,打印攻略,收拾行囊,背上
相机,挈妇将雏,然后到了异国他乡。
③“旅游热”是好事,说明我们丰衣足食开始追求精神享受。
不过,会“玩”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若要说在巴黎名店排队买打折奢侈品肤浅的话,那么“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也许是另一种盲目追逐。
先是周庄、西塘、乌镇,后是凤凰、丽江、大理、三亚,再到现在热火朝天的出境游,消费潮涌动下的旅游热点,同质化现象严重,又有多少人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去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朝圣尼泊尔”“在丽江古城发呆”“清迈的文艺小清新”,这些片段符号营造出一种消费美学幻象,吸引着无数人去印证体验。
④能不能再改进一些?可是,个性化旅游、体验式旅游、交互式旅游等看似更人性、更有深度的新提法,又成了另一种异化方式。
当旅游成了一项快速消费品时,这
些被提供的固定模式也就变成了禁锢你的笼子,消减了你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削
弱了你细腻应对复杂现象的能力,减退了你率意人生、纵横江湖的豪情。
⑤能不能更简单一些?旅行的意义也许不需要那么沉重,不需要过度阐释。
比如
春节期间,《三联生活周刊》的特约撰稿人“土摩托”就在微博上告诉大家:“订了一
张飞向某个孤独小岛的单程机票。
要是在那儿买不到回程票,那就游不出来了。
”但对
普通人来说,又有多少人有勇气甩开那些热门的“经典路线”,来一次充满“颠覆性”
和“危险性”的自我挑战?
⑥人生是一场旅行,但最好不要是一场又一场雷同的旅行。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的尴尬本可以避免,只不过需要你我擦亮眼睛、擦亮心灵,于千百种生活方式中,找
到自己心灵最适宜的归属地。
(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的旅游热现象,与廉价航空、发达的网络、遍地的旅游攻略、旅行团等因素有关。
B.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出境游,人们在消费热潮的影响下,都不愿静下心来接受心
灵的洗礼。
C.当旅游成了快速消费品时,个性化、体验式、交互式旅游实则是对人的另一种
异化方式。
D.旅游热点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人被一种消费美学幻象诱惑着去印证景区的
片段符号。
解析:选B。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准确筛选信息,将各选项内容从原文中找出对
应信息并与选项比较,尤其要注意表述的范围、程度、时间等关键要素是否相同。
“人
们在消费热潮的影响下,都不愿静下心来接受心灵的洗礼”分析错误,原文是“又有
多少人真正愿意……”。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交代了泰国旅游热的原因,引起下文关于旅游热现象和旅游意义的讨论。
B.第③段对旅游热现象进行了辩证分析,重点强调了旅游热中人们对精神享受的
追求。
C.第④、⑤两段,作者从改进旅游模式、旅游意义简单化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