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论思考与政策构想

合集下载

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4年4月第21卷第4期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Apr.2024Vol.21 No.4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曾文清(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张斌(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测绘系,甘肃兰州730207)摘要: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数字经济作为具有创新性、延展性的新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筑牢了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然而,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着民众数字素养普遍不高、数字化产业层次偏低、产业数字化转型困难、社会数字化治理水平滞后等现实困境,制约了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为此,本文提出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转变发展观念,缩小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数字化产业体系;数字化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产业适应性;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数字化治理短板。

关键词:数字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一、引言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为引领、质量效率优先的发展方式,对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创新协调发展、开放共享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欠发达地区遍布我国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存在诸多影响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不确定因素。

如何推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大议题[1]。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西藏、陕西等地考察时强调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进一步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出高质量发展并非仅对经济发达地区提出。

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

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

04
政策实施效果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节约
循环经济政策强调减少资源消耗 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
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高效利用
通过技术进步和工艺改进,提高 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能源、水资源等消耗。
回收利用
推动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促进再 生资源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循环
利用水平。
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减少污染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污染物 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保护
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修复生态环境,保 护生物多样性。
环保监管
加强环保监管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 击,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
01
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推
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创新驱动发展
02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绿色发展
03
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
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节能减排
01
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降低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绿色消费
02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广低碳生活方式,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
3
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如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 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培养专业人才

最新整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最新整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最新整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间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上的差距正在缩小,但东西部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

究其原因,体制环境、政府职能转变、科技水平和观念等软投入落后是影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因素。

一方面,软投入质量低下,使得当前西部地区投融资只能主要依赖政府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国内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并没有大规模地相应跟进,呈现出“政府热、民间冷”,现有中央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水平远不能满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由于西部地区软投入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使得中央倾斜投资的效率大打折扣。

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体制转型滞后。

同东部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在所有制结构、现代企业制度、要素市场等方面还保留着较多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有的方面还相当严重。

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

中西部省区市场化程序与东部差距较大的方面主要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品市场发育、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差距。

(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欠发达地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与改革开放的需要相差甚远。

首先,政府规模庞大,运行费用长期偏高。

其次,政府过多干预经济。

第三,政府管理方式落后,运行效率低下。

(三)知识贫困、技术落后。

胡鞍钢提出了“知识贫困”的概念,他认为知识贫困不仅仅是教育水平低下,而且是指“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的匮乏或途径的缺乏”。

欠发达地区的知识积累与经济发展一样与东部地区差距显著。

(四)观念转变滞后。

欠发达地区广大干部和普通劳动者观念转变滞后。

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二是求稳怕变,不敢创新。

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几点建议

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几点建议

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几点建议作者:王月瑶来源:《经济师》2017年第02期摘要:面对我国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的形势,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那些与国家经济发展地区战略规划都不沾边的部分中部地区,如何寻求机遇求得快速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87-03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指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的地区。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东西南北地区跨度大,地理位置、地区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矿产资源、历史基础大不一样,加之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在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策略,上述诸多原因导致我国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大致形成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情势。

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强大的地域优势,在吸引外资、国内资金、高科技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方面有着绝对的优越性,中西部地区虽然也在中央政府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下,正在快追猛赶,但是不可不正视,东西部差距依然很大,个别地区甚至有差距进一步拉开的局势。

面对这种形势,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那些与国家经济发展地区战略规划都不沾边的部分中部地区来说,如何寻求机遇求得快速发展,就需要作一番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一、影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些因素(一)历史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欠发达地区之所以经济发展缓慢是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的。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资本家的投资和经营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与当地的封建地主和买办勾结,出现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和商业投机者,客观上推进了这些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而大多数中西部地区没有受到外国资本的直接影响,所沿革的还是以封建社会为主的自给自足农业为本的发展形态,这就让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发展进程方面几乎没有基础,导致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循环经济在城市规划中的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法

循环经济在城市规划中的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法

循环经济在城市规划中的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法在21世纪,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即“取、制、废”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在城市规划中的设计理念1. 资源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是资源循环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如何减少资源的消耗,并最大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建立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系统,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2. 闭合循环在城市规划中,应设计闭合循环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冲击。

例如,在城市中建立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抽取,并用于绿化和冲洗等用途。

3. 生态平衡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如何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和湿地,以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循环经济在城市规划中的实施方法1. 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循环经济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例如,通过设定资源利用效率的标准,推动企业采用循环经济的设计和生产方式。

2. 经济激励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经济激励,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循环经济的城市规划方式。

例如,提供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以降低循环经济实施的成本。

3. 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需要依赖于技术创新。

例如,开发新型材料、建筑技术和能源利用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影响。

4.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在城市规划中的实施,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接受度,促使社会形成共识,共同推动循环经济在城市规划中的实施。

循环经济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循环经济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创新,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对新时期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思考

对新时期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思考
, 涉及 政 府 决 策科 学 化 问题 ; 四 , 府要 这 第 政
有效率地使用资金 , 把该办的事办好”这涉及 即“ , 到政府的行政效率问题 。[ t l 简而言之 , 节约型政府 的内涵定位可概括为以相同或相对较少的 自然资
源消耗或 自 然成本投人 ,取得相对较高或较优的 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及其统一 , 最终能 够有利于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的政府。l [ 2 从以上对节 约型政府的界定 中可 以看出, 节约型政府 的建设 , 就是 要逐 步 降低 政府 在 正常 运行 中直接 和 间接 的 人力 、 物力和财力的消耗 , 使政府真正成为法治政 府、 廉洁政府和透明政府 。
这一定义包括四层含义 : 第一 , 政府要用有限的资 金履行应该履行的职能 , 办该办的事”这涉及 即“ ,
政府 的运行成本 ,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 成本两个方面。 所谓直接成本 , 则是指政府 自身正 常运 转所 消 耗 的人力 、 力 和财 力 , 盖政府 部 门 物 涵
全体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支出、政府 的日常行 政办公支 出, 而包括公务接 待 、 公车消费 、 公费出
99 ,分 别 高 出 1. 、48 、 9 、25 、1 3 . % 66 1. 1. 1. 1. 5 4 37 3 9
研究 中发现 ,我国政府机构虽然经过 了几次大规
模的精简 , 短时间内的行政机构的数量有所下降 , 但是每次精简之后都会迎来新一轮的扩张。而政 府机构 的膨胀则必然伴 随着行政人员 的增加 , 国 家财政供养的行政人员越来越多 。例如 , 20 在 00
国三方面在内的“ 三公 消费” 则是后者支出的主要 部分;而间接成本则是政府 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 的人力 、 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我国政府运作成本过 高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 在现阶段 , 我国政府 运行成本过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 在此 , 主要从政

关于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重点方向

关于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重点方向

*关于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重点方向陈从喜(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我国从1998 年开始引进,到2002 年引起国家高层重视,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全国推行。

本文综述了国外循环经济概念产生的背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对循环经济的需求、循环经济引进和研究情况以及国家推行循环经济的重点方向,以期对国土资源领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宏观的背景参考。

一、国外循环经济概念产生的背景循环经济的概念是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E.Boulding)提出的,主要针对的日益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他是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而分析地球经济的,从而提出了宇宙飞船经济。

为了生存,飞船必须不断重复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才能延长运转寿命。

地球好比是宇宙中一个孤立无援的系统,与太空中的飞船一样。

两者的共同特征都是不断消耗其内部的有限资源,一旦资源殆尽,就会毁灭。

因此,在这样的经济中,人必须在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中找到他的位置。

20 世纪60 年代,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期。

在全世界仅有不到五分之一人口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情况下,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继续增长的重大约束。

循环经济的提出启发了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

1972 年罗马俱乐部在发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指出,自然资源,尤其是稀缺自然资源,将制约发展直至最终将使其停止而达到增长的极限。

这份报告首次正式向世界发出了警告:“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的增长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

1983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开始研究“没有极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于1987 年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

报告提出了按生态*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全球资源战略研究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成果之一①据2004 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系统的自然规律,循环利用自然资源,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考试题库

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考试题库

2008年温州市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C )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到( C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2010B.2015C.2020D.20303、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 C )。

A.拒腐防变的能力B.抵御风险的能力C.领导发展的能力D.应对危机的能力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 B )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A.效率与公平相统一B.共同建设、共同享有C.注重效率,兼顾公平D.各尽所能、各取所需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 C )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 A )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发展需求D.生产需求7、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的一项工作就是,以( B )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A.促进城乡一体化B.促进农民增收C.发展现代农业D.培养现代农民8、17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 )。

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概要

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概要

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摘要]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最重要的。

在产业发展中,笔者以为,首先要立足本地实际,选好主导产品和产业,其次是做大做强产业。

即通过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人才强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劲的产业支撑和可持续的长久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实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 产业发展路径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人才强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划时代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

建设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发展是关键。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且素质较低,收入偏少,基础设施落后,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多。

笔者认为解决的最佳办法是通过推动产业发展来振兴农村。

发源于日本的“一村一品”,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模式,值得借鉴。

在当前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推动产业发展,不仅是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强村富民的战略举措,也是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建设新农村的战略和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战略基点。

它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健全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定要把握好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抓紧生产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地实际,发挥特色资源优势,选好产业,做大做强产业。

通过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人才强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发展提供强劲的产业支撑和可持续的长久的旺盛的生命力,振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民强国的目的。

一、大力培育主导产品和产业发展“一村一品”,首先要在“品”字上做文章。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同的基础上起步,这决定了现代化本身具有不平衡的特点。这种不平衡首先表现为 经济体系各部门之间的不,不平衡发展是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区域层次上,现代 化都是以不平衡的方式推进的。
在国家层次上,英国等少数西欧国家在产业革命与工业化的推进下,率先实现内 源型现代化并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源地;美国于19世纪后半叶启动现代化并迅速 向前推进,逐步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新的中心;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 启动现代化,实现现代经济增长并在二战后再次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而亚非拉国家只是在二战以后才开始步入世界现代化潮流,探索各自的现代化道路。
and impact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kind and society.Thus it is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research into the exploitation ofour country’S less developed areas in present. Each country holds its OWn experience on exploiting less developed&teas.ml now we
(二)定义
l、“欠发达”的内涵 ·t欠发达”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然而,什么是欠发达?它有怎 样的内涵?不同的学派、组织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一些看
。朱华桂吴林海《欠发达地区政府推进技术创新的机制》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3年第3期第32负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在区域层次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内部资源禀赋、区位条件、 历史基础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区域现代化的启动和推进也是不平衡的。如 英国的现代工业主要集中在英格兰中部和东北部,而西部的布里斯托、威尔士等地区 曾长期处于贫穷状态;法国东部被称为“富裕的工业法国”,而中部和西南部则是“贫 穷的农业法国”;在意大利的北部,米兰、都灵和热那亚构成了高度发达的“工业三 角区”,而南部地区仍然是落后的农业经济社会,被称为“国内的第三世界”;美国的 经济在相当的时期内集中于东北部和五大湖地区,而西部和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当 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东北部地区仍然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工商业,而 南部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区。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摘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的变化和成效中,发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高新农村建设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久发达;新农村建设;认识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19-0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将极大促进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建设和发展进程。

一、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一是产业培植初显成效,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结合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分布和区位状况,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着力抓好粮、烟、畜、蚕桑、林果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坝区、半山区优质粮烟经济带、蚕桑产业经济带,山区核桃、板栗林果特色产业经济带,建设优质粮烟、核桃、蚕桑、养殖专业村,培强农民增收产业,带动了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二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通过整合水利、林业、交通、农业、扶贫等项目,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强了农业和农村水、电、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

三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文化活动得到丰富。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突出村文化室、文化活动场地建设,完善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强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各种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四是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提高党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

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框架

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框架

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框架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1-015-02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正面临着资源能源的耗竭和环境的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已是大势所趋。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只有制定一个明确的发展思路与发展框架,才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关键词发展思路与框架循环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一)发展思路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放机遇,完善市场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其的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市场辅助,全民参与,全面向前推进。

”大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政策导向,依靠技术进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循环经济宏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然而欠发达地区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还存在着不作为和阻碍的现象,因此必须强化政府的职能,促进政府以各种手段来规范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和对环境的排放以促使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也应该看到市场的作用,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加快静脉产业的形成,根据现有资源优势和工业体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促进公众参与,形物质资源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循环经济体系。

(二)发展目标近期目标是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发展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

使欠发达地区创建一批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型企业,形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园区和资源节约型城市。

在行业选择上,重点发展静脉产业,通过发展“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在技术选择上,研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如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等。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思考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思考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思考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思考“九五”期间,我省在区域经济的划分上,将13个地级市分为“沿江8市”和“苏北5市”。

经过几年的努力,纵向比较各县(市)都有较快的发展,横向比较南北经济发展梯度进一步明显,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因此,省委“十五”计划建议正式提出“苏中板块”的概念,将南通、扬州、泰州从“沿江8市”中划出。

在全省中比较,苏中、苏北同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下属县(市)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就南通地区而言也存在“南三县、北三县”之说。

比较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进程,发达地区无不得益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之所以滞后,开放型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重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成败。

欠发达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的差距,但归根到底是思想观念的差距。

因此,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尽快融入世界市场,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发展开放型经济,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迫使我们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去。

我国加入wto后,我们是“与狼共舞”,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会不断向我们发出挑战,我们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思路、政策导向等都必须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相适应,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嫁接提高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同时,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起高效的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使之能经受住入世后的考验,在广阔的世界经济舞台上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做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共五则)

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做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共五则)

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做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共五则)第一篇: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做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充分发挥现有人才资源优势,采取跨越式发展思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各项目标。

对于谋求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实施新型工业化是必由之路,做好人才资源开发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最大动力。

一、人才资源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人才资源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新型工业化也要求优化人才结构,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的良性互动。

人才资源与新型工业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有利于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从一定意义上说,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全社会人才资源不断开发的过程,也就是人才资源不断发挥作用的过程。

同时,实现工业化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因为,无论是发展先进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无论是推进信息化还是促进产品技术升级换代,都需要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资源。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众所周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由主要依赖资金、资源和劳动力投入取得经济增长,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二是由关注近期经济增长,转向以人为本、把可持续发展放到优先位置;三是由依赖教育程度不高但数量庞大的劳动力投入,转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换取经济增长。

无论是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使更多居民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效益,关键的一点都是聚集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能动性,并由此焕发出巨大创造力。

新型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有助于人才资源的充分集聚。

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承接国际发达地区和国内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速度也不断提升,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在注入大量资本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资源循环与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建议

资源循环与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建议

资源循环与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建议在当今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未来世代的生活质量,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倡导可持续消费已成为当务之急。

以下是针对资源循环与可持续消费的一些政策建议:一、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的政策支持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更加严格的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和个人在资源循环中的责任和义务。

对废弃物的产生、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再利用等环节进行全面规范,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法律手段强制推动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2、建立激励机制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对积极开展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贷款贴息等支持。

例如,对于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设备购置补贴;对符合条件的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或增值税等。

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为资源循环项目提供低息贷款和融资支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3、加强技术研发支持加大对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的投入,设立科研专项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

重点支持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以及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等研发。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强资源循环产业的竞争力。

二、促进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引导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开展可持续消费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例如,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制作和播放有关可持续消费的公益广告、专题节目和新闻报道;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举办讲座、培训和展览,普及可持续消费的知识和理念。

2、制定消费指南和标准政府应制定可持续消费指南,为消费者提供明确的消费选择建议。

例如,发布绿色产品目录,推荐节能、环保、可回收利用的产品;制定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方面的消费标准,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习惯。

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出路何在

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出路何在

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出路何在摘要:本文主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原因对策1 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建国以来,我国在促进和调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多以政策倾斜、经济扶持为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实施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大联合战略,用经济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由原来的“输血方式”逐步向“造血方式”转化,国家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下定决心,下大力量改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面貌,并且为此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仍旧相当缓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进程裹足不前呢?笔者认为主要受缚于以下几个原因:1.1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思想解而不放。

我们常说贫穷和愚昧是一对孪生姐妹,思想落后导致贫穷,贫穷又使思想极其落后,周而复始,形成一种恶循环,最终只能导致经济上更加贫穷、思想更加落后。

纵观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有将近2/3的地区是因为思想落后、观念陈腐而导致的,这种经济发展与思想落后的矛盾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表现的日趋尖锐。

1.2 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多种具体条件的制约。

这类地区我们可以将它形容为“穷山恶水”,在这里往往没有一个具有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或支柱产业,再加上交通闭塞,经济信息不灵,人们已经习惯于望着光秃秃的山头、干涸的河流,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尽管其中不乏有凌云之士,但因为没有赖以发展的资源、资本,人们也只能“望钱兴叹”自认其命了。

1.3 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这也是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的无情和有情面前还是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们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敢面对残酷的竞争,缺乏应对市场经济的经验,不懂得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敢根据已往的经济发展对未来经济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1.4 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资、融资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