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心肌炎?
心肌炎判定标准
心肌炎判定标准
心肌炎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
1. 病史评估: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发病前的感染史、接触史、药物使用史等。
2. 临床症状评估: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心悸、乏力、气短、浮肿、发热等。
3. 体格检查:心脏听诊可能出现奔马律、杂音等,肺部听诊可能出现湿性啰音等。
4. 心电图(ECG)检查:ECG可以显示心律的异常变化,如
ST段抬高、T波倒置、室性异位搏动等。
5. 心肌酶标志物检测:常见的心肌酶标志物包括心肌肌钙蛋白(cTnT、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其升高提
示心肌细胞损伤。
6. 心脏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包括心室扩张、心室功能降低等。
7. 心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心肌结构和功能信息,对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心脏组织活检来确诊心肌炎,但此项检
查需要手术介入,对患者痛苦较大,因此一般仅在其他检查结果不明确时才会考虑使用。
心梗名词解释
心梗名词解释心梗,也称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组织的缺血和坏死。
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当冠脉出现阻塞时,会导致心肌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从而引发心肌细胞的死亡。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
斑块破裂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过程会引发血栓形成,从而堵塞冠状动脉,使心肌供血不足。
如果血栓持续封闭冠状动脉时间过长,心肌组织将无法存活,从而导致心肌梗死。
心梗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出冷汗、乏力等。
胸痛通常是心梗最常见且最典型的症状,常描述为压榨性、紧迫感或烧灼感,可以向左臂、颈部、下颌甚至背部放射。
胸痛持续时间通常超过20分钟,不受休息或缓解,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和出冷汗等。
心梗的诊断通常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超声心动图等进行。
心电图可以显示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的迹象,心肌酶谱检测可以检测心肌组织的损伤程度,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心梗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血流,保护心肌组织,减少心肌梗死区域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血栓溶解药物或介入治疗来恢复冠脉血流,使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来防止血栓形成和进一步的血管阻塞,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使用疼痛缓解和抗心绞痛药物来缓解症状。
心梗后,患者需要进行心脏康复和长期护理,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高血压、控制血脂等;进行定期复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定期服用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降脂药物等。
预防心梗的关键是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控制血压、控制血脂、适度运动、饮食健康等。
此外,定期体检、了解自身家族病史、注意缓解压力等也能有效预防心梗的发生。
总之,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心肌组织的死亡。
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减少心肌损伤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预防心梗的关键是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全解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2010年10月25日阅读次数:674 默认字体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
较cTnI有统一的cutoff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发病后3-4小时,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
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
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
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 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成TNT升高。
cTNT在心肌损伤2-8小时释放入血。
cTNT有2小时-14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
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和CK-MB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估起决定性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正常参考值:0.01-0.03 ng/ml肌红蛋白(Myoglobin)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储存氧气的功能,分子量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
1、检测及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要指标。
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升高,梗死发生后4-12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到最高值。
24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成“多峰”现象,灵敏度优于CK-MB。
2、灵敏度高,最早排除AMI;阴性预测率为99%。
心肌临床意义
心肌三项是临床上常用来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指标,特别是在患者突发胸闷、胸痛的时候,最有可能诱发心肌三项的升高,应该第一时间完善心电图以及心肌三项,明确是否存在影响心肌健康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急性心肌炎等,这是心肌三项检查的最重要的意义。
由于这三项都相对比较敏感,又能特异地反映出心肌坏死的程度,而且对于判断心肌损伤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所以通常被放在一个试剂盒当中同时去测量。
心肌三项主要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肌红蛋白:在心梗之后1-2个小时就会升高,4-6个小时达到高峰,通常持续的时间是在12-24个小时,也就是在心梗发作之后,最先出现动态演变的就是肌红蛋白,意味着它对于心肌损伤的诊断有很高的灵敏度。
但是特异度比较差,而且持续时间也较短,不利于临床上对于疾病治疗的判断;
2、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心梗之后的4个小时左右开始升高,通常是在10-30个小时达到高峰,持续时间是48-72个小时。
在三个指标当中升高得最晚,是相对于其他两个指标中间的一个判断指标;
3、肌钙蛋白:主要在心梗之后的4个小时左右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高峰,通常可以持续7-14天。
虽然肌钙蛋白的升高灵敏度不及肌红蛋白,但是特异度非常高,是三个心肌指标中特异度最高
的一种心肌酶,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能够有效的协助医生来诊断,还能判断患者病情变化。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1例报告
2 0 年 1月 一 0 9年 1 01 20 0月 收 治 老 年 人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 M ) 8例 , 诊 误 A I1 首 诊 5例 , 为吸取 经验教 训 , 现对 老年 组误
征 阳性 , 底 可 闻及 少 许 细湿 哕音 , R 肺 H 8 8次/ , 杂 音 , 周 血 WB 18× 分 无 外 C 1. 1 。 L N 0 7 , 片示 肺部 感 染 , O/ . 1 胸 给输 头
次/ , 分 一度房 室传导 阻滞 ,T s ⅡⅢ 抬高 ≥ 04 V,T 1 抬 高 ≥0 3 V, T F .m S v . m S ⅡⅢ 抬 高明显 大 于 s 川 抬 高 ,TI v 移 ≥ T。 s 、L a下
0 3 V,I、I F呈 r .m l I、 I s型 , l~V V 3呈 Q S
堕
C H } E C O M M UN IY O 0 C T RS N SE T 0
酷 似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心 肌 炎 1例 报 告
型 ,T 3 V R未抬 高 。心肌 酶谱 : D S V R、 4 LH
王 丽敏
2 0 U/ CK 4 0 U/ C —MB I O / 0 0 L、 5 0 L、 K O U L,
150 10 9辽宁省营 口经济技术开发 区第二
人 民 医 院
均 明显增高 。
诊 断
性或局 限性病 变 , 心肌 细胞 可有变 性 , 溶 解或坏死 , 变亦 可涉及 心肌 与 间质 , 病 也 可涉及心脏 的起搏 与传导 系统 引起心 律 失常 。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 0 3 6 / . s . 0 7 s 1 x 2 1
心肌梗死名词解释
心肌梗死名词解释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临床疾病。
在医学中,心肌梗死也被称为“心梗”。
心肌梗死是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它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在斑块上形成血栓,进而阻塞了心脏供血的主要动脉。
此时,由于心肌细胞缺血,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心肌细胞就会发生坏死。
心肌梗死的症状通常包括胸闷、胸痛、气短、乏力等,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伴随呼吸困难、心跳过速、头晕甚至晕厥等。
心肌梗死是一种紧急情况,如果不接受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甚至死亡。
诊断心肌梗死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然后,医生会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上是否有心梗的表现。
如果心电图有异常,通常会进行血液检查,检测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等的浓度是否升高。
最后,如果以上检查结果呈阳性,通常会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导管插入冠状动脉,观察血管是否存在狭窄或闭塞。
治疗心肌梗死通常分为急诊治疗和长期治疗。
急诊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急诊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血栓溶解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用于溶解血栓,恢复血液的供给。
急诊介入治疗通常是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植入支架来恢复受阻的冠状动脉的正常血流。
长期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降脂药物等,用于预防二次心肌梗死。
此外,生活方式管理包括戒烟、健康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和管理心理压力等,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总之,心肌梗死是一种以胸痛等症状为主的严重心脏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
诊断心肌梗死需要进行心电图、血液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等。
治疗心肌梗死通常包括急诊治疗和长期治疗,其中急诊治疗主要是介入手术和药物治疗,长期治疗则主要是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为了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
心梗诊断金标准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大多数包括心肌酶、心电图、临床表现等多种,可以用于判断和诊断是否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
1、心肌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会导致心肌酶数值出现异常,可能会引起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数值偏高于正常范围,会使自身心肌酶数值出现升高症状,出现以上症状多数可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2、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一般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异常和引起心电图改变,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多数会使患者身体出现某几个导联ST段持续抬高以及T波倒置,还可能会出现病理性Q波等多种症状,心电图检查有类似症状多数可以诊断。
3、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间一般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供血不足和严重缺血,容易使患者出现缺血和缺血,会使患者身体出现胸闷心慌和心脏程度,还可能会引起呼吸不畅等多种不良症状,有类似症状通常也可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
如何预防心肌梗塞?
如何预防心肌梗塞?(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金堂医院四川金堂 610400)【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30-02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人们知识、观念的提升,当再遇到比较难以治疗的疾病时大家也不再显得那么惊慌失措,开始变得能够从容面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一些疾病我们还是必须要认真对待、及时防御的,接下来我们就以近几年来发病率逐渐提升的心肌梗塞为例,来具体聊一聊对心肌梗塞的预防方式方法。
1 准确认识心肌梗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够听到有人说自己心脏不舒服,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搞明白自己的心脏到底为什么不舒服。
只是经常觉得“作心、烧心”之类的感受。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对心脏类疾病进行归类,然后详细讲解一下心肌梗塞的各类信息。
心脏类疾病,往往会被人们笼统地称为心脏病。
其实这种叫法是非常不严谨的,心脏病也分很多种,不同的成因就会不同的治疗方案。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心脏类疾病的简单大类:心脏病是对心脏疾病的总称,其中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而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就是这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肌梗塞。
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简称的:心梗。
那什么是心肌梗塞呢?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液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其最常见的症状为:患者有强烈的胸口疼,也就是医学上常说的胸痛感,伴随着心前区疼痛, 往往每次症状发作都会持续数小时之久,患者症状发作时常伴有面色苍白、焦虑不安, 全身乏力、皮肤湿冷、大汗淋漓, 脉搏细而快, 节律不齐等一系列直观现象。
每当患者心肌梗塞发作过后都会有浑身无力的感觉,犹如在鬼门关里走了一圈。
而且最为严重的是心肌梗塞一旦发生, 将极有可能会严重威肋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可以说心梗患者就像身体里装着一枚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每天都行走在死亡的边缘。
心肌梗塞名词解释病理学
心肌梗塞名词解释病理学
心肌梗塞即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或糜烂、溃疡,并发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微血管栓塞等,导致急性或亚急性的心肌供血减少。
大约1/2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有明显的诱因,如剧烈的运动、创伤、情绪波动、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发热、心动过速等。
心肌梗死分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及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了冠状动脉供血急剧的减少或中断,导致血管闭塞。
闭塞时间达到20-30分钟以上,可以发生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剧烈的胸疼,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患者同时可以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和心动过速,甚至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功能不全等。
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与梗死的范围大小、侧支循环的产生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明显关系,因此发生心肌梗死,应该立刻叫120到医院进行急救。
心肌梗塞的名词解释
心肌梗塞的名词解释心肌梗塞,又被称为心脏病发作或心脏病突发,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它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心肌坏死病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心肌梗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血栓或动脉狭窄,导致心内血流明显减少甚至完全中断。
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达到一定程度时,心肌细胞会出现缺血和缺氧的状态,如果这种缺血缺氧的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心肌细胞就会发生坏死,形成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症状表现非常多样化,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焦虑等,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胸痛,患者常形容为一种沉重、压迫性的疼痛感,常位于胸骨后面,也可向左臂、颈部、下颌、背部等处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
有些人可能没有典型的疼痛,而出现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等。
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
此外,年龄、性别、家族病史也是影响心肌梗塞发生的因素。
男性、年龄大于40岁,或者有家族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就医。
在接受治疗之前,通常会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以确定是否确诊为心肌梗塞。
治疗方面,早期的急救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使用硝酸甘油、氧气吸入等,以缓解胸痛和改善心血管功能。
同时,在医院内使用血栓溶解剂或者介入手术,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预防心肌梗塞的关键在于调整生活方式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都对预防心肌梗塞非常重要。
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病史或有相关疾病者,定期体检、监测相关指标也是预防心肌梗塞的重要手段。
不可忽视的是,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发病过程中必须及时就医,并且在康复阶段也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心理调适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患者需要积极面对病情,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心肌炎的护理方法
心肌炎的护理方法小儿发生心肌炎可能性比较高,儿童心脏局部发生炎性改变后,其中被大量的间质性炎性细胞浸润,会出现心肌坏死或者变性,炎性加重也会导致患者的心肌细胞或者血管等组织发生损伤。
小儿心肌炎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要是患者为轻症,症状往往不典型,要是患者为重症,则症状非常明显,可能会发生爆发性心肌炎,典型症状是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
有些患儿抢救后也出现了心衰或者多器官功能损伤,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心肌炎患者作为日常的护理工作非常必要。
一、什么是心肌炎心肌炎一般是多种因素引发的急性或者慢性炎性病变,多为病毒感染致病,普通感冒也可能会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有些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损伤人体的心肌细胞或者诱发全身炎性病变,导致人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对人们的心肌细胞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病毒性心肌炎多发生病毒感染2周以后,儿童、青壮年都能发病。
很对轻症患者没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疲劳、心悸等症状,病情严重患者也会出现下肢水肿、无法平卧等问题,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症状,要是患者感染后出现此类症状应当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建议患者进入科室就诊。
心电图是一项是快速及无创的检查手段,可帮助患者识别心律失常,也能分析患者是否为心脏传导阻滞及心梗,检查患者心肌缺血、心室肥大等问题,是医生推荐的首选检查方法。
心电图检查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窦性心律失常,多见窦性心动过速,患者体温过低、心动过速时,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此时很可能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等问题。
也有病人会发生传导阻滞,主要是心肌炎会影响患者的心室传导系统,对此,采取心电图检查可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心脏改变,包括一度、二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若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可见不同程度的期前收缩,包括房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早搏。
也有部分患者出现ST-T短改变,改变程度也代表着患者的病情状态。
除了心电图检查外,医生也要结合心肌酶谱、彩超等检查,若患者的心肌酶谱增高,心脏彩超会出现心功能减退、房室肥大等症状,患者也有很大的可能发生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家庭急救措施
心肌炎家庭急救措施心肌炎是一种心脏疾病,由于感染病毒导致心肌受损。
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可能会导致心脏衰竭、甚至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了解心肌炎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方法,以便于在出现急性心肌炎症状时采取正确的家庭急救措施。
心肌炎的症状心肌炎的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气短、肢体水肿、咳嗽等。
在某些情况下,病情还会表现为恶心、呕吐、失眠、乏力、发热等症状。
心肌炎家庭急救措施1、保持心情稳定在发现疑似心肌炎的症状时,家庭成员首先需要做的是保持冷静、稳定心情,理性分析病情,避免过度恐慌或精神压力。
2、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在确认疑似心肌炎后,应该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联系专业的医疗救援。
在等待医疗救援到达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对病人进行简单的急救,如进行心肺复苏或者开展人工呼吸等措施。
3、保持呼吸畅通在发现疑似心肌炎症状时,应该及时帮助病人保持呼吸畅通,避免出现窒息等问题。
如果病人呼吸困难,可以让其坐直或半支坐,并减少活动,以保证呼吸道畅通。
4、保持血液循环心肌炎患者往往会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此时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帮助其保持血液循环。
可以通过按摩、转动肢体等措施帮助血液循环,以缓解病情。
5、控制病情发展在发现疑似心肌炎症状后,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控制病情的发展,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可以适当调整家庭环境,避免闷热、潮湿等因素影响病情,同时可以提高病人免疫力,加速疾病的治愈。
总结心肌炎不仅会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心肌炎的基本知识和家庭急救措施,及时对病人进行护理,以帮助其尽早恢复健康,降低病情风险。
护理心梗试题及答案
护理心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A. 心肌炎B. 高血压C.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D. 先天性心脏病答案:C2. 心梗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A. 呼吸困难B. 胸痛C. 心悸D. 晕厥答案:B3.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不包括:A. 立即休息B. 抗凝治疗C. 立即手术D. 抗血栓治疗答案:C4. 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B. 鼓励患者多饮水C. 监测心电图变化D. 避免患者活动答案:B5. 心肌梗死后的康复期,以下哪项活动是合适的:A. 立即恢复工作B. 进行剧烈的运动C. 逐渐增加活动量D. 长期卧床休息答案:C二、判断题1. 心肌梗死患者应避免情绪激动,以减少心脏负荷。
(对)2. 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
(对)3. 心肌梗死患者应避免任何形式的运动,以防止心脏负担加重。
(错)4. 心肌梗死患者应定期检查心电图,以监测病情变化。
(对)5.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不需要进行心脏康复训练。
(错)三、简答题1. 请简述心肌梗死后的护理措施。
答案:心肌梗死后的护理措施包括:- 立即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 监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抗凝、抗血小板等。
- 鼓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
- 饮食上应低盐低脂,避免油腻食物。
- 根据医嘱逐渐增加活动量,进行心脏康复训练。
2.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应注意哪些事项?答案: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应注意:- 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功能。
- 遵医嘱继续药物治疗,不可擅自停药。
- 避免剧烈运动,适当进行体力活动。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 学习自我监测,如发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 心理支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56岁,因胸痛3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请问作为护理人员,你将如何进行护理?答案:作为护理人员,我将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立即安排患者进入监护室,进行心电监护。
如何用“心梗三项”检测结果分析判断心肌是否受损?
如何用“心梗三项”检测结果分析判断心肌是否受损?心肌受损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心梗三项是一种常用的心肌受损检测方法,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它的原理和应用。
此外,心梗三项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有重要应用。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中,心梗三项可以作为筛查指标,帮助医生尽早诊断患者的病情。
同时,在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心梗三项也是必不可少的检测指标。
患者在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医生可以通过心梗三项的检测来判断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梗三项检测也可以用于慢性心衰、冠心病等疾病的监测和预后评估。
这些疾病通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心梗三项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1.肌红蛋白(MYO)肌红蛋白(Myoglobin,简称Myo)是一种心肌蛋白标志物,被认为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出现异常增加的标志物。
它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在心肌和骨骼肌受损(如急性心肌梗死)、过度运动和肌肉疾病时会释放到血液中。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肌红蛋白的浓度在胸痛初期的2-3小时内超出正常范围,6-9小时达到最高水平,大约24小时后又恢复到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的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用作评估血栓溶解疗法下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的指标。
在冠脉再通术后的30分钟至2小时内,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值。
因此,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指标。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建议认为,肌红蛋白是用于心肌损伤的最佳早期标志物。
由于肌红蛋白是一种小分子物质,它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可以迅速进入血液中。
因此,在AMI发生的1.5到6小时内,通过连续监测肌红蛋白水平可以早期诊断是否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第二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测值,那么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测价值;如果两次测定值之间没有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测价值,可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心电图能查出什么
心电图能查出什么一、心电图能查出什么心电图是一种测量心脏电活动的常见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健康。
心电图能够检测出许多心脏问题,如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室肥厚、传导阻滞、心肌病变等等。
以下是心电图能够检测出的一些问题:1. 心律不齐:心律不齐是指心跳节律不规律或不稳定,心电图可以检测到心律不齐的发生。
2.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收到的血液不足以满足心肌需求,导致心肌损伤。
心电图可以检测到ST段以及T波变化,这些变化在心肌缺血时非常常见。
3. 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指心肌供血不足,导致部分心肌坏死。
心电图可以检测到ST段抬高、Q波出现等特征,这些变化在心肌梗塞时出现。
4. 心室肥厚:心室肥厚是指左心室或右心室增大。
心电图可以检测到R波振幅变大,QRS波群时间延长等现象,这些现象常见于心室肥厚。
5. 传导阻滞:传导阻滞是指心脏内传导系统出现障碍,导致心电信号传导延迟或中断。
心电图可以检测到P波消失、QRS宽度增加等变化,这些变化常见于传导阻滞。
6. 心肌病变:心肌病变是指心肌出现炎症、退化、硬化等变化。
心电图可以检测到ST段和T波的改变,并且这些变化是心肌炎症和心肌病变的特征。
二、治疗方法心电图并不能直接治疗或改善病情,它只是一种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检查结果呈现出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心律不齐的治疗:治疗心律不齐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不同的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心脏消融等。
2.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的治疗:对于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及时开展血栓溶解、支架置入等介入治疗非常重要。
同时也需要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力和压力。
3. 心室肥厚的治疗:治疗心室肥厚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使用,例如ACE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切除等。
4. 传导阻滞的治疗:传导阻滞的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和心脏起搏器治疗,药物治疗以保持心脏稳定为主,心脏起搏器也是治疗传导阻滞的有效方法。
内科期末常考重点总结
内科期末常考重点总结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心梗、心绞痛、心肌炎、心力衰竭等都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考试重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心梗的病因可以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不畅,造成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心肌炎的病因可以是病毒感染等。
2.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都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考试重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肺炎的病因可以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COPD的病因可以是长期吸烟等。
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肝炎等。
考试重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胃溃疡的病因可以是胃黏膜受到感染或损伤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过多分泌,使胃黏膜受到损伤和溃疡形成;肝炎的病因可以是病毒感染、药物性肝炎等。
4. 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等。
考试重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糖尿病的病因可以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异常等;甲状腺疾病的病因可以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
5. 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考试重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贫血的病因可以是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白血病的病因可以是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导致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
6. 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肾结石、肾炎等。
考试重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尿路感染的病因可以是细菌感染等;肾结石的病因可以是尿液中某些物质含量过高,形成结晶沉积于肾脏,形成结石。
7.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包括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考试重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心梗患者科普知识
心梗患者科普知识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往往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心梗,提高对心梗的认知和预防意识,本文将从心梗的定义、症状、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科普。
一、心梗的定义心梗是指冠状动脉突发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
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要管道,当冠状动脉发生堵塞时,心肌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导致心肌细胞死亡,进而引发心肌梗死。
二、心梗的症状心梗的典型症状是剧烈胸痛,常表现为持续性压迫、闷痛或胀痛感,可向左肩膀、左臂、下颌部或背部放射。
伴随胸痛的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而表现为不适、乏力、焦虑、呼吸急促等非典型症状。
三、心梗的危险因素心梗的发生和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高龄、家族史等。
这些危险因素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增加心梗的患病率。
四、心梗的诊断心梗的诊断常常需要进行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
临床检查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会根据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梗的可能性。
辅助检查主要包括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这些检查能够提供更直接和准确的诊断信息。
五、心梗的治疗心梗的治疗主要包括急诊治疗和长期治疗。
急诊治疗主要是通过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和支持疗法等,尽快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减少心肌损伤。
长期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降脂药物等,以及戒烟、控制体重、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
六、心梗的预防心梗的预防非常重要,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来降低发病风险。
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
其次,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
此外,还可以通过药物干预,如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降脂药物等,来降低心梗的发生风险。
心梗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心梗护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A.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B. 心肌炎C. 心包炎D. 心肌病答案:A2. 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是:A. 胸痛B. 呼吸困难C. 心悸D. 晕厥答案:A3.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的典型表现是:A. ST段抬高B. T波倒置C. 窦性心动过速D. 心室早搏答案:A4. 心肌梗死后,患者应避免的活动是:A. 轻度家务劳动B. 适度散步C. 剧烈体育运动D. 静息答案:C5. 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保持情绪稳定B. 避免过度劳累C. 鼓励患者多饮水D. 限制患者饮水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至少3天。
()答案:正确7. 心肌梗死患者应避免情绪激动,以减少心脏负担。
()答案:正确8. 心肌梗死患者可以立即进行剧烈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答案:错误9. 心肌梗死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
()答案:正确10. 心肌梗死患者应限制盐分摄入,以控制血压。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应注意哪些护理措施?答案: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以下护理措施:(1) 遵医嘱按时服药;(2) 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血压;(3)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4)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压力;(5)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
12. 心肌梗死患者如何进行饮食管理?答案: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肥胖;(2) 低盐饮食,减少高血压风险;(3) 低脂饮食,减少胆固醇摄入;(4) 增加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5) 适量摄入蛋白质,维持机体需要。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患者,男性,56岁,因胸痛3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请分析其护理措施。
答案:针对该患者,护理措施应包括:(1) 立即给予吸氧,缓解缺氧症状;(2)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3) 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4) 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血栓形成;(5) 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减少焦虑和恐惧。
酷似心梗的爆发型心肌炎1例
前 降 支 未 见 明显 狭 窄 病 变 , 血流 T I MIⅡ级 , 回旋 支 未 见 明
显狭窄病变 ; 右 冠 脉 未 见 明显 狭 窄 病 变 , 远段 血流 T I MI 1 I 级 。根 据 冠 状 动脉 造影 结果 考 虑 血 栓 自溶 。建 议 加 强 抗 凝 、
梗死” 并出现短阵室速 , 给予“ 胺碘 酮、 吗啡等药物 ” 症 状 稍 缓 解后就诊 于 我 院 , 急诊 以“ 急性 心 肌梗 死” 收 入 院 。 入 院 查
主呼吸 、 心跳 , 心 电监 护示 : 窦性 心律 , 1 2 0次 / 分, 血压 1 6 2 / 1 1 0 , 血 氧饱 和 度 9 7 。随 即 于 O 9 : 2 3患 者 再 次 出现 意 识 丧
体 :B P 9 9/ 7 8 mmHg , 脉搏 1 4 0次 / 分, 神清语 明 , 颈 静 脉 无
急性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近 年 的 发病 率 呈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 其 诊
酷 似 心 梗 的爆 发 型心 肌 炎 1例
张 津浦 , 艾永 顺 , 姜亚娟 , 刘 斌
( 吉 林 大 学 第 二 医 院 心 内科 , 吉林 长春 1 3 0 0 4 1 )
CK— MB: 1 1 7 .3 U/ I CK: 1 3 8 7 U/ L、 肌 钙 蛋 白 T: 3 . 6 n g /
mV, Ⅱ、 Ⅲ、 a v F, V1 一 V6导 联 S T — T 改变 ; 心 脏 彩 超 提 示 室 壁 搏动 浮动略减弱 , 运 动欠 协 调 , 左室 收缩功能 正常低 限值 ; 胸 部 正 位 片 提 示 两 肺 渗 出性 病 变 , 建议复查 ; 实验室检查示 :
失, 呼之 不 应 , 大动脉搏 动消失 , 四肢 冰 冷 , 心电监护示 : 室 速 并迅速转为心室颤 动 , 立 即给予 非同 步直 流 电除颤 1 0 0 J一
试述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试述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一种急性状况,是一种紧急状态,需要紧急救治。
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1. 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心室扑动等。
心律失常导致心脏不能有效地泵血,进而导致血液无法供给全身各组织和器官,最终导致心脏骤停。
2. 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进而引发心梗、心肌梗死等疾病。
当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心肌供氧不足,心脏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3. 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组织受到感染、炎症或自身免疫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心肌炎会导致心肌损伤,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泵血功能,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4. 心包填塞:心包填塞是指由于心包腔内积聚液体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扩张和充盈,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当心包填塞严重时,心脏的血液排出受到阻碍,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5.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是指体内的电解质含量异常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一些重要的电解质如钾、钠等对心脏正常的电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当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进而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脏骤停。
6. 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精神病药、毒品等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这些药物可以干扰心脏的正常电生理活动,引发心律失常。
7. 电击:电击是心脏骤停的最常见治疗方法之一,但在特定情况下,电击也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例如,电能过高或应用不当时,可能对心脏造成伤害,诱发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
8. 溺水:溺水是指人体长时间在水中呼吸道被阻塞,导致缺氧,甚至窒息的一种情况。
溺水可导致心肺功能严重受损,最终导致心脏骤停。
9. 严重创伤:一些严重创伤如剧烈的外伤、严重的出血等,可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脏无法泵血供应全身,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常见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CPR)和电除颤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入院第3天,患者心脏超声提示新出现的左 室明显扩大,EF下降,NT-proBNP持续升高 也证实其心功能急剧恶化。对于患者入院 后新出现的左室功能障碍,应怀疑是否再 次出现前降支或左主干急性闭塞,造成再 次心梗。
• 而患者当时并无心绞痛发作,ECG前壁导联 无缺血样改变,心肌标志物达峰值后亦逐 渐回落,无再次升高。上述情况并不能用 冠脉缺血解释,患者在入院后第24天行冠 脉造影检查提示无严重狭窄病变,故可推 断其急性心梗可能性较小,但亦不排除冠 脉血栓自溶的可能。
• 与急性心梗引起心肌急性缺血及细胞坏死 不同,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损害主要由于 病毒对心肌直接损伤作用及机体对病毒的 正常自身免疫调节应所致。
•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一般采用排除法诊 断,须除外其他引起心肌损伤和/或心功能 下降的疾病,如急性心梗、原发性心脏瓣 膜病、心包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扩张性 心肌病、克山病、结缔组织病或放射病等。
• 患者并发严重左心衰竭说明心肌损害面积 确实很广泛,但ECG在LBBB消失时应有前壁 心梗的表现及演变,特别是病理性Q波,此 类患者因梗死面积过大而不易存活,预后 很差,本例患者特点不支持下壁或广泛前 壁心梗。
•
●患者入院第3天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增 大,EF31%,但第13天起左室内径和EF却恢 复正常,不符合心梗发病规律。 ●入院后择期冠脉造影正常,可除外 急性心梗诊断。
• 诊断病毒性心肌炎还要除外其他病原体和 非感染因素如药物性、中毒性和风湿性心 肌炎等。该患者显然无以上疾病的病史和 临床表现。
•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最不易鉴别的是急性 冠脉综合征,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冠脉造影 是必须的。
• 本例抢救措施和治疗及时有效,如在入院 时尽快创造条件,在血压稳定,安置临时 起搏器的同时行冠脉造影检查即可较早排 除心梗诊断,避免抗栓治疗。
• 朱文玲教授 • 患者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ECG 改变、心肌酶和BNP升高足以证明其心肌损 伤严重,当心肌严重损害而又无明确心梗 或其他继发性心脏疾病证据时,应考虑急 性心肌炎的可能。在急性心肌炎中,以病 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 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故 确诊有一定困难。
•
●超声心动图结果示室壁运动广泛减弱, 涉及下壁中间-心尖段断、前壁中间-心尖段, 并且不同时间表现不同,可以解释该患者 心功能变化情况,但不能用单支冠脉闭塞 导致的心梗解释,而更应考虑为弥漫性心 肌损害,如心肌炎。 ●患者抢救、治疗成功,无溶栓和急 诊介入治疗指征。
•
• 剖析病因:锁定心肌炎 • 李为民教授 • 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急性起病, 入院时心肌标志物升高,无心绞痛症状, 心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在冠脉造影 排除缺血原因后,应考虑急性病毒性心肌 炎诊断
• 。该病在临床表现、ECG特点、心肌酶学变 化上都和急性心梗十分相似,而被误诊后 进行溶栓治疗会使患者病情加重,故应尽 早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
目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在国内尚无统一 诊断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 ECG改变、心肌标志物和病原学检查等依据 进行综合分析。
• 与急性心梗引起心肌急性缺血及细胞坏死 不同,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损害主要由于 病毒对心肌直接损伤作用及机体对病毒的 正常自身免疫调节反应所致。
• 诊治 • 患者疑似急性心梗,未行急诊冠脉造影检 查,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治 疗,同时置入临时起搏器。目前诊断:心 力衰竭;肺水肿胸腔积液;持续:Ⅲ度AVB。
•
■本期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李虹 伟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为民 • 北京协和医院 朱文玲 •
•
• •
李虹伟教授 ●患者发病前有发热、乏力病史,不 伴缺血性心脏病常见临床表现,首发心血 管相关症状为短暂意识丧失,ECG未见典型 心梗表现。
•
•
●患者ECG表现主要为Ⅲ度AVB,RBBB和 LBBB,未见ST段抬高,心梗范围、梗死相 关血管不明确,不能确诊“急性ST段抬高心 梗”,回顾性分析患者始终未有心肌缺血 症状和心梗ECG演变。
•
患者出院后4个月随访心脏超声结果提示, LVEDD增大,Ⅲ度AVB持续存在,建议对患 者行心内膜心肌活检。 • 中老年患者罹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和 急性心梗临床表现类似,医生应仔细询问 病史、综合分析。重视冠脉造影在早期鉴 别诊断中的价值,当新出现持续性AVB或心 功能迅速下降时,应考虑有急性病毒性心 肌炎的可能。
• 病毒性心肌炎一般不推荐常规激素治疗, 但在发生严重休克和Ⅲ度AVB时可考虑短期 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以消除局部炎症和水 肿。。 •
• 可进一步寻找病原学依据以明确诊断。另 外,还须定期随诊以关注患者心脏大小及 左室EF,以明确是否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 •
李为民教授 ●患者入院时ECG提示Ⅲ度AVB,由急 性心梗引起的Ⅲ度AVB通常经积极抗栓治疗 或实现冠脉血运重建后可在短期内恢复, 而患者持续存在。
•
•
●患者入院时超声心动图提示下壁中间心尖段运动幅度减弱,伴缓慢型心律失常 的急性心梗病变常在右冠脉或回旋支,常 累及下侧壁,少有心尖部运动障碍。
• •
• 专家会诊 • 诊断分析:不支持心肌梗死 • 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有糖尿病、吸烟 史,心肌酶升高,应首先考虑急性心梗。 李为民教授指出,临床上有44%的患者因心 梗症状不典型而不易被发现,在急性心梗 患者中,单纯以晕厥为首发症状者占5%~12 %。
• 然而,3位专家均认为,本患者很多表现不 支持急性心梗诊断,如未见心电图动态演 变及病理性Q波等。
心梗?心肌炎?
病例简介
• 发病 • 患者男性,58岁,因乏力因发热2天,突发 意识丧失4h入院。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 吸烟30年,20支/日。体检血压90/60mmHg, 心率32次/分,呼吸26次/分,心音低钝,余 无异常。
• 初步检查 • 急诊心电图(ECG)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逸搏心律。血常规无异常,血气 分析提示,PH7.45,PCO2 28mmHg;N末端B型 钠利肽前体(NT-proBUP)1843pg/ml;D二聚 体0.2mg/L;肌酸激酶(CK)937U/L,肌酸激酶 同工酶(CK-MB)57U/L,肌钙蛋白 I(cTnI)4.7ng/ml,K4.0mmol/L。
• 然而,当高度怀疑急性心梗时,接诊医生 并未及时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为 一大缺憾。
• •
朱文玲教授 ●急性心梗发生Ⅲ度AVB常见于下壁梗 死,因右冠脉闭塞引起房室结动脉缺血导 致AVB,由于梗死面积不大,患者预后较好, 随房室结动脉缺血改善可自行消失。
• 患者ECG在原有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情 况下,出现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 合并完全性AVB,如其病因为急 性心梗,则应考虑广泛前壁心梗,因大面 积心肌坏死累及束支导致Ⅲ度AVB,患者预 后不良,死亡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