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教案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心肌病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心肌病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心肌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心肌病的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2)掌握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3)熟悉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和措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2)培养学生进行心肌病及相关疾病的科研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责任感;(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心肌病的概念及分类(1)心肌病的定义;(2)心肌病的分类及特点。

2. 心肌病的临床表现(1)症状: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2)体征: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杂音等。

3. 心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病史采集;(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4)鉴别诊断:与其他心脏疾病相鉴别。

4. 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及措施(1)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等;(2)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冠状动脉介入等;(3)外科治疗:心脏移植、室间隔缺损修补等;(4)生活方式调整:休息、低盐低脂饮食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肌病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提高学生对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肌病的治疗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临床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互动情况;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心肌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案的设计;3. 临床实践:评估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和诊断治疗能力;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评估学生对心肌病的系统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的内科学教材及相关心肌病专著;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3. 病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心肌病病例,进行讨论分析;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心肌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拓展学生视野。

心肌病教案

心肌病教案
(一)一般讲解治疗和预后
二、肥厚型心肌病
(一)概述定义与分型
(二)一般讲解病因和病理
1.病因:不明,常有明显家族史。
2.病理:特征为不均等的心室间隔肥厚
(三)详细讲解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梗阻型患者机能性杂音的特点。
2.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心肌活组织检查。
(四)一般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三、限制型心肌病
一般讲解病因和病理
一般讲解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般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通过某类型心肌病典型病例的见习,结合超声心动图等心脏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加深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的掌握。
第二节特异性心肌病
自学
第三节心肌炎
一、详细讲解病因和病理
3.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二)详细讲解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1.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胸部X线、心电图、心音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心内膜心肌活检,心脏核素检查。
2.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结合超声心动图改变,除外特异性心肌病方可诊断。应与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心包疾病相鉴别。
教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授课时间20190520
教研室
内科学
授课教师
张滨
职称
讲师
课程名称
内科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
2018级医学检验技术专升本1班
授课内容
心肌疾病
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二、熟悉治疗原则。三、了解分类与病理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心肌病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心肌病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心肌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掌握心肌病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1.2 了解心肌病的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1.3 熟悉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及预后2. 能力目标2.1 能够分析并鉴别不同类型的心肌病2.2 能够制定针对心肌病的治疗方案3. 情感目标3.1 培养关爱患者,提高医德医风二、教学内容1. 心肌病的定义及分类1.1 心肌病的概念1.2 心肌病的分类1.2.1 扩张型心肌病1.2.2 肥厚型心肌病1.2.3 限制型心肌病1.2.4 心肌炎1.2.5 心肌病与其他心脏疾病的鉴别2. 心肌病的临床表现2.1 症状2.1.1 扩张型心肌病2.1.2 肥厚型心肌病2.1.3 限制型心肌病2.2 体征2.2.1 扩张型心肌病2.2.2 肥厚型心肌病2.2.3 限制型心肌病3. 心肌病的诊断方法3.1 病史询问3.2 体格检查3.3 实验室检查3.4 辅助检查3.4.1 心电图3.4.2 超声心动图3.4.3 心脏磁共振成像3.4.4 核素心脏显像4. 心肌病的治疗原则4.1 扩张型心肌病4.2 肥厚型心肌病4.3 限制型心肌病5. 心肌病的预后及预防5.1 预后5.2 预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1.1 心肌病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1.2 心肌病的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1.3 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及预后2. 案例分析法2.1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肌病进行分析,制定治疗方案3. 小组讨论法3.1 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1.1 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1.2 学生课堂表现评分2. 课后作业2.1 心肌病案例分析报告3. 理论知识测试3.1 心肌病相关知识试卷五、教学资源1. 教材:《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等2. 辅助资料:心肌病相关文献、案例、视频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心肌病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讲授法)2. 第二课时:心肌病的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讲授法、案例分析法)3. 第三课时: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及预后(讲授法、案例分析法)4. 第四课时:扩张型心肌病(讲授法、案例分析法)5. 第五课时:肥厚型心肌病(讲授法、案例分析法)6. 第六课时:限制型心肌病(讲授法、案例分析法)7. 第七课时:心肌病的预后及预防(讲授法)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地讲解了心肌病的各个方面?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足够的互动?3. 反思教学评估:评估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八、教学拓展1. 心肌病的最新研究进展2. 国际心肌病治疗指南3. 心肌病患者的生活指导九、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3. 增加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十、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对心肌病知识的理解程度、课堂表现等2. 同行评价: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教学效果等3. 自我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等十一、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心脏疾病患者病房,了解心肌病患者的实际情况。

《急性心肌梗塞教案》课件

《急性心肌梗塞教案》课件

《急性心肌梗塞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急性心肌梗塞概述1.1 定义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缺氧,最终发生心肌坏死的病理过程。

1.2 病因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包括冠状动脉痉挛、栓塞、炎症等。

1.3 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包括胸痛、出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其中胸痛是最典型的症状,常位于胸骨后部,可以向左肩、臂放射。

第二章: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2.1 病史询问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时,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发生的时间、性质、持续时间等。

2.2 体格检查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常有心率增快、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等体征。

2.3 辅助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3.1 一般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吸氧、心电监测等。

3.2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中起到重要作用。

3.3 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PTCA、CABG等。

第四章:急性心肌梗塞的预防4.1 控制危险因素急性心肌梗塞的预防要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4.2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预防急性心肌梗塞具有重要意义。

4.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第五章: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5.1 急性期护理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在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心电监测、吸氧等护理工作。

5.2 恢复期护理恢复期患者需要逐渐增加活动量,做好生活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5.3 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第六章: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6.1 乳头肌功能失调乳头肌功能失调是急性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二尖瓣脱垂和关闭不全。

心肌病的护理教学计划

心肌病的护理教学计划

心肌病的护理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心肌病的病因、症状及并发症。

2.掌握心肌病患者的生活护理要点。

3. 学习心肌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技巧。

4. 了解心肌病患者的饮食原则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1. 心肌病概述
- 定义及病因
- 临床表现
- 并发症
2. 生活护理
- 卧位及活动
- 个人卫生
- 预防感染
3. 心理护理
- 缓解焦虑和恐惧
- 树立治疗信心
- 提供情感支持
4. 饮食护理
- 低盐低脂饮食原则
- 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 限制液体摄入量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
2. 案例分析
3. 实操演练
4. 讨论交流
四、教学评价
1. 理论考核
2. 操作技能评价
3. 课堂互动表现
五、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课件
2. 心肌病患者护理视频
3.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六、注意事项
1. 重视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2. 遵医嘱,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

3.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4. 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临床医学内科学教学教案心肌病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教学教案心肌病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教学教案——心肌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心肌病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掌握心肌病的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

(3)熟悉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及最新治疗进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评估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心肌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制定心肌病治疗方案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心肌病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心肌病是指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2)分类: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肥厚、心肌炎症等。

2. 心肌病的临床表现(1)症状:呼吸困难、胸痛、晕厥、乏力等。

(2)体征:心脏扩大、奔马律、杂音等。

3. 心肌病的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症状、体征、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心脏听诊、血压、脉搏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心导管检查等。

4. 心肌病的鉴别诊断(1)与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相鉴别。

(2)与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相鉴别。

5. 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及最新治疗进展(1)治疗原则:控制症状、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并发症。

(2)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

(3)最新治疗进展:干细胞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肌病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培养学生对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肌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心肌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理解。

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心肌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心肌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缺血性心肌病教案模板范文

缺血性心肌病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医学相关专业教学目标:1. 了解缺血性心肌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2. 掌握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1. 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 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1. 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缺血性心肌病相关病例3. 教学模型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冠心病相关知识,提出问题:什么是缺血性心肌病?2. 介绍缺血性心肌病,强调其在冠心病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定义:讲解缺血性心肌病的定义,强调其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

2. 病因:介绍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炎等。

3. 发病机制:阐述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包括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

4. 临床表现:讲解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如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5. 诊断:介绍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

6. 鉴别诊断:讲解缺血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

7. 治疗:阐述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三、案例分析1. 展示缺血性心肌病相关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特点,讨论诊断和治疗方案。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缺血性心肌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2. 查阅病例,分析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病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心肌病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心肌病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心肌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心肌病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 了解心肌病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 提高对心肌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心肌病的概念及分类1.1 扩张型心肌病1.2 限制型心肌病1.3 肥厚型心肌病1.4 心肌病合并其他疾病2. 心肌病的临床表现2.1 症状2.2 体征2.3 并发症3. 心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1 病史询问3.2 体格检查3.3 辅助检查3.4 鉴别诊断4. 心肌病的治疗原则4.1 药物治疗4.2 介入治疗4.3 外科治疗4.4 康复治疗5. 心肌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5.1 生活方式调整5.2 定期体检5.3 心理平衡5.4 遵医嘱用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肌病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提高学生对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肌病的预防和管理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问题解答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

2.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心肌病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诊断思路。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心肌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对心肌病预防和管理策略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临床医学内科学教材、心肌病相关专著。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心肌病相关网站、学术期刊、在线课程等。

4. 病例资料:心肌病病例、临床检验和影像学资料。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心肌病的概念及分类(1.5课时)1.1 扩张型心肌病1.2 限制型心肌病1.3 肥厚型心肌病1.4 心肌病合并其他疾病2. 第二课时:心肌病的临床表现(1课时)2.1 症状2.2 体征2.3 并发症3. 第三课时:心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课时)3.1 病史询问3.2 体格检查3.3 辅助检查3.4 鉴别诊断4. 第四课时:心肌病的治疗原则(1课时)4.1 药物治疗4.2 介入治疗4.3 外科治疗4.4 康复治疗5. 第五课时:心肌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0.5课时)5.1 生活方式调整5.2 定期体检5.3 心理平衡5.4 遵医嘱用药七、教学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参观心脏内科病房,了解心肌病患者的生活环境和治疗过程。

心肌病教案

心肌病教案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扩张型心肌病DIALAED CARDIOMYOPATHY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袁宇副教授一、概念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是原发型心肌病最常见的类型。

二、病因1.与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性心肌炎是最主要最可能的病因,由于病感染肌,加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存在,使病毒性心肌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2.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协和医院廖玉华、汪朝晖带领的课题组经过系列攻关研究发现,由于心肌肌球蛋白和某些攻击心脏的病毒蛋白具有类似片段,在人患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时,肌球蛋白有可能引导人体自身免疫成“敌我不分”,使人体产生的抗病毒抗体既对病毒,又对人体正常心肌组织进行攻击,从而发生自身免疫性心肌损害3.与冠状动脉微循环栓塞引起的心肌缺血有关4.与家族和遗传因素有关5.与酒精中毒原虫感染有关6.某些代谢过程的障碍三、病理肉眼观:心腔变大,室壁变薄,可见纤维化斑痕,冠状动脉和瓣膜常无异常,经常有附壁血栓形成。

镜下观: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特别是纤维化等不同程度的病变混合出现为主.四、临床表现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型,起病缓慢,临床上大约16%的病人有心脏扩大或肥大,但没有症状,约10%~20%的病人有胸痛,胸痛多不典型。

心律失常可能是早期的临床表现,约20%的病人有心房纤颤,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病人猝死。

扩张型心肌病在早期常无症状,病人常常是在常规临床检查时发现心脏异常,早期病人常误诊、漏诊,只有少数病人得到正常的诊断。

由于老年人窦房结功能低下,即使心衰,心率也不一定快;由于老年人耐受性好,敏感性低,主诉很少,值得注意。

临床表现扩张型心肌的特征主要以心腔扩张为主.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各瓣膜的情况运动正常.有时会合并相对性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五、实验室检查1.超声心动图特点:“一大”.心室腔明显扩大“二小.”二尖瓣开放幅度小.二尖瓣与扩大的心室腔相比相对较小.“三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多变薄"四弱."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减弱)的特点.本病早期即可见到心腔轻度扩大,尤其左心室,室壁运动减弱,后期各心腔均扩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也减弱。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9-心肌疾病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9-心肌疾病
提问:扩心病常见于老年患者,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问:你认为扩心病的病因是什么?
总结扩心病的病理特点。
回顾房颤常为哪些疾病的并发症?
你认为扩心病心衰与冠心病心衰难于鉴别时应采取哪种检查方法?
提问:扩心病心衰的治疗与冠心病心衰的治疗有何不同?
提问:你认为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是什么?
病理改变为重点
提问:为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会发生猝死?
4.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上升。有梗阻者在左心室腔与流出道间有收缩期压差。
5.心内膜心肌活检:心肌细胞畸形肥大,排列紊乱有助于诊断。
【诊断】对临床或心电图表现类似冠心病的患者,如患者较年轻,诊断冠心病依据不充分又不能用其他心脏病来解释,则应想到本病的可能。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作出诊断。如有阳性家族史(猝死,心脏增大等)更有助于诊断。
【治疗】
尚无特殊的防治方法。目前治疗原则是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一般是限制体力活动,低盐饮食,应用洋地黄和利尿剂。对有心房颤动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栓塞性疾病风险且没有禁忌证的患者宜口服阿司匹林预防附壁血栓形成。对于已经有附壁血栓形成和发生血栓栓塞的患者必须长期抗凝治疗,口服华法林,调节INR保持在2~2.5之间。对一些重症晚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和NYHA心功能Ⅲ~Ⅳ级,QRS增宽大于120ms,提示心室收缩不同步,可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少数患者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可置人心脏电复律除颤器(ICD),预防猝死的发生。对长期严重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考虑进行心脏移植。
【鉴别诊断】与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血管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相鉴别。
【治疗】
由于病因不明,与遗传基因有关,难于预防。避免使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心脏容量负荷的药物,如洋地黄、硝酸类制剂等,以减少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

心肌病的健康教育知识教案

心肌病的健康教育知识教案

心肌病的健康教育知识教案
教案目标:
- 了解心肌病的概念和病因
- 了解心肌病的分类和主要症状
- 掌握心肌病的预防和管理方法
教学内容:
1. 心肌病的概念和病因
- 解释心肌病的含义:心肌病是一组心肌器质性疾病的总称,主要由遗传或非遗传因素引起。

- 病因讲解:心肌病可能由基因突变、感染、药物毒性、代
谢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

2. 心肌病的分类和主要症状
- 分类介绍:根据心肌病的不同病因和特征可分为扩张型心
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

- 扩张型心肌病的症状: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水肿等。

- 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心绞痛、晕厥、心律不齐等。

- 限制型心肌病的症状:疲劳、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

3. 心肌病的预防和管理方法
- 预防措施: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
持健康的体重和血压。

- 管理方法: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遵循医嘱进行治疗,规
律服药,合理调节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4. 答疑和讨论
- 学生可以提问心肌病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答疑,加深对心肌病的了解。

教学方法:
- 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心肌病的概念、病因、分类和症状等。

- 团体讨论法:学生参与讨论,分享问题和观点,促进学生思考和互动交流。

教学资源:
- PPT课件:包含心肌病相关信息和图表,用于讲解和展示。

- 医学书籍或学术文章:提供临床实例和研究结果,用于支撑教学内容。

评估方式:
- 小组讨论表现:根据学生参与讨论和答疑的情况进行评价。

- 问答形式:提问学生关于心肌病的问题,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缺血性心肌病教案模板范文

缺血性心肌病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心血管疾病防治授课年级:高中/医学专业授课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缺血性心肌病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掌握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增强学生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1. 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 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方法。

3.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1. 理解缺血性心肌病与冠心病的关系。

2. 掌握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医学书籍和文献3. 案例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心肌病?它与冠心病有何关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心肌病是指心脏肌肉病变导致的心脏功能异常,缺血性心肌病是其中一种类型,它与冠心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讲授新课1. 缺血性心肌病的定义:- 解释缺血性心肌病的概念,强调其是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进而引起心脏功能受损的疾病。

- 结合PPT展示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理变化。

2. 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 讲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原因。

- 分析其他可能病因,如血栓、血管炎等。

3. 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介绍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典型症状。

- 结合PPT展示临床表现的相关图片。

4. 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方法:- 讲解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

- 强调诊断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针对一个典型的缺血性心肌病案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缺血性心肌病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二、讲授新课1.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原则:- 讲解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原则。

- 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2. 缺血性心肌病的预防:- 分析预防措施,如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

- 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护理教学教案模板范文心肌病

护理教学教案模板范文心肌病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心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分类;(2)了解心肌病的护理原则和措施;(3)熟悉心肌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监测方法。

2. 技能目标:(1)学会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生命体征监测;(2)掌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3)具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患者、责任心强、敬业精神;(2)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肌病的概述2. 心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分类3. 心肌病的护理原则和措施4. 心肌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监测5. 心肌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6. 心肌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原则等;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护理方案,培养团队合作能力;4. 角色扮演法:模拟患者与护士的互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简要介绍心肌病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心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心肌病的护理要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护理方案。

第二课时1. 讲解:讲解心肌病的护理原则和措施。

2. 角色扮演:模拟患者与护士的互动,让学生熟悉护理流程。

3. 心理护理:讲解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4. 饮食护理:讲解饮食护理的原则,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饮食护理。

第三课时1. 讲解:讲解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 护理评估和监测:讲解护理评估和监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对患者进行监测。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护理工作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典型病例的分析能力;3. 护理方案:评估学生提出的护理方案是否合理、全面;4. 护理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5.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护理教学教案模板范文心肌病

护理教学教案模板范文心肌病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肌病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2. 掌握心肌病患者的护理评估要点。

3. 熟悉心肌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生活护理、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4.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护理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心肌病概述2. 心肌病患者的护理评估3. 心肌病患者的护理措施4. 心肌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角色扮演法4. 实操演示法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心肌病概述1. 教师讲解心肌病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部分:心肌病患者的护理评估1. 教师讲解心肌病患者的护理评估要点,包括生命体征、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护理评估要点。

3.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

第三部分:心肌病患者的护理措施1. 教师讲解心肌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 生活护理:保持环境安静,卧床休息,减少心理压力。

- 药物治疗:讲解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

-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关心、安慰和支持。

-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饮食、运动、休息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护理措施。

3.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

第四部分:心肌病患者的健康教育1. 教师讲解心肌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饮食:低盐、低脂、高蛋白、易消化饮食。

- 运动: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

- 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 监测: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呼吸等生命体征。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健康教育内容。

3.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肌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心肌病患者护理措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临床操作中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资源1. 心肌病相关教材、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扩张型心肌病DIALAED CARDIOMYOPATHY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袁宇副教授一、概念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是原发型心肌病最常见的类型。

二、病因1.与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性心肌炎是最主要最可能的病因,由于病感染肌,加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存在,使病毒性心肌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2.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协和医院廖玉华、汪朝晖带领的课题组经过系列攻关研究发现,由于心肌肌球蛋白和某些攻击心脏的病毒蛋白具有类似片段,在人患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时,肌球蛋白有可能引导人体自身免疫成“敌我不分”,使人体产生的抗病毒抗体既对病毒,又对人体正常心肌组织进行攻击,从而发生自身免疫性心肌损害3.与冠状动脉微循环栓塞引起的心肌缺血有关4.与家族和遗传因素有关5.与酒精中毒原虫感染有关6.某些代谢过程的障碍三、病理肉眼观:心腔变大,室壁变薄,可见纤维化斑痕,冠状动脉和瓣膜常无异常,经常有附壁血栓形成。

镜下观: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特别是纤维化等不同程度的病变混合出现为主.四、临床表现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型,起病缓慢,临床上大约16%的病人有心脏扩大或肥大,但没有症状,约10%~20%的病人有胸痛,胸痛多不典型。

心律失常可能是早期的临床表现,约20%的病人有心房纤颤,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病人猝死。

扩张型心肌病在早期常无症状,病人常常是在常规临床检查时发现心脏异常,早期病人常误诊、漏诊,只有少数病人得到正常的诊断。

由于老年人窦房结功能低下,即使心衰,心率也不一定快;由于老年人耐受性好,敏感性低,主诉很少,值得注意。

临床表现扩张型心肌的特征主要以心腔扩张为主.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各瓣膜的情况运动正常.有时会合并相对性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五、实验室检查1.超声心动图特点:“一大”.心室腔明显扩大“二小.”二尖瓣开放幅度小.二尖瓣与扩大的心室腔相比相对较小.“三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多变薄"四弱."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减弱)的特点.本病早期即可见到心腔轻度扩大,尤其左心室,室壁运动减弱,后期各心腔均扩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也减弱。

二尖瓣前叶双峰可消失而前后叶呈异向活动。

可能有少量心包积液X线2.X线检查:示心影扩大,晚期外观如球形,说明各心腔均增大,外形颇似心包积液。

少数患者以左心室、左心房或右心室增大为主,外观类似二尖瓣病变。

透视下见心脏搏动较正常为弱。

主动脉一般不扩大。

病程较大的患者常有肺瘀血和肺间质水肿,两肺肋膈角处可有间隔线,肺静脉和肺动脉影可扩大;胸腔积液不少见3.心电图检查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几乎都不正常,无症状者不少已有心电图改变,改变以心脏肥大、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为主。

左心室肥大多见,常合并心肌劳损,晚期常有右心室肥大;也可有左或右心房肥大。

心肌损害常见,以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双相或倒置为主要表现,有时T波呈缺血型改变。

少数患者可有病理性Q波,类似心肌梗塞,其部位多在前间隔(V1、V2导联),可能为间隔纤维化的结果心律失常常见,后期尤然,以异位心律和传导阻滞为主。

异位心律可来自心房、房室交接处或心室,由早搏逐步演变为心动过速,以至扑动或颤动,亦可有窦房病变、房室交接处逸搏或逸律,或心室自身心律等。

一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可发生(图1)。

心室内传导阻滞常见,左、右束支或左束支分支的传导阻滞都可出现。

4.核素心室造影:也可显示心腔扩大与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喷血分数减少,运动后更为明显。

收缩时间间期早期即可不正常,左心室喷血时间(LVET)缩短,喷血前期(PEP)延长、PEP/LVET增大。

心导管检查早期近乎正常,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可以稍增高。

有心力衰竭时心排血指数减小,动静脉血氧差大,肺动脉及心房压增高。

心血管造影示心腔扩大,室壁运动减弱。

5.心导管检查:早期近乎正常,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可以稍增高。

有心力衰竭时心排血指数减小,动静脉血氧差大,肺动脉及心房压增高。

心血管造影示心腔扩大,室壁运动减弱六、诊断缺乏特异性临床上看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结合超声心动图证实心腔扩大与心脏弥漫性运动减弱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除外各种病因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七、鉴别诊断(一)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亦可有二尖瓣或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但一般不伴舒张期杂音,且在心力衰竭时较响,心力衰竭控制后减轻或消失,风湿性心脏病则与此相反。

心肌病时常有多心腔同时扩大,不如风湿性心脏病以左房、左室或右室为主。

超声检查有助于区别。

(二)心包积液:1.心肌病时心尖搏动向左下方移位,与心浊音界的左外缘相符,心包积液时心尖搏动常不明显或处于心浊音界左外缘之内侧。

2.二尖瓣或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心电图上心室肥大、异常Q波、各种复杂的心律失常,均指示心肌病。

3.超声检查:心包内多量液体平段或暗区说明心包积液,心脏扩大则为心肌病。

心肌病时也可有少量心包积液,但既不足以引起心脏压塞,也不致于影响心脏的体征与心脏功能,仅是超声的发现。

收缩时间间期在心肌病时明显异常,心包病则正常。

(三)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可有暂时性高血压,但舒张压多不超过14.67kPa(110mmHg),且出现于急性心力衰竭时,心力衰竭好转后血压下降。

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不同,眼底、尿常规、肾功能正常。

(四)冠心病:中年以上患者,若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而无其他原因者必须考虑冠心病和心肌病。

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易患因素,室壁活动呈节段性异常者有利于诊断冠心病。

近年来,对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脏长期广泛缺血而纤维化,发展为心功能不全的情况称之为“缺血性心肌病”,若过去无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与心肌病颇难区别,再则心肌病亦可有病理性Q波及心绞痛,此时鉴别须靠冠状动脉造影。

(五)先天性心脏病:多数具有明显的体征,不难区别。

三尖瓣下移畸形有三尖瓣区杂音,并可有奔马律、心搏减弱、右心扩大与衰竭,须与心肌病区别,但此病症状出现于早年,左心室不大,紫绀较著。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六)继发性心肌病: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血色病、淀粉样变性、糖原累积症、神经肌肉疾病等都有其原发病的表现可资区别。

较重要的是与心肌炎的区分。

急性心肌炎常发生于病毒感染的当时或不久以后,区别不十分困难。

慢性心肌炎若无明确的急性心肌炎史则与心肌病难分,实际上不少扩张型心肌病是从心肌炎发展而来,即所谓“心肌炎后心肌病”。

八、治疗(一)一般治疗:1.早期诊断,积极寻找并治疗病因。

2.营养缺乏者予以纠正。

3.与长期饮酒有关,需戒酒。

4.与细菌感染有关,应使用抗生素控制及消除感染。

5.产后心肌病应劝其避孕或绝育。

6.限制活动,适当休息。

7.对有心力衰竭或活动性心肌炎患者,则应卧床休息。

(二)外科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考虑外科治疗。

(三)药物治疗1.有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治疗。

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血管扩张剂。

2.有心律失常者,按心律失常治疗。

严密观察药物敏感度。

3.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给予抗凝治疗。

4.能量合剂。

5.中药治疗。

6.足量应用维生素C,2-3克/日。

7.有感染者,应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

8.肾上腺皮质激素:根据病情酌情选用。

对有心律失常或早期患者,有一定疗效。

对结缔组织疾病等所致的心肌病有肯定疗效。

9.本病有心力衰竭时用β受体阻滞剂有效,其机制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时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β受体密度下调,在本病中其程度大于心肌梗塞后,β受体密度下调,在本病中其程度大于心肌梗塞后,用β受体阻滞剂后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的有害作用被去除,心肌内β受体密度上调,已知有β1好,起始用极小剂,然后缓慢加大剂量,此种治疗可以延长患者寿命。

10.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双心腔起搏治疗:虽然DDD起搏治疗不适宜于大多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然而对于QRS波群时限大于140ms、二尖瓣返流持续超过450ms、以及心室充盈时间小于200ms的患者(约占10%~15%),DDD 起搏将产生明确的血液动力学效果,能增加其活动耐量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DDD起搏将有效地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动过缓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改善患者的预后。

11.协和医院廖玉华、汪朝晖带领的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采用“环磷酰胺”、“抗CD4单抗”阻断自身免疫反应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12.心脏移植。

●肥厚型心肌病•一、概念: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

二、分型●梗阻性肥厚型●非梗阻性肥厚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三、病理●主要改变在心肌,尤其是左室形态学的改变不均等的心室间隔肥厚组织学心肌细胞肥大,形态特异排列紊乱。

左室间隔改变明显四、临床表现●临床上起病缓慢,多在30岁以前发病,约1/3的病有家族发病史.以气短最为常见,活动后加重.胸痛心悸等.也可有劳累性心前区疼痛,或活动时头晕或昏厥.也有的可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少●影响心肌收缩力,改变左室容量及射血速度的因素均影响杂音的响度●受体阻滞剂、下蹲位、举腿和体力运动使心肌收缩力下降或使左室容量增多均可使杂音减轻;●服硝酸甘油、或作Valsalva动作,使左室容量减少或增加心肌收缩力,均可使杂音增强五、超声心电图显示室间隔非对称性增厚.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后壁之比大于等于1.3:1,间隔运动低下,心室腔缩小,流出道狭窄.六、治疗●弛缓肥厚的心肌,防止心动过速及维持正常窦性心律,减轻左室流出道狭窄和抗室性心律失常●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围生期心肌病·cardiomyopathy during perinatal 主要表现心脏扩大,心缩力、射血功能减低,患者常常有呼吸困难、咯血、肝肿大、浮肿等心衰症状。

心电图心律不齐、左室肥厚、S-T段、T波异常,死亡率高●既往无心脏病的妊娠末期或产后2-20周女性,●可有心室扩大,附壁血栓●栓塞发病率高●30岁左右经产妇●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凝治疗●避孕绝育方复发•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轻重取决于心肌病变的广泛程度,不同的患者差别很大,轻者几乎无症状,重者可至死。

老幼均可发病,但以年轻人居多。

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的表现,如发热、咽痛、腹泻等症状。

心肌炎常出现的症状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少数可有昏厥,重症患者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部分患者以心悸、心律失常起病,并在整个病程中成为主要表现。

大多数患者经适当的休息和治疗后痊愈,不遗留任何症状;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而死亡;还有的部分患者迁延不愈,逐渐出现进行性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并易形成栓塞,经过数年或一二十年后死于上述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