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混悬剂解析

合集下载

实验三:混悬剂

实验三:混悬剂
化锌研于研钵中,加甘油和适量纯化水共研成糊状,再加入处方中其 他成分,随加随搅拌,最后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 3.作用与用途
• 保护皮肤、收敛、消炎。用于皮肤炎症,如丘疹、亚急性皮炎、湿疹、 荨麻疹。
• 4.用法与用量 • 用前摇匀,外用、局部涂抹。
液体药剂
五、混悬剂的质量检查
1.微粒大小的测定 显微镜法、库 尔特计数法、浊度法、光散射法等 2.沉降体积比的测定评价混悬剂的 稳定性及稳定剂的效果 3.絮凝度的测定 评价絮凝剂的效 果、预测混悬 剂的稳定性 4.重新分散试验 考察混悬剂再分 散性能 5.流变学测定
①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 ②不得有发霉、酸败、变色、异物、产生气体或 其他变质现象 ③混悬物应分散均匀,放置后有沉降物经振摇应 易再分散,并应检查沉降体积比 ④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等
液体药剂
四、混悬剂的制备
关键:使混悬微粒具有 适当的分散度且粒度均 匀,以减小微粒的沉降 速度。
方法: 分散法 凝聚法
液体药剂 C1V1 C2V2
分散法 1.工艺流程
药物
分散
粉 碎
分散介质
混悬剂
2. 操作要点: 1)亲水性药物:加液研磨,药:水≈1:0.4~0.6 2)疏水性药物:先将药物与润湿剂共研→加液研磨 3)质重、硬度大的药物:水飞法
制备器械:乳钵、乳匀机、胶体磨
实验三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
处方组成 炉甘石(120目),g 氧化锌(120目),g 甘油,mL 羧甲基纤维素钠,g 三氯化铝,g 聚山梨酯80,g 柠檬酸钠,g 蒸馏水加至,mL
液体药剂 实验三 混悬剂
一 概述
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 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药剂学实验:实验三 混悬剂预习与补充材料

药剂学实验:实验三 混悬剂预习与补充材料

1.预习:
•炉甘石的主要成分?
•处方中氧化锌的作用?
•炉甘石是亲水性的药物,为什么还要加入甘油作为润湿剂呢?
•炉甘石洗剂有收敛、止痒、抑菌和轻度防腐等作用。

炉甘石洗剂的治疗原理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者通路杀死细菌、癣症和止痒??
•炉甘石洗剂中为什么要加入助悬剂,加入的量越多越好吗?如何设定加入的量?
•如果设计实验考察助悬能力,如何设计处方?如何设定助悬剂的浓度,考察助悬剂的哪些性质??
•吐温-80做稳定剂的机理?
•混悬剂的再分散性比沉降速率更重要?加入助悬剂会影响混悬剂的再分散性吗?
•干混悬剂
2. 补充材料:
•如何判定絮凝剂和反絮凝剂?(是根据ζ 电位判断吗)
•炉甘石的电荷性,三氯化铝和枸橼酸钠形成絮凝剂/反絮凝剂的原理?
•了解纳米混悬液nanosuspension注射,口服,肺部给药等途径。

•有兴趣的组可以选做以下实验:
•1)比较不同浓度絮凝剂的絮凝作用;
•2)不同浓度助悬剂对沉降速率的影响。

混悬剂的制备及特征

混悬剂的制备及特征
乳剂
2.两相交替加入法
水 乳化剂
搅拌


振摇
搅拌 或
振摇
乳剂
乳化剂用 量比较大

3.新生皂法
硬脂酸、 油酸等
植物油 碱
搅拌 或
振摇
新生皂(钠皂、 有机胺皂为
O/W乳化剂, 钙皂则为W/O
型乳化剂)
乳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三乙醇胺
此法多用于乳膏剂的制备
4.机械法
油相
水相 乳化剂
乳匀机——借助机 械提供的强大能量 制成乳剂,不考虑 混合顺序。
反絮凝——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 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均为不同价数的电解质
常用絮凝剂: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氰化物
3.微粒增大与晶型转化
Ostwald-Freundlich equation
小微粒↓
放 置 过
大微粒↑
lg s2 2M ( 1 1 ) s1 RT r2 r1
➢ O/W型乳化剂: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硅皂土、白陶土
➢ W/O型乳化剂:
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
4. 辅助乳化剂
乳化能力很弱或无,但能提高乳剂黏度,并能 使乳化膜强度增大,防止液滴合并。
增加水相黏度
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 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西黄蓍胶、 阿拉伯胶、黄原胶
增加油相黏度
膜 水油 水油 水油
①HLB值大 ②HLB值小
三、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类 ➢天然乳化剂 ➢固体粉末类 ➢辅助乳化剂
1.表面活性剂类
离子型乳化能力强,形成单分子乳化膜,性质较稳定。
如:LDL, 硬脂酸盐,十六烷基硫酸化蓖麻油

混悬剂

混悬剂

四、混悬剂的制备
分散法:将粗颗粒的药物粉碎成符合要求
的分散细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 悬剂的方法。 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是将分子和离子分散 状态的药物溶液,用物理方法使其在分散 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化学凝聚法 现已少用。 干混悬剂的制备:干混悬剂是在固体状态 下制备的。可将主药与筛选好的辅料直接 混合后分装,也可制粒后分装。
疏松,有明显的沉降面,沉降后经振摇, 粒子能迅速重新分散成均匀的混悬状态。
反絮凝:混悬剂中的粒子发生絮凝时,再
加入适宜的电解质(反絮凝剂),使絮凝 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反絮 凝。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所用的电解质相同,只 是由于用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
混悬剂的粒子间有静电斥力,同时也存在 范德华吸引力。斥力和引力都是粒子间距离 的函数,常以位能表示
天然高分子化 合物 助悬剂 合成高分子化 合物 阿拉伯胶
琼脂等
甲基纤维素等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均为电解质
絮凝剂的作用主要是适当降低混悬微粒的 δ-电位,使微粒发生絮凝,形成疏松的聚 集体。这种聚集体不结块,一经振摇又可
重新均匀分散。 反絮凝剂的作用主要是升高混悬微粒的δ电位,防止微粒发生絮凝。 阴离子的絮凝作用大于阳离子
凝聚法:
一般将药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在搅拌下加至 另一种不同性质的液体中,是药物快速结晶, 可制成10μm以下微粒,再将微粒分散于适宜 介质中制成混悬剂。
干混悬剂的制备
举例:头孢克肟干混悬剂以头孢克肟为主药, 黄原胶为增稠助悬剂,蔗糖粉、桔子粉末香 精为矫味剂,4种原辅料混合均匀后,用复合 铝膜包装制得每袋含主药50mg的头孢克肟干 混悬剂。
间很难聚集。这是粒子的最稳定状态,但这种 稳定性难以持久。一旦受到外界的某种影响而 使粒子间距离缩小时,斥力就会急剧下降,引 力迅速上升,粒子发生聚集。 当两个粒子间的距离为 P 点时,引力上升为最 大值。这时粒子间相互强烈吸引而结成硬块, 无法再恢复混悬状态。

混悬剂的概述

混悬剂的概述

3-001-混悬剂的概述讲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含有大家来到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的木克(音)课堂。

我们今天会给大家介绍一种液体制剂,这种液体制剂其实不太符合,我们有些同学的审美观。

它是有沉淀的,而且轻轻一摇马上会变得浑浊,我们把它叫做混悬剂。

那么混悬剂的具体定义到底是什么呢?混悬剂是指固体难溶药物,以微粒的状态分散与分散介质当中,而形成的非匀相的液体制剂。

它的微粒的大小一般状态之下,是在0.5到10微米左右,最小的情况可以达到0.1微米,大一点的话可以超过50微米左右。

那么分散相通常我们用水,少数情况之下我们可以用植物油或者其他的分散来代替。

其实我们有些同学在生活当中,已经用过混悬剂。

像我们同学的年纪,如果我们熬夜、吃辣或者是一些遗传的原因,我们的脸上经常会起很多的小痘痘,这个时候医生就会给我们开一种药叫做复方硫磺洗剂,这就是我们的混悬剂。

在药品的包装上面会标明,使用之前要把它摇匀,除了作为洗剂之外,混悬剂还可以做成口服的合剂,或者是注射用的注射剂。

所以混悬剂在生活当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那么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药物需要制成混悬剂呢?我们总结一下了一共有五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物体的难溶颗粒需要制备成液体的制剂,以供临床上来使用。

第二种情况,当药物的剂量过大,而超出了溶解度,药物不能以溶液的形式继续存在的时候。

第三种情况,当我们把两种溶液进行混合,由于溶解度的降低,而有药物吸析出,或者是我们在混合的过程当中形成了难溶的化合物。

第四种情况,为了考虑长效机制,我们通常也会把药物制成混悬剂,以达到缓释的目的。

最后一种情况,有些药物水溶液是非常不稳定的,所以我们干脆把它制成干粉,在使用的时候加点水摇一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干混悬剂。

这五种是我们讲到的适合制成混悬剂的情况。

那么还有一些情况是不适合制成混悬剂的,很少只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小剂量的药物。

第二种有毒的药物。

总之如果我们需要把药物制成混悬剂,那么药物的化学性质必须要稳定,在储存和使用的过程当中,药物的含量必须保证我们的要求。

口服混悬剂综述PPT教学课件

口服混悬剂综述PPT教学课件
13
三、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及稳定剂
• 混悬剂基本理化性质: 粒子0.5-10m,小者可为0.5m,大者≥50m; 非均相分散体系(多相体系、粗分散体系); 电学性质(双电层结构产生ξ电势);
荷电产生排斥作用
(中和电荷如电解质)
聚结稳定性
聚结不稳定性
水化膜阻止聚集
(电解质、脱水剂)
• 举例:红霉素混悬剂、氢氧化镁铝混悬剂、头 孢拉定干混悬剂
2
二、制备混悬剂的条件
难溶性药物或在给定溶剂体积内药物剂量超过溶 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
在水中易水解或具有异味难服用的药物可制成难 溶性的盐或酯等形式应用;
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药物; 为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或使难溶性药物在胃肠道
度,粒子大小等因素来调整粒子间斥力与引 力的平衡,得到稳定的分散系统.
12
2.表面自由能 • Δ F = δ S.L.Δ A • Δ F——界面自由能的改变值,Δ A——微粒总表
面积的改变值,δ S.L——固液界面张力。
• 减小Δ A,就可以降低系统的表面自由能Δ F。因
此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使ζ -电位降低,可以形 成疏松的絮凝状聚集体。 • 混悬微粒形成絮凝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 (flocculation),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第三章 口服液体制剂 (三)
水 油
Lecturer: Dr. Zhang li
1
第五节 口服混悬剂 oral suspensions
一、概念 • 混悬剂(suspensions)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
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 制剂。
• 干混悬剂是按混悬剂的要求将药物用适宜方法 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剂,临用前加水振摇, 即可迅速分散成液体混悬剂。

混悬剂与乳剂定义和性质

混悬剂与乳剂定义和性质
型乳化剂)
乳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三乙醇胺
4/9/2020
此法多用于乳膏剂的制备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42
4.机械法
油相
水相 乳化剂
乳匀机——借助机 械提供的强大能量 制成乳剂,不考虑 混合顺序。
乳剂
4/9/2020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43
5.纳米乳(10-100nm) Tween80、
Tween60
W/O型;
相体积分数的变化:
W/O型乳剂——ф50%-60%时易转相;
O/W型乳剂——ф90%时易转相。
4/9/2020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37
4、合并和破坏
不可逆过程!
合并(coalescence)——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坏,液 滴合并成大液滴。
乳剂的破裂(breaking or creaking)——乳滴的 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的现象。
混悬剂与乳剂定义和性质
4/9/2020
1
第一节 混悬剂
一、概 述
混悬剂(suspensions):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 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
药物微粒在0.5~10μm之间,也有更小或更大者。 所用分散介质大多数为水。 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 液体混悬剂和干混悬剂。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6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一)混悬剂的物理不稳定现象 1、微粒的沉降——Stocks公式
V 2r2(1 2)g 9
增加混悬V:剂沉降动速力度稳; 定性的主要方法: 尽rρ量1:、减微ρ2粒小为半微微径粒粒;和半介质径的;密度; 增g加:分重力散加介速质度;的粘度; 减η小:固分散体介微质粘粒度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

混悬剂(suspensions)

混悬剂(suspensions)

絮凝
• 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 (flocculation),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 为了得到稳定的混悬剂,一般应控制ζ-电 势在20~25mV范围内,使其恰好能产生絮 凝作用。
反絮凝
• 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 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这一过 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 反絮凝剂。
• 分散相的微粒大小一般在0.5~10μm之 间,小者可为0.1μm,有的可达50μm 或更大。分散介质多为水,也可用植物 油等。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 散系。
• 干混悬剂,它是按混悬剂的要求将难溶 性固体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或粒 状物,临用前加水振摇,即可迅速分散 成混悬剂。
制备混悬剂的条件
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为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降低沉降 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小微粒半 径。
在一定条件下,r值减小至1/2,V值 可降至1/4,但r值不能太小,否则会 增加其热力学不稳定性。
• 另一种方法就是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 子助悬剂,在增加介质粘度的同时, 也减小了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 同时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 性。
(三)絮凝与反絮凝
(flocculation and deflocculation)
• 混悬剂中的微粒由于分散度大而具有很大的 总表面积,微粒具有很高的表面自由能,这 种高能状态的微粒有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 表面自由能的改变可用下式表示:
ΔF =δS·L·ΔA 式中,ΔF----表面自由能的改变值;
(一)助悬剂(suspending agents)
• 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 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助悬 剂还能被微粒表面吸附形成机械性或电性的保 护膜,防止微粒聚集和晶型转化。

液体制剂的生产技术与设备—混悬剂(药物制剂课件)

液体制剂的生产技术与设备—混悬剂(药物制剂课件)

羧甲基纤维 素钠胶浆
硫酸锌 溶液
樟脑醑
原理
(一)混悬剂的制备
II. 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于另一分散介质中凝聚成 混悬液的方法。 2.化学凝聚法 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 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原理
(二)混悬剂的质量评价
I. 微粒大小测定 1.显微镜法 测定粒径大小和分布,方法简单、可靠,确切对比混悬剂保存过程中 的微粒变化。 2.库尔特计数法 测定粒径大小和分布,测定粒径范围大。
概述
混悬剂概述
II. 条件
制成混悬剂的条件:
①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
②药物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时
③两种溶液混合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或产生难溶性化合物时
④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
注意
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 宜制成混悬剂使用
概述
混悬剂概述
III. 混悬剂特点 1.对局部有保护和复盖创伤面作用的特点; 2.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制法] 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研磨成细腻糊状;硫酸锌溶于200ml水中;另将 羧甲基纤维素钠用200ml水制成胶浆,在搅拌下缓缓加入乳钵中研匀,移入量器中,搅拌 下加入硫酸锌溶液,搅匀,在搅拌下以细流加入樟脑醑,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实例分析
(一)混悬剂的制备
I. 分散法
[制法]
沉降硫
甘油
混悬剂微粒可因为本身电离或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荷。带电荷的
微粒通过静电引力可使与其电荷相反的离子(反离子)紧密结合于微
粒表面。
另外,通过永久偶极和氢键的作用,使水分子在微粒表面形成的一层

液体制剂 混悬剂 药物制剂课件 药物制剂课件

液体制剂 混悬剂 药物制剂课件 药物制剂课件

絮凝剂 反絮凝剂
ζ电位降低 ζ电位升高
常用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 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
絮凝剂
反絮凝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locculation ) (deflocculation)
• 微粒形成松散的聚集体 • 微粒作为独立的实体
• 微粒分别沉降为微粒的絮 • 各微粒分别沉降,粒径
43.46g 10.0g 8.0g 4.0g 1.0g 2.0g
苯甲酸钠 糖精钠 单糖浆 香精香蕉 樱桃香精 蒸馏水
5.0g 0.5g 200ml 3.0g 3.0g 加至100ml
制备方法
无味氯霉素+Tween-80 琼脂加热溶解+水性成分 醇性成分
五、混悬剂的质量检查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ChP2015)
间的密度差。
2.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双电层结构
相互排斥
水化膜
阻止微粒聚集
稳定 状态
3.絮凝与反絮凝
絮凝(flocculation)——疏松不结饼 在混悬剂中,加入适当的电解质或其他带电荷的物质,可使ζ 电位降低,从而减小微粒间电荷的排斥力。ζ电位降低到一定 程度(20~25mv),混悬剂中的微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
1. 符合一般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2. 颗粒应细腻均匀 3. 微粒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结块,
经振摇可迅速分散均匀 4. 应有一定的黏度 5. 外用混悬剂应易于涂布
五、混悬剂的质量检查
混悬剂的质量评价
1.微粒大小的测定 2.沉降容积比 3.絮凝度 4.重新分散性 5.ζ电位 6.流变学特性 7.干燥失重(干混悬剂)
3.絮凝度(β) 反映絮凝剂对混悬剂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名词解释混悬剂

名词解释混悬剂

名词解释混悬剂嘿,咱今儿来说说混悬剂呀!混悬剂呢,就好比是一群小伙伴聚在一起玩耍。

这里面有那些小小的固体颗粒,就像是调皮的小孩子,在液体这个大游乐场里欢快地蹦跶。

你想想看啊,平时咱喝的药水,有的里面是不是能看到一些小小的颗粒呀?对啦,那很可能就是混悬剂啦!这些小颗粒啊,它们可不会乖乖地待在一个地方,而是会在液体里晃来晃去的,就像小朋友们在操场上跑来跑去一样。

混悬剂可是很有用处的呢!比如说有些药做成混悬剂,能让药效更好地发挥出来。

它就像是一个特别的组合,固体颗粒带着药性,在液体里游啊游,等我们喝下去,就能更好地在身体里发挥作用啦。

那怎么能让这些小颗粒乖乖地待在液体里呢?这可就有讲究啦!就好像要让一群调皮的孩子听话,得有点小妙招。

混悬剂里会有一些东西来帮忙,让这些小颗粒不至于都沉到下面去或者飘到上面来。

这就好比给孩子们安排了游戏规则,让他们能好好地一起玩耍。

混悬剂的稳定性也很重要哦!要是不稳定,那小颗粒可能就不听话啦,一会儿都沉下去了,或者一会儿都飘起来了,那可不行!这就好像玩游戏的时候,规则老是变,那孩子们不就乱套啦?而且混悬剂的制作也是个技术活呢!得掌握好各种条件,就像做饭一样,火候、调料都得恰到好处。

不然做出来的混悬剂效果可就不好啦。

咱平时用混悬剂的时候也要注意哦!比如说要摇匀了再用,不然只喝到上面的液体,那些带着药性的小颗粒都没喝到,那不就白瞎啦?这就跟喝果汁似的,不摇匀味道都不一样呢!混悬剂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挺常见的呢,很多药都有它的身影。

它就像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小助手,帮助我们对抗疾病,让我们能快点好起来。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混悬剂哦!它虽然小小的,但是作用可大着呢!总之呢,混悬剂就是这么个有趣又有用的东西,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惊喜,给我们带来便利和帮助。

大家以后再看到混悬剂的时候,可别不知道它是干啥的啦!。

混悬剂

混悬剂

2.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混悬剂微粒因解离或吸附离子而荷电,具
有双电层结构与ζ电位(主) 双电层中离子因水化形成的水化膜,阻止
了微粒间的相互聚结(疏水性药物弱) 向混悬剂中加入少量的电解质,可改变双
电层的构造和厚度,使混悬剂的聚结并产生 絮凝
3.絮凝与反絮凝
絮凝----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电解质, 使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混悬剂 中的微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的
❖ 2、沉降容积比的测定
❖ 沉降容积比的测定可以较两种混悬剂的稳定性, 评价助悬剂及絮凝剂的效果。
❖ 测定方法:将一定量混悬剂置于刻度量筒内,摇
匀,混悬剂在沉降前原始度为H0,静置一定时间观 察沉降容积比F=(H/HO),F值在0-1之间,F愈大 混悬剂就愈稳定。
VH F
V0 H0
F值大混悬剂稳定
❖ 如醋酸可的松滴眼剂:醋酸可的松+氯仿→ 汽油→析晶沉降物→滤过,真空干燥→混悬 于水中→即得。
五、评价混悬剂质量的方法
❖ 主要观察其物理稳定性 ❖ 1、微粒大小的测定 ❖ 混悬液微粒大小,直接关系到混悬液的稳定
性,测定微粒大小及分布情况,可粗略地预测 混悬液的稳定性,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光学显 微镜测定微粒,在日光下可以分辨0.5-100m, 也可采用沉降管法、沉降分析天平法、库尔特 计数法、浊度法、光散射法、漫反射法等。
[分析] 1)硫磺为强疏水性药物,加甘油作润湿剂,
使硫磺能在水中均匀分散; 2)羧甲基纤维素钠作助悬剂,增加混悬液的
动力学稳定性; 3)樟脑醑为10%樟脑乙醇液,加入时应急剧
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
【制法】
200ml 羧甲基 纤维素钠胶浆
沉降硫
甘油

第三节 混悬剂 suspensions

第三节 混悬剂 suspensions

drug
粉碎 smash
disperse
Dispersion medium
suspension
2) 操作要点:
亲水性药物:加液研磨 1:0.5 疏 水 性 药 物 : 先 将 药 物 与 润 湿 剂 共 研 , 再 加 液 研 磨 质重、硬度大的药物:水飞法 (elutriation) 制备器械:乳钵 (mortar) 、乳匀机 (high pressure homogenizer) 、
最大,非
絮 离
凝, 易缩
距短排V间斥T能总力,位位微能粒。之
距离
吸引力位能
S ,较小的 引力形成疏 松的聚集体 ,振摇易分
散。
( 四 ) 结晶增长与转型
饱和溶液,小微粒在 不断的溶解,大微粒 在不断的增长变大。
制 备 混 悬 剂 , 不 仅 要 考 虑 微 粒 的 粒 径 , 还 应 考 虑 粒 度 分 布. 多 晶 型 的 药 物 , 应 选 用 较 稳 定 的 亚 稳 定 型 或 稳 定 型 ; 向 混 悬 剂 中 加 入 适 量 的 亲 水 胶 ( 如 阿 拉 伯 胶 ) 或 表 面 活 性剂(如聚山梨酯 80 等),能够延缓或防止微粒增大。
若为:
触 变 流 动 、 塑 性 触 变 流 动 、 假 塑 性 触 变 流 动 ,
能有效的减缓 混悬剂微粒的沉降速 度。
三、混悬剂常用的稳定剂 (一)助悬剂 (suspending agents)
(二)润湿剂 (wetting agent)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flocculating agent and deflocculating agent )
(一)助悬剂 (suspending agents)
1. 作用

药剂学之液体制剂-混悬剂相关知识

药剂学之液体制剂-混悬剂相关知识

混悬剂相关知识简介1. 混悬剂(suspension):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2. 属于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体系;3. 药物微粒一般在0.5~10μm,小者可为0.1μm,大者可达50μm以上;4. 固体微粒一般是水不溶性的,也可以是水溶性的;分散介质多为水,也可用油;详细介绍1|制成混悬剂的条件1) 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时;2) 药物剂量超过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形式应用时;3) 制成水溶液后不稳定的药物时;4) 味道不适的药物;5) 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6) 为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剧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使用;2|混悬剂的质量要求1) 药物的化学性质稳定;2) 根据用途不同,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有不同要求;3) 粒子的沉降速度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4) 混悬剂有一定的粘度要求,外用混悬剂应易于涂布;3|干混悬剂1) 定义干混悬剂系指按混悬剂的要求将药物用适宜方法制成颗粒或粉末状制剂;2) 优点干混悬剂的设计可有效解决混悬剂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4|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1) 药物的性质●混悬剂的化学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质;●药物的存在主要包括液体中溶解的小部分药物和以固体微粒形式分散于液体中的大部分药物;2) 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包括●微粒的沉降●微粒的成长●晶型转变●微粒间相互作用力3) 微粒的沉降●微粒沉降速度服从Stoke’定律:4) 微粒的成长●混悬剂中药物微粒大小不可能完全一致,在放置过程中,微粒的大小在不断的变化,即小微粒数目不断减少,大的微粒不断长大,使微粒的沉降速度加快,结果必然影响混悬剂的稳定性;5) 晶型转变●常见的药物晶型有稳定型和亚稳定型;●稳定型:溶解度小,体内吸收慢;●亚稳定型:溶解度大,体内吸收快;●制备过程中加入助悬剂以防止药物晶型转变;6) 微粒间相互作用力●一般选择絮凝剂和反絮凝剂来改善微粒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絮凝:是指降低微粒的ξ电位,减小微粒间的排斥力,使形成疏松的絮凝聚集体的过程。

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FV H V0 H0
<0.9
4.沉降物再分散性试验 F V H
5.ξ电位的测定
F V H
6. 流变学测定 旋转粘度计
F和β值大 混悬剂稳

第二节 乳 剂
水LO相GO 油相 乳化剂
乳剂——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 体以液滴状态(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连续 相)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工艺流程:
乳化剂 油
水 混 合
水 初乳
乳化剂 水
油 混 合
水 初乳
LOGO
干胶法(油 中乳化剂法)
乳剂
湿胶法 (水中乳 化剂法)
乳剂
2.两相交替加入法
LOGO
水 乳化剂
搅拌


振摇
搅拌 或
振摇
乳剂
乳化剂用 量比较大

3.新生皂法
硬脂酸、 油酸等
植物油 碱
搅拌 或
振摇
新生皂(L钠OG皂O、 有机胺皂为
不溶性固体微粉,聚集于液-液界面上形成固体 微粒乳化膜而起阻止乳滴合并作用。
➢ O/W型乳化剂: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硅皂土、白陶土
➢ W/O型乳化剂:
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
LOGO
4. 辅助乳化剂
乳化能力很弱或无,但能提高乳剂黏度,并能 使乳化膜强度增大,防止液滴合并。
增加水相黏度
(二)凝聚法
LOGO
1.物理凝聚法
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于 另一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
2.化学凝聚法
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微 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LOGO

混悬剂的稳定性课件

混悬剂的稳定性课件
混悬剂的稳定性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混悬剂的稳定性概述 • 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 混悬剂的化学稳定性 • 混悬剂的制备与工艺控制 • 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与检测 • 混悬剂的稳定性研究进展
CHAPTER
01
混悬剂的稳定性概述
混悬剂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混悬剂是指一种或多种固体药物 以微粒或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液体 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分散体系 。
02
混悬剂中的药物粒子大,表面积 大,与介质接触面积广,因此更 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与速率
01
02
03
分解反应
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 其他物质的过程。速率常 数、活化能等是影响分解 反应的重要因素。
氧化反应
药物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过 程。药物中的不饱和键、 酚羟基等易发生氧化反应 。
水解反应
干法制备
将固体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经粉 碎、过筛、混合等步骤制备成混悬剂 。该方法适用于对热敏感的药物。
湿法制备
将药物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再与其他 辅料混合、搅拌、沉降或过滤等步骤 制备成混悬剂。该方法适用于对热稳 定的药物。
制备工艺流程
配料
按照处方称取药物和辅料 。
溶解
将药物溶于适宜的溶剂中 。
评估混悬剂中的药物成分是否会发生 化学变化,如水解、氧化等。
微生物限度
确保混悬剂中无微生物生长,符合药 典规定。
粒度与粒度分布
评估混悬剂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影响药物的分散性和溶出度。
检测方法与仪器
沉降体积比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通过测量混悬剂在不同时间点的沉降高度 ,计算沉降体积比,评估物理稳定性。
药物在水中发生水解的过 程。药物中的酯、酰胺等 结构易发生水解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尽量减小微粒半径;
②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减小固体微粒与分 散介质间的密度差。
加入助悬剂
(二)混悬粒子的荷电与水化
①混悬剂中的粒子由于解离或吸附液体介质中的离 子而带电,与胶体的双电层结构一样,具有ξ-电位。 粒子带电→排斥→阻止聚集→强烈水化作用→水化膜 加入电解质→双电层变薄→ ξ-电位降低→稳定性下 降 ξ-电位降至一定值,粒子开始絮凝,但不结块,振摇 即 可重新分散。 ②疏水性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润湿性增加→粒子 的分散作用加强。 表面活性剂→改变ξ-电位
2.化学凝聚法
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微粒, 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五、混悬剂的质量检查
(一).微粒大小的测定 显微镜法、库尔特计数法、沉降法等 (二).沉降容积比的测定 评价混悬剂的稳定性及稳定剂的效果
H F 100% HO
其中F值愈大,表示沉降物的高度愈接近混悬剂高度,混 悬剂愈稳定。口服混悬剂(包括干混悬剂)沉降体积比 应不低于0.90。
四、制备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 (一)分散法
• 将颗粒的药物粉碎成符合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 散与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操作要点: 亲水性药物:加液研磨 疏水性药物:先将药物与润湿剂共研, 再加液研磨 质重、硬度大的药物:水飞法 制备器械:乳钵、乳匀机、胶体磨
(二)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于另一 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
(三)絮凝与反絮凝
表面自由能公式: 总位能:VT=VR+VA
界面自由能 的改变值
微粒总表面 积的改变值
ΔF =δS·L·ΔA
固液界面 张力
VR VR表示粒子间的斥力位能, VA表示粒子间的
引力位能。
①VA > VR 当VA很小时,可形成疏松的聚集 A 斥力 能位 O 体。是最佳距离。 m S C
VR > VA 当斥力最明显,即达到(VT)max,并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絮凝剂 反絮凝剂 降低ζ -电位 升高ζ -电位 形成疏松的聚集体 ,微 粒斥力稍低于引力。 增加微粒间斥力,减弱 絮凝。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均为电解质 :枸橼酸盐、枸橼酸氢 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
絮凝或反絮凝作用主要取决于混悬粒子表面所带电荷。
影响因素:①离子化合价 Fe3+>Cu2+>Na+ ②同一电解质,用量不同,而作用也不同。
(五).流变学特性
主要是粘度的测定,可用动力粘度、欲动粘度或特性粘 度表示。
16
(三).絮凝度的测定
可以评价絮凝剂的效果、预测混悬剂的稳定性 絮凝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F)与去絮凝混悬剂沉降
容积比(F∞)的比值(β):
F F
β值愈大,说明混悬剂絮凝效果好,混悬剂愈稳定。
17
(四).重新分散实验
考察混悬剂再分散性能
实验方法: 将混悬剂置于带塞的 100ml 量筒中,密塞,放置 沉降,然后360°、20r/min的转速转动,经一定 时间旋转,量筒底部的沉降物应重新均匀分散。 重新分散所需旋转次数愈少,表明混悬剂再分散 性能愈好。
三、稳定剂的应用
• (一)润湿剂 • 降低药物微粒与液体分散介质之间的界面 张力,增加疏水性药物的亲水性,使其易 被润湿与分散。 • 常用的润湿剂多为表面活性剂,特别是疏 水性药物必须加入润湿剂。 • HLB值在7~11之间,常用聚山梨酯类、磷 脂类、泊洛沙姆等。此外,甘油、糖浆等 ,也有一定的润湿作用。
混悬的原理
固体颗粒 分散度大 表面自由 易聚集 能高 固体颗粒 大于胶粒 重力作用 而沉淀 微粒密 (一)混悬粒子的沉降 度 Stokes定律:
2
热力学不 稳定 动力学不 稳定
介质密 度
2r 1 2 g V 分散介质 9 的黏度
微粒半 径
增加混悬剂动力稳定性的主要方法
粉碎、研磨等
VA P 不是最佳条件。此种状态稳定性难持久。
B引力
VA>>VR 初级最低能量,结块,沉淀
粒子间距
②微粒表面电位决定(VT)max ,若(VT)max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值较大, 形成较大的能垒,以至粒子间的距离难以减小,体 系也较稳定。
• 絮凝(flocculation):混悬微粒形式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 程。且 -电势在20~25mV,恰好能产生絮凝作用。 •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絮凝状态特点:疏松不结饼
第三节 混悬剂
一、概述
概念: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液 体介质中而形成的供口服的非均相液体制 剂,也包括干混悬剂,即难溶性固体药物 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或粒状物,临用时 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的液体 制剂。
特点:
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微粒大多在0.5~10 µm之间 ;分散介质大多为水 。
• 反絮凝(deflocculation):系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 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 •注意:絮凝剂与反絮凝剂所用的电解质相同,只是由于用量不 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
(四)结晶增长与转型
当药物微粒处于微米大小时,遵循Ostwald Freundlich方程:
解决方法:提高颗粒的均 匀度或加入抑菌剂
• (二)助悬剂 • ①增加液体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药物 微粒的沉降速度,增加微粒的亲水性。 • 触变性,即混悬剂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 粒沉降,振摇后即流动,可方便混悬剂的 取用。 • ②常用助悬剂 • A.低分子:甘油、糖浆 助悬于矫味兼顾 • B.高分子 • 阿拉伯胶、西黄蓍胶,聚维酮、羧甲基纤 维素钠,触变胶,硅皂土等
适用范围:
难溶性药物的液体制剂;长效作用药物制 剂;毒剧药品或生物活性高、剂量小的药 物不宜制成口服混悬剂。 注意
毒剧药或剂量小 的药物不宜制成 混悬剂使用
质量要求
①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 和储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 ②粒子的沉降速率缓慢,沉降后不应有 结块现象 ③振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