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角看互联网
新媒体时代的数字人文与互联网艺术
新媒体时代的数字人文与互联网艺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数字人文和互联网艺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数字人文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来研究、展示和传播人文学科的内容和方法。
互联网艺术则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创作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数字人文与互联网艺术的特点和影响。
一、数字人文的特点数字人文是传统人文学科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跨学科性:数字人文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文学、历史、艺术、社会学等。
它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将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模式。
2. 可视化呈现:数字人文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通过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人文学科的内容。
3. 大数据分析:数字人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大量的文本、图像、音频等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解读,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人文学科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4. 全球化传播:数字人文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社交媒体等渠道,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数字人文的内容,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互联网艺术的特点互联网艺术是数字时代的艺术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参与性:互联网艺术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与艺术家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甚至可以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2. 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互联网艺术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了融合。
艺术家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创作出虚拟的艺术作品,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给观众,使观众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真实的艺术体验。
3. 开放性和自由性:互联网艺术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
艺术家可以自由地创作和表达,不受传统艺术形式和规范的限制。
观众也可以自由地选择和参与互联网艺术作品,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近年来新闻评论中的人文视角
的视野 , 人 民 1报》 黄金周离 民工 有多 远》 《 如《 7 的《 I 、深 圳法制报》 厕位 比例 体现 男女平 等》 《 河 报》 的《 、大 的 《 盲人参加高考的进步 意义》 等评论文 章 , 把农 民工休 假、 如厕 、 残疾人 高考等作为评论对象 , 就是言简 意丰, 文浅意深 , 站在百姓的立场为百姓说话 , 充分 体现出百 姓生活无小 事 , 让读者感 受到贴 身的人文 关怀 。对于 些社会上的非 主流人物 和社会的黑暗面也从人性化
近年 来 新闻 评 论中 的人 文视角
一
近 年来 , 了适 应 假 、 为 造假 、 行贿 、 受贿等百姓关 注的话题 , 也无一不是以 形 势 的 发 展 , 闻 评 论 法律道德为准绳 , 新 引导人们走 出思想认识上 的误 区, 在 的写作者们 开始选择 和 弘扬正气 、 打击 邪恶 、 兴利 除弊 、 激浊扬 清方 面从人文 确立一种 鲜 明 独特 、 为 角度坚持真理和正义 的声 音 , 努力引 导全社会 树立正 读者所关心 的新 闻评论 确 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 澄清思想观念 中的错误 认识 , 视 角— — 人 文 视 角 。所 促使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谓人 文 视 角 就 是 以人 的 二、 多载 体 、 多栏 目、 多视 角 、 手段 多 生 存 和 生 命 体 验 为 中 是 多 载 体 。 近年 来 的 新 闻 评 论 , 经 从 报 纸 新 已 心 关 双 到广播 、 电视和 网络评论共存 共 孙, 注社 会 中个 体 岩 闻评论的“ 玉 丁太 的 田 蕾 一枝独秀”, 人 , 注 新 闻 事 件 对 人 荣 。在 17 年 以前 , 乎是报 刊评 论 的一统 天下 , 关 98 几 人 的影响 , 它对人 的意义。 们更多的是把新闻评论看 作报 刊文体 的一种 。 目前 , 新 闻评 论 的 人 文 视 角 能 广播和电视都 把新 闻评论作 为重要 的节 目类型加以开 够让读者从 中发现 自己 发, 而且逐步把重点放在使评 论更 符合媒介 自身的传 和新 闻事件 的联 系 , 引 播特 征上 , 即广播如何在运用 声音 符号进行报 道与评 发他们 的思 考 , 中得 论时, 从 使声 音符号的种类 和表现力更 为丰富 ; 电视如何 到共鸣。 运用视 听结合 、 声画兼备 的手法既具有形象感 , 又具 有 站 在 百 姓 的 立 思辨性 。随着 网络传播 技术在我 国 的应 用与普 及, 网 场, 关注百 姓的 日常生活 络评论在兴起 的同时, 以其独 特的表 现方式 又发挥着 新 闻评 论 的 目的是 十分 独 特 的 反 映 舆 论 、 织 舆 论 和 形 成 舆 论 的 功 能 。 组 影响和引导社 会大众 全 二是多栏 目。近年来 , 闻评论 的话题丰富多彩 , 新 体的看法 , 引导 大 众舆 打破 了多年 由上而下的单一声音 。现在 国内话题不仅
网络的发展改变了现存的人文环境网络文化具有以下几大特性
网络的发展改变了现存的人文环境网络文化具有以下几大特性
第一,创新性。
网络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标新立异,求新、求变、求快、不断升级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基本原则,甚至成为网络中的不变法则。
第二,个性化。
网络文化却主张追求个性,凡事讲求“另类”,网络文化主体思维活跃、个性张扬。
第三,网络文化的平等性、自由性和民主性。
网络文化由于技术性的原因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种族地位、经济地位不平等方面的客观条件,使所有的人处于同一个平台上,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
第四,开放性。
网络模糊了地域和时空的概念,消除了文化中心和文化壁垒,在时间维度上对历史和未来实现了完全的开放,空间维度上对现实和世界实现了完全的开放,具有典型的开放性。
第五,自主性。
在“网络社会”里没有最终的管理者,每一个“网民”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这使得网络文化具备了极强的自主性。
第六,科技性。
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建设不能忽视科学技术因素。
网络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科技文化,网络技术促成了网络文化的诞生,网络文化是技术化的文化,网络文化体现并延伸着网络技术。
科技与人文主题的议论文
科技与人文主题的议论文科技与人文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科技的进步为人文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和便利,而人文的关怀和引导也使科技不断回归人性与价值。
本文将探讨科技与人文相互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科技与人文的相互融合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以信息技术为例,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大数据的运用,都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人们现在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和交流,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科技的进步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泛滥、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涉及到职业替代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科技与人文的相互融合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科技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服务人们的需求。
二、科技与人文的互动合作科技与人文相互作用,人文的关怀和引导对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科技的进步需要人文思维的引导,从而使科技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科技创新不仅要关注技术本身的发展,还要考虑到对社会和人的价值意义。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人文关怀,要重视对伦理道德的思考和规范。
另一方面,科技也为人文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机会。
例如,科技的进步使得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成为可能,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感受到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
科技的进步也使得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更加方便,让人文知识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交流。
三、科技与人文的未来发展方向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将在未来继续深化。
人们对于科技进步的需求将推动科技的发展,而人文关怀和引导将保障科技的发展更加人性化和可持续。
首先,科技应该更加注重人的需求。
科技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而不是为了自我发展或者简单追求技术的进步。
科技创新应该聚焦于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其次,人文关怀和引导对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什么是人文纪录片
什么是人文纪录片人文纪录片是一种探索和呈现人类文化和社会现象的电影或电视节目形式。
它通过拍摄和记录真实的人物、场景和事件,展现了社会人文领域的各种面貌和问题。
人文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深度的文化解读,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一、人文纪录片的特点人文纪录片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 真实性:人文纪录片关注真实世界,刻画真实人物和事件。
它以客观的观察和记录方式展现事物的本质,不加夸大和虚构。
2. 深度探索:人文纪录片通过深入研究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并通过专业的调查研究,对人文主题进行探索。
它能够提供更深入的见解和理解,拓展观众的知识面和思考。
3. 引人思考:人文纪录片通过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解读,引发观众的深思和思考。
它不仅仅是向观众传达信息,更是通过引发思考,激发观众的情感和思维的互动。
二、人文纪录片的类型人文纪录片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根据题材和内容进行分类:1. 社会纪实类:这类纪录片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例如贫困、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
它通过对真实社会事件和人物的纪录,呈现社会变迁和人类命运的故事。
2. 文化传承类:这类纪录片关注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传统艺术、民俗文化、历史人物等。
它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记录,传递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
3. 人物传记类:这类纪录片以某一位知名或非知名人物为主题,通过对他们的生平经历、思想和贡献的记录和解读,展现其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和贡献。
4. 自然探索类:这类纪录片关注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和现象,例如动物行为、地理环境等。
它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读,向观众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奇迹。
三、人文纪录片的价值人文纪录片的推出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是为了传递知识和扩大人们的视野。
1. 丰富知识:人文纪录片通过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探索和解读,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观众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
科技与人文
科技与人文"科技与人文"这个话题非常重要,因为科技和人文之间的关系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世界观以及人类的未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一、人文启发科技科技的发展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源于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对未来的憧憬。
人文对科技的启发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科技需要有应用场景和使用者,而这些都离不开人的需求和愿望。
例如,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需要人类提供大量图像数据来训练算法,而这些数据来源于人类环境中的各种物体和场景。
因此,人文对科技的启发是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改变,包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拓展了我们的认知边界和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快速,同时也让人们的社交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和创造丰富的艺术作品。
这些新的科技给人文领域带来了新的探索方向和发展机遇。
科技与人文之间不是一方面影响另一方面,而是彼此交融。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人文问题,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会引发人类权利和道德责任的讨论。
而人文领域的发展同样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例如,文学作品可以启发人工智能算法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此,科技与人文之间的交融是一种相互启发,相互推动的关系。
四、“科技人文”对未来的重要性在未来,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这是因为科技会带来更多的人文问题和挑战。
例如,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技需要更多地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人文要素。
同时,科技也可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解决人类的问题。
例如,人类需要在未来探索更多的宇宙资源,科技可以为这个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数字人文如何推动人类的认知进化
数字人文如何推动人类的认知进化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字人文这一新兴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着人类的认知进化。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获取、处理和理解信息的方式,还为我们探索知识的边界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视角。
数字人文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人文研究和教育的交叉领域。
通过将大数据分析、数字可视化、文本挖掘等技术与传统的人文方法相结合,数字人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理解人类文化、历史和社会的新窗口。
首先,数字人文极大地拓展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范围。
在过去,我们研究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领域时,往往依赖于有限的纸质文献和实物资料。
但如今,数字化技术让海量的信息得以被收集、整理和存储。
互联网上的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和数据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我们就能轻松访问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资料。
这种便捷性和广泛性使得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多元、更全面的知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拓展了我们的认知视野。
其次,数字人文改变了我们处理和分析信息的方式。
传统的人文研究方法通常是定性的、个体的和主观的,而数字技术的引入则带来了定量分析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能力。
例如,通过对大量文本的数字化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模式、趋势和关系。
利用词频统计、语义分析等工具,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思想倾向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这种基于数据的研究方法不仅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发现。
再者,数字人文为知识的呈现和传播带来了创新。
数字可视化技术让复杂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和社会结构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
比如,通过制作动态的地图、图表和 3D 模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历史的演变过程、人口的迁徙轨迹以及文化的传播路径。
这种可视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知识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信息。
此外,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也为数字人文成果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和参与到知识的创造和交流中来。
网络与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文化价值塑造
网络与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文化价值塑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网络与新媒体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新闻传播领域,网络与新媒体的出现对文化价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网络和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文化价值塑造进行论述,并分析其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一、信息获取与传播的便捷性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新闻信息的获取与传播。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纸质媒体获取新闻,这种方式存在时效性和空间限制。
而如今,只需一部智能手机或电脑,即可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新闻资讯。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也为个人发布和传播新闻提供了便利。
网络和新媒体的便捷性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新闻信息的来源,也方便了新闻的传播。
例如,重大事件发生后,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实时了解并分享,使信息快速传播。
这种便捷性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全面、及时,同时也促进了全民参与的新闻传播模式的形成。
二、多元化的文化表达网络和新媒体的兴起为不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并使得文化表达具有了更多样的形式。
传统媒体的受众相对较为固定,而网络和新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将文化表达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
通过网络和新媒体,不同文化的新闻、影视、音乐等作品可以流传到全球各地,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例如,中国的网络文学、韩国的流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热烈的追捧,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表达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宽了视野,促进了全球文化的融合。
三、公众参与和舆论形成的多样性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使公众参与新闻传播的程度大幅提升。
过去,新闻传统上是由传媒机构进行单向传播,公众往往只能被动接受信息。
而现在,任何人都有机会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发布自己的观点和评论,成为新闻传播的一部分。
公众参与的加深使得舆论形成更加多样化。
网络和新媒体上的用户可以通过互动与交流,共同讨论新闻事件,形成不同意见的碰撞。
这种多样性的舆论形成有助于提升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也促使新闻媒体更加关注公众需求,提高新闻质量。
人文与科技的交叉思考——信息化时代中人类的人文情怀
人文与科技的交叉思考——信息化时代中人类的人文情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目光投向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而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科技的影响也愈加深刻。
我们依靠着各种科技手段获取信息,也用科技带动着社会发展。
但是,人文情怀在信息化时代似乎变得越来越稀薄。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一些交叉思考,探讨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中保持人文情怀与科技的融合。
一、人文情怀于科技的关系科技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上的一纸文件可以让人们化繁为简,随时随地进行办事。
但是在科技的怀抱中,有时人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人文情怀。
虽然我们在科技的帮助下可以快速地联系到任何一个人,拥有海量信息在眼前,但是这些看似便利的东西也让我们失去了真正的感情和沟通。
随着信息的快速传递,人们快速地抛弃了相互之间的陪伴,快速地忽略了感情这一重要的环节。
但是,正如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科技本身也会不断的发展变化。
科技与人文情怀的融合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只有在两者的平衡之中,我们才能拥有更加健康友好的社会情境。
只有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寻找到人文情怀与之相结合的道路,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科技,并同步凸显人性本质的价值。
二、科技与人文情怀的交叉思考人文情怀是什么?大体而言,它可以包括情感、倫理與文學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和文化追求,它是我们在思考和创造时所抱有的感性和理性的总和。
在科技的发展当中,人文情怀偏安自若,不容易被细腻地表现。
那么,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如何去关注和呈现人文情怀?1.注重情感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使人的交流变得快速而且高效。
但是在这种高速和高效背后,情感的缺失成为人们关系冰冷、互动单薄的主要原因。
如何用科技更好地帮助人们进行情感交流,就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我们已经有了各种视频通讯的软件,在快速交流的同时也能够保留一份情感交流。
爱情和友谊等等不只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对人的精神生活也有深刻的影响。
人文视角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人文视角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科技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科技产品,从手机到电脑,从智能家居到无人驾驶技术,科技正不断地驱动着社会的进步。
然而,仅仅追求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人文视角出发,思考科技发展中的伦理和价值问题。
在科技发展中应用人文视角,首先需要关注科技对人的影响。
科技的出现和进步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现实社交的需求。
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虚拟世界的满足与关注,落入了信息泡泡和网络暴力的陷阱。
科技带来的信息泛滥问题也使人们的思维变得浅薄和表面化。
因此,我们需要从人的角度去审视科技的应用,关注科技是否真正服务于人的需求,以及科技使用的合理性和道德性。
其次,人文视角在科技发展中还能带来文化的多元性和保护儿童权益的重要问题。
文化多元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科技的进步使得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传播更加便捷。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文化同质化的趋势。
因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很容易造成大众文化的同质化和扁平化。
因此,我们应该运用人文视角,推动和保护文化的多元性,鼓励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保护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
此外,科技发展中的隐私保护和数据伦理问题也需要我们从人文视角出发思考。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个人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个人数据的泄露和滥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背后,是我们个人隐私的剥夺和滥用。
因此,我们需要从人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权,如何确保科技企业在数据收集和使用时遵循道德的伦理准则。
最后,人文视角的应用还能为科技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科技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智慧,只有将科技融入到人的需求和情感中,才能真正实现科技的价值。
在设计科技产品和应用时,我们需要从人的角度去考虑人的需求和感受,注重人的情感和情绪的体验。
当代数字人文研究的视野与方法
当代数字人文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数字人文研究是指将大数据和人文学科相结合,探索人文学科的新表达和新研究方法的一种学科研究方向。
数字人文的发展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文学科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人文研究赋予了人文学科更多的可能性,让研究者可以从数据中发现文化内涵,深入研究人类活动的本质。
数字人文技术可以让研究者获取更广泛、更深入、更准确的信息,包括文本、照片、影片、声音等各种多媒体。
同时,数字人文研究也具有更为便捷多样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使用文字形式进行论述,还可以进行数据可视化、数字出版等多种形式的表述。
数字人文研究的视野十分广阔,除了人文学科的范畴之外,还包括了社会科学、艺术、图书馆学、档案学等多个领域。
例如,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数字人文技术可以帮助他们更为全面地研究历史文化,从更加详细的数据中发现历史内涵,还可以利用GIS技术进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数字人文技术可以通过语言分析、计量分析等方法,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潜在的主题和意义,从而对文学作品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解读。
数字人文研究的方法也具有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人文学科研究方法,如史料整理、文献阅读、实地调查等,数字人文研究还包括了文本挖掘、网络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多种数字技术下的新方法。
例如,在文本挖掘方面,数字人文技术可以对大量的文本进行自动分析和组织,发现文本中隐藏的主题、语言符号和系统关系等;在网络分析方面,数字人文技术可以探索网络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在数据可视化方面,数字人文技术可以将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增强数据的直观性,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意义。
数字人文研究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人文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完善。
通过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人文学科问题,发现文化内涵,挖掘文化意义,进一步推动了人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其次,数字人文技术的发展使得人文学科的研究得以以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方式进行,人文学科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界限,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研究方法。
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文化变迁
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文化变迁互联网的到来,无疑给我们的社会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变迁。
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到互联网的立体交流,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沟通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本文将从社交媒体的兴起、信息获取的便捷和文化传播的多元这三个方面,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文化变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方便地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并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就能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
这样的便利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然而,社交媒体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个人隐私泄露、虚假信息传播等。
这些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审视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交媒体如何影响和改变社会文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过去,人们通过纸质媒体和电视来获取新闻资讯,而这些渠道的信息受到媒体的选择和编辑。
然而,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得更加广泛的信息源。
这种信息获取的方式使得人们对于不同观点和声音的接触更加宽广,也使得人们的视野更加多元化。
同时,由于信息的多样性,人们也需要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以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这种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多样性,改变了人们对于新闻和资讯的获取方式,也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下,文化传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过去,我们通过图书、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介来接触各种文化形式。
而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于文化的垄断地位,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和传播自己的文化。
例如,通过视频网站,人们可以上传自己创作的视频,展现自己的才华。
这种全民创作的模式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同时,互联网还为小众文化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使得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小众文化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传播。
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文化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特点。
尽管互联网时代给社会文化带来了诸多的变迁,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其中的挑战和问题。
互联网+人文交流定义
互联网+人文交流定义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可以实现全球信息交流与共享。
如今互联网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着。
如果说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那么互联网则将彻底改变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生存模式和思维模式。
古往今来有无数诗词歌赋文章名著问世,其本质都是为了表达或者抒情作者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或真挚感受。
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精神食粮让人们从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满足,同时也树立起更高远的目标。
马云曾经预言: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随后移动支付取代现金出门购物基本不用带钱包,扫码就能完成消费……自古至今,只要涉及交易就少不了货币,只要依靠货币交易就离不开银行,而由于各种原因现金也逐渐被淘汰了,代替他们的是各种储值卡、会员卡等等新型货币形态。
虽然货币形态千差万别但最终目的却是相同的——交换商品或服务并获得价值,比如:工业革命促使蒸汽机普遍运用,导致钢铁材料飞速增长;信息革命引发互联网广泛普及,导致计算机制造突破瓶颈。
总结历史的教训可知货币没落必然伴随着物资丰富与社会财富增多,反观现实国家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国民众纷纷投入慈善事业,旨在关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给予爱心呵护与温暖。
另外,许多国际组织举办慈善捐助活动,积极号召世界各国志愿参与其中,为全球范围的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习主席上任以来始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当下顺应潮流指引我们走向未来。
国与国之间要“相濡以沫”,人与人之间要“相忘于江湖”。
人类若想继续繁衍生息那么互联网与人文的关系势必要升华。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梦”的理解,把握住国家发展规划与脉络认清互联网背后的根本核心意义。
当然了“中国梦”不仅仅是某位领袖提出的口号而是每一个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努力奋斗,争做最优秀的中国人从而实现的梦想!。
书评 人文主义视角
书评人文主义视角书评人文主义视角___________________人文主义视角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它的核心思想是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心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在这种背景下,《人文主义视角》一书应运而生,由美国著名学者和诗人马克•斯特朗编写,旨在探索人文主义视角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生活。
本书以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把人文主义的理念放在一种全新的框架下,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
马克•斯特朗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人文主义:一是人文主义的概念和历史;二是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首先,本书深入剖析了人文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对于当代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为例,详细论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和影响力:如何促进道德教育,如何促进社会互助与关怀,如何促进平等和正义等。
其次,本书介绍了人文主义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它强调了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关注人的情感需求等。
它提出了如何利用人文主义来促进我们的教育、促进我们的工作、促进我们的关系等。
作者认为,人文主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问题,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最后,本书阐述了如何将人文主义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它提出了“人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即将人文思想、道德准则和道德修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以此形成一种生活方式。
《人文主义视角》一书有助于读者理解人文思想的历史背景、理念内涵、影响力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总之,《人文主义视角》一书是一部引领时代发展的重要读物,是一部有助于人们理解人文思想、促进社会进步的好书。
这本书既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人文思想的历史背景、理念内涵、影响力,又能够帮助读者实践人文思想。
它所提供的内容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当代社会发展的方向,而且有助于读者在道德修养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网络使人更亲近的论点3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网络使人更亲近的论点3篇网络是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构成的图,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网络使人更亲近的论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网络使人更亲近的论点1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以及对方辩友,大家好!对于网络,大家都不生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繁忙的现实生活外,也在不断找寻一个能够让自己彻底放松,忽视现实身份、地位、渴望等差异的自由空间。
网络也因此应运而生。
截止到20xx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网民规模不断保持稳定增长。
网络地域覆盖率达90%,深化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网络使人更亲近还是更疏远这个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些许争议。
但我方观点将会清楚的印证着网络使人跟更亲近,理由如下:网络是沟通休闲的乐园,它全球性的覆盖面为人与人沟通供应一个没有枷锁边界的空间;它有光的速度、水的明媚、月的柔软和四季分明的生态圈。
1、从便利性上讲,人们的沟通可以突破鸿雁传书的钳制,追逐光的速度;2、从同等性上讲,没有现实中身份地位差距的闲聊互动,让人可以像浪花激荡的水珠,在阳光下自由亲近和沟通;3、从匿名性上讲,不用在意现实中隐私暴漏的尴尬,让网络多了点月色氤氲的柔软,人和人可以更多的在沟通中打快乐门的锁;4、从保障性上讲,网络行为规范的出台、网警队伍的设置、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的健全,给网络打造了四季分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生态圈,给了人们诚信、交心的土壤。
5、从人际交往的特有规则上讲,网络作为联通显示器后方的人来说,它呈现的是一个人现实中的道德风尚,用良好行为沟通也较简单收获亲近和友情。
这是一方沃土、一个乐园,它用一系列的特性推动了让人们更亲近的朝阳。
由此,当在外奔波的游子(比如外界高校生)回家难已经成为现实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便捷性,通过一个视频闲聊,一句暖心的问候,可以感受到家的那种亲近和温馨,坚决脚步重新上路;由此,矿里许多志趣相投的步行者、文学爱好者可以通过步行者协会群、文学协会群,由生疏走向熟识,渐渐亲近;由此,39岁全身瘫痪31年的李康宇才可以通过网络,忽视现实中彼此外在条件的差异,可以有机会和马拉西亚女生颜淑英相互了解,最终牵手结婚;由此,许多现实中不便利透露的心事,比如抑郁,可以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在网上吐露,也出现了潇湘馆的竹叶创建的中国第一个抑郁贴吧,让许多抑郁症网友在她的鼓舞下获得新生,在茫茫人海中有了一个倾听知己。
数字人文如何助力人类发展的新方向
数字人文如何助力人类发展的新方向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字人文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领域,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人类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它将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相结合,为我们理解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数字人文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人文研究的方式。
过去,人文研究往往依赖于个体学者的阅读、思考和写作,研究过程相对缓慢且受到资料获取的限制。
而如今,借助数字化技术,大量的文献、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得以快速数字化和整合,形成庞大的数据库。
学者们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文本分析等技术手段,在短时间内处理和分析海量的信息,从而发现以往难以察觉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数字化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某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揭示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教育领域,数字人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为教育带来了更丰富、更生动的教学资源和方式。
传统的人文教育主要依靠书本和课堂讲授,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相对有限。
而数字人文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场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参观古代的建筑遗址,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和文化内涵。
此外,数字人文还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使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更广泛地传播,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更多人能够受益于高质量的人文教育。
数字人文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许多文化遗产由于自然风化、人为破坏等原因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高精度的扫描和建模,将其以数字形式保存下来。
这不仅有助于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还为文化遗产的修复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数字人文还可以通过数字展览、网络平台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文化遗产,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数字人文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社交媒体平台上产生的大量数据,如微博、微信、推特等,为社会科学家研究公众舆论、社会心态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网络文化的辩论辩题
网络文化的辩论辩题正方,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更多是积极的。
首先,网络文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让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和知识。
比如,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轻松地了解到国际上的新闻和事件,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
正如著名学者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互联网是一个充满信息的宝库,它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我们想要的信息。
”。
其次,网络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多元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比如,许多网络红人通过自己的视频和文章,传播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和正能量,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再次,网络文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方式,缓解了人们的压力和孤独。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观看各种各样的视频、听取音乐、玩游戏等,这些都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增强生活的乐趣。
正如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说,“网络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让人们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
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反方,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更多是消极的。
首先,网络文化的传播速度极快,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在网络上,有许多不实信息和谣言,这些虚假信息容易误导人们的判断,对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比如,有些网络谣言会导致社会恐慌,甚至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社会事件。
其次,网络文化的传播范围极广,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袭。
在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和低俗内容,这些内容会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严重。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传播正能量,也可以传播负面信息。
”。
再次,网络文化的传播方式不够规范,存在着侵权和隐私泄露的问题。
在网络上,有许多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这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数字人文视角下“凡尔赛文学”的形成机制、传播逻辑和未来趋势
781.2 视听影像中表达形式的内在迭代互联网的普及和扁平化使得影像表达的创作编辑开始流行,移动端不断呈现出数字时代的新型人文表达范式。
一种媒介载体必然迎来一种与其相适应的表达方式和话语逻辑,缔造出新的文化表现样态。
视频影像的用户下沉,带来了亚文化话语逻辑的上移。
“凡尔赛文学”从话语端转向了视频,短视频成为“刷存在”与凸显自我的方式,而PS、智能编辑、表情包制作等技术为“凡尔赛文学”在视听影像时代提供了迭代大发展的可能。
短视频时代大众以用户原创内容(UGC)为主导的社交媒体逐渐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创作机会,亚文化也借机在社会关切下有了更高的能见度。
在数字技术与人文精神双向互动的联结下,“凡尔赛文学”在虚拟端的潮流应运而生。
随着各种风格短视频的不断涌现,这种片段化的短视频成为异常流行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凡尔赛文学”这类网络亚文化群体也借助短视频平台,通过“偶发式、有某种即兴性的影像表达”传递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塑亚文化的内核。
在数字出版方式下,人文的传达渠道变得愈发多样,内容也更加多元。
短视频平台为文化创作和人文精神的传达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网络平台上,这种片段式的凡尔赛影像表达范式,又推动了模仿与普及,反哺了创作与传播,为虚拟出版的发展注入了内在驱动力。
比如抖音平台上出现一个阶段的“凡尔赛文学”短视频潮流,这种片段式、偶发性、极具表演形式的影像表达,也为受众带来了趣味性模仿和即兴的表演欲望。
突破了阶级门槛和技术难度的局限,草根个体也可以加入其中,享受参与创作的乐趣和大众的追捧。
1.3 平台推动下互动模型的垂直渗透当今数字媒体资源多元化,头部 IP的流量和热度是依靠大众群体的支撑而完成的,大众的个体表现与参与是头部模型扩散的关键。
“凡尔赛文学”作为虚拟话语范式,低调话语表现奢华内容的视频展现,具备在数字网络空间的文化特性,在短视频中,便于模仿,且容易生成与传播。
与此同时,各类平台的打通与传播具有垂直渗透性,也使得此类型作品的受众间加强了群体认同感,且愿意共同维护亚文化圈层的影响力。
互联网文化信息时代的文化创新
互联网文化信息时代的文化创新在互联网文化信息时代,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和创新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便利,文化创新的途径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文化信息时代的文化创新,并分析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一、互联网文化信息时代的特点互联网文化信息时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全面。
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在获取信息上更加方便快捷,无论是新闻、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无论是互联网新闻平台、社交媒体还是在线购物平台,都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第二,个体创作能力得到提升。
互联网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有了创作的平台,无论是写作、音乐创作、绘画还是摄影,个体创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展示自己的作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同时,互联网也为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推动了创作思维和创作方式的创新。
第三,文化消费方式发生变革。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方式。
传统的实体书店、音像店逐渐被在线购物平台取代,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购买喜爱的图书、音乐和电影等文化产品。
同时,互联网还催生了新的文化消费形式,比如网络游戏、在线音乐和视频平台等,丰富了人们的文化消费选择。
二、互联网文化信息时代的文化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互联网催化了跨文化交流。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迅速了解和接触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无论是欣赏外国文学作品、观看国外电影、学习外语,还是通过社交媒体与海外友人交流,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文化交流的限制,加速了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和融合。
第二,互联网促进了文化内容的创新和真实性的保护。
互联网为创作者提供了自由创作和发布的平台,促进了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同时,互联网也引发了对于版权保护和侵权问题的讨论,推动了对于真实性和原创性的认知,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第三,互联网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视角看互联网为什么创新总是从西方开始?九个字:多源性、异质性、断裂性肖知兴2015-03-23 07:00∙头条∙投稿∙杂谈(167) (13)本文为肖知兴教授于3月21日在中欧互联网+年会上的分享实录。
小标题为虎嗅所加很高兴回到这个熟悉的讲台(掌声)。
我要讲的东西看起来离钱很远,非常远,其实,真要听懂了,你会发现,它离钱很近,因为我要讲的东西,是一切一切的核心:人!所以刚才听完腾迅红包、房多多就很着急地回去挣钱的,估计是不太容易挣到钱的(众笑),因为他们忽视了这个最重要的核心。
1969年中科院组织专家批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时候,世界上发生了几件大事。
一件事是7月21号,阿波罗号登月。
另一件事是1969年10月29号,互联网诞生。
这一天,斯坦福大学的一台电脑和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一台电脑连接起来了,标志着互联网的正式诞生。
互联网多少岁了?大家算一算。
46岁,和雷军,和王菲同龄(众笑)。
各位有没有也是1969年的,那你就跟互联网一般大。
回头去看西方文明史今天中欧还有批判牛顿力学的,也算是奇葩了(众笑),不过我们就不去讲了。
真正要理解这个互联网,还得回去看世界历史。
中世纪后期,西方世界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大航海运动、启蒙运动,到科学革命、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连串的事件改变了西方,也改变了全世界。
在这个过程当中,引领潮流,独占鳌头的首先是英国,然后是美国。
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或前或后,或主动或被动,都必须加入到他们开创的这一场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运动中去,没有办法。
但是很多人不服气呀,不仅我们中国人憋着劲要搞中国模式,俄罗斯也要搞俄罗斯模式,德国也要搞德国模式,但最有资格搞不同模式的是谁?是法国。
法国当时有一个著名的人物拉博·圣艾蒂安就呼吁,“啊,法兰西!你不要去学习榜样,你要去树立榜样!”所以他们在所有的阵线都拉开架势,要跟英国人、跟美国人决一死战。
哲学上,英国人、美国人讲的是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归纳法,法国人、德国人非要讲唯理主义、浪漫主义、演绎法;政治上,英国是1688年“捆住国王的手”,法国人却搞“朕即国家”,后来演变成了卢梭所谓的“公意”,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你不服从,你就是叛徒,你就要上断头台;经济发展上,英美强调市场竞争,强调股票市场,欧陆强调政府调控,强调员工福利,到现在为止,你到德国去开除一个工人,得先准备好五十到一百万欧元。
这个结果会怎么样?其实法国人当中的聪明人早就有了结论,托克维尔是其中的代表。
他说,不要徒劳地去跟他们对着干,还是扎扎实实地、认认真真地学习英美的经验吧,没有别的道路,人类自古就只有一条路。
所以托克维尔说,“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
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
”这个话,他的老祖宗伏尔泰在1733年其实也说过,在《哲学通信》里头他就呼吁,“法国人呐,不要着急,椰子树总会成熟的,只要你先把椰子种下去!”。
大家上网去搜搜,有本著名的书叫《伏尔泰的椰子》,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了开放社会,才有创新英美人到底靠什么能这样所向披靡,无远弗届,掀起这一阵又一阵的狂潮,席卷全球?他们靠的到底是什么?我努力地归纳了一个最简单的框架,拿到这里来跟大家分享。
它是一个三角的结构,右下角是市场经济,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到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到科斯的“交易费用学派”,到哈耶克的“自发秩序”、人类合作秩序的拓展,到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刚刚得了诺贝尔奖),强调的都是对竞争的要求。
什么时候没有竞争,什么时候这个经济就萧条下去了。
左下角强调的是对冲突的容忍,所以,有分歧、有争议、有不同的意见,是一个国家的福气呀。
马基雅弗利说,嘈杂是自由的护卫者,一个地方大家都很安静、很祥和、很和谐,说明这个地方基本上就没希望了。
最重要的是上面这个角所谓的“动态宗教”,如果你不喜欢宗教这个词,你可以说动态意识形态,改掉这个词。
这个是开放社会的最本质的特征,它指的是什么呢?1932年,法国有个哲学家叫柏格森——你看我引用的全部是法国的学者,因为法国人这方面看得最清楚——他发现,有一种社会是能够满足人类内在的对变化、对新奇的渴望的,这种社会就叫开放社会。
后来波普尔写过一本著名的书叫《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的创始人道格拉斯·诺斯也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很多非常有见地的研究。
这种社会的人认为,对上帝忠诚的唯一方式就是以开放的态度去拥抱新变化、新思维。
英美社会就出这种人,永不安份地去寻找新变化、新东西。
乔布斯是这样,现在的马斯克又是这样。
你以为马斯克是玩特斯拉吗,他还在做Space X,他要到火星上去开拓殖民地;他还要建一个超级回路列车,几乎完全真空,像子弹一样把列车发射出去。
这种人在英美社会源源不断、举不胜举。
就像大家一起过一个独木桥,他就在那儿震独木桥,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跟着他一起震,除非你体量更大,把他给震下去。
这就是整个英美社会背后的一套逻辑,我希望把这个最重要的要点给大家讲清楚。
这三样东西的中间是规则意识,因为动态宗教、议会政治、市场经济都需要非常清晰、非常严密、非常深厚的规则意识,所以惠灵顿讲,滑铁卢战役是在伊顿公学运动场上打赢的。
所有你所知道的体育运动,篮球、足球、网球等等,基本上全部是英国人或者是美国人制定的游戏规则,而所有你所知道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基本上也都是英美人制定的规则。
我随便说一个,学校为什么要放寒假、暑假?寒假不说,暑假因为欧洲暑期气候特别舒服,所以他要利用暑期时间去度假,而我们中国人暑假舒服吗?上海的暑假舒服吗(众笑)?不舒服!5月份舒服,10月份舒服,但我们就被迫跟着他人放寒假、暑假,这个是很无奈很无奈的事情。
除了规则,任何东西都不是权威。
在《失控》这本书里头强调的这些概念:个体、自发、社群、自组织、非线性、不均衡、蜂群智慧、集体行动、自下而上等等,所有这些概念打击的目标、打击的对手是什么,就是一个词——权威,就是要打击那种高高在上的、自上而下的、貌以掌握了真理的那种人或机构。
顺便告诉大家,《失控》这本书,题目就翻译错了,不是“失控”,而是“走出控制”(Out of control),所以各位是越看越糊涂(笑声、掌声),是吧?媒体人就爱玩这些东西,把人讲糊涂了,他目的就达到了。
不像我们做学问的,要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要把微妙的东西讲大条,他是给你反着来。
这么多源源不断的创新,怎么去把握它?从学理上来讲,左边的这种渐进式创新,力度往往不太够,右边的激进式创新,往往是可遇不可求,所以,真正最有可操作性的创新是中间的建构式创新。
建构式创新是什么东西呀?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日常在生活中经常说的那几个词:混搭、杂拌、乱炖、穿越、跨界、脑洞大开(众笑)。
它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词——连接。
不仅是人与人,刚才讲微信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我强调的是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功能、不同的东西之间的连接,它是创新的本质。
为什么创新总是从西方开始,为什么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你去上陈方正老师的课,去买陈方正老师的这本五六百页的书(《继承与叛逆》)来看,最后发现就是九个字:多源性、异质性、断裂性。
欧洲的地型,你脑子里要有个地图,有很多岛屿、内海、半岛,中间还有一个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所以它天然就形成了多种地理环境、多民族、多文化的组合,所以就拥有多元性、异质性和断裂性。
其中最拥有多元性、异质性、断裂性的在哪里呢?在地中海东岸,所以古希腊文明就从那里开始。
而地中海东岸里,最拥有多元性、异质性、断裂性的是哪里呢?是以色列。
你去以色列旅游,从耶路撒冷一路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滑,滑到地球上最低的地方,海平面以下400多米的死海。
死海往北,大概就百八十公里,你就发现有一个水清沙幼的淡水湖,就跟我们的江南一样。
你先别合上嘴巴,继续往北走个几十公里,你会发现还有一座雪山,赫尔蒙山,是个滑雪度假的胜地,这就是以色列。
所以它实际上属于所谓的“垂直群岛”,群岛容易拥有多元性,但是因为海拔的差异、地理条件的不同,也会形成所谓的垂直群岛。
这是以色列的多元文化的大背景,所以以色列是创新之都,有这方面的重要原因。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大国文明正好是另外一个极端。
我们是在极长的时间之内、在极大的地域范围之内保持一致性,到现在为止还天天强调统一,统一,统一,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去创新呢?只会产生一窝蜂,一窝蜂地去O2O,一窝蜂地去搞颠覆式创新(众笑)。
文艺复兴为什么起源于佛罗伦萨,就是因为美第奇家族挣到钱之后,把全欧洲最优秀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建筑师,都请到佛罗伦萨来,然后就发生化学反应,就形成了文艺复兴。
直到现在为止,意大利人还在吃他们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
为什么最好的奢侈品永远是意大利的,因为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起源地,就这么简单,它是人类文明行走在地下隧道的时候找到的第一束光,到现在为止,还在照亮着他们的后代。
从结构洞理论去理解创新我的博士班导师Ronald S. Burt,他是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专门写了一本书叫《结构洞理论》,就是帮助我们怎么去找到这个创新的点。
很简单,连接不同人群、文化、思想、连接点,就叫结构洞。
就这么简单,但这一招千变万化,神鬼莫测。
我继续说以色列,以色列除了有地理上的多元性,还有好几重结构洞。
打比方,它是欧洲、亚洲、非洲的交界处,是个结构洞;它是所有一神教的起源,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从犹太教这里发展出来的,这也是结构洞;还有一个最可怕的结构洞,犹太人从全世界汇聚到以色列这个弹丸之地以后,他们就带来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各种各样的、多元的文化、知识和思想,这就造就了以色列今日创新的奇迹,这是国家层面。
公司层面,任何平台性的公司玩的都是结构洞。
苹果的创新最重要的不是那个屏触功能,而是那个Apps,这边无数人设计Apps,这边无数人应用Apps,他就占据了这个结构洞。
个人层面的结构洞,我举一个大家都最熟悉的人——马云。
马云有几层结构洞呀?大家仔细想想。
首先,马云外语好。
原来都是印度人牛,每次开什么达沃斯之类,都是印度人在那侃侃而谈,现在我们终于有了马云这样的英语讲得这么好的人(众笑),所以他能把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这就有了第一重;还有第二重,马云来自中国制造的中心——浙江杭州,社会地位也不算太高,小时候也经常在街上打架,所以他连接了中国制造和外面的世界;还有第三重,马云是个英文老师,他不懂技术,他怎么能搞成一个高科技公司呢?大家知道第三重结构洞在哪儿吗?马云教书的第一个学校叫什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他的学生全部都是懂电脑的(笑声、掌声),明白了吧?这是三重结构洞,造就了他今日的辉煌。
原来中国人懂结构洞也没用,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是一个一个的土围子,一个一个的圈子,一个一个的封闭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