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革命》有感(何炳文)
读‘教学革命’有感
我来读《教学革命》之感悟(一)---尹秀霞从洋思中学回来,一直在细细品味洋思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尽管是相隔了10年,第二次走进洋思中学,还是感慨颇多。
与十年前的洋思中学相比变化的是校园,面积大了,楼层高了,但课堂教学没有多少变化,依然是平实的教学模式,依然是没有任何花样的一节节课,用赖培根的话说,依然是“这是一堂注定要让喜欢热闹的观众打瞌睡的课”,依然是“这是一堂与时下许多新课堂、新教学格格不入甚至相互抵牾的课”。
但就是这样的课堂,却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不仅仅是在洋思,在河南的永威一样缔造了神话。
这一切的奥秘就在蔡林森的《教学革命》里。
一口气读完,掩卷沉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形成到发展再到推广绝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教学革命的必然。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蔡林森精神蔡林森,一个倔强而朴实的老头,一个文凭并不高的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一个被老师们称为“幽灵”人人怕的老校长,只是因为“苦”字当前,便有了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产生,便有了教学上轰轰烈烈的一场革命。
他,可以多年住在学生的宿舍里,和孩子们一起起床、洗漱、跑操;他,可以自学取得多门学科的本科文凭;他,可以一年听1000多节课;他,退休后,68岁的高龄还每天穿梭在课堂上……可以说,没有蔡林森的吃苦,就没有蔡林森的今天,而没有蔡林森,就没有洋思的奇迹,更不会有永威的崛起。
蔡林森,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也正是这样的精神鼓舞了洋思人,永威人,鼓舞了千千万万的教育人士,同样也鼓舞了我们。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产生的奇迹请看以下几组数据:1、洋思中学从1982年的8个班500名学生到今天的60多个教学班近4000名学生,发展是迅速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使三流的生源入学率、合格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年年100%。
2、2006年10月,蔡林森加盟了河南沁阳永威学校,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使永威学校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教学革命读后感1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书心得张美菊在学校的推荐下,我读了这本《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由于时间仓促,在写这篇读后感时,我只读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成长历程。
尽管读了这部分,我还没有真正了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但是在体会本章的中心思想—“吃苦“的过程中,我对蔡林森老师的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一章节的中心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牢记一点:吃苦。
吃苦是福。
就像蔡林森老师说的那样:吃苦才能学会学习,吃苦才能当好教师。
当今的年轻人,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处在二十几岁的人生阶段,工作刚刚起步,家庭没有建立,生活处在一个不稳定甚至有些迷茫的阶段,我们总是容易去羡慕那些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却已经家庭事业双丰收的人。
我们羡慕别人的学识渊博,自己却从来静不下心好好地读一本书;羡慕别人的在课堂上挥斥方遒的气势,却从不肯认真的去思考从别人的课中学到了什么,也从不肯深入思考自己的不足。
蔡林森老师说:“吃苦才能当好教师”,对于这一点我十分赞同。
犹记得去年初出大学校门的我,应聘在一所民办学校当老师,由于学校师资力量不是那么充足,让我带一门英语外,还让我教二年级语文。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持消极态度的。
当时的我在想,学英语专业的人去教语文,怎么可能教好呢?可是因为当时老校长的一句话“看的出来,你虽然才毕业,但却是个踏实、能吃苦的孩子”,,我决定以学校的需要为准。
在每天朝五晚九,一天至少连上5节课(不包括早晚自习),还要批改一堆作业的情况下,坚持每天至少听一节老教师的课,认真研读教参,不懂的就请教老教师。
一步步的努力,终于让我的班从第一次月考的倒数一次次进步成为学期末最好的班级;我也从一开始工作时让家长难以信任的“小老师”成长为家长信任,学生喜欢的老师。
是的,唯有肯吃苦,肯钻研,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才会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蔡林森老师到了退休年龄,依然选择吃苦,坚持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教学革命》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革命》学习心得体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革命》学习心得体会开篇文章《成长历程》让我初步了解了蔡校长其人:一位68岁的老人,吃了一辈子苦,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却依然选择吃苦。
他在书中提到,他的人生观是:人活着,就是要吃苦,就是要自学。
这样才能成人、成才,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辈子吃苦,一辈子自学,一辈子创新,就一辈子幸福,一辈子快乐。
正是他的“吃苦论”造就了两所本不为人知的农村、民办学校——洋思和永威。
因为他选择吃苦,所以他亲临“战场”:在永威,从小学到初高中各门学科,他轮番地听、评,每天听评四五节到七八节。
日日周周月月年年,几乎一天不落。
因为他选择吃苦,所以我们今天见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吃苦的背后是什么?是一种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品质,是一种遇到困难不放弃、不服输的劲头,是一种想方设法解决创新的干劲。
作为一线教师,面对日复一日繁杂的教学事务怎么办?碰到知识反复讲解学生仍然出错怎么办?碰到学困生接受辅导成绩不提升怎么办?我想这都需要一种蔡校长的“吃苦论”来支撑。
经过多年实践,蔡林森和洋思初中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到永威之后,蔡林森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基础和不同学段的学生,继续推广这种教学模式。
在小学,他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原理,在数学、常识课教学中实行了“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的“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教学中采用了“比读书、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的“几个比”教学模式。
每一个“比”都是一次“先学后教”。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所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总是在某种场合适用,某种场合不适用。
但其精神实质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越俎代庖,这些都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学习《教学革命》心得体会
学习《教学革命》心得体会《教学革命》是一本教育类的畅销书籍,作者是肯尼亚教育家尼尔·卡里斯。
这本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维方式,希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创造一个更加有益和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数据证明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对于学习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和记忆知识。
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陷入教条主义,缺乏足够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因此,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即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积极参与、实践和合作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作者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通过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等方式来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思维、合作能力等重要的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所有的学生被视为一个整体,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各不相同,但却被强制按照同样的速度和方式学习。
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忽视了个体差异,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革命》提倡个性化教学,即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
因此,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及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学校和社区的合作。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通常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缺乏与社区的有效联系。
然而,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革命》读后感
读《教学革命》有感读了《教学革命》这本书之后,我对蔡林森校长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
初次认识这种教学模式是在两个月前,王校在大会上向我们介绍了它,他说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也符合我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教学理念。
它是一种简便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开始认真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首先我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但收集的资料较少,没法真正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正当我要放弃之际,王校找到了我,再次给我解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还给了我一份相关的资料学习。
这次谈话,让我进一步认识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我开始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上课。
一段时间过去了,没有很大的成效,因为自己对这种教学模式掌握不熟悉,导致操作困难,班级的五六个学困生没办法达到“堂堂清”,“日日清”,他们拼音不会,字也不会认,理解课文内容更困难了。
每天的学习任务其他同学完成了,他们利用课间时间,午休时间,第八节课时间都很难掌握。
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们成绩没有明显的进步,又临近期末复习紧张,这些困难使一开始就充满信心,生机勃勃的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但是今天,读了《教学革命》这本书以后,我又重新树立了信心。
我明白了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条曲折的道路,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
蔡林森校长奉行“吃苦是福”的信条,做一个能吃苦,会吃苦的人。
他的人生观是:人活着就要吃苦,就是要自学。
这样才能成人,成才,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辈子吃苦,一辈子自学,一辈子创新,就一辈子幸福,一辈子快乐。
他把吃苦的机会看做是一种福气。
他把每天的工作当作一场战斗,并在辛苦的战斗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他的成功,是一辈子吃苦换来的。
而我的学习才短短一个月,这种小困难,小挫折相对蔡林森校长所吃的苦只能算是冰山一角。
我明白了:终身吃苦,才能终身幸福。
蔡林森校长表示,吃苦才能学会学习,吃苦才能当好教师,吃苦才能终身幸福,他从小就珍惜学习的机会,主动地自己学,碰到不会的,就请教别人,他还一边干活,一边自学,遇到不会的再请教老师。
教学革命 读书心得
学习,从学会学习开始--读《教学革命》有感【内容简介】《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为可以堪称当代教育家之一的蔡林森所著。
蔡林森原为洋思中学校长,退休之后依然投身教育事业,担任永威中学校长。
蔡林森将“人活着,就要吃苦,就是要自学”作为人生奋斗座右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蔡林森所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在实践中诠释了现代教育理念。
《教学革命》这本书从多维度详细介绍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其中“理论基础及思想细节”和“具体操作方法”这两部分对如何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启发很大。
可以毫不怀疑地说,本书既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又是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研究的范本,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理论品读】这是一本启迪你去思考的书。
蔡林森校长的理论陈述科学先进、坚定实效,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包括三个主要环节:一、“先学”,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二、“后教”,即学生更正、讨论,最后教师点拨;三、“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
在三个环节之前,有一个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辅助环节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结构的实质是:全过程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这一教学过程以现代教学论为理论基础,体现了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等原则。
从上学期初开始,我校以龙湾区提出的“学本课堂”为依托,如火如荼地在各个学科中尝试课堂模式改革,及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
“预学”、“课堂练习”等新教学环节呼之欲出,“学为中心”、“让学”等一系列学生本位理念也照相呼应,都以强大的力量解决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
“学为中心的学本课堂”与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思想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学改变是教学创新的前提:改变“教”与“学”的顺序;摆正“教”与“学”的主次;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心得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心得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的读起来,利用课间读,晚上读,边读边划出让我感动的地方,有时还在旁边写下我的感受。
这本书是这位老校长的成长历程,也是这位老校长成功的秘诀,还是我们教师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的指挥棒。
读完这本书后,一个能吃苦、对工作极端认真、执着的校长形象矗立在我面前。
我总结了一下,书中有几个感动与大家分享:感动一、蔡校长的工作精神“吃苦是福”这是蔡校长处事原则,小时候做到了“吃苦才能学会学习”;工作时做到了“吃苦才能当好教师”;当校长时做到了“吃苦才能建成名校”;退休时做到了“吃苦才能终身幸福”。
他的人生观是:“人活着,就是要吃苦,就是要自学。
这样才能成人、成才,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辈子吃苦,一辈子自学,一辈子创新,就一辈子幸福,一辈子快乐”蔡校长经过多年的摸索,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从江苏洋思到河南永威,异地办学,创造性地实现了永威学校的起死回生,并将其打造成全国名校。
从早晨5:00起床到晚上10:30后休息,只要有公开课,每天必听必评。
蔡校长这样勤奋、执着对待工作,值得我们学习。
我想倘若我们能像蔡校长一样对教育、对学校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爱校如家,视学校的发展为生命,倾力学校的管理,把吃苦当作享福,我相信将学校办好、办出特色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感动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先学后教”的可贵之处,在于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让学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
“先学”是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先学”环节又是“后教”的依据和重点,这样,教师的教就是有很强的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以学定教”的理论和原则落实到实处。
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通过听课和听蔡校长评课,切实感悟到永威课堂抓住了课标的实质,是科学的。
《教学革命》学习心得
《教学革命》学习心得《教学革命》学习心得(精选11篇)《教学革命》学习心得篇14月12日,有幸聆听了任教授的分享式教学研讨会,并且观摩了两节课,接触到了分享式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构建规则,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困惑。
在整个分享式教学的课堂上,依稀能够找出我们日常教学方式的影子,只不过,我们并没有如此的系统化。
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的好处,它的前景是美好的。
首先,它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要角色,他们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提出问题,在独立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自主的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快乐的分享自己的成果,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增强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无裨益。
其次,它能够让学生自信,在自信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补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在和同伴的交流与集体的智慧同取得一定的进步。
最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并不是按照自己的预设和备课来组织课堂。
他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机敏的课堂机智,依据学生的发散思维来构建自己的课堂语言,来引导学生在“无序”中走向“有序”,而不至于使学生偏离了方向,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学生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能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得是一件相当快乐的事情。
然而,对于这种教学形式,在现实的教学中,我觉得只能是取其精华,借鉴使用。
全盘的“拿来主义”对于我们目前的教学来说是不现实的。
有很多种方法我们都需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因为教无定法。
但是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我们只是了解了表面的东西,对于具体的文本内容,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如何实践,依然模糊不清。
例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价值性,而对于需要学生感悟的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如果不以课文为例教给我们学生一定的表达方法,那学生如何进行读写的结合呢?有些文章是需要学生精读品味的,这样的文章又如何进行操作呢?总之,当我们无法解决困惑的时候,盲目的模仿只会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教学的方向。
《教学革命》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革命》读书心得体会苏云云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情怀。
坚持读书是每一个老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
尤其是处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学习化的时代,只有读书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促进专业发展。
我读了蔡林森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收获颇多,这也为作为新老师的我,在教育行业内的起步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让我收获颇多。
书的开篇就记录了蔡林森的成长历程,从蔡老师的一生经历中,不难看出他是从艰苦生活中历练出的一把宝剑,才能说出“吃苦是福、吃苦才能学会学习、吃苦才能当好老师······”这样具有感染力的话,让我们每个读者,都能从蔡老师的艰苦经历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与之产生共鸣,真正做到“甜从苦中来”。
作为八零后的我,对于老一辈经历过的那些沧桑岁月多数是我不能想象或者很难理解的,但是读过蔡老师的书后,我在意的似乎已经不是当时的社会有多惨淡,又多么的不公平,更多的是我对蔡林森老师那种面对艰难困苦仍然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品质的敬佩。
我想,正是因为经历过,所以才更有发言权,这也让蔡老师精心研究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更具说服力吧。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给了我们基层老师们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们老师能够灵活运用,上好新课程改革的课,教学生学,让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很快的奔驰在自学的快车道上,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这种课堂结构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全过程学生自学。
蔡林森老师的这一本新书,完全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像我们宣告了,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既能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绝对优势,也能让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过程中自身得到不断的提高。
真正的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也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老师的角色也得到了充分的转变,由“匠”转变成了“师”,真正突破了固有教学模式的禁锢。
作于一名新教师的我,读了蔡老师的新书后,我开始反思,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尝试着运用蔡林森老师创造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尽量让自己少讲一些,留给学生的时间多一些,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突然一下子就活起来了,且真正实现了“让课堂回归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心得体会-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精品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代冠林教师的原动力我是一位语文老师,以下是一位工作一年多的菜鸟教师的某一生活片段。
2019年初冬的第一场雪,我立在皖西当代中学楼四楼的窗前看着细小的雪片在空中飞舞,心暖暖的,我打开窗,伸出头,仰面向雪,点点的冰凉轻触脸庞,心中有言传不出的快意,我痴痴地笑,笑完之后走向教室,去驾驭三尺讲台,我说的课是李煜的《虞美人》,也许是婉约词容易被我们这些平常人感知的缘故吧,学生听地很认真。
说着说着,我再次提及窗外的雪,感叹心性的差别对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嘴里和学生解读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进而牵出诸多文人与之相反的豪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八百里分麾下炙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安能吹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感叹这些内化到骨子里的东西,又岂是借助三两点雪花所能苦吟出来的呢。
由雪及心,现在我慢慢地喜欢上语文教学工作,每天趴在书堆中翻阅资料,细细地体味那些天成文章所带来的审美情趣,通过文章去遥想独立寒秋的伟岸;惊叹弯弓射大雕的勇武;仰慕东临碣石,顾盼天下的雄主;怜惜栏杆拍遍,无人会意的落寞;艳羡采菊东篱,身融南山下的旷达。
我内心获得诸多喜悦和满足,再将这些领悟和感触清清爽爽地传授给学生,是多么快乐的事。
每天早晨,我和学生一起晨读,他们背课文,我也背,背着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文章,我庆幸有这样美好的工作。
以上是我第一年工作的一个片段,因为要上好课,我背掉了三百多首古诗词,并尝试着写些东西,教书不是我的烦恼,它恰是一份快乐。
蔡林森先生的执教经历更是丰富多彩,五十年的执教生涯。
数学专业出身的他带过物理、语文、政治、音乐、美术等,而他却把每一科都教得很成功。
并且从中获得快乐。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教后学》有感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指新教材,还有新的课程标准,更重要的是新的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小主人。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拥有学习主人翁意识,主动地学习呢?一直以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可惜收效甚微。
今年暑假,在增江街指导中心领导的倡导下,我阅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教后学》,收获匪浅,触动良多。
它如一盏指路灯,为我指引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观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且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中心地位应让位于学生,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今后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宰,我们应该要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如今,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以,洋思中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坚守信念,积极探索从蔡林森校长的身上,我看到了努力与坚持。
蔡校长在“教学革命”逐步走向成功的路上,付出了许多难以言之的艰辛,但因为他能做到“肯吃苦”和“坚持”,所以成功了。
这种坚守信念,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可以沿着前人的路走,虽不完全踏着他们的脚印走,但却有迹可循。
2022《教学革命》读后感
《教学革命》读后感
阅读了蔡老师的《教学革命》,使我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这种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普通教师中的一名,这种教学模式有多么多么的成功,或许不会太去关注,我们更关注的是它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怎样的益处,是否会对教学实效上有本质的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
这样的安排,有了明确的认识,有了规定的时间,学生同时也知道了接下去检测的内容,自学的时候,就好比在备战,让学生能够更加珍惜课堂上的每分每秒,快节奏的完成自学任务,高效就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来了。
传统课堂,学生多数是被动的听从老师的讲解,如果老师讲得生动、简洁,那学生成绩还凑合,但对普通教师来讲,平淡的课堂,学生的接受必然是懒散的,所以教学成绩实效必然不会达到高效。
不仅如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这对教师来讲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备课时必须要换成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当学生碰到这种问题时,他们是怎么想的,用他们的思维,到底应该怎么学,才能更高效的完成。
如果教师备课能达到这种高度,相信这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都应该是非常到位的了,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成绩怎会不突出。
《教学革命》学习心得
《教学革命》学习心得学习《教学革命》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学习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觉得《教学革命》这本书的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教学革命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念。
作者通过实际案例和研究数据,让我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者指出,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导和学生的被动接收,这种单向传递的方式往往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
而教学革命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我觉得《教学革命》这本书的作者着重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观。
作者指出,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应试技巧,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真正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而教学革命则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出对人生和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
这个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我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再次,我觉得《教学革命》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作者推崇的问题驱动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分享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作者还介绍了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和反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和他人合作中不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培养出团队合作的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的介绍和分析,使我对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我觉得《教学革命》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教学革命的有效性。
例如,作者提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教学革命的课程比传统教学模式的课程效果更好,学生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方面得到了更明显的提升。
这些实证研究结果对我来说是很有说服力的,它们让我相信教学革命确实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学革命》学习心得
《教学革命》学习心得《教学革命》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它为我提供了很多关于教学的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并且学到了如何进行教学革命。
下面是我从书中学到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学习心得。
首先,书中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教师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和记忆,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然而,在现代社会,创造力和主动性已成为重要的素质。
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着将学生的主体性引入到课堂中,例如组织小组讨论、开展探究性学习等,这些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经常是以讲授为主,这种单一的方式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通过不同的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评价的重要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这种方式往往只能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从不同的层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学生展示作品、小组合作评价等。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开始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够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通过阅读《教学革命》,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并且学到了如何进行教学革命。
我将学生主体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评价的重要性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
蔡林森在书中总结了他几十年的经验成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方式。
读了他写的书,让我对课堂教学的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学习了蔡林森的教学精髓,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教师都在寻找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通过《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阅读,我深受启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确实是实现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自我发展的意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的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
这样,课堂上有动(有序的更正、讨论)有静(静下心来,静静地读书、思考,当堂完成作业),静中有动(紧张地动脑,学习),学习效率就特别高。
反观我们的课堂,老师满堂讲,学生不一定听;老师满堂问,学生照本宣科答却不一定懂;课余作业都对,考试却一塌糊涂。
这样的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轻轻松松,其实学生不动脑筋,学习效果就谈不上。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及时、准确反馈信息,当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学生读书后,进行检测,检测就暴露出了问题,以后通过后教(学生更正、讨论,教师有针对性的精讲),能当堂解决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
而我们的课堂,老师按预设的问题讲(老师的预设与学生肯定不完全一致),学生按课前准备好的讲稿答(学生的准备往往是照本宣科),课余作业有些学生不能做到独立完成或根本不写。
这样,就做不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每节课都遗留一点问题,日积月累,问题就能成山了,与此同时一部分学生也就放弃了学习。
班主任随笔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近期,我拜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这本书,讲述了蔡林森老师在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显示出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心,让我受益匪浅。
一、落实教学核心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前提。
“先学后教”的可贵之外,在于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
“先学”势必把学生一开始就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成为“后教”的依据及重点。
这样的教不是盲目的,不是随意的,势必使以学定教的理念和原则落到了实处。
其实,这个模式,不但是“先学”,而且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所以“先学后教”不但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更是突显和落实教学核心的问题。
无疑这是准确的,是科学的,是先进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提升质量的核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充分强调了学生内因的作用。
蔡校长在书中说,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
教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一定能把学生教好,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无法取代的。
以篮球作比喻,学生假如是一个充满了气的篮球,那么我们教师轻轻一拍,球就能够弹得很高,假如学生是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我们做教师的,无论你用多大的力,恐怕篮球也不会拍起来,自己费力不小,教学没有效果。
那么怎样让学生都能成为一个个充满了气的篮球呢?所谓“气”在这里指的是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个种模式,才能让学生好思、勤学、苦练,让学生的内因真正发挥出来。
三、关爱学生是提升质量的保证。
教师能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这确实是依靠科学,遵循规律,有效地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
这是师德要求,是教师良好个人素质的体现,成为了蔡林森校长眼中“有效地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教学模式缔造教学奇迹
——读《教学革命》有感
何炳文增城市增江街初溪小学
在暑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蔡林森校长所著的《教学革命》一书,深刻地认识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型教学模式,深入地了解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应用价值。
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看似简单易操作,并且效果好,但起步的时候却是相当的艰难,但洋思中学始终以其卓越的教育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创造出了奇迹,正如书中扉页的一幅对联“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真实写照。
看完后,我深受启发,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又符合科学,富有实效,它有先进的、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等原则,也以哲学理论做基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学,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它不仅仅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也改变了“教”与“学”的主次,更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教师成了组织者、策划者和引领者,而每一步的学习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真正地发挥了出来。
2.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解决了优生和学困生的差异问题,在课堂上,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学习,然后优生去帮助学困生,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让优生帮助学困生改错,并讲清问题的“所以然”,这样不仅使优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原则。
3.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检测过程中,主张让学生先模仿例题做类似的习题,不要拔高,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不断地反馈矫正,充分暴露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和反馈矫正原则。
4.无数事实证明,认识是从实践开始的,在实践中学,才能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中的“先学”,就是指学生先实践初步形成认识,“后教”也是让学生实践,加深认识,再通过“当堂训练”完成作业,达到举一反三,进一步加深认识,这样每一步都让学生实践,从而形成认识,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充分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二、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备课充分、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时间抓得紧,教学效果明显
1.“先学”是学生在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下,学生带着任务、目的,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新知识的自学,并进行检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
学目标和自学指导的设置都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强。
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自学效果,增强了学生课堂上的时间观念,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足了自学的时间、空间,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后教”是学生完成自学和检测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并不是教师毫无目的的、多个知识点的讲解。
这个环节最能体现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功底,教师要根据学情来确定自己下一步该教什么,怎样教?教师原先备好的课,会因学情的变化而随之变化,课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让多数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扮演。
将学生的答案、思路和方法完全展示在同学面前,让学生从中类比异同,寻找最好的方法和思路。
“教”的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
2.“当堂训练”环节。
该环节是巩固本节课知识,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
尤其是练习题的设计,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因此,课堂上学生都在紧张有序的学习,课堂时间抓得紧,就象考试一样,真正强化了双基,达到了一定的检测效果。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对我的教学方法的影响
1.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学生能做的教师坚决不讲。
不能将学生困得过死,对学生总不放心。
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点拨者,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
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成为课堂主人。
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推动课堂效率的提高。
2.为了要灵活运用教案,最好是二次备课,为了当堂训练,练习要简单(以课本为主)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需做好“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四清工作。
总之,在教学中,我要联系自己的课堂,不断地反思,实践,及时总结,再实践,借鉴永威经验,适时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相信我的教学成绩也会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