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补体系统0

合集下载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
【B型题】
1.B2.E3.C4.A5.B6.A7.C8.D
【C型题】
1.B2.C3.D4.B5.A6.D7.B8.B9.C
【X型题】
1.ABCDE2.ABCDE3.ABD4.ABE5.ABCDE
三、名词解释(见学习要点)
四、问答题
1.答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中的一组球蛋白,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因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而得名。它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①补体的固有成分,包括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4、C2;MBL途径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和丝氨酸蛋白酶;旁路途径的B因子、D因子;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C3、C5~C9。②调节蛋白,包括备解素(P因子)、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等。③补体受体:CR1~CR5、C3aR、C2aR、C4aR等。
6.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有__、、、和C5b~C9。
=、选择题
【A型题】
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顺序是
A.C123456789 B.C145236789C.C124536789D.C142356789E.C132456789
2.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
A.C3B. C2C.C1 D.C9E.C5
2.C3a、C5a具有
3.补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称为
4.补体膜攻击复合体的膜攻击作用为
A.C1q B.C3转化酶C.C5转化酶D.膜攻击复合体E.补体激肽
5.经典激活途径生成的C4b2b是
6.经典激活途径的识别单位是
7.旁路途径生成的C(3b)nBb是
8.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效应物是
【C型题】

第二章 免疫分子 1 2 Ig和补体系统

第二章  免疫分子   1 2 Ig和补体系统

第五章 免疫分子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包括成熟B 细胞的膜表面Ig(SmIg)和某个B 细胞克隆受抗原刺激、激活、分化、转化为浆细胞后分泌的Ig 。

由于Ig 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结合的功能,故称为抗体(antibody,Ab)。

在人体内约有1×107个B 细胞克隆,各个B 细胞克隆的SmIg 分子的VL 、VH 结构都不一样,能识别差异极其微小的各种抗原决定簇,产生相应的Ig 分子。

分泌于血清中的Ig 分子结构极不均一,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千差万别,Ig 自身表现的抗原性(血清型)也多种多样。

关于Ig 产生的遗传控制及多样性的起源,遗传学家们一直在进行研究,并存在分歧,提出的学说主要有胚系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和基因重排学说。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重排学说不断被实验证实和完善,受到普遍赞同。

一、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Ig 分子的基本结构为,两条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 L 链)在两条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 H 链)外侧,L 链和H 链之间,H 链与H 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成一个“Y ”字型。

每条L 链由210~230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23ku ,每条H 链由420~44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50~70ku 。

所有Ig 的L 链和H 链从氨基端起的100多个氨基酸的组成和顺序多变,称为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 区),L 链的V 区(VL)由108个氨基酸组成,H 链的V 区(VH)由107~130个氨基酸组成,VL 和VH 共同组成与相应抗原决定簇结合的部位。

在VL 和VH 中氨基酸组成的变化仅集中3个区域(占氨基酸总量的15%~20%),称为超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

超变区是Ig 与抗原结定簇结合的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CDR)。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

调节补体激活的膜蛋白
CR1(complement receptor 1):存在于大多数血细胞,肥大细胞,配体为 ( ):存在于大多数血细胞 ):存在于大多数血细胞,肥大细胞, C3b、C4b和iC3b。可加速 C4b2b和C3bBb 的解离、作为 I 因子辅助因子 的解离、 、 和 。 和 的灭活、与免疫复合物结合, 加 速C4b、C3b 的灭活、与免疫复合物结合,促进分解和吞噬 、
COMPLEMENT
MEDICAL IMMUNOLOGY
C3转化酶作用部位 C3a
I 因子作用部位
C3c
C3d
S-S S-S
C3b
C3分子及其裂解产物 分子及其裂解产物
COMPLEMENT
MEDICAL IMMUNOLOGY
补体系统的激活
COMPLEMENT
MEDICAL IMMUNOLOGY
COMPLEMENT
MEDICAL IMMUNOLOGY
补体系统的命名
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 C ” 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 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 B、D、P、H…” 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 、 、 、 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 a、b… ” 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 、 具有酶活性的补体成分——“ – ” 具有酶活性的补体成分 灭活的补体片段——“ i ” 灭活的补体片段 调节蛋白——以功能命名 以功能命名 调节蛋白
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COMPLEMENT
MEDICAL IMMUNOLOGY
膜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的形成 细胞膜 的形成:细胞膜 膜攻复合物 的形成 表面的C3b、5b与C6、C7、C8 依次结合形成 C5b678 复合物。 、 与 、 、 复合物。 表面的 在细胞膜表面共聚, 该复合物诱发 C9 在细胞膜表面共聚,形成膜表面的通道结构 MAC, 造成胞膜的穿孔损伤。 造成胞膜的穿孔损伤。 膜攻复合物的效应: 膜攻复合物的效应 MAC插入靶细 插入靶细 胞脂质双层膜, 胞脂质双层膜,形成直径 10 nm 的 小孔, 小孔,引起细胞溶解

补体系统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补体系统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补体系统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X型题1.下在述哪些情况时需要补体A.卵磷脂酶溶解红细胞B.特异性抗体介导红细胞溶解C.ADCCD.免疫粘附E.促进吞噬作用正确答案:B,D,E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2.C3是补体系统中最重要的组分,原因是A.它是激活效应扩大的主要因子B.C3参与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激活C.为旁路激活途径的第一个成分D.是3条补体活化途径的汇合点E.C3在血清中含量最高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3.可激活人补体旁路途径的物质有A.酵母多糖B.IgMC.凝聚的IgAD.IgDE.凝聚IgG4正确答案:A,C,E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4.属于补体系统固有成分的是A.DAF MDP HRFB.B因子,D因子C.C1~C9D.丝氨酸蛋白酶E.H因子、I因子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5.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有A.病毒感染细胞B.抗A血型抗体与A型红细胞结合的复合物C.酵母多糖D.细菌脂多糖E.IgA正确答案:C,D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6.补体旁路激活途径激活效应的扩大是因为A.血清H和I因子的下降B.正常情况下血清中保持有低水平的C3bC.激活物的持续存在D.C1INH缺乏2+</sup>“ value1=“E”>E.血清中有足够的C3、B因子和Mg2+正确答案:B,C,E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7.C3b粘附的细胞主要包括A.血小板B.红细胞C.中性粒细胞D.巨噬细胞E.肥大细胞正确答案:A,B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8.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活化阶段有关的组分是A.C3C4B.C1C.C5C9D.C4C2E.B因子P因子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9.在补体旁路激活中A.补体C5,C6,C8不参与B.需要免疫复合物C.具正反馈效应2+</sup>“ value1=“D”>D.需要Ca2+E.可产生C3a,C5a正确答案:C,E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0.补体旁路活化途径A.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具有放大效应B.可杀伤奈瑟菌C.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具有放大效应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具有杀伤作用E.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正确答案:B,C,E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1.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成分有A.C4aB.C2aC.C5aD.C4bE.C3a正确答案:A,C,E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2.免疫复合物活化补体可以导致A.调理作用B.免疫复合物的清除C.过敏毒素释放D.趋化因子释放E.中性粒细胞的杀伤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3.能与补体Clq亚基结合的Ig有A.IgG3,IgG4B.IgG3,IgG2,IgG1C.IgG1,IgG2D.IgA,IgEE.IgM,IgG3正确答案:B,C,E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4.关于C3分子描述正确的是A.可被C3转化酶裂解成C3a和C3bB.C3b可与免疫复合物结合C.C3b可被I因子灭活D.具有与CRI结合位点E.可结合于微生物、靶细胞上,但不能结合在正常细胞膜上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5.补体的3条激活途径A.是各组分的有序的连锁反应B.C3是共同参与成分C.活化中的各部分或片段的复合物具有酶活性D.不同的片段或片段的复合物可在细胞表面固定E.C42、C423、C5b、C567可在被激活的原始部位就地形成复合物,也可移动至其他部位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6.补体活化的调节中能与C3b或C4b结合的成分是A.HBPB.DAFC.H因子,I因子D.MCPE.C4bP正确答案:B,C,D,E 涉及知识点:补体系统17.补体旁路激活途径区别于其他途径的特点是A.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一样B.有B、D、P因子参与。

补体系统的概述及系统的组成

补体系统的概述及系统的组成

医学知识医学基础知识重点:补体系统的概述及系统的组成2015-05-25 12:17:45| 医疗卫生人才网推荐:中公医学网医疗卫生考试网医学免疫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

一.补体系统的概述补体系统是由正常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蛋白质,以及其调节蛋白和相关膜蛋白共同组成的系统。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1.补体系统按功能分为以下三组:(1)固有成分:C1(C1q,C1r,C1s)-C9、B、D、P因子、MBL、丝氨酸蛋白酶。

(2)调节分子:分为可溶性调节因子及膜结合性调节分子。

(3)受体成分:有C1qR,CR1,CR2,CR3,C3aR,C5aR等。

2.补体成分命名:(1)固有成分:用C后加阿拉伯数字表示,如:C1、C4、C2等。

(2)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如:B因子、D因子、P 因子、H因子等。

(3)裂解片段:小片段用a表示,如:C3a;大片段用b表示,如:C3b。

(4)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如:C3bBb。

(5)灭活补体片段:符号前加i表示,如:iC3b。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补体系统-免疫学

补体系统-免疫学

C3b
b C3 b
b
C5转化酶形成
两种途径的C5转化酶
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
旁路途径的C5转化酶
C3b
C3b
旁路途径识别活化
(三) 凝集素激活途径(MBL途径)
激活剂:病原微生物表面糖结构 参与成分: MBL(甘露糖结合凝 集素)、FCN(纤维胶原素)、MASP、 C2-C9
❖病原微生物感染 M和中性粒细胞产生IL-1、IL-6、TNF 急性期反应 肝脏产生MBL等急性期蛋白
2、CH50测定方法
1.绵羊红细胞浓度的调整(2%-5%) 2. 溶血素滴定(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灭活补体) 3. 稀释缓冲液 4. 50%溶血标准管 5. 50%溶血总补体值的计算
CH50(U/ml)=(1/血清用量)*稀释倍数
3、方法评价与临床意义
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低,补体的活性除 与反应体积成反比外,还与反应所用的缓冲液、绵 羊红细胞的数量以及反应温度有关。检测的是补体 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所得结果反应补体C1-C9等 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 水平下降:严重肝病、营养不良、G 细菌感染 水平升高:心肌梗塞、妊娠、糖尿病、甲状腺炎
❖小结
❖1. 补体系统的概念 ❖2. 补体系统激活的3条途径 ❖3. 补体的生物学 1. 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 (图、表) ❖ 2. 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功能?
(三)补体的生物合成及理化性质
1. 主要产生细胞为肝细胞和巨噬细胞;角质形 成细胞、内皮细胞、肠道上皮细胞、肾小 球细胞等也可产生;
2. 成分均为糖蛋白; 3. 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D因
子最少;
4.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性形式存在; 5. 对热敏感:56℃, 30min 可灭活; 6. 感染时大量升高。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补体系统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补体系统

疾病治疗策略的制定
通过对补体系统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某些免疫相 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疾病治 疗策略的改进和创新。
药学教育与研究生的培养
加强对补体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培养具备 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药学专业人才,为药学领 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展望与结论
补体系统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深入探索补体系统的分子 机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未来将更深入地揭示补体系统 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机制,为药物设计和治疗提供 理论支持。
补体系统与疾病关联的研 究
进一步研究补体系统在不同疾 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助 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策 略,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 更多可能性。
补体系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补体系统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补体系统在肿瘤免疫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杀伤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也可 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因此,如何利用补体系统的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研究 方向。
补体系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针对补体系统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例如,通过抑制补体系统的过度激 活来减轻其对肿瘤细胞的保护作用,或者通过激活补体系统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等。这些研究为补 体系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基于补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药物设计 和结构优化,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
补体系统与药物代谢和药效的关系
药物代谢
补体系统参与药物的代谢过程,影响药物的吸收、分 布、代谢和排泄。
药效发挥
补体系统在药物发挥药效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影响 药物的疗效和作用强度。

医学免疫学 Complement System(补体系统)

医学免疫学 Complement System(补体系统)

五、补体激活的共同末端效应-
MAC(membrane attack complex)的 形成
补体活化的调节
Balance
活化成分的衰变
大多数补体活化后的产物极不稳定,如: C3b,C4b半衰期60微秒 C4b2b的半衰期在37ºC为5分钟 C5b半衰期在37ºC为2.3分钟 C567半衰期0.1秒 C5a, C3a, C4a可以被羧肽酶裂解
活化阶段
形成C3及C5转化酶的过程
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 (MBLectin pathway)
MBL→MASP → C4→C2→C3 →
C5→C6→C7→C8→C9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膜攻击阶段
Mannose-binding lectin, MBL-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调节性T细胞
• C3a-C3aR Th2应答
补体系统与疾病
补体系统与疾病
•补体固有成分的遗传缺陷 •补体调节蛋白缺陷
补体系统与疾病
{ 补体遗传
性缺陷
感染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SLE, 肾小球肾炎,血管炎,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
补体调节蛋白缺陷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 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皮肤和粘膜(胃肠道、呼吸
膜分子:MCP (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 CD46,膜辅助蛋白), DAF(decay-accelerating factor, 衰变加速因子), MIRL (membrane inhibitor of reactive lysis,CD59, 反 应性溶解膜性抑制物), 同源限制因子
1,补体 (Complement, C ) 2,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3,补体来源:肝实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来源。

补体系统(WY)

补体系统(WY)

C1qrs
裂 解
裂解
Mg2+
裂解
C5
裂解
C5b
C5b~9(攻膜复合物)
C5a
C6 C7 C8 C9
补体旁路激活途径
裂解
C3裂解
不稳定
稳定
C5
裂解
C5b
C5b~9(攻膜复合物)
C5a
C6 C7 C8 C9

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两大方面:补体在细胞表 面激活并形成MAC介导溶细胞效应;补体激活过程中 产生不同的蛋白水解片段,从而介导各种生物学效 应。 1、溶解或杀伤细胞; 2、调理作用和免疫粘连作用; 3、过敏毒素引起炎症反应及趋化作用; 4、清除免疫复合物; 5、免疫调节作用。

1、溶解或杀伤细胞

补体被激活后,在细胞表面形成攻膜复合体 (MAC),并镶嵌到细胞膜内,使细胞膜被穿孔,
导致细胞内容物向外渗漏,而细胞外的水分大量
涌入细胞内,最终细胞发生溶解。
2、调理作用和免疫粘连作用
C3b、C4b和灭活的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
以C3b为例:
机体内存在很多靶细胞,有的靶细胞结合了C3b,
是由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
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组分,
故称为补体系统。
(二) 补体系统的组成 1. 补体系统组成:按功能分三组:
(1) 固有成分:C1(C1q,C1r,C1s)-C9、 B、 D、 P因子、MBL、丝 氨酸蛋白酶。
(2) 调节分子: a. 可溶性调节因子; b. 膜结合性调节分子。 (3) 受体成分:C1qR,CR1,CR2, CR3,C3aR,C5aR等。
C1s裂解后产生的小片段:具有酶活性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

(一) 经典(传统)激活途径:
1、激活条件:
构象变化
2、激活过程分三个阶段:
识别阶段:抗原抗体激活补体 C1q
活化阶段:三个转化酶形成:C1酯酶、C4b2b、C4b2b3b 膜攻击阶段:形成膜攻击复合体C 5b6789
识别阶段:抗原抗体激活补体 C1q 、C1r、C1s
形成C1酯酶 C1q rs,
(四)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膜攻击阶段)
三、补体活化的调控
四、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一)溶细胞、溶菌、溶解病毒的作用 (二)调理作用
(三)免疫粘附:
(四)炎症介质的作用: 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趋化作用:吸引血液中的白细胞到炎症部位 过敏毒素作用: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逸出、水肿 激肽样作用: 疼痛等 (五) 免疫调节作用:
第四章 第二节 补体系统 p27
要求掌握: 1、 补体系统的概念 2、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激活物、 激活条件及共同末端途径; 3、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抗体的 中和作用 抗原-抗体复合物 激活补体 溶细胞作用 抗体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
绵羊抗霍乱血清能够溶解霍 乱弧菌,加热阻止其活性; 加入新鲜免疫血清可恢复其 活性。 首次报道了补体的溶菌效应.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理化性质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的固有成分 指存在于血浆和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 级联反应的基本成分,包括: 经典途径的 C1(C1q、C1r、C1s) ~ ~ C9; 旁路途径的 B因子、D因子; MBL途径的 MBL、MASP 2.补体激活的调节蛋白: 可溶性调节因子(血浆中): C1INH、 I因子、H因子、 C4bp 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细胞膜上): 衰变加速因子、同源限制因子等 3.补体受体: 是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介导补体活性 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学效应的受体分子 C1qR,CR1,CR2,CR3,C3aR.,C5aR等。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系统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系统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 体系统
2023-11-12
目 录
• 补体系统概述 • 补体系统的调节机制 • 补体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 补体系统的研究方法 • 展望与结论
01
补体系统概述
定义与作用
补体系统
是一类经由固有免疫应答产生的、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机制激活的、 在补体调节蛋白的调控下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水解系统。
单基因遗传病分析
研究单基因遗传病与补体 系统基因变异的关系。
群体遗传学分析
研究群体中补体系统基因 频率和疾病易感性的关系 。
补体功能异常的检测与诊断
疾病诊断
通过检测补体系统相关指标, 辅助诊断相关疾病。
药物疗效监测
监测药物治疗前后补体系统相关指体补体系统遗传背景与疾病 发生风险的关系,为个体化预防和 治疗提供参考。
03
补体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补体系统与感染性疾病
补体系统激活与病毒入侵
补体系统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病毒表面蛋白与补体 分子结合,激活补体级联反应,产生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细菌感染与补体调节
细菌感染时,补体系统被激活,通过产生补体激活产物和炎症介质 ,参与抵御感染。
寄生虫感染与补体激活
寄生虫感染可诱导补体激活,产生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有助于清 除寄生虫感染。
补体系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1 2 3
自身抗体与补体激活
自身抗体可与自身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导 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补体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可 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引起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
类风湿关节炎与补体异常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存在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 体,可激活补体系统,产生炎症反应和关节损伤 。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

补体的激活与调节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 病原体甘露糖残基与炎症反应产物甘 露聚糖凝集素(MBL)结合,导致MBL相关的 丝氨酸蛋白酶活化,此酶具有类似C1(酯 酶)活性,从而启动C4和C2的活化。
补体的激活与调节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
• 激活剂
MBL途径的激活起源于炎症反应诱导产
生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 MBL可与
补体的激活与调节
经典激活途径
首先激活C1,
依次激活C4,C2,
C3, C5~9
补体的激活与调节
经典激活途径 • 激活剂 免疫复合物
(immune complex ,IC)
C1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免疫球蛋白的补体结合 点相结合,是经典途径的始动环节
补体的激活与调节
经典激活途径 • 激活条件
– C1仅能与IgM的CH3或IgG的CH2结合; – 游离的抗体分子不能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 – 每一个C1q分子中,必须有两个球状结构和补体结合 点结合时才能导致C1活化;
基本知识
组成 • 固有成分 • 补体调节蛋白 • 补体受体 CR1,CR2,C43……
基本知识
补体系统的命名
– 按发现顺序命名
• 固有成分的命名 C1-C9
– 按功能命名
• 调节因子的命名 (DAF)
– 裂解成分的命名
基本知识
书写规则
• 转化酶 补体是以酶原形式存在的蛋白质,当其结 构改变,会具有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可水解另一种 补体蛋白。这时,这个酶就叫做”××转化酶”。 具有酶活性的补体成份,均在其上加横线表示。 • 水解片段 补体被蛋白水解酶水解后,会形成相对 较大的片段和相对较小的片段,通常大片段用b表 示,小片段用a表示。例外,C2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

C3bBbP
C3b
C3bnBb
形成攻膜复合物
第三节 补 体 激 活 的 调 控
一、自身调控 二、调节因子的作用 C1 INH、C4bp、H因子 、 I 因子 、 过敏毒素灭活因子 、 S 蛋 INH、 bp 、 因子、 因子、过敏毒素灭活因子、 白 CR1、MCP、DAF、HRF、MIRL CR1 MCP、DAF、HRF、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1. 调理作用
病原菌
C3b
CR1
吞噬细胞
2. 引起炎症反应 C3a、C4a、 C3a、C4a、C5a 过敏毒素 C5a趋化作用 C5a趋化作用
3. 清除免疫复合物 C3b免疫粘附 C3b免疫粘附
4. 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捕捉、固定抗原 捕捉、 促细胞增殖分化 调节免疫细胞效应功能
四、补体系统的理化性状: 补体系统的理化性状:
补体各成分均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 补体各成分均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 分子量25kDa( 因子) 400kDa( 分子量25kDa(D因子)~400kDa(C1q)。 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有波动。 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有波动。 各成分中以C 含量最高。 各成分中以C3含量最高。 补体成分性质极不稳定,56℃加热30min即可灭活 补体成分性质极不稳定,56℃加热30min即可灭活
补体激活的MBL途径 二、补体激活的MBL途径
MBL + +丝氨酸蛋白酶 病原体 甘露糖残基 MASP + C4b2b C4 C4a + C4b
C2
C2a + C2b
三、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
C3bBb
B因子 D因子 因子 因子
备解素( ) 备解素(P) C3

补体系统(1)

补体系统(1)
第五章 补 体 系 统
Chapter 5 Complement
补体的发现
不加热
免疫动物 新鲜抗血清
细菌发生溶解
56℃加热
Jules Bor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细菌发生凝集
新鲜豚鼠血清
1 新鲜血清能溶解细菌 2 加热后不能溶解细菌
不耐热的成分,能辅助特异性抗体 的溶菌作用,称为补体 (complement)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意义
(一) 补体的生物功能 1.细胞毒作用(溶菌、溶病毒和溶细胞)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2.调理作用
3.免疫黏附——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
4.炎症介质(C3a和C5a)
(二) 补体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1.机体抗感染防御的主要机制
居中
较晚
最早
(二) 补体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2.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诱导/免疫细胞增殖 分化/免疫应答效应/免疫记忆)
发衰变 ❖ 膜辅助蛋白(MCP):协助I因子将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结
合的C3b裂解 ❖ I因子:使C3b裂解
阻断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
(二)旁路途径的调节
❖ 抑制C3转化酶的组装和形成 ❖ I因子、H因子、CR1以及MCP等
❖ 对旁路途径的正性调节作用 ❖ P因子
(三)针对MAC形成的调节
❖ CD59: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 ❖ C8bp:抑制MAC组装 ❖ S蛋白:抑制MAC形成 ❖ 群集素:血浆蛋白,抑制MAC组装
❖ 激活物质为含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基的病原微生物 ❖ 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 激活MASP: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
MASP1可直接裂解C3;MASP2 可水解C4及C2 ❖ 活化不需C1,而由MASP、C4、C2、C3介导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作用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作用

补体系统的⽣物学活性作⽤补体系统的⽣物学活性作⽤补体系统是⼈类和某些动物种属,在长期的⽣物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特异性免疫因素之⼀,它的作⽤是多⽅⾯的。

补体系统的⽣物学作⽤,⼤多是由补体系统激活时产⽣的各种物质所发挥的。

溶菌、杀菌和细胞毒作⽤:补体能协助抗体杀灭或溶菌某些⾰兰⽒阴性细菌如霍乱弧菌。

补体还能溶解⾎细胞,如红细胞、⽩细胞及⾎⼩板等。

当补体的C5-C9各成分均结合到细胞膜上时,细胞表⾯会出现许多直径为8-12毫⽶的圆形损害灶,最终导致细胞溶解。

溶解细胞亦称细胞毒作⽤。

调理作⽤:补体裂解产物C3b,与细菌或其他颗粒状物质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的这种作⽤称为调理作⽤。

这是因为C3b 肽链的⼀端能与细菌结合,另⼀端能与细胞表⾯有C3受体的细胞(如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结合。

这样,C3b作为桥梁把细菌或其他颗粒与表⾯有C3b受体的吞噬细胞连接起来,起到促进吞噬的调理作⽤。

中和及溶解病毒:在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复合物中加⼊补体,则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阻⽌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

近年来发现,不依赖特异性抗体的只有补体的即可溶解病毒的现象。

如RNA 肿瘤病毒及C型RNA病毒均可被灵长类动物新鲜⾎清所溶解;若出去⾎清中的补体,该⾎清就不再能溶解病毒。

据认为这种病毒溶解现象与病毒膜上有C1特异性受体有关。

炎症介质作⽤:1)激肽样作⽤C2b具有激肽样作⽤,能增加⾎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故⼜称C2b为补体激肽。

遗传性⾎管神经性⽔肿患者即因先天性缺乏C1抑制物,⾎清中C2b⽔平增⾼⽽发⽣⽔肿。

补体激肽的作⽤不能被抗组织胺药物抑制。

(2)过敏毒素作⽤C3a和C5a都有过敏毒素作⽤,可使肥⼤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管扩张,⽑细⾎管通透性增⾼以及平滑肌收缩,⽀⽓管痉挛。

过敏毒素作⽤可以被抗组织胺药物阻断。

C3a和C5a的化学性质不同,抗药性也不同。

C5a的作⽤⽐C3a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调节因子的作用
五、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 溶解细胞 补体系统活化 膜攻击复合物 溶解靶 细胞(如奈瑟细菌等G阴性菌, 细胞(如奈瑟细菌等G阴性菌,异型红细胞 等)。
(二)炎症介质作用 (1)促使炎症介质的释放 (1)促使炎症介质的释放 促使 C5a、C3a和 C5a、C3a和C4a C5a、 C5a、C3a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 粒细胞(C5aR、 粒细胞(C5aR、C3aR) 释放活 性介质( 如组胺、 性介质( 如组胺、白三烯及前列 腺素等) 参与炎症反应。 腺素等) 参与炎症反应。
(三)一般性质
1. 2. 3. 4. 5. 主要产生细胞为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主要产生细胞为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多数组分为糖蛋白。 多数组分为糖蛋白。 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 含量最多, 因子最少。 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性质不稳定,加热56℃ 30min失活 56℃, 失活。 性质不稳定,加热56℃,30min失活。
1. 识别阶段
C1脂酶形成 C1脂酶形成
Ag-Ab复合物 Ag-Ab复合物 C1q C1r活化 C1r活化 C1s 活化
2.活化阶段 2.活化阶段
C3转化酶和 C3转化酶和C5 转化酶和C5 转化酶的形成
3. 膜攻击阶段: 膜攻击阶段:
膜攻击复合体(C5b6789n)形成 膜攻击复合体(C5b6789n) C5a C4b2b3b C5 C5b + C6 + C7 C5b67+C8 C5b678 + C9 (膜攻击复合体 膜攻击复合体) C5b6789n (膜攻击复合体) 细胞裂解
二、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 pathway) 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C1 旁路途径( pathway) 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C3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 pathway) MBL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MBL pathway) 激活单位和攻膜单位处于活化状态的补体分子和 各分子复合物都是非常不稳定的, 各分子复合物都是非常不稳定的,除非与靶细胞 膜结合,否则很快蜕变,失去活性。因此, 膜结合,否则很快蜕变,失去活性。因此,损伤 作用只限于被抗体识别的靶细胞, 作用只限于被抗体识别的靶细胞,而不能扩散到 邻近的正常细胞,只要抗体的识别功能正常, 邻近的正常细胞,只要抗体的识别功能正常,就 能保证补体有选择性的有效的攻击靶细胞, 能保证补体有选择性的有效的攻击靶细胞,而不 致损伤正常细胞。 致损伤正常细胞。
2. 补体成分命名 (1)固有成分: (1)固有成分:用C后加阿拉伯数字表示,如 固有成分 后加阿拉伯数字表示, C1,C4,C2等 C1,C4,C2等。 (2)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2)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 其他成分 因子、 因子、 因子、 因子等。 因子、P因子、H因子等。 (3)裂解片段:小片段用a表示, C3a;大片段用 (3)裂解片段:小片段用a表示,如C3a;大片段用b表 大片段用b 裂解片段 C3b。但是C2a C2b刚好相反 C2a与 示,如C3b。但是C2a与C2b刚好相反 (4)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 C3bBb。 (4)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如C3bBb。 酶活性成分 (5)灭活补体片段: (5)灭活补体片段:符号前加 i 表示,如iC3b。 表示, iC3b。 灭活补体片段
C3b与 C3b与 免疫复合 物结合有 利于与巨 噬细胞的 受体结合 而被清除。
(四)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Ag-Ab复合物(可溶性) C3b或 Ag-Ab复合物(可溶性) C3b或C4b 复合物 与血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CR结合 与血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CR结合 吞噬清除。 吞噬清除。
(三)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 )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1.激活剂 1.激活剂 MBL(mannanMBL(mannan-binding lectin) MBL 细菌甘露糖残基 丝氨酸蛋白酶
2. MASP
3.激活过程 病原入侵-----TNF,IL等诱导机体产生 3.激活过程: 病原入侵-----TNF,IL等诱导机体产生MBL 激活过程: -----TNF,IL等诱导机体产生MBL 等急性期蛋白-------MBL结合到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激 -------MBL结合到细菌表面的甘露糖----等急性期蛋白-------MBL结合到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激 活丝氨酸蛋白酶MASP-----活化C4,C2等 MASP-----活化C4,C2 活丝氨酸蛋白酶MASP-----活化C4,C2等----- ----- 形 MAC杀伤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成MAC杀伤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P78 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P78
经典(传统) 经典(传统) 途径 抗体依赖 甘露糖凝集素 途径 非抗体依赖 替代(旁路) 替代(旁路) 途径
激活C3形成C5转化酶 激活C3形成细胞裂解
三、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 (一) 补体的自身调节 1.未结合的C4b、C3b易被水解失活 未结合的C4b 易被水解失活。 1.未结合的C4b、C3b易被水解失活。 2.与细胞膜结合的C4b、C3b易衰变 与细胞膜结合的C4b 易衰变。 2.与细胞膜结合的C4b、C3b易衰变。 3.与病原体结合的C4b、C3b稳定 与病原体结合的C4b 稳定。 3.与病原体结合的C4b、C3b稳定。
免疫复合物通过C3b介导的免疫粘附作用结 免疫复合物通过C3b介导的免疫粘附作用结 合到红细胞上,随血流进入肝、 合到红细胞上,随血流进入肝、脾,经其 中的巨噬细胞(肝脏的枯否氏细胞)吞噬清除。 中的巨噬细胞(肝脏的枯否氏细胞)吞噬清除。 清除免疫复合物后红细胞仍具生命力, 清除免疫复合物后红细胞仍具生命力,参 加再循环。 加再循环。 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量大,受体丰富( 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量大,受体丰富(体内 90%的C3bR存在于红细胞上 90%的C3bR存在于红细胞上),因而是清除 存在于红细胞上) 免疫复合物的重要途径。 免疫复合物的重要途径。
(二)旁路(替代)激活途径 旁路(替代) 1.激活剂 酵母、细菌的多糖成分(LPS); 1.激活剂 酵母、细菌的多糖成分(LPS); IgA、IgE等 凝聚的 IgA、IgE等。 2.参与成分 2.参与成分 B、 D、 P因子、C3、C5~C9 因子、C3、C5~ 3.激活途径 3.激活途径 C3是启动旁路途径并参与其后级联反应的关键分子 是启动旁路途径并参与其后级联反应的关键分子。 C3是启动旁路途径并参与其后级联反应的关键分子。 在经典途径中产生或自发产生的C3b可与B因子结合; C3b可与 在经典途径中产生或自发产生的C3b可与B因子结合;血 清中D因子继而将结合状态的B因子裂解成小片段Ba Ba和大 清中D因子继而将结合状态的B因子裂解成小片段Ba和大 片段Bb Ba释放入液相 Bb仍附着于C3b, Bb。 释放入液相, 仍附着于C3b 片段Bb。Ba释放入液相,Bb仍附着于C3b,所形成的复合 物即是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其中的Bb C3转化酶 Bb片段具有蛋白酶 物即是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其中的Bb片段具有蛋白酶 活性,可裂解C3 但其极不稳定,可被迅速降解。 C3。 活性,可裂解C3。但其极不稳定,可被迅速降解。血清 中的备解素(properdin (properdin, 因子)可与结合,并使之稳定。 中的备解素(properdin,P因子)可与结合,并使之稳定。
(一) 经典(传统)激活途径 经典(传统) 1.激活剂 Ag-Ab复合物 IgG、 1.激活剂 Ag-Ab复合物( IgG、IgM ) 复合物( 主要是抗原与IgG IgM类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其次, 主要是抗原与IgG、IgM类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其次,具 IgG、 类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 Clq受体的某些RNA病毒 核酸、粘多糖、 受体的某些RNA病毒、 有Clq受体的某些RNA病毒、核酸、粘多糖、肝素和鱼精蛋白 等,均可与Clq结合,产生激活补体效应。纤溶酶或组织蛋 均可与Clq结合,产生激活补体效应。 Clq结合 白酶可激活相当数量的Clr Clr和 白酶可激活相当数量的Clr和Cls 2.参与成分 C1~ 2.参与成分 C1~C9 3.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3.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激活过程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膜攻击阶段
补体与抗体的区别
抗体
产生方式 免疫类型 化学本质 组成类型 抗原刺激产生 特异性 主要是γ球蛋白 不是酶系统
补体
体液中天然存在 非特异性 主要是β球蛋白 是酶系统
(二)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命名
1. 补体系统组成 (1)固有成分 C1(C1q,C1r,C1s)-C9、 C1(C1q,C1r,C1s)-C9、B、 D、 P 因子、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因子、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丝氨酸蛋白 酶。 (2)调节分子 ①可溶性调节因子。 可溶性调节因子。 膜结合性调节分子。 ②膜结合性调节分子。 (3)受体成分 C1qR,CR1,CR2,CR3,C3aR., C1qR,CR1,CR2,CR3,C3aR.,C5aR 等。
(2)趋化作用 (2)趋化作用 趋化因子C5a C3a、 C5a、 趋化因子C5a、C3a、 C4a 和 C5b67 C5a、 C5a、C3a 中性粒细胞向感染部位聚集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
(3)激肽样作用 (3)激肽样作用 C2a、C4a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 C2a、C4a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 炎性渗出、水肿。 炎性渗出、水肿。 补体激肽的作用不为抗组胺药物所抑制。 补体激肽的作用不为抗组胺药物所抑制。 如果机体先天缺乏C1 INH,血中C2a C1C2a、 如果机体先天缺乏C1-INH,血中C2a、C4a 水平增高, 水平增高,便会出现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 肿。
(三) 调理吞噬作用
Ag(颗粒性) Ag(颗粒性)-Ab 复合物 C3b、 C3b、 C4b、 结合于吞噬细胞CR C4b、iC3b 结合于吞噬细胞CR 吞噬免疫复合物。 吞噬免疫复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