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 - 副本

合集下载

脑膜瘤PPT课件

脑膜瘤PPT课件

影像学检查
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为脑膜瘤的诊断带来了 极大的帮助。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 racton angiography DSA)曾是诊断脑膜瘤的 重要手段,近年随着CT、MRI的发展,单 纯以定位、定性诊断为目的脑血管造影已 较少用,但是随着造影设备、造影剂、导 管材料等的不断改进,及诊断性脑血管造 影与血管内治疗相结合的介入放射学的发 展,DSA仍在分析脑膜瘤的血管结构、指导 术前栓塞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手术是治疗脑膜瘤最直接、最有效 的方法
尽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取得前所未有的进 展,但因脑膜瘤的原发部位不同,所累积 的不仅有硬脑膜,还有颅骨、硬膜窦、颅 神经、脑组织和临近的血管等,所以仍有 许多部位的肿瘤只能行次全切除甚至部分 切除。
Simpson 手术分级
1级 肿瘤完全切除,包括受累硬膜与颅骨 2级 肿瘤完全切除,电凝烧灼附着的硬膜 3级 肿瘤肉眼完全切除,但未切除或电凝烧
手术是治疗脑膜瘤最直接、最有效 的方法
近30年来,随着显微手术、手术器械、现代麻 醉技术、颅底入路技术及术中监测技术的快速 发展,颅底脑膜瘤(尤其斜坡、岩尖脑膜瘤) 的手术死亡率已显著降低,同时肿瘤的全切率 大大提高,手术效果也明显改善。如斜坡脑膜 瘤在1967年以前被认为是无法手术的,近年报 道手术全切率可达到26℅~85℅,目前手术死亡 率已降至9℅。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 (近46℅),最主要的并发症是颅神经损伤, 其次为脑脊液漏、脑积水和假性脑膜膨出等。
临床表现
颅内压正高症状多不明显,尤其在高龄病 人。在CT检查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许多患 者仅有轻微的头疼,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 现为脑膜瘤。
脑膜瘤对颅骨的影响:临近颅骨的脑膜瘤 常可造成骨质的变化。表现为骨板受压变 薄,或骨板被破坏,甚至穿破骨板侵蚀帽 状腱膜下,头皮局部可见隆起。也可使内 扳增厚,增厚的颅骨内可含肿瘤组织。

脑膜瘤Microsoft_Word_文档_(2)重点讲义资料

脑膜瘤Microsoft_Word_文档_(2)重点讲义资料

脑膜瘤(Meningiomas)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一,脑膜瘤居颅内良性肿瘤的首位。

脑膜瘤良性占90%,恶性占10%。

发病年龄在70岁形成高峰,而恶性的脑膜瘤则多见于30岁左右的病人。

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一般来讲,肿瘤平均年增长体积为3.6%,因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依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

老年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多见。

脑膜瘤运动障碍表现为从足部开始,渐至下肢,继而上肢肌力障碍,最后波及头面部,如肿瘤向两侧生长,可出现双侧肢体肌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碍,癫痫,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病因病理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

脑膜瘤CT图脑膜瘤呈球形生长,与脑组织边界清楚。

瘤体剖面呈致密的灰色或暗红色的组织,有时瘤内含砂粒体。

瘤内坏死可见于恶性脑膜瘤。

脑膜瘤有时可使其临近的颅骨受侵而增厚或变薄。

肿瘤大小可由直径1厘米直至10余厘米。

瘤体多为球形、锥形、扁平形或哑铃形。

常见的脑膜瘤有以下各型:1)内皮型2)成纤维型3)血管型4)砂粒型5)混合型或移行型6)恶性脑膜瘤7)脑膜肉瘤。

易发部位依次为①矢状窦约占50%②鞍结节③筛窦④海绵窦⑤桥小脑角⑥小脑幕等。

典型症状1)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

有报告认为,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2.5年,少数病人可长达6年之久。

FzrRchmg等人观察17例脑膜瘤长达21个月,发现肿瘤的平均年增长体积3.6%,共2例增长速度为18%和21%。

2)脑膜瘤对颅骨的影响临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成骨质的变化。

可表现为骨板受压变薄,或骨板被破坏,甚至穿破骨板侵蚀至帽状腱膜下,头皮局部可见隆起,也可使骨内板增厚。

增厚的颅骨内可含肿瘤组织。

脑膜瘤

脑膜瘤

脑膜瘤(meningioma),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纠错编辑摘要目录• 1 概述• 2 分类• 3 发病机制• 4 病因• 5 流行病学•脑膜瘤 - 概述儿童脑膜瘤 X光图脑膜瘤(meningioma),别名:硬脑脊膜肉瘤;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脑膜瘤(meningioma)来源于埋在上矢状窦两侧的蛛网膜绒毛的细胞(脑膜皮细胞),占颅内所有原发性肿瘤的20%左右。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易于手术切除,此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预后最好。

好发部位为上矢状窦两侧、大脑镰、蝶状嵴、嗅沟、小脑桥脑角,枕大孔及脊髓的周围。

肉眼观,为不规则性肿瘤,与硬膜紧密相连,陷入脑表面,但脑内浸润很少,肿块质实,灰白色,呈颗粒状,可见白色钙化砂粒,偶见出血。

镜下特征性图像为脑膜皮细胞呈大小不等同心圆状漩涡状,其中央血管壁常有半透明变性,以至于钙化形成砂粒体。

(脑膜细胞型或融合细胞型—瘤细胞还可为梭形,呈致密交织束结构,有的胞核可呈栅栏状排列,其间可见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漩涡细胞型),有时可见囊性变或向黄*色瘤细胞、骨、软骨细胞分化,但这些组织学类型却与预后无关。

以上所述组织型的脑膜瘤生长缓慢,组织学上也为良性。

与此相反,呈乳头状构造的脑膜瘤呈恶性经过。

有时直接生成恶性脑膜瘤,此时细胞分裂像多,有的出现脑内浸润,有的形态上很象纤维肉瘤。

[1]按其病理学特点分为以下各型: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一般将前5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

脑膜瘤讲课PPT课件

脑膜瘤讲课PPT课件

症状描述:头痛、 恶心、呕吐等
诊断过程:影像 学检查、实验室 检查等
治疗方式:手术、 放疗、化疗等
病例概述:患者年龄、性别、症 状等基本信息介绍
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等 治疗方法和效果
诊断过程:医生如何通过医学检 查和诊断确定为脑膜瘤
康复情况: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 生活质量
脑膜瘤的基因组学研究
定期体检:定期进 行头部影像学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脑膜 瘤
注意症状:关注头 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及时就医检 查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 质:如放射线、化 学物质等,降低脑 膜瘤发生风险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戒烟限酒等 ,有助于预防脑膜 瘤的发生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脑膜瘤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和睡眠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完成治疗计划 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脑膜瘤是起源于 脑膜及脑膜间隙 的衍生物
脑膜瘤是良性肿 瘤,生长慢,病 程长
脑膜瘤的分类: 按部位分类和按 形态分类
脑膜瘤的病因: 与遗传、外伤、 放射性照射等因 素有关
按生长方式分类:脑外脑膜 瘤、脑内脑膜瘤和混合型脑 膜瘤
按病理学分类:良性脑膜瘤、 恶性脑膜瘤和混合型脑膜瘤
化疗费用:根 据化疗方案和 药物选择而定, 费用相对较高
手术切除:大部分脑膜瘤可以通 过手术切除,达到治愈或缓解症 状的目的。
药物治疗:某些脑膜瘤可以通过 药物治疗,抑制肿瘤生长,延长 生存期。
放射治疗:对于无法手术或术后 复发的脑膜瘤,可以考虑放射治 疗,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
观察随访:对于良性脑膜瘤,定 期观察随访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 方法,可以及时发现肿瘤的生长 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医学影像-脑膜瘤

医学影像-脑膜瘤
肿瘤起源于小脑幕,向幕上生长(幕下可有 较小瘤结节),或向幕下生长(幕上有较小瘤 结节),或同时向幕上、下生长。好发于小脑 幕侧翼,次之为窦汇、横窦、乙状窦和岩窦附近。 少数从小脑幕裂孔游离缘长出。以纤维型 居多。
临床表现: ①高颅压症,少数病人有常压性脑积水三 联症(痴呆、移步困难和尿失禁); ②局灶症少且依主瘤所在部位而异,可有 肢体运动障碍、癫痫、对侧同向偏盲、小 脑症和患侧Ⅴ~Ⅸ脑神经损害等。
癌因素,只能造成脑膜恶性肿瘤。 临床发现,颅脑外伤和放射性照射虽然未必
是引起脑膜瘤的主要原因,但可能是形成脑膜瘤的因素 之一。
现在较一致意见认为脑膜瘤来源于蛛网膜细胞。少 数脑膜瘤发生于不附着脑膜的部位,如脑实质内、脑 内、松果体区等,可能这些脑膜瘤起源于异位蛛网摸 细胞或脉络膜丛组织。 脑膜瘤可小如针头,为尸检偶然发现,大如苹果,重
桥小脑角脑膜瘤:
此部位肿瘤以听神经瘤多见,占70-80% 脑膜瘤,占6-8%,胆脂瘤4-5%,临床表 现为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感觉减 退,三叉神经瘤,走路不稳,粗大水平震颤, 患侧共济失调。
鞍结节和鞍隔脑膜瘤:
前者起源于鞍结节硬脑膜,后者则与鞍隔粘连, 两者构成鞍上脑膜瘤。 临床表现为: ①视神经和视交叉压迫症, 视野障碍不象垂体瘤那样典型,且先于内分泌 功能障碍; ②垂体功能不足,早期常轻微,晚期明显; ③肿瘤巨大时可出现肢体不全偏瘫、钩回发作、 嗜睡和眼肌麻痹。
肿瘤大多呈球状,少数为扁平状。 脑干被向背侧和对侧推移,脑神经、椎基 动脉及其分支被推移、牵张或包裹于瘤内。
岩斜脑膜瘤
枕大孔脑膜瘤:
好发于枕大孔前缘(延髓腹侧),可向后颅窝或 颈椎管或同时向两者生长。 临床表现有: ①枕颈痛; ②上颈髓压迫症,如同侧上肢痉挛性无力、麻木等常为 第2症状,以后影响同侧下肢至对侧下肢,再影响到对 侧上肢; ③后组颅神经麻痹; ④小脑症; ⑤高颅压症; ⑥可出现上肢肌肉萎缩、感觉分离(脊前动脉影响),

脑膜 瘤

脑膜  瘤
引起死亡原因:颅内高压或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1)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等临床症 状。
(2)脑脊液白细胞>10×106 /L ,外周血白细胞 >10×109/L。
(3)脑脊液中糖定量<2.25mmol/L,蛋白定量>0.45g/L。 (4)脑脊液或颅内引流管头细菌培养阳性。其中满
脑膜瘤的定义
“脑膜瘤”这个概念是由Harvey Cushing于1922年提 出,用于描述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的良性肿瘤。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 占脑肿瘤的10%-15%,是颅内常见肿瘤,发病率仅
次于胶质瘤。
儿童低于0.3/10万,成人为8.4 /10万。
脑膜瘤好发于女性,男与女之比为1:2。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脑膜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是综合治疗。
即先手术切除肿瘤,残余或复发的肿瘤则应 用介入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控制。
谢谢
颅内感染是颅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0·2~27·59%。颅内感染发生的时间以手术后3~7d为最 多。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常与 颅内原发疾病一起加重患者病情,治疗困难,死亡率 高。
是否脑室外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长短?
有脑室外引流管留置,且留置时间>2周者颅内感染 几率明显提高。
降低感染率手段 引流的时间:1周内,最长≤2周。
引流管引出口:不能在原切口处直接引出,因在头皮下潜
行约1~2cm后在原切口旁引出,防止细菌逆行感染。
引流瓶放置高度:适当,避免脑脊液倒流回脑内增加感染
可能。
引流管冲洗:适时可用庆大霉素稀释液冲洗引流管, 不冲
洗脑内段。操作要得当。
拔管时关闭引流管阀门,拔除后及时缝合拔管处头皮。

脑膜脑膜瘤 ppt课件

脑膜脑膜瘤  ppt课件
11
CT表现
肿瘤以宽基地贴近颅骨或者硬脑膜,可出现临近颅 骨增厚、破坏或变薄;
平扫——大部分为略高密度,少数为等密度,低密 度和混杂密度少见;
多数肿瘤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大部分肿瘤有瘤周 脑水肿;
钙化占10%-20%,出血、坏死、囊变少见; 增强扫描——均匀一致强化。
12
13
MRI
脑外肿瘤的征象,如白质塌陷征、邻近蛛网膜下腔 增宽、脑沟内占位等
5
临床表现
1)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有报告认为, 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2.5年,少数病人可长达6年之 久。
2)局外性症状,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 和躯痈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还可以出现视 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在老年 病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多见。
7
大脑凸面脑膜瘤
病史长,不同程度的头痛,精神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及 视力视野改变,多数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部分出现癫痫,大发作不常见。
8
矢状窦旁和大脑镰旁脑膜瘤
按肿瘤与矢状窦或大脑镰附着部位分为前,中,后1/3肿 瘤,它们症状各不相同:
前1/3肿瘤:头痛,视力减退,颅压增高症状,后期有强 握反射和摸索动作,额叶精神症状
6
临床表现
3)不同部位脑膜瘤因压迫临近脑组织及结构不同而引起的相 应神经症状与体征也不相同。颅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尤 其在高龄病人。值得注意的是哑区的肿瘤长得很大,而脑组 织已无法代偿时,病人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病情会突 然恶化,甚至在短期内出现脑疝。
4)脑膜瘸对颅骨的影响:临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成骨质的 变化。可表现为骨板受压变薄,或骨板被破坏,甚至穿破骨 板侵蚀至帽状腔膜下,头皮局部可见隆起.也可使骨内板增 厚。增厚的颅骨内可含肿瘤组织。

生活疾病-什么是脑膜瘤

生活疾病-什么是脑膜瘤

什么是脑膜瘤【导读】很多人应该都没听说过脑瘤膜瘤这种疾病,对于脑膜瘤的发病原因、早期症状就更不了解了。

这种颅内肿瘤虽然听起来陌生,但是它的发病率却在所有颅内肿瘤中排第二。

所以小编建议大家了解一下关于脑膜瘤这种疾病的常识,在生活中防范脑膜瘤的发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脑膜瘤呢?什么是脑膜瘤脑膜瘤是生长在脑膜与脑膜间隙中的瘤体,发病率为19.2%,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45岁左右的中年人是脑膜瘤发病率最高的人群。

脑膜瘤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比较低,所以说成年人应该更加注意脑膜瘤这种疾病。

很多人在发现了脑膜瘤之前没有任何症状,都是在进行某些脑部检查时,意外发现了脑膜瘤的存在,脑膜瘤存在家族遗传性,它是一种良性肿瘤,生长的过程比较缓慢,病程相对较长。

因其膨胀性生长的特性,其引起的首发症状就是头疼及癫痫。

脑膜瘤可分为颅内及一位脑膜瘤两大类。

颅内脑膜瘤是由颅内蛛网膜细胞衍生出来的肿瘤,异位脑膜瘤则是脑膜覆盖组织之外的器官出来的肿瘤。

在人的头皮,颅骨,眼眶等处都可发生脑膜留。

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在临床中也可见多发脑膜瘤,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在脑室外生长的脑膜瘤也比较少见。

脑膜瘤好治吗很多人听到脑部长出肿瘤,都觉得非常可怕。

甚至有很多悲观的人在还没有完全了解病情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悲观的心理认为这是一种绝症。

那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脑膜瘤好治吗?脑膜瘤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能正确积极的进行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一种疾病,良性脑膜瘤在治愈后生存率极高。

前提是患者在患病后不可盲目治疗,更不要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要积极的到正规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在所有患者中,大部分脑膜瘤的生长位置并不深,只要进行手术切除也并不会影响脑部功能。

如果脑膜瘤较小,而且其生长位置靠近功能区,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密切观察。

如果脑膜瘤生长已经影响到血管神经,无法进行手术全切,也可采用中药治疗抑制肿瘤生长。

脑膜瘤发生后,只要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治疗就一定可以战胜它。

脑膜瘤 PPT课件

脑膜瘤 PPT课件

治疗
1、手术 主要手段,脑膜瘤是一种潜在可治愈性 肿瘤,外科手术可治愈大多数脑膜瘤。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3、栓塞疗法 4、放射治疗
病例导入
姓名:朱粉娣
职业:无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入院时间:2013-08-19
入院诊断:右额部脑膜瘤
病例导入
• 主诉:头昏伴呕吐四天 •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四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昏不适感,伴恶心、
8月23日
• 护理诊断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术后担心伤口, 缺乏活动,以及知识 缺乏有关
• 护理目标 患者皮肤完整 • 护理措施
1、术后麻醉作用消退后,与其交谈,告知手术情况 2、按时协助其在床上更换体位,头部轻动,并嘱咐其自 行臀部和下肢活动。 3、进行必要的宣教,减少其对伤口过度担心。加强观察 皮肤。 • 护理评价 患者至24日可以自行翻身,更换体位,皮肤完 整
8月19日知识缺乏
与缺乏病情相关知识有关
术后 8月23日有再出血的危险 与手术有关
8月23日有窒息的危险 与呕吐有关
8月23日有感染的危险 与手术切口,脑引流管,留置尿 管有关
8月23日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术后担心伤口,知识 缺乏有关
8月23日有受伤的危险 与术后头昏有关 8月24日电解质紊乱
1、加强观察,告知想吐时,头偏向一侧,准备好弯盘 2、发现病人呕吐,立即到病人身边,嘱咐其头偏向一侧, 安慰她不要紧张,是正常反应。平稳后更换中单,帮病人 清洁。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生,并记录 3、手术后遵医嘱进行止吐药物的应用 • 护理评价 患者没有窒息,生命体征正常
8月23日
• 护理诊断 有感染的危险 与手术切口,脑引流管,留 置尿管有关

脑膜瘤汇报ppt课件

脑膜瘤汇报ppt课件
放射治疗技术
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合适的技术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方案
01
针对脑膜瘤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治疗、化疗等。激素治疗
可缓解症状,化疗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药物选择及用药时机
02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用
等。
颅内感染
手术创伤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 细菌侵入颅内,引发感染,表 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
脑脊液漏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或颅内压增 高导致脑脊液外渗,表现为头
痛、恶心、低热等。
针对性预防措施制定和实施效果评价
01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 ,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 症风险。
02
术中精细操作,保护周 围血管和神经组织,减 少损伤和出血。
个体化治疗需求
不同患者的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差异较大,如何实现个体化治疗是当前 面临的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新型治疗手段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新型治疗手段 ,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精准医学应用
通过基因测序等技术手段,实现脑膜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多学科协作
促进身体康复
心理干预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增强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 有助于身体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准确性
脑膜瘤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提高诊断准确 性是当前的重要问题。
治疗手段有限
目前脑膜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效果有限, 且存在复发风险。
药时机。

脑膜瘤PPT参考课件

脑膜瘤PPT参考课件

4
2020/1/21
许多病人仅有轻微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 肿瘤因部位不同,可以有视力、视野、嗅觉、言语、 听觉、肢体运动等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等不同的表 现。
凸面脑膜瘤常以癫痫和进行偏瘫为首发表现。额部 或顶部脑膜瘤可多见局限性癫痫,临近颅骨脑膜瘤 常可造成颅骨受压变薄,或者骨质破坏。而颅底脑 膜瘤典型表现为颅神经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 颅骨X线片: 局限性增生或破坏,脑膜动脉沟增宽、
增多,颅骨病理性钙化。
8
2020/1/21
颅骨CT和MRI:应同时进行平扫+增强,典型表现同 上。
脑血管造影:肿瘤临近血管受压移位,肿瘤由颅内、 外动脉供血,动脉期“抱球状”征象,静脉器“雪 球状”迟发染色。
2.鉴别诊断
为了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处理彻底切除肿瘤瘤 体,还必须切除与肿瘤相关的硬脑膜(包括大脑镰) 颅骨等组织。目前用Simpson分级衡量切除程度。
10
2020/1/21
Simpson分级 I级切除:肿瘤全切,受累硬脑膜、颅骨切除。 II级切除:肿瘤全切,受累硬脑膜电灼处理。 III级切除:肿瘤近全切,受累硬脑膜、颅骨未处理。 IV级切除:部分切除。 V级切除:活检。
(1)EEG:典型表现为肿瘤区出局限性低电压慢波, 癫痫病人可出现棘波或其他癫痫波。
(2)腰椎穿刺: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7
2020/1/21
根据肿瘤部位,相应行视力视野、电测听、肌电图 及脑干诱发电位检查。
【诊断】
1.诊断依据 全身检查注意颅骨局部有无隆起。
神经系统全面查体:视乳头水肿、颅神经功能障碍、 椎体束症、共济障碍、病理征。

脑膜瘤临床

脑膜瘤临床

脑膜瘤临床篇(一):脑膜瘤脑膜瘤词条已锁定脑膜瘤(Meningiomas)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

许多无症状脑膜瘤多为偶然发现。

多发脑膜瘤偶尔可见,文献中有家族史的报告。

50%位于矢状窦旁,另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

其它部位偶见。

快速导航科普视频目录1疾病分类一般部位脑膜瘤颅底部脑膜瘤脑膜肉瘤恶性脑膜瘤2发病原因3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5诊断及鉴别诊断头颅CT扫描磁共振扫描脑血管造影6疾病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其他治疗7疾病预后8科普视频 1疾病分类一般部位脑膜瘤大脑凸面脑膜瘤失状窦旁脑膜瘤镰旁脑膜瘤脑室内脑膜瘤多发脑膜瘤颅底部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嗅沟脑膜瘤中颅窝脑膜瘤桥小脑角脑膜瘤小脑幕脑膜瘤岩骨-斜坡脑膜瘤枕骨大孔脑膜瘤海绵窦脑膜瘤眼眶及颅眶沟通脑膜瘤脑膜肉瘤恶性脑膜瘤2发病原因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

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诉因素加速了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3病理生理脑膜瘤呈球形生长,与脑组织边界清楚,常见的脑膜瘤有以下各型内皮型成纤维型砂粒型血管型混合型(移行型)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4临床表现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

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

根据肿瘤位置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

在老年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多见。

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尤其在高龄病人。

在CT检查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仅有轻微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为脑膜瘤。

因肿瘤生长缓慢,所以肿瘤往往长的很大,而临床症状还不严重。

脑膜瘤

脑膜瘤


侧脑室非典型脑膜瘤与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是一种起源于室管膜细胞的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好发于第四脑室, 以儿童多见。T1WI肿瘤以等低信号为主,T2 WI以高信号为主,肿瘤内可见 钙化、出血、坏死及囊变,瘤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鞍区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

二者临床表现类似,缺乏特异性。后者T 2WI呈明显高信号,较前者信号 要高,增强扫描呈渐进性明显强化。其强化方式有助于二者鉴别。
桥小脑角区非典型脑膜瘤与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成人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患者以40 ~ 60岁居多,男性较 多见。临床以耳聋、耳鸣、头痛、眩晕、面部麻木为主要症状。 M RI扫描听神经瘤中心或基底部位于内听道开口处,与听神经相连呈“反逗 号”样改变。T1WI肿瘤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瘤体增大时肿瘤内 坏死囊变多见。增强扫描肿瘤均匀明显强化,其强化程度低于脑膜瘤。
蛛网膜位于硬脑膜深方,是一层薄而有光泽的半透明的纤维膜,主要 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少量弹力纤维构成,界于硬膜与软膜之间,缺乏血 管和神经。 该膜包绕整个脑,除大脑纵裂和横裂之外,一般不进入脑的沟和裂 。



某些部位蛛网膜的间皮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微 小绒毛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为蛛网膜绒毛 (arachnoid villi )。 绒毛过度增生形成“菜花状”的小结节,深入 硬脑膜,或穿经硬脑膜孔突入硬脑膜窦内,这些小 结节称为蛛网膜颗粒(arachnoid granulations) 。 蛛网膜颗粒是人类脑脊液回流入血液的主要通 道(脑脊液最后通过蛛网膜粒渗透入静脉窦内)。


中枢神经系统HPC被认为具有一定恶性倾向和侵袭性,易原位复发及远 处转移。

《脑膜脑膜瘤》课件

《脑膜脑膜瘤》课件

恶心和呕吐
脑膜脑膜瘤压迫脑组织,导致 颅内压升高,引发恶心和呕吐

视力障碍
脑膜脑膜瘤压迫视神经或视觉 通路,导致视力下降或视野缺
损。
癫痫
脑膜脑膜瘤刺激大脑皮层,引 发癫痫发作,表现为肢体抽搐
、意识丧失等症状。
体征
神经功能缺损
脑膜脑膜瘤压迫脑组织, 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如偏瘫、失语等。
颅内压升高
分类
根据组织学特点,脑膜脑膜瘤可 以分为良性、恶性以及交界性三 种类型。
发病机制
01
02
03
基因突变
部分脑膜脑膜瘤的发生与 基因突变有关,如抑癌基 因失活、原癌基因激活等 。
激素水平
女性激素水平异常可能与 某些类型脑膜脑膜瘤的发 病有关。
放射线暴露
长期暴露于放射线下可能 增加脑膜脑膜瘤的发病风 险。
所不同,需仔细鉴别。
误诊与漏诊的预防
提高认识
对脑膜脑膜瘤的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有充分了
解,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仔细询问病史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头 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的 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
规范检查
采用规范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多学科协作
加强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 病理科等多学科协作,共同讨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
控制慢性病
定期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脑膜瘤。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降 低脑膜瘤的发病风险。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
避免长期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等有害物 质,以降低脑膜瘤的发病风险。
保持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如多吃蔬菜水 果、减少油脂摄入、适度运动等,有助于 降低脑膜瘤的发病风险。

大脑皮层多部位脑膜瘤的治疗及护理

大脑皮层多部位脑膜瘤的治疗及护理
导致脑积水和颅内压升高
脑膜瘤的分类
脑膜瘤的类型: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形态,可分为 脑膜内、脑膜外和脑膜下三种类型。
脑膜内脑膜瘤:位于脑膜内,占脑膜瘤的70%80%,多为良性,生长缓慢。
脑膜外脑膜瘤:位于脑膜外,占脑膜瘤的10%20%,多为恶性,生长较快。
脑膜下脑膜瘤:位于脑膜下,占脑膜瘤的5%10%,多为良性,生长较慢。
大脑皮层多部位脑膜瘤的治疗及护理
刀客特万
目录
01. 脑膜瘤概述 02. 治疗方法 03. 护理措施 04. 预后及预防
1
脑膜瘤概述
脑膜瘤的定义
1
脑膜瘤是一种起源于脑膜的 良性肿瘤
2
脑膜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 较长
3
脑膜瘤可发生在大脑的任何 部位,但以大脑半球表面最
为常见
4
脑膜瘤的症状包括头痛、癫 痫、视力障碍等,严重时可

药物副作用:可能出现恶
04 心、呕吐、脱发等副作用,
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3
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
01
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纱 布,避免感染
02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关注患 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

03
预防并发症:如静脉血栓、 肺部感染等
04
饮食护理:提供营养丰富、 易消化的食物,促进伤口愈

05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心理状 况,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2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切除 肿瘤,缓解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02
手术方式:根据 肿瘤位置、大小 和性质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
03
04
手术风险:出血、 感染、神经损伤

脑膜瘤的类型及分布位置

脑膜瘤的类型及分布位置

脑膜瘤的类型及分布位置硬脑膜内皮细胞瘤,外皮细胞瘤、间皮瘤(Endothelioma,Exothelioma,Meso—theliomaoftheduramater),脑膜纤维母细胞瘤或纤维内皮细胞瘤(Men/ngeal~ibroblastomaorfibroendothelioma),蛛网膜纤维母细胞瘤(Araehnoidfibroblastnma),蛛网膜皮瘤(Arach—nothelioma),脑膜皮瘤(Meningothel/oma),软脑膜瘤(Leptomeningioma)等。

脑膜分为三层。

硬膜在颅腔的最外层,紧贴颅骨内骨板,并止于枕骨大孔的骨缘。

在椎管内硬膜为一管状膜,它与椎骨骨衣之间的空隙称为硬膜上腔,内含脂肪,疏松的结缔组织和静脉丛,至尾骨与其骨膜相续。

蛛网膜和软膜(Piamater)之间除脑池外,有许多小梁将二者密切连接并构成软脑(Leptomeninges)。

但在脊髓的蛛网膜下腔中没有这些小梁,除非神经根和韧带经此通过。

蛛网膜向硬膜里伸进许多突起,称为蛛网膜绒毛,这些绒毛多集中在大静脉壁中和与静脉窦的分叉静脉有关的各处,以及在神经根向外通过椎间孔的硬膜和蛛网膜相接合之处。

在上矢状窦和横窦的两侧,绒毛扩张增大,称为蛛网膜颗粒。

显微镜下在硬膜的深层内见到大小不等的蛛网膜绒毛的细胞巢,其中可呈现旋涡状排列,及其钙化的砂粒小体等,这些改变与脑膜瘤的结构相似。

脑膜瘤大部起源于埋在硬膜内的这些蛛网膜绒毛细胞,因此大部分脑膜瘤牢固地附着在硬膜上。

软脑膜往往随着脑血管伸延到脑的深部,并构成Virchow-Rob/n氏间隙的外界膜和血管外膜,同时也构成脉络丛的网架和间质组织。

因此与硬脑膜无关连的,位于脑表面或脑深部的脑膜瘤以及脑室内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此部分蛛网膜细胞有关。

应用活体染色法和注射微生物或异物等方法,发现脑膜的反应和变化与体内其它处的网状内皮系统一样。

当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肿大而游离,变成阿米巴样细胞,并具有吞噬作用,遇到较大异物时又可变成多核巨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脑内脑膜瘤
41
钙化的脑膜瘤
42
脑膜瘤(等密度)
43
多发性脑膜瘤
44
颈静脉孔脑膜瘤
45
胸内原发性 脑膜瘤(例1)
46
胸内原发性 脑膜瘤(例2)
47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脑膜瘤
神经纤维瘤:主要表现为皮 肤咖啡牛奶斑伴皮下软组织肿 块,多发的神经纤维瘤结节, 并伴癫痫或轻度思维障碍,可 有脊柱侧弯及其他发育异常。
脑膜瘤与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主要表现为皮肤咖啡牛奶斑伴皮下 软组织肿块,多发的神经纤维瘤结节,并伴癫痫 或轻度思维障碍,可有脊柱侧弯及其他发育异常。
56

鉴别诊断

典型脑膜瘤与脑外海绵状血管瘤: 脑外海绵状血管瘤通常较大,T1呈低信号,T2呈 高或很高信号。NAA波、Cr波和Cho波缺如
脑膜瘤接近等信号,不含神经元,所以波谱中检 测不到NAA波和Cr波,而Cho波明显增高,出现 具有诊断价值的Ala波,波峰在1.47ppm处。
58

鉴别诊断

脑膜瘤与血管外皮细胞瘤: 脑膜瘤——圆形、椭圆或扁圆形 可钙化 引起颅骨改变多为增生硬化 没有肌醇波出现 血管外皮细胞瘤——不规则分叶状。 通常不钙化 邻近骨质多为破坏性改变 有肌醇波升高 增强扫描:血管外皮细胞瘤强化程度及强化持续时间较脑 膜瘤更显著
59
60
3
病 理 WHO分类

I级:普通型,包括混合型、纤维型和砂粒
型等9种亚型,属良性,约占脑膜瘤的70%。 II级:中间型,包括非典型性型、脊索瘤型 和透明细胞型,有复发倾向,约占20%。 III级:包括间变型、乳头型和横纹肌样型, 属恶性,约占10%。
4





15% ~ 20% 88% ~ 95% 40 ~ 60岁
18
大脑镰旁脑膜瘤

发生与大脑镰的一侧或两侧 颅骨一般不受累 冠状面可区别镰旁和矢状窦旁脑膜瘤 19
以广基与大脑镰相连,常有局部脑水肿
蝶骨嵴脑膜瘤

根据肿瘤附着点分类:内1/3(前床型)、 中1/3(蝶骨小翼型)、外1/3(蝶骨大 翼型。)
内1/3处脑膜瘤:紧贴鞍旁,侵及海绵窦, 可包绕颅内动脉 中1/3和外1/3处脑膜瘤:发现较晚,引 起蝶骨嵴骨质增生
48
脑膜癌 病
+C
+C
49
乳腺Ca软脑膜转移
50
血管外皮细胞瘤
脑膜间质非上皮细胞瘤 起源于毛细血管周围的外皮细胞 巨检类似脑膜瘤 边界清、分叶状 宽或窄基底与硬膜相连 血供丰富 小叶状排列肿瘤细胞围绕鹿角状血管为特征
51
临 Nhomakorabea



占脑膜肿瘤 2.4% 平均发病年龄42岁 男略多于女性 可发生身体各部位 局部易复发,向脑外转移,肺骨 5/10/15年生存率为67%、40%、23% 放、化疗不敏感
10
脑膜尾征定义和表现
肿瘤旁出现脑膜增强现象 从脑膜瘤向肿瘤周围伸出之硬脑膜 近肿瘤侧增强的硬脑膜较厚;逐渐变薄, 而消失 增强硬脑膜长约0.53.0cm 边缘光滑或略带结节 比肿瘤增强显著 出现相邻两层

11
脑膜尾征原因和机理
原因 脑膜瘤细胞浸润 机制 肿瘤细胞侵及肿瘤附着部位硬脑膜 及血管,并充满血管,硬脑膜充血,充血 硬脑膜明显增强脑膜尾征
20


右侧蝶骨嵴脑膜瘤 26岁 男
21
前颅凹底脑膜瘤

多起源于嗅沟

圆形或卵圆形块影,与前颅凹底广 基相连
蝶骨平板增厚、毛糙
22

右额脑膜瘤伴出血
23
鞍上脑膜瘤

起源于鞍结节,鞍 隔 表现为鞍上池内密 度稍高于脑组织, 边界清楚的圆形肿 块 可填塞整个鞍上池
24


后颅凹脑膜瘤

起源于斜坡、小脑凹面和枕 大孔区 肿瘤与岩骨广基相连
8
脑膜瘤的CT表现

脑膜尾征
瘤周脑膜强化
细、短、规则

瘤周水肿
低密度
9
脑膜瘤的MRI表现

T 1W 等信号 低信号 T 2W 高等信号 低信号 Gd-T1W 明显强化 脑膜尾征 不均匀性 肿瘤内血管、钙化、砂粒体、 纤维间隔有关 包膜 纤维组织+大量滋养血管 T1W、T2W低信号环

15
常见部位脑膜瘤 CT、MRI表现
16
大脑凸面脑膜瘤


最常见于额、顶部和颞枕区 基底与颅骨相连,并引起相邻 颅骨增生和破坏性改变 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
17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





以中段最多见 CT示上矢状窦旁类圆形块影,沿同 侧矢状窦向前发展 矢状窦中1/3处较小的肿瘤,横断 面扫描易遗漏 较大者可远离中线,易误诊为大脑 半球脑膜瘤 常压迫和侵及上矢状窦,使其阻塞
时间
缓慢流入,没有峰值,廓清缓, “硬膜脑尾征” 血供丰富
信 号
时间
31
脑膜瘤 动态扫描
32
囊性脑膜瘤与脑膜瘤伴囊肿

囊性脑膜瘤
瘤内含有囊性变化者

脑膜瘤伴囊肿
瘤旁或周围有囊性变化者
33
囊性脑膜瘤
34
脑膜瘤伴蛛网膜囊肿
35
囊性脑膜瘤的Nauta分型示意图
Ⅰ型:囊腔位于肿瘤的深部或中央,周围完全被肿瘤所包绕; Ⅱ型:囊腔位于瘤内靠近肿瘤边缘; Ⅲ型:囊腔包围肿瘤且位于周围脑组织内; Ⅳ型:囊腔包围肿瘤位于肿瘤与脑组织之间。

12
肿瘤位于脑外征象




白质塌陷征 广基与硬膜相连 骨质增生 25%44% 邻近脑池,脑沟变化 水肿
13
白质塌陷症
14
瘤周水肿影响因素
肿瘤部位 矢旁、额顶区 (脑回流静脉的机械性压迫,影响脑组织的静脉回流 有关。) 矢状窦阻塞 静脉压和毛细血管压 肿瘤大小 肿瘤形态 (脑皮质肿瘤细胞浸润) 肿瘤病理类型 (水肿程度越重,脑组织浸润越多 ) 内皮细胞选择性糖基化多肽分泌因子、白细胞 、类 固醇激素
27

恶性脑膜瘤临床及病理


病程进程迅速,肿块常比较大,呈膨胀性、 浸润性生长 包膜不完整,切面坏死、囊变、出血 恶性表现:指状或弥漫浸润脑组织,瘤细 胞丰富、生长活跃、核异型明显

术后肿瘤迅速复发,颅外转移
28
恶性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

不规则形态——侵袭性生长 (蘑菇征) 不均匀生长——指状、弥漫状脑组织浸润(邻近脑组 织结节状强化) 不完整的包膜 不均匀信号强度——出血、囊变、坏死 脑膜尾征:粗、短、不规则 颅内外浸润性生长
36
肿瘤囊变原因(1)



肿瘤内或周围 1.6 %10 % 肿瘤变性 黏液性变 分泌型脑膜廇 分泌液体 陈旧性坏死囊腔 肿瘤周围增生的胶质细胞主动产生液体
瘤内 瘤内 瘤内 瘤周
37
肿瘤囊变原因(2)


瘤周水肿的脑组织或脱髓鞘变性或水肿组 织的含液间隙融合囊腔,位于瘤周 蛛网膜下腔夹在肿瘤与脑组织之间,引流 不畅囊腔,位于肿瘤与脑组织之间
29
脑膜瘤与 1H MRS的关系


脑膜瘤使丙氨酸、Cho浓度升高 脑膜瘤没有NAA(乙酰天门冬氨酸) 脑膜瘤可出现Ala(苯丙氨酸),乳酸(Lac)的波 峰 MI/Cho(肌醇/含胆碱化合物)比值降低 30 Cho/Cr(肌酸)比值升高
脑膜瘤动态增强的MR表现
信 号
缓慢流入,较高峰值,不完全快速廓清


颅内肿瘤 良性 多见
女性多见 男/女为1;2 起病慢,病程长
5
部 位


多见于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50%) 其次:蝶骨嵴、嗅沟、鞍结节、小脑幕等 部位。 极少见于:脑室内 也可见于硬膜外
6
供血动脉
血供丰富 供血A伸入肿瘤内部中心性供血


7
脑膜瘤的CT表现
肿瘤本身CT表现 平扫:高或等密度、均匀 钙化 20%25% 砂粒体→整个肿瘤钙化 CT值60Hu 增强CT:均匀明显强化CT值 ≥36Hu 钙化肿瘤,强化甚微 坏死、囊变 低密度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1
脑膜瘤定义
起源于脑膜或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可能来 源于硬膜成纤维细胞和软脑膜细胞,但大 部分来自于蛛网膜西门。 成分中有含蛛网膜细胞或含向蛛网膜细胞 分化的细胞的肿瘤才可归类为脑膜瘤

2


多数:球形、分叶形、质地坚硬、血供丰 富.包膜完整,分界清晰 少数:扁平、盘状,质地较软,沿脑表面 蔓延,范围较广
斜坡骨质增生明显 小脑凹面和枕大孔区脑膜瘤, 常压迫四脑室造成脑积水
25

天幕脑膜瘤

起源于近天幕缘或横窦和窦汇区 沿天幕缘向天幕上下及两侧生长 可引起横窦和窦汇的血栓形成
26
脑室内脑膜瘤

好发于侧脑室三角 稍高于脑组织密度的肿 块 增强后为中等度强化 肿瘤边缘光整,不侵犯 脑内,无水肿
52
血管外皮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特征

类似脑膜瘤 分叶状、丰富血管流空 肿瘤内密度或信号不均匀 无瘤内钙化和骨质增生 局部侵蚀性或溶骨性骨质破坏
+C
53
右盆壁血管外皮瘤
54
右额脑膜非何杰金淋巴瘤 NHL
55
鉴别诊断

蝶鞍区脑膜瘤与垂体瘤: 垂体瘤常位于鞍内,CT平扫常为等或略高密度, 坏死较少,罕见钙化 脑膜瘤常位于鞍旁,CT平扫常为等或略高密度, 其常见点状或星状钙化,呈明显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