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勇士》的语境解读看美国华裔文学的翻译
论《女勇士》对华裔美国女性自我的重塑
打破女性沉默无言的状态 , 替消音 的无名女子 申辩是汤 亭亭颠覆男权话语 的另一 重要手 段。几千年 的男权统 治对
妇女的压迫与束缚使后者一直处 于边 缘化的地位 , 甚至完全
丧失 了自我话语权。《 无名女人》 姑姑是 中国男权社会 中 中,
、
对 女性 歧 视 用语 的批 判
西蒙 ・ 波伏娃 在她 的《 第二性 》 中提 出 : 女人 并非 天生
的, 而是被塑造成 的。除 了天生的生理性别 , 女性 的所 有“ 女 性” 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 , 男性亦然 。也就是说 , 男性与女性 区别是社会整体文化 和价值 观的产 物。而语 言作 为承 载文 化价值理念的重要符 号 , 在性别建构和性别价值 观的内化中 起 了重要作用。汤亭 亭首 先对 中国传统社 会封建 父权统 治 下形成的性别歧视 和女性 歧视用语 进行 了彻底 的清理 和批
音, 颠覆令她从小受到压迫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男权 中心话 语 , 同时 向歪曲东方女性形 象的西 方白人 霸权话语发 出挑 并 战, 重塑华裔女性 自我。
一
的中国传 统中成长 的经历融进了女勇 士的故事 中, 借女 勇士
之手向男权话语复仇 。
二 、 被 “ 音 ” 女 性 正 言 为 消 的
女不但已经不 自觉地 内化 了男权话语所传 递的女性价值观 ,
成 为 男 权 话 语 的俘 虏 和男 权 社 会 的 牺 牲 品 , 且 还 自觉 地 培 而
是面对一个 对她施暴 的人 , 她顺从 了他 , “ 她逆来顺受惯 了” 。 姑姑实际上 是父 权统治压 迫下 的受害 者 , 值得 同情 的 , 是 真
明的女性 主义特 色不容忽视 。汤亭亭 本人 曾指出希 望人们 从“ 妇女解放 ” 的角度来读此 书, 国内著名学者张子清教授也 认为 , 汤亭亭是一位颇 有实力 的“ 女权 主义作家 ” 其成 功之 ,
解读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
侯 圆 文
的 作 品 《 勇 士》 女
( 津 开 发 区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应 用 英 文科 学 院 , 津 天 天
玛 克辛 ・ ・ 斯 顿 ( 洪 金 又名 汤亭 亭 ) 视 为 华 裔 美 国 文 学界 被 最 卓 有 成 就 的作 家 之 一 . 视 为 引 导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走 向 世 界 被 的 关 键 人 物 。பைடு நூலகம் 的作 品《 勇 士》 盛 赞 为 振 兴 美 国 华裔 文学 女 被 的开山力作。 汤 亭 亭 1 6 年 从 加 州 大 学 伯 克 利 分 校 毕 业 .在 中 学 教 书 92 卜余 年 , 9 6 发 表 的处 女 作 《 勇 士 》 T eWo a r o ) 17 年 女 ( h m n War r i 在 读 者 中 和批 评 界 引 起 强 烈 反 响 。书 的 篇 首语 …你 不能 把 我 要 给 你讲 的话 ’我 妈 妈 说 ,告 诉 任 何 人 … … ’ , ‘ 竞成 为美 国大 学 生 的 口头禅 。 书 虽 成 为 流 行一 时 的畅 销 书 . 常 常 被 看做 该 但 是 她 的 自传 。 汤亭 亭 辩 解 说 , 写 的 是 小说 , 美 国小 说 , 她 是 因为 她 在 写 作 时 . 野 远 远 超 出 了 自家 身 世 、 人 经 历 . 着 眼 于 视 个 而 代 移 民 的共 同感 受 和 情怀 。 《 勇 士 》 书所 涉及 的 题 材 极 其 广 泛 , 盖 了 女 权 主 义 女 一 涵 思想 、 缘文化 、 根意识 、 老的民俗与神话 、 化 冲突 , 边 寻 古 文 等 等 , 自出 版 以来 就 一 直 是 美 国学 术 刊 物 和 学 术 会议 讨 论 最多 的 业 裔 文本 。 《 勇士》 女 出版 时 , 值 美 国妇 女 解 放 运 动 的高 潮 , 亭亭 正 汤 曾 直 截 了 当地 说 这 部 作 品就 是 一 部 女 性 主 义 的 作 品 ,这 部作 品 的 出 版 就是 为 了声 援 妇 女解 放 运 动 。 存 汤 亭 亭 的 《 勇 士 》 中 , 勇 士 的 生 活 环 境 深 刻 地 反 女 书 女 映 了 男权 造 就 女 性 这 一 点 。 强 烈 的 中 国厌 女症 . “ 如 养女 不 如 养 只 鹅 ” 对 女 性 的种 种 约 束 和 惩 罚 , , 以及 传 统 的 男 女 不 平 等 的 婚 姻 观 念 , 等 , 女 勇 士 的 心 灵 深 处 留 下 了 阴影 . 等 在 同时 也 使女 勇士 从 小 就 具 有 强 烈 的反 抗 情 结 。 在精神世界里 , 她幻 想 自己是 花 木 兰 代 父 从 军 . 爱 国英 像 雄 岳 飞那 样 把 家 仇 国恨 刻 在 背 上 ,像 女 英 雄 穆 桂英 那 样 把 孩 子乍在乍步之争 的战场上 , 率 干军万马 , 负着 国家 、 匕 统 肩 民族 和 家庭 的 重托 , 力 拼搏 , 为 一 个 真 正 的 女 英 雄 。 在 现 实生 奋 成 活 中 , 反 对 性 别歧 视 , 她 顶着 严 酷 的厌 女 现 实 , 自强 不息 。 她拒 绝 煮 饭 、 碗 , 绝 母 亲 把 她 培养 成 家 庭 主 妇 。 努 力学 习 , 洗 拒 她 读 完 大 学 , 』了 职业 妇 女 的道 路 。 勇 士 的 斗争 历 程 充 满 了艰 走 二 女 辛 的 、 强 的 反 传统 、 男 权 思想 。 顽 反 边缘 文化 在 作 品 中也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小 说 的 主 人公 在美 国 出 生 长 大 ,对 中 国 的概 念 完 全 建 立 在 母 亲 絮 叨 的 故 事 和 自 己 的 幻想 之上 。 在他 们 眼 中 , 国这 个 遥 远 古老 的东 方 国 度在 中 地理 上 和文 化 上 都 处 于 世 界 的 边 缘 ,是 他 们 眼 中 的 一个 “ 他 者” 。而 汤 亭亭 笔下 的 中 国正 是 与 他 们 期 待 视 野 相 一 致 的 “ 他 者 ” 象 , 而 小 说 备 受 读 者 青 睐 。但 汤 亭 亭 在谈 话 中一 再 强 形 故 调 “ 是 美 国 人 ” 她 写 的是 美 国小 说 , 国 对 她 来 说 . 是 一 她 , 中 也 个 陌 生 的他 者 . 与 生 俱 来 的 中 国血 统 和 父母 潜移 默化 中传 .但 授 给 她 的 中 国文 化 使 她 不 可 能 像 一 个 普 通 的美 国人 ( 方 人 ) 西 那样 来 看 待 东 方 和 中国 。 亭 亭实 际上 也 处 于 一 种两 难 境 地 . 汤 她 生 活在 西 方 , 自幼 接 受 良好 的教 育 , 会 用 英 语来 表 达 自己 学 的感 受 和思 想 .期 望 获 得 西 方 人 的 认 同 .实 现 自我 成 功 和价 值 , 她 拥 有 的 中 国 背景 使 她 难 以融 入 主流 文 化 。与 此 同时 . 但 因对 本 民族 的实 际 情 况 缺 乏 切 身 体 验 和 了 解 ,加 之 在 美 国拥 有 优 越 的 工作 . 能 以娴 熟 、 道 的英 语 写 作 . 她 与 本 民族 并 地 使 的人 亦 有 距 离 感 。 作 者 还 借 用 鬼 魂 探 讨 华 裔 美 国 人 ( 其 是 第 一 代 、 二代 尤 第 移 民 ) 内 心世 界 , 涉 华 裔 美 国人 的 文 化 无 根 心 态 。从 各 国 的 指 鬼 文 化 的研 究 可 以看 出学 者 们 倾 向 于 认 为鬼 是 很 难 定 义 的 , 无 论 人 们 如何 努 力 揭 开 那层 神秘 的 面纱 ,他 们 始 终 是 虚 无 缥 缈 、 幻 莫 测 、 以把 握 的 , 这 些 特 点 正 好 吻 合 母 亲 和 女 儿 变 难 而
浅析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以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美文化碰撞背后的价值观差异2 翻译中的性别--《简•爱》几个中译本的女性主义解读3 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4 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5 从文化差异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6 从动态对等角度论英语俚语的翻译7 电影《刮痧》所体现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8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9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10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11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12 从《徳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和道德观13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14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15 对外交语言准确性与模糊性的语言特点的研究16 《简爱》中罗切斯特性格与命运研究17 论爱情的毁灭:浅析《永别了武器》主题思想18 商务活动中的习俗、礼节和礼仪探析19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20 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21 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及翻译方法22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23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2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eroin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Injustice to Dou E25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26 Translating News Concerning China in Global Tim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27 中西方酒类广告的文化互文性研究28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29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30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31 对《灿烂千阳》中姐妹情谊的分析32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破灭—富兰克林式美国梦与爱默生式美国梦的比较33 从跨文化角度论商标的翻译34 论《呼啸山庄》中的象征主义运用35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36 从原型批评理论来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原型37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38 颜色词的中英对比翻译39 解读海明威的性属观40 The Influence of Bob Dylan and His Works on American Social Movements41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42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43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44 如何通过教师提问促进课堂互动45 浅析《格列佛游记》的讽喻特色46 从功能对等的观点看京剧术语的英译47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48 浅析父权体制下黛西的“他者”形象49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50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51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52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纠错”53 从《人生的枷锁》中三个女性看毛姆的婚爱观54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55 《傲慢与偏见》基本婚姻观背后的世纪英国社会历史因素56 《藻海无边》中边缘女性的生存与救赎57 以《热血强人》为例分析美国黑白种族的融合58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59 Joy Luck Club:Chinese Tradition under American Appreciation60 Love and Death in The Awakening61 学习英语词汇方法初探62 探索《小王子》中主人公的性格63 论汉英翻译软件的局限性64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65 爵士时代美国东西部的差距在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中所扮演的角色66 谈英语文学作品名称的汉译67 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68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当代启示6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0 从《没有国家的人》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对人性的呼唤71 克里斯加德纳的成功之路——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评析72 英语广告语篇的会话含义分析73 中英酒俗对比74 从思维方式看中英科普文章的差异75 以篱笆和围墙看中西方居住文化差异76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77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s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78 浅析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以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79 任务型教学过程及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80 论矛盾修辞法在英语广告中的语用功能81 网络语料库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辅助作用初探8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3 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4 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85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86 探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孤独87 存在主义视域下的艾伦•西利托《周六晚与周日晨》中的“反英雄”88 新闻中新兴词语的翻译原则及策略89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9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1 论《红字》中的道德观92 英汉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93 论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美学思想94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Oliver Twist95 查尔斯•达尔内——《双城记》中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96 分析狄更斯成长小说的主人公97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for De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98 从中美商务谈判语言看中美文化差异99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性100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01 从民族特性看中美高等教育差异102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西习语的来源103 中西幽默异同探析104 On Dynamic Eq uivalence and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with Xu Y uanchong’s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as an Illustration105 谈如何理解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106 从精神分析法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107 论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108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109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110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111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112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113 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及对策114 英汉死亡委婉语对比研究115 论《海上扁舟》中的美国自然主义116 从哈姆雷特心理变化轨迹浅析其性格发展阶段117 文化视角下探析刘半农翻译观的嬗变---从《小说大观》到《新青年》118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119 浅谈美国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及其原因120 The Loneliness i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121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122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123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人性的两面性及自我斗争124 《简•爱》的简和《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的比较研究125 从中西方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126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Uncle Tom’s Cabin127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128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129 超越性别的美——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130 称呼语中的语码转换解析131 《紫色》中“家”的解读132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133 从《死者》看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134 《阿甘正传》的人称视角浅析135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136 英语习语中隐喻的汉译137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138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139 A Brief Study of Chinglish in C-E Translation140 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中小人物的悲剧之源141 归化和异化在汉语歇后语翻译中的应用142 从心理视角分析伊恩•麦克尤恩《赎罪》143 中美称赞语的对比分析144 约瑟夫•康拉德《进步前哨》的象征主义分析145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146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147 从文化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无辜148 礼貌中的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149 论美国黑人说唱乐的语言特色及其社会影响150 浅析《双城记》中的牺牲精神151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s Shown in Forrest Gump152 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婚姻的选择153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54 浅析《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宗教意识155 中英茶文化的比较和对比156 《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被殖民化分析157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垮掉派”特质的体现158 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159 论中美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意识160161 从概念隐喻看寓言的语篇连贯162 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中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163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164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165 英汉基本颜色文化内涵对比166 从任务型教学角度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The Story of Xi Wang为例167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168 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旅游英语翻译169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70 莎士比亚:男权神话的守望者—莎士比亚戏剧的女性主义解读171 从心理学角度看霍尔顿的内心世界17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173 困境下的回归--从生态角度看乞力马扎罗的雪174 《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175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176 中西方时间观差异分析177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178 汉英谚语翻译中的文化异同179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动物意象研究180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人物性格分析181 听力方法对初中英语学习的影响182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的双重性18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84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185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186 A Study on the Game Teaching Strategy for English Young Learns187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188 《简爱》与《名利场》中家庭女教师形象与命运的对比研究189 英语广告中的礼貌原则190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191 论《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192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193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翻译探讨194 关于苔丝和海丝特的悲剧对比分析195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196 从歧义和语用角度分析幽默197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198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199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200 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分析商务广告翻译。
对汤亭亭《女勇士》的跨文化解读
对汤亭亭《女勇士》的跨文化解读摘要:华裔美国文学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一直是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者们最为关注的作品之一,而其刻画的华裔小女孩的文化观念及对传统英雄人物花木兰的改写引起了一场关于华裔美国文学文化属性的激烈争论。
本文尝试以赵汤之争为基点,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女勇士》中东西文化的碰撞、文化认同与重新解构等方面进行解析,从而论证华裔美国文学的文化身份和属性。
关键词:汤亭亭;《女勇士》;碰撞;重新解构;文化属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华裔美国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支新兴力量,尤其是以汤亭亭、谭恩美为代表第二代移民作家的作品备受关注,而这些作品亦其游离于两种文化之间的边缘身份引发了很多争议。
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1](woman worrier)就是其中之一。
该作品分为五个部分:无名女人、白虎山峰、巫医、西宫门外与羌笛之歌,从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小女孩的视角展现了周围的女性,尤其是母女两人的现实生活,深刻地揭示了诸如文化差异、种族歧视、性别政治和自我认同等主题,以女性作家的视角突出了主人公在文化属性上的不懈探索。
由于华裔女性不仅被白人主流社会边缘化,而且被崇尚父权的华人社会边缘化,这就使得该作品的文化属性问题愈加复杂。
本文试图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女勇士》进行跨文化分析,论证华裔美国文学的文化身份和属性。
一、赵汤之争引人深思1976年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maxine hong kinston)以一本《女勇士》(woman warrior)引起了美国文学界和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而华裔美国文学界却有很多人对汤亭亭改写中国传统文化中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而感到不满,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和持久的争论,即所谓的“赵汤之争”。
这场论争最早见诸文字的史1980年几位华裔作家陈耀光、赵健秀和黄忠雄等为《三种美国文学》一书撰写的“华裔与日裔美国文学简介”。
《女勇士》的文化翻译和协商
、
魔 幻与 现 实
心 。他 们是 光 , 熔化 的金 功的中国历史人物形 象 当属花木兰 , 她在小说《 女勇士》 中化用 了传统故事 中 的花木 兰形 象 , 画出华裔 女 性 血液 中的 果敢 与 担 刻 当以及她们融入美国的蜕变过程。在美国 , 花木兰 已 经成为深入人心的中国女英雄 , 汤亭亭也因此被冠 以
【 要] 摘 作为流散在美的华裔作家, 汤亭亭在考虑到西方文化常规和美国华裔社区不同需要的前提下, 自觉采用
一
些协 商式的对抗策略。通过对她 大量移植 和改写的 中国传统故事以及文 学经典 的解读 , 可发现文本美学特征和含 义
之 间的联 系, 到整 个文本话 语是一个全方位发 生联 系的文化翻译 和协商过 程 , 认识 并可对 个体华裔美 国作 家声音 的复
人公之口说 , 没有神话的参与 , 小说就毫无价值 , 作家 尽孝道 , 而新木兰却蜕变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权 主义 可以编织神 话 , - 汤亭亭正 是一位高 明 的神话 编织 者 。这 一点 笔者并 不 认 同 , 2 笔者 认 为两 个 木兰 在捍 卫 者 。在 这段 对 两 位 神 秘 师 傅 的描 写 中 , 时 空 的 转 女性尊严上可谓不分伯仲。 有 换, 时间与空间既静止又流动 ; 有对种族和性别和谐 汤亭亭笔下的花 木兰显然有意弱化 了传统故事 的理解 , 劳动和舞蹈并无二致 , 生命之舞需要不 同种 中的孝道 , 木兰苦心学艺不再是为了 自己的家人 ,不 “ 族、 不同性别共 同完成。通 过把神奇 、 诞的人物和 仅仅是为了拯救两个年轻人 , 怪 而是为了拯救许许多多 情节以及各种超 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 的叙事 个家庭” J, l 9木兰超越 了孝道 , 1 2 升华为一个具有强烈 和描写中, 现实 的政治社会幻变成了一 种现代神话 , 女权色彩的广义上 的英雄。与新木 兰打着女性旗号 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 , 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 和场面 , 大张旗鼓地报仇不同 , 传统的木兰一直隐藏着女性身 人鬼难分 , 幻觉和现实相混。正如阿根廷著名文学评 份 。在封建社会 , 儒家思想一统天下 , 女性的社 会地 论家安徒生 ・ 因贝特所指 出的:在魔幻现 实主义中 , 位很低 , “ 必须严格遵守“ 三从四德” 。木兰敢于冒天下 作者 的根本 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现现实 , 而不是把魔幻 之大不韪 , 闯入军 营这个 自古 以来 属于男人 的地盘 , 当戌现 实 来表 现 , 1 , J [4 32 显示出了极大的勇气。她易男装 、 市鞍马 、 溯黄河、 度 彳 这个虚尖 岔的伦 卜 引导木兰离家上 山的 黑山 , 了男人所 能完成的一切任务。《 F , 完成 木兰从军》 是一只鸟。鸟的意象历来都是作为 自由的象征 。汤 中最后一句评价道 :嘻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 必不 “ 亭亭在访谈录 中曾说 过,我小时候最重 要的一个 梦 可为,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可见古人对木兰 ” 就是 , 梦见我会飞 。这是 一个 美妙 的能力 , 当我飞翔 的行为是肯定的 , 已经具有女权主义的色彩 。 她 的时候 , 我总是感到非常高兴, 现在 我也 还有时做这 女权主义并 不是 彻底 丢掉女性特征。两个木兰 样的梦。有个办法可以实现这个梦 , 你可 以把窗户打 无论是男装还是女相 , 都表现 出了爱美 的特征。在北 开, 当风吹进来 时, 觉就像 飞翔一样 了。也许这是 朝诗歌中, 感 木兰“ 当窗理云鬓 , 对镜帖花黄” 活脱脱一 , 个 能让我 在 现实 中重 拾 飞翔 感觉 的好方 法 ” ] 。对 副女儿家情态。在汤亭亭 的作品中, 木兰在征战途中
解析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女权主义--美国华裔女性的女权主义表达
对世 俗 的反抗 。 而 且 ,汤 婷 婷在 《 女 勇 士 》 的人 物 构 造 中选 择 了几
弗吉尼亚 ・ 伍尔夫 ( V i r g i n i a Wo o l f )在 《 一 间 自己 的 屋 子 》 这本 书 中就 表 达 了 自己对 女性 权 利 的追 求 ,要 想创 作 首 先需 要 拥有 一 间 自己 的屋 子 ,这 里 的 “ 屋 子 ”就象
一
、
者 作 为 少数 族 裔 ,作 为 女性 ,在 充 满 敌 意 的环 境 中寻 找 自我 的 艰难 经 历 和精 神 困惑 。汤 婷婷 通 过 神 话传 说 、 民 间 故事 、历 史 以及 她 的 自身经 历 ,充 分 展现 了 自己作 为 美 国华 裔女性 的困境和 自己的女性主 义观 。 ( 一 )女性 视角 写作 ,摒 弃男权 中心 论 自古 以 来 ,文 学 就 是 男 人 的 专 利 ,女 子 没 有 读 书 的 权利 ,即使 读 书 ,读 的 也是 那 种教 育 女 子 如何 为 人 妻 如 何 为人 母 又 如何 孝 敬 公 婆 的书 。像 中国 古代 的 《 女 四 书》 , 目的就 是 教 育 女子 成 为 一个 “ 真 正 的 女人 ” 。女 性 读 书 是无 形 的禁忌 ,而 女性 写 作更 是天 大 的禁 忌 ,“ 纵观 中西 方 文学 史, 文学 创 作 历来 是 男 人 的领 域 ,是 男人 的 专利 , 为男 人 所 垄 断, 妇女 要 有 作为 并 受 到男 人 主 宰社 会 的认 可实 非易事 。 ”1 1 1 P 1 6 7 因 此 ,汤婷 婷 作 为 女性 进 行 创作 本 身 就是 一 种 女权 主 义表 现 。她 要 证 明 女人 同样可 以创 作 ,并 且创 作 出 优 于 男性 的作 品 。在 华人 社 区 里长 大 ,汤 婷 婷 从 小就 经 历 着 作为 女性 所遭 受 的性 别歧 视与 不 公平 待遇 。“ 我 讨厌 一 帮 华侨 邻居 冲着 我 和姐 姐摇 头 。 ‘ 一个 女孩 还 不够 ,又 一 个 女孩 。 ’他 们 啧啧 连声 。父 母 听 了以后 自惭 形秽 ,不 愿 带 我两 一起 出去 ” 。1 5 l P 4 2 而那 个貌 似 曾经 当过 江 阳大 盗的
The Woman Warrior汉译本的“文本变形”倾向
TheWomanWarrior汉译本的“文本变形”倾向申雨夕 摘要: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小说TheWomanWarrior作为流散文学的代表,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学界关注。
一九九八年漓江出版社和二○一八年新星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两个汉译本,其汉译本同样具有研究价值。
我们以法国学者贝尔曼提出的翻译文本变形倾向为框架,分析这一作品在回归中国语境的“回译”过程中两个译本出现的“变形”,并探讨这些变形对于作者“美籍华裔”文化身份的重塑效果以及其身上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重现。
关键词:TheWomanWarrior;汉译本;汤亭亭;贝尔曼“文本变形”;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I712 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20)02-0118-10 作者单位:申雨夕,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武汉 430072引言TheWomanWarrior(汉译《女勇士》)是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
作为一部“中国外衣”下的美国书,《女勇士》自发表以来便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
就其在中国大陆的译介来看,最早出现的是一九八一年的节译本,直到一九九八年漓江出版社出版全译本《女勇士》(译者李剑波、陆承毅)才与广大读者见面,二○一八年新星出版社又出版了新译本《女勇士》(译者王爱燕)。
中国学者前期研究比较多地聚焦了汤亭亭美籍华裔女作家的身份。
相较于以赵建秀为代表的一批同样在英语语言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华裔学者,中国学者对汤亭亭相关传统中国故事的文化改写似乎采取了一种更加辩证和宽容的态度,并试图将汤亭亭的文化改写理解成一种具有反抗意识的写作策略(宋占业,2005;蒋丽平,2011;杜涛,2012)。
118TheWomanWarrior汉译本的“文本变形”倾向由于汤亭亭文化身份的特殊性,该作品杂合中美两种文化元素,这也为翻译带来了挑战,因而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国内早在二十世纪就出现了TheWomanWarrior的中文全译本,且前期对该作品本身的文学研究也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二○一○年之后内地学界才对其汉译本展开针对性的研究,其中不乏对作品汉译本“文化回译”现象的关注。
从《女勇士》和《喜福会》看华裔美国文学
华裔美国人有了全新 的认识 。《 女勇士》 喜福会 》 和《 分别是她们
的代表作 , 在文学界为她们 赢得 了很高 的声誉 。近年来 , 国外关 于华裔美国文学 的研究越来越多 ,而国 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则相 对匮乏 ,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状做 出的研究 。 文章通过对汤亭亭
和谭恩美的代表作《 女勇士》 喜福会》 和《 中反映出 的自我认识和
关键词 : 华裔美 国文学 《 女勇士》 《 喜福会》 自我身份 代 沟
1 言 . 引
华裔美 国文学指的是华裔美 国作家 的作 品,被认为是跨文 化 文学 的众多分支之一。 淘金热盛行的时代 , 在 生活在美国的中 国移 民一直挣扎在美国社会 的最底层 ,其 中一个在美 国文学 中 被 刻画得 最多 的典型 的华裔美 国人 的形 象就是一 个柔 弱 的女 性 ,这样 的局面直到二十世纪七 十年代美 国的南北 战争开 始才 有 所改变 。 也即从那时起 , 华裔美国文学作为亚洲一美 国文学的
的 一 个 新 的 研 究 领 域 。汤 亭 亭 和
中国移 民中的母女关 系。它讲 述
的 是 发 生 在 四 组 华 裔 美 国母 女 之
个 华 裔 美 国人 家 庭 都 会 存 在
谭恩 美 的代表 作 《 女勇 士》 喜 和《
福 会 》 中 揭 示 的 共 同 的 问 题 的原 因 在 于 华 裔 美 国人 独 特 的 生 活 背 景 ,而 最 好 的 解 决 两 代 华 裔 美 国
代沟 问题 的分析 旨在探讨华裔美 国人生活 中这些 问题产生 的原 因, 进而希望能够 丰富 国内对华裔美 国文学研究的成果。 2两部作品的主要 内容 .
汤亭亭于17 年完成 了她的处女作 《 96 女勇士》 一经出版 , 。 这
从《女勇士》看美国华裔作家作品的回译
高 等 函 授学 报 ( 哲学 社 会科 学版 )
J un lo g e re p n e c d c o ( hls p ya dS c ̄ S in e ) o r a fHih rCor so d n eE u  ̄inP i o h n o i ce c s o
意 义 的 。汤 婷 婷 的 名 作 TeWo n r ir 中译 本 《 h ma Wa o 的 r 女
勇士》 就是 值 得 研 究 的 典 型代 表 译 作 之 一 。
的故 事 情 节 毫发 无 损 地 在 中译 本 中保 留 了下来 , 作 中人 原 物 的语 言 风 格 也尽 可 能 地 在 译 文 中 展 现 出来 。对 于 原 作 中大 量 的用 中 国文 化 元 素 所 编 造 的故 事 和 丰 富 的 中 华 文
V0 -3 N o 1 l .0 2
S p e e 01 e t mb r2 0
● 翻 译 研 究 ●
从《 女勇士》 看美国华裔作家作品的回译
华 满 元
( 中师 范 大 学 外语 学院 , 汉 4 0 7 ) 华 武 3 0 9
摘 要 : 回译 美 国华 裔 作 家作 品 中 富含 的 中 华文 化 元 素 既要 遵 循 忠 实 原则 , 要 采用 恰 当的 翻译 方 法 。 又
过 翻译 进 入 了 中 国本 土 , 引 了众 多读 者 和 文 艺 界 人 士 的 吸
眼球 。 由于这 些 作 品 大量 运 用 中 国文 化 符码 , 过 移植 和 通
的翻译 , 我们 感 受 到 一 种 有 别 于 原 汁 原 昧 的 中华 文 化 , 让
读 起来 似 大 有 别 是 一 番 滋 味 在 心 头 的 感 慨 。这 感 叹 既 源
翻译伦理视角下《女勇士》汉译本的对比分析
082《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改写和重构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之一,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的《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 ) 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翻译伦理选择的重要材料。
虽然各翻译伦理模式是有机关联的,但是不同的译者在伦理模式产生冲突时取舍不同,因此翻译结果也会因人而异。
从章节标题、词汇和句子翻译等方面对比分析李剑波、陆承毅合译本和王爱燕译本背后的翻译伦理选择及翻译方法。
[关 键 词] 华裔美国文学;翻译伦理;《女勇士》;对比翻译伦理视角下《女勇士》汉译本的对比分析田双银“伦理”所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而翻译涉及译者、原文作者、委托者和译入语读者等不同的主体,在此过程中自然要受到不同伦理的约束[1]。
译本是忠于原文或读者的,是服务于源语文化或译入语文化的,因此可以从翻译伦理的维度来讨论。
目前,国内认可度较高的《女勇士》是1998年出版的李剑波、陆承毅合译本和王爱燕译本,李陆合译本肩负着向国内读者介绍美国华裔文学的重任,多忠于原文,保留了华裔文学作品的特性;王译本以译入语文化的接受度为导向,在语言学层面上更符合汉语的原则和表达方式,也规避了一些语言禁忌。
一、《女勇士》汉译及研究1976年,汤亭亭的《女勇士》一出版就成为畅销书,并荣获《时代》杂志评选的非小说类奖。
作为一本充满异国情调的书,《女勇士》赢得了主流评论家的赞誉,但是也出现很多质疑。
一些美国学者对《女勇士》的研究一开始主要集中在少数族裔作品猎奇式的解读上,而一些同样需要美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华裔美国作家斥责其作品毫无华裔风度,是对中国经典和传说的亵渎性改写[2]。
面对质疑,汤亭亭希望读者从女性解放的角度去阅读此书。
笔者以“《女勇士》汉译研究”为关键词,在知网搜索到12篇论文,其中有2篇从“中国形象重构”和“文化身份的再建构”方面对李陆合译本和王爱燕译本进行比较研究。
翻译伦理对华裔美国文学回译方法影响研究——以《女勇士》为例
152汤亭亭于1976年发表《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
该作品不仅荣获1997年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同时还推动了华裔文学在美国的兴起。
然而,肩负着文化交流使命的《女勇士》汉译本却遭到读者批评,其焦点在于其未能体现跨文化的“移植或改写”。
本文拟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出发,以李剑波和陆承毅的《女勇士》汉译本为参照,探索华裔美国文学的回译方法,同时,给予此汉译本客观而合理的评价。
一、《女勇士》中的文化回译1.回译与文化回译回译(back translation)又称“逆译”或“返译”,“就是对译文进行再次翻译,把自己或别人的译文翻回原文”[1]。
简言之,如果将原文看作A,译文看作B,回译是指先从 A→B,再从 B→A 两次语言层面的翻译过程。
因此,回译也叫“语言回译(linguistic back translation)”,要求严格的“字对字”翻译,通常用于检验译文。
然而,华裔美国文学的回译是将英语创作的有关中国文化的作品翻译成中文,让作品回归到中国文化中。
其源文本所描述的不是源语文化,而是目标语中的文化,我们将其称之为“文化回译”。
本文认为: 文化回译是把文学作品翻译成目标语言,让作品能回归到目标语文化中去[2]。
2.《女勇士》的文化回译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的《女勇士》是回忆录式的小说。
该作品由5个故事组成,主要讲述华裔母女两代人由于生活轨迹和文化程度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将不安定的华人生活现实和极具中国文化色彩的女英雄故事融为一炉。
该作品自出版以来,深受美国大学生的喜爱。
漓江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了由李剑波和陆承毅合译的汉译本,其中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大都为典型的文化回译。
比如,将“Fa Mu Lan”回译成“花木兰”; 将“six worldly environments”回译成“六气”; 将“yang and yin ” 回译成“阴阳”等。
翻译伦理视域下的《女勇士》汉译
语言文学研究翻译伦理视域下的《女勇士》汉译付芬(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邵阳422000)摘要:《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岛,获得了诸多奖项,使作者在文学创作上打开了一片天地,并促进了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
目前,美国华裔文学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之一,在国内译介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从翻译伦理角度出发,分析《女勇士》汉译本在原文本选择、翻译方法、汉译本传播三个方面的伦理因素,以期为《女勇士》和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研究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翻译伦理《女勇士》汉译美国华裔文学《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作品中充满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反思和融合。
该书于1976年一出版便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深受读者欢迎,并为汤亭亭斩获诸多文学大奖。
在国内,《女勇士》和汤亭亭的其他作品是学界研究美国华裔文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相对于其他外国文学,美国华裔文学因对中国文化的再创作而具有特殊性。
当融合了美国文化背景和中国文化元素的美国华裔文学被翻译到中国时,汉译者面临着如何保持原著差异性的伦理选择。
本文从翻译伦理角度对汤亭亭小说《女勇士》汉译本进行分析,旨在深化对《女勇士》汉译的研究,探讨伦理因素对美国华裔文学汉译的影响。
一、《女勇士》汉译研究现状自汤亭亭的《女勇士》于1976年出版以来,国内对其作品和译著的关注虽有三十多年之久,但真正的重视则始于二十一世纪初。
从研究内容来说,多集中于文学研究,对作品中译本的翻译研究很少。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开始介绍汤亭亭及《女勇士》一书。
最早评介汤亭亭的文章是江晓明于1981年发表的《新起的华裔美国作家马克辛•洪•金斯顿》,该文仅对汤亭亭的生平、《女勇士》和《金山勇士》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此后,国内对《女勇士》和汤亭亭作品的介绍逐渐增多。
特别是1998年《女勇士》一书汉译本的出版为后期的译著研究提供了必需的条件和土壤。
自二十一世纪起,国内对《女勇士》的研究迅速增长。
《女勇士》汉译本的翻译策略及其伦理选择
《女勇士》汉译本的翻译策略及其伦理选择
x 》
《女勇士》汉译本的翻译策略及其伦理选择
《女勇士》原作是一部关于古代希腊女性的历史小说,将古典史实背景融入浪漫小说的元素,描述了一群女子在礼教制度下的力量和出色的表现。
在汉译本的翻译中,翻译者面临着多个伦理选择。
本文以《女勇士》汉译本为例,分析及探讨翻译策略及相关伦理选择。
首先,翻译中的文字面上和文化背景内容。
在汉译小说时,尤其要考虑文字面上和文化背景内容的差异。
《女勇士》中有许多参考古典史实的内容,而汉语的表达方式与希腊文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翻译者应当尽可能地捕捉原文本意,在字面上尽量接近原文,同时也要考虑读者的接收能力。
其次,是文体和风格的翻译,特别是小说中的对话的翻译。
小说的文体是十分流畅的,而在汉语中,古典句式和希腊文的文字特征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翻译者要注重保持原文的表达特征和文字特征,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
对于小说中的对话,翻译者还要注意把握人物的特点和性格,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原文中人物的特点和性格。
此外,作为小说作品,《女勇士》中包含了礼教制度下对女性的歧视,翻译时又要考虑当代社会的接受度,翻译者不仅要把握原文的表达方式和文字特征,还要考虑是否应当从当代社会的角度来理解、体会原文中的内容,以及是否应当加入某些伦理意蕴,使读者能够深
刻体会原文中的内容和伦理意蕴。
总之,在汉译《女勇士》这部小说时,翻译者应当认真对待文字、文化背景、文体、风格,以及当代社会及其伦理意识的要求,努力地把握原文的表达特征,体现原文的内涵,尽可能地把原文意义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伦理意义。
《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的开题报告
《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问题背景:《女勇士》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20世纪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一,内容涵盖了人类思想、社会现实、性别问题等多个方面。
该作品曾多次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包括汉语。
然而,随着汉语翻译水平的提高以及读者对《女勇士》的深入理解,人们发现了不少中译本的问题,尤其是回译的问题。
问题探索: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女勇士》中文译本的分析,揭示其中存在的回译问题,并探讨其产生原因。
具体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回译的定义首先,需要明确回译的概念及其与直译、意译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分析回译在汉语翻译中的应用及其特点。
2. 中译本回译问题的现状对《女勇士》中文译本进行全文对比分析,着重挖掘其中存在的回译问题。
同时,结合读者反应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探讨这些问题对读者理解的影响。
3. 回译问题的原因分析通过对回译问题中的代表性例子进行分析,探究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涉及到译者的语言水平、文化背景、理解能力等多种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
4. 解决回译问题的策略最后,提出一些解决回译问题的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加强翻译者教育培训、增强翻译者的文化素养、完善翻译评价体系等。
研究意义: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回译问题的深入探讨,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及翻译品质,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女勇士》这一经典文学作品。
同时,本研究的方法和框架,也可以为其他文学翻译的回译问题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女勇士》及其汉译中的文化身份构建研究开题报告
《女勇士》及其汉译中的文化身份构建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女勇士》是美国作家格蕾丝·马利的一部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印第安娜·琼斯(Indianna Jones)的女孩的成长故事,她在阿帕拉契山区长大,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最终成为了一名女勇士。
该小说的英文原版和中文译本均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希望从身份构建的角度出发,探讨小说中主人公的文化身份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被构建和表现,并分析这种身份构建与小说所处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关系,以期深入理解小说在跨文化传播和接受中的意义和影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女勇士》中的文化身份构建,探索这种身份构建与小说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小说中身份构建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小说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同时也可以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进一步推进文化研究领域的发展。
同时,本研究也有以下具体意义:1.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在不同语境下的文化意义和形象塑造。
2.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感受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3.本研究也可以为跨文化翻译中的身份构建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女勇士》中的身份构建展开,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印第安娜·琼斯的文化身份在小说中的表现以及这种身份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的演变和转化。
2.身份构建与小说所处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包括族群关系、性别关系、阶层关系等。
3.小说中的语言、文化符号和意象对身份构建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女勇士》英文原版和中文译本的对比分析,探讨文化身份的构建和表达,并分析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和异同之处。
四、预期研究结果及可行性分析预期研究结果是在英文原版和中文译本的比较分析基础上,深入分析小说中的文化身份构建,探索身份构建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并且分析不同文化差异和异同之处。
从《女勇士》看美国华裔作家作品的回译
作者: 华满元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武汉430079
出版物刊名: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72-7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0期
主题词:�女勇士》 回译 中华文化元素 翻译方法
摘要:回译美国华裔作家作品中富含的中华文化元素既要遵循忠实原则,又要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
这些翻译方法主要有直译、补偿、归化和音译这四种。
它们适用于原作中的中国典故、中国称谓和年节名称、中国宗族文化词语、中国礼仪文化词语、中国民俗文化和中国习语。
考察中译本《女勇士》足可见一斑。
疾病的隐喻——从《女勇士》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病态书写
疾病的隐喻——从《女勇士》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病态
书写
张莉;梁俐珂
【期刊名称】《吕梁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12)3
【摘要】疾病在作家的笔下,往往具有隐喻的意义。
在美国华裔小说《女勇士》中,作者汤亭亭从疯癫和失语两方面刻画了内涵丰富的病态形象,展示了以女性为代表
的华裔群体所面临的种族的、性别的、阶级的等不同维度的问题和困境。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疾病书写,既体现了白人主流社会对华人以及其他少数族裔的集体想象,也展示出了少数族裔群体消解这种刻板印象的努力。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张莉;梁俐珂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女权意识--以《女勇士》《喜福会》《典型的美国佬》《雪花秘扇》为例
2.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女权意识——以《女勇士》《喜福会》《典型的美国佬》《雪花秘扇》为例
3.美国华裔女性书写\r——以《女勇士》为
例4.美国华裔文学中女性身份的建构——以《女勇士》和《喜福会》为例5.美国华裔文学中女性身份的建构——以《女勇士》和《喜福会》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 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Qi n g h a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Ph n 0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Hale Waihona Puke 引起学 界对 其事 实 “ 真实 性” 的质疑 。美 国主流评 论
界 因缺 乏 相关 中 国文 化 知识 , 在 理解 该 作 品 时 出现
、
《 女 勇士 》 创作 的 历史语 境及 在 美 国的接 受
Ma x i n e Ho n g Ki n g s t o n ( 马 克 辛 ・洪 ・金 斯
文化误 读 , 将《 女勇 士 》 描 述 为“ 神秘 莫 测” 和“ 异 国风
敦) , 中 文名 汤亭 亭 , 1 9 4 0年 出生 在 美 国加 州 一 个 普 通广 东移 民家庭 。《 女勇士》 借 由母 亲 口中的故事 来
描述 一名 华裔 女 孩在美 国的成 长经 历 。该书 具有 争
当今对汤亭亭作品的研究也有了更开放的空间尽管上述简要列举的批评视角比较有限但可以看出美国华裔女性已开始用全新的视野解读女勇士这种视角挣脱了美国主流文化框架的束缚并超越传统的女性主义观点通过研究汤亭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创造性使用和复杂的身份协调之间的关系将自传体的体裁界定为可以使美国华裔女性发出自己声音的一种碎片式写作
V0 1 . 3 7 。 No . 5
S e p , 2 0 1 5
2 0 1 5 年 9 月
从 女勇士 》 的语 境解 读 看 美 国华 裔 文 学 的翻译
都 庭 芳
( 青 海师范大学 外语 系 ,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8 )
摘 要 : 美 国 华裔 女 性作 家 汤 亭 亭 的 作 品《 女勇士》 在 1 9 7 6年 以“ 非 小说” 之 名 出版 以 来 , 引 起 学 术 界 的广 泛 关 注 。 各 界 评 论 主 要 集 中在 对 于 作 品传 记 性体 裁 属 性 以 及 作 者 改 写 中 国 文 化 素 材 后 对 内容 真 实 性 的 质 疑 。本 文 通 过 分
译具 有重 要 意义 。
一
下 由 Kn o p f ( 诺夫) 出版社 出版 。汤亭亭 将母 亲所 讲 的故 事 、 家 族历 史 、 中 国风俗 和历史 经 过想象 变形 呈
现给读 者 。最初 被 界 定 为小 说 的作 品 , 由 出版 社 贴
上“ 非 小说 ” 的标 签 , 以“ 回忆 录” 之 名得 以出版 , 继 而
议 的体裁 和 主题 与其叙 述 和创 作 的历史 语境 密切 相
关, 包 括 中 国新 儒 家意 识形 态重 男轻 女思 想对 “ 女 性
自由和教 育 的 限制” ; 美 国政府 在 1 8 8 2年至 1 9 4 3年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6 一 O 4
作者简介 : 都庭芳( 1 9 7 9 一 ) , 女, 藏族 , 青海西宁人 , 青海师范大学讲师 。研究方 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
情” 的族 裔 文本 。 美 国亚 裔 男 性 批评 家则 质 疑 汤 亭 亭 以 自传 体 出版 该 书 , 不 认 同作 品 描 述 的文 化 真 实
性 和身 份 表征 , 认 为作 品“ 强化 了 白人读 者对 于华 裔 美 国不 可 同化 的刻板 形象 ” o C Z 3 而美 国华 裔女 性批 评 家 则从 女性 主义 理 论 视 角辩 护 或 诠 释 《 女勇 士》 , 强 调 了文本 的文 化创 新 性 , 认 为 汤 亭 亭 对 中 国 文化 素
析 台湾 和 大 陆 学 者 、 翻 译 工 作 者 对《 女 勇士》 在 中 国语 境 下 的 解 读 来 比 较 各 自不 同 的 研 究 视 角 , 旨在 指 出研 究 美 国
华 裔 文 学 应 将 研 究 视 角 集 中在 “ 误读” 所 发 生 的语 言 和 文 化 两 个 层 面 。 关键词 : 《 女勇士》 } 台湾视角 ; 中 国叙 事 ; 文化 翻译 中 图分 类 号 : I 1 0 6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5 1 0 2 一( 2 0 1 5 ) 0 5 一O 1 1 9 一O 5
推行 的“ 排 华” 政 策 以及美 国 6 O至 7 0年代 的女性 主 义运 动 , 都 为 汤亭 亭 作 品 的创 造 提 供 了时 空 语 境 。 正是在 这样 复杂 的历 史 背 景下 , 汤 亭亭 借 助 文 化 翻
译, 激 起美 国读 者 对 中国 的好 奇 。西蒙 斯 ・ 戴 安 娜
《 女勇士》 一 经 出版就 引起 读者 和学 术界 的广 泛 关注, 被 当时 的《 时代》 杂 志 列 为 十 年 内 十大 畅销 非 小说 文 学作 品之 一 。但 《 女勇士》 “ 非 小说 ” 的体裁 界 定一 直 以来 颇受 争 议 , 其 影 响 横 跨各 类 学 科 和各 领 域学 者 , 包括 汉学 家 、 女权 主义 者 、 美 国华 裔 男 性 作
勇士 》 如何 遭到其 他 出版 商 的 拒 绝 , 而 最终 在《 纽 约
时报 》 评 论 家 约 翰 ・莱 纳 德 ( J o h n L e o n a r d ) 的发 起
的 杂合 、 文 化 内 容 真 实性 和族 裔 自传 体 等 方 面 。 [ 1
1 9 8 2年 , 汤亭 亭发表 《 美 国评 论 的 文化 误 读 》 一 文 对 关 于《 女 勇 士》 的各 界评 论 作 出 回应 , 《 女 勇士》 也 因 此走 进 了美 国大 学 的课 堂 , 分 析 该作 品在 中 国文 化 语 境 下 的解读 无 疑对 美 国华裔 文学 作 品的研 究 和翻
( D i a n e S i mmo n s ) 在其 《 马 克 辛 ・洪 ・金 斯 敦 》
家、 文学 批评 家 、 体 裁 批评 家 、 种 族研 究 者 以及 中 国
台湾 和 大陆 的翻 译 研究 者 , 探 讨 的焦 点 主 要 在 体 裁
( Ma x i n e Ho n g Ki n g s t o n ) 一 书 中曾详 细介 绍 了《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