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病机

合集下载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模拟题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总分:13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9,分数:29.00)1.存导致肾阴亏虚的原因中,较为次要的是A.久病伤阴,累及于肾B.五志过极化火,耗及于肾C.幼年肾气虚弱,老年精气衰退√D.他脏为病,累及于肾E.房劳过度,耗伤于肾2.“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C.恣食生冷,寒伤中阳D.脾肾阳气不足,阴寒内盛√E.痰湿内阻,从阴化寒3.“故水病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机是A.肾病及心,水气凌心B.脾肾阳虚,水湿泛滥C.肺脾气化失司,津液停积D.肾病及肺,子病犯母√E.肾病及肝,母病及子4.《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均属于A.气机逆乱B.阴血不足C.阳气之变动√D.津液亏虚E.筋脉失养5.与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早脱、早白密切相关的病机是A.肝血不足B.肾精亏损√C.肺气虚衰D.肾气不固E.脾虚不运6.阴阳不能相维系,可出现A.阳胜则热,阴胜则寒B.阳虚则寒,阴虚则热C.阴盛格阳,阳盛格阴√D.阴虚阳亢,阳虚阴盛E.刚损及阳,阳损及阴7.最易导致阴虚阳亢的脏是A.肺脾肾B.心脾肾C.心肝肾√D.肺肝肾E.肺脾肝8.临证所见“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其病机是A.太阳之脉终结B.少阳之脉终结C.阳明之脉终结D.太阴之脉终结E.少阴之脉终结√9.阴损及阳的病机主要是指A.阴虚不足,虚阳上亢B.外感阴寒之邪,伤及阳气C.阴液亏损,虚热内生D.阴寒壅盛,阳气浮越于外E.阴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10.“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了哪两者的关系A.气与血B.津液与血√C.气与津液D.津液与汗11.下列不属于瘀血痹阻心脉及心的阳气虚衰的表现是A.心胸憋闷疼痛或暴痛B.心悸怔忡或惊恐C.心烦失眠多梦√D.肢冷或汗出肢厥E.脉伏不出12.“故水病者,下为肘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机是A.肾病及心,水气凌心B.脾肾阳虚,水湿泛滥C.肺脾气化失司,不能输布津液D.肾病及肺,其本在肾,其末在肺√E.以上都不是13.下列不属于心曲亏虚的病理表现是A.血脉空虚而见脉细无力B.心神失养而见神志衰弱C.心阳失敛,阳不入阴,神不守舍而见失眠多梦D.颜面失于荣养而见面白无华E.眼目失于濡养而见于涩、昏花√14.阴阳不能相维系,可出现A.阳胜则热,阴胜则寒B.阳虚则寒,阴虚则热C.阴盛格阳,阳盛格阴√D.阴损及阳,阳损及阴E.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15.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指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积聚B.外感温热阳邪,伤及阴液C.阳虚不能制阴,阴寒内盛D.阳气虚损,阴液化生不足√E.阳热遏伏,拒阴于外16.“虚”的主要病机是A.正气不足√B.功能减退C.抗病能力下降E.津液亏耗17.脾的阳气失调病机,下列哪项不确切A.健运无权,气血生化不足B.运化失职,津液代谢失常C.升举无力,中气下陷D.受纳失调,消谷善饥√E.统血无权,血溢脉外18.“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的病机是A.肝气上逆B.血随气逆√C.气机逆乱D.火气上逆E.肺气上逆19.《金匮要略心典》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病机是A.气不固津B.气随液脱√C.脾胃气虚D.津停气阻E.以上都不是20.何经“气盛则身以前皆热”A.手少阴心经B.足阳明胃经√C.足太阴脾经D.足厥阴肝经E.冲脉21.《素问·诊要经终论》载,临床见“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为何经气血衰竭A.太阴之脉B.少阴之脉C.阳明之脉D.少阳之脉E.太阳之脉√22.《临证指南医案》说“内风”产生之机理为A.体内气机之逆乱B.体内阳气之变动√C.体内阴血之不足D.体内筋脉之失养E.周身络脉之失濡23.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有关A.神不守舍B.髓海空虚C.肝血不足D.肝升太过√E.心神失养24.“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A.邪气亢盛√B.脏腑功能亢盛C.气血郁滞D.水液停积25.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出现的病机是A.由实转虚B.虚实夹杂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因虚致实26.《灵枢·经脉》所载“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此为何经的病变A.手少阴心经B.任脉C.足厥阴肝经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27.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甚则夜盲,多因A.肝气上逆B.肝火上炎C.肝阳上亢D.肝风上扰E.肝血不足√28.《灵枢·经脉》说何经“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A.手少刚心经B.任脉C.冲脉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29.经络的哪种病理变化可以致“厥”A.经络气血偏盛偏衰B.经络气血逆乱√C.经络气血运行不畅D.经络气血衰竭E.以上都不是二、B型题(总题数:6,分数:18.00)A.戴眼,反折,瘛疭B.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C.口目动作,善惊妄言D.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E.中热嗌干,善溺心烦,舌卷卵缩(1).太阴之脉终绝,可见(分数:1.50)A.B.C.D. √E.(2).少阳之脉终绝,可见(分数:1.50)A.B. √C.E.A.戴眼,反折,瘛疭B.耳聋,百节皆纵,日曩绝系C.口目动作,善惊妄青D.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E.中热嗌干,善溺心烦,舌卷卵缩(1).足少阳之脉终绝,可见(分数:1.50)A.B. √C.D.E.(2).足太阴之脉终绝,可见(分数:1.50)A.B.C.E.A.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B.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C.产后恶露日久不净D.热病后期,阴津亏损E.水不涵木,浮阳不潜(1).血燥生风的病因是(分数:1.50)A.B. √C.D.E.(2).阴虚风动的病因是(分数:1.50)A.B.C.D. √E.A.尿量增加B.尿量减少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肾的气化失常,则(分数:1.50)A.C. √D.(2).肺的宣降失常,则(分数:1.50)A.B. √D.A.气虚B.血热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形成瘀血的原因是(分数:1.50)A.B.C. √D.(2).形成出血的原因是(分数:1.50)A.B.C. √D.A.元气耗损,脏腑功能衰退B.气机不畅,脏腑经络功能障碍C.气机失常,脏腑之气逆上D.气虚升举无力,脏腑位置下移(1).气滞的病机是(分数:1.50)A.B. √C.D.(2).气陷的病机是(分数:1.50)A.B.C.D. √三、X型题(总题数:44,分数:88.00)30.导致胆汁分泌排泄障碍的主婴原因是A.气机失调√B.食滞中阴C.湿热熏蒸√D.胆郁痰扰31.津液不足的病理表现有A.形瘦肉瞤B.口渴引饮√C.皮肤干燥√D.目陷螺瘪√32.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A.水火既济B.精血同源√C.藏泄协调√D.阴阳制约平衡√33.胆汁的生成与排泄异常,可导致A.胃失和降√B.脾失健运√C.肝失疏泄√D.肝升太过√34.心的阳气偏亢,可导致A.心神被扰√B.心肾不交C.心神不足D.血热而脉流薄疾√35.导致胆汁分泌、排泄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情志所伤√B.痰湿内蕴C.脾胃湿热√D.阴虚火旺36.影响冲任二脉气血充盈的因素是A.肾中精气不足√B.阳叫脉衰少√C.肝失疏泄√D.脾失健运√37.肺气虚损可致A.卫表不固而自汗√B.津液不布,聚痰成饮√C.呼纳失司,动辄气急√D.宗气不足,少气不足以息√38.导致女子胞生理功能失调病机,主要是指A.气血不和√B.心、肝、脾、肾功能障碍√C.冲、任气血不足√D.督、带经气欠和39.心阳偏亢可导致A.心神不足B.心阴不足√C.神志呆滞D.血热而脉流薄疾√40.经络的气血逆乱可见A.眩晕跌仆√B.咽痛目赤C.咯血、衄血√D.腹部剧痛41.形成肝风内动的原因可有A.邪热炽盛√B.阴虚阳亢√C.阴血亏耗√D.外感风邪42.引起胃火炽盛的原因多为A.肝郁气滞√B.嗜食辛辣√C.邪热入里√D.肝火横逆√43.阴偏衰的病机,是指A.精血津液不足√B.滋养、宁静功能减退√C.阳气相对亢盛√D.阳热偏盛而伤阴44.脏腑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为A.脏腑功能的太过或不及√B.脏腑相互关系的失调√C.脏腑阴阳的失调√D.脏腑气血的失调√45.形成心血瘀阻的主要原因是A.胸阳不振√B.寒客胸中√C.痰浊阻滞√D.宗气虚衰√46.影响脉道通利的因素是A.气机小利√B.痰浊内阻√C.津液枯洞√D.过食成味√47.阴偏盛的病机,是指A.阴邪偏盛√B.阳不化阴,滋生痰湿√C.阳气被遏而寒盛√D.阳不制阴,虚寒内生48.脏腑失调病机,主要是指A.脏腑功能太过√B.脏腑功能不及√C.脏腑阴阳失调√D.脏腑气血失调√49.肢体筋腱的有力,关节屈伸转运的灵活,主要取决于A.津液的濡润√B.血量的充足√C.血行的流畅√D.气机的调节50.脏腑失调病机主要表现于A.脏腑功能太过或不及√B.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衰弱C.脏腑本身阴阳气血失常√D.气血津液生成不足51.导致心的阳气偏盛的主要原因有A.邪热内郁√B.瘀血化热√C.劳心过度D.五志化火√52.脾气虚损病机,主要是指A.运化无权,纳食不化√B.升清作用减弱,升降失司√C.健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源√D.统摄失权,血溢脉外而出血√53.导致脉道不利的原因是A.津液枯涸√B.痰浊内阻√C.寒凝瘀阻√D.固摄失司54.三焦气化失司,主要概括了A.气血生化失常B.有关脏腑气机不利√C.血液运行失常D.全身水液代谢障碍√55.胃气虚的病机表现,主要是A.受纳失常,饮食无味√B.腐熟无权,脘胀隐痛喜按√C.其气上逆,泛恶干呕√D.升举无力,内脏下垂56.髓海不足,则可导致A.腑转耳鸣√B.目无所见√C.懈怠安卧√D.胫酸脚软√57.形成胃阴虚的主要原因是A.情志内郁化火,煎灼阴液B.热病后期,邪热久留,耗伤阴液√C.高热汗出,灼伤阴液D.久病不复,消灼阴液√58.阻滞脉道通利的因素是A.气机不利√B.痰浊内停√C.津液枯涸√D.火热内扰59.形成胃气虚的常见原因有A.饮食失节√B.湿邪羁留C.禀赋素虚√D.久病元气不复√60.导致津液输布障碍的原因。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多选或错选不得分)1.下列关于淀粉样变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可知于结核病B.可见于骨髓瘤C.可以就是全身性疾病D.可以是局灶性病变E,由免疫球蛋白沉积而变成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3.关于血吸虫病的叙述,以下哪项就是恰当的()Λ,晚期急性虫卵结节出现大量类上皮细胞B.慢性虫卵结节的虫卵内毛蝴仍存活C.急性虫卵结节内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D.慢性虫卵结节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染E.肺内无虫卵结节形成4.液化性发炎常见于0。

A.脑B.心C.肾D.脾5.原位癌就是指()A.早期癌B.原发癌C.然膜内癌D.未出现迁移的癌E,未突破基底膜的癌6.以下H2受体拮抗剂中,抑酸促进作用最强大且长久而副作用最少的就是()。

A.西咪替丁B.雷尼替丁C.法莫替丁D.尼扎替丁7.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属于()A.凝固性发炎8.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发炎D.固缩性坏死E.坏疽8.甲亢危象的治疗,下列哪组最理想?()A.丙硫氧嗑咤+碘剂+泼尼松8.丙硫氧喀咤+泼尼松C.甲心疏咪哇十泼尼松D.丙硫氧嚅咤+甲磕咪嗖9.以下属营养必需脂肪酸的就是()A.油酸B.亚麻酸C.软脂酸D.硬脂酸E∙十二碳脂肪酸10.有关卢瓦龙县细胞癌的叙述,错误的就是()A.癌细胞形成角化珠B.不好厚腻膀胱和肾盂等处C.组织学上可有不同程度的移行上皮的特点D,呈圆形浸润性生长E.可由乳头状瘤恶变而来11.以下细胞中,再造能力最强的就是()。

A.心肌细胞B.骨细胞C.纤维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12.半抗原是指()A.既有免疫原性,又存有抗原性B.具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C.具备免疫原性,而没抗原性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E∙与蛋白质载体融合后,可以赢得抗原性13.丙酮酸段化酶是哪一个反应中的关键防?()A.磷酸戊糖途径B.糖原制备C.糖原分解D.糖异生14.脂肪酸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1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临证指南医案》所谓“阳气之变动”指的是( )(2011年第13题)A.风气内动√B.气机逆乱C.火热内生D.暑热扰神此题考查风气内动的定义,属于识记型考题。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

内风的病机,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

2.阴损及阳的病机主要是指( )(2004年第7题)A.阴虚不足,虚阳上越B.外感阴寒之邪,伤及阳气C.阴液亏损,虚热内生D.阴寒雍盛,阳气浮越于外E.阴液亏损,累及阳气化生不足√此题考查阴阳的病机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

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A选项和C选项为阴虚阳亢表现;B选项外感引起而非阴虚引起;D选项为阴盛格阳。

故选E。

3.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有关( ) (2004年第6题)A.魂不守舍B.髓海空虚C.肝血不足D.肝升太过√E.心神失养此题考查肝气失调的病理表现,属于理解型考题。

急躁易怒为肝火上炎,为肝之阳气升发太过的病理表现。

神不守舍是心神失养的病理表现,髓海空虚则肾精亏虚的病理表现;肝血不足多见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等症状;心神失养多见失眠多梦甚则怔忡等表现。

4.气逆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不确切( )(2002年第13题)A.嗳气,呃逆B.头胀痛,甚则昏厥C.咳逆气喘D.眩晕耳鸣如蝉√E.面红目赤易怒此题考查气逆的病机表现,属于理解型考题。

气逆,为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逆的病理状态。

在肺,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发为咳逆上气。

在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恶心、呕吐、嗳气、呃逆。

在肝,则肝气上逆,发为头痛头胀,面红目赤而易怒,甚则昏厥猝倒。

D选项属于肝阴虚的症状。

5.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指( )(2001年第11题)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积聚B.外感温热阳邪,伤及阴液C.阳虚不能制阴,阴寒内盛D.阳气虚损,阴液化生不足√E.阳热遏伏.拒阴于外此题考查阴阳病机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第十七单元病机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和机理。

《素问·至真要大论》总结归纳了脏腑病机和六气病机,被后世称为“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邪正盛衰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虚实病机《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指以邪气亢盛为主,而正气未衰,正邪激烈相争,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以太过、亢奋、有余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常见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常见于外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湿、痰、水饮、食积、气滞、瘀血等引起的内伤病变。

虚,以正气虚损为主,而邪气已退或不明显,正邪难以激烈相争,出现一系列以虚弱、衰退和不足为特征的一种病理变化。

常见神疲体倦、面色无华、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

多见于素体虚弱,精气不充;或外感病的后期,以及各种慢性病证日久,耗伤人体的精血津液;或因暴病吐利、大汗、亡血等致使正气脱失的病变。

(2)虚实变化1)虚实错杂:①虚中夹实:即以正虚为主,又兼有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

如脾虚湿滞病变,即是由于脾气亏损,运化无力,而致湿自内生,阻滞中焦所致。

临床上既有脾气虚弱的神疲肢倦、食少、食后腹胀、大便稀等症状,又兼见湿滞的口黏、舌苔厚腻等。

②实中夹虚:即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变化。

如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由于热邪耗伤津液,可形成邪热炽盛兼津液损伤之证。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机

┬第一节基本病机│┬一、邪正盛衰││┬(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虚实病机│││└2、虚实变化:┬(1)虚实错杂│││├(2)虚实转化│││└(3)虚实真假││└(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1、正胜邪退││├2、邪胜正衰││└3、邪正相持│├二、阴阳失调(详见第一章阴阳部分)││┬(一)阴阳偏胜:┬1、阳偏胜│││└2、阴偏胜││├(二)阴阳偏衰:┬1、阳偏衰│││└2、阴偏衰││├(三)阴阳互损:┬1、阴损及阳│││└2、阳损及阴││├(四)阴阳格拒:┬1、阴盛格阳│││└2、阳盛格阴││└(五)阴阳亡失:┬1、亡阳││└2、亡阴│├三、精气血的失常││┬(一)精的失常│││┬1、精虚│││└2、精的施泄失常:┬(1)失精│││└(2)精瘀││├(二)气的失常│││┬1、气虚│││└2、气机失调:┬(1)气滞│││├(2)气逆│││├(3)气陷│││├(4)气闭│││└(5)气脱││├(三)血的失常│││┬1、血虚│││└2、血运失常:┬(1)血瘀│││└(2)出血││└(四)精气血关系失调││┬1、精与气血关系的失调:┬(1)精气两虚│││├(2)精血不足│││└(3)气滞精瘀和血瘀精阻││└2、气与血关系的失调:┬(1)气滞血瘀││├(2)气虚血瘀││├(3)气不摄血││├(4)气随血脱││└(5)气血两虚│├四、津液代谢失常││┬(一)津液不足││├(二)津液输布排泄障碍│││┬1、湿浊困阻│││├2、痰饮凝聚│││└3、水液贮留││└(三)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1、水停气阻││├2、气随津脱││├3、津枯血燥││├4、津亏血瘀││└5、血瘀水停│└五、内生“五邪”│┬(一)风气内动││┬1、肝阳化风││├2、热极生风││├3、阴虚风动││└4、血虚生风│├(二)寒从中生──虚寒│├(三)湿浊内生│├(四)津伤化燥│└(五)火热内生│┬1、阳气过盛化火│├2、邪郁化火│├3、五志过极化火│└4、阴虚火旺└第二节疾病传变┬一、疾病传变的形式│┬(一)病位传变││┬1、表里出入:┬(1)表病入里│││└(2)里病出表││├2、外感病的传变:┬(1)六经传变│││├(2)三焦传变│││└(3)卫气营血传变││└3、内伤病传变:┬(1)脏与脏传变││├(2)脏与腑传变││├(3)腑与腑传变││└(4)形脏内外传变│└(二)病性转化│┬1、寒热转化:┬(1)由寒化热││└(2)由热转寒│└2、虚实转化:┬(1)由实转虚│└(2)因虚致实└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一)体质因素├(二)病邪因素├(三)地域因素和气候因素└(四)生活因素附:研究进展。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病机一、A11、阳偏盛的病理状态是A、阳气亢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B、阴液不足,阳气失制而偏盛C、阳气亢盛,耗伤机体的阴液D、阴寒之邪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E、以上均非2、阳偏衰常见于A、肝、心、肾B、脾、心、肾C、肺、心、肾D、肝、脾、肾E、脾、肺、肝3、阴损及阳是指A、阴虚不能制约阳气B、阴盛于内,格阳于外C、阴虚阳无以化生,阳亦亏虚D、阴盛伤阳,阳气受损E、以上均非4、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特点是A、阳盛则阴病B、阴盛则寒C、阳虚则寒D、阴损及阳E、阳盛格阴5、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热者寒之6、阴盛格阳属于A、阳偏衰B、阴偏衰C、阳损及阴D、真热假寒E、真寒假热7、“大实有羸状”的证候性质是A、真实假虚证B、实中夹虚证C、由实转虚证D、真虚假实证E、虚实错杂证8、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A、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B、阴精阳气的盛衰C、气血的盛衰D、正邪的盛衰E、阴阳的盛衰9、“实”的主要病机是A、邪气亢盛B、正气旺盛C、气血瘀滞D、水液蓄积E、痰浊壅滞10、下列哪项为虚证的临床表现A、二便不通B、五心烦热C、精神亢奋D、烦躁不宁E、疼痛剧烈11、使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邪正盛衰变化是A、邪正相持B、正虚邪恋C、邪盛正衰D、邪去正虚E、正盛邪退12、血燥生风的病因是A、产后恶露,日久不净B、热病后期,阴津亏损C、水不涵木,浮阳不潜D、生血不足或外伤失血E、血虚津亏,失润化燥13、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为A、心、肺、胃B、肝、脾、肾C、肝、肾、大肠D、脾、胃、大肠E、肺、胃、大肠14、下列哪项不是阴虚风动的临床表现A、筋脉拘挛B、手足蠕动C、低热起伏D、脉细如丝E、神昏谵语15、导致湿浊内生的病因是A、脾失健运B、膀胱失司C、肺失宣降D、三焦气化失司E、肾的气化功能减退16、“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C、痰湿内阻,从阴化寒D、脾肾阳虚,阴寒内盛E、恣食生冷,寒伤中阳17、气逆最常见的脏腑是A、肺、胃、肾B、心、胃、肝C、肝、胃、肾D、肺、胃、肝E、肝、肺、肾18、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是A、气脱B、气滞C、气逆D、气闭E、气虚19、气大量丢失的病理变化称为A、气虚B、气滞C、气逆D、气闭E、气脱20、气不摄血多与哪一脏的功能失调有关A、肝B、心C、脾D、肺E、肾21、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水液停聚的病理变化称为A、津枯血燥B、水停气阻C、气随津脱D、血瘀水停E、津亏血瘀22、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变化称为A、津枯血燥B、水停气阻C、气随津脱D、血瘀水停E、津亏血瘀23、“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了A、水停气阻B、气随津脱C、津枯血燥D、津亏血瘀E、血瘀水停24、内伤病传变的形式包括A、脏与脏传变B、脏与腑传变C、腑与腑传变D、形脏内外传变E、以上皆是25、六经由表入里传变的次序是A、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太阴→少阴→厥阴→太阳→阳明→少阳C、太阴→太阳→少阴→阳明→厥阴→少阳D、太阳→太阴→阳明→少阴→少阳→厥阴E、太阴→阳明→厥阴→太阳→少阴→少阳二、B1、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咳嗽咽痒<1> 、肝阳化风可见A B C D E<2> 、阴虚风动可见A B C D E2、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咳嗽咽痒<3> 、热极生风可见A B C D E<4> 、血虚生风可见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阳偏胜即是阳盛,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亢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病机

虚的病机
精气夺则虚 含义 特点 形成 表现
主要指正气不足, 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 一种病理状态。 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以及脏腑经络 功能减退,使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 烈的一系列虚弱、不足的证候。 先天禀赋不足、病后亏虚、多种慢性病耗损、邪 气损害等。 体质瘦弱,神疲乏力,声低气微,自汗,盗汗, 疼痛喜按,二便失禁,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 虚无力等。
如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 病。
并病是指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者;或一个部位
证候未了,又出现另一个部位证候。临床常见气血两燔、胃 脘痛并发大出血等。
复 发
邪未尽除
基本条件 诱发因素
正虚 未复
复发
疾病少愈及复发
多见较重的外感 热病如湿温
休止与复发交替
如哮喘
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 期交替
(3)气陷
概念: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多由脾气
虚转化而来。 清气不升:眩晕,倦怠。 中气下陷: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 垂,久泻脱肛。少腹重坠,便意频频。
(4)气闭:气机突然闭阻不通的病理变化。 情志刺激 气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浊邪过胜
(5)气脱 概念:阳气突然大量脱失,人体机能衰竭的病理变化。 正不敌邪 慢性病 大出血、汗吐下太过 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 开,全身软瘫,手撒,二便失 禁,脉微欲绝
2、阴偏胜
概念:阴邪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 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特点: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 形成: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 病机:寒滞中阻,阳不制阴而致阴寒内盛。 临床表现: 阴盛:恶寒、寒战、脘腹冷痛,拒按,吐泻物清冷。 “阴盛则阳病”:见畏寒肢冷。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它包括了中医的整体观念、病因病机、诊断 与治疗原则。
病因
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或条件,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体质、情志、饮食等,外因 包括环境、气候等。
1 内因
2 外因
体质和情志是内因的重要方面。不同体 质和情志的人对同一病因的反应会有所 不同。
病机的分类与特点
阴阳失调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 概念,疾病常与阴阳失调 相关。
气血不足
气血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 要物质,不足会导致各种 疾病。
脏腑功能失调
脏腑是中医中对人体器官 系统的描述,功能失调是 疾病的根本原因。
病机的病理过程
1
Hale Waihona Puke 发病外界病因入侵,导致阴阳失调和脏腑功能失调。
2
病程
病机贯穿整个疾病过程,病情逐渐加重或缓解。
外因与环境和气候有关,如风、寒、湿 等。不同地域、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病因 也有所区别。
病机的定义和作用
病机是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和机理。了解病机有助于中医师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决 策。
发生
病机揭示了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发展
病机描述了疾病的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点。
转归
病机预测了疾病的转归和病情的变化。
病机与治疗方法的关系
1 病机指导
2 治疗调理
病机可以指导中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如草药、针灸、按摩等。
治疗方法通过调整病机,改善病情,达 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3
康复
治疗过程中病机逐渐调整,疾病得到缓解和康复。
病机对中医诊断的意义
病机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观察病机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情轻重和预后。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

第七章病机一、选择题(一)A型题1.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饮食习惯D.生活与工作环境E.体质与精神状态2.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A.正邪相搏B.阴阳失调C.饮食失调D.气血失常E.脏腑功能失调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强盛B.正气不足C.邪胜正负D.正虚邪不胜E.正胜邪衰4.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邪气B.正气C.地域因素D.饮食习惯E.生活和工作环境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除E.饮食不慎6.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A.正气的盛衰B.邪气的性质C.感邪的轻重D.禀赋的强弱E.邪正斗争的胜负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8.并病是指: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B.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C.表证未罢又见里证D.寒证未罢又见湿证E.气血两燔9.合病是指: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E.表证未罢,又见里证10.“重感冒”指: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复感邪E.肺卫同病1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气郁化火D.瘀热在里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1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虚阳亢1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D.阳损及阴E.阳长阴消14.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阳亡失15.《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16.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脾虚气弱,生化无源C.房劳过度而耗伤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E.思虑无穷而暗耗17.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内脏下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子宫脱垂E.久利脱肛18.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A.气滞血瘀B.气虚血瘀C.气不摄血D.气随血脱E.气血两虚19.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燥热之邪灼伤B.五志过极化火耗伤C.忧愁思虑而暗耗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E.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20.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阳时最多见:A.热汗多B.身热肢冷C.畏寒蜷卧D.气喘E.脉数疾21.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阴时最多见:A.烦躁不安B.面色苍白C.冷汗淋漓D.脉微欲绝E.以上皆非(二)B型题A.感受阳邪B.正气的强弱C.体质的强弱D.感受阴邪E.邪气的种类与性质1.病情的轻重主要与什么有关:2.疾病的病位主要与什么有关:A.饮食不慎B.情志失调C.劳逸失度D.邪未尽除E.新感病邪3.最易引起气机失调而发病的是:4.疾病复发的最基本条件是: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气陷B.血热C.出血D.气脱E.血瘀4.气滞会引起:5.大出血会引起:6.气不摄血会引起:A.痰涎壅盛,咳嗽气粗B.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水肿C.大实之病,反见赢状D.久病心悸,面憔体倦E.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满痛喜按7.病机属真虚假实的是:8.病机属虚的是:9.病机属真实假虚的是:A.邪正盛衰变化B.身体素质C.生活状况D.地区方域E.失治误治10.对疾病传变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11.对病理“从化”有重要影响的是:12.导致损伤人体正气,助长邪气,变证迭起的是:(三)D型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A.正气B.邪气C.体质D.精神状态E.饮食习惯2.决定体质强弱的主要因素:A.精神状态B.先天禀赋C.生活习惯D.饮食营养E.劳逸适度3.疾病的轻重,除机体的正气状态外,常与什么有关:A.邪气的种类B.邪气的性质C.感受阴邪D.感受阳邪E.治疗不当4.属气机升降失常病机的是:A.气闭B.气脱C.气逆D.气滞E.气陷5.阳盛格阴出现真热假寒,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A.壮热面红B.呼吸气粗C.烦躁不安D.四肢不温E.脉象沉伏6.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A.四肢逆冷B.畏寒蜷卧C.口渴D.面色泛红E.脉微细7.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热象B.很重的虚寒证C.寒热错杂证D.实寒证E.真热假寒证8.阳盛格阴,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寒象B.虚热证C.寒热错杂证D.实热证E.真寒假热证9.形成阴阳两虚病机的是:A.阴虚B.阳虚C.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阴阳格拒10.在疾病过程中,其病理状态属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是:A.大实有赢状B.至虚有盛候C.由虚转实D.虚中夹实E.实中夹虚11.机体阴液不足,一般以下列哪两脏为主:A.心B.肝C.脾D.胃E.肾(四)X型题1.发病类型包括:A.感邪即发B.伏而后发C.徐发D.继发E.合病与并病2.正气抗邪主要表现于:A.抵御外邪的入侵B.病位的浅深C.疾病的不药而愈D.病情的轻重E.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3.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A.邪未尽除B.正虚未复C.诱因D.情志不舒E.气血失和4.中医病机学说的病理观认为:A.疾病是单纯的局部病变的病理过程B.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C.疾病是无局部症状的全身性病变的病理过程D.疾病是局部和全身综合的病理过程E.全身性疾病常通过局部反映出来5.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是:A.表虚里实B.上实下虚C.至虚有盛候D.表实里虚E.上虚下实6.可造成实性病理变化的有:A.经络闭塞B.久病耗精C.脏腑功能亢奋D.气机阻滞E.脏腑功能减退,病理产物凝结7.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有:A.食积郁而化热B.外感温热之邪C.血瘀化热D.寒邪入里化热E.五志过极化火8.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证,所见真寒表现是:A.脉大而无根B.精神萎靡C.畏寒蜷卧D.脉微欲绝E.面色苍白9.在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变中,以哪些脏腑升降失常最为重要:A.肺B.肝C.脾D.胃E.肾10.气逆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肾B.心C.肺D.肝E.胃11.形成气随血脱病理的原因有:A.外伤大量失血B.肝病呕血C.月经淋漓不断D.妇女崩中E.产后大出血12.津液的排泄与输布障碍,主要产生哪些病理改变:A.湿浊困阻B.肌肤肿胀C.痰饮凝聚D.水液贮留E.气滞血瘀13.实证临床可见到:A.二便不通B.脉实有力C.瘀血内阻D.心悸气短E.水湿泛滥14.导致气逆的主要原因有:A.情志所伤B.饮食寒温不适C.水湿停滞D.瘀血内阻E.痰浊壅阻15.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主要的病理变化有:A.水停气阻B.血瘀水停C.气随津脱D.津亏血瘀E.津枯血燥16.内燥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心B.肝C.胃D.肺E.肾二、填空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和。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

第七章病机一、选择题(一)A型题1.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饮食习惯D.生活与工作环境E.体质与精神状态2.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A.正邪相搏B.阴阳失调C.饮食失调D.气血失常E.脏腑功能失调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强盛B.正气不足C.邪胜正负D.正虚邪不胜E.正胜邪衰4.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邪气B.正气C.地域因素D.饮食习惯E.生活和工作环境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除E.饮食不慎6.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A.正气的盛衰B.邪气的性质C.感邪的轻重D.禀赋的强弱E.邪正斗争的胜负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8.并病是指: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B.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C.表证未罢又见里证D.寒证未罢又见湿证E.气血两燔9.合病是指: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E.表证未罢,又见里证10.“重感冒”指: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复感邪E.肺卫同病1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气郁化火D.瘀热在里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1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虚阳亢1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D.阳损及阴E.阳长阴消14.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阳亡失15.《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16.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脾虚气弱,生化无源C.房劳过度而耗伤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E.思虑无穷而暗耗17.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内脏下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子宫脱垂E.久利脱肛18.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A.气滞血瘀B.气虚血瘀C.气不摄血D.气随血脱E.气血两虚19.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燥热之邪灼伤B.五志过极化火耗伤C.忧愁思虑而暗耗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E.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20.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阳时最多见:A.热汗多B.身热肢冷C.畏寒蜷卧D.气喘E.脉数疾21.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阴时最多见:A.烦躁不安B.面色苍白C.冷汗淋漓D.脉微欲绝E.以上皆非(二)B型题A.感受阳邪B.正气的强弱C.体质的强弱D.感受阴邪E.邪气的种类与性质1.病情的轻重主要与什么有关:2.疾病的病位主要与什么有关:A.饮食不慎B.情志失调C.劳逸失度D.邪未尽除E.新感病邪3.最易引起气机失调而发病的是:4.疾病复发的最基本条件是: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气陷B.血热C.出血D.气脱E.血瘀4.气滞会引起:5.大出血会引起:6.气不摄血会引起:A.痰涎壅盛,咳嗽气粗B.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水肿C.大实之病,反见赢状D.久病心悸,面憔体倦E.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满痛喜按7.病机属真虚假实的是:8.病机属虚的是:9.病机属真实假虚的是:A.邪正盛衰变化B.身体素质C.生活状况D.地区方域E.失治误治10.对疾病传变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11.对病理“从化”有重要影响的是:12.导致损伤人体正气,助长邪气,变证迭起的是:(三)D型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A.正气B.邪气C.体质D.精神状态E.饮食习惯2.决定体质强弱的主要因素:A.精神状态B.先天禀赋C.生活习惯D.饮食营养E.劳逸适度3.疾病的轻重,除机体的正气状态外,常与什么有关:A.邪气的种类B.邪气的性质C.感受阴邪D.感受阳邪E.治疗不当4.属气机升降失常病机的是:A.气闭B.气脱C.气逆D.气滞E.气陷5.阳盛格阴出现真热假寒,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A.壮热面红B.呼吸气粗C.烦躁不安D.四肢不温E.脉象沉伏6.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A.四肢逆冷B.畏寒蜷卧C.口渴D.面色泛红E.脉微细7.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热象B.很重的虚寒证C.寒热错杂证D.实寒证E.真热假寒证8.阳盛格阴,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寒象B.虚热证C.寒热错杂证D.实热证E.真寒假热证9.形成阴阳两虚病机的是:A.阴虚B.阳虚C.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阴阳格拒10.在疾病过程中,其病理状态属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是:A.大实有赢状B.至虚有盛候C.由虚转实D.虚中夹实E.实中夹虚11.机体阴液不足,一般以下列哪两脏为主:A.心B.肝C.脾D.胃E.肾(四)X型题1.发病类型包括:A.感邪即发B.伏而后发C.徐发D.继发E.合病与并病2.正气抗邪主要表现于:A.抵御外邪的入侵B.病位的浅深C.疾病的不药而愈D.病情的轻重E.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3.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A.邪未尽除B.正虚未复C.诱因D.情志不舒E.气血失和4.中医病机学说的病理观认为:A.疾病是单纯的局部病变的病理过程B.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C.疾病是无局部症状的全身性病变的病理过程D.疾病是局部和全身综合的病理过程E.全身性疾病常通过局部反映出来5.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是:A.表虚里实B.上实下虚C.至虚有盛候D.表实里虚E.上虚下实6.可造成实性病理变化的有:A.经络闭塞B.久病耗精C.脏腑功能亢奋D.气机阻滞E.脏腑功能减退,病理产物凝结7.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有:A.食积郁而化热B.外感温热之邪C.血瘀化热D.寒邪入里化热E.五志过极化火8.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证,所见真寒表现是:A.脉大而无根B.精神萎靡C.畏寒蜷卧D.脉微欲绝E.面色苍白9.在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变中,以哪些脏腑升降失常最为重要:A.肺B.肝C.脾D.胃E.肾10.气逆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肾B.心C.肺D.肝E.胃11.形成气随血脱病理的原因有:A.外伤大量失血B.肝病呕血C.月经淋漓不断D.妇女崩中E.产后大出血12.津液的排泄与输布障碍,主要产生哪些病理改变:A.湿浊困阻B.肌肤肿胀C.痰饮凝聚D.水液贮留E.气滞血瘀13.实证临床可见到:A.二便不通B.脉实有力C.瘀血内阻D.心悸气短E.水湿泛滥14.导致气逆的主要原因有:A.情志所伤B.饮食寒温不适C.水湿停滞D.瘀血内阻E.痰浊壅阻15.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主要的病理变化有:A.水停气阻B.血瘀水停C.气随津脱D.津亏血瘀E.津枯血燥16.内燥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心B.肝C.胃D.肺E.肾二、填空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和。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实的病机:主要是指以邪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

邪气和正气都比较强盛。

2.虚的病机:主要是指以正气亏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

3.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气虚损为主,又兼夹实邪结滞,从而形成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理状态。

4.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不足,从而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理状态。

5.真虚假实即“至虚有盛候”,指“虚”为病机的本质,而其“实”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

即所说“至虚之病,反见盛势”。

6.真实假虚即“大实有羸状”,指“实”为病机的本质,而其“虚”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

即所说“大实之病,反有羸状”。

邪正盛衰总结要点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1.正胜邪退:疾病好转和痊愈。

2.邪胜正衰:疾病恶化甚至死亡。

3.邪正相持:邪正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

4.正虚邪恋:疾病处于缠绵难愈。

5.邪去正虚:邪气被祛除,正气被耗伤而虚弱,有待恢复的病理过程。

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一阴阳偏胜1.阳偏胜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性病理变化。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2.阴偏胜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性病理变化。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要点二阴阳偏衰1.阳偏衰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性病理变化。

2.阴偏衰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液不足,宁静、滋养作用减退,阴不制阳,阳气相对有余的虚热性病理变化。

要点三阴阳互损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要点四阴阳格拒1.阴盛格阳阴盛格拒又称格阳。

指阴寒偏盛至极,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致使阴阳不相维系顺接,而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证候为真寒假热证。

2.阳盛格阴阳盛格阴又称格阴。

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从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病机练习题 (2)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病机练习题 (2)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单元病机一、A11、内伤病变传变不包括A、脏与脏的传变B、脏与腑的传变C、腑与腑的传变D、形脏内外的传变E、形腑内外的传变2、大出血的病人常表现为语音低微,呼吸无力,体现了A、气血两虚B、气随血脱C、气不摄血D、气虚血瘀E、气滞血瘀3、内生“五邪”包括A、内风、内暑、内湿、内燥、内火B、内风、内寒、内暑、内燥、内火C、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D、内风、内寒、内湿、内暑、内火E、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暑4、影响疾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是A、邪正斗争及其盛衰B、体质C、地方区域D、气候E、生活状况5、气的生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之为A、气闭B、气滞C、气逆D、气陷E、气脱6、阴盛格阳属于A、阳偏衰B、阴偏衰C、阳损及阴D、真热假寒E、真寒假热7、阳偏盛的主要病机特点是A、阳盛而阴未虚B、阴不制阳,阳气亢盛C、阴盛而阳未虚D、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亢E、病理代谢产物的堆积8、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机为A、邪正相持B、正虚邪恋C、邪去正虚D、邪盛正衰E、正胜邪退9、“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为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虚实夹杂10、“大实有羸状”的症候性质是A、真实假虚证B、实中夹虚证C、由实转虚证D、真虚假实证E、虚实错杂证1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关系中,“实”的病机是A、邪气亢盛,正气未衰B、邪盛正衰同时存在C、正气旺盛,邪气衰败D、正气旺盛,抗邪有力E、邪气已退,正气未复12、下列不属于阴阳失调表现为A、阴阳偏胜B、阴阳偏衰C、气血不和D、阴阳互损E、阴阳格拒13、阴阳互损的理论基础是A、阴阳互相转化B、阴阳互相消长C、阴阳互根互用D、阴阳相互制约E、阴阳相互对立二、B1、A.气虚B.气滞C.气逆D.气陷E.气脱<1> 、气升举无力易于导致A B C D E<2> 、脏腑功能低下或衰退,易于导致A B C D E2、A.血液不足,功能减退B.气血失和,经脉失容C.血随气逆,咳血呕血D.血行迟缓,瘀阻停滞E.血分有热,血行加速<1> 、血虚是指A B C D E<2> 、血瘀是指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内伤病传变包括脏与脏传变、脏与腑传变、腑与腑传变、形脏内外传变。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第十二单元病机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

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水液代谢失常属于基本病机。

第一节邪正盛衰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指出虚实两种不同病理状态的实质。

实,即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盛,或是邪气虽盛而机体的正气未衰,能积极与邪抗争,故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反应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即谓之实证。

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

如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瘀血内阻等病变,以及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都属于实证。

虚,即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谓之虚证。

虚证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的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证。

如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泻利、大出血等耗伤人体气血津液、阴阳,均会导致正气虚弱,出现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正虚的临床表现。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中,正邪双方相互斗争所产生的消长盛衰变化,决定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最常见的是由实转虚、因虚致实和虚实夹杂。

(1)由实转虚:指因疾病失治或治疗不当,以致病邪久留,损伤人体正气,导致疾病由实转化为虚。

(2)因虚致实:指因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或正虚,而内生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凝结阻滞,导致疾病由虚转化致实。

(3)虚实夹杂:一是实中夹虚,指以邪实为主,兼见正气虚损的病机变化。

如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邪热炽盛,消灼津液形成的实热伤津、气阴两伤病证,既有高热、烦渴欲饮,又有尿少便干的表现。

二是虚中夹实,指以正虚为主,兼夹邪实的病机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八章 病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八章 病机习题集

第七、八章发病病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机体感受病邪,病邪潜伏一段时间之后发病者,属()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2.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称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3.外感湿邪致病,其发病多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4.肝病胁痛、黄疸,若久治不愈,渐成“癥积”者,应属于()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5.外感六淫邪气致病,其发病多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6.血随气逆的病机是因为()A.气能行血B.气能摄血C.气能生血D.血能载气E.血能化气7.津伤化燥病机多见于()A.心B.肺C.脾D.肝E.肾8.与内湿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9.内寒病理的形成,除肾外,密切相关的脏还有()A.心B.肺C.脾D.肝E.肾10.与风气内动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11.血不足病变多见于()A.心肺B.心脾C.心肾D.心肝E.肝肾12.与气不足病变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脾肾B.肝脾肺C.心肺肾D.脾肾肺E.肺肝肾13.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14.气逆病变多见于()A.肝脾肾B.肺脾肾C.脾胃肾D.肺肝胃E.肺肝肾15.急、重病后期,邪已驱除,但正气耗伤,有待恢复的转归称为()A.正胜邪退B.邪胜正复C.正虚邪恋D.邪正相持E.邪去正虚16.“卒发”一般不见于下列哪项()A.中毒B.暴怒C.新感外邪D.思虑过度E.外伤17.下列哪种因素致病多为徐发()A.疠气致病B.六淫致病C.思虑过度D.暴怒E.大悲18.阴阳互损病机多与哪一脏虚损有关()A.心B.肺C.脾D.肝E.肾19.下列动风病变中,属虚实错杂性质的是()A.热极生风B.阴虚风动C.血虚生风D.血燥生风E.肝阳化风20.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导致()A.阴阳偏衰B.阴阳亡失C.阴阳两虚D.阴损及阳E.阳损及阴21.阳气亏损,气化不利的水肿病,若出现日渐消瘦,烦躁不安等,其病机是()A.阳气亏损,水停血瘀,新血不生B.阳气亏损,阴盛逼阳,阳气浮越C.阳气亏损,水气凌心,心神不宁D.阳气亏损,失于温养,经脉不利E.阳气亏损,阴无以生,阳损及阴22.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气血运行关系失常的病理()A.气血两虚B.气滞血瘀C.气虚血瘀D.气不摄血E.气随血脱23.真寒假热的机理是()A.阴盛则阳病B.重阴必阳C.阴盛格阳D.阳盛各阴E.阴证转阳24.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A.阳盛格阴B.阳盛则阴病C.阴盛则寒D.阳虚生外寒E.热极生寒25.“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A.正气不足,邪气亢盛B.气血不足,运行无力C.阴阳衰竭,外邪乘袭D.正气不足,实邪积聚E.实邪内聚,耗伤正气26.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A.阴盛则阳病B.寒极生热C.阴盛格阳D.阴虚则热E.阳盛则热27.重阳必阴病机是指()A.阳盛格阴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由阴转阳E.由阳转阴28.正气大虚,邪气不盛,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A.正虚邪恋B.邪正相持C.正虚邪盛D.正盛邪衰E.邪正相争29.本为水不涵木之肝阳上亢,继而出现肢冷面白,脉沉弱者,是为()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C.阳气亏损D.阴损及阳E.阴胜则阳病30.“阴盛则阳病”的病机主要是指()A.阴寒内盛而致阳气受损B.阴寒内盛而致阳部受病C.阴寒内盛而致阳气受损D.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运E.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升31.下列不属于“风气内动”病机的有()A.肝阳化风B.阴虚动风C.风邪上扰D.血虚生风E.热极生风32.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生的主要因素是()A.肺气宣降失职B.肝气疏泄失常C.脾气运化失健D.三焦水道不利E.小肠清浊不别33.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A.气滞B.气闭C.气逆D.气陷E.气脱34.由于阴阳的制约消长,阳偏胜的同时必然导致()A.重阳必阴B.热极生寒C.阳盛则外热D.阳盛则阴病E.阳盛格阴3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A.气不摄津B.气不化津C.津停气阻D.气随津脱E.津不化气36.阳盛格阴病机系指()A.邪热内盛,复感外寒,内热外寒B.阳热内阻,气机不达,胃浊上逆C.热毒内盛,气随汗泄,阴气不守D.阳热内盛,乘袭阴位,逼阳于外E.热邪深入,阳气被遏,格阴于外3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38.“大实有羸状”是指()A.虚中夹实B.因虚致实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E.由实转虚39.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其病理变化多属()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C.由实转虚D.因虚致实E.真虚假实40.五脏之中,最易出现阳气亢逆的是()A.肝B.心C.肺D.脾E.肾41.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A.阳不生阴B.阳损及阴C.阳不摄阴D.由阳转阴E.重阳必阴42.从虚实角度看,“阳胜则阴病”属于()A.由实转虚B.真实假虚C.大实有羸状D.至虚有盛候E.虚实错杂43.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气机失调()A.气虚B.气陷C.气滞D.气脱E.气闭44.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阳偏胜的病理变化()A.阳胜则阴病B.阴虚则阳亢C.阳胜则热D.寒极生热E.阳盛格阴45.亡阴之后迅速亡阳的主要原因是()A.阴不生阳B.阴损及阳C.重阴必阳D.由阴转阳E.阳失依附46.“阳胜则阴病”的病机是指()A.阳热亢盛,热极生寒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C.阳热偏盛,阴寒内生D.阴液亏虚,阳气上逆E.阳热亢盛,外感寒邪47.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阴偏胜的病理变化()A.阴胜则阳病B.阳虚则阴盛C.阴盛则寒D.阴盛格阳E.阴证似阳48.持续高热,面红目赤之实热病变,若突然出现肢厥面白,脉微欲绝,其病机当属()A.阳盛则热B.阳损及阴C.阳虚则寒D.阳盛格阴E.重阳必阴(二)B1型题A.心B.肺C.脾D.肝E.肾1.气陷病变多见于()2.阴阳互损病变多与哪脏阴阳亏损密切相关。

中医基础理论 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 病机

病机1.1、阴胜则阳病所出现的病理表现是答案:实寒2.2、阳胜则阴病所出现的病理表现是答案:实热3.3、阳盛格阴证,属于的是答案:实热证4.4、所谓"阴阳转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答案: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5.5、"大实有羸状"所描述的病证最准确的是答案:真实假虚证6.6、决定中医临床病证虚实变化的是答案: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7.7、"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答案:邪气太盛,气血内闭,不能外达8.8、阳偏衰的病机指的是答案:阳气虚损,热量不足,机能减退9.9、"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答案:脏腑气血极虚,外现实象10.10、下列关于邪正斗争决定疾病转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答案:正虚邪衰则病危11.11、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相关的主要因素是答案:邪正的盛衰12.12、患者五心烦热,两颧潮红,盗汗,继见畏寒肢冷,大便溏泻。

该病证的病机是答案:阴损及阳13.13、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其病理变化是答案:阴阳格拒14.14、与内湿证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答案:脾15.15、机体阳气不足最多涉及的脏腑是答案:脾肾16.16、下列阳虚证中,病情最重的是答案:肾阳虚17.17、所谓"寒从中生"指的是答案:阳气虚、温煦功能减退18.18、以下各项,不属于"内生五邪"的是答案:寒邪直中19.19、最容易产生内燥病变的脏腑是答案:肺、胃、大肠20.20、下列有关"火热内生"的发生原因,不确切的是答案:火热邪气侵及人体21.21、有关胃热病机,不正确的是答案:胃热则腐熟功能减退22.22、"阴胜则阳病"指的是答案:阴寒过盛,阳气被伤23.23、肺气虚损的症状中,下列不确切的是答案:水肿24.24、与内风证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答案:肝25.25、机体血虚最多涉及的脏腑是答案:脾肾26.26、"故水病者,下为肘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理基础是答案:脾肺功能失常27.27、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出现的病机是答案:真实假虚28.28、患者久病咳嗽,气短乏力,动则气急而喘,自汗淋漓,气不得续,舌淡,脉虚无力。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八章-病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八章-病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八章-病机习题集第七、八章发病病机一、选择题型题(一)A11.机体感受病邪,病邪潜伏一段时间之后发病者,属()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2.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称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3.外感湿邪致病,其发病多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4.肝病胁痛、黄疸,若久治不愈,渐成“癥积”者,应属于()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5.外感六淫邪气致病,其发病多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6.血随气逆的病机是因为()A.气能行血B.气能摄血C.气能生血D.血能载气E.血能化气7.津伤化燥病机多见于()A.心B.肺C.脾D.肝E.肾8.与内湿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9.内寒病理的形成,除肾外,密切相关的脏还有()A.心B.肺C.脾D.肝E.肾10.与风气内动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11.血不足病变多见于()A.心肺B.心脾C.心肾D.心肝E.肝肾12.与气不足病变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脾肾B.肝脾肺C.心肺肾D.脾肾肺E.肺肝肾13.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14.气逆病变多见于()A.肝脾肾B.肺脾肾C.脾胃肾D.肺肝胃E.肺肝肾15.急、重病后期,邪已驱除,但正气耗伤,有待恢复的转归称为()A.正胜邪退B.邪胜正复C.正虚邪恋D.邪正相持E.邪去正虚16.“卒发”一般不见于下列哪项()A.中毒B.暴怒C.新感外邪D.思虑过度E.外伤17.下列哪种因素致病多为徐发()A.疠气致病B.六淫致病C.思虑过度D.暴怒E.大悲18.阴阳互损病机多与哪一脏虚损有关()A.心B.肺C.脾D.肝E.肾19.下列动风病变中,属虚实错杂性质的是()A.热极生风B.阴虚风动C.血虚生风D.血燥生风E.肝阳化风20.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导致()A.阴阳偏衰B.阴阳亡失C.阴阳两虚D.阴损及阳E.阳损及阴21.阳气亏损,气化不利的水肿病,若出现日渐消瘦,烦躁不安等,其病机是()A.阳气亏损,水停血瘀,新血不生B.阳气亏损,阴盛逼阳,阳气浮越C.阳气亏损,水气凌心,心神不宁D.阳气亏损,失于温养,经脉不利E.阳气亏损,阴无以生,阳损及阴22.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气血运行关系失常的病理()A.气血两虚B.气滞血瘀C.气虚血瘀D.气不摄血E.气随血脱23.真寒假热的机理是()A.阴盛则阳病B.重阴必阳C.阴盛格阳D.阳盛各阴E.阴证转阳24.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A.阳盛格阴B.阳盛则阴病C.阴盛则寒D.阳虚生外寒E.热极生寒25.“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A.正气不足,邪气亢盛B.气血不足,运行无力C.阴阳衰竭,外邪乘袭D.正气不足,实邪积聚E.实邪内聚,耗伤正气26.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A.阴盛则阳病B.寒极生热C.阴盛格阳D.阴虚则热E.阳盛则热27.重阳必阴病机是指()A.阳盛格阴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由阴转阳E.由阳转阴28.正气大虚,邪气不盛,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A.正虚邪恋B.邪正相持C.正虚邪盛D.正盛邪衰E.邪正相争29.本为水不涵木之肝阳上亢,继而出现肢冷面白,脉沉弱者,是为()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C.阳气亏损D.阴损及阳E.阴胜则阳病30.“阴盛则阳病”的病机主要是指()A.阴寒内盛而致阳气受损B.阴寒内盛而致阳部受病C.阴寒内盛而致阳气受损D.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运E.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升31.下列不属于“风气内动”病机的有()A.肝阳化风B.阴虚动风C.风邪上扰D.血虚生风E.热极生风32.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生的主要因素是()A.肺气宣降失职B.肝气疏泄失常C.脾气运化失健D.三焦水道不利E.小肠清浊不别33.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A.气滞B.气闭C.气逆D.气陷E.气脱34.由于阴阳的制约消长,阳偏胜的同时必然导致()A.重阳必阴B.热极生寒C.阳盛则外热D.阳盛则阴病E.阳盛格阴3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A.气不摄津B.气不化津C.津停气阻D.气随津脱E.津不化气36.阳盛格阴病机系指()A.邪热内盛,复感外寒,内热外寒B.阳热内阻,气机不达,胃浊上逆C.热毒内盛,气随汗泄,阴气不守D.阳热内盛,乘袭阴位,逼阳于外E.热邪深入,阳气被遏,格阴于外3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38.“大实有羸状”是指()A.虚中夹实B.因虚致实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E.由实转虚39.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其病理变化多属()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C.由实转虚D.因虚致实E.真虚假实40.五脏之中,最易出现阳气亢逆的是()A.肝B.心C.肺D.脾E.肾41.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A.阳不生阴B.阳损及阴C.阳不摄阴D.由阳转阴E.重阳必阴42.从虚实角度看,“阳胜则阴病”属于()A.由实转虚B.真实假虚C.大实有羸状D.至虚有盛候E.虚实错杂43.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气机失调()A.气虚B.气陷C.气滞D.气脱E.气闭44.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阳偏胜的病理变化()A.阳胜则阴病B.阴虚则阳亢C.阳胜则热D.寒极生热E.阳盛格阴45.亡阴之后迅速亡阳的主要原因是()A.阴不生阳B.阴损及阳C.重阴必阳D.由阴转阳E.阳失依附46.“阳胜则阴病”的病机是指()A.阳热亢盛,热极生寒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C.阳热偏盛,阴寒内生D.阴液亏虚,阳气上逆E.阳热亢盛,外感寒邪47.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阴偏胜的病理变化()A.阴胜则阳病B.阳虚则阴盛C.阴盛则寒D.阴盛格阳E.阴证似阳48.持续高热,面红目赤之实热病变,若突然出现肢厥面白,脉微欲绝,其病机当属()A.阳盛则热B.阳损及阴C.阳虚则寒D.阳盛格阴E.重阳必阴(二)B型题1A.心B.肺C.脾D.肝E.肾1.气陷病变多见于()2.阴阳互损病变多与哪脏阴阳亏损密切相关。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案例-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案例-病机

4、正邪相搏,邪正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正胜邪负则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
(三)影响发病的因素 1、外环境与发病
(主要有气候、地理、生活工作、社会等因素)
2、内环境与发病(主要有体质与精神状态等因素)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十五分。
二、邪正盛衰与虚实病机的关系
(一)虚实的基本病机 概言之:即是“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因虚致实 正气不足,实邪积聚 气虚—血瘀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十五分。
(四)虚实真假的病机
概念 疾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所产生的疾病现象 (假象)与病机本质不相一致的病理变化。
证候类型 真虚假实证 —— “至虚有盛候”
含义: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假象。 形成:正气虚弱,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十五分。
常见症状
• 寒——恶寒、喜暖、肢冷
• 静——舌淡、脉迟、蜷卧 阴胜则寒
• 湿——水肿、泄泻、痰液清冷
形成原因
感受寒湿阴邪 过食生冷,寒滞中阳,遏抑阳气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十五分。
二、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指阴液或阳气亏虚而形成的虚证
(一)阳偏衰
足,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 2.阳损及阴——阳虚较重,无阳则阴无以生,导致
阴虚,形成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十五分。
阴阳互损形成原因
• 由于阴阳互为根本,故阴或阳之间可以发 生互损;
• 由于肾阴阳为人体阴阳之本,故无论阴虚 或阳虚,多在累及肾阴或肾阳,及肾本身 阴阳失调时,才易发生阴阳互损。
里,不能外达。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十五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病机一、A11、阳偏盛的病理状态是A、阳气亢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B、阴液不足,阳气失制而偏盛C、阳气亢盛,耗伤机体的阴液D、阴寒之邪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E、以上均非2、阳偏衰常见于A、肝、心、肾B、脾、心、肾C、肺、心、肾D、肝、脾、肾E、脾、肺、肝3、阴损及阳是指A、阴虚不能制约阳气B、阴盛于内,格阳于外C、阴虚阳无以化生,阳亦亏虚D、阴盛伤阳,阳气受损E、以上均非4、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特点是A、阳盛则阴病B、阴盛则寒C、阳虚则寒D、阴损及阳E、阳盛格阴5、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热者寒之6、阴盛格阳属于A、阳偏衰B、阴偏衰C、阳损及阴D、真热假寒E、真寒假热7、“大实有羸状”的证候性质是A、真实假虚证B、实中夹虚证C、由实转虚证D、真虚假实证E、虚实错杂证8、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A、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B、阴精阳气的盛衰C、气血的盛衰D、正邪的盛衰E、阴阳的盛衰9、“实”的主要病机是A、邪气亢盛B、正气旺盛C、气血瘀滞D、水液蓄积E、痰浊壅滞10、下列哪项为虚证的临床表现A、二便不通B、五心烦热C、精神亢奋D、烦躁不宁E、疼痛剧烈11、使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邪正盛衰变化是A、邪正相持B、正虚邪恋C、邪盛正衰D、邪去正虚E、正盛邪退12、血燥生风的病因是A、产后恶露,日久不净B、热病后期,阴津亏损C、水不涵木,浮阳不潜D、生血不足或外伤失血E、血虚津亏,失润化燥13、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为A、心、肺、胃B、肝、脾、肾C、肝、肾、大肠D、脾、胃、大肠E、肺、胃、大肠14、下列哪项不是阴虚风动的临床表现A、筋脉拘挛B、手足蠕动C、低热起伏D、脉细如丝E、神昏谵语15、导致湿浊内生的病因是A、脾失健运B、膀胱失司C、肺失宣降D、三焦气化失司E、肾的气化功能减退16、“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C、痰湿内阻,从阴化寒D、脾肾阳虚,阴寒内盛E、恣食生冷,寒伤中阳17、气逆最常见的脏腑是A、肺、胃、肾B、心、胃、肝C、肝、胃、肾D、肺、胃、肝E、肝、肺、肾18、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是A、气脱B、气滞C、气逆D、气闭E、气虚19、气大量丢失的病理变化称为A、气虚B、气滞C、气逆D、气闭E、气脱20、气不摄血多与哪一脏的功能失调有关A、肝B、心C、脾D、肺E、肾21、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水液停聚的病理变化称为A、津枯血燥B、水停气阻C、气随津脱D、血瘀水停E、津亏血瘀22、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变化称为A、津枯血燥B、水停气阻C、气随津脱D、血瘀水停E、津亏血瘀23、“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了A、水停气阻B、气随津脱C、津枯血燥D、津亏血瘀E、血瘀水停24、内伤病传变的形式包括A、脏与脏传变B、脏与腑传变C、腑与腑传变D、形脏内外传变E、以上皆是25、六经由表入里传变的次序是A、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太阴→少阴→厥阴→太阳→阳明→少阳C、太阴→太阳→少阴→阳明→厥阴→少阳D、太阳→太阴→阳明→少阴→少阳→厥阴E、太阴→阳明→厥阴→太阳→少阴→少阳二、B1、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咳嗽咽痒<1> 、肝阳化风可见A B C D E<2> 、阴虚风动可见A B C D E2、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咳嗽咽痒<1> 、热极生风可见A B C D E<2> 、血虚生风可见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阳偏胜即是阳盛,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亢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变化。

一般的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病变。

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阳气不足可发于五脏六腑,如心阳、脾阳和肾阳等,皆可出现虚衰病变,但一般以肾阳虚衰最为重要。

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所以肾阳虚衰在阳气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阴损及阳,是阴液亏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病机上首先是阴虚,在阴虚的基础上导致阳虚;从主次上讲,是以阴虚为主。

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阳盛格阴,指阳气偏盛至极,深伏于里,热盛于内,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热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可在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热盛于内表现的基础上,又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称为真热假寒证。

5、【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

阴偏衰产生的是“阴虚则热”的虚热证,治疗当滋阴制阳,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称之为“阳病治阴”。

阳偏衰产生的是“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治疗当扶阳抑阴,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6、【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阴盛格阳是指阴气偏盛至极,壅闭于里,寒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的一种病理变化。

称为真寒假热证。

7、【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大实有赢状”即真实假虚证,是指病机的本质为“实”,但表现出某些“虚”的临床假象。

一般是由于邪气亢盛,结聚体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

如因瘀血内阻而出现的妇女崩漏下血,热结肠胃而见泻下稀水臭秽的“热结旁流”等。

8、【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

所谓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

因此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正邪的盛衰。

9、【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实,指以邪气亢盛为主,而正气未衰,正邪激烈相争,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以太过、亢奋、有余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10、【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虚,指以正气虚损为主,机体抗邪无力,表现一系列以虚弱、衰退和不足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常见神疲体倦、面色无华、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

多见于素体虚弱,精气不充;或外感病的后期,以及各种慢性病证日久,耗伤人体的精血津液;或因暴病吐利、大汗、亡血等致使正气脱失的病变。

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邪正相持,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不甚虚弱,而邪气亦不过强,邪正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病理过程。

多发于外感疾病中期,或慢性病之迁延期,多由于邪正相持不下,病势胶着所致。

病势迁延,经久不愈,或发展成慢性病证。

一般来说,邪气留结之处,即是邪正相持、病理表现明显之所,其临床表现亦随邪留部位而有所不同。

12、【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血燥生风,指血虚津亏,失润化燥,肌肤失于濡养而生风的病理变化。

临床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落屑等症状。

13、【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津伤化燥,又称“内燥”,是指津液不足,各组织器官失其濡润而出现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但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

常见肌肤干燥不泽,起皮脱屑,甚则皲裂,口燥咽干,舌上无津,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等症。

如以肺燥为主,还兼见干咳无痰、甚则咯血;以胃燥为主时,可见食少、舌光红无苔;若系肠燥,则兼见便秘等症。

1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阴虚风动指阴气衰竭,宁静、抑制功能减退而动风的病理状态。

多见于热病后期,或由于久病耗伤,阴气和津液大量亏损,阴虚则阳亢,抑制能力减弱,加之筋脉失之滋润,变生内风。

临床可见筋挛肉瞤、手足蠕动等动风症状,并见低热起伏、舌光红少苔、脉细如丝等阴气衰少表现。

神昏谵语多见热极生风。

15、【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湿浊内生,又称“内湿”,是指因脾气运化水液功能障碍而引起湿浊停滞的病理状态。

多因过食肥甘,嗜烟好酒,恣食生冷,内伤脾胃,以致脾失健运,或喜静少动,素体肥胖,情志抑郁,以致气机不利,津液输布障碍,聚而成湿所致。

脾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

16、【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而虚寒内生的病理状态。

内寒的病机多见于心脾肾。

17、【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临床上常见的多为肺气上逆,多因感受外邪或痰浊阻肺所致,使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上逆而致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多因寒饮,痰浊,食积停滞于胃,阻碍气机所致,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等症;肝气上逆多因郁怒伤肝,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血随气逆而上涌,可导致呕血。

肺主气,胃气宜降,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因此气逆多见肺、胃、肝脏。

18、【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气机失调,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包括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病理变化。

19、【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气脱,指气虚至极,不能内守而大量脱失,以致生命机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变化。

20、【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气不摄血,是指因气虚统摄无力,以致血逸脉外而出血的病理变化。

由于脾主统血,所以气不摄血的病变,多与脾气亏虚有关。

2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血瘀水停是指因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水液停聚的病理变化。

血瘀则津液不行,从而导致津停为水湿痰饮。

22、【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津亏血瘀是指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变化。

津液充足是保持血脉充盈,血行通畅的重要条件。

若因高热、烧伤,或吐泻、大汗出等因素,致使血中津液大量亏耗,则血液循行滞涩不畅,从而发生血瘀之病变。

2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气随津脱是指津液大量耗失,气失其依附而出现暴脱亡失的病理变化。

多由高热伤津,或大汗伤津,或严重吐泻耗伤津液等所致。

2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内伤病的病位在脏腑,基本传变形式是脏腑传变,包括:脏与脏传变、脏与腑传变、腑与腑传变、形脏内外传变。

25、【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六经由表入里传变,基本形式是由阳入阴,顺次由太阳至阳明、少阳,而后太阴,少阴,最终至厥阴。

二、B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肝阳化风,指肝阳偏亢,或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致肝阳亢逆无制而动风的病理状态。

多由于情志所伤,肝郁化火;或年老肝肾阴亏;或操劳过度等,耗伤肝肾之阴,导致阴虚阳亢,风气内动。

常见临床表现:轻者可见筋惕肉瞤、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见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

严重者则因血随气升而发卒然仆倒,或为闭证,或为厥证。

【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阴虚风动,指阴气衰竭,宁静、抑制功能减退而动风的病理状态。

多见于热病后期,或由于久病耗伤,阴气和津液大量亏损,阴虚则阳亢,抑制能力减弱,加之筋脉失之滋润,变生内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