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第四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第七章第三节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

合集下载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能抑制中枢 神经系统,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 酒精等。
•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能兴奋中枢 神经系统,如咖啡因、苯丙胺、可卡 因等。
• .大麻(,)大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 名的致幻剂,适量吸入或食用可使人 欣快,增加剂量可使人进入梦幻,陷 入深沉而爽快的睡眠之中,主要成分 为△-四氢大麻酚次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中毒) 麻痹期
复杂醉性酒 是一种小量饮酒引起的精神病性发作。
病理性醉酒
病人一般增色有脑器质性病史,或 者患有影响酒精代谢的躯体病,如 癫痫、脑血管病、颅脑外伤、脑炎 以及肝病等。
二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酒精依赖 也称酒滥用或酒依赖综合征
这是由反复饮酒所引起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病人有对酒的渴求和不断需要饮酒的强迫感, 可持续或间断出现,若停止饮酒则出现心理和 生活戒断症状。
•滥用 指一种适应不良的物质使 用方式。
•依赖 是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 物质导致躯体或心理方面对某 种物质的强烈渴求与耐受性。
• 戒断状态 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 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 受体后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 状群,其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 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 反跳。
• 耐受性 是指长期持续的使用某 物质若欲达到预期的效应,则
阿片类物质过量与中毒 多有意识不清、甚至达到深度昏 迷。严重患者出现昏迷、呼吸抑 制、针尖样瞳孔三联征。
并发症 常见的有肺炎、肝炎、 梅毒、破伤风、皮肤脓肿、蜂窝 织炎、血栓性静脉炎、细菌性心 内膜炎、艾滋病等。
海洛因
即二乙酰吗啡,鸦片毒品 系列中最纯净的精制品, 是目前我国吸毒者吸食和 注射的主要毒品之一。
大麻是当今世界上最廉 价、最普及的毒品。

护理本科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本科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精神科护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sychiatric Nursing课程编号:08100208学时: 30 学分:1.5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课程地位《精神科护理学》是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精神疾病的防治和护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的一门学科。

学习和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知识,能帮助护生系统全面地认识精神疾病,关注具有社会心理特征的“整个病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学习和掌握护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精神疾病护理的开展以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其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尊重、关心和体谅患者;使学生了解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心理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了解心理治疗的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通过见习,使学生学会如何收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史,掌握常见精神疾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了解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治原则,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终使学生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三)基本要求通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工作内容及精神科护理的常用工作方法;了解精神科各种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及临床表现;掌握精神科护理工作实用技术,如精神科安全护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护理等;具备精神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能力,能根据精神疾病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患者及其家属不同的健康指导,并能将精神卫生保健知识传递给普通民众。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1.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的主要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第四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第七章第三节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第四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第七章第三节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

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第四节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掌握依赖、戒断状态的概念;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熟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耐受性的概念;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了解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及分类归属;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又称成瘾物质:是指来自体外,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2、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酒精、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因(3)致幻剂:麦角酰二乙胺、仙人掌毒素(4)大麻(5)阿片类:海洛因、吗啡、哌替啶、美沙酮(6)挥发性溶剂:丙酮、甲苯、苯环己哌啶(7)烟草3、依赖:是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包括强烈的对精神活性物质的渴求;尽管明知对身体有害,但仍难以控制,持续使用;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

分为精神依赖和生理依赖4、戒断状态:是指因减少或停止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5、滥用:是一种不适当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方式,且反复使用导致明显不良后果。

6、耐受性:是指反复使用某种物质后,其效应逐渐降低,若欲达到与初期使用相同的效应,必须加大剂量。

7、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1)生活护理:饮食、睡眠、个人卫生(口腔、皮肤、排泄)(2)安全护理:防止发生意外(3)特殊护理:过量中毒护理、戒断症状护理、躯体合并症护理A过量(急性)中毒的护理a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呕吐物误吸或致窒息b低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c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外伤,尤其是颅脑外伤,防止醉酒掩盖外伤症状。

d尽快使用纳洛酮e对于昏迷的患者,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f抽血查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和酒精浓度B戒断症状的护理a密切观察:尽早发现戒断症状的出现b适时遵医嘱用药,减轻患者痛苦:酒精戒断症状用药:苯二氮卓类:地西泮静脉滴注c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站立时要缓慢,不突然改变体位,防止跌倒d震颤谵妄的护理:痉挛时专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垫牙垫,防舌咬伤;谵妄护理;遵医嘱对症给药(4)药疗护理:遵守给药制度、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5)心理护理:心理支持、认知干预、矫正不良行为(6)社会支持(7)健康教育: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防止复饮的应对方式8、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1)急性酒精中毒:普通性醉酒、病理性醉酒、复杂性醉酒A普通性醉酒a兴奋期:欣快、话多、轻佻,P↑R↑Bp ↓,面色潮红,情绪不稳,构音不清,意识清晰度↓b麻痹期:兴奋加重后,大脑皮质抑制,出现言语零乱、步态不稳、困倦嗜睡c醉酒状态:意识清晰度↓↓,感觉迟钝、反应性降低,判断记忆受损,自控力下降,以致醉倒不起,昏睡甚至昏迷。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精神障碍护理学:精神障碍护理学生意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

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时间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第二章护理沟通概论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时护士和患者及家属之间交流信息和感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过程。

共情:共情也称“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深入到别人的内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情感,并产生共鸣。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为具体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遗传度: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度称为遗传度。

第四章精神障碍症状学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联想困难。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脑子空洞无物。

思维散漫:又称思维松弛,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泄不前,迂回曲折,出现节外生枝的联想,通常说明讲话人的抽象概括和理解能力低下,表现为说话啰嗦,抓不住重点,包含了许多不必要的细节和无关的分枝。

异己体验:这组症状的共同特征是思维的归属性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控制,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模仿言语:患者模仿周围人讲话的内容,别人说什么患者就说什么,只是一味地机械性重复,好像是别人言语内容的翻版。

精神自动症综合征: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假性幻觉、被控制感、被揭露感强制性思维及系统化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患者的突出体验是异己感,可有思维插入、思维被广播等被动体验,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紧张症侯群:表现为木僵、违拗、被动服从、蜡样屈曲、作态,以及刻板言语、刻板动作等,有时又表现为突发的兴奋、冲动行为。

精神障碍护理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PPT教案

精神障碍护理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PPT教案

(二)心理功能方面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但不迁就患者 2、加强认知干预,让患者认识酒精或药物滥用的危害,自觉
抵制毒品;
3、指导患者正确运用应对机制,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 4、正确处理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否认, 依赖, 低自
尊, 易激惹, 觅药和再犯行为;
①否认:可使用行为约定,即患者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且采用
二、临床表现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1、急性酒中毒
(1)单纯性醉酒---是由一次大量饮酒引起的急 性中毒。
(2)病理性醉酒---是个体特异性体质引起的对 酒精过敏反应。表现为一次少量饮酒就出现较 深的意识障碍,定向力受损,多伴紧张惊恐、 片段的幻觉妄想。
(3)复杂性醉酒---是介于单纯性醉酒和病理性 醉酒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己的情绪和行为。 6、能逐步主动行使社会职能和承担社会责任。
四、护理措施
(一)生理功能方面 (二T)ex心t in理h功er能e 方面 (三T)ex社t in会h功er能e 方面 (四)健康教育
(一)生理功能方面
1、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 2、安全护理 3、对症护理:
(1)过量中毒的护理 (2)戒断症状的护理 (3)药物副作用护理 4、防止交叉感染
⑤再犯行为:要改变成瘾者的行为是相当困难的,他们有很
高的再犯率。但重要的是必须重建他的生活,利用患者曾经 戒除成功的事实去培养未来乐观的态度。
(三)社会功能方面 1、争取家庭、社会支持 2、自助团体 3、过渡性安置机构、过渡性安置措施
(四)健康教育: 1、加强精神卫生宣传工作 2、严格执行药政管理法 3、预防和控制对成瘾药的非法需求 4、加强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
2、慢性酒中毒 (1)酒依赖---是由于长期反复饮酒所致的对

精神科护理学重点

精神科护理学重点

第一章,第二章1精神科护理学: 是以人类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护理、保健、康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2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不良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3精神障碍泛指所有的精神活动障碍,包括轻性精神功能减退和严重的精神紊乱(精神病).第二章1精神疾病病因(1)生物学因素遗传脑发育异常躯体疾病:脑部疾病(脑炎,脑血管病,脑萎缩);癫痫病人(脑电活动改变);脑功能改变(感染中毒,代谢紊乱)机体功能状态(2)心理社会因素性格特征应付方式应激(生活事件)2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主要依据症状学分类的原则3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出病类、病种与病型,并列成系统,这样不但可加深对疾病的研究与认识,也有利于诊断、治疗与护理。

4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必定有其物质基础,只是其严重程度与性质不一.(本质)5精神症状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6认知障碍:(一)、感知觉障碍感觉(sensation)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perception)是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作为一个整体的综合映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1感觉障碍(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多见于焦虑症。

(2).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3)。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的一门护理学;它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精神医学发展简史1.起源于公元前古希腊最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也被称为精神医学之父;2.哲学家柏拉图也支持精神学;3.现代精神病学之父克雷丕林将内外科疾病的研究方法运用于精神疾病,提出了精神疾病分类原则;他创立了“描述性精神病学”,明确地区分了躁狂忧郁性精神病与早发性痴呆;4.弗洛伊德首创动力精神病学,其强调人的意识活动内部各种力量矛盾运动的学说;5.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精神医学应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6.“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惊伤肾”;第二节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1.1873年理查兹确定了精神科护理的基础模式,被称为美国精神科护理的先驱;第三节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1.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特点:①心理护理;②睡眠护理;③保证医嘱的执行;④安全护理;⑤饮食护理;⑥个人卫生护理;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第一节精神疾病的病因学1.生物学因素:①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病等都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由多个基因相互作用;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称为遗传度;②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类:酒、大麻、海洛因、可卡因等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精神障碍;2.心理社会因素:①精神应激因素:精神应激通常是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张和感到难于应付而造成心理压力;②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如污染、噪音、生存空间过小、社会环境如社会动荡、社会大的变革、移民尤其是移民到另一个国家等;③个性因素:个性是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第三节精神疾病的症状学1.精神症状的本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必定有其物质基础,只是其严重程度与性质不一;2.认知障碍:①感知觉及其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如内脏牵拉;2知觉障碍:知觉是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错觉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幻觉a.幻听-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幻觉,有时患者可能清楚地辨别发生者的人数、性别、是否熟识及声音方位等: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议论性幻听;b.幻视:谵妄状态;c.幻嗅:感受到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产生的难闻气味;d.幻触:常与被害妄想一起存在;e.内脏性幻觉:能清楚秒速自己某一器官内部结构存在扭转、穿孔、断裂感受;f.真性幻觉: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到,幻觉表象清晰生动;g.假性幻觉:是自己脑子内的,不需要通过感觉器官就能感受得到,幻觉表象不够清晰鲜明生动且不完整;3感知综合障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遥远的山峰感到伸手可触,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视物变形症;时间感知综合障碍;运动感知综合障碍:对外界物体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歪曲知觉体验;非真实感:对周围环境真实性的感知障碍;②思维障碍:1联想障碍:a.思维速度和量的异常:思维奔逸常见于躁狂发作、思维迟缓多见于抑郁发作、思维贫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是联想迟缓的一个极端;b.联想连贯性异常:思维松弛不切题、思维破裂使人无法理解用意、思维不连贯都多见于精神分裂症;c.联想途径异常:病理性赘述抓不住主要问题,最多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思维中断思维阻滞,思维过程突然停顿,多见于精神分裂症;d.联想形式障碍: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e.思维自主性异常:思维被强加思维插入、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2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语词新作、逻辑倒错、矛盾观念矛盾思维,对立思维;3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是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其特征为:自我关联性、不可说服性、与其他精神症状并存、信念歪曲、坚信不移、内容为个人所独有;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a.关系妄想:如认为大街上的人在自己背后指桑骂槐、话里藏针等;b.被害妄想:自己受到迫害、诽谤、造谣中伤、放毒等,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c.影响妄想:受到外界某种特殊东西或仪器的干扰与控制;d.被洞悉感;e.释义妄想:对外界发生的事物赋予特殊的意义,并坚信不疑;如天上乌云滚滚,说预示着股市会暴跌;f.夸大妄想:坚信自己具有明显超过实际的能力;g.罪恶妄想:坚信自己犯有某种严重罪行;h.嫉妒妄想:坚信自己的爱人对自己不忠另有外遇,因此对爱人行为加以检查与跟踪;i.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4与其他心理活动相关的思维障碍:妄想性知觉思维与感知觉障碍、妄想性情绪思维和情绪障碍、妄想性回忆思维和记忆障碍;③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涣散、减退、转移、狭窄;④记忆障碍:记忆是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为既往事物或经验的重现;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a.记忆增强;b.记忆减退;c.遗忘:完全性遗忘与部分性遗忘、顺行性遗忘与逆行性遗忘;d.错构:张冠李戴、唐汉不分、远事近移;e.虚构: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f.似曾相识感:新感知的食物有似曾感知过的体验,与旧物混淆;⑤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智力水平;痴呆见于阿尔兹海默症和麻痹性痴呆,假性痴呆:刚塞综合征心因性假性痴呆、童样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⑥定向力障碍:a.对环境的定向障碍:时间、地点或空间、人物定向障碍;b.自我定向障碍:对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状况的认识发生障碍;⑦意识障碍:1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的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2以意识内容变化为主的意识障碍:谵妄状态患者可表现出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梦样状态、朦胧状态;3自我意识障碍:人格解题觉得自己已经“魂飞魄散”、双重人格双重自我、交替人格、人格转换;⑧自知力障碍洞察力: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包括三方面:对疾病的认识、对症状的认识、对治疗的认识;3.情感障碍:①情感性质的改变:a.情感高涨;b.欣快;c.情绪低落;d.焦虑:患者具有无故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体验,并有紧张、恐惧、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惶惶不可终日等行为表现,还可有心跳加快、紧张性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按其发作的典型形式可分为惊恐障碍惊恐发作、回避及求助行为、预期焦虑与广泛性焦虑精神、躯体方面、警觉性增高;e.恐惧: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恐怖,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又无法控制,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及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有回避行为,并因此常影响正常生活;可分为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单纯恐惧症和学校恐惧症等;②情感稳定性障碍:情感淡漠、麻木、脆弱、爆发、病理性激情、易激惹性;③情感协调性障碍:情感倒错、情感幼稚、矛盾情感、被强加的情感、病理性心境恶劣;4.意志障碍:①意志障碍:意志增强、减弱、缺乏、矛盾意向;②动作与行为障碍:a.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和不协调性;b.精神运动性抑制:1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尽管这种姿势并不令人感到舒适;严重称为僵住,可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轻度称作亚木僵状态可见于严重的抑郁症、心因性精神障碍;2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懂;“空气枕头”将患者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患者也不懂,可维持很长时间,此时患者意识清楚,病好后能回忆;3缄默症;4违拗症;5刻板动作;6模仿动作;7作态;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第一节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1.切题会谈:是精神科最重要的沟通方式①准备与计划阶段②开始交谈阶段:充分准备、良好的第一印象③引导交谈阶段:A.共情;B.提问封闭式、开放式;C.倾听a.少说话;b.建立协调关系;c.表现感兴趣的态度;d.眼神接触;e.反馈;f.推迟评判;g.不要猜测;h.引导话题延续;D.阐释;E.支持、理解;F.沉默;G.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④结束交谈阶段第四节精神科患者的组织与管理1.精神科的分级护理大题(一)特殊护理的标准与内容用红色三角形标记1特殊护理的标准:①精神病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如伴有严重的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或严重外伤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②因精神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如急性粒细胞减少、恶性症状群、严重药物过敏等,出现危象、危机生命者;③有严重的冲动、伤人、自杀及逃跑行为;④有意识障碍;中度木僵;严重的痴呆、抑郁、躁狂状态;或伴有严重躯体合并症;(2)特殊护理的内容:①设专人护理,评估病情,制定护理计划,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并做好护理记录;②正确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③给予或协助患者生活上的照顾,每日晨晚间护理一次,保证患者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及床单位的清洁;④协助卧床患者床上移动、翻身及有效咳嗽,每2小时1次,执行预防压疮流程,保证患者皮肤无压疮;⑤保证患者每日入量,根据病情严格记录出入量;⑥对于约束患者,严格执行约束制度,保证患者的监护过程安全、清洁,保持患者卧位舒适及功能位;⑦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无导管污染及脱落;⑧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⑨保持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良好功能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⑩详细记录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二)一级护理的标准与内容用蓝色三角形标记1一级护理的标准:精神症状急性期;严重药物副反应;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有变化;特殊治疗需观察病情变化;①一级A:有自杀自伤、冲动、走失倾向的患者;严重药物副反应的患者;严重躯体合并症的患者;②一级B:严防摔伤、约束的患者;病情波动较大的患者;③一级C:除上述情况以外的一级护理患者;(2)一级护理的内容:①安全护理措施到位,定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将患者安置在护士易于观察的病室内,每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副反应;有无自伤、自杀倾向;②正确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③给予或协助患者生活上的照顾,每日晨晚间护理一次,保证患者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及床单位的清洁;④协助卧床患者床上移动、翻身及有效咳嗽,每2小时1次,执行预防压疮流程,保证患者皮肤无压疮;⑤指导患者饮食,保证入量;⑥对于约束患者,严格执行约束制度,保证患者的监护过程安全、清洁,保持患者卧位舒适及功能位,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⑦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⑧保持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良好功能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三)二级护理的标准与内容不做标记(1)二级护理的标准:精神疾病缓解期,生活能自理,轻度痴呆患者;(2)二级护理的内容:①安全护理措施到位,定时巡视,常规完成临床观察项目;②遵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③遵医嘱指导患者饮食;帮助或协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保证患者卧位舒适,床单位整洁;④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协助功能训练及进行健康教育;第五节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1.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1)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评估:①病理因素: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酗酒者;②心理学特征:心理发展、性格特征、诱发因素、人口学特征;2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①行为:兴奋激动可能是暴力行为的前奏,如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②情感:愤怒、敌意、异常焦虑;③语言:对真实或想象的对象进行威胁,说话声音大并具有强迫性等;④意识状态: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害;2.自杀行为的防范和护理:1自杀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评估:①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理因素或生活事件;②其他生物学与社会心理学因素: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第一节概述1.谵妄:是病因学上无特异性的急性认知损害综合征,其核心表现是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基础上出现意识内容的障碍,可表现为注意、知觉、思维、记忆、精神运动性行为、情绪障碍和睡眠—觉醒节律的紊乱意识障碍、错觉和幻觉、思维障碍、心境异常、记忆障碍;患者只关注内在的体验,因此对外界环境的注意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是器质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通常起病急,一般夜间发作,症状变化大,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典型的谵妄通常10~12天可完全恢复,但有时可超过1个月甚至持续达数月之久;2.痴呆: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为慢性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随年龄的增大发病率而升高;记忆减退是常见症状,严重患者常以虚构的形式来弥补记忆方面的缺损;思维缓慢、贫乏,对一般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越来越差,注意力日渐受损,可出现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障碍;3.脑变性病所致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它是导致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的首要原因;临床表现:①早期表现轻度:学习新知识能力明显下降,近期记忆的损害最为明显,远期记忆受损不明显;早期不容易发现,经历过重大的躯体疾病或严重的精神创伤后症状才明显;②中期中度表现:患者的远期和近期记忆力均受损,不能回忆自己的出生年月、工作经历、结婚日期等;患者会虚构内容来填补记忆的空白;③晚期重度表现:患者的远期和近期记忆力全面受损,无法回忆外,还会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仅能发出不可理解的声音,或缄默不语,思维内容贫乏,进而缺乏羞耻感和伦理感;第四节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1.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来自体外,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使用这些物质后,会出现各种心理、生理症状,导致行为或反应方式的改变,使精神活动能力或社会功能明显下降;2.依赖:指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包括强烈的对精神活性物质渴求;尽管明知对自身有害,但仍难以控制,持续使用;耐受性增加、出现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指使用者将寻找药物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中心,高于任何其他活动;一般又将分为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精神依赖心理依赖,患者对精神活性物质的强烈渴求,以期获得服用后的特殊快感;躯体依赖生理依赖,由于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使机体产生了病理性适应改变,以致需要精神活性物质在体内持续存在,否则机体不能正常工作,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第五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无意识及智能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第一节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1.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①个性改变;②类神经症症状;③言行古怪;④多疑、敌对及困惑感;(2)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内容多半是言语性,有的幻听内容为争论性,或评论性的,幻听也可以是命令性的;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会给患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3)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①妄想;②被动体验;③思维联想障碍;④思维贫乏;(4)情感障碍(5)意志与行为障碍:①意志减退;②紧张综合征:以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而得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蜡样屈曲、空气枕头;2.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介绍大题:(1)偏执型:①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类型,多在青壮年、中年或更晚些年龄起病;②发病后较长时间尚能维持工作;③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幻听较多见;④妄想内容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和夸大妄想最多见,绝大多数患者有数种妄想同时存在;⑤幻觉和妄想的内容多较离奇、抽象、脱离现实,而情感、行为则常受幻觉、妄想的支配;⑥该患者具有较好的病前功能,发病较晚,病程较其他类型缓慢,人格变化较轻,精神衰退常不明显;⑦对抗精神药物反应较其他型好,预后较好;(2)青春型:①发病年龄早,常在青年期起病,持续病程;②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等症状为主要表现;③患者可出现言语增多、凌乱,内容荒诞离奇,思维破裂;④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好扮鬼脸;⑤行为幼稚、怪异,常有兴奋冲动,也可有意向倒错;⑥此型病程发展较快,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尚好,但易复发;⑦预后较偏执型稍差;(3)单纯型:①较少见,常在青少年期起病;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②以不知不觉发展起来的离奇行为、社会退缩和工作能力下降等为临床特征;③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无明显的阳性症状;④早期似“神经衰弱”症状,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懒散等症状;⑤早期常不引起重视,较严重时才被发现,患者往往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预后较差;(4)紧张型:①多起病于青年或中年,急性起病多见;②临床表现为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交替或单独出现;③紧张性木僵的患者肌张力增高,缄默不语,不食不动,呈木僵状态或蜡样屈曲;④紧张性兴奋时患者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调刻板;⑤在精神分裂症的各个类型中紧张型治疗效果理想,预后最好;(5)未分化型:此型患者应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但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亚型的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等分型的混合形式,有明显阳性症状;此型患者在临床较多见;3.治疗:(1)药物治疗:①早期治疗、足疗程治疗;②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2)电抽搐治疗: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要注意的是电抽搐治疗会引起短暂的记忆损害;(3)心理社会干预;第六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第一节心境障碍的临床特点1.躁狂状态的临床症状:①心境高涨;②思维奔逸;③思维内容障碍;④精神运动性兴奋;⑤躯体症状:自我感觉良好,常外跑,外表皮肤干燥发红,食欲旺盛;⑥其他:一定的意识障碍,在此基础上伴有大量的幻觉、错觉、思维不连贯等症状,呈中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活动紊乱,并伴有冲动、攻击行为,谵妄性躁狂;2.抑郁状态的临床症状:①抑郁心境;②自我评价过低;③精神运动迟滞;④自杀观念和行为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⑤昼夜节律:指患者晨重夕轻的变化,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⑥躯体症状:面容憔悴、目光呆滞、食欲减退,有躯体不适主诉;⑦其他:可出现强迫、恐怖、癔症,思维联想困难、记忆力减退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性假性痴呆;第七章神经症患者的护理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轻性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1.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特点是患者意识清晰,明知强迫内容不必要、无意义,但不能控制,因无法摆脱强迫症状而痛苦、焦虑,自知力良好,主动求治;①强迫观念: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意向;②强迫意向: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里失平衡状态;3.PTSD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具体表现如下大题:(1)闯入性症状:表现为无法控制地以各种形式重新回忆创伤经历和体验;这种反复体验性症状使患者痛苦不堪,一方面难以控制症状的发生时间和次数,另一方面症状会引发个体强烈的痛苦感觉,就像再次经历创伤事件一样;闯入性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①短暂“重演”性发作:即在无任何因素或相关物的影响下,创伤情景经常不由自主地出现在患者的联想和记忆中,或使患者出现错觉、幻觉,仿佛又完全置身创伤性事件发生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强烈情感反应和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持续的时间可从数秒钟到几天不等;此种短暂“重演”性发作的现象称为“闪回”;②暴露于与创伤性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出现强烈的情感痛苦或生理反应;如时间发生的周年纪念日、相近的天气及各种场景因素都可能促发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反应;③闯入性症状还会在睡眠状态中以梦魇的形式出现,表现为患者梦中反复重现创伤性事件或做噩梦;(2)回避症状:即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以及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反映了患者试图在生理和情感上远离创伤;主要表现为:①回避表现:回避谈及与创伤有关的话题,回避可能勾起恐怖回忆的事情和环境,或不能回忆遗忘创伤性经历的某些重要方面;②麻木表现:患者整体上给人以木然、淡然的感觉;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一般刺激反应迟钝,很少参加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情感淡漠,与他人疏远,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觉;难以体验和表达细腻的情感例如,无法表达爱恋;对未来失去憧憬,如很少考虑或计划未来的学习、工作或婚姻等;(3)警觉性增高的症状:表现为自发性的高度警觉状态,反映患者长时间处于对创伤事件的“战斗”或“逃跑”状态;警觉性过高的症状在创伤暴露后的第一个月最为普遍,具体表现为:①难以入睡或易醒;②易产生惊跳反应,如遇到一些类似的场面或轻微的感觉刺激表现出容易受惊吓,出现惊恐反应,如紧张、恐惧、心慌、心跳、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或表现为易激惹;③难以集中注意;(4)临床表现随年龄的不同有所差异,主要为年龄愈大,重现创伤体验和易激惹症状越明显;成人大多主诉与创伤有关的噩梦、梦魇;儿童因为语言表达、词汇等大脑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等因素的限制,常常无法清除叙述噩梦的内容,仅表现为从梦中惊醒、在梦中尖叫或主诉头。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基本概念:器质性精神障碍、谵妄、痴呆;谵妄、痴呆患者的护理措施谵妄、痴呆的临床表现谵妄、痴呆的病因与临床发病特点1、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脑部有明显病理改变的精神障碍。

器质性:指有明显病理改变,即有:组织形态或结构⽅⾯的改变。

例如:充⾎、⽔肿、变性、坏死、肿瘤、⾎管硬化、外伤等具有:躯体体征实验室阳性结果2、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分类:脑部器质性疾病或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曾被称为“症状性精神病”)3、常见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阿尔茨海默病(AD):脑变性疾病(2)⾎管性痴呆(VD):脑⾎管硬(3)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脑炎、神经梅毒(4)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5)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6)癫痫性精神障碍4、常见的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肺炎、败⾎症、破伤风、伤寒、流感、狂⽝病、(2)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肺性脑病、肝性脑病、⼼源性脑病、肾性脑(3)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甲亢、甲低、肾上腺⽪质亢、经前综合征、糖(4)免疫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5、常见的器质性综合征(1)急性脑病综合征:谵妄(2)慢性脑病综合征:痴呆综合征(3)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征)(1)定义:是病因学上⽆特异性的急性认知损害综合征,其核⼼表现是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基础上出现意识内容的障碍,可表现为注意、知觉、思维、记忆、精神运动性⾏为、情绪障碍和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2)特点A是器质性疾病的常见急性并发症,故也称之为“急性脑病综合征”B急性起病:多夜间发作,病情发展快,病程短暂C是内、外科急症:发⽣率⾼,病死可率达10%D发⽣的必备条件:⽣物学病因(前述⼆⼤类)E易感条件:年龄、物质依赖、过劳、环境病损:为弥漫性、⾮结构性病变,是可逆的(3)临床表现:A少数患者有前驱症状:神经症样症状:倦怠、焦虑、恐惧、失眠、多梦等B三联征:意识障碍;感知觉障碍(意识内容的改变);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关键症状是:意识障碍(⼏乎必有定向⼒障碍)C症状呈波动性:表现为昼轻夜重(⽇落效应),故患者⽩天嗜睡,夜晚失眠D意识障碍:清晰⽔平下降,同时意识内容改变定向障碍:严重度依次为:时间→地点→⼈物→⾃我(⾃我定向多保存)&E感知觉障碍:错视、幻视最常见(多带恐怖⾊彩)F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多以兴奋性增⾼为特征G思维障碍:思维不连贯、继发性妄想&H记忆障碍:病中经历⼤多不能回忆I情绪障碍:恐惧、焦虑、抑郁、愤怒、欣快J不⾃主运动:震颤、扑翼样运动K睡眠节律紊乱:⽩天嗜睡,夜晚失眠(昼轻夜重)(4)谵妄的治疗与预后A病因治疗:是避免脑永久性损害的关键B⽀持疗法:补充⽔电解质、营养、VitC对症治疗:⽤药控制兴奋等症状、降温(常⽤安定类等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的氟哌啶醇)D预后:病程短暂,及时治疗预后⼀般良好(5)谵妄的护理诊断A急性意识障碍、感知改变:幻觉、错觉、定向⼒障碍、营养失调:低于机体B有体液不平衡的危险、焦虑、恐惧、有受伤的危险、睡眠型态紊乱(6)谵妄的护理措施A优先满⾜⽣理、安全的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命体征、意识、瞳孔饮⾷护理:补充⽔、电解质和营养改善睡眠:按摩、交谈、提供良好环境⼀般不主张⽤镇静安眠药(因会影响病⽣活护理:指导协助或替代,防⽌并发症安全护理:急危症状的处理与护理,防⽌外伤或意外,必要时加⽤保护具症状护理:意识障碍、焦虑恐惧、妄想、定向⼒障碍、语⾔沟通障碍B其次满⾜⼼理社会需要⼼理上给予安慰与⽀持:减轻恐惧与焦虑态感知给予正确反应:告知是病态精⼼设置活动的环境:摆⽇历、钟、熟悉物件提供具体、明确的信息C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疾病知识、药疗知识、病情观察、康复知识(1)概念:痴呆是指已经获得的认知功能因器质性病损⽽出现继发性智能减退或缺损,伴有不同程度的⼈格改变。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他 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 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促进康 复。
心理指导
康复指导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 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 影响。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康复方法,如认知行为 疗法、家庭治疗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社 会功能。
随访安排
定期随访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确保患者 在康复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指
心理护理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 系,了解其心理需求,提 供支持和安慰。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 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 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 情绪。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 心理护理,提供家庭支持 ,促进患者康复。
生活护理
生活规律
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鼓励适
当运动。
环境安全
确保患者生活环境安全,防止意外 事故发生,如防止摔倒、烫伤等。
个人卫生
督促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洗澡 、换洗衣物,保持口腔、皮肤清洁 。
康复训练护理
认知训练
对患者进行认知训练,提高其思维、 记忆、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
社交技能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洗 衣、做饭、购物等,使其逐渐恢复正 常生活。
分类
根据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可分为酒 精所致精神障碍、阿片类物质所致精 神障碍、苯丙胺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致幻剂所致精神障碍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一、单项选择题1.下述综合症中何种具有昼轻夜重的变化:()A.澹妄综合征B.痴呆综合征C.遗忘综合征D.脑衰弱综合征E.以上都对2.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出不知回家,常常是因为:()A.行为紊乱B.意志减退C.意识障碍D.记忆障碍E.定向力障碍3.澹妄属于下列哪种障碍()A情感障碍B思维障碍C意识障碍D记忆障碍4慢性脑病综合症一般不出现的精神障碍是()A记忆障碍B思维障碍C人格障碍D意识障碍5.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定向力障碍B情感淡漠C注意力集中困难D记忆力障碍6.下列哪项不是器质性精神障碍常见的综合征()A痴呆综合征B澹妄综合征C柯萨可夫综合征D紧张综合征7.某患者“见到”床上有虫爬(幻视),要求护士清理,护士此时的正确做法是()A帮助患者清除床上的虫B拒绝帮助或否认床上有虫C告诉患者目前处于病态,医护人员会帮他D避开话题8.痴呆患者的护理目标最优先考虑的是()A维持最佳的功能状态B维持生命C保持足够的睡眠D保证足够的进食9.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主要是()A.记忆障碍的严重程度B.有无精神病性症状C患者性别D,引起痴呆的原发疾病E.有无幻觉、妄想10.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常外出不知归家,主要原因是()A.行为紊乱B.意识清晰度下降C.思维紊乱D .幻觉E.自知力障碍11.下列哪项不是器质性精神障碍常见的综合征()A.痴呆综合征B.澹妄综合征C遗忘综合征D.脑衰弱综合征E.紧张综合征12精神活性物质是指()A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但不易成瘾的物质B来自体内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C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D来自体内可影响精神活动,但不易成瘾的物质13.戒断症状是指()A一次摄入大量精神活性物质后产生的症状B由于依赖,表现为情绪上、行为上、生理上对所依赖物质的强烈需求C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过程中引起的损害D对精神活性物质产生依赖之后,一旦停用所产生的症状14.下列不属于酒瘾者特点的是()A渴望饮酒或努力觅取酒B可以控制饮酒量C多数曾多次试图戒酒而失败D常在清晨饮酒,或随身带酒频繁饮用15.有关普通醉酒状态,下述正确的是()A由一次过量饮酒后出现B只饮用少量的酒即出现醉酒状态C症状的轻重与患者的体质有关D多见于对酒精耐受性很低的人16.不符合慢性酒精中毒所致澹妄的是()A突然停饮酒后发生B有全身肌肉粗大震颤C有思维奔逸D有意识障碍17.酒依赖者停饮后断症状中最严重的是()A幻觉、妄想B共济失调C震颤、澹妄D恶心、呕吐18.进行戒断治疗时,年老体弱者不适用()A硬性戒断B递减戒药法C递减戒酒法D厌恶治疗19.阿片类物质不包括()A吗啡B海洛因C美沙酮D可卡因20.下列不属于阿片类过量中毒三联症的是()A针尖样瞳孔B肌松弛C呼吸抑制D昏迷21.阿片类物质很易成瘾,吗啡30ng肌注连用多长时间便可成瘾()A 1周B 2周C 3周D 4周22.戒断症状是指()A. 一次摄入大量精神活性物质后产生的症状B.由于依赖,表现为情绪、行为、生理上对所依赖物质的强烈需求C.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过程中引起的损害D.对精神活性物质产生依赖后,一旦停用所产生的症状 E.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后,其效应逐渐降低23.关于安全护理,错误的是()A.药物不能由病人自己保管B.危险物品不能带入C病室要上锁D.餐具使用不易碎的物品E.出院或者请假出院时要有家属陪伴24.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A.由脑部或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B.由脑功能障碍引起的精神障碍C.由感染、中毒引起的精神障碍 D.由脑外伤引起的精神障碍(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措施是用于改善患者睡眠的科学方法()A晚上入睡前用温热水泡脚B病室开暗灯C对兴奋躁动患者,可反复给安眠药物D建立规律的作息制度E对躯体不适者,要查明原因,对症处理2.慢性脑病综合征包括()A遗忘综合征B痴呆综合征C人格改变D澹妄综合征E意识障碍综合征3.澹妄状态时可表现为()A意识障碍B幻觉、错觉C思维破裂D遗忘E精神运动性兴奋4.有关澹妄,下述错误的是()A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意识障碍B急性、一过性的意志行为障碍C此时患者的感知能力可出现障碍D症状常昼重夜轻E澹妄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5.常见的引起澹妄的原因包括()A中毒B戒断症状C代谢性脑病D各种全身性或颅内感染E癫痫6.与器质性精神障碍有关的护理诊断中,生理功能方面主要有()A睡眠障碍B饮食障不导C体液平衡的潜在紊乱D排便障碍E性功能障碍7.澹妄患者有睡眠障碍时,护士官()A给予少量的镇静安眠药B按摩等协助患者放松C保持环境清静,使之适宜入睡D 尽可能不在晚上做治疗等E以上都不是8.与痴呆患者沟通的原则主要有()A倾听B引导C利用非语言姿势D充分尊重对方E以上都不是9.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的反应类型包括:()A.否认B.过分介入C.生气D.罪恶感E.接纳10.痴呆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4 、慢性脑病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四节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掌握依赖、戒断状态的概念;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
熟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耐受性的概念;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
了解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及分类归属;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又称成瘾物质:是指来自体外,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
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2、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酒精、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因(3)致幻剂:麦角酰二乙胺、仙人掌毒素(4)大麻(5)阿片类:海洛因、吗啡、哌替啶、美沙酮(6)挥发性溶剂:丙酮、甲苯、苯环己哌啶(7)烟草
3、依赖:是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包括强烈的对精神活性
物质的渴求;尽管明知对身体有害,但仍难以控制,持续使用;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

分为精神依赖和生理依赖
4、戒断状态:是指因减少或停止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5、滥用:是一种不适当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方式,且反复使用导致明显不良后果。

6、耐受性:是指反复使用某种物质后,其效应逐渐降低,若欲达到与初期使用相同的效应,必须加大剂量。

7、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
(1)生活护理:饮食、睡眠、个人卫生(口腔、皮肤、排泄)
(2)安全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3)特殊护理:过量中毒护理、戒断症状护理、躯体合并症护理
A过量(急性)中毒的护理
a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呕吐物误吸或致窒息
b低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
c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外伤,尤其是颅脑外伤,防止醉酒掩盖外伤症状。

d尽快使用纳洛酮
e对于昏迷的患者,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f抽血查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和酒精浓度
B戒断症状的护理
a密切观察:尽早发现戒断症状的出现
b适时遵医嘱用药,减轻患者痛苦:酒精戒断症状用药:苯二氮卓类:地西泮静脉滴注
c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站立时要缓慢,不突然改变体位,防止跌倒
d震颤谵妄的护理:痉挛时专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垫牙垫,防舌咬伤;谵妄护理;遵医嘱对症给药
(4)药疗护理:遵守给药制度、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5)心理护理:心理支持、认知干预、矫正不良行为
(6)社会支持
(7)健康教育: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防止复饮的应对方式
8、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1)急性酒精中毒:普通性醉酒、病理性醉酒、复杂性醉酒
A普通性醉酒
a兴奋期:欣快、话多、轻佻,P↑R↑Bp ↓,面色潮红,情绪不稳,构音不清,意识清晰度↓
b麻痹期:兴奋加重后,大脑皮质抑制,出现言语零乱、步态不稳、困倦嗜睡
c醉酒状态:意识清晰度↓↓,感觉迟钝、反应性降低,判断记忆受损,自控力下降,以致醉倒不起,昏睡甚至昏迷。

多数数h或睡眠后恢复正常。

B病理性醉酒
a主要表现为较深的意识障碍,多伴恐怖性幻觉和被害妄想,常有攻击性行为。

b突然发生,持续数m或数h,多以深睡告终,醒后多不能回忆。

C复杂性醉酒
a一般患者均有脑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

b对酒的耐受性下降,饮酒量超过以往醉酒量,出现类似于病理性醉酒的表现。

c醒后可部分回忆
(2)慢性酒精中毒:酒依赖、戒断综合征、酒中毒性幻觉症、酒中毒性妄想症、酒精中毒性脑病、韦尼克脑病、柯萨可夫综合征、酒中毒性痴呆
A酒依赖
a对酒无法控制的渴求和依赖:每日必饮,晨起第一件事是饮酒
b反复出现戒断症状:是酒依赖的标志
c多器官、多系统损害:胃肠道炎症、胰腺炎、肝硬化、心肌病变、脑萎缩、周围神经炎
d人格败坏,丧失道德感和责任感,离婚、失业、交通肇事、犯罪、自杀的比例高
B戒断综合征
a酒精的单纯性戒断反应:减量或停饮8h后,出现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如出汗、心悸、高血压、粗大震颤、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短暂的幻觉或错觉。

b震颤谵妄:减量或停饮48h后,,并有躯体症状的急性意识模糊状态,常合并生动、恐惧幻觉或错觉,肌肉粗大震颤和行为紊乱(兴奋躁动、大声喊叫)。

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致大汗、发热、心率↑,可因高热、衰竭、感染、外伤而死亡。

C单纯性酒精戒断反应
出汗;P↑R↑Bp↑,可有T↑;厌食、恶心、呕吐;焦虑、头痛、失眠;手、舌、眼睑震颤;
视、听、触幻觉或错觉
D阿片类戒断综合征
a寒战、出汗、哈欠、流泪、流涕 b P↑、R↑、Bp↑c厌食、恶心、呕吐、腹泻d失眠、抑郁、烦躁不安e全身骨骼、肌肉酸痛及抽搐f嗜睡、意识模糊、谵妄g鲜明生动的幻觉h瞳孔扩大
E慢性酒精中毒常见并发症
a酒精中毒性幻觉症:意识清晰时产生,幻听、幻视多见
b酒精中毒性妄想症:意识清晰时产生,嫉妒妄想、被害妄想多见
c韦尼克脑病:眼肌麻痹、精神异常和共济失调(与VB1缺乏有关)
d柯萨可夫综合征:近记忆↓、错/虚构、定向障碍
e酒中毒性痴呆:记忆障碍、人格改变、严重痴呆
9、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
(1)急性酒中毒:药物治疗和对症处理
(2)戒酒:
A断绝酒来源
B药物戒酒:双硫仑(戒酒硫)、纳曲酮及氟西汀(抑制心理渴求)、乙酰基高牛磺酸钙
(3)对症治疗:
A补充VitB1:患者几乎均有VitB1缺乏,应予补充
B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小剂量开始
第七章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第三节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
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与临床类型;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措施
熟悉应激相关障碍三种类型的临床特点
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共同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
1、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所导致的精神障碍。

2、急性应激障碍临床类型: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是指由于遭受急剧、严重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产生的短暂精神障碍,常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一般不超过1个月。

适应障碍:是在明显的生活环境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下,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伴有一定程度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常影响社会功能,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3、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措施
(1)脱离应激原(2)安全护理(3)生理护理
(4)心理护理
A帮助患者纠正负性认知,选择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法B帮助患者学习应对技能,增强应对能力(5)药物治疗护理(6)健康教育(家庭干预)
4、应激相关障碍三种类型的临床特点
(1)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为直接原因
遭受刺激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急性起病)
临床表现:
A以意识障碍为主的表现
B以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的表现
C以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的表现
D部分为伴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
(2)创伤后应激障碍
A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为直接原因
B症状通常在创伤后延迟出现:数周~数月,很少>6个月
C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D核心症状:有三组: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
a闯入性症状
a1短暂“重演”性发作(闪回)
a2关联或类似事件引起的强烈的情感痛苦和生理反应
a3睡眠中的梦魇重现或做噩梦
b回避症状:回避表现、麻木表现
c警觉性增高症状:难以入睡或易醒、易产生惊跳反应、难以集中注意力
E临床表现随年龄的不同有所差异
F大多数患者可自愈或治愈,少数预后不良
(3)适应障碍
A通常在事件发生后的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短期、轻度)
B临床主要表现:情感障碍或不良行为,均伴生理功能障碍而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以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的:多见于成人。

焦虑型适应障碍;抑郁型适应障碍;混合型:焦虑和抑郁的综合症状
以适应不良行为为主的: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品行障碍型适应障碍:逃学、说谎、打架斗殴;行为退缩型适应障碍:孤僻离群、幼稚、不讲卫生
复习思考题
1、常见精神活性物质可分为哪几大类?
2、何谓戒断症状?酒精依赖所致的戒断综合征有哪些临床表现?
3、应激相关障碍有哪几种临床类型?各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