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高一语文第二学期学案一(教师版)更正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最新3篇】-最新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最新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高一语文优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高一语文课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
3、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从全篇布局来看,作者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为了“破”;“破”后再“立”(第3段),乃其“余事”,可见“破”是要害。
这所谓“破”,实质上是针对砭时弊,即批判“耻学于师”的恶劣风尚。
这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透彻的理解。
对这个方面存在的困难,不不估计到。
此外,将这一段视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
学生此前已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篇,对这个特点已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体会一下本文作者的行文方式,对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作品必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学方法。
本文可以兼用诵读教法和讨论法。
诵读,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作者的思路;讨论,用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思想意义和行文特点的认识。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在时间分配上,应以前者为主。
采取逐段进行的方式:诵读一段,讨论一段。
有关全篇主旨和布局的问题,放在最后讨论。
讨论题应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不给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圆其说,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由于本文语言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一点语言积累的工作。
三、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3课时。
分配如下:第一课时:介绍本文写作背景,初步了解本文基本内容,诵读第1段,讨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命题。
第二课时:诵读第2段,讨论韩愈对“耻学于师”时风的批判和文章的`锋芒。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题二复习学案 (1)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题二复习学案《劝学》一、给下列字注音1、木直中()绳2、輮( )以为轮3、虽有槁暴()4、金就砺()则利5、须臾()之所学6、跂()而望矣7、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知()明而行无过矣9、假舆()马者10、假舟楫()者 11、蛟()龙生焉 12、不积跬()步13、骐()骥()一跃 14、驽()马十驾 15、锲()而不舍16、金石可镂() 17、六跪而二螯() 18、非蛇鳝()之穴二、回扣文本第一段(一)解释下列词语1、学不可以已()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水为()之而寒于()水 4、木直中()绳 5、輮()以为轮6、故木受绳则()直 7、虽()有()槁暴() 8、不复()挺者 9、輮使之然()也 10、金()就()砺()则利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知()明而()行无过()矣(二)翻译重点句子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三、回扣文本第二段(一)解释词语1、终日而()思2、不如()须臾之()所学3、跂()而()望矣4、登高而()招5、而()见者远6、声非加疾()也7、而闻者彰()8、假()舆马者9、非利()足也 10、而致()千里 1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2、生()非异也 13、善()假于物也(二)翻译下列语句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三、回扣文本第三段(一)解释词语1、风雨兴()焉()2、而()神明自得3、圣心备焉()4、故不积跬()步5、无以()至千里6、骐骥()一跃7、驽马()十驾8、锲而()舍()之9、金石可镂()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3、用()心躁也(二)翻译重点句子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四、【知识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輮以为轮2、虽有槁暴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二)、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并释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声非加疾也3、假舆马者4、用心一也5、蟹六跪而二螯6、虽有槁暴7、金就砺则利 8、劝学9、而绝江河 10、輮以为轮(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释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5、加舆马者,非利足也6、其曲中规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8、积善成德(四)、特殊句式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輮以为轮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五)、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吾尝终日而思矣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师说》一、给下列字注音1、愚()昧2、句读()3、或不()焉4、相()师5、谀()6、郯()子7、苌()弘8、老聃()9、蟠() 10、经传() 11、贻() 12、巫()医二、研读课文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高一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用时:80分钟共4页 2013年6月16日编写人:审核人:高一语文组《预习案》【学习目标】1. 流畅诵读,感悟诗歌。
2. 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的融合。
3. 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
【知识链接】1.作家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
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2.作品《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所以名垂后世。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自读认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滟滟..()霰.()徘徊..()捣衣砧.()汀()碣.石()2.特殊句式①昨夜闲潭梦落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倒装句,应为“昨夜梦花落闲潭”倒装句,应为“不知几人乘月归”倒装句,应为“一片白云悠悠去”3.整体把握【全诗结构】春江花月夜月下之景(1——8句)月色无垠月色纯净画意月下之思(9——16)人生无尽宇宙永恒哲理月下之情(17——36)思妇怀远游子思归诗情【抒情层次】《探究案》1.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
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春江花月图——画面美,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实行描绘。
(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
(3)意境——幽美恬静。
2024年高一语文最新编制教案电子版高一新教材语文教案(优秀8篇)
2024年高一语文最新编制教案电子版高一新教材语文教案(优秀8篇)高一语文最新编制教案电子版高一新教材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2.积累部分实词。
3.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2.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方法指导: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解题(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
【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
【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书】点明了体裁。
(2)王维(701—761),字摩诘。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盛唐诗人。
官至尚书右丞。
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着称,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
作品有《王右丞集》。
2、简介背景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
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
3、正字音猥(wěi)憩(qì)讫(qì)辋(wǎng)涟(lián)吠(fèi)灞(bà)墟(xū)舂(chōng)曩(nóng)仄(zè)鯈(tiáo)皋(gāo)陇(lǒng)雊(gòu)檗(bò)4、释字词(1)故山殊可过(特别,很)(2)足下方温经(我,正在)(3)猥不敢相烦(鄙,自我谦称)(4)与山僧饭讫而去(终了,完毕)(5)步仄径(狭窄的小道)(6)辋水沦涟,与月上下(上下波动,名作动)(7)山中人王维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5、一词多义(1)过:故山殊可过(过访,浏览)三伏适已过(过去)过犹而不及(胜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错误,过失)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2)发:草木蔓发(生长)猛将必发于卒伍(兴起,产生)此病后三期当发(发作)春心莫共花争发(花开)6、古今异义(1)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景气”古:景色,气候;今: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泛指兴旺。
2013年下期高一语文试题(教师版)
浏阳市2013下学期高一学业水平测试试卷语文(必修2)命题人:曾凡林考生注意:(1)本堂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不要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26分)(一)古诗文默写和名著阅读积累。
(14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诗经〃氓》)(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3)慨当以慷,。
何以解忧?。
(《短歌行》)(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兰亭集序》)(5)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赤壁赋》)【答案】(1)隰则有泮言笑晏晏(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忧思难忘唯有杜康(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著阅读积累。
(4分)(1)《家》写于1913年,最初在上海一家报纸连载,题名为《》,主人公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
(2)《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原则,描写具有主义的夸张和抒情的特色。
【答案】(1)激流觉慧(2)美丑对照浪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6题。
(12分,每小题3分)①我们自从搬到郊外以来,天气渐渐清凉了。
②那短篱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出枯黄的颜色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钻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劲.(jìnɡ)的秋风中抖颤。
③这一些景象,最容易勾引起人们的秋思,何况是身在异国呢!④我低声吟着‚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句子,这个小小的灵宫,弥漫了怅惘的情绪。
⑤书房里显得格外清寂,那窗外蔚蓝如碧海似的青天,淡金色的阳光,还有挟.(jiá)带着桂花香的阵风,都含了极强烈的、挑拨人类心弦的力量。
⑥在这种刺激之下,我们不能继续那死板的读书工作了。
⑦那一天下午三点多钟,我和波到附近的吉祥寺去看秋景。
⑧走出车站,绕过铁轨,就看见一坐高耸的木牌坊.(fánɡ),在横额上有几个汉字写着‚井之头恩赐公园‛。
最新《苏武传》(教师版)导学案
(1) 1、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语○1 :话 语○2 :告诉
2、事如此,此必及我。
及:连累
3、见犯乃死,重负国。
乃:才;重:更加;负:对不起(被动句,“见”表被动)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 ,, 投降
5、舆归营
舆:用车子送,名词作动词
1
6、单于壮其节
壮:以 ,, 为壮,意动用法
后/ 汉使 /复至匈奴,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
二、同桌间讨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还运用插叙,依时间的先后进 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三、朗读 1-2 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 1)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以:介词,表原因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必修 4 导学案 编号: 001 班级:
姓名:
《苏武传》导学案
制作人:周立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梳理课文,归纳文言知识; 3、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知识线索】
1、作者简介: 班固( 32— 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
丈人:对男子长辈的尊称
(判断句)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动用法,使 ,, 归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以:以 ,, 身份
(定语后置句)
5、置币遗单于
币:用作礼物的玉、马、皮、帛等;遗:赠送
6、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 (于) 匈奴中 会:刚好
(状语后置句)
7、以货物与常
以:把,给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 学案:李白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第4课李白诗三首文本导学学习重点 1.积累诗中文言基础知识。
2.体悟诗歌的思想情感,赏析李白诗歌想象与夸张的艺术手法,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1.读准字音(1)瀛.洲(yínɡ)(2)天姥.(mǔ)(3)向天横.(hénɡ) (4)剡.溪(shàn)(5)渌.水(lù) (6)脚著.(zhuó)(7)谢公屐.(jī) (8)熊咆.(páo)(9)殷.岩泉(yǐn) (10)栗.深林(lì)(11)水澹.澹(dàn) (12)洞天石扉.(fēi)(13)訇.然中开(hōnɡ) (14)霓.为衣(ní)(15)鸾.回车(luán) (16)魂悸.(jì)(17)恍.惊起(huǎnɡ) (18)长嗟.(jiē)(19)觉.时(jué) (20)鼓瑟.(sè)(21)噫吁嚱..(xūxī) (22)鱼凫.(fú)(23)秦塞.(sài) (24)石栈.(zhàn)(25)猿猱.(náo) (26)萦.岩峦(yínɡ)(27)扪参..历井(ménshēn) (28)酣.高楼(hān)(29)弄扁.舟(piān)2.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列缺霹雳,丘峦崩摧:通“裂”,分裂。
列缺,闪电。
②訇.然中开:通“轰”,大声,读hōnɡ。
③所守或匪.亲:同“非”,不,不是。
(2)古今异义①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副词,确实,实在。
今义:名词,书信。
②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动词,超出。
今义:动词,拉出。
③虎鼓.瑟兮鸾回车古义:动词,弹奏。
今义:名词,一种乐器。
④可以横绝.峨眉巅古义:动词,横渡,穿越。
今义:形容词,绝妙。
⑤以手抚膺坐.长叹古义:空、徒。
今义:坐着。
⑥使人听此凋朱颜..古义:脸色红润。
今义:红颜色。
⑦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古义:离开。
高一学生语文教案七篇
高一学生语文教案七篇高一学生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了解古文化常识、重点实虚词及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项羽”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从鸿门宴会座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即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过检查,讨论上节课的作业,掌握文中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继续串讲,学习课文。
第三段重要字词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使动用法。
骑,人马2、将军战(于)河北:黄河以北。
古今异义。
3、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4、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名词作状语。
5、范增数目(于)项王:使眼色,名词作动词。
6、若入前为寿:上前,方位名词作动词。
7、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不通否,否则;为……所……:表被动,引进主动者8、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的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1、刘邦谢罪—项羽留饮2、范增示意—项羽不应3、项庄舞剑—项伯翼蔽第四段重要字词1、与之同命:同生死。
2、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瞋,瞪目;上,向上,名词作状语。
3、客何为者?:这个客人是干什么的?“何为”应为“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刑人如恐不胜:刑,施加肉刑,名词作动词。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之,以之为王,意动用法。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学案
教学案撰稿人:高国光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 (3)第二课诗两首《雨巷》作者:戴望舒 (6)第二课诗两首《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 (9)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 (11)第四课《烛之武退秦师》(三课时) (13)第五课荆轲刺秦王(三课时)选自《战国策》 (20)第六课鸿门宴(三课时)选自《史记》 (27)第七课记念刘和珍君(三课时)作者:鲁迅 (34)第八课小狗包弟(二课时)作者:巴金 (41)第九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梁实秋 (45)《荷塘月色》 (48)诗经—《氓》(共二课时) (53)《诗经两首》之《采薇》(一课时) (57)《离骚》(共三课时) (59)《孔雀东南飞》(三课时) (68)诗三首 (72)《兰亭集序》(三课时) (74)《赤壁赋》(三课时) (80)《游褒禅山记》(三课时) (86)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主备人高国光吴静课型新授课审核人马记超班级高一年级姓名使用日期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文体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曲子词,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可以配乐歌唱。
词牌,就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决定了词的句数、字数及平仄。
按照字数的多少,词分三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中长调按音节可分为上片、下片。
2、写作背景(结合资料总结)1911至1925年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沁.()园春峥.()嵘百舸.()怅liáo()廓()惆.()怅.()方.遒.()百侣.()â()制谒见()碣石()竭诚()4、解释下列词语舸:怅:寥廓:苍茫:峥嵘:风华正茂:遒:遏:粪土:5、反复诵读此词,注意停顿、重读和节奏。
高一语文教案(15篇)
高一语文教案(15篇)学校高一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学习辛弃疾精选典故使语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运用技巧;品析语言,把握《声声慢》的意象及愁情;感受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理清词的脉胳结构,揣摩辛弃疾借古讽今的写法;学会想象和联想。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提升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领悟辛弃疾的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在学习优秀诗词中体悟、浸染,提升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理解词作的内容,体会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品味词中典故,通过典故的赏析深入了解辛弃疾的内心所思;把握意象,体会李清照的愁情。
教学难点掌握借古咏怀诗、借古讽今诗的鉴赏方法;领悟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深入探析李清照表现“愁”的艺术手法,并能迁移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宋词鉴赏概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二、开展研习学习活动一:了解宋词及流派活动引领: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请大家说说这两个派别的区别。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婉约派“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语文必修1必修2高中课程新学案答案
语文必修1必修2高中课程新学案答案制作人:龙哥明天出版社2012年7月必修1导学学案编写人员名单单元编者单位统稿人第一单元李广富临沂十八中寇荣秀第二单元李进才临沂十八中寇荣秀第三单元高玉修临沂十八中孙宝华第四单元官秋华临沂十九中孙宝华表达交流崔广胜罗庄教研室崔广胜模块检测陈杰临沂十九中崔广胜必修2导学学案编写人员名单单元编者单位统稿人第一单元王统霞莒南教研室徐兰荣第二单元朱萍莒南一中李玉鼎第三单元李玉鼎莒南四中徐兰荣第四单元唐丽娜莒南四中李玉鼎表达交流王玉远莒南一中王统霞模块检测徐兰荣莒南一中王统霞参考答案高中课程新学案语文必修1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二、语言积累1.gþâlǚqiúxiángzhýngrïng2 沁(qìn)沁园春泌(mì)分泌惆(chïu)惆怅稠(chïu)岁月稠遏(â)阻遏竭(jiã)竭力酋(qiú)酋长遒(qiú)遒劲【课堂活动】二、整体感知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充满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
三、问题探究1.(1)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写。
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事物,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转换,色彩、形态、动态的变化等方面描绘湘江秋色的多姿多彩。
(2)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表现动作的有:“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游鱼之乐。
表现色彩的有:“红”写树色特点,“碧”写江水之色。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_《劝学(节选)》学案1
《劝学(节选)》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等词义。
2.背诵课文三、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四. 学习过程:(一)1.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木直中()绳輮( )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假舆()马者假舟楫楫()者蛟()龙生焉不积跬()步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二)速读课文,把握结构本文一共三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三)把握概括主旨(四)研读课文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2.翻译重点句子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一语文教案备课五篇
高一语文教案备课五篇传统的教案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
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适加教学后的反思。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一必修语文教案。
高一必修语文教案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卡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的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2.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
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
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
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先让学生看文章后面关于《左传》的介绍)教师补充:“左氏之传,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这是朱彝尊《_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
这里的“左氏”,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他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写到:“鲁君子左丘明惧_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东汉的班固也持此观点,但由于文献不足,《左传》的作者迄今尚无定论。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教学固原一中海万福根据《固原一中2012-2013学年度工作要点》和《固原一中2012-2013学年度教学工作指导实施意见》对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们从打造有效课堂的要求出发,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情况从教案、听评课、作业练习笔记、教研活动、期中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了检查。
一、教案检查1、前半学期,教科室、教务处、培训中心组织了2次教案检查。
第一次主要检查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从教案规范性、反馈训练题、导师审核签字、教学反思等方面检查。
总体来看,青年教师都能够按要求写详案,高一年级青年教师的教案都有导师审核、签字,教学设计比较合理,教学反思能围绕当堂训练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
但是,在重难点的把握上、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上、教学资源的合理搭配有效利用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二次检查针对全校所有上课的教师,主要检查教学三维目标是否可操作、可检测,课堂三环节是否完整、清晰,教学三要素情境和问题、训练和反馈、互动和引导等是否具体、清楚。
共检查221 名教师的教案,其中有111人的教案被评为优秀,有110人的教案被评为良好,2人教案未检查。
2、优秀教案特色:符合学校当前对课堂教学要求实施训练体系的教案有:数学:教学环节、教学过程齐全,情境导入、师生活动充分;反馈练习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疑点;优秀教案比例较大。
物理、化学、生物:课前、课中、课后环节齐全;备知识、备学生、备教法三位一体;有情境设计,有问题探究,有反馈训练。
政治、历史、地理:充分利用校本教材,课前、课后练习设计合理;注重学科方法、学科能力培养;重知识内在联系,重知识线索梳理,重知识内容整合。
音乐、美术:学情分析细致,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针对性解决方案,个性化训练指导。
3、教学设计存在问题:(1)个别教师的教案环节不全,没有课后反思。
(2)部分教师的教案三维目标不具体,难操作。
(3)有些教师的教案媒体应用少,教材挖掘少,缺少学案二次开发。
人教版新编高一语文教案指导案例五篇
人教版新编高一语文教案指导案例五篇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基础。
只有反复研读教材,才能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教材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知识与知识优先的关系,准确突出重点,合理分类,掌握规律,加强实践。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1《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赏析本文的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3.体会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4.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
重难点:1.把握写作脉络,体会作者内心情感;2.赏析文中的画面美;3.学习本文朴实清新的语言风格。
教学用具录音机朗读带多媒体课型诵读鉴赏课:教学流程:引人无限的遐思。
古往今来,月成了情感的载体。
月下漫步,情思无限,人生的万千思绪纷涌而来,也会缓缓散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佳作。
作者在一个静谧的月夜,独自一人来到清华园的荷塘。
静望明月,细嗅荷香,沉浸于无边的荷香月色中了。
出示课题:荷塘月色知识积累1.作者作品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
是位有骨气的文人,1948年8月,因贫得病逝,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气概。
”(毛泽东评)2.创作背景作于1927年,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
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找不到出路,一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面对现实的黑暗,却又无法安心于这种“超然”。
整体感知听录音,感知大意,理清线索。
1、路线:家小路荷塘小路家2、情感:不静寻静得静失静分析:开头不宁静,文中贯穿着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愁绪难消中又向往着自由美好的生活,最后回到现实:不宁静。
文本赏析(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形象直观,引发学生联想)一、阅读第一段,思考:“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怎么理解?(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和全文的情感线索来分析。
)明确:揭示全文主旨,“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1、对现实的不满;2、对个人和国家前途的忧虑;3、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语文高一教案(通用6篇)
语文高一教案(通用6篇)【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常识,学会辩证性地分析人物,评价人物。
2.通过角色扮演和人物对照的方式,体会鲜明的人物性格,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学习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角色扮演和人物对照的方式,体会鲜明的人物性格,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教学难点】学习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无数英雄随着时光流逝而一去不返,可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后人代代咀嚼和品味,一个个故事凝成了厚重隽永的华夏文化哺育着后人。
两千年前,项羽和刘邦的一次宴会,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而且宴会上成败得失还不断启示着后人。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学习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鸿门宴》。
2、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其父司马谈学识渊博,曾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司马迁20岁开始游历,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继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编写《史记》。
司马迁发愤著书,大约在55岁那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3、《史记》简介《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五篇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五篇【导语】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控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作者高一频道为莘莘学子整理了《高一语文优秀教案五篇》,期望对你有所帮助!1.高一语文优秀教案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知道和掌控。
教学进程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先人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庞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众所周知,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秘密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控重点知识:1.《诗经》反应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依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首创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说明)。
下面重点说明“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慨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动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诗歌阅读与欣赏2.第二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3.第三单元:小说阅读与欣赏4.第四单元:戏剧阅读与欣赏5.第五单元:古诗文阅读与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古诗文的基本知识,阅读方法,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分析,散文的行文结构,小说的人物塑造,戏剧的冲突设置,古诗文的理解与鉴赏。
四、教学过程第一单元:诗歌阅读与欣赏第1课《诗经·关雎》1.导入:介绍《诗经》的背景和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关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学生齐读《关雎》,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分析课文:讲解诗歌的意象、修辞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关雎》的理解和感悟。
第2课《离骚》1.导入:介绍《离骚》的作者屈原,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学生自读《离骚》,感受诗歌的豪放与悲壮。
3.分析课文:讲解《离骚》的意象、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第1课《庐山谣》1.导入:介绍《庐山谣》的作者陶渊明,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学生自读《庐山谣》,感受散文的清新与淡雅。
3.分析课文:讲解散文的结构、修辞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山水情怀。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庐山谣》的理解和感悟。
第2课《岳阳楼记》1.导入: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引导学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学生自读《岳阳楼记》,感受散文的雄浑与激昂。
3.分析课文:讲解散文的结构、修辞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感悟。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_《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4(教师版)
《永遇乐·京口北归亭怀古》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运用的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重难点:重点:体会辛词的内容、艺术魅力、风格和思想感情。
难点:典故的运用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知人论世,把握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品读课文,在了解典故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情感。
预习案一、知识梳理1、【作者与写作背景】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写作背景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
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学案一(教师版) 2.27姓名班级得分一、诗歌鉴赏填空题1.诗歌体裁(1)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格律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2)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五字)、七言律诗(七字)。
共四联: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五字)、七言绝句(七字)。
(3)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4)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2.诗歌题材根据所写内容与表达情感的不同,可分为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送别诗、闺怨诗等。
3.基本知识(1)诗歌的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2)意境是指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二)简答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路】第一步:找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找关键词“愁”;“客船”提示了愁的具体内容是思乡。
第二步:分析特点。
月、霜-冷;乌啼、钟声-静;江枫渔火-昏暗第三步:分析情感情感特点:孤寂、冷清;情感具体内容:思乡【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明月、秋霜、乌鸦、江枫渔火、夜半钟声等的景物,写出了凄冷、寂静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羁旅的孤寂、寂寞、凄清之情。
小结:形象鉴赏题有两类题型:一是形象类,包括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重点考查景物形象;无论哪一类题,一般都要求联系诗的思想内容作答。
形象鉴赏题要从以下两方面建立起模式:1.常见提问方式:描写了哪些景象?形象有着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2.规范答题模式①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一般可筛选描绘形象的词语),②概括形象特点,③揭示作者情感。
二、默写1.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2.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5.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6.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7.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8..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0.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1.A.(争:谏诤,劝阻)2.B.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递进(A.介词,用; C.代词,他;D.副词,将要)3. C.(①为楚庄王说的话;④是优孟对孙叔敖之子的嘱咐;⑥这是对优孟的评价)4. D.并非孙叔敖的妻子指出,而是优盂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的感慨。
5. 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6.(1)(优孟)身高八尺,口才很好,经常通过说笑的方式(对楚王)进行讽谏。
(“辩”:口才1分,介词结构“以谈笑”1分,句意1分)(2)这马是大王最心爱的,凭借楚国这样的堂堂大国,寻求什么而得不到的呢?(判断句1分,“以”:凭借,1分;“何求不得”:宾语前置1分。
)(3)楚国宰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他的妻子和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妻子”1分,“不足”1分,句意1分。
)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
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
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
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
左右近臣争论此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
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
”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
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
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
”庄王问:“那怎么办?”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美玉做棺材,用细致的梓木做套材,用楩、枫、豫、樟等名贵木材做护棺的木块,派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让老人儿童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臣在后面护卫,建立祠庙,用牛羊猪祭祀,封给万户大邑来供奉。
诸侯听到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
”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请大王准许按埋葬畜牲的办法来葬埋它:在地上堆个土灶当做套材,用大铜锅当做棺材,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中。
”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
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
孙叔敖患病临终前,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很贫困。
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
‟”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贫困,靠卖柴为生。
一次路上遇到优孟,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
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优孟。
”优孟说:“你不要到远处去。
”于是,他就立即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
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
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
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
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楚相。
”庄王答应了他。
三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
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
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
如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靠打柴谋生。
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
”接着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难以获得食物。
出外做官,自身贪脏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
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惧贪脏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
贪官哪能做呢?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
唉,清官又哪能做呢?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
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
自此之后,十年没有断绝。
优孟的这种聪明才智,可以说是正得其宜,抓住了发挥的时机。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
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①,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柰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馀,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②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③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
(选自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注】①楩、枫、豫章:均为贵重的木料名;题凑:累木为四周之墙,以保护棺椁。
②赇:贿赂。
③寝丘:楚邑名,今河南沈丘东南。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右争.之,以为不可争:争吵B.赍.以姜枣,荐以木兰赍:调配C.贫困负薪.以自饮食薪:柴草D.王乃使以马属.太官属:嘱托,托付1.A.(争:谏诤,劝阻)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王惊而.问其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秦王恐其.破璧。
D.病且.死,属其子曰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B.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递进(A.介词,用; C.代词,他;D.副词,将要)3.下列选项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项是(3分)①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②请以人君礼葬之③臣请以雕玉为棺④若无远有所之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⑥此知可以言时矣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3. C.(①为楚庄王说的话;④是优孟对孙叔敖之子的嘱咐;⑥这是对优孟的评价)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优盂言辞诙谐,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拒;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用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到错误。
B.楚国的宰相孙叔敖在临终前预料,在他死后,其子必将陷入贫困,于是让他儿子日后去找优孟寻求帮助。
C.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之子,极力模仿孙叔敖,在楚王以为孙叔敖复活后,再对其进行劝谏,最终使楚王醒悟,最终赐给孙叔敖儿子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