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教案《古诗三首》教案导语:本篇教案针对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课文《古诗三首》,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三首》这一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教材《古诗三首》是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二单元,其中包括《登鹳雀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月下独酌》这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作者较为著名,内容优美、意境深远。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阅读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课本封面上的古诗插图,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Step 2:导读课文1. 依次让学生朗读《登鹳雀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月下独酌》。
2. 分别介绍每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深远内涵。
Step 3:阅读理解1. 让学生再次读一遍课文,并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帮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Step 4:集体朗诵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分别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诵。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来进行朗诵,其他小组同学给予评价和鼓励。
Step 5:创作古诗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两句古诗。
2. 让学生依次朗读自己创作的古诗,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词语,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3.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4. 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2. 通过观察插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深入理解古诗意境。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1. 古诗《望天门山》2. 古诗《望洞庭》3.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理解古诗中的词语,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3.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难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2.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2. 古诗插图3. 黑板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 理解:教师讲解古诗中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5. 背诵:学生背诵古诗,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板书设计1. 古诗的题目、作者、背景。
2. 古诗的内容,重点词语的解释。
3. 古诗的意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景象。
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 搜集其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1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4 古诗三首》,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题:《4 古诗三首》2. 课型:新授课3. 课时:2课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感受古诗的魅力吧!b. 出示课题:《4 古诗三首》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读音和停顿。
b. 学生互相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合作交流a.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b. 教师点评,总结诗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朗读与背诵a. 学生齐读三首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b. 学生自由背诵三首古诗。
5. 拓展延伸a. 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b. 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古诗资料,互相交流。
6. 课堂小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谈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4 古诗三首》2. 诗句及作者3. 诗句意思4. 作者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三首古诗,默写诗句。
2. 拓展作业: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2. 学生反思:自己是否掌握了诗句的意思,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是否对古诗产生兴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
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著有《樊川文集》。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中班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同学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同学根本无法体验。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同学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同学沟通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熟悉(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沟通。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杜牧(唐)同学用课外学问沟通对杜牧的熟悉,加深记忆,更便利的理解诗意。
(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同学发觉沟通,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季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模糊约可以观察几户人家。
C、由于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沟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娴熟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2.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2、学习诗中消失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育同学对古诗的宠爱之情,鼓舞同学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十三个,背诵三首古诗。
2.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山行》一、导入新课1.谈话交流: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引导思考,后交流。
)(教师)因为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杜牧2.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注意“石径、斜、霜叶、坐爱”等词语的音形。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简介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XXX齐名,称“XXX”。
XXX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XXX为“XXX”,称XXX 为“XXX”。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学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实指秋天的山)4)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XXX: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程中的第四课,名称为《古诗三首》。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的学习,包括《登鹳雀楼》、《将进酒》和《静夜思》。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朗读和解析这些古诗文来了解古人的文化和思想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三首古诗的内容,并能进行基本的朗读;2.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古代文化的重要性;3.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4.开发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朗读《登鹳雀楼》、《将进酒》和《静夜思》;2.了解诗文背景及有关文化知识。
3.2 教学难点1.通过阅读理解和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表达;2.发现并习惯运用有关的阅读技巧来帮助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四、教学方法1.集体讨论法: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来进行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阅读法:采用读一段、讲一段、思考一段的方式进行阅读,鼓励学生自己思考;3.表演法:组织学生朗读和表演诗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能力。
5.1 导入环节通过幻灯片或者全班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带领学生了解古诗的特点和价值。
5.2 学习环节5.2.1 《登鹳雀楼》1.请学生一起来认真朗读一次《登鹳雀楼》,体验诗歌语言和情感的魅力;2.指导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尽量从诗歌描写的角度来描述作者的情感和心态,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请学生自行查找并阅读《登鹳雀楼》的历史背景并将其分享给全班,加深对诗歌的了解。
5.2.2 《将进酒》1.请学生跟随老师朗读一遍《将进酒》,体会其语言明快、气韵华丽的特点;2.引导学生自行理解《将进酒》中邀约、谦逊、高傲、豪放等情感;3.加强对诗词背后的历史情境的了解。
5.2.3 《静夜思》1.先请学生自行朗读和理解《静夜思》的内容;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关于对老家乡之思念而引发的情感表达;3.帮助学生发现《静夜思》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向美和典型的中国文学赏析方法;4.让学生学习认识文章的层次,理解自己的思考所在的角色位置。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让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
2. 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和展示相关图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逐句讲解诗意,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想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
6.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2. 课题: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3. 诗意:简要概括诗意4. 情感:诗人的情感5. 意境:古诗的意境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绘制一幅诗意图。
3.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能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方法:是否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3. 学生反馈: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三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学生能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表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的学习,包括诗意理解、朗读指导、生字学习、诗句造句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把握古诗的节奏、韵律和语气,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3. 诗意理解: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生字学习:通过板书、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
2. 用字词造句,每个字词至少造一个句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部编三上语文《赠刘景文》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师: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赠刘景文》。
师:“赠”是本课的生字,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预设:赠。
师:请你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下。
预设:赠。
师: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按照老师之前讲过的结构、宽窄、高低依次说一说。
预设:左右结构贝字旁左窄右宽贝字旁贝的最后一笔是点曾的一横写在横中线上日的第一笔写在竖中线上。
师:观察的特别仔细请伸出你的手指和视频一起书空笔顺(边说笔顺边书空笔顺)教师范写板书“赠”(在写赠的时候,偏旁贝要写的稍微长一些,最后一笔是点,曾的一横落在横中线上,日写的要稍微瘦长些,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请同学们拿出写字纸按照老师强调的注意事项书写一个“赠”字教师走下讲台查看书写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部分同学已经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他写完了。
收取两位同学的分别进行展台展示(按照要求点评)请同桌之间互相批改写字需要我们长时间坚持练下去,这样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同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赠那位同学能来说一说赠是什么意思?预设:送的意思。
师:类似的题目中带有赠字的古诗你知道哪首?预设:《赠汪伦》。
师:是的这首诗是李白写给汪伦的,其中有两句诗千古名送,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两句吗?预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 教案
4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教学重点)3.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背诵《山行》,默写《山行》。
3.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山行》的情感。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图片激趣,谈话导入1.欣赏四季图片,感受每个季节的景色特点。
师:你们喜欢哪个季节?说说它的特点。
预设1: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预设2:夏天,有各种香甜的瓜果。
预设3:冬天,白雪皑皑,大地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2.谈话导入:古代有很多诗人也喜欢四季景色,他们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这样的古诗。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出示古诗)请大家自由读古诗,思考这三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秋季)【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三首古诗,思考古诗描写的季节,让学生对三首古诗有初步了解,使学习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3.现在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
(板书:山行)Ⅱ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1.读懂诗题,了解诗人。
(1)齐读诗题。
(读准后鼻音“行”)根据字义,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题。
学生由字到词,说说诗题的意思,“山行”是指在山中行走。
师: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2)你了解诗人杜牧吗?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杜牧的助读资料。
2.读通诗文,感受韵律。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易读错的字音,“斜”读xié;“径”是后鼻音,读jìng,注意与“经”区分开;另外要注意“生”和“枫”的读音。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 古诗《山行》- 古诗《枫桥夜泊》-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并描述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 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案、PPT- 彩色图片或插图- 录音机、音箱- 黑板、粉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的朗诵录音,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 朗读与背诵:学生分组朗读古诗,并进行背诵比赛。
4. 意象解析:通过PPT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
板书设计- 课题:《古诗三首》- 1. 《山行》- 2. 《枫桥夜泊》- 3. 《夜书所见》- - 作者- - 背景- - 意象- - 情感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 小组作业:学生分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制作PPT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并描述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讲解意象和情感时,可以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4《古诗三首》(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古诗三首》(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表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2. 课型:讲读课3. 课时:2课时4. 教学内容: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三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三首古诗,注意字音、停顿、语气,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3. 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读音、写法、意义。
4. 理解诗意:通过讲解、讨论、想象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5. 背诵古诗: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互相纠正,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诗,了解古诗的作者、背景、风格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课型:讲读课3. 课时:2课时4. 教学内容: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5.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三首古诗,家长签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
思
一、教学目标
1.对《古诗三首》的作者及背景了解。
2.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形式特点和意境。
3.学会运用朗读、背诵等方法,对古诗进行鉴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形式特点和意境。
2.教学难点:鉴赏古诗并加以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集体观看课文
观看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熟悉文本,同时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性认知。
2. 集体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教师讲解课文
教师通过具体的解释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形式特点和意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 小组合作阅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古诗,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5. 分组演讲
让分组的学生进行演讲,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朗读、鉴赏和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同时,学生也对古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发展了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
五、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觉得教师讲解课文这一环节要注重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并适当注重互动交流,借鉴学生的思维和想法。
同时,在小组合作和分组演讲环节,要注意活跃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情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引导、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的韵律和格律2. 古诗的意境和情感3. 古诗的朗读技巧4. 《古诗三首》的作者、背景和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情感,提高朗读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正确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古诗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诗三首》的作者、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示范:示范朗读《古诗三首》,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朗读《古诗三首》,教师指导纠正。
5.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古诗的基本知识2. 《古诗三首》的作者、背景和内容3. 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情感4. 朗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朗读《古诗三首》,正确把握节奏和语气。
2. 背诵《古诗三首》。
3. 写一篇关于《古诗三首》的学习心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引导、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正确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同时,要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讲解”环节。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
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著有《樊川文集》。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
(2)白云生处有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
(4)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2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
..枝。
..已无擎雨盖
..犹有傲霜
...,菊残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3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
..。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一灯明。
...,夜深篱落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课后作业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 ) 霜.叶( ) 犹.有( ) 傲.霜( )
擎.雨盖( ) 萧.萧( ) 篱.落( ) 挑.促织( )
二、比一比,组词语。
径( ) 寒( ) 赠( ) 盖( ) 残( )
经( ) 赛( ) 增( ) 糕( ) 戏(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山: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傲霜: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段落品析。
记诵《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吗?为什么?
3.诗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
若改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吗?(提示:想像一下,“枫林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五、《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
在你的生活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谈谈你的感受吧!(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xié shuānɡ yóu ào qínɡ xiāo lí tiāo
二、石径寒冷赠给盖住残疾
经过比赛增加年糕唱戏
三、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菊残:菊花凋谢。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四、1.“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改作“青”或“苍”不好。
因为“青山”与“苍山”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特色: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何等惊喜!
4.改句不好。
因为“美”只是抽象的评价,而“晚”表面上只是点明时间,其实却能令读者想像到这样的画面:夕阳的晖映下,枫叶流丹,如闪烁着金红光芒的彩霞,这样火红的色彩,才比二月春花更艳丽,更生机勃勃。
五、如秋风之高爽清朗、秋月之皎洁清静、秋菊之傲霜怒放、秋叶之翩然从容等等皆可。
重在个性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