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资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
1959年中医资料11十年来的卫生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 李德全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十年来的卫生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经过十年来的英勇奋斗,已经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十年来,党与政府在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建设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医药卫生条件,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在党的领导下,遵循着“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为中心,进行了巨大的工作,使城乡卫生面貌比解放前大大改观,人民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史无前例的除害灭病运动解放前,我们人民长期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各种烈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极广,年年有大量劳动人民被夺去了生命,无数人丧失了劳动力;严重的地区,造成了人口显著下降,田园荒芜的悽惨景象。
解放以来,各级卫生部门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大搞群众卫生运动,不仅有力地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同时也改善了我国的卫生状况,锻炼和增强了人民在这一方面向自然作斗争的力量和信心。
在这一运动发展的基础上,1956年公布的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更明确提出了十二年内灭四害和消灭危害人民最大的疾病的任务。
把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的伟大斗争列入国家建设的长远规划,使卫生运动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为生产服务。
尤其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广大群众以“让麻雀上天无路,让老鼠入地无门,让苍蝇、蚊子断子绝孙”的气概,千方百计地消灭了大量的四害,许多县、市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四无。
“除四害”,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除四害”,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作者:侯莎莎来源:《畅谈》2018年第10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举国上下开展了以“除四害”(四害系指老鼠、苍蝇、蚊子、麻雀,1960年以后以臭虫取代麻雀)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说起“除四害”的种种场景,亲历运动的老一辈人都有难以忘却的记忆。
清晨,大家拿着长竹竿、汽枪或鞭炮爬上房顶,手执旗子、扫帚、毛巾吆喝着,敲打锣鼓和脸盆追赶麻雀。
家家户户用开水灌老鼠洞,用六六粉熏蚊子,集体去厕所、菜场等场所捕灭苍蝇……这场运动,留下的不仅是一代人的记忆,也给当时的卫生制度贴上了鲜明的时代标签。
为什么要提出“除四害”?时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曾谈道,大家都知道在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中,有很多是经由老鼠、苍蝇和蚊子传染的。
解放前人民谋生都很困难,当然没有力量去除四害,因之,死于鼠疫的在1939年到1948年就有2.3万多人,疟疾患者估计每年就有5000万人以上。
而消灭麻雀则是为了保护庄稼。
老鼠盗食粮食的情况就更严重,并且老鼠还会损害农作物,损坏建筑,破坏堤防,咬坏杂物。
为此,党中央和毛主席才会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二十七条中提出“除四害”这一任务。
很快,北京就掀起了“除四害”的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1956年3月1日到9日,全市人民捕鼠14.5万多只。
各区居民都设置了捕鼠工具,积极投入捕鼠运动。
一些工厂、企业、机关、学校和工商业户也开始行动起来。
后来几乎达到全民参与的程度。
为了赶上和引领形势,各级党组织成立了“除四害”运动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制定计划、组织运动的实施。
1958年,北京将“除四害”的期限定为2年,上海定为3至5年,河南定为3年,江苏定为4年,有的县市甚至定为1年乃至几个月。
除了单纯的“除四害”,很多地方还借此机会开展了全面的环境整治。
当年,海淀、昌平等地展开了全区性的清洁扫除活动。
海淀区清河镇的居民,过去把垃圾倒在住房墙旁,不但肮脏,也招苍蝇。
清河农业生产合作社用18辆大车,从这里运走垃圾250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历任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49--- )历任部长、副部长部长李德全(女,1949.10--1965.1)钱信忠(1965.1--1968.6;1979.4--1982.4)邱国光(1968.6--1970.6)陈仁洪(1970.6--1973.7)刘湘屏(女,1973.7--1977.1)江一真(1977.11--1979.4)崔月犁(1982.4--1987.3)陈敏章(1987.3--1998.3)张文康(1998.3--2003.4)吴仪(女,2003.4--2005.4)高强(2005.4--2007.6)陈竺(2007.6--)副部长贺诚(1949.10--1955)苏井观(1949.10--1965.2)傅连暲(1952.4--1960.1)徐运北(1952.11--1965.3)王斌(1954.4--1955.8)贺彪(1954.10--1968.6)崔义田(1954.10--1968.6)张凯(1954.12--1968.6)伍云甫(1956.10--1963.5)钱信忠(1957.9--1965.1;1973.7--1979.4)郭子化(1961.7--1968.6)史书翰(1965.5--1968.6)黄树则(1965.6--1968.6;1973.7--1982.4)霍嘉林(1968.6--1970.6)谢华(1968.6--1970.6)邱正勤(1970.6--1973.7)周发言(1970.6--1973.7)阎钧(1970.6--1973.7)姜惠莲(女,1975.2--1977.1)张之强(1975.12--1977.1)谭云鹤(1977.12--1984.11)王伟(1978.2--1983.11)崔月犁(1978.6--1982.4)杨寿山(1978.7--1982.4)胡昭衡(1978.12--1982.4)季宗权(1979.2--1982.4)郭子恒(1979.2--1985.12)杨纯(女,1980.12--1982.4)陈敏章(1984.9--1987.3)顾英奇(满族,1984.9--1995.1) 胡熙明(1984.11--1995.1)何界生(女,1986.2--1995.12)曹泽毅(1988.9--1990.7)孙隆椿(1990.7--1998.8)张文康(1993.2--1998.3)殷大奎(1993.2--2001.11)曹荣桂(1995.12--2000.4)王陇德(1995.12--)彭玉(女,1996.12--2001.11)朱庆生(1998.11--2005.1)佘靖(女,2000.4--2007.3)黄洁夫(2001.11-)马晓伟(2001.11-)高强(2003.4--2005.4;2007.6--) 蒋作君(2004.2--)陈啸宏(2005.1--)王国强(2007.3--)。
首任卫生部长李德全的防疫生涯
首任卫生部长李德全的防疫生涯作者:赖浩然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20年第11期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夫人、民革中央委员李德全成为新中国首任卫生部部长,担任该职务长达16年之久。
在职期间,李德全非常关心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在其领导下,防疫工作成就斐然。
对麻风病的防治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新中国成立前,这种疾病主要分布在农村。
医疗预防司的同志草拟了一个人民代表大会提案,想通过全国人大来加强部门合作防治麻风病。
医疗预防司将材料送给李德全并请她牵头共同提出这个提案。
李德全欣然同意,联合其他人在1957年6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了编号为110号的提案。
提案提出了解决办法:第一,隔离管理麻风病患者,最好的形式是建立麻风病村,集中隔离治疗。
第二,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全国各部门紧密合作,麻风病得到有效遏制。
江西宁都县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得好,卫生部于1959年2月在宁都召开麻风病防治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宁都的经验。
对结核病的防治有一次,医政局同中国防痨协会议定,要重点抓结核病防治,但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经费。
商量后,便去请示李德全部长,她答复说:“这是好事啊,你们要多少钱啊?”医政局防痨负责人回答说:“一年得要3万元。
”李德全说:“这是好事,中国以前被称为‘东亚病夫’,主要就是因为结核病啊,如果一年花3万元就能在全国防痨,那太好了!”最后,批准每年给防痨协会3万元。
有了经费,防痨协会就可以把专家请来,把医生从医院里抽调出来,全国各省都成立了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医院、结核病疗养院。
1955年,卫生部發布《关于结核病防治工作措施》,提出结核病防治工作“应以城市工矿为中心,逐步扩大至农村”“防治工作以工矿、机关、学校等团体为主”,防治重点“放在肺结核及儿童结核”,“对于儿童保育机构、小学校,公用交通、食品制造、服务性行业人员,加强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推进卡介苗预防接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历任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49--- )历任部长、副部长部长李德全(女,1949.10--1965.1)钱信忠(1965.1--1968.6;1979.4--1982.4)邱国光(1968.6--1970.6)陈仁洪(1970.6--1973.7)刘湘屏(女,1973.7--1977.1)江一真(1977.11--1979.4)崔月犁(1982.4--1987.3)陈敏章(1987.3--1998.3)张文康(1998.3--2003.4)吴仪(女,2003.4--2005.4)高强(2005.4--2007.6)陈竺(2007.6--)副部长贺诚(1949.10--1955)苏井观(1949.10--1965.2)傅连暲(1952.4--1960.1)徐运北(1952.11--1965.3)王斌(1954.4--1955.8)贺彪(1954.10--1968.6)崔义田(1954.10--1968.6)张凯(1954.12--1968.6)伍云甫(1956.10--1963.5)钱信忠(1957.9--1965.1;1973.7--1979.4)郭子化(1961.7--1968.6)史书翰(1965.5--1968.6)黄树则(1965.6--1968.6;1973.7--1982.4)霍嘉林(1968.6--1970.6)谢华(1968.6--1970.6)邱正勤(1970.6--1973.7)周发言(1970.6--1973.7)阎钧(1970.6--1973.7)姜惠莲(女,1975.2--1977.1)张之强(1975.12--1977.1)谭云鹤(1977.12--1984.11)王伟(1978.2--1983.11)崔月犁(1978.6--1982.4)杨寿山(1978.7--1982.4)胡昭衡(1978.12--1982.4)季宗权(1979.2--1982.4)郭子恒(1979.2--1985.12)杨纯(女,1980.12--1982.4)陈敏章(1984.9--1987.3)顾英奇(满族,1984.9--1995.1) 胡熙明(1984.11--1995.1)何界生(女,1986.2--1995.12)曹泽毅(1988.9--1990.7)孙隆椿(1990.7--1998.8)张文康(1993.2--1998.3)殷大奎(1993.2--2001.11)曹荣桂(1995.12--2000.4)王陇德(1995.12--)彭玉(女,1996.12--2001.11)朱庆生(1998.11--2005.1)佘靖(女,2000.4--2007.3)黄洁夫(2001.11-)马晓伟(2001.11-)高强(2003.4--2005.4;2007.6--) 蒋作君(2004.2--)陈啸宏(2005.1--)王国强(2007.3--)。
我国历任卫生部部长及简历李德全钱信忠邱国光陈洪仁刘湘屏江一真钱信忠崔月犁...
我国历任卫生部部长及简历李德全钱信忠邱国光陈洪仁刘湘屏江一真钱信忠崔月犁...历任部长:李德全、钱信忠、邱国光、陈洪仁、刘湘屏、江一真、钱信忠、崔月犁、陈敏章、张文康、吴仪(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高强、陈竺。
历任部长李德全(女1949年10月至1965年1月)钱信忠(1965年1月至1968年6月)邱国光(军管会主任1968年6月至1970年6月)陈洪仁(军管会主任1970年6月至1973年7月)刘湘屏(女1973年7月至1976年10月)江一真(1977年11月至1979年3月)钱信忠(1979年3月至1982年5月)崔月犁(1982年5月至1987年4月)陈敏章(1987年4月至1998年3月)张文康(1998年3月至2003年4月)吴仪(女兼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高强(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陈竺(2007年6月李德全,女。
1896年生,河北通县(今属北京)人。
1911年进北京贝满女子中学读书,1915年考入北京私立协和女子大学。
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曾被选为协和女子大学学生会会长。
同年8月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贝满女中教师。
1922年1月担任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学生部干事。
1924年2月与冯玉祥结婚。
1925年在北京创办求知学校,招收贫家子女免费入学读书。
1925年春随冯玉祥到苏联考察,了解苏联的社会制度和妇女生活状况,开始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
1930年和1933年,冯玉祥两度退隐泰山期间,她相继创办15所小学,使当地农民子女得以受教育。
1936年1月到南京,积极投身妇女解放运动,联合南京知识界妇女组织“首都女子学术研究会”,任常务委员。
同时,积极参与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全国慰劳总会,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广泛团结各界妇女,投入支援前线一致抗日的工作。
1938年发起筹办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任副理事长,抢救和保护了大批战地难童。
1958年资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
1958年资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拿出革命精神到劳动中和基层工作中去锻炼自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在向劳动、向基层进军的革命热潮中,我们卫生部门现在已经有很多同志愉快地上山下乡,走上了生产劳动岗位或基层工作单位,有的正在整装待发,不久也要下去了。
这是我们卫生工作者的一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大进军,也可以说是一次极其生动、深刻的思想改造运动。
应该说,在这样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运动中,我们卫生部门的大多数同志经过了鸣放、争辩,提高了思想,真正认识到了党号召上山下乡的伟大意义,经受了考验,表现了坚决的态度,这无疑是过了重要的一关,为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打下了一个思想基础,没有这个思想上的自觉,是不能设想把自己改造好的。
但这却不能说从此以后便一帆风顺了。
真正严格的考验还是在下去之后,是在农村的生活和劳动中,是在与劳动人民相处的日子中,是在基层工作单位的工作中。
我十分相信,卫生部门下放的同志能够经得起这个考验,能够克服任何的困难。
我们可以这样预期:我们大批的卫生工作干部在经过劳动锻炼以后,会迅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干部,从而使我们卫生工作队伍更加壮大坚强,在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这次我们响应党的号召到劳动中去,到基层工作中去,首要的目的是要改造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兴无产阶级思想,坚定立场——破资产阶级立场、立社会主义立场,帮助农村开展卫生工作。
同志们是否会这样问:改造思想坚定立场为什么非要到劳动中去、到基层去呢?通过别的道路不也可以改造思想吗?比如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是的,改造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必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也必须采取一种正确的方法,即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理论学习和实际锻炼密切结合起来。
新中国10位党外部长上任揭秘
新中国10位党外部长上任揭秘作者:刘仰东来源:《人民文摘》2008年第10期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毛泽东主持下召开第三次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对政务院组成人员的任命,其中21位政府部长中,有10位是党外人士。
他们是: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邮电部部长朱学范、交通部部长章伯钧、农业部部长李书城、林垦部部长梁希、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茅盾)、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司法部部长史良。
新政府传递出的信息建国前夕,毛泽东曾在各种场合一再提到,要安排党外人士在即将组建的新政府中担任职务。
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
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
”在从西柏坡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又对周恩来说:对作过贡献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应该在政府里安排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务院组成人员中,党外人士确如毛泽东所说,占了相当的比例,这当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10位部长。
他们是怎样走马上任的担任政府部长的10位党外人士,来自不同的方面,也有着不同的阅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或在各个历史阶段对党的事业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帮助,或对新中国的诞生做出过这样或那样的贡献。
那么,他们是怎样走马上任的?当中的一些细节,应该能引起关注这段历史的读者的兴趣。
茅盾作为著名作家,原本无意担当政府职务。
他是在毛泽东的亲自劝说下就职的。
还在建国之初,周总理动员茅盾出任文化部长时,他就婉言推辞,说他不会做官,打算继续他的创作生涯。
后来,毛主席亲自出面找他谈话,说文化部长这把交椅是好多人想坐的,只是我们不放心,所以想请你出来。
毛主席又说:“听说你不愿意做官,这好解决,你可以挂个名,我们给你配个得力的助手,实际工作由他去做。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李德全是我国现代卫生防疫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为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李德全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开始了他对卫生防疫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战争、内战等各种因素给卫生防疫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李德全深知卫生防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立即展开了广泛而有力的工作。
李德全大力推动了我国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他积极组织卫生人员深入农村、城市和工厂,开展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他制定了一系列的防疫策略和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卫生设施水平、完善卫生监测和报告系统等。
他还大力推动了传染病防控的科学研究,加强对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的研究,不断提高我国的防控水平。
李德全致力于改善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他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卫生制度的建设。
他组织了大规模的医疗队伍培训,提高了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他还注重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他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理念,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改进了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李德全积极推动了卫生防疫科学研究的发展。
他深知科学研究对卫生防疫事业的重要性,他大力倡导和支持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科学研究工作。
他亲自组织了多个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了我国卫生防疫科研的发展。
他还加强了国际合作,广泛和国际上的卫生防疫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不断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卫生防疫科研的水平。
李德全注重卫生防疫工作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
他把提高卫生防疫工作的组织力量和管理水平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进卫生防疫工作的组织体系建设。
他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卫生防疫工作的优秀管理人才,为新中国的卫生防疫工作提供了坚强领导力量。
他还重视职工队伍建设,注重提高卫生防疫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历史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成就
历史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面临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严峻考验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多发病、地方病流行和肆虐的严重挑战。
当时威胁人民生命与健康的最主要的疫病,正如时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所述:“天花、麻疹、斑疹伤寒、回归热、黑热病等几乎遍及全国”,它们造成每年30%的人口死亡,而其中半数以上是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
建立卫生防疫队,支援并指导疫区具体防疫工作。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迅速组建了中央防疫总队,下设6个大队,共438名工作人员,经过一个短时期的政治学习和技术培训后,即前往河北省的宁河县、宝坻县,天津一带的潮白河施工区,皖北的泗县、泗洪、五河,苏北的淮阴、沭阳,平原的梁山、南旺二县重灾区,黄泛区的西华、扶沟、淮阳、尉氏等地,结合当地情形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截至1951年9月,全国各地卫生机关共派出从10余人到百余人不等的防疫队150支,深入各地基层,宣传和组织卫生防疫工作。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李德全是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防疫工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作为中国卫生事业的领军人物之一,李德全为新中国的卫生防疫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德全出生于1896年,是中国近代医学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在上世纪30年代,李德全在上海大学学习医学,后来在美国接受了更多的医学培训。
他深度研究了传染病的防控方法,对中国的卫生防疫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李德全回国,积极投身于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成为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领军人物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卫生防疫形势。
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处处都是疾病的威胁,卫生条件极为艰难。
李德全深知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他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改善中国的卫生防疫状况。
他首先致力于改善中国的疾病控制和预防工作,提高了疾病预防的效果,积极推动了疫苗接种工作,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
李德全还积极推动了卫生教育工作,提高了全民的卫生素养。
他倡导了卫生防疫知识的普及,培养了大批的医学人才,为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在李德全的倡导下,全国掀起了一股健康卫生的风气,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做好了预防控制的工作。
李德全还大力推动了中国的疾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疾病监测预警系统,为中国防控传染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他还积极参与了全国卫生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工作,为中国的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中国卫生防疫事业发展的历程中,李德全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他为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他的杰出贡献为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树立了榜样,激励了更多的医务工作者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李德全的带领下,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在抗击突发传染病的工作中,中国的卫生防疫人员展现出了非凡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担当。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时刻,中国的防疫人员奋战在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人民健康的承诺。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李德全是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为新中国的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德全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医学感兴趣,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努力,他顺利考入医学院,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在新中国成立后,李德全积极参与了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推动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德全在卫生防疫事业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战后抗击疫情中的贡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防疫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德全积极参与了新中国面临的各种疫情的防治工作,包括肝炎、结核病、霍乱等。
他深入基层,指导医务人员进行防疫工作,制定有力的防疫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保护了人民的健康。
在这一过程中,李德全展现了卓越的医学专业能力和领导才能,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尊敬。
二、在卫生防疫制度建设中的贡献李德全还参与了中国卫生防疫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他深入调研,总结国际先进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卫生防疫制度的建议和改革方案。
这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卫生防疫制度,提高了防疫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为国家的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在医疗技术和新药研发上的突出贡献李德全还非常重视卫生防疫教育和宣传工作,他不仅亲自投身于卫生防疫宣传工作,还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卫生防疫宣传活动。
他撰写了一系列卫生防疫方面的著作,并推广普及卫生防疫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卫生防疫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回顾李德全在中国卫生防疫事业上的贡献,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形象就如同一颗耀眼的星星,照亮了整个卫生防疫领域。
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为卫生防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李德全的优秀品质,为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卫生防疫事业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光彩。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李德全是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重要人物之一,对于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面将就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展开论述,详细介绍李德全的贡献与影响。
李德全,男,山西阳曲人,1929年出生。
自小家境贫寒,曾为劳动人民,1952年毕业于华中医学专科学校,次年开始从事防疫工作。
他先后在长春、北京、武汉等地工作,1959年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之后在1973年获得博士学位。
李德全从事防疫工作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流行病学、病毒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德全在疫苗研发与批准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了多种传染病的流行,例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等。
李德全积极参与了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工作,为控制这些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他还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成功研制了肺炎疫苗和肠道疫苗。
李德全针对某些疫苗的副反应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副反应。
李德全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某些疫苗的副反应存在,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良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重视,并为疫苗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李德全还在防疫技术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他不仅在中国境内组织培训班,培养和培训了大批防疫人才,也参与了国际合作项目,为其他国家培养和培训防疫专业人才。
他的工作不仅为中国的防疫工作壮大了队伍,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防疫领域的影响力。
李德全作为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在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通过疫苗研发、副反应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为控制疾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杰出成就不仅为中国防疫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来的防疫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
李德全是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1902年,是中国著名的医学家和流行病学家,被誉为“中国卫生事业的一生”。
李德全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与了抗击瘟疫的工作。
他通过在南京租界成立流行病学研究所,并开展瘟疫调查和防治工作,为解决瘟疫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战争结束后,李德全成为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卫生防疫事业中,李德全担任了中国卫生部的副部长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局长等要职。
他致力于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和防疫工作的改革,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德全注重科学研究和实践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的流行病学研究。
他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流行病学教研室,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
他还参与了多个流行病学调查,积极推动了疾病的防控工作。
李德全还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教育、健康政策制定、环境卫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他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预防为主”的卫生理念,强调病毒传播链的切断,鼓励民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李德全对瘟疫的防治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主持了中国第一部瘟疫学专著的编写工作,并在治疗流行病方面提出了许多应对策略。
他还致力于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保持密切联系,汇集国际先进经验,提高中国卫生防疫水平。
李德全永远将作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典范和楷模。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保护和促进人民健康做出了不懈努力。
他的奉献精神和卫生防疫事业中的杰出成就,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和敬仰。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李德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卫生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和贡献者,他在卫生防疫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新中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德全,1918年生于湖北省黄陂县。
1942年毕业于卫生部留美干部培训班。
回国后在《解放日报》担任编辑,并投身于中国革命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李德全担任卫生部科学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从此,他开始了他在卫生防疫事业上的杰出贡献之旅。
李德全以不懈的努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推动了新中国卫生防疫工作的发展。
他在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指导了多次大规模疫病防治行动,控制了鼠疫、霍乱、伤寒、痢疾、疟疾、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传染病,保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卫生设施建设上,他倡导推广了卫生防疫工作的现代化:组织了全国卫生设施建设工程,大规模修建了很多卫生设施,改善了全国卫生设施的基础条件。
在人才培养方面,李德全鼓励和支持青年医学工作者努力学习知识、不断创新,培养了大批卫生防疫专业人才,为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李德全还在推动国际卫生合作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积极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并在多个国际卫生会议上发表了重要演讲,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卫生合作。
他的国际卫生合作工作,不仅加强了新中国在国际卫生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也促进了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卫生防疫事业与国际接轨。
李德全在推动新中国卫生防疫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实现卫生防疫工作的全面现代化。
他指出,卫生防疫工作不能一味地复制国外的经验,而应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积极倡导并推广卫生防疫工作的中国特色,使得卫生防疫工作更加适应中国国情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在对李德全的贡献进行评价时,他是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在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他的贡献不可磨灭。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卓越才华,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药学本科实验(药典、药物制剂及处方学)
国家药典委员会沿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医药卫生保健工作,当年11月卫生部召集在京有关医药专家研讨编纂药典问题。
1950年1月卫生部从上海调药学专家孟目的教授负责组建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和处理日常工作的干事会,筹划编制新中国药典。
1950年4月在上海召开药典工作座谈会,讨论药典的收载品种原则和建议收载的品种,并根据卫生部指示,提出新中国药典要结合国情,编出一部具有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药典。
随后,卫生部聘请药典委员49人,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个小组,另聘请通讯委员35人,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
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任主任委员。
1951年4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对药典的名称、收载品种、专用名词、度量衡问题以及格式排列等作出决定。
干事会根据全会讨论的意见,对药典草案进行修订,草案于1952年底报卫生部核转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批准后,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
1953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531种,其中化学药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
药典出版后,于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版第一增补本。
1955年卫生部成立第二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49人,通讯委员68人,但这届委员会因故未能进行工作。
1957年成立第三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80人,药学专家汤腾汉教授为这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不设通讯委员),同年7月28日至8月5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卫生部李德全部长作了药典工作报告,特别指出第一版中国药典没有收载广大人民习用的中药,是个很大的缺陷。
会议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了制订药典的原则,讨论了药典的性质和作用,并修改了委员会章程,会议一致认为应把合乎条件的中药收载到药典中。
8月27日卫生部批准委员会分设药理与医学、化学药品、药剂、生化药品、生药、生物制品六个专门委员会及名词小组,药典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改称秘书室。
第十章 卫生部部长李德全
第十章卫生部部长李德全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故事》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堂姐给李德全介绍了一位“大兵”,不料就此改变了她的一生1924年2月19日,在北京陆军检阅署所在地的南苑,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正在举行。
【总页数】7页(P85-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1
【相关文献】
1.第十章实数——七年级(下)(第七章~第十章)期末复习指导
2.第五十一回李德全考察中医药冯玉祥盛赞雷允上
3.卫生部部长高强会见白俄罗斯卫生部部长巴斯多亚尔克
4.卫生部部长高强会见莫桑比克卫生部部长加里多
5.卫生部部长高强会见南非卫生部部长姆西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
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防疫李德全是中国医学界的杰出人物,他对新中国的卫生防疫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是一位知名的病毒学家,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他对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成就在新中国卫生防疫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他在卫生防疫工作中的成就。
一、病毒学研究及其应用李德全博士是我国最早一批病毒学专家之一,他在病毒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在病毒研究方面的突破性工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60年代,他率先发现了人类扁桃体细胞病毒及甲型肝炎病毒,这些发现对于当时我国的医疗科技水平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通过对这些病毒的研究,李德全博士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防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当时尚未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的我国来说,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推动。
李德全博士的病毒学研究还体现在医学应用中。
他研制的病毒灭活疫苗,有效防治了肝炎和脑炎等病毒感染,使许多人获得了健康,这是他为国家公共健康所做的巨大贡献。
二、唤起公众关注疾病预防意识李德全博士一直致力于为公众健康奉献自己的智慧。
他的一项工作是唤起公众的疾病预防意识。
他强调“防病于未病,治病于病初”,这个观点在当时并不是很受到关注。
但是,他坚定的信念和为人民健康的情怀使他在深入研究医疗科技的同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抛弃不良卫生习惯。
他通过宣传和科普,使得大众掌握了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促进了卫生防疫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政府公共卫生行政的建设在李德全博士的主持下,通过对国民体质的检测,对干部员工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为制定卫生健康政策提供了依据。
他的一项工作是建立生命科学研究所,促进了公共医学知识的培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科技人才。
他还提出了“管理医疗资源,坚持预防为主”的口号,该口号终于被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广泛采纳,极大地推进了医疗体系的建设。
总之,李德全博士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做出的贡献,是几乎无法估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城市到农村首先碰到的是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工作条件,这一切将会使你们感到“不习惯”“不适应”,比如,吃饭住宿就是首当其冲的问题,这一点乡村和城市是有差别的,但这正是对你们的考验。我希望同志们自觉地去适应,把城市的一套生活习惯坚决抛掉,不能以城市的条件去要求农村,既然广大的农民能够很愉快的生活 在农村的环境里,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如果说不能,那不正说明了我们大有在此环境中锻炼的必要吗!凡事开头难,我想只要有决心来锻炼自己,是会适应这种生活的。而且,单从生活环境来说,农村也有比城市优越的地方,比如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等,都是城市所不能及的。
我衷心地希望下去的同志拿出革命的精神来在劳动中、在基层工作中锻炼好自己,经得起任何的考验,不要畏惧任何的困难。经过劳动的锻炼之后,下去的同志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卫生工作者的队伍面前。现在还没有下去的同志,要兢兢业业地把工作作好,负担起下去的同志们的工作,同时也时刻准备着自己参加第二、三、四……批下去锻炼。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拿出革命精神到劳动中和基层工作中去锻炼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
在向劳动、向基层进军的革命热潮中,我们卫生部门现在已经有很多同志愉快地上山下乡,走上了生产劳动岗位或基层工作单位,有的正在整装待发,不久也要下去了。这是我们卫生工作者的一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大进军,也可以说是一次极其生动、深刻的思想改造运动。应该说,在这样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运动中,我们卫生部门的大多数同志经过了鸣放、争辩,提高了思想,真正认识到了党号召上山下乡的伟大意义,经受了考验,表现了坚决的态度,这无疑是过了重要的一关,为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打下了一个思想基础,没有这个思想上的自觉,是不能设想把自己改造好的。但这却不能说从此以后便一帆风顺了。真正严格的考验还是在下去之后,是在农村的生活和劳动中,是在与劳动人民相处的日子中,是在基层工作单位的工作中。我十分相信,卫生部门下放的同志能够经得起这个考验,能够克服任何的困难。我们可以这样预期:我们大批的卫生工作干部在经过劳动锻炼以后,会迅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干部,从而使我们卫生工作队伍更加壮大坚强,在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下去之后当然要进行体力劳动,可以想像得到,一个经常不参加体力劳动的人,一旦下了庄稼地经受风吹日晒,还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劳动,是要吃一些苦头的。应该看到,这正是锻炼改造的必经之路,这虽然比在办公室苦一些,但是思想上却可以得到更多的东西。“劳动的伟大”,“劳动创造世界”等道理,只有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才能有深刻的体会。
下去之后要与农民搞好关系,放下我们的知识分子和干部架子。向他们进行卫生宣传,指导他们展开爱国卫生运动的时候,我们要当一个好先生;在向他们学习农业生产知识的时候,我们要虚心,要作一个好学生。
从城市到农村,在环境上变了,要马上能适应是不可能的,困难也是会碰到的,这是可以想像到的。但这些生活习惯上、工作条件上的困难在革命战士面前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被这一点点困难吓倒,我们还谈什么锻炼改造呢?
到了农村,同志们可能感到农村“脏”。对这个问题要有正确的看法。从思想本质来讲,劳动人民是最干净的,因为他们的思想没有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但从现象上来看,农村确实有些不及城市卫生。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的物质条件还很差;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民讲卫生的习惯还没有养成。但这不能怪他们,更不能用城市的条件去挑剔。况且,农村的卫生状况正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在迅速改变,有些农村虽然卫生设备差,但他们讲求卫生、注意清洁方面却比城市还好。我们正确的态度是应该积极向他们进行卫生宣传,帮助他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除“四害”,逐步改变农村的面貌。我们卫生部门的干部下放应该把这项工作认真作好,这是我们的本份。
这次我们响应党的号召到劳动中去,到基层工作中去,首要的目的是要改造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兴无产阶级思想,坚定立场——破资产阶级立场、立社会主义立场,帮助农村开展卫生工作。同志们是否会这样问:改造思想坚定立场为什么非要到劳动中去、到基层去呢?通过别的道路不也可以改造思想吗?比如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的,改造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必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也必须采取一种正确的方法,即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理论学习和实际锻炼密切结合起来。如果把学习马列主义理解为闭门幽居,看上几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在理论上懂得或者承认了共产主义,就算“改造了思想”,那就不对了。背诵书本上的理论是一回事,真正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工农化则又是一回事,而且这两者之间的距离还很大。劳动锻炼是改造提高思想的有效方法,劳动锻炼是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必由之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思想改造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根本转变,这个转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锻炼。大家知道,知识分子由于长期脱离开体力劳动,思想上缺乏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起来,因此一切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思想就很容易和未经改造的知识分子结合起来,这样就不能设想使我们的工作搞好,更谈不上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是怎样树立起来的呢?那就要到劳动中去,到劳动人民当中去,亲自参加劳动,直接去为劳动人民服务,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取得和加深对工农群众和劳动的正确认识,养成热爱工农群众的热爱劳动、克勤克俭、不畏困难的思想感情,从而逐步地树立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坚定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果不通过实际的锻炼,想要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无产阶级的优秀干部是不可能的。毛主席说过,想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须去吃一口。同样,想要真正体会劳动的伟大和劳动人民的需要,那就必须到劳动中去,到基层工作中去,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此外,通过劳动,通过与劳动人民一起生活,还可以使我们更具体、深刻地认识自然和社会,更好地体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原则,从而使我们的业务工作获得更大的动力。
(本文发表在1958年2期第73页上)
下放到基层单位的同志,会觉得基层的工作条件太差,有些同志因而也可能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影响“自己”业务的提高了,等等。这是不对的。单从一些设备上来讲,确实城市比层基要好,工作起来城市要比农村方便,但是我们如果首先考虑怎样才能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更好,怎样才能使自己锻炼的更好,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其实,我们到劳动人民中间去工作,正好是“英雄”施展才能的地方,如果自己所学的东西不想去直接为劳动人民去服务,而一味为了所谓“自己”的业务提高,这也不正说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没有树立好吗?
党中央和毛主席都曾经一再的指示过,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的前人所没有从事过的光荣的、伟大的事业。我们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卫生工作为了保证这一伟大的任务的实现,需要有大批的既“红”又“专”的卫生干部。今天我们热烈响应党上山下乡的号召,卫生工作干部纷纷到劳动人民中间去,就是为了把我们每个干部锻炼成忠心耿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经得起风险的干部。相信下去的同志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对你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