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资料5 中医的临床病历与经验总结问题

合集下载

中医临床经验交流总结

中医临床经验交流总结

中医临床经验交流总结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这些经验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对中医临床经验进行交流和总结,以期为广大中医从业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中医诊断经验中医诊断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包括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等;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问诊则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切诊主要是切脉。

通过四诊获取的信息,综合分析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望诊中,舌苔的变化往往能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例如,舌苔黄厚腻多提示体内有湿热;舌苔白薄则可能是寒证或表证。

在望神色方面,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潮红可能是有热。

闻诊中,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低微多属肺气虚弱。

口臭多与胃火有关,体臭可能是湿热下注。

问诊是了解病情的关键环节。

医生需要耐心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性质、加重或缓解的因素等。

比如,头痛的部位不同,病因也可能不同。

前额痛多与阳明经有关,偏头痛多与少阳经有关。

切脉是中医诊断的独特方法之一。

常见的脉象有浮、沉、迟、数、弦、滑等。

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弦脉多主肝胆病,滑脉多主痰湿、食积等。

然而,四诊合参并非简单地将四诊结果相加,而是要综合分析,相互印证。

有时,一种症状可能有多种病因,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判断。

同时,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直觉在诊断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医治疗经验中医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中药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和剂量。

例如,治疗感冒,若为风寒感冒,常用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药;若为风热感冒,则常用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

在用药方面,还需要考虑药物的性味归经。

比如,苦味药多能清热泻火,甘味药多能补虚和中。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禁忌和不良反应。

中医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中医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中医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临床实践的角度,总结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经验。

1. 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病症,中医认为感冒属于"风寒"或"风热"侵袭所致。

在治疗感冒时,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方法。

一般而言,对于寒性感冒,可采用温阳解表的中药,如麻黄汤等。

而对于热性感冒,则可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银翘散等。

此外,中医还倡导患者休息、饮食清淡、少食辛辣等方法,以促进康复。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是由于气血不和、肝阳上亢等原因所致。

中医治疗高血压一般采用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丹参、川芎、天麻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压的作用。

此外,中医强调调节饮食与生活习惯,如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高血压。

3. 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中医认为颈椎病多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颈椎病中,中医常采用经络穴位按摩、拔罐、针灸等方法来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

经典的治疗方剂包括四神汤、活络丸等。

中医还推荐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等不良习惯,以预防和缓解颈椎病。

4. 痛经痛经是许多女性经期时常遇到的问题,中医认为痛经多与经血不调、气血亏虚、寒湿内阻等有关。

治疗痛经时,中医常用调经活血、温经散寒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桂枝生姜汤、猪苓汤等。

此外,中医还推荐患者运动身体,如散步、做瑜伽等,有助于调理经络、舒缓经痛。

5. 失眠失眠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中医认为失眠多与心脾不和、肝郁气滞等有关。

治疗失眠时,中医常采用调理心脾、疏肝解郁的方法。

草药方剂中的养心安神汤、逍遥散等对于缓解失眠症状有效。

此外,中医还提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以维持健康的睡眠。

1958年资料7 谈中医技术革命问题

1958年资料7 谈中医技术革命问题
风运动,已掀起和推进了全国工农业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和各项工作大跃进的洪流高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劳动创造前无古人的奇迹,人人振奋,个个争先,勇气百倍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以迎接社会主义总路线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新的高潮到来!
全国的中医在伟大的整风运动和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灯塔光辉照躍着一切工作大跃进的鼓舞下,也起了根本变化,打破了固步自封和墨守陈规旧律的保守思想,从思想行动上开始大跃进,出现了技术革命的新气象,向科学进军,如武汉中医医院正骨科中医师刘达夫研究粉碎骨折疗法,在西医的帮助下,用柳枝接骨在狗子身上试验获得初步成功,已见新华社讯报导,正在继续深入一步的试验研究,最近曾邀请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外科学会西医的外科专家教授们到院开现场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都认为这一试验研究是成功和满意的,并将用柳枝接骨在狗子身上试验成功的胫骨解剖,截断下来切片送到武汉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室作病理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报告“送检实验犬胫骨折愈合处骨组织经脱钙切片检查,镜下见全部为成熟的骨组织,生长良好,骨质致密,未见柳枝残迹,亦未见任何异物性组织反应情况,骨折处愈合良好”。经过科学的检查结果,也是成功满意的。这样证明中医通过整风运动,打破保守思想,在党的“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文化来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在“团结中西医的基础上”和“西医学习中医来整理中医提高中医,在十二年以内中西医合流,成为我国民族新医学,以丰富世界医学宝库的内容”,更好地为世界人类健康服务,是有可能的,这仅是中医技术革命的一个初步开端。已成立一个专门研究机构,研究柳枝接骨,中药治疗子宫癌,针灸中药避孕,痔漏疗法无痛手术为重点,柳枝接骨争取在本年第三季度用于人体实验成功,痔漏无痛手术疗法,争取在最近期间研究成功,其他争取一季度一小结,半年度一总结,由重点取得经验,再根据具体情况推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快马加鞭,加强中西医团结,争取在十年以内或再短一点时间赶上世界医学水平,本着“一天等于二十年”的精神和“苦战几年万年幸福”而努力奋斗,希全国中医和西医共勉之!

老中医看病总结报告范文(3篇)

老中医看病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新时代背景下,老中医作为中医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肩负着弘扬国粹、服务人民的使命。

本文以一位资深老中医为例,对其看病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老中医简介该老中医,男,80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他曾任某知名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现任某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

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疾病,尤其对疑难杂症有独到见解。

三、看病经验总结1. 医德高尚,关爱患者该老中医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对待患者热情周到,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详细询问病史,关心患者的病情和生活状况。

他常说:“医生是患者的贴心人,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患者。

”2.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广泛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他不仅精通中医理论,还熟悉西医知识,能够将中西医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诊疗方案。

3. 辨证论治,灵活施治老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始终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

他善于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地域等因素,灵活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注重预防,养生保健老中医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他注重养生保健,教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他还针对不同季节和气候变化,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养生建议。

5.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探索创新。

他关注国内外中医药研究动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四、具体病例分析以下为该老中医诊疗的一例典型病例:患者,男,45岁,患有慢性胃炎多年。

曾就诊于多家医院,但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该老中医在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后,诊断为慢性胃炎。

1958年资料10 中医中药攻下了肝硬变的堡垒

1958年资料10 中医中药攻下了肝硬变的堡垒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中医中药攻下了肝硬变的堡垒河北省中医研究所筹备处前言中医治疗肝硬变的效果,各地报导都是很好的。

河北省中医研究所筹备处钱祺光大夫,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从1957年4月开始研究肝硬变,截至现在,前后共在门诊治疗45例:完全治愈的已有17例、无效的6例、接近痊愈的10例、好转的12例,仍在继续治疗中。

必须说明,这些患者多数是经其它医院治疗无效,难求速愈的,但估计治愈率达到85%左右,确有一定把握。

如果完全收治初期的而不是各处治疗无效的患者,百分之百的治愈,也是有把握的。

我们在研究中,注意了以下三点:一、凡持有西医确诊证明的,便接受治疗。

二、自觉症状治愈后必须肝脏肿大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才算治愈。

三、治愈后,定期访视,追踪观察,直到健康恢复,不再复发。

当我们按期访问的时候,患者都感谢共产党的中医政策,感谢毛主席对病人的关怀。

一位患者来信说:“我亲身体会到,中医中药治疗肝硬变,已经超过了世界水平。

”虽然如此,但在整风以前我们的自卑感一直存在着,总觉得喝汤药不科学,治愈的病例太少,不敢发表,迷信是很多的。

通过整风,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浪潮里,在技术革新的冲激下,才认为世界医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能够彻底解决,应当看作是元帅升帐,卫星上天。

从祖国医学探讨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记载很早也很多,不过名称不同,象“单腹痮”“血肿”等,多数都是肝硬变的描述。

一、内经水胀篇“腹痮身皆大……色苍黄,腹筋起……”的记载,把肝硬变引起的黄疸和门静脉循环障碍引起的静脉扩张,指得清清楚楚。

二、金匮水气病篇“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转侧,胁下腹痛……”的记载,不但描述了肝硬变腹水和肋下痮痛的主要症状,并指出因肝病而引起腹水的特征为胁下痛。

1958年资料5 从实践中体会到“血府逐瘀汤”的效果

1958年资料5 从实践中体会到“血府逐瘀汤”的效果
经十余天的治疗,患者高兴地说:我当时认为眼疾严重,不易治疗,现在晚上能安睡,视物清晰,自觉较未治疗前已愈三分之二,所顾虑者,不知今后是否复发?翳膜亦逐见萎缩软薄,但尚在继续观察中。
4.体会与结语
(1)体会到积极继承老年中医的学术经验,是卫生工作中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吾辈应有的神圣职责,本文的肤浅介绍,亦是秉着这种精神,继承了吾师许寿仁先生的部份经验,在临床中加以运用。
现症:月经正来,少腹疼痛,色紫,并混有小块状物,夜睡梦多,心悸,脉细有力,发育营养正常。
既往史:早有鼻衂病史。
处方:①鲜生地3.0 全当归3.0 赤芍药2.0 川芎1.5 北柴胡1.0 炒枳壳2.0 白桔梗1.5 粉甘草1.5 川红花3.0 光桃仁4.0 川牛膝3.0 二剂,每天服一剂,水煎二次分服。②嘱下月经来时再行治疗。
附注:“翳明”穴,是一位医师在临床上的新发现。见浙江中医杂志1957年第1期47页,问答栏转载1956年第6号中华医学杂志王文启医师发表的报告,曾以此穴治疗夜盲、近视、老视、绿内障、白内障等症157例,收到了极为满意的效果。因此,笔者选用此穴配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同样证实了“翳明”穴对治疗慢性眼疾的疗效,是令人满意的,临床中引起了笔者的莫大兴趣和鼓舞。部位、针刺深度、取穴手法、感觉,均同问答栏转载,茲不复赘。
例一 凌×女性年龄50岁职业农住三角乡里港农业社2队,1957年12月25日门诊。
主诉:儿子年大尚未结婚,日夜焦虑,因而有时语言错乱,颜面潮红。
现症:头痛,眼睑搔痒,阵发性寒热,心中灼热感,夜间烦燥不寐,惊悸梦多,五心烦热,食欲或有美时,有不佳时,舌无苔,大便秘结,右脉数,左脉略弦。
处方:鲜生地1.0 全当归1.0 赤芍药0.7 川芎0.5 北柴胡0.3 炒枳壳0.7 白桔梗0.5 粉甘草0.5 川红花1.0 光桃仁1.3 川牛夕1.0 青蒿穗2.0 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1959年资料5 宋达三医案

1959年资料5 宋达三医案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宋达三医案1958年2月和3月上旬流行性感冒在本区流行,情况和去年春季不同。

去年是由机关、团体、学校,慢慢流行到农村,今年是在农村弥漫性的发病。

发病人数虽不多如去年,但合并症比较严重;去年经笔者治疗的250例中,只有一名合并中耳炎,今年共治疗流感104例,严重合并抽风的一名,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的七名(即合并肺炎的),重感(劳复)的一名,素有旧病感染的四名。

本着“八纲”及“辨证论治”的法则,通过及时治疗,多数得到痊愈。

现在列举四个典型病例,对流感合并症的点滴经验,作一简介,赤诚地就正于大家,敬希不吝指教。

一流感误汗并发抽风柳杨氏、女性、48岁、业农。

本乡小董庄居民。

二月十七日清早出诊。

据患者兄谈:患者前天感觉身体不舒,头及身痛,发冷。

当时认为头痛脑热不算病,抗几天就好了!晚上她自己烧热了炕,喝一些开水,盖被发出大汗。

不料第二天突发高热,阵阵抽风、不省人事。

急请医生打针治疗,并未见轻。

2月17日初诊:体温40.7℃,脉洪数有力,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正发抽搐,无法舌诊,只见口干唇青,病势危急;此系发汗过多,损伤津液所致。

金匮痉湿暍病脉证:“太阳病发汗过多因致痉。

”结合伤寒论第八条: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睡眠,息必鼾,语言难出,若发汗者,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视,失: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瘈凝;……”这是描述热性病劫损津液,血虚不能荣筋,演变为坏症抽癡瘈。

即以增液、退热、解毒、镇肝熄风法。

处方:生石膏(研末、早煎)二雨金银花一两麦门冬一两大生地一两元参八钱勾籐八钱胆南呈四钱川芎三钱杭菊六钱秦艽三钱防风三钱犀角三钱全蝎二钱生甘草二钱水煎冲服牛黄一分辰砂末三分嘱其家属趁她不抽搐时,用羹匙徐徐灌下。

1958年资料2 积极继承老年中医的学术经验

1958年资料2 积极继承老年中医的学术经验
鼓励中医带徒弟应由那些中医来带呢?政府已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或对某种疾病有独特经验和专长的中医师,只要自顾,均可带徒弟。但从当前我国中医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理论水平较高、临床经验丰富的人,大多是年事已老。这是很自然的,也是容易理解的。这些老年中医人员的学术经验有许多是经过他们多年的劳动,从无数次的医疗实践,经过反复的验证积累起来的,有些是我们现有医籍中找不到或学不到的。同时,由于他们年岁高迈,劳动生活的时间相对地缩短了,必须首先应把他们的学术经验继承下来,否则就将会失传,对这份宝贵的医学遗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党和政府早在几年前即明确的指出:对于一些老年名中医应予以适当的安排,并有计划地向他们学习,帮助他们正理医疗经验,以免失传。各级卫生部门在当地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对老年中医进行了统筹安排和合理的照顾,有的地区积极地组织了一定的人员,在自愿 的原则下,拜他们为师,努力向他们学习。也有的把一部份老年中医请到文史馆或中医文献研究馆等机构中去,或组织专人帮助他们整理学术经验。这都是十分必要的。
但也有的对这一工作重视不足,把继承老年中医的学术经验的工作与一般带徒弟一样对待,或单纯强调了他们从事诊疗工作的一面,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传授他们的学术经验。甚至有少数人错误地认为这些老年中医的学术经验只不过是些零散的“经验’而已,没有组织专人向他们学习的必要。不管是这种或那种原因,近年来有些知名的中医,因年老体弱,时见凋谢,而他们的学术经验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这不能不是我们工作上的损失,也应引为今后工作上的教训。因而继承老年中医的学术经验,是不容迟缓的事,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加强这个方面的工作。
要作好这一工作,应当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制定出相应规划,并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在中西医学术团体的协助下,吸取各方面的意见,以期把规划制定得更积极和妥当。同时并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分预计到进行这一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加强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鼓励老年中医积极地全面地传授他们的学术经验,解除他们可能产生的顾虑。同时教育学徒的青壮年中西医,勇敢地担负起继承老一辈的学术经验的历史任务,尊重和爱护老师,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下定决心学到底,学到手,把老师的学术和经验很好地继承下来。对于教的好和学的好的人员,应当给以适当的奖励。这一工作,一般说来经验还是不够的,在工作进行中还会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深信,在党的领导下,只要注意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这一工作将会得到顺利的开展。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临床实践经验与分享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临床实践经验与分享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临床实践经验与分享作为中医行业从业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积累和分享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中医临床实践经验与分享的角度,探讨中医行业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一、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中医工作者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临床实践,中医工作者能够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分享:1. 病历记录精细化: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工作者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记录。

这包括患者的病史、主诉、症状表现、舌像、脉象等等。

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可以帮助中医工作者更好地分析和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辨证施治:中医临床实践中,辨证施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中医工作者可以判断出患者的证候类型,并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进行针灸、中药、按摩等治疗。

这种辨证施治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治疗患者的疾病。

3. 运用中药: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工作者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的运用需要考虑到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因素,以及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分享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分享是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通过分享经验,中医工作者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在工作中更加规范和有效地开展临床实践。

以下是一些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分享方式:1. 学术交流会议:中医行业经常会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医生可以在会议上分享他们的临床实践经验。

在这种交流中,医生可以向其他医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自己的实践经验,并从其他医生的经验中获得启示和帮助。

2. 学术期刊发表:医生可以将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成文章,并发表在中医学术期刊上。

在这种方式下,医生可以更加详细地描述自己的实践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其他医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习和借鉴作者的经验和观点。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在临床中医实践中,医生们经常会遇到不同的疾病病例,这些病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判断能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临床中医病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升临床实践水平。

一、病案分析1. 病症描述和起因分析在病案分析中,我们首先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仔细描述和分析。

例如,患者主诉头痛、眩晕,四肢麻木等症状。

通过询问病史和仔细观察患者,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病情的起因。

例如,患者可能有长期的工作压力、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可能是其病情的诱因。

2. 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基于中医理论,我们可以对患者进行具体的中医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根据中医四诊合参的原则,我们可以诊断患者为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等病症。

针对这些病症,我们可以采取中药调理、针灸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3. 治疗效果评估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检结果,我们可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若治疗效果不佳,我们还需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求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经验总结通过对临床中医病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临床经验。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1.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中医在治疗高血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中医强调调理肝气、降低体内炎症反应等,通过配合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

2. 糖尿病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注重调理脾气和肾气,通过配合中药调理、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稳定血糖,减轻症状。

3. 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病症,中医通过针灸、火罐等方法调理经络,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4. 失眠失眠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中医通过调理肝气、养阴安神等方式,通过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三、结语通过对临床中医病案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和诊疗水平。

中医师的病例分享与临床经验交流

中医师的病例分享与临床经验交流

中医师的病例分享与临床经验交流在中医领域,病例分享和临床经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活动。

通过分享与讨论病例,中医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汲取经验,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我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病例,并介绍我与其他中医师进行的经验交流。

1. 高血压患者一个中年女性来到我的门诊,主要症状是血压升高和头晕。

经过仔细询问和望、闻、问、切等中医四诊方法的综合分析,我得出了她属于肝阳上亢导致的高血压。

我使用了清热降压、平肝潜阳的中药方剂,并结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我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调整方剂和疗程。

在一个中医学术交流研讨会上,我分享了这个病例,并听取了其他医师的宝贵建议。

他们提出了一些独到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我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改进。

这次经验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并且为我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2. 失眠患者一位年轻女性来到我的诊所,抱怨最近失眠困扰了她的生活。

我通过细致的询问和观察发现,她的失眠与情绪波动和肝气不舒的问题有关。

我采用了安神补肝、疏肝理气的治疗方案,并根据她的体质特点配制了个性化的中药。

在治疗过程中,我还给予了一些生活调摄的建议。

在与其他中医师的交流中,我分享了这个病例,并了解到了一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提醒我,注意调理患者的饮食结构和日常作息时间,对治愈失眠症状非常重要。

这个建议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并在以后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颈椎病患者一位中年男性来找我咨询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他的颈部经常感到酸痛,且手麻木。

在仔细检查后,我判断他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寒湿外袭引起的。

我运用温经通络、祛风除湿的中药治疗,并配合温针疗法进行针灸。

在一次中医学术交流会上,我分享了这个病例,得到了一位资深中医师的建议。

他指出,颈部肌肉的放松和加强锻炼对缓解颈椎病症状极为重要。

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将锻炼肌肉的方法加入到我的治疗方案中。

患者术后康复得很好,非常感激我的治疗。

1958年资料5 从伤寒金匮中体会内经“通因通用”的治疗法则文库

1958年资料5 从伤寒金匮中体会内经“通因通用”的治疗法则文库
(3)衄用发汗法:“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此条“脉浮紧”是机体欲祛邪外出于肌表之征,因“不发汗”致病邪上逆而为衄,此时用麻黄汤发汗,使邪从汗解,衄自止。与“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不可一例论也。
此外,有吐、利用利小便法,止吐用下法,止利用吐法,多不胜举。
(3)呕:“夫呕家有癰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这里虽未用吐剂去“通”它,但已说明这是对机体有利的生理防御反射,不可制止。
(4)下血:“阳明病其人喜忘(或作妄)者,必有蓄血……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这里从“大便黑”的证象上证明是瘀血之征,用下瘀血的抵当汤以排除之。
从伤寒金匮中体会内经“通因通用”的治疗法则
江苏城北堡联合诊所卢易人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中医之有理论体系,实始于此。惟书中长于理论而略于方药,故有些学者认为医经家言,无临床实用价值。其实有临床实用价值之“经方”(伤寒、金匮),并未脱离内经之理论,而是原本内经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并加以发扬的。清徐灵胎有言:“自古言医者皆祖内经,而内经之学自汉而分,仓公氏以诊胜,仲景以方胜,华佗氏以针灸杂法胜,虽皆不离乎内经,而师承各别。”我们不难从经方家之实践中来证实“医经”的理论,这是从流溯源之法。
“通因通用”之变法
以上谈了一些“通因通用”的正法,再来谈一谈仲景氏书中“通因通用”的变法。我认为因下利而用泻下药,因汗出而用发汗解肌药,固然是“通因通用”,这些我都归之于“通因通用”正法的范围。还有因下利而用发汗剂,以及因下利而用利小便的方法,关于这些,归纳于“通因通用”变法的范畴。这些“通因通用”的变法,更足以说明中医“辨证论治”的优越性。
1958年资料5 从那一方叫宽容,另一方欠下的债,早晚都要还。-不爱就不爱,别他妈的说我们合不来。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
8.后遗症方面 这个问题,中医文献中很少谈及,临床上的报导亦不多见,单以我们这次所治的病例中,就占有13.3%的后遗症。因此,我们在治疗脑炎的过程中,对该问题也曾加以深刻的研讨,发掘其致成的因素,从而达到减少或消灭它的目的。但是由于我们治疗的经验不足,病例又少,以致体会也是寥寥无几。
①患者正气不足,对病邪的抗力薄弱,虽经治疗而邪易覊留于经络或血分之中而难净。②或者正气虽强,而病邪严重,以致脏腑经络受损,不易恢复。③在治疗过程中处理不适当,或者症轻药重,重伤其阴;或者寒凉过分,邪遏蕴伏,以致金邪难除;或者症重药轻,邪热稽留,络道阻痹而致偏废等等。
9.中西医合作方面 我们首先统一了意志,在整个治程中得到了西医师很多的帮助。如在病情危急时,西医师作了迫切的抢救措施,挽救了一些危险病例。我们也同样会诊了一些疑难病症,使其得到转危为安。通过了这次临床工作,更认识到祖国医学的丰富多采,有待全国中西医通力合作,不辞辛劳的钻研,使其更进一步的发扬;同时,使我们体会到党和政府指示的英明和伟大,鼓舞了西医学习祖国医学及中医刻苦钻研,温习经典著作的信心与决心。
从以上的叙述里,可以看出:三焦和卫气营血的理论,基本精神是属于一致的。虽前者说明病机的发展是由上而下,后者说明是由表入里,表面看来,似乎各不相关。但从实际来讲,都是根据病势发展的过程而规定的。因为病邪的侵入绝大多数是由上而下,即是由表入里。这里有很多方面可以证实。例如:叶氏卫气营血的“卫分”,吴氏三焦的“上焦”手太阴证,都是表分症状;再如“中焦”的足阳明证和“气分”的证状,亦大部相同。因此,我们在临床辨证的时候,应该把他们的基本精神和相互关系贯串起来,不能完全割裂得清清楚楚。
性乙型脑炎”是在三十年前(1928年)日本学者金木子青发现的,1952年我国中央卫生部规定为二十二种法定传染病之一种,命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脑炎)它每年在夏末秋初之时猖狂流行,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在中西医的密切合作下,对预防和治疗方面,获得了相当成就,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曲线都逐趋下降。

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

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

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祖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它既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疗效,中医通过人体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原则,历经百代,流传千古,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民族医学的传统疗法,中医中药是我国中医文化的国粹,中医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等特点,我们应当努力的去挖掘它,并加以提高。

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不管是在辩证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不能完全的适应病人的需要,应该进行进一步完善,添加新的内容使中医学得到更大的发展。

人体内科的发病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概念:(一)百病从虚而入,(二)百病由气而生。

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范围极广,由五脏六腑导致的内科病患者众多,发病率极高,病人层出不穷,处处皆是。

人体内科病的发病几率在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人群总发病率的70%以上。

(1)百病从虚而入俗话说:体虚多病,体弱多病。

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临床上有些病人的只占一虚,有些病人占二虚,还有些病人占二虚以上,四虚占全,即全虚。

虚的越少,病越轻,虚的越重、越多,病越重。

人体一虚,病人就失去抵抗力,病邪就容易侵犯人体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我发现每个病人的病都有虚的一面,其所谓不虚不病,有病就虚。

正所谓中医学所讲正不胜邪。

(1)气虚人体的五脏都有气化的功能,即肺主气,肺有肺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心有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

五脏气化功能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

各个脏器出现气的不足或者气虚,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那个脏器气的功能下降,那个脏器就要发病。

气虚有以下几种:1.脾气虚的病人:胸闷气短,肢体浮肿,多汗易感冒。

2.中气虚的病人: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3.胃气虚的病人:消化力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

4.心气虚的病人:心悸气短。

5.肝气不和的病人:急躁易怒,心胸胀满,两肋胀痛。

6.肾气虚的病人:腰膝酸软,肢倦乏力。

(2)血虚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血是生命重要的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目前中西医学合流的过渡时期,由于中西医学体系不同,必须重视中医的特点,即应保持祖国医学体系的完整性。这一点,不仅在中医临床工作上要重视,即在中医教学和研究等工作上也不可忽略。否则就不可能很好 地去继承它,更谈不上进一步来整理提高它了。临床病历是经验总结的物质基础,要做好中医的经验总结,必须订定适合中医使用的临床病历。在中医的临床病历方面,存在着两种不健康的状况,即:①用西医的框子嵌进中医的方药;②只有处方而无脉案。后一种有方无案,固然无法进行经验总结;前一种“西体中用”,也不可能很好地总结中医的经验。
我认为如果要订定适合中医使用的临床病历,可以喻嘉言所写的“议病式”为依据(西医的临床病历可以同时并用,作为总结时的参考资料)。这不仅便于进行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推广,而且是提高中医学术水平的有力措施之一。
怎样进行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呢?大家认为这是摆在我争的经验积累,这些经验,通过不断的总结提高,逐步地把它系统化起来了,并从而找到了它的治疗规津。例如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在内经的总结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伤寒的治疗经验,建立起“六经”辨证论治纲领,其中包含着八纲和八法。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又是在伤寒论的总结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温病的治疗经验,建立了“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纲领。这些都可以说是中医临床经验的大总结,它有力地指导了后世的临床实践,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医的指针。同时历代名医的医案医话,虽然文字简朴,实属经验结晶,在临床上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因此,这里所说的怎样进行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并不是说过去中医没有临床经验总结,而是说今天中医应该怎样进行临床经验总结。因为今天的中医,在党的领导下,绝大多数已由个体走上了集体道路,并有不少中医参加了医院工作,这就为广泛地交流经验和全面地总结经验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尤其是通过中西医的团结合作,大大地提高了医疗水平,在临床上出现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因而在经验总结问题上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的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应该在用中医的理论与方法重新认识和处理各种疾病所获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并按照中医学术体系,运用中医自己的语言来说明问题。要求在总结当中,不仅能够充分反映中医固有的普遍性的治疗规律,而且能够基本摸清中医对西医所说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的新的特殊性的治疗规律。这种总结,不仅能使大多数中医易于接受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中医本身的医疗技术水平,而且能为中西医学合流从而创立新中国医学提供有利条件。例如近年来各地尤其是石家庄市和北京市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经验总结,就是这种总结的典范。通过这种总结,不仅充分反映了中医温病学说的普遍性的治疗规律,而且基本摸清了中医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特殊的治疗规律。因而有力地指导了全国各地中医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当然,这种总结只有在医院工作的中医并须取得西医的密切帮助才能做得出来,并非一般中医所能办到。故对一般中医来说,就应该重视原有的好习惯,大力提倡用医案医话等方式来交流临床经验。以上浅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中医的临床病历是别具风格的。试举喻嘉言所定的“议病式”为例来说明。“议病式”的具体内容是:“某年、某月、某地、某人、年纪若干;形之肥瘦长短若何,色之黑白枯润若何,声之清濁长短若何,人之情志苦乐若何,病始何日,初服何药,次后再服何药,某药稍效,某药不效,时下昼夜孰重,寒热孰多,饮食喜恶多寡,二便滑濇有无,脉之三部九候,何候独异,二十四脉中何脉独见,何脉兼见;其症或内伤,或外感,或兼内外,或不内外;依经断为何病,其标本先后何在;汗吐下和寒温补泻何施;其药宜用七方中何方,十剂中何剂,五气中何气,五味中何味,以何汤名药加减和合;其效验定于何时,一一详明,务令纤毫不爽。”这个“议病式”显示了中医的特点,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今就其具体内容加以归纳简介。
万友生
去年九、十月间,我随同本省中医工作参观小组到北京、天津、南京、武汉、长沙等地参观学习,很多中医同志谈到中医的诊断、记录,对我启发帮助很大。最近又在中医杂志1958年1月号读到秦伯未同志的“重视中医特点,作好经验交流,广泛征集和发表医案刍议”,更加提高了我的认识。
现在就中医的临床病历和经验总结问题发表如下浅见:
(2)病因:即“其症或内伤,或外感,或兼内外,或不内外”。
(3)立法:即“依经断为何病,其标本先后何在”也包括“汗吐下和寒温补泻何施”。
(4)选方择药:即“其药宜用七方中何方,十剂中何剂,五气中何气,五味中何味,以何汤名药加减和合”。
(5)预后:即“其效验定于何时”。
医生在掌握了病人的一般情况以后,即须深入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而深入了解病人具体情况的方法,主要是凭借四诊,病人的他觉症状,可采取望、闻、切的方法,他的自觉证候,则采取问的方法诊知。并在四诊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从而认清病因,确定诊断,以立法、选方、择药。最后还须提出预后的见解。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具体步骤。
(甲)一般情况:即“某年、某月、某地、某人(包括姓名和性别而言)、年纪若干”。其中包含有天人合参的意义,由于中医治疗病人,不是孤立的来看,而是把病人和天时、地理关联起来看,说明人和自然界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乙)具体情况:
(1)四诊:①望诊:即“形之肥瘦长短若何,色之黑白枯润若何”。②闻诊:即“声之清濁长短若何”,嗅觉也包括在内。③问诊:即“人之情志苦乐若何,病始何日,初服何药,次后再服何药,某药稍效,某药不效,时下昼夜孰重,寒热孰多,饮食喜恶多寡,二便滑濇有无”。④切诊:即“脉之三部九候,何候独异,二十四脉中何脉独见,何脉兼见”。
(本文发表在1958年5期第342页上)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中医的临床病历与经验总结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