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优秀5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优秀5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暑假里大多数学生都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巧合的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就是“感受自然”,有了亲身体会,再学习课文,大自然充盈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会不言而喻,那美丽的风景会再次让我们陶醉。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一遍。
2、解决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把课文读通顺。
3、“山中访友”的“访”什么意思?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再次用心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答案。
首先拜访了古桥,接着树林、鸟儿、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4、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山中,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提出疑问,感受到作者的那种愉快心情。
)5、朗读一二自然段,读出作者满怀的好心情。
三、拜访古桥1、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先拜访那座古桥,古桥是友吗?请大家默读第三段,在心里读,很快地读。
2、文中说“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作者会对这位朋友说些什么呢?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4、朗读,感受作者对老桥的赞美、敬佩和感激,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9篇)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9篇)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内容。
学习重点:自主学习,探究文章语言的妙点。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诱导法、组内合作讨论法教学准备:课前分好组确定组长制作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最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读时(1)把生字词圈画出来,小组内解决。
(2)思考:“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读时注意划出这些“朋友”老师特意为这些山中的朋友做了幻灯片,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的靓丽身姿吧!点击出示图片至岩石。
2、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自然景物。
(板书:自然景物)这些景物大家喜欢吗?(喜欢)注意听:为了更好地表达出我们的这份喜爱之情,我们把它们称为景物还是朋友?学生思考明确: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更能表现我们对山中景物的喜爱之情三、研读与赏析:下面请大家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用词,做好批注,然后在组内交流,选出批注最好的语句展示给全班同学,老师将视各组学习情况酌情加分。
下面开始: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如:划出以下句子,并在关键词下加点。
A第四段:(1)“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注意句中“知己”“向我打手势”“唤我的名字”“交换眼神”)这里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形象地表现了树林及树林里一切事物与“我”之间亲密而有默契的关系。
师:我们班有谁愿意扎根自然,与大自然再次来个亲密接触?学生举手后,让该名学生朗读文章第四段,要求:读出感情。
B第五段:“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混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要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
六年级上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课题:《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人教版》为基础,选择了第三单元《山中访友》的课文进行教学。
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阅读、理解课文《山中访友》的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积累。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难点:学生合作完成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以石头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石头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有人要在山中收集石头呢?2.预习导学(10分钟)教师分小组让学生对课文标题进行预测,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预测结果,通过展示进行讨论。
3.阅读课文(2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轮流读课文,并进行师生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主题。
4.小组讨论(15分钟)按照小组划分,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王老汉喜欢收集石头?(2)整个过程中王老汉有遇到哪些困难?(3)为什么小故事的最后会出现“共同的朋友”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每组派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5.合作写作(20分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6.展示分享(10分钟)每组派出一位代表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并由学生讨论哪种表达方式更好。
7.课后延伸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后,写出自己对于“共同的朋友”最喜欢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山中访友》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强了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并通过合作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积累。
但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有时候会过于依赖抄写材料,对于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能力较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7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山中访友》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
因此教学时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
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五、教学步骤一、走近山中:1、导入新课: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
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
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
(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
(课件显示课题)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学生观看。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
我们一起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二、明确目标:(彩屏显示)齐读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整体感知:1、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2、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5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5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朋友相见,感受情意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
(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的教案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掌握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分析,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山中访友》,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访友吗?在这个下,作者会向我们展示怎样的画面呢?”2.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2)挑选几个重要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和分析。
4. 欣赏课文插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欣赏和评价这些图片、视频。
5. 小结与拓展(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3)鼓励学生课后去大自然中观察、体验,感受山中的美景和朋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关于《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教案篇1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正确。
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速度。
3、基于写作能写简单的自然景观,能够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做到语句通顺。
习作有一定速度。
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之所以放这里是因为通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
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生字词,但要指导“瀑”的书写,强调“唱和”的“和”的读音。
2、基于阅读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散文特点。
但是读得不够深入。
3、基于习作学生能够把观察到的自然景物描述出来并抒发简单的感受,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语言不够生动形象,感想不深入。
教学目标1、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2、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方法来进行练笔,书写自己的真实情感。
评价任务:1、通过互相提醒、教师板书、书空等方法学习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同学帮助的方法,理解“德高望重”意思。
2、通过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等方式理解课文;通过范读、指名读、镂空背诵、自由背诵,达到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通过小组讨论、自由写作、班级展示等方法进行练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检测对记忆理解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评价要点及标准教师活动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环节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自学字词,朗读课文活动一(5分钟)联系单元导读,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初读课文后,理解题目意思。
题目中“友”指的是什么?导入新课活动二(5分钟)1、自学生字词。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关键词来概括段落大意。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学会珍惜友谊。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文章中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学会通过关键词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4. 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山中的景色(2)引导学生回忆:你去过山里吗?看到了什么?(3)引出课题:《山中访友》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关键词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
(2)解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 分组讨论:(1)分组讨论:作者为什么喜欢大山?(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要珍惜友谊,关爱大自然。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大自然的诗歌、故事等资料。
(2)与同学分享收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山中访友》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山中访友》这散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
文章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
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回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4、课时安排:本文属于自主阅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5、媒体设计:本文是一美文,可向学生创设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优美图片。
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美轮美奂的画面。
二、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采用“谈——读——赏——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平。
学生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
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说教学程序:(一)、欣赏图片,畅谈感想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展示几幅山中的美景图。
请学生欣赏,谈谈所见所想。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欣赏品位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位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⑴你能读准下列红字的读音吗?⑴根据所给的解释说出词语。
2、听朗读录音,思考问题:⑴作者在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⑴(按照顺序找)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三、探究1、赏析交流:⑴静心默读,大胆想象。
你最喜欢山中的哪位朋友?⑴交流:①请你饱含感情地朗读。
②然后说说你喜欢这位朋友的原因或在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2、探索活动:(小组讨论)⑴作者为什么要把进山看风景称为“山中访友”呢?⑴这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体验反思:寻找美、体验美与作者心灵对话。
四、拓展延伸放飞心灵,为您的自然朋友写几句赠言。
五、总结六年级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拓展联想,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2、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3、在感悟与品赏、朗读与表达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赞美自然、热爱自然、物我两忘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识那些“老友”1、出示课题,读,说读后有什么想说的。
2、请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范本:《山中访友》教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范本:《山中访友》教案。
一、知识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1、通过学习文中情节和人物描写,了解“坚毅”、“聪慧”、“善良”等品质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文中的生词,掌握识字和拼音的技巧;3、通过学习文中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能力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是: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3、能够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表达。
三、情感目标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是:1、培养学生坚毅、聪慧、善良等品质;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友谊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人物描写;2、掌握生词的拼音和识字技巧;3、学习文中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朗读课文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朗读全文,借助影响保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口齿清晰,感情真挚地朗读课文。
老师可以插话引导学生理解难点。
2、文本探究学生根据理解到的情节写下自己的理解,对他或他人描写的感受认真体会。
老师可以适时分析问题,推敲感受,深入挖掘情感内涵。
3、语用和互动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语用技巧、掌握表达方式。
进一步的,提醒他们文中人物的情感特点,如此就能够加强与课文内容的熟练程度。
4、词语表达和拼写掌握生词的识别技巧和拼写规则,比如,部分难读难写的字汇,要以教师及同伴协助的方式,熟记。
同时,老师可以针对部分需要记忆的部分,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语音联系,以背诵方式进行练习。
6、写作落地在课堂进行写作,学生可以同样借用情节及人物特点,也可以提出专题写作,或利用影响,把自己的想法写到纸上化。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锻炼,也是老师鼓励和引导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以此增加学生写作乐趣,练习习惯和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方法通过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
如问答、演示、情景模拟、任务式训练等。
八、教学适应性针对不同程度、性别、语言方言差异等社会心理因素的不同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各种不同未必的教学方法,不推论学生的学术能力,并需要采用不同手段打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便于找到教育方法定位,比较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语文《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和想象手法表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和想象手法表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拟人手法和想象手法。
2. 学会观察和想象,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你们在大自然中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色?b. 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插图,初步感受山中的美景。
2.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a.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b. 学生交流喜欢的句子,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课文,体会感情a.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拟人手法和想象手法有哪些?c. 教师小结,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想象。
4. 朗读体会,丰富想象a.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b. 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山中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 学生回家后,用所学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a. 学生分享回家后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
b.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深入学习,提高写作水平a.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继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拟人手法和想象手法有哪些?c. 教师小结,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想象。
3. 实践运用,提升能力a. 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4篇
(荐)山中访友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反复朗读,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神回归。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环节意图课前准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自己读书的收获以及疑惑记录在预习本上,以便在课堂讨论交流。
一、三分钟口语训练(此环节在本课省略)二、导语设计(略)三、初读课文──读通1、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3、学生汇报。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
2、学生汇报:“我读懂了……”五、品读课文──讨论交流1、师:假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来到我们班级,调查同学们是否喜欢这篇课文,让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朗读出来,讲讲喜欢的'原因。
3、学生汇报。
(教师在这个环节准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奇特的想像)六、质疑(如果学生没有什么问题,教师会提出。
如果学生能提出教师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七、拓展训练放飞想像。
八、布置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锻炼学生说话能力。
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进行识字写字训练,培养合作精神。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
体现师生间平等的对话。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进行想像能力的训练。
注重使用汉字的能力,让学生走进生活,书写生活,热爱生活。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语文《山中访友》的教案设计教学科目:小学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与人友善、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境。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导入课文《山中访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进行课内练笔,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3. 互动交流:(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山中访友》。
理解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和谐,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理解友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诗歌《山中访友》的原文阅读和理解。
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分析。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解读。
2.2 教学辅助材料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图片、音频或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音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意义,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解析与讨论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解释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写作与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段描述自然风光的段落。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故事,表达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等。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如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写作练习等。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诗歌的理解深度。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给出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精选《山中访友》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 生字词学习:认读“访、友”等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3. 课文理解: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句子。
2. 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朋友的了解。
2. 简介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交流。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分析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感。
2. 学生进行写字练习,巩固生字词。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四章:课后作业一、作业内容1. 熟读课文,加强语感。
2. 家庭作业:写字练习,巩固生字词。
二、作业要求1. 正确、规范地完成作业。
2. 家长签字确认。
第五章:教学评价一、评价内容1.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讨论交流、朗读表现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字迹、正确率、家长签字等。
二、评价方法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2. 学生自评: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三、评价周期1. 每节课课后进行评价。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设计《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1、朗诵录音。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板书课题:同学们,看到课题,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引导交流)寂静的山林,低矮的瓦房,久别的朋友,拥抱的身影,这常常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山中访友” 想象的情景。
可是今天,当我们随着一位朋友去山中访友,你一定会见到一幅与我们通常的想象截然不同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读的部分多读几遍。
2、分小组朗读,评议。
3、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全班展示。
4、交流初读感受:你看见了作者的朋友了吗?有哪些?三、分段品读,体会情感过渡语:拜访了这么多朋友,你觉得作者同他的朋友感情深吗?让我们一起再反复读读课文,细细品味课文的语言,体会作者同他朋友间的深情。
1、先默读课文,用符号划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喜爱朋友的词语或句子,想想词句的含义,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⑴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这一句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作者对老桥的喜爱?“德高望重”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什么含义?这一段中哪一部分具体写了古桥的“德高望重”?作者看到老桥,充满喜悦而又充满敬意,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吗?⑴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曾经在哪些诗句中见到过“知己”?什么样的人被称为“知己”?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树是我的知己?我是树的知己?⑴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作者像这样连续跟六个朋友打了招呼,请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形,读一读这一段,跟每个朋友热情地招呼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
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
(zhàn )蓝栀(zhī )子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 )奥清澈(chè ) 禅
(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咏憔(qiáo )悴( cuì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
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
“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
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
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
──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
──老柏树──蚂蚁──归鸟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
──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
──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它们
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
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
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
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
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
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
”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
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
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
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
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
心情”回到了家中。
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
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
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
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 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微信NTCECN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
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
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