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会城市空间扩展特征与规律__省略_会城市南京_杭州_济南_广州为例_王肖惠
对我国沿海大城市空间扩展规律的初步认识
面, 二元用地市场驱动了城市空 间结构 的重新构造 突出表现在划拨土地用途的政府调控和市场的自发变 更 并 由此产生旧城 改造和郊 区土地 的不断开发 , 加 快 了城市的无序蔓延_ 6 】 。 大城市用地 空间的扩展是一种动 态的城市化过
间结 构 形 式 。 最 近 的 2 0多年 ,我 国的城 市 土地 开 发 方 式 正 经 历 着深 刻 的转 变 。 土地 开 发 的组 织从 以项 目
不断向外扩张 . 耕地大量被侵 占, 土地空 间失控 . 其
扩 展过 程 主 要 取 决 于城 市 内部 的 产 业部 门 , 济 增长 经 的催 生 与 外 资投 入 的拉 动 社会 与 文化 部 门的 快速 发
为核心 , 转向综合 开发 , 继而建立 了土地 有偿 出让制 度, 实质上形成 了初期的房地产市场 。 这种转变导致
了 出让 土地 和 划拨 土地 并 存 的二 元结 构 用地 市场 的局
展 。很多城镇最初是按 照城市 的地 理位置 依 山傍 水”或 ” 沿河沿 路”以交通走廊 的模式发展起来 、 扩
超过 5 0多万 ,全市十 多个镇 与市区都是城市化地 区 ,大小城镇 占地超过 4 0 m 。 5 5 。 k 从 国际经验来看 , 大城市 以及组合的城市群 已成 为发达 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城镇化 的主流形 特
态. 既是创造就业和人 口居住 的城 市集聚 区, 也是 支撑经济 发展 . 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地 区… 参 。日本主要 的工
大大加速 了城市 用地 空间扩展过程 。例 如我国的珠三 角城市群 区域 ,深圳 、东莞和广州 、佛山地区 ,已经成 为工业发达 、交通方便 的城市化 区域。深圳 有户籍的城市人 口仅 10 万人 ,但外来户长期居住在深圳市域 的 8 暂住人 口高达 6 0 1 多万 ;建成 区面积 接近 7 0 m 。东莞一个地级市 的县 有户 籍人 口 10多万 , 5 k 4 但外来人 口已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
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
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
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的双侧对称性
第21卷第7期2006年7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CE S I N E AR TH S C I ENC EV o l.21 N o.7J u l.,2006文章编号:1001-8166(2006)07-0687-08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的双侧对称性*陈彦光1,余 斌2(1.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 100871;2.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摘 要:借助尺度归并和笛卡儿变换思想考察中国城市的宏观分布规律,发现中国城市在一定的空间和规模尺度上具有双重对称性: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呈现双侧对称特征;以呼和浩特—太原—郑州—武汉—广州沿线为轴,东部城市与西部城市形成双侧对称局势。
中国城市的宏观对称性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式有关,海陆差异、地表形态和水系构成是影响城市对称格局的重要因素。
城市的对称分布属于广义的形态发育问题,对称形成的内在机制可能在于人类空间行为的自组织演化。
关 键 词:中国城市;对称;尺度;笛卡儿变换;自组织中图分类号:K90 文献标识码:A 对称问题是科学理论建设的大问题。
只有满足时间平移对称,一种科学规律才是永恒的;只有满足空间平移对称,一种科学规律才是普适的。
可是,当将人类的观测视角调节到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空间尺度时,似乎绝大多数物理对称性都被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很难建立起来。
于是人们形成一种误解:人文地理现象与自然现象不同———人文现象不存在空间秩序,因而没有法则可寻。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文地理现象与自然现象遵循相同的演化规律[1,2],如城市体系与水系、地震能量服从完全一致的标度定律[2,3]。
这意味着,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在某种尺度上可能具有对称性质,研究这种对称性对地理科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地理学中最经典、最有影响的理论莫过于中心地理论[4],中心地模型本质上是一种对称模型,该模型具有平移、旋转、双侧和伸缩4种常见的对称特征。
济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前言2002年初,省省长高丽和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共同商定,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帮助进行城市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
同时,克志副省长、玉堂市长和周干峙院士、王静霞院长、唐凯司长、晓江副院长等就此项工作做了具体的协商。
3月底,中规院总规划师保军带领工作小组到听取了省市领导关于市城市发展的设想和规划要求。
3月25日,汪光焘部长在听取了中规院对规划工作安排的汇报。
4月15日,规划工作小组进驻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与踏勘,并确定了《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的课题容。
5月至6月,小组三度进驻现场实地工作,在此期间,又多次听取了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意见。
7月14日,中规院在向省委淑义副书记、克志副省长、玉堂市长和省建设厅、市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做了汇报。
8月4日,在召开了本研究项目的专家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专家有:吴良镛院士、周干峙院士、胡序威教授、唐凯司长和柴宝贵院长(省院)等。
在全面吸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规划组对研究容进行了修改、完善,提出《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的正式成果。
正式成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市城市空间战略研究;第二部分是市城市新区发展研究。
本研究成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市规划院共同合作编制完成,研究工作得到了建设部、省、市领导的直接关心和吴良镛、周干峙两位院士等专家的指导,以及省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和市规划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协助,对此,特表诚挚的感。
序21世纪是城市发展和竞争的世纪,面对共同的机遇和普遍的问题,中国许多城市政府意识到有必要了解和把握全球化时代决定和影响城市竞争与发展的关键,有必要认清自身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更有必要检查既有的和制定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以促进城市的快速、有序、全面发展,以及城市竞争力的迅速提升。
最近一个时期,、、、、、、、呼和浩特、等城市先后开展了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反映了大城市对当前发展势态的积极、恰当而有效的回应。
其中,、、、、是最早提出做概念规划和战略研究的五个城市,这五个城市恰好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这两个经济最发达地区的五个副省级城市,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增长,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部分城市的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在这个时期如何把握住城市的远景发展方向、及时地应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兰州市城市地域空间扩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AbstractAs the surface area where human beings plays the prominent role,city is a series of continuous synthesis of cultural landscape. Through its unique way Urban space records the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ir own development. Being affected by the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every city has its own unique development path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 which closely linked with thei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Lanzhou as a city typically bred in the valley basin of Northwest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its urban spac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and many other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Basing on the expansion of space in lanzhou cit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paper reveals the expansion of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in lanzhou,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predicts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space. This paper aims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of Lanzhou urban expansion,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Lanzhou urban development, meanwhile, also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same or similar type of city of urban spatial expansion.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which clarifies that the main content, the meaning of this study an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which is about the expansion of the geographical space in large cities;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ree historical stages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urban space in Lanzhou; The forth part analyzes four factors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urban space in Lanzhou which is about natural factors, socio-economic factors, urban function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The fifth part sums up the problem about the process of geographical expansion in Lanzhou; By comparing several different models of urban expan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Lanzhou City, thelast part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is about the expansion of the urban space in LanzhouKey words: Lanzhou City, expansion of the geographical spac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杭州大都市城市空间形态的更新策略及其特点解析
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哈尔滨杭州大都市城市空间形态的更新策略及其特点解析注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of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and Key Strategies in Hangzhou and Key Strategies in Hangzhou徐雷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学建筑论究长XU LeiPROFESSOR•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所长•Director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P .R.China zdjj@vip 163com•zdjj@ 注:演讲内容是由作者负责完成的杭州市重大研究课题《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部分研究成果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w w w .c i t y u p .o r g2001年3月,杭州行政区划实现重大调整。
之前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上,杭州城市东、南受制于钱塘江,西部受制于西湖群山和西溪湿地,始终在江湖和山体的制约之下发展。
尽管形成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形态,但背山、临湖、倚江、受制于自然山水形成的团块状城市空间格局,根本无法为杭州未来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空间资源保障在改革开放后的头年间杭州全面杭州未来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空间资源保障。
在改革开放后的头20年间,杭州全面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的结构性更新和功能性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发展的动力不断积蓄,并逐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化大都市的综合实力和历史必然性。
于是,发展空间的严重不足对杭州城市发展的制约作用开始变得越来越显现。
在难得的发展际遇面前,城市发展面临举步维艰的窘迫局面。
隋唐五代南宋民国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w w w .c i t y u p .o r g2001月萧山余杭两地并入杭州杭州实现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城市年3月,萧山余杭两地并入杭州,杭州实现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城市空间范围从683平方公里拓展到3068平方公里,城市空间局限的制约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实现了历史性重大转变。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第一篇:中国城市空间特征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
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
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
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地域扩展的效益评价——以济南市为例
任 志远 ( 2 0 1 0 ) 利用遥 感 影 响 数据 , 采 用逻 辑 回归模 型和 G I S 技术 , 对西 安市 城市 空 间扩 展 进行模 拟 。
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而快速扩张 , 目前对济南城市扩 张的研究成果丰富, 主要集 中在研究 济南城市扩张
的模 式 、 方向、 速度 、 特征 、 扩张 过 程 和动 力 机制 , 研
指标 方 向发展 ; 研究 方 法也 日益 多样化 , 主要包 括协 调 度模 型 、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和加 权 法 、 模 糊 综 合 评 价 法、 回归 分 析 法 、 数据包络法 ( D E A) 及 系 统 分 析 和 层 次分析 法 ; 研究对 象 主要是 单个 城市 、 特 大城 市 和 省会 城市及 地 级 以上城 市 。 济南 作 为 山 东省 的 省会 城 市 , 城 市 空 间 随着 经
一
、
引 言
面, 国 内外 研 究 早 期 集 中于 经 济效 益 方 面 , 1 9 9 4年 世 界 可持续 发 展 商 务 委员 会 率先 提 出 “ 生态效率 ”
一
城 市地域 扩 展是城 市人 口增 长 和城市 经济 发展 的必 然结 果 。随 着 我 国城 市 化 进入 快 速 发 展 时 期 , 城市 对土 地 的需求 也 在 不 断增 加 , 而 土地 作 为 一 种 稀缺 资源 , 其供 给 的有 限性 激 发 了 城 市地 域 扩 展 中 的供 求 矛 盾 。 ¨ j 。因此 , 开展 城 市 用 地 扩 展 及 其 过 程 中的土 地利 用效 益 评 价 研究 , 有利 于促 进 城 市 土 地合 理利 用 , 也是城 市研 究 的一大 热点 问题 。 目前 , 国 内外 学者 在 城 市 扩展 和 土 地利 用 效 益 方 面 开展 了广泛 研究 。 国外对 城市 土地 利用结 构 变 化 和 空间扩 张 主要集 中在 旧城 市改 造 的土地利 用研 究 。 国内学 者 主要 利 用 R S和 G I S方 法 从 特 征 、 动 力机 制 、 模式 、 方 向、 速 度 等 多方 面 对 全 国主要 是
地理选修四课件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交通条件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受交 通条件影响,如地铁、公 交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分布 和覆盖范围。
交通条件对城市经济发 展和人口流动有重要影 响,如高速公路、铁路 等交通干线的建设对城 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交通条件对城市环境和生 态保护也有影响,如交通 拥堵和尾气排放对城市空 气质量的影响。
实例:北京、上海等特大 城市中心城区的卫星城。
条带状城市
定义:城市沿交 通线或河谷等条 带状地区延伸, 形成狭长、连续 不断的城市空间
形态。
特点:城市主体 呈长条状分布, 具有明显的方向 性,功能分区明 确,交通线网发
达。
形成原因:受地 形、交通线或河 谷等自然条件或 交通发展的影响, 城市沿某一方向
难。
添加标题
在城市规划中, 应充分考虑交错 分布的特点,合 理规划各功能区 的位置和规模, 以实现城市可持
续发展。
添加标题
04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的影响 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气候、水 文等自然条件对 城市空间形态与 分布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程度 和产业结构对 城市空间形态 与分布的影响
定义:城市中各类功能区在 空间上集中分布的现象
特点: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实例:北京的CBD、上海的 陆家嘴等
交错分布
城市空间分布特 征之一是交错分 布,即城市各功 能区相互交织, 形成复杂的空间
结构。
添加标题
交错分布的形成 原因有多方面, 包括历史发展、 地理环境、经济
活动等。
添加标题
交错分布的特点 是城市空间的高 效利用和便捷的 交通联系,但也 容易导致城市规 划和管理上的困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展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展引言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规模和人口会不断增长?为什么城市的发展会带来空间的扩展?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理话题,对于理解城市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带领你深入探索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展,了解其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什么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展?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过程,以及城市地区的规模和人口的不断增长。
这一过程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什么是空间扩展?空间扩展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占用和拓展周围土地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城市的边界会不断向外扩展,吞并农田、草原和森林等自然资源。
同时,城市内部的建设也会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和居住区。
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展的原因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原因。
人口增长城市化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是人口的增长。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土地和资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不得不向城市地区迁移。
这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进而促使城市的空间扩展。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通常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人们会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机会而主动迁往城市,这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空间扩展。
城市建设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对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城市需要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和范围,建设更多的道路、住宅、工厂等设施。
这也是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然环境因素有些城市的空间扩展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所引起的。
例如,一些沿海城市由于人口密集和资源利用过度,导致了土地的沉降和海平面上升。
为了应对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城市不得不向内陆方向进行空间扩展。
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展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展不仅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中国省会城市介绍-PPT课件
杭州
•
浙江省的省会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 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也是长 三角第二大经济城市,南翼经济、 金融、物流、文化中心。浙江省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重 要交通枢钮. 杭州是浙江省省 会,长江三角洲地区仅次于上海的 第二大中心城市,浙江省政治、经 济、文化、科教中心。也是中国最 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上有 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 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 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 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 华贵之城”。 杭州市有着2200年 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七大古 都之一,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上海
•
中国的直辖市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四个中 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 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 海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 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上 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 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最大的外贸港口。有超过2000 万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其 中大部分属汉族江浙民系,通行 吴语上海话。上海也是一座新兴 的旅游目的地,具有深厚的近代 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 今日的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 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建设成为 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上海 即将举办中国2019年上海世界 博览会。
广州
•
广东省的省会
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华 南地区第一大城市,广东省省 会,华南地区政治、经济、科 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中国最 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广州位 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 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 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 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 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 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 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 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区穿 流而过。广州将于2019年举办 亚洲体育盛事——第16届亚洲 运动会.
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城市规划师考试.doc
一个国家的城市空间分布几乎没有可能是有规则的。
不规则的城市空间分布用统计分析方法又可以归纳为聚集、随机或均匀分布3种类型。
许学强和朱剑如为了分析中国市镇的空间分布类型,把全国分为304个方格,逐个方格地计算1978年1497座万人以上市镇的数量,采用柯尔摩哥洛夫—史密尔诺夫公式加以检验,确认中国市镇分布不属于随机型。
随后又用罗伦兹曲线计算集中程度指数的方法,认为中国市镇也不属于均匀分布型,而属于集聚分布型。
①他们的结论是符合实际的,而且也不难理解。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上的集聚特点无论从面上还是线上都非常明显。
从面上来看,城市集聚分布的主要自然基础是地形。
从青藏高原外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之间的第二级地形阶梯,主体是1000~2000米海拔的广阔高原和盆地,占全国面积的40%以上,有建制市125个,占1990年城市总数的27%。
而海拔在4000~5000米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和东部以宽广平原和丘陵为主的最低一级阶梯,面积各占国土的1/4强,但前者只有拉萨、日喀则、西宁、格尔木、德令哈、临夏等6个城市,仅占全国总数的1%多,而后者在差不多的面积里却集中了336个城市,占全国72%。
中国气候的巨大区域差异也影响城市的分布,但影响的程度不如地形那么深刻。
若以400毫米和1000毫米等雨量线也把全国分成3部分,则有45.4%(212个)的城市分布在面积占全国约1/5的南方湿润地区,有同样多的城市(212个)分布在面积占1/3的北方半湿润地区,另外40%多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有9.2%、计43个城市。
按省区地域单元计,城市空间分布的集聚倾向也很明显。
城市密度最高的苏沪、浙江、山东,平均每1万平方公里有2.5、2.4、2.2个城市,即平均30多公里可以遇到1座城市。
城市分布最稀疏的西藏、青海、新疆,每10万平方公里还不到1个城市(表77)。
表77 以省区计的城市分布密度(1990年)设有建制的城市密度指标,并不是很严密的。
济南市建成区扩展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城市用地扩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一种表现方式, 由于城市规模大、功能集中、影响广泛等特点,这种 动态变化较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更显著 [1、2]。1980 年以 来,特别是最近 10 年中国城市用地规模得到迅猛扩展。 如何从中找出规律进而对其加以预测对于现代城市发 展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将是非常重要的 [3]。近几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对城市化的研究也得到越 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遥感等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为 这些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 [4]
2009 年 10 月 第 7 卷第 5 期
地理空间信息
GEOSPATIAL INFORMATION
Oct., 2009 Vol. 7, No. 5
济南市建成区扩展的时空特征及驱. 南京大学 地理信息科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 102249;
3 济南市建成区扩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3.1 建成区信息提取 在 ArcGIS 下对济南市行政区划图进行矢量化,生
成 Arc/info 的 Coverage 文件并与 TM 影像配准,然后 用 ERDAS 的 Subset 模块对校正好的影像文件进行剪切 得到济南市遥感影像图。
根据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并结合济南市的实际
像上提取出济南市五个年份的建成区边界范围。然后
把栅格专题分类影像转化为矢量格式,得到 5 个不同 时相的城市专题信息,在矢量图上利用 ArcGIS 软件进 行图斑面积的计算,其结果分别如表 1 和图 1 所示。
表 1 1979-2005 年济南市建成区面积及周长
年份
周长/m
面积/m2
1979
62 641.11
影像,进而达到大气纠正的目的。可以发现经过大气 校正后,图像的亮度显著降低,对比度增强,从而有 利于影像信息的分类和提取。 2.3 研究方法
省会城市入春、入夏、入秋、入冬大概时间
省会城市入春、入夏、入秋、入冬大概时间各省会城市平均入春时间(气象意义上的):1.全年无冬,秋春相连:福州,南宁,广州,海口,4个.2.5月上旬入春:拉萨,1个.3.4月下旬入春: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西宁,4个.4.4月中旬入春:沈阳,乌鲁木齐,银川,太原,4个.5.4月上旬入春: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兰州,5个.6.3月下旬入春:上海,杭州,合肥,南京,郑州,济南,6个.7.3月中旬入春:贵阳,南昌,长沙,武汉,4个.8.3月上旬入春:成都,1个.9.2月中旬入春:重庆,昆明,2个.各省会城市平均入夏时间(气象意义上的):1.全年无夏,春秋相连:拉萨,西宁,昆明,3个.2.7月中旬入夏:兰州,1个.3.7月上旬入夏: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3个.4.6月下旬入夏:贵阳,乌鲁木齐,银川,3个.5.6月中旬入夏:沈阳,太原,2个.6.6月上旬入夏:上海,北京,天津,西安,4个.7.5月下旬入夏:武汉,郑州,杭州,合肥,南京,济南,成都,石家庄,8个.8.5月中旬入夏:福州,南昌,长沙,重庆,4个.9.4月中旬入夏:南宁,广州,2个.10.3月中旬入夏:海口,1个.各省会城市平均入秋时间(气象意义上的):1.全年无夏:拉萨,西宁,昆明,3个.2.8月中旬入秋:哈尔滨,长春,兰州,呼和浩特,银川,太原,6个.3.8月下旬入秋:乌鲁木齐,1个.4.9月上旬入秋:沈阳,北京,天津,西安,4个.5.9月中旬入秋:济南,郑州,成都,贵阳,石家庄,4个.6.9月下旬入秋:武汉,长沙,南京,上海,杭州,合肥,重庆,7个.7.10月上旬入秋:南昌,1个.8.10月下旬入秋:福州,南宁,2个.9.11月上旬入秋:广州,1个.10.11月下旬入秋:海口,1个.各省会城市平均入冬时间(气象意义上的):1.全年无冬:福州,南宁,广州,海口,4个.2.10月上旬入冬:哈尔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西宁,4个.3.10月中旬入冬:长春,沈阳,兰州,银川,拉萨,5个.4.10月下旬入冬:太原,1个.5.11月上旬入冬: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济南,5个.6.11月中旬入冬:合肥,南京,郑州,3个.7.11月下旬入冬:成都,贵阳,上海,杭州,武汉,5个.8.12月上旬入冬:昆明,南昌,长沙,3个.9.12月中旬入冬:重庆,。
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3卷第10期2008年10月Vol.63,No.10Oct.,2008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陈刚强,李郇,许学强(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州510275)摘要:城市集聚增长日益显著以及城市间连接性的增强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
通过运用GIS 环境下的Moran's I 等技术方法,探讨了1990-2005年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尽管总体上城市人口的正空间集聚性不强,但局部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存在较强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T ”字型和沿主要铁路交通线的发展态势,而其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正处在不断优化之中;三大地带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的特征反差明显,东部城市区域基本表现为一体化发展趋势,而中西部城市区域则趋向于极化发展或表现出较差的整体协调能力;进一步来看,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的不平衡性,不仅体现于区域之间也体现于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且其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集聚区位有所变化。
总体来看,这一典型转型时期里,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演变,体现出了市场力量、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及国家空间开发政策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局部Moran's I ;空间集聚;城市人口;不平衡;一体化;中国1引言一般来说,城市集聚对于解释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或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变化具有重要作用[1]。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城市集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是有效的[2]。
但过度集聚会引起效率的降低,此时扩散力变得有效,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开始转移到邻近的卫星城市,并进一步向吸引范围内的腹地城市扩散。
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水平往往呈现为一个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过程[3]。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态,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出现明显变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发展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城市间相互作用增强,城市空间集聚增长显著[4,5]。
近18年来杭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第28卷 第3期2009年5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 ICAL RESEARCHV o l 128,N o 13M ay ,2009收稿日期:2008-09-22;修订日期:2009-03-06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7AA12Z23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M 403040) 作者简介:王伟武(1972-),男,博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遥感与GIS 技术在城市规划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研究。
E -mail:w eiw uw an g@zju 1edu 1cn近18年来杭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王伟武,金建伟,肖作鹏,石婷婷(浙江大学城市规划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58)摘要:基于多时相L andsat T M /ET M +数据和G IS 技术,采用人机交互的遥感图像监督分类和空间叠加方法提取了1991,1999,2008三个年份杭州市辖区建设用地专题信息,分时段重点分析了从1991~2008年各市辖区城市扩展强度指数、方向及其侵占其他用地情况,揭示了杭州城市扩展的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驱动力因子与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18年来,杭州城市用地快速扩展,各市辖区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
与1991年相比,200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加到近3倍,被侵占用地的主要类型是农用地,其次为水域和林地,其中农用地占66198%,水域占17171%,林地占15131%。
分析表明:城市人口、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社会和外商投资额大幅增加、快速增加,以及快速的旧城更新和郊区房地产开发、高教园区和科技开发园区的用地组团式开发、跨江大桥和内外绕城公路的建设等因素是近18年杭州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政府应该反思在不同城市扩展阶段的得失,思考如何实现未来城市的理性扩展。
关键词:城市扩展;遥感;GIS;驱动机制;杭州市文章编号:1000-0585(2009)03-0685-111 引言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可划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2023济南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
1、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ABD宏观政策体系的关键是ACD2023年,()压力依然很大ABC从财政政策角度来说:“加力”主要围绕()展开DE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BCD未来40年的黄金赛道包括()ABCDE“十四五”时期的税制改革重点是()BCDE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证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招投标政府采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保稳定保交楼保民生2、2023年机构改革解析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水平职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党的二十大对职能转变和职能配置的新要求具体表现在ABCDE2023年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ABCDE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加强()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制政府乡村振兴数据管理科学技术金融监管知识产权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技分行营业管理部,总行直属营业管理部和省会城市中小支行,在31个生设立升级分行,在()设立假话单列市分行青岛深圳宁波2023年机构改革的亮点主要体现在:ABCDE以下()体现了巩固、深化与优化2018年机构改革成果。
知识产权老龄工作乡村振兴金融管理国家数据局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统筹功能,包裹统筹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统筹推进()的共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数字社会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9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其中包括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E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院士提出来那些希望:ABCD十年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显示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是:ADE全面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哥,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其中两步走指的是AE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环境的优势有:BCD我国建设现代化战略环境的瓶颈有:ABE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题地位,要处理好那三大关系:ABE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四联融合”是指那四链:ABCD4、《数字经济干部读本》总体解读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机器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ABCDE数字经济是以新一代数字技术驱动的新经济形态,新一代数字技术一般是指:ABCDE数字经济的三大要素是:ADE提开全面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规划顶层设计,推动全民典型场景数字技能应用能力的推广包括:ABCDE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要把握好那些关系:BCDE数字化公共服务为数字经济提供更多的发展场景,包括()ABCDE5、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面临的三重压力与考验是指“BCD安全保障防线集中体现在()方面三个务必是指”BCE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深度融合BD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体现在这里段时间是()ACE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着力()BCD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实施()BCDE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AB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求三个第一具体是指ADE6、《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做出重要指示批示BCDE黄河文化根基深厚,孕育了()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ABCE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主要原则包括()BCE发挥黄河干流生态屏障和()等山系阻沙作用,实施锁边防风固沙工程,强化主要沙地边缘地区生态屏障建设,大力治理流动沙丘。
利用联想法记忆中国省级行政区
故事法
原理:将需要记忆的信息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相结合,通过联想帮助记忆 适用场景:记忆大量信息或复杂知识,如中国省级行政区划 记忆效果:提高记忆效率,增强记忆持久性 操作方法:将每个行政区的主要特征或地名与一个有趣的故事相联系,通过想象场景来回忆信息
地点法
原理:将需要记忆的信息与熟悉的地点关联起来,通过空间位置来辅助记忆
联想记忆:将省份的名称、简称、历史背景等与一些有趣的事物或场景联系起来,形成独特 的记忆点。
重复记忆:多次重复记忆同一组省份,可以加深记忆效果,提高记忆的准确性。
实践应用:将记忆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地图上标注省份名称,或者在游戏中使用 省份名称等,有助于巩固记忆。
注意记忆方法的科学性
选择合适的联想方式:根 据个人记忆特点和知识背 景,选择适合自己的联想 方式,如形象联想、语义 联想等。
xx
PART FIVE
联想法记忆中国 省级行政区的注 意事项
注意联想的合理性
确保联想与记忆对象相关
保持联想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避免过于复杂或抽象的联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尽量使用生动的形象和场景
注意记忆方法的多样性
分类记忆:将省份按照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分类,有助于加深记 忆。
联想法记忆中国省级行政区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因为需要想象不同省份的特色和关联,激 发创造力。
通过联想法记忆中国省级行政区,可以锻炼大脑的联想能力,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使用联想法记忆中国省级行政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记忆方法,有助于培养创新 意识和创造力。
联想法记忆中国省级行政区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为解决问题和创新提供 更多思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以沿海省会城市南京、 期 王肖惠 等: 济南、 广州为例 8 我国省会城市空间扩展特征与规律— 杭州、 1 第 3 全球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国家都曾处于或正处于城市化驱动的土地利用转化 阶段
] [ 3 1 -
生变化 , 生态环境质量面临威胁 , 直接影响城市未来 的可持续发展 。 因 此 , 省会城市空间扩展规律研究 至关重要 。 本研究针对省会城市空间扩展特征与规 律作一些初步的探 索 , 对当前新型城镇问题研究具 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 — —C , , , a s e s t u d i e s o f N a n i n H a n z h o u J i n a n G u a n z h o u c i t j g g g y
1, 2 1, 3* 1 4 1, 2 , , WANG YAO S CHE YU C h X i a o h u i h i m o u N S h u a n C h e n x i n e n , g ,WANG g g ( , , 1N a n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r a h a n d L i m n o l o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o f S c i e n c e s j g g p y g y y
. 4 3 N o . 3 V o l , M a 2 0 1 5 y
: / d o s n u. . c n k i . i 1 0. 1 5 9 8 3 2 0 1 5. 0 3. 4 3 2 j j
我国省会城市空间扩展特征与规律
— — — 以沿海省会城市南京 、 杭州 、 济南 、 广州为例
] [ 5 4 -
1 现代省会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目前我国的省 ( 区) 会城市有 3 其中直辖市 4个, ( 、 、 、 ) 。 4个 京 沪 津 渝 5 0 0万人以上的省会城市有 0~5 0 0 万 人 有 5 个; 5 0万人有3 1 0 0~2 2 3 个; 2 5 个; 本文未包括台湾省台北 1 0 0万人以下有2个( 。 我国省会城 市 一 般 功 能 齐 全 , 市) 历 史 发 展 悠 久, 文化古迹多 , 改革开放后发展较快 , 人口集中 , 交通 、 产业 、 信息集中程 度 较 高 ; 管 辖 的 市 域 面 积 较 大, 尤 其是 4 个直辖市 , 因此 , 各省会 ( 区) 城市的人口密度 ) 。 有较大的差异性 ( 表1
收稿日期 : 1 8 2 0 1 4 1 1 -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4 1 3 7 1 1 7 9, 4 1 3 7 1 1 7 0 K Z C X 2-EW-3 1 5 : 第一作者 : 王肖惠 , 女, 博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规划研究 。E-m l 1 8 7 9 2 7 6 0 3 2 1@1 6 3. c o m a i : 姚士谋 , 男, 研究员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 。E-m a i l a o s h i m o u o t m a i l . c o m * 通信作者 : @h y
; N a n i n 2 1 0 0 0 8, J i a n s u, C h i n a j g g , ; 2G r a d u a t e U n i v e r s i t o f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i n 1 0 0 0 4 9, C h i n a y y j g ,H ,H ; 3I n s t i t u t e o f C o n t e m o r a r C h i n a o n K o n B a t i s t U n i v e r s i t o n k o n S AR, C h i n a p y g g p y g g , , , 4C o l l e e o f P o u l a t i o n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h a n d o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g p g y , ) J i n a n 2 5 0 0 1 4, S h a n d o n C h i n a g , : A b s t r a c t S a t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f e a t u r e s o f r o v i n c i a l c i t i e s a r e s u mm a r i z e d f i r s t l . T a k i n N a n i n p p y g j g , , H a n z h o u, J i n a n a n d G u a n z h o u c i t a s c a s e s t u d i e s t h e s a t i a l e x a n s i o n f e a t u r e s a r e a n a l z e d g g y p p y , , a n d t h e s a t i a l e x a n s i o n r u l e s a r e c o n c l u d e d t h a t i s t h e o r i e n t e d d e v e l o m e n t a l o n t h e p p p g , , t r a n s o r t c o r r i d o r s t h e u r b a n e c o n o m i c c e n t r a l i z a t i o n o r d e c e n t r a l i z a t i o n.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 p , , r o b l e m s o c c u r e d i n t h e s a t i a l e x a n s i o n a r e a l s o o i n t e d o u t s u c h a s r e s o u r c e w a s t e p p p p , , e n v i r o n m e n t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d i s o r d e r l a n d u s e e t c .T h e t u d s e n e f i c i a l o c o l o i c a l s b t e y y g l i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m e n t o f u r b a n l a n n i n i n C h i n a . p p g : ; ; ; K e w o r d s r o v i n c i a l c a i t a l c i t s a t i a l e x a n s i o n e x a n s i o n r u l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v e l o m e n t p e p y p p p p y 经济 、 科技和文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 、 化中心 , 是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明显的地区 , 虽然城市 区域面积占全球面 积 的 比 重 相 对 较 小 , 但却在一定 范围内聚集了高密度的人群和社会经济活动 。 伴随
摘 要 :在总结现代省会城市的空间结 构 特 点 的 基 础 上 , 以四个典型沿海省会城市南京、 杭 州、 济 南、 广州为研究对象 , 对它们的空间扩展特征进行相关分析 , 得出沿海省会城市空间扩展沿交通走 廊定向发展 、 集聚与扩散等主要规律 。 指出沿海省会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利用 、 环境恶 化、 用地无序蔓延等问题 , 对未来大都市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省会城市 ;空间扩展 ;扩展规律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 2 文献标志码 :A F 2 9
。 城市的空间扩展是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土地
利用变化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 , 是城市空间布局与结 构变化的综合反映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 平大幅度 提 高 , 由1 8年的1 7 . 9 2 %提高到了2 2 0 1 9 7 , 年的 5 尤 其 是 大、 2 . 5 7 %( 2 0 1 2 年 国 家 统 计 局 数 据) 中城市正处于城市空间扩展的加速阶段 , 而各城市的 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 。 以城市空间扩展为特征的中 国城市化将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 , 面临着生态环境 、 资源利用 、 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巨大挑战
a l e x a n s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r u l e s o f S a t i p p r o v i n c i a l c a i t a l c i t i e s i n C h i n a t h e p p
2 3* 2 ,姚士谋1, ,陈 爽1,王成新4,余 成1, 王肖惠1,
(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8; 1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0 0 0 4 9; 2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 香港 ; 3 香港浸会大学 当代中国研究所 , ) 4 山东师范大学 人口 · 资源与环境学院 ,山东 济南 2 5 0 0 1 4
第4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3卷 第3期 ) 年 月 2 0 1 5 5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a n x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y( ( ) 文章编号 : 4 2 9 0 0 8 0 6 2 1 2 0 1 5 0 3 0 1 6 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