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2

合集下载

马克思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认识论是研究:()A.世界是什么的科学 ( )B.世界是怎样的科学 ( )C.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 ( )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能动的反映论(√)B.经验论 ( )C.先验论 ( )D.不可知论 (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 )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 (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C.科学实验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7.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可知论学派 ( )B.不可知论学派 ( )C.唯理论学派(√)D.经验论学派 ( )8.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唯理论学派 ( )B.经验论学派(√)C.唯物主义阵营 ( )D.唯心主义阵营 ( )9.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10.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 )11.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 )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13.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 )14.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 )1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6.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 )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1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 )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 )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 )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20.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21.“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 )23.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A.可知论 ( )B.唯物论(√)C.辩证法 ( )D.唯心论 ( )2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物质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A.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C.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D.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3.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4.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5.达成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相互作用的是()。

A.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6.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指向关系7.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主体客体化D.客体主体化8.“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0.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D.辩证法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12.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这句话肯定了()。

A.感性认识的作用B.理性认识的作用C.直接经验的作用D.间接经验的作用13.毛泽东指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共50题共100分一、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1.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2分)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标准答案:A2.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①.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②.理论不能代替实践③.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④.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2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标准答案:D3. 马克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2分)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标准答案:C4. 白天和黑夜先后相继的现象是()(2分)A.因果联系B.偶然联系C.非因果联系D.间接联系.标准答案:C5. 一对兄弟到公园游玩,回来后讲述各自的感受。

哥哥说:"那可真是一个好地方,荆棘上面也有鲜花。

"弟弟说:"那可真是一个鬼地方,鲜花下面也有荆棘。

"这说明() (2分)A.人是万物的尺度B.见仁见智现象是主体能动作用的表现C.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相对主义是一种正确的观点D.人的看法不同,决定着事物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标准答案:B6.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2分)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标准答案:A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2分)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标准答案:C8.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体现了()(2分)A.唯物主义时空观B.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D.形而上学的时空观.标准答案:C9.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2分)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标准答案:B10. 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2分)A.庸俗唯物主义B.二元论C.客观唯心主义D.相对主义.标准答案:A11. 唯物辩证法所解决的问题是() (2分)A.世界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怎么样的问题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标准答案:B12. 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2分)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主观愿望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标准答案:D13.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2分)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标准答案:D14. 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①冰——水——汽;②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③团结——批评——团结;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自发结合——近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分离——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马克思2

马克思2

不可知论的几个典型代表人物简介
在哲学史上,不可知论者是很多的,如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 古希腊怀疑论者皮浪,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霍布斯,18世纪法 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英国近代唯心主 义哲学家休谟,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等。
康德
庄子
休谟
皮浪
不可知论的几个典型代表人物简介
四.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现代理念
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天生就是不可以被了解的,而人类 缺乏根据一些所谓证据来得出这方面结论的能力。
神是否存在的问题没有答案,但并非完全不可能有结论。在没有 更多的证据之前人们应该不要轻易做出判断。
不 可 知 论 的 现 代 概 念
强不可知论
弱不可知论
消极不可知论
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神是否存在。但神即使存在也对整个宇 宙毫不相干,所以神是否存在只是个学术问题。
旧唯物主义可知论的严重缺陷 概括性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 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 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不断 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旧唯物主义可知论的严重缺陷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 和不可知论,在是正确的。但是它同辨证唯我主义认识论 有着原则的区别,它是消极的、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所以,主张不可知论的一般只有怀疑论者和二元论者
唯心主义可知论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本体论上的区别,可 知与不可知论是认识论上的区别。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能以 为唯心主义都是可知论或者都是不可知论,要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原理2: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2: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只有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深入改造主观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必然和自由
01
必然:指人受盲目必然性 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 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 配的社会状态
0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 程,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 的过程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 一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 件
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
认识的初级阶段 概念:由人类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局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

价值的基本特性
主体性:价值直接 同主体联系,始终
以主体为中心
多维性:每个主体的 价值关系具有多样性, 同一客体相对于主体 的不同需求会产生不
同的价值
客观性:一定条件 下客体对于主体的 意义不依赖于主体 的主观意识和存在
社会历史性:主体 和客体的不断变化 决定了价值的社会
历史特点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
1
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 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践是唯一能
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
2
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的特点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只有实践能够作 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
感谢聆听
02
自由:指人自己成为自然 界和社会的主人,摆脱了 盲目性,能自觉创造自己 历史的社会状态

马克思基本原理2

马克思基本原理2

1.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这种观点属于()A.可知论B.先验论C.经验论D.唯理论【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在哲学史上,经验论者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唯理论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感性经验是靠不住的,只有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

参见教材P1072. 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A.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B.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被反映的统一C.认识的过程是改造与被改造的统一D.认识的过程是创造与被创造的统一【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也是区别于机械唯物论反映论的根本标志。

参见教材P1043.文化具有的根本特性不包括()A.永久性B.兼容性C.自由性D.创造性【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65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为人民服务D.共同富裕【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参见教材P1275.马克思主义以前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没有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C.不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46.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作了界定,其中不包括()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的本质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选项C本身正确,但是其不包括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之中。

参见教材P169—1717.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一、单选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存在D社会存在和社会消费2.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转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的是(C)A唯物论和辩证法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D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学说3.“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什么观点(B)A相对主义的诡辩论B唯物辩证法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B)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5.理性认识的形式是(C)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判断6.在唯物辩证法中,粮食同玉米,,,属于(A)A一般与个别B整体与局部C本质与现象D内容与形式7.面对消极腐败的事物或现象,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B)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外因通过内因而产生作用8.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是C()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C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决定作用9.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B)A影响社会结构的划分B影响社会发展进度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10.厂房设备存在的形式是(C)A固定资产B流动资产C不变资本11.马克思主义是(A)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12.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A)A对立统一规律.B量变质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外因关系规律13.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D)A培根,洛克B圣西门,傅里叶,欧文C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D黑格尔,费尔巴哈14.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由(B)决定的A思想观念的分歧B物质利益的对立C政治立场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15.货币的本质是(C)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价值的表现形式c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流通手段16.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A价值B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D价格17.具体劳动(D)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商品的价值18.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C)职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3.金融资本是指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5.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盟的的形成B.资要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A.国有垄断资本B.资产阶级国家C.私人垄断资本D.资本输出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B.国家调节经济C.公私合营经济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他的发展必然是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A.全面的社会化B.全面的商品化C.全面的市场化D.市场的计划化[单项选择题答案]1.D 2.C 3.C 4.D 5.C 6.C 7.C 8.B 9.B 10.A二、多项选择题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国营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D.国家调节经济2.垄断价格是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3.垄断利润是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和一种利润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C.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D.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5.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份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D.垄断高价的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6.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A.可能相互交往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A.以跨国公司为主体B.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C.生产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D.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8.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A.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B.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C.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D.社会福利制度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国际贷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七十七国集团D.世界贸易组织10.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多项选择题答案]!.ABD 2.ABD 3.ABD 4.ABD 5.ABCD 6.ABD 7.ACD 8.ABD 9.ABD10.ABCD三、简答题1.垄断是怎么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2卷前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2卷前言

恩格斯这一时期写的一些著作还反映了他研究黑格尔哲学取得的成果和向青年黑格尔派的转变。在不来梅时期,他努力钻研黑格尔哲学,力图从黑格尔的发展学说中找到实现自己政治主张的思想武器。他在《时代的倒退征兆》一文中吸取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积极因素,又超越了黑格尔,提出了历史螺旋式发展的历史观。他说:“我宁愿把历史比作信手画成的螺线,它的螺纹绝不是很精确的。历史从一个看不见的点徐徐开始自己的行程,围绕着这个点缓慢盘旋移动;但是,它的圈子越转越大,旋转越来越迅速、越来越灵活,最后,简直像明亮的彗星一样,从一个星球飞向另一个星球,时而擦过,时而穿插过它的旧轨道。而且,每转一圈就更加接近于无限。”(见本卷第107页)尽管当时的历史观整个来说还没有完全摆脱把理性看做历史发展动因的唯心主义,但为后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打下了基础。在《现代文学生活》一文中他评述了青年德意志派作家之间的争论,对他们那些悲天悯人的感伤论调和华而不实的空谈表示不满,而把希望寄托于青年黑格尔派。他指出:“处于最新的、自由发展中的黑格尔学派以及主要是所谓的年轻一代正走向联合,这种联合将对文学的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见本卷第143页)在《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一文中,他进一步评价了青年黑格尔派的积极作用:“施特劳斯在神学领域,甘斯和卢格在政治领域,将永远是划时代的。只是现在,模糊不清的思辨星云才变成照耀着世纪运动的灿烂的思想明星。”(见本卷第273页)同时也指出了青年黑格尔派的不足:“思想和行动相结合,一方面还没有被充分地意识到,另一方面还没有深入到国民之中。”(见本卷第274页)
1842年春,恩格斯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先后发表了《北德意志自由主义和南德意志自由主义》、《一个旁听生的日记》、《时文评注》、《普鲁士新闻出版法批判》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评述了对待德国现行社会制度的两种自由主义倾向,主张这两种自由主义力量应当取长补短,联合起来反对封建反动势力。他要求人们重视理性和科学,要学习邻国法国的经验。他坚决维护言论出版自由,揭露普鲁士新闻出版法为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效劳的反动实质。恩格斯还在《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一文中对普鲁士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即位刚刚两年的普鲁士国王的真实面目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批判了他鼓吹的基督教德意志国家的主张,指出他企图在德国建立中世纪式的封建专制君主国家,但他的图谋必遭失败,普鲁士的现状很像过去法国面临的状况。这句因碍于书报检查而言犹未尽的话的意思很清楚:今天普鲁士的封建专制制度像当年法国的封建王朝一样,必将被革命洪流摧毁。

马克思主义原理(二)判断题重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二)判断题重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目的在于区分两者在资本周转方式的快慢的不同。

3.资本就是一定数量的货币。

4.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5.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6.劳动力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

7.利润和剩余价值没有任何关系。

8.利润率平均化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关系。

9.利润率不同于剩余价值率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参考答案要点:]1.答案要点:错误。

商品经济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形式,而市场经济则是指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成熟阶段,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

所以两者是不能等同的。

2.答案要点:错误。

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揭露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创造的,而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它的价值只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的价值量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而只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才有资本周转方式快慢的不同。

3.答案要点:错误。

资本的现象形态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即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资本的本质既不是物,也不是货币,而是解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它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所以资本和货币不能等同。

4.答案要点:命题错误。

(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2)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

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中南大学马克思基本原理(二)答案

中南大学马克思基本原理(二)答案

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A.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5.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8.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这种观点意味着( ) (1分)A.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论B.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C.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D.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9.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C. 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15.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1分)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A.垄断消灭了竞争B.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D.垄断缓和了竞争A.全面的社会化B.全面的商品化C.全面的市场化D.市场的计划化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没有产生明显影响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没有反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A.人民当家作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7.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2015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

2015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

2015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密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 唯物主义思想B. 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 决定论思想答案:B 解析:(P6)本题在2009年4月真题第一大题第1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从而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

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 联系的B. 精神的C. 发展的D. 实践的答案:D解析:(P48)本题在2009年4月真题第一大题第4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3. 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A. 普遍联系法B. 阶级分析法C. 矛盾分析法D. 具体分析法答案:C解析:(P56)本题在2009年10月真题第一大题第7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原因有四点:其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其二,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其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认识的实质;其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4.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答案:C解析:(P35)本题在2008年10月真题第一大题第3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2)
1号:有人写 无神论著作 2号,有人跪着 祈求信仰的力量
“走廊”
3号:化学家在 4号:有人在思索 5号:有人在证明形 考察物质特性 唯心主义体系 而上学的不可能性
基本思想:一切有用的东西都可以兼容并包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就 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 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任何 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大爆炸诞生宇宙?
1、真理的绝对性
(1)涵义: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 条件性、无限性。 (2)表现: 其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客观的内容,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 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二 ,人类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 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图 : 华 南 虎 造 假 图 片
2、真理与谬误辩证关系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1)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真理和谬误的性质是相反的,二者之间是有明确界限的,不能把 二者混为一谈。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要把真理和谬误泾渭分明地区分开来并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真理和谬误的区分是很难的,严格说来,二者的 差别仅在于主观和客观符合的程度不同。但不能因此而说真理和 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 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 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 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 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 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绝对性真理 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相 对 真 理 绝对 真理 相 对 真 理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资料是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

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试看部分内容
第1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表1-1 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考点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表1-2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考点三、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表1-3 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1题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2题"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3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4题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 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 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5题时间是()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6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7题空间是()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8题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客观规律性C.普遍联系D.永恒发展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9题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0.第10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1.第11题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2.第12题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二元论D.不可知论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3.第13题时空的相对性是指()A.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B.时空的客观性是可变的C.时空是主观的D.时空是客观的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4.第14题“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是一种()A.唯条件论观点B.外因论观点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5.第15题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6.第16题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7.第17题生产关系是反映()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8.第18题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9.第19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0.第26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普通联系规律C.永恒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1.第27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A.直接性B.主观性C.摹写性D.抽象性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2.第28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A.时间的有限性B.时间的客观性C.时间的一维性D.时间的相对性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3.第35题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社会风气D.生产方式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4.第36题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A.通过放高利贷而获取高额利息B.通过做投机生意而攫取高额利润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D.通过发动战争掠夺其他氏族的财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5.第37题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杰出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人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6.第51题空间的特点是()A.三维性B.一维性C.可知性D.连续性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7.第52题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8.第53题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9.第54题规律是()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0.第55题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1.第20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生物进化论B.相对论C.量子力学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E.细胞学说您的答案:A,D,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2.第21题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A.客观辩证法B.主观辩证法C.朴素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您的答案:C,D,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3.第22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容有思维和存在()A.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B.谁是本质谁是现象的问题C.谁是必然的谁是偶然的问题D.谁是真实的谁是虚假的问题E.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您的答案:A,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4.第23题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E.辩证否定的观点您的答案:A,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5.第24题下列表述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因时制宜,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E.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6.第25题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真实可靠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7.第29题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E.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您的答案:B,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8.第38题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您的答案:A,B,C,D,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9.第39题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E.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您的答案:A,B,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0.第40题下列各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相对静止的有()A.事物没有发生任何变化B..物质没有发生位置移动C.事物运动处于某种特殊状态D.事物没有发生根本质变E.事物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您的答案: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1.第41题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A.有无相生,长短相形B.利害同门,祸福同邻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E.物极必反您的答案:A,B,D,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2.第42题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E.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您的答案: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3.第43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其表现有()A.它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B.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C.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E.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您的答案:B,C,D,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4.第44题从本质看,科学是()。

A.知识体系B.与知识相关的活动C.对自然界的认识D.对社会的认识E. 对思维的认识您的答案:A,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5.第45题下列属于一元论观点的有()A.主观唯心主义B.庸俗进化论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直线论您的答案:A,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6.第30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