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 22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等腰三角形篇一9.3章等腰三角形教案(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1、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
(首先教师提问了解前置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动脑思考、口答。
)(二) 、构设悬念,创设情境: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征?(三条边、三个内角、高、中线、角平分线)4、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征外,还有那些特殊特征?(把问题3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4给学生留下悬念。
)(三)、目标导向,自然引入: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9.3 等腰三角形(板书课题) 9.3 等腰三角形(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四)、设问质疑,探究尝试:结合问题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不同规格的等腰三角形,与教师一起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让学生由实验或演示指出各自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逐条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板书学生发现的结论)等腰三角形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 ABC中,△AB=AC()△△B=△C()[方法]可由学生从多种途径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方法,为命题的证明打下基础。
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学生思考,教师分析,板书〕练习思考:课本P84 练习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直角或钝角吗?为什么?)〔继续观察实验纸片图形〕(以下内容学生可能在前面实验中就会提出)[问题]纸片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可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什么线?(通过设问、质疑、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概括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折痕AD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AD可能还是等腰三角形的什么线?[学生发现]AD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
学习目标
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体会等腰三角形性质和等边 三角形性质的联系.(重点) 2、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并用以解决实际 问题.(难点)
课堂导入
思考1:如果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于等边三角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 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新知探究
例1:如图,已知△ABC,△BD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CD.
证明:∵△ABC,△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B=BC,BE=BD,∠ABC=∠DBE=60°. ∵在△ABE和△CBD中,AB=CB, ∠ABE=∠CBD, BE=BD, ∴△ABE≌△CBD(SAS). ∴AE=CD.
∵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点D是AC的中点, ∴CE=CD= 3 . 2
C
E
随堂练习
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
DF=DE,则∠E=( A )
A.15° B.20°
C.25°
D.30°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60°. ∵CG=CD, ∴∠CGD =∠CDG. ∴∠ACB =∠CGD+∠CDG=2∠CDG. 同理可得∠CDG=2∠E, ∴∠ACB =4∠E=60°. ∴∠E=15°.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D=CE,则
∠BCD+∠CBE的大小是多少?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A=∠ABC=60°,且AB=BC=AC.
∵在△ADC和△CEB中, AC=CB,
A
D
E
∠A=∠BCE, AD=CE, ∴△ADC≌△CEB(SAS),∠CBE=∠ACD.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2.2等腰三角形》同步集训含答案
2.2 等腰三角形 1.(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它的周长为11或13;(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3,则它的周长为7.2.(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 cm ,腰比底边长2 cm ,则腰长为4cm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 cm ,其中一边长为9 cm ,则它的底边长为9或3cm.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两个连续的偶数,周长为20,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4.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与底边的比为2∶3,其周长为28,则底边长为12.5.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8,周长是18,那么它的腰长是(D )A .8B .5C .2D .8或56.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C )A .过顶点的直线B .底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C .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 .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7.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8,其中两边的差为1,则它的腰长为(D )A. 2B. 2或73C. 73D. 3或738.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各边长均为自然数,这样的三角形有(D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第9题)9.如图,AB ,AC 是等腰△ABC 的两腰,AD 平分∠BAC ,△BCD 是等腰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解】 △BCD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AD 平分∠BAC ,∴∠BAD =∠CAD.∵AB ,AC 是等腰△ABC 的两腰,∴AB =AC.在△ABD 与△ACD 中,∵⎩⎪⎨⎪⎧AB =AC ,∠BAD =∠CAD ,AD =AD ,∴△ABD ≌△ACD(SAS ),∴BD =CD.∴△BCD 是等腰三角形.1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和一腰长是方程组⎩⎪⎨⎪⎧x +2y =4,3x +y =7的解,求这个三角形的各边长. 【解】 解⎩⎪⎨⎪⎧x +2y =4,3x +y =7,得⎩⎪⎨⎪⎧x =2,y =1.∴边长分别为2,1,1或2,2,1.∵2,1,1不能构成三角形,∴各边长分别为2,2,1.11.如图,直线l 1,l 2交于点B ,点A 是直线l 1上的点,在直线l 2上寻找一点C ,使△ABC 是等腰三角形,请画出所有等腰三角形.(第11题)【解】 分类讨论:若AB 为腰,B 为顶角顶点,可作出点C 1,C 2;若AB 为腰,A 为顶角顶点,可作出C3;若AB为底边,可作AB的中垂线交l2于点C4.故共有4个等腰△ABC(如图).(第12题)12.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线,点E,F是AD的三等分点.若△ABC 的面积为12 cm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6__cm2.【解】把△ACD沿AD向左边翻折,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ABD的面积,S△ABD=12S△ABC=6 cm2.(第13题)1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在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内找一点P,使△PAB,△PAD,△PCD,△PBC均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有__9__个.【解】分类讨论:当点P在正方形ABCD内时,满足条件的点P有5个;当点P在正方形ABCD外时,满足条件的点P有4个.故满足条件的点P有9个.1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x-2,4x-3,6-2x,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解】当3x-2=4x-3,即x=1时,三边长分别为1,1,4,由于1+1<4,故不能构成三角形;当3x-2=6-2x,即x=1.6时,三边长分别为2.8,3.4,2.8,由于2.8+2.8>3.4,故能构成三角形,此时周长为9;当4x-3=6-2x,即x=1.5时,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5,3,3,由于2.5+3>3,故能构成三角形,此时周长为8.5.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为9或8.5. 15.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AC 边上的中线BD 将它的周长分成9 cm 和8 cm 的两部分,求其一腰长.【解】 若AB +AD =9 cm ,则BC +CD =8 cm.如解图①,设AD =x (cm),则AB =AC =2x (cm),∴2x +x =9,解得x =3.∴AB =AC =6 cm ,BC =5 cm.∵5+6>6,∴能构成三角形,此时腰长为6 cm.(第15题解)若AB +AD =8 cm ,则BC +CD =9 cm.如解图②,设AD =y (cm),则AB =AC =2y (cm),∴2y +y =8,解得y =83. ∴AB =AC =163 cm ,BC =193cm. ∵163+163>193, ∴能构成三角形,此时腰长为163cm. 综上所述,这个三角形的腰长为6 cm 或163cm.。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6类热点题型讲练)(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01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6类热点题型讲练)1.经历“探索一发现一猜想一证明”的过程,逐步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2.进一步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基本事实的内容,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转换能力,关注证明过程及其表达的合理性.知识点0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性质2:文字: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的三线合一)图形:如下所示;符号:在ABC ∆中,AB =AC ,1212,,;,,;,12.BD CD AD BC AD B BD CD AD BC C BD CD ∠=∠⎧⎪=⊥∠=∠⊥∠=∠⎨⎪⊥⎩==若则若则若,则知识点0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题型01根据等腰三角形腰相等求第三边或周长【例题】(2023上·河南商丘·八年级商丘市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cm 和4cm ,则第三边的长为cm .【答案】8【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①若一腰长为8cm ,则底边为4cm ,则第三边的长为8cm ,488+>,故能组成三角形;②若一腰长为4cm ,则底边为8cm ,则第三边的长为4cm ,448+=,故不能组成三角形.故答案为:8.【变式训练】1.(2023上·甘肃陇南·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两边分别为3cm 和8cm ,则周长是cm .【答案】19【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cm 和8cm ,具体哪条是底边,哪条是腰没有明确说明,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详解】解:①当腰是3cm ,底边是8cm 时:338+<,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②当底边是3cm ,腰长是8cm 时,388+>,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38819cm =++=.故答案为:19.2.(2023上·山东潍坊·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若()2450a b -+-=,则以a ,b 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答案】13或14【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根据非负数的和为零,可得每个非负数同时为零,可得a ,b 的值,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进行分类讨论,可得答案.【详解】解:∵()2450a b -+-=,且()240a -≥,50b -≥,∴40a -=,50b -=,解得:4a =,5b =,当4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5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4513++=,当5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4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5414++=,故答案为:13或14.题型02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求角的度数题型03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进行求解【答案】25【详解】解:如图,作BE ∵AB BC =,∴AE CE =,∵AC CD ⊥,90BAD ∠=︒∴EBA BAE BAE ∠+∠=∠+EBA CAD BAE ∠=∠∠=,【答案】10【详解】解:AB 5BD CD ∴==,210BC BD ∴==,故答案为:10.2.两个同样大小的含(1)求AF 的长.(2)求CD 的长.【详解】(1)解:连接AF ,如下图,根据题意,90BAC ∠=︒,AB ∴222(2)BC AB AC =+=∴190452B ACB ∠=∠=⨯︒=︒,∵F 为BC 中点,题型04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进行证明(1)若106BAC DAE ∠∠=︒,(2)求证:BD EC =.【详解】(1)解:∵AB AC =(1180ADE AED ∠=∠=︒∵,AB AC AD AE ==,∴,BF CF DF EF ==,∴BD CE =.【变式训练】1.(2023上·山东威海·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已知AB AE ABC AED BC ED =∠=∠=,,,点F 是CD 的中点,连接AF ,请判断AF 与CD 的位置关系.【答案】垂直【分析】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连接AC AD ,,证明ABC AED ≌△△,得到AC AD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F CD ⊥,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答:AF CD⊥连接AC AD,∵AB AE ABC AED BC ED=∠=∠=,,∴ABC AED≌△△∴AC AD=又∵点F 是CD 的中点∴AF CD ⊥.2.如图,在ABC 中,AB AC =,40BAC ∠︒=,AD 是BC 边上的高.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点E ,交AC 于点F ,连接BE .(1)试问:线段AE 与BE 的长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求EBD ∠的度数.【详解】(1)解:线段AE 与BE 的长相等,理由如下:连接CE ,如图所示:=,AD∵AB AC=,∴BD CD∴AD为BC的垂直平分线,∵点E在AD上,=,∴BE CE又∵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题型05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等腰三角形∠,【例题】(2023上·广西玉林·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点E在BA的延长线上,已知AD平分CAE ∥.求证:ABCAD BC是等腰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角对等边,平行线的性质与角平分线的定义,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AD B CAD C ∠=∠∠=∠,,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量代换得到B C ∠=∠,即可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详解】证明:∵AD BC ∥,∴EAD B CAD C ∠=∠∠=∠,,∵AD 平分CAE ∠,∴EAD CAD ∠=∠,∴B C ∠=∠,∴ABC 是等腰三角形.【变式训练】【答案】ABC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设4ACD x ∠=,3ECD x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3BEC x ABC =-∠∠,A =∠【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证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以及直线平行的性质证明题型0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例题】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AD ,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1)若40C ∠=︒,求BAD ∠的度数;(2)过点E 作EF BC ∥交AB 于点F ,求证:BEF △是等腰三角形.(3)若BE 平分ABC 的周长,AEF △的周长为15,求ABC 的周长.【详解】(1)解:AB AC = ,C ABC ∴∠=∠,∵40C ∠=︒,∴40ABC ∠=︒,AB AC = ,D 为BC 的中点,AD BC ∴⊥,90BDA ∴∠=︒,∴90904050BAD ABC ︒︒︒︒∠=-∠=-=;(2)证明:BE 平分ABC ∠,ABE EBC ∴∠=∠,又∵EF BC ∥,∴EBC BEF ∠=∠,∴EBF FEB ∠=∠,BF EF ∴=,BEF ∴ 是等腰三角形;(3)解:AEF 的周长为15,15AE AF EF ∴++=,BF EF = ,15AE AF BF ∴++=,即15AE AB +=,BE 平分ABC 的周长,=15AE AB BC CE ∴++=,ABC ∴ 的周长+1515=30AE AB BC CE ++=+.【变式训练】1.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CA 延长线上一点,DE BC ⊥于点E ,交AB 于点F .(1)求证:ADF △是等腰三角形(2)若6,3,4AD BE EF ===,求线段AB 的长.(1)试判断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2)求重叠部分AFC△【详解】(1)解:AFC∵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 BC一、单选题1.(2023上·河南许昌·八年级统考期中)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 .20︒B .80︒C .100︒D .20︒或100︒【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8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80808020︒-︒-︒=︒.故选:A2.(2024下·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30B ∠=︒,则CAD ∠的度数为()A .50︒B .60︒C .70︒D .80︒【答案】B【解析】略3.(2023上·广东珠海·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条件中,可以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 .40B ∠=︒,80C ∠=︒B .123A BC ∠∠∠=::::C .2A B C∠=∠+∠D .三个角的度数之比是2:2:1【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计算并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详解】解:A .∵40B ∠=︒,80C ∠=︒,A .16【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并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先得出ABD ACF ∠=∠,进而得到AF 长,求出AB 出即可.【详解】CE BD ⊥ ,90BEF ∴∠=︒,90BAC ∠=︒ ,90CAF ∴∠=︒,90FAC BAD ∴∠=∠=︒ABD ACF ∴∠=∠.在ABD △和ACF △中【答案】10︒,80︒,140︒或20︒【详解】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P AB =时;当AP AB =时;当BA BP =解:∵130ABC ∠=︒,30ACB ∠=︒,+∵BAC ∠是ABP 的一个外角,∴20BAC APB ABP ∠=∠+∠=︒,∵AB AP =,∵AB AP=,20BAP∠=︒,∴180802BAPABP APB︒-∠∠=∠==︒;当BA BP=时,如图:∵BA BP=,∴20BAP BPA∠=∠=︒,∴180140ABP BAP BPA∠=︒-∠-∠=︒;当PA PB=时,如图:∵PA PB=,∴20BAP ABP∠=∠=︒;综上所述:当ABP是等腰三角形时,故答案为:10︒,80︒,140︒或20︒.11.(2023上·广东汕尾·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用一条长为21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5cm的等腰三角形吗?如果能,请求出另两边长.【答案】(1)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cm9cm9cm、、(2)能围成一个底边是5cm,腰长是8cm的等腰三角形【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周长,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1)设底边长为x cm,表示出腰长,然后根据周长列出方程求解即可;(1)求BD的长.(2)求BE的长.【答案】(1)4 (2)5,AE CD ⊥Q ,AD AC =,AE ∴平分CAD ∠,CAE DAE ∴∠=∠,在CAE V 和DAE 中,AC AD CAE DAE AE AE =⎧⎪∠=∠⎨⎪=⎩,()SAS CAE DAE ∴ ≌,CE DE ∴=,90ADE ACE ∠=∠=︒,设BE x =,则8CE DE x ==-,由勾股定理可得:222DE BD BE +=,()22284x x ∴-+=,解得:5x =,5BE ∴=.14.(2023上·浙江宁波·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AC =,ED AB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F DE =,(1)求证:CEF △是等腰三角形;(2)连接AD ,当AD BC ⊥,8BC =,CEF △的周长为16时,求DEF 的周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20【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 ACB ∠=∠,然后推出EDC ECD ∠=∠,DE EC =,结合已知条件,得到结论.当AD BC ⊥时,AB AC =,∴142BD CD BC ===, DEF 的周长DE DF EF =++,∴DEF 的周长CE EF CD =+++15.(2023上·湖北武汉·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的平分线,DF AB 交AE 的延长线于(1)若120BAC ∠=︒,求BAD ∠(2)求证:ADF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60度(2)见解析(1)求证:BD CE =;(2)若BD AD =,B DAE ∠=∠,求【答案】(1)见解析(2)108BAC ∠=︒【答案】(1)等腰;(2)3;(3)12;(4)30;(5)5cm【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对角对等边.(1)平行线的性质结合角平分线平分角,得到B C ∠=∠,即可得出结果;(2)平行线的性质结合角平分线平分角,得到A ABC CB =∠∠,进而得到AB AC =即可;(3)同法(2)可得:BD DE =,利用AB AD BD =+,求解即可;(5)同法(2)得到,PD BD PE CE ==,推出PDE △的周长等于BC 的长即可.掌握平行线加角平分线往往存在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1)∵AE BC ∥,∴,DAE B CAE C ∠=∠∠=∠,∵AE 平分DAC ∠,∴DAE CAE ∠=∠,∴B C ∠=∠,∴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2)∵BC 平分ABD ∠,AC BD ∥,∴,ABC DBC ACB DBC ∠=∠∠=∠,∴A ABC CB =∠∠,∴3AB AC ==;故答案为:3;(3)同法(2)可得:7BD DE ==,∴5712AB AD BD =+=+=;故答案为:12;(4)同法(2)可得:,FD BD CE EF ==,∴ADE V 的周长30AD AE DE AD AE DF EF AD AE BD CE AB AC =++=+++=+++=+=;故答案为:30;(5)同法(2)可得:,PD BD PE CE ==,∴PDE △的周长5cm PD PE DE BD CE DE BC =++=++==;故答案为:5cm .18.(2023上·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中)概念学习规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等角三角形”.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来三角形是“等角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角分割线”.(3)当ACD 是等腰三角形,DA DC =时,如图,则50ACD A ∠=∠=︒,50BCD A ∠=∠=︒∴100ACB ACD BCD ∠=∠+=︒∠;当ACD 是等腰三角形,DA AC =时,如图,则65ACD ADC ∠=∠=︒,50BCD A ∠=∠=︒,∴5065115ACB ∠=︒+︒=︒;当ACD 是等腰三角形,CD AC =的情况不存在;当BCD △是等腰三角形,DC BD =时,如图,则1803ACD BCD B ︒-∠=∠=∠=∴2603ACB ACD BCD ∠=+=∠∠当BCD △是等腰三角形,DB =则BDC BCD ∠=∠,设BDC BCD x ∠=∠=,则B ∠=则1802ACD B x ∠=∠=︒-,由题意得,180250x x ︒-+︒=,解得,2303x ︒=,∴8018023ACD x ︒∠=︒-=,∴3103ACB ︒∠=,综上所述:ACB ∠的度数为100。
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3.3 等腰三角形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知识点一 等角对等边
1.如图,在△ABC中,∠B=∠C,AB=5,则AC的长为( D )
A.2
B.3
C.4
D.5
2.如图,已知OC平分∠AOB,CD∥OB,若OD=8 cm,则CD等于( A )
A.8 cm B.4 cm
C.15 cm
D.20 cm
3.(课本P79练习T1改编)如图,在△ABC中,AB=AC,∠A=36°,BD平 分∠ABC交AC于点D,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A_B_C_,__△__A_B_D_,__△__B_D_C___.
4.如图,在△ABC中,BD⊥AC,∠A=50°,∠CBD=25°,若AC=3 cm,则AB=___3_c_m___.
C.8个
D.9个
考查角度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 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CD;③OB=OC. (1)上述三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 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成立的情形) (2)请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
9.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中,若AB=AC,则能被一条直线分成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点A,B是两
格点,如果点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那么这样
的点C有( C )
A.6个
B.7个
5.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过点D作DE⊥BC于点E, 并与CA的延长线交于点F,试判断△A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ADF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AB=AC, ∴∠B=∠C.∵DE⊥BC,∴∠DEB=∠DEC=90°, ∴∠BDE+∠B=90°,∠F+∠C=90°, ∴∠BDE=∠F.∵∠BDE=∠ADF, ∴∠ADF=∠F,∴AF=AD, ∴△ADF是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
么现象?
B D CB D C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 =∠C
3、BD = CD ,AD 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 = ∠ADC = 90°,AD为底边上的高
5、∠BAD = ∠CAD ,AD为顶角平分线 问题1、结论(2)用文字如何表述? A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0或22
4.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4和8,则该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0
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直角或钝 角吗?为什么?
补充例题:
(2)当A 140时,求BCD的度数;A
(3)当A 时,求BCD的度数;
D
B
C
在三角形ABC中,AB=AC,且AD ⊥BC,已知∠ 1=20°,求 ∠2=_____度,∠A=______度?
问题2、结论(3)、(4)、(B5)D C 用一句话可以归纳为什么?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1)“等腰三角形”是三线合一的大前提
(2)要注意是哪三线?
做一做2:画出手中等腰三角形 的某一底角平分线、对边(腰) 上的中线和高,看是否重合?
如图:BF为AC边上的高,BE
第十二章 轴对称
等腰三角形
魁星阁
金字 塔
侗寨吊脚楼
等腰三角形 一.基本概念
1.定义: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等腰三角形.
如图AB=AC, 三角形
就是等腰
2.等腰三角形的基本要素: 相等的两边叫做腰 另一边叫做 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顶角
A
腰腰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22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结合(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22 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结合1.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AB =AC ,∠BAC =45°,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过点B 作BE ⊥AC 于点E ,AD ,BE 交于点F ,H 为AB 的中点,连接EH ,CH ,FH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①∠BAD =∠CBE ;②EH ⊥AB ;③CE =12AF ;④AE =CE +CF ;⑤S △EFH =S △EHC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解析】【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22.5,67.5BAD CAD ABC ACB Ð=Ð=°Ð=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22.5CBE Ð=°,由此可判断①;先判断出Rt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即可判断②;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证出BCE AFE @V V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 AF =,在AE 上截取GE CE =,连接BG ,从而可得BG BC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67.5,45BGC CBG Ð=°Ð=°,从而可得12<CE BC ,据此可判断③;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AD 垂直平分BC ,从而可得BF CF =,再证出Rt CEF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得CE EF =,然后根据线段和差可得AE BE CE CF ==+,即可判断④;过点H 作HM AC ^于点M ,作HN BE ^于点N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EH 平分AEB 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HM HN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判断⑤.【详解】解:,45,AB AC BAC AD BC =Ð=°^Q ,122.5,67.52BAD CAD BAC ABC ACB \Ð=Ð=Ð=°Ð=Ð=°,BE AC ^Q ,9022.5CBE ACB \Ð=°-Ð=°,BAD CBE \Ð=Ð,说法①正确;,45BE AC BAC ^Ð=°Q ,Rt ABE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 BE =,H Q 为AB 的中点,EH AB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说法②正确;在BCE V 和AFE △中,22.590CBE FAE BE AE CEB FEA Ð=Ð=°ìï=íïÐ=Ð=°î,()BCE AFE ASA \@V V ,BC AF \=,如图,在AE 上截取GE CE =,连接BG ,则BE 垂直平分CG ,BG BC \=,67.5,18045BGC BCG CBG BGC BCG \Ð=Ð=°Ð=°-Ð-Ð=°,BGC CBG \Ð>Ð,2BC CG CE \>=,即12<CE BC ,12CE AF \<,说法③错误;,AB AC AD BC =^Q ,AD \垂直平分BC ,BF CF \=,22.5BCF CBF \Ð=Ð=°,45EFC BCF CBF \Ð=Ð+Ð=°,Rt CEF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 EF =,BE EF BF CE CF \=+=+,又AE BE =Q ,AE CE CF \=+,说法④正确;如图,过点H 作HM AC ^于点M ,作HN BE ^于点N ,Rt ABE Q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H 是AB 边上的中线,EH ∴平分AEB 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HM HN \=,1122EFH EHC S S EF HN CE HM \=×=×=V V ,说法⑤正确;综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4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各判定定理与性质是解题关键,较难的是⑤,通过作辅助线,利用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2.如图,BAC Ð的角平分线与BC 的垂直平分线DG 交于点,,D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若9,10AF BC ==,则ABC V 的周长为( )A .19B .28C .29D .38【答案】B【解析】【分析】连接BD 、DC ,证△BDE ≌△CDF ,可得CF=BE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知AE=AF ,即可求周长.【详解】解:连接BD 、DC ,∵AD 平分∠ BAC ,,DE AB DF AC ^^,∴DE=DF ,∵AD=AD ,∴Rt △ADE ≌Rt △ADF ,∴AE=AF=9,∵DG 垂直平分BC ,∴BD=DC ,∴Rt △BDE ≌Rt △CDF ,∴BE=CF ,ABC V 的周长=AB+AC+BC=AF-CF+AE+BE+BC=2AF+BC=28,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依据已知条件,恰当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3.如图,∠BAC与∠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BE=BC,PB与CE交于点H,PG∥AD交BC于点F,交AB于点G.有下列结论:①GA=GP;②S△PAC:S△PAB=AC:AB;③BP垂直平分CE;④FP=F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解析】【分析】①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②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结论;③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结果;④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①∵AP平分∠BAC,∴∠CAP=∠BAP,∵PG∥AD,∴∠APG =∠CAP ,∴∠APG =∠BAP ,∴GA =GP ;②∵AP 平分∠BAC ,∴P 到AC ,AB 的距离相等,∴S △PAC :S △PAB =AC :AB ,③∵BE =BC ,BP 平分∠CBE ,∴BP 垂直平分CE (三线合一),④∵∠BAC 与∠CB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点P 也位于∠BCD 的平分线上,∴∠DCP =∠BCP ,又∵PG ∥AD ,∴∠FPC =∠DCP ,∴∠FPC =∠BCP ,∴FP =FC ,故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BC V 中,60BAC Ð=°,ABC Ð、ACB Ð的平分线交于E ,D 是AE 延长线上一点,且120BDC Ð=°.下列结论:①120Ð=°BEC ;②DB DE =;③2BDE BCE Ð=Ð.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BC+∠AC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BC+∠ECB ,然后求出∠BEC=120°,判断①正确;过点D 作DF ⊥AB 于F ,DG ⊥AC 的延长线于G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F=DG ,再求出∠BDF=∠CDG ,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BDF 和△CDG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D=CD ,再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DBC=3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BE=∠DEB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D=DE ,判断②正确,再求出B ,C ,E 三点在以D 为圆心,以BD 为半径的圆上,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可得∠BDE=2∠BCE ,判断③正确.详解:∵60BAC Ð=°,∴18060120ABC ACB Ð+Ð=°-°=°,∵BE 、CE 分别为ABC Ð、ACB Ð的平分线,∴12EBC ABC Ð=Ð,12ECB ACB Ð=Ð,∴11()1206022EBC ECB ABC ACB Ð+Ð=Ð+Ð=´°=°,∴180()18060120BEC EBC ECB Ð=°-Ð+Ð=°-°=°,故①正确.如图,过点D 作DF AB ^于F ,DG AC ^的延长线于G ,∵BE 、CE 分别为ABC Ð、ACB Ð的平分线,∴AD 为BAC Ð的平分线,∴DF DG =,∴36090260120FDG Ð=°-°´-°=°,又∵120BDC Ð=°,∴120BDF CDF Ð+Ð=°,120CDG CDF Ð+Ð=°.∴BDF CDG Ð=Ð,∵在BDF V 和CDG V 中,90BFD CGD DF DGBDF CDG Ð=Ð=°ìï=íïÐ=Ðî,∴BDF V ≌()CDG ASA V ,∴DB CD =,∴1(180120)302DBC Ð=°-°=°,∴30DBC DBC CBE CBE Ð=Ð+Ð=°+Ð,∵BE 平分ABC Ð,AE 平分BAC Ð,∴ABE CBE Ð=Ð,1302BAE BAC Ð=Ð=°,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0DEB ABE BAE ABE Ð=Ð+Ð=Ð+°,∴DEB DBE Ð=Ð,∴DB DE =,故②正确.∵DB DE DC ==,∴B 、C 、E 三点在以D 为圆心,以BD 为半径的圆上,∴2BDE BCE Ð=Ð,故③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结论有①②③,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性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特别是③的证明.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二、填空题5.已知:△ABC 是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点P 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点O 是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当P 、O 同时在不等边△ABC 的内部时,那么∠BOC 和∠BPC 的数量关系是___.【答案】4360BOC BPC Ð=Ð-°【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2180BAC BPC Ð=Ð-°;再根据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2BOC BAC Ð=Ð,进而得出BOC Ð和BPC Ð的数量关系.【详解】解:BP Q 平分ABC Ð,CP 平分ACB Ð,12PBC ABC \Ð=Ð,12PCB ACB Ð=Ð,180()BPC PBC PCB \Ð=°-Ð+Ð180(=°-11)22ABC ACB Ð+Ð1180()2ABC ACB =°-Ð+Ð1180(180)2BAC =°-°-Ð1902BAC =°+Ð,即2180BAC BPC Ð=Ð-°;如图,连接AO .Q 点O 是这个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A OB OC \==,OAB OBA \Ð=Ð,OAC OCA Ð=Ð,OBC OCB Ð=Ð,1802AOB OAB \Ð=°-Ð,1802AOC OAC Ð=°-Ð,360()BOC AOB AOC \Ð=°-Ð+Ð360(18021802)OAB OAC =°-°-Ð+°-Ð,22OAB OAC=Ð+Ð2BAC=Ð2(2180)BPC =Ð-°4360BPC =Ð-°,故答案为:4360BOC BPC Ð=Ð-°.【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6.同学们,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1)如图1,以等边ABC V 的边BC 为腰作等腰直角BCD △,其中90DBC Ð=°,BD BC =,点D 、点A 都是在BC 的同侧,延长BD 、CA 交于点M ,连接AD ,求MAD ∠的度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作BN 平分DBC Ð交AC 于点N ,求证:MD CN =;(3)如图3,将图(1)的CBD V 沿着BC 翻折得到1CBD △,连接1AD ,P 为1AD 中点,连接BP 并延长交1CD 于点Q ,请猜测CQ 、BP 、PQ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45MAD Ð=°;(2)见解析;(3)PQ BP CQ=+【解析】【分析】(1)ABC V 为等边三角形,BDC V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求;(2)作60EMA Ð=°交AD 延长线于E ,再证明AME BCN V V ≌即可求出CN DM =;(3)在PQ 上截取PG BP =连AG CG 、,得到1AB BD =,知道P 1AD 中点,可得1111,2BP AD ABP PBD ABD ^Ð=Ð=Ð,知道BP AP ^,得到AP 为BG 垂直平分线,再用角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出PQ BP CQ 、、三者关系.【详解】解:(1)如图,∵ABC V 为等边三角形∴60;ABC BAC ACB AB AC BC Ð=Ð=Ð=°==∵BDC V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DBC Ð=°,BD BC BA==∴30;75DBA DAB BDA Ð=°Ð=Ð=°∴18045MAD DAB BAC Ð=°-Ð-Ð=°(2)如图,作60EMA Ð=°交AD 延长线于E∵90,60MBC ACB Ð=°Ð=°∴30;BMA ABM ACB EMAÐ=Ð=°Ð=Ð∴AB AM BC==∵BN 平分MBCÐ∴45NBC EAM Ð=Ð=°∴()AME BCN ASA V V ≌∴ME CN=603030;304575EMD EDM Ð=°-°=°Ð=°+°=°∵∴75MED MDE Ð=Ð=°∴ME DM=∴CN DM=(3)如图,在PQ 上截取PG BP =连AG CG、∵1,AB BC BD BC==∴1AB BD =∵P 为1AD 中点∴1111,2BP AD ABP PBD ABD ^Ð=Ð=Ð∵160,90,ABP CBD Ð=°Ð=°∴1150ABD Ð=°∴11175,15ABP PBD BAD AD B Ð=Ð=°Ð=Ð=°∵BP AP^∴AP 为BG 垂直平分线∴,75AG AB AC AGB ABG ==Ð=Ð=°∴180105,AGQ AGB AGC ACGÐ=°-Ð=°Ð=Ð∵1105,ACQ ACB BCD Ð=Ð+Ð=°∴AGQ ACQÐ=Ð∴AGQ AGC ACQ ACG Ð-Ð=Ð-Ð,即GCQ CHQ Ð=Ð∴GQ CQ =∴PQ PG QG PB CQ=+=+【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灵活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ABC V 中,42B Ð=°,50C Ð=°,通过尺规作图,得到直线DE 和射线AF ,仔细观察作图痕迹,完成下列问题:(1)直线DE 是线段AB 的________线,射线AF 是EAC Ð的________线;(2)求EAF Ð的度数.【答案】(1)线段垂直平分;角平分(2)23°【解析】【分析】(1)根据作图痕迹判断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1)解:根据作图痕迹可知,直线DE 是线段AB 的线段垂直平分线;射线AF 是EAC Ð的角平分线;(2)∵DE 垂直平分AB∴AE BE=∴42BAE B Ð=Ð=°∵50C Ð=°∴180180504828BAC B C Ð=°-Ð-Ð=°-°=-°°∴884246EAC BAC BAE Ð=Ð-Ð=°-°=°∵AF 平分EACÐ∴11462322EAF EAC Ð=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相关性质并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8.某地有两所大学和两条相交叉的公路,如图所示(点M ,N 表示大学,AO ,BO 表示公路).现计划修建一座物资仓库,希望仓库到两所大学的距离相等,到两条公路的距离也相等.(1)你能确定仓库应该建在什么位置吗?在所给的图形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2)阐述你设计的理由.【答案】(1)仓库在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和∠AOB 的平分线的交点上.(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 连接MN ,分别以之为圆心进而画圆求解,做出其垂直平分线DE(2)再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做角平分线考点:基本作图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几种基本变换的作图方法,准确找到关键点的对应点.9.如图,两条公路OA与OB相交于点O,在∠AOB的内部有两个小区C与D,现要修建一个市场P,使市场P到两条公路OA、OB的距离相等,且到两个小区C、D的距离相等.(1)市场P应修建在什么位置?(请用文字加以说明)(2)在图中标出点P的位置(要求:用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作法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得出答案.【详解】(1)点P应修建在∠AOB的角平分线和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2)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正确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0.有公路l1同侧、l2异侧的两个城镇A,B,如下图.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信号发射塔,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公路l1,l2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C 应修建在什么位置?请用尺规作图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注明点C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画法)【答案】答案作图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知道,点C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二是在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上,所以点C应是它们的交点.【详解】解:连接A,B两点,作AB的垂直平分线,作两直线交角的角平分线,交点有两个.(1)作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OD或OE;(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FG;则射线OD,OE与直线FG的交点C1,C2就是所求的位置.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11.如图,七年级(1)班与七年级(2)班的学生分别在M、N两处参加植树劳动,现要设一个茶水供应点,使茶水供应点到两个班的距离相等(不写作法、要求保留作图痕迹).(1)若茶水供应点P设在道路AB上,请你作出点P;(2)若茶水供应点Q设在道路AB、AC的交叉区域内,并且使点Q到两条道路的距离相等,请你作出点Q.【答案】(1)MN的垂直平分线与AB的交点;(2)∠BAC的平分线与MN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解析】【详解】解:(1)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与AB的交点即为点P,如下图:(2)点Q是∠BAC的平分线与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如下图:12.请你先在BC上找一点P,使点P到AB、AC的距离相等,再在射线AP上找一点Q,使QB=QC.【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利用网格特点作∠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P ,则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点P 到AB 、AC 的距离相等,再利用网格特点过BC 的中点作BC 的垂线交AP 于Q ,则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QB =QC .【详解】解:如图,点P 和点Q 为所作.13.如图所示,已知AOB Ð和两点M 、N ,求作一点P ,使得点P 到AOB Ð的两边距离相等且PM PN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要使点P 到AOB Ð的两边距离相等,则P 应在AOB Ð的角平分线上,要使PM PN =,则点P 在MN 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满足题设的点P 就是MN 的垂直平分线与AOB Ð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详解】要使点P 到AOB Ð的两边距离相等,则P 应在AOB Ð的角平分线上,要使PM PN =,则点P 在MN 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满足题设的点P 就是MN 的垂直平分线与AOB Ð的角平分线的交点,作AOB Ð的角平分线C O ,再作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交OC 于点P ,如图所示:【点睛】本题是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垂直平分线性质的考查,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垂直平分线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如图,点M,N分别是∠AOB的边OA,OB上的点,OM=3,ON=7,在∠AOB内有一点G,到边OA,OB的距离相等,且满足GM=GN.(1)尺规作图:画出点G(要求:保留作图痕迹);(2)试证明:∠OMG+∠ONG=180°;(3)若P,Q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且满足GP=GQ,则当OP=4时,OQ的长度为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4或6【解析】【分析】(1)作OP平分∠AOB,作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EF,EF交OP于点G,点G即为所求;(2)证明△OGK≌△OGH(AAS),推出OK=OH,GK=GH,由GM=GN,∠GKM=∠GHN=90°,推出Rt△GKM≌Rt△GHN(HL),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3)首先求出OK=OH=5,PK=1,然后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如图,点G即为所求.(2)证明:作GK⊥OA于K,GH⊥OB于H.∵∠GOK=∠GOH,∠GKO=∠GHO=90°,OG=OG,∴△OGK≌△OGH(AAS),∴OK=OH,GK=GH,∵GM=GN,∠GKM=∠GHN=90°,∴Rt△GKM≌Rt△GHN(HL),∴∠KGM=∠HGN,∴∠MGN=∠KGH,∵∠KGH+∠AOB=180°,∴∠MGN+∠AOB=180°,∴∠OMG+∠ONG=180°;(3)如图,∵OK=OH,MK=NH,∴OM+ON=OK﹣KM+OH+HN=2OK=10,∴OK=OH=5,∵OP=4,∴PK=5﹣4=1,∵GP=GQ,∴当点Q在线段OH上时,OQ=OP=4,当点Q′在OH的延长线上时,OQ′=5+1=6,故答案为4或6.【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1)如图1,利用网格线,作出三角形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2)如图2,利用网格线:①在BC上找一点P,使点P到AB和AC的距离相等;②在射线AP上找一点Q,使QB=QC.【答案】(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再顺次连接即可;(2)①借助网格作出∠CAB的角平分线,则∠CAB的角平分线与BC的交点即为所求;②借助网格作出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则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与射线AP的交点即为所求.【详解】解:(1)如图所示:;(2)①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②如图所示,点Q即为所求.【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作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正确借助网格作图是解题关键.16.已知直线l及位于其两侧的两点A,B,如图:∠.(1)在图①中的直线l上求一点Q,是直线l平分AQB(2)能否在直线l上找一点,使该点到点A,B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最大?若能,直接在图②作出该点的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详解】分析:(1)作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交直线l与点Q,连接BQ,由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求出△BDQ≌△B′DQ,再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出;(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AB,线段AB交直线l于点O,则点O为所求.详解:(1)如图,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BA¢并延长交直线l于点Q,点Q即为所求.(2)如图: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结AB¢并延长交直线l于点P,点P即为所求.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各题的知识点是解题关键.17.如图,方格纸上画有AB 、CD 两条线段,按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1)请你在图(1)中画出线段AB 关于CD 所在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2)请你在图(2)中添上一条线段,使图中3条线段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画出所有情形.(3)如图(3),已知AOB Ð和C 、D 两点,求作一点P ,使PC PD =,且P 到AOB Ð两边的距离相等.【答案】见解析【解析】【详解】分析:(1)做BO ⊥CD 于点O ,并延长到B′,使B′O=BO ,连接AB 即可;(2)轴对称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3)作出∠AOB 的平分线;作出CD 的中垂线;找到交点P 即为所求.详解:(1)(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作CD 的中垂线和ADB Ð的平分线,两线交点即为点P .点睛:1)(2)两个小题考查对称轴作图,掌握画图的方法和图形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作法以及垂直平分线的作法,解答此题要明确两点:(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中垂线上的点到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8.(1)作图题:某学校正在进行校园环境的改造工程设计,准备在校内一块四边形花坛内栽上一棵黄桷树.如图,要求黄桷树的位置点P到边AB、BC的距离相等,并且点P到点A、D的距离也相等.请用尺规作图作出栽种黄桷树的位置点P(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用如图(1)所示的瓷砖拼成一个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成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2)、图(3)、图(4)中各画出一种拼法.(要求三种拼法各不相同,所画图案中的阴影部分用斜线表示)【答案】(1)图形见解析(2)图形见解析【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到边AB、BC的距离相等的点在∠ABC的平分线上,到点A、D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上,点P即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的交点.(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法则去画即可,有多种图形.试题解析:(1)作出∠ABC的角平分线,作出线段AD的中垂线,交点即为点P.(2)所作图形如下所示:。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4篇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4篇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感谢您的欣赏。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P138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因为所以BAD≌CAD(SSS).所以∠B=∠C.[生乙]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顶角∠BAC的角平分线AD,因为所以BAD≌CAD.所以BD=CD,∠BDA=∠CDA=∠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ABC=∠C=∠BDC,•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BD=BC=AD,所以∠ABC=∠C=∠BDC.∠A=∠ABD(等边对等角).设∠A=x,则∠BDC=∠A+∠ABD=2x,从而∠ABC=∠C=∠BDC=2x.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在ABC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Ⅲ.随堂练习(一)课本P141练习1、2、3.练习1.如下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答案:(1)72°(2)30°2.如右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边BC上的高,标出∠B、∠C、∠BAD、∠DAC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答案:∠B=∠C=∠BAD=∠DAC=45°;AB=AC,BD=DC=AD.3.如右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P138~P140,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47─1、3、4、8题.(二)1.预习课本P141~P143.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Ⅵ.活动与探究如右图,在ABC中,过C作∠BAC的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D,DE∥AB交AC于E.求证:AE=CE.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果:证明:延长CD交AB的延长线于P,如右图,在ADP 和ADC中ADP≌ADC.∠P=∠ACD.又DE∥AP,∠4=∠P.∠4=∠ACD.DE=EC.同理可证:AE=DE.AE=CE.板书设计§14.3.1.1等腰三角形(一)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二、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三、例题分析四、随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2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现实生活中,等腰三角形的应用比比皆是.所以,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进一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不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从思想方法和知识储备上,为今后研究“四边形”和“圆”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是几何论证过程中,证明“两个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条重要线段重合”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两个角相等”等结论的重要理论依据.教学重点:1. 让学生主动经历思考和探索的过程.2. 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探究过程.二、学情分析本年级的学生已经研究过一般三角形的性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动手能力强,善于与同伴交流,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准备.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基础不同,在学习中必然会出现相异构想,这也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关注的一点.三、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3.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2.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经历了观察、动手实践、猜想、验证等数学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类比迁移的能力.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和质疑,提高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感受到等腰三角形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必要性.2.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结论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3.通过小组合作,发展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体验合作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四、教法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采取了激疑引趣——猜想探究——应用体验——建构延伸的教学模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已研究了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让你联想到等腰三角形?首先让学生明确:本学段的几何图形都是按一般的到特殊的顺序研究的.通过学生描述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以及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必要性.剪纸游戏你能利用手中的这个矩形纸片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注意安全呦!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利用对折纸片,再“剪一刀”就是就得到了两条“腰”;可能还有的同学会利用正方形的折法,获得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能还有同学先画图,再依线条剪得.在这个过程中,注重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更好的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不失时机的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使活动更加深入,课堂充满愉悦和温馨.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因此,我力求让学生关注剪法的理性思考.我设计了问题:你是如何想到的? 为的是剖析学生的思维过程:“折叠”就是为了得到“对称轴”,“剪一刀”就是就得到了两条“腰”,由“重合”保证了“等腰”.这样就建立了“操作”与“证明”的中间桥梁.从实际操作中得到证明的方法,也为发现“三线合一”做了铺垫.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还有什么性质?请提出你的猜想,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在学案上.合作小组活动规则:1、有主记录员记录小组的结论;2、定出小组的主发言人(其它同学可作补充);3、小组探究出的结论是什么?4、说明你们小组所获得结论的理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二: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学情分析: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相异构想,数学猜想的初始叙述不准确,甚至不正确,但我不会立即去纠正他们,而是让同学们不断地质疑﹑辨析、研讨和归纳,逐渐完善结论.让他们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的生态环境.通过设置恰当的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动手实践、猜想、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这种探究的学习过程,恰恰是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1)在此环节中,我的教学要充分把握好“四让”: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这种教学方式,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还给学生,不怕学生说不好,不怕学生出问题,其实学生说不好的地方、学生出问题的地方都正是我们应该教的地方,是教学的切入点、着眼点、增长点.(2)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听取和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指导.巩固知识1.等腰三角形顶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00°,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内化知识1.如图1,在△ABC中,AB=AC,AD⊥BC,∠BAC=120°你能求出∠BAD的度数吗?知识迁移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简单地叙述理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拓展延伸如图2,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AD=AE,你能说明BD=EC?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基础、经验和能力的差异,我为学生提供了层次分明的反馈练习.将练习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拾阶而上,逐步掌握知识,使学困生达到简单运用水平,中等生达到综合运用水平,优等生达到创建水平.畅谈收获总结活动情况,重在肯定与鼓励.引导学生从本课学习中所得到的新知识,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新旧知识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反思,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回顾探究过程中所用到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反思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继续,更重要的是一种提高和发展自己的过程.基础性作业:P65 习题1、2、3、4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在△BAD与△CAD中,
AB AC
BD CD
AD AD
∴△BAD≌△CAD (SSS)
∴∠B=∠C
D
由△BAD≌△CAD,还可以得出∠BAD=∠CAD,∠BDA=∠CDA,从而
AD⊥BC.这也就证明了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上的中线AD平分顶角∠BAC
设∠A=x,则∠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解得 x=36°
【点睛】在含多个等腰三角形的图形中求角时,常常利用方程思想,通过
所以,在△ABC中,∠A=36°,∠ABC=∠C=72°
内角、外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求解.
证明:作底边BC的中线AD.
在△BAD与△CAD中,
AB AC
BD CD
AD AD
∴△BAD≌△CAD (SSS)
∴∠B=∠C
D
还有其他的证法吗?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证明:作顶角∠BAC的平分线AD.
8
的钢管_____根.
9.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解:∵AB=AD=DC
∴∠B=∠ADB,∠C=∠DAC
又∵∠BAD=26°
∴∠B=∠ADB=(180°-26°)÷2=77°
∴∠C=∠DAC=∠ADB÷2=77°÷2=38.5°
10.如图,已知D是BC上一点,且 = = .证明:3∠1 − ∠2 = 180°.
初中数学难点之八: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难点之八: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初中数学重点考察内容,也是学习的难点。
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1. 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两条相等的边叫做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另一边叫做底边,底边与腰形成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2. 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中线是对称轴(底边的高、顶角的角的角平分线都是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3. 判定(1)两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两个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二、等边三角形1. 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 性质(1)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中线是对称轴(2)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每个角都为60º(3)等边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3. 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内角是60º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1. 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2. 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中,30º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4)勾股定理:a2+b2=c2(a、b为直角边,c为斜边)3. 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或者两个锐角和为90º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2)一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有a2+b2=c2(a、b、c为三角形的三个边),则三角行为直角三角形四、基础题型1. 例题1如图,边长为4的等边Δ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EF⊥AC于点F,G为EF的中点,连接DG,则DG的长为?解:连接DE,因为:EF⊥AC,∠C=60º所以∠FEC=30º,因为:ΔABC为等边三角形,DE为中位线所以有:2. 考察知识点(1)等边三角形及内角为60º(2)三角形中位线(3)直角三角形30度内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4)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3. 解题思路和技巧DG是非常孤立的,既不是中位线,也不平行某一边,即不是三角形的某一边,也不是规则四边形的边,很难下手,因此必须画辅助线把DG融入某个三角形内,因为D、E分别是所在边的中点,连接起来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因此连接DE,尝试解题。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等腰三角形
解:设xs后,△PQB为等腰三角形. ∵∠B=90°, ∴PB=QB. 由题意得PB=(12-x)cm,BQ=2xcm, ∴12-x=2x,解得x=4. 即4s后,△PQB为等腰三角形.
14 【中考·南京】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 请画出以A为一个顶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正方形ABCD 的边上,且含边长为3的所有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 形.(要求:只要画出示意图,并在所画等腰三角形长 为3的边上标注数字3即可)
C.三条D.一条或三条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 不等边三角形; ③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两条边相等.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D.③
3 【杭州期末】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10,则
腰长可以是( D ) A.1 B.3 C.5 D.7
解:如图.
1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x-2,4x-3,6- 2x,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解:①当3x-2是底边长时,腰长为4x-3,6-2x, ∴4x-3=6-2x, ∴x=1.5, ∴4x-3=6-2x=3,3x-2=2.5.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3+3+2.5=8.5;
②当4x-3是底边长时,腰长为3x-2,6-2x, ∴3x-2=6-2x, ∴x=1.6, ∴3x-2=6-2x=2.8,4x-3=3.4.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8+2.8+3.4=9; ③当6-2x是底边长时,腰长为3x-2,4x-3, ∴3x-2=4x-3,∴x=1,∴3x-2=4x-3=1,6-2x =4,∵1+1<4,∴不能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8.5或9.
8
【浙江自主招生】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
它 的 周 长 分 成 12 和 9 两 部 分 , 则 腰 长 为
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考查角度二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线段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
1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DC中,AD=CD,且AB∥DC,CB⊥AB于点B, C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CE=CB; (2)连接BE,请写出BE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B.AD平分∠BAC
C.AB=2BD
D.∠B=∠C
7.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若△ABC的周长为36, △ABD的周长为30,求AD的长.
解:∵AB=AC,AD平分∠BAC,∴BD=CD. ∵△ABC的周长为36,∴AB+BC+AC=36, ∴AB+BD=18. ∵△ABD的周长为30, ∴AB+BD+AD=30, ∴AD=30-18=12.
∠OPP′的度数为( B )
A.40° B.50°
C.70°
D.80°
3.某城市几条道路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CD,AE与AB的夹角为 48°,若CF与EF的长度相等,则∠C的度数为___2_4_°___.
4.(课本P77练习T3改编)如图,在△ABC中,AD=BD=BC,若∠DBC= 28°,求∠ABC和∠C的度数. 解:设∠A=x°.∵AD=BD, ∴∠ABD=∠A=x°,∴∠BDC=2x°. ∵BD=BC,∴∠C=∠BDC=2x°. ∵∠DBC=28°,∠BDC+∠C+∠DBC=180°, ∴2x+2x+28=180,∴x=38, ∴∠C=76°,∠ABC=∠ABD+∠DBC=38°+28°=66°.
8.如图,在△ABC中,AB=AC,AD是边BC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 证:∠CBE=∠BAD.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复习及练习(含解析):等腰三角形
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例题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例题2】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求证:BC=AB .【例题7】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A .B .C .D .不能确定【例题3】如图,已知AC ⊥BC ,BD ⊥AD ,AC 与BD 交于点O ,AC=BD.求证:(1)BC=AD ;(2)△OAB 是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12C AA.B.C.D.不能确定2.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不含端点),AD=B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BC B.AC=BC C.∠A>∠ABC D.∠A=∠ABC3.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 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A.1个B.2个C.3个D.3个以上4.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A.2+2B.2+C.4 D.3二、解答题5.已知:在△ABC中,AB=AC,D为AC的中点,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6.如图,在△ABC中,过C作∠BAC的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D,DE∥AB交AC于E.求证:AE=CE.7.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 (如图).求证:AB=AC .8.已知: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求证:AB=AD .9.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是△ABC 的平分线.求证:BD=CE .10.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E 、CF 分别是△ABC 的高.E DCAB11.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求证:BD=CE .1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求:CD 的长.13.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求证:BD=AB .1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这个角的平分线把对边分成两条线段.求证: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2倍.已知:在Rt △ABC 中,∠A=90°,∠ABC=2∠C ,BD 是∠ABC 的平分线.1415.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C=AB .求证:∠BAC=30°.16.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 .17.一个直角三角形房梁如图所示,其中BC ⊥AC ,∠BAC=30°,AB=10cm , CB 1⊥AB ,B 1C ⊥AC 1,垂足分别是B 1、C 1,那么BC 的长是多少?18.如图,△ABC 中,AB=AC ,∠A=36°,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D 为垂足,连接EC .(1)求∠ECD 的度数;(2)若CE=5,求BC 长.12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一、等腰三角形含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常见题:已知两边长和第三边,求周长。
例题: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4,求周长,注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例如:已知AB=AC ,∠B=∠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注意:只有等腰三角形才有三线合一。
[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BC 上,且BD=DC=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D CAB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4. [例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 (如图). 求证:AB=AC . 证明:∵AD ∥BC ,∴∠1=∠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 ∴∠B=∠C , ∴AB=AC (等角对等边). 练习:已知: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 求证:AB=AD .证明:∵AD ∥BC ,∴∠ADB=∠D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BD 平分∠ABC , ∴∠ABD=∠DBC , ∴∠ABD=∠ADB , ∴AB=AD (等角对等边).[例3]如图(1),标杆AB 的高为5米,为了将它固定,需要由它的中点C•向地面上与点B 距离相等21EDABDCAB的D 、E 两点拉两条绳子,使得D 、B 、E 在一条直线上,量得DE=4米,•绳子CD 和CE 要多长?(1)EDCA B (2)分析:这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解决这类型问题,需要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本题是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腰长的问题. 一、复习知识要点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2.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性质是: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二、例题例:如图,五边形ABCDE 中AB=AE ,BC=DE ,∠ABC=∠AED ,点F 是CD 的中点.•求证:AF ⊥CD.分析:要证明AF ⊥CD ,而点F 是CD 的中点,联想到这是等腰三角形特有的性质,•于是连接AC 、AD ,证明AC=AD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结论.证明:连接AC 、AD 在△ABC 和△AED 中()()()AB AE ABC AED BC ED =⎧⎪∠=∠⎨⎪=⎩已知已知已知 ∴△ABC ≌△AED (SAD )∴AC=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又∵△ACD 中AF 是CD 边的中线(已知)EDCABF ∴AF ⊥CD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三、练习 (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A .顶角的平分线B .底边上的高C .底边上的中线D .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2.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7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7cm B .22cm C .18cm 或15cm D .18cm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30° B .50° C .60° D .40°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 C .40° D .80°5.如图1,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若∠A=18°,则∠GEF 的度数是( )A .80°B .90°C .100°D .108°E DCABHFG如图1答案:1.D 2.C 3.D 4.C 5.B 如图2 (二)、填空题6.等腰△ABC 的底角是60°,则顶角是________度. 7.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指___________.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n °,则两个底角的角平分线所夹的钝角是_________.9.如图2,△ABC 中AB=AC ,EB=BD=DC=CF ,∠A=40°,则∠EDF•的度数是_____. 10.△ABC 中,AB=AC .点D 在BC 边上(1)∵AD 平分∠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D 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ABC 中,∠A=65°,∠B=50°,则AB :BC=_________.12.已知AD 是△ABC 的外角∠EAC 的平分线,要使AD•∥BC ,•则△ABC•的边一定满足________. 13.△ABC 中,∠C=∠B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E=•2cm ,•且DE•∥BC ,•则AD=________. 答案:6.60 7.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8.(90+12n )° 9.70° 10.略 11.1 12.AB=AC 13.2cm 14.30海里 (三)、解答题15.如图,CD 是△ABC 的中线,且CD=12AB ,你知道∠ACB 的度数是多少吗?由 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请叙述出来与你的同伴交流.DCAB1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CB=CD ,求证:∠ABC=∠ADC.DCAB17.如图,△ABC 中BA=BC ,点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DF ⊥AC 于F 交BC 于E ,• 求证:△DBE 是等腰三角形.ED CABF答案:15.∠ACB=90°.结论:若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6.连接BD ,∵AB=AD ,∴∠ABD=∠ADB .∵CB=CD ,∴∠CBD=∠CDB . ∴∠ABC=∠ADC 17.证明∠D=∠BED等边三角形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求证:BC=12AB . ABDC AB分析: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 .[例5]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m ,∠A=30°,立柱BD 、DE 要多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DE=12AD ,BC=12AB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14AB . [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 ,求腰上的高.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 求:CD 的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DC 中,AC=2a ,而∠DAC 是△ABC的一个外角,则∠DAC=15°×2=30°,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可求出CD .等边三角形一、复习知识要点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D C AEBDCA二、练习(一)、选择题1.正△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D和CE交于点I,则∠BIC等于()A.60°B.90°C.120°D.150°2.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3.如图,D、E、F分别是等边△ABC各边上的点,且AD=BE=CF,则△DEF•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B.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等边三角形DA B F21EDCAB4.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B=30°,AD=2cm,则AB的长度是()A.2cm B.4cm C.8cm D.16cm5.如图,E是等边△ABC中AC边上的点,∠1=∠2,BE=CD,则对△ADE的形状最准备的判断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D.不能确定形状答案:1.C 2.D 3.A 4.C 5.B(二)、填空题6.△ABC中,AB=AC,∠A=∠C,则∠B=_______.7.已知AD是等边△ABC的高,BE是AC边的中线,AD与BE交于点F,则∠AFE=______.8.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分别是_____________.9.△ABC中,∠B=∠C=15°,AB=2cm,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CD•的长度是_______.答案:6.60° 7.60°8.三;三边的垂直平分线 9.1cm (三)、解答题10.已知D 、E 分别是等边△ABC 中AB 、AC 上的点,且AE=BD ,求BE 与CD•的夹角是多少度? 11.如图,△ABC 中,AB=AC ,∠BAC=120°,AD ⊥AC 交BC•于点D , •求证:•BC=3AD.D CAB12.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AD 交CE 于H ,①求证:△BCE ≌△ACD ; ②求证:CF=CH ;③判断△C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EDABHF13.如图,点E 是等边△ABC 内一点,且EA=EB ,△ABC 外一点D 满足BD=AC ,且BE 平分∠DBC ,求∠BDE 的度数.(提示:连接CE )EDCA答案:10.60°或120°11.∵AB=AC ,∠BAC=120°,∴∠B=∠C=30°,∴在Rt △ADC 中CD=•2AD ,•∵∠BAC=120°,∴∠BAD=120°-90°=30°, ∴∠B=∠BAD ,∴AD=BD ,∴BC=3AD 12.①∵∠ACB=∠DCE=60°,∴∠BCE=∠ACD . 又∵BC=AC ,CE=CD , ∴△BCE ≌△ACD ; ②证明△BCF ≌△ACH ; ③△CFH 是等边三角形.13.连接CE ,先证明△BCE ≌△ACE 得到∠BCE=∠ACE=30°,再证明△BDE•≌△BCE 得到∠BDE=∠BCE=30° Ⅲ、随堂练习,变式训练练习1:请同学们做课本51页的练习第一题,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补充一下题目: 求等腰三角形个角度数:(1)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的度数为36°. (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的度数为110°.学生思考,练习,教师指导,并给出答案,之后引导学生对以上这种类型的题目存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等腰三角形》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等腰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八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等腰三角形》一节,通过介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几何图形的学习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会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等腰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和实例。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等腰三角形模型,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等腰三角形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实例,如金字塔、塔吊等,引导学生关注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提问:你们认为等腰三角形有哪些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尝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轴对称变换、全等三角形、垂直平分线和尺规作图的基础上,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其重要性质,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也是后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知识的重要储备,我们常常利用它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两直线垂直,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4、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感受图形中的动态美、和谐美、对称美,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4、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
2、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美丽的图案,其中一些是平面几何图形,接下来我们观察几幅图片,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图形?(课件向学生展示平常见到的有关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学生观察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等腰三角形,初步感知等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用美丽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勤观察,肯思考的学习习惯。
八年级下册数学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两边相等。
下面是关于等腰三角形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性质:
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等于底边的两个角)相等。
2. 等腰三角形的高(从底边垂直向上的线段)同时也是中线(连接底边中点与顶点的线段)和角平分线(将顶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3.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长度与高(或底角的正弦)计算。
4. 等腰三角形可以用勾股定理推导出其顶点到底边中点的距离公式($d = \sqrt{l^2 - \frac{b^2}{4}}$,其中$d$为距离,$l$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长度,$b$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
5.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直角($90^\circ$)且另一个角为$45^\circ$。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等腰三角形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计算几何和三角函数等领域。
因此,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 (2014•广东,第9题3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它的周长为()A.17 B.15 C.13 D.13或17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由于未说明两边哪个是腰哪个是底,故需分:(1)当等腰三角形的腰为3;(2)当等腰三角形的腰为7;两种情况讨论,从而得到其周长.解答:解:①当等腰三角形的腰为3,底为7时,3+3<7不能构成三角形;②当等腰三角形的腰为7,底为3时,周长为3+7+7=17.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7.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2. (2014•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第10题3分)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来源:学**网]3.(2014·浙江金华,第8题4分)如图,将Rt△ABC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连结AA′,若∠1=20°,则∠B的度数是【】A.70°B.65°C.60°D.55°【答案】B.【解析】4. (2014•扬州,第7题,3分)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第1题图)==,MN[来源:学**网]二.填空题1. (2014•广东,第16题4分)如图,△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45°得到△A′B′C′,若∠BAC=90°,AB=A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1.考点:旋转的性质.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旋转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C=1,AF=FC′=AC′=1,进而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解:∵△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45°得到△A′B′C′,∠BAC=90°,AB=AC=,∴BC=2,∠C=∠B=∠CAC′=∠C′=45°,∴AD⊥BC,B′C′⊥AB,[来源:学网]∴AD=BC=1,AF=FC′=AC′=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S△AFC′﹣S△DEC′=×1×1﹣×(﹣1)2=﹣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得出AD,AF,DC′的长是解题关键.2. (2014•珠海,第10题4分)如图,在等腰Rt△OAA1中,∠OAA1=90°,OA=1,以OA1为直角边作等腰Rt△OA1A2,以OA2为直角边作等腰Rt△OA2A3,…则OA4的长度为8.OA,=;=2OA3. (2014•广西贺州,第17题3分)如图,等腰△ABC中,AB=AC,∠DBC=15°,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A的度数是5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ABD,然后表示出∠A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得∠C=∠AB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ABD,∵∠DBC=15°,∴∠ABC=∠A+15°,[来源:学||网]∵AB=AC,∴∠C=∠ABC=∠A+15°,∴∠A+∠A+15°+∠A+15°=180°,解得∠A=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用∠A表示出△ABC的另两个角,然后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4.(2014年天津市,第17 题3分)如图,在Rt△ABC中,D,E为斜边AB上的两个点,且BD=BC,AE=AC,则∠DCE的大小为45(度).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设∠DCE=x,∠ACD=y,则∠ACE=x+y,∠BCE=90°﹣∠ACE=90°﹣x﹣y,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ACE=∠AEC=x+y,∠BDC=∠BCD=∠BCE+∠DCE=90°﹣y.然后在△DCE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x+(90°﹣y)+(x+y)=180°,解方程即可求出∠DCE 的大小.解答:解:设∠DCE=x,∠ACD=y,则∠ACE=x+y,∠BCE=90°﹣∠ACE=90°﹣x﹣y.∵AE=AC,∴∠ACE=∠AEC=x+y,∵BD=BC,∴∠BDC=∠BCD=∠BCE+∠DCE=90°﹣x﹣y+x=90°﹣y.在△DCE中,∵∠DCE+∠CDE+∠DEC=180°,∴x+(90°﹣y)+(x+y)=180°,解得x=45°,∴∠DCE=45°.故答案为4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设出适当的未知数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5.(2014•新疆,第12题5分)如图,在△ABC中,AB=AC,∠A=40°,点D在AC上,BD=BC,则∠ABD的度数是.=6.(2014年云南省,第13题3分)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36°,BD⊥AC 于点D,则∠CBD=1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可求得两底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难求得∠DBC的度数.解答:解:∵AB=AC,∠A=36°,∴∠ABC=∠ACB=72°.∵BD⊥AC于点D,∴∠CBD=90°﹣72°=18°.故答案为:1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会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答题,此题难度一般.7. (2014•益阳,第13题,4分)如图,将等边△ABC绕顶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B 与AC重合得△ACD,BC的中点E的对应点为F,则∠EAF的度数是60°.(第1题图)8. (2014•泰州,第15题,3分)如图,A、B、C、D依次为一直线上4个点,BC=2,△BCE 为等边三角形,⊙O过A、D、E3点,且∠AOD=120°.设AB=x,CD=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x>0).(第2题图)为=,=,(9. (2014•扬州,第10题,3分)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7cm和14cm,则它的周长为35cm.10.(2014•呼和浩特,第13题3分)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63°或27°.三.解答题1. (2014•湘潭,第25题)△ABC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a,DF⊥AB,EF⊥AC,(1)求证:△BDF∽△CEF;(2)若a=4,设BF=m,四边形ADFE面积为S,求出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探究当m 为何值时S取最大值;(3)已知A、D、F、E四点共圆,已知tan∠EDF=,求此圆直径.(第1题图),=m×mm m﹣)×m.m m+2((.其中<.((其中.=.==x.=.2. (2014•益阳,第20题,10分)如图,直线y=﹣3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抛物线y=a(x﹣2)2+k经过点A、B,并与X轴交于另一点C,其顶点为P.(1)求a,k的值;(2)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有一点Q,使△ABQ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Q点的坐标;(3)在抛物线及其对称轴上分别取点M、N,使以A,C,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求此正方形的边长.(第2题图),解得,=,即正方形的边长为3. (2014•株洲,第23题,8分)如图,PQ为圆O的直径,点B在线段PQ的延长线上,OQ=QB=1,动点A在圆O的上半圆运动(含P、Q两点),以线段AB为边向上作等边三角形AB C.(1)当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与圆O相切时,求△ABC的面积(图1);(2)设∠AOB=α,当线段AB、与圆O只有一个公共点(即A点)时,求α的范围(图2,直接写出答案);(3)当线段AB与圆O有两个公共点A、M时,如果AO⊥PM于点N,求CM的长度(图3).(第3题图).,∠,×=××的面积为==.==.==..=的长度为4. (2014•泰州,第23题,10分)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BC、AB上,且DE∥AB,EF∥A C.(1)求证:BE=AF;(2)若∠ABC=60°,BD=6,求四边形ADEF的面积.(第4题图)==BD=2,,.5. (2014•泰州,第26题,14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分别在函数y1=(x >0)与y2=﹣(x<0)的图象上,A、B的横坐标分别为a、B.(第5题图)(1)若AB∥x轴,求△OAB的面积;(2)若△O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a+b≠0,求ab的值;(3)作边长为3的正方形ACDE,使AC∥x轴,点D在点A的左上方,那么,对大于或等于4的任意实数a,CD边与函数y1=(x>0)的图象都有交点,请说明理由.的纵坐标分别为、﹣,根据两点)(﹣((﹣)﹣=0((,,)=﹣﹣(﹣),而×=的纵坐标分别为、﹣,)(﹣))(﹣)(﹣()=0)﹣(=),)﹣,﹣),(6. (2014•扬州,第28题,12分)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将矩形ABCD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P点处.(第6题图)(1)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BC交于点O,连结AP、OP、O A.①求证:△OCP∽△PDA;②若△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求边AB的长;(2)若图1中的点P恰好是CD边的中点,求∠OAB的度数;(3)如图2,,擦去折痕AO、线段OP,连结BP.动点M在线段AP上(点M与点P、A不重合),动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BN=PM,连结MN交PB于点F,作ME⊥BP于点E.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EF的长度.=AB AP ===.DAP=.PQQPQ QB=4.PB=227.(2014•温州,第20题10分)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 上,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若CD=2,求DF的长.8.(2014年广东汕尾,第19题7分)如图,在Rt△ABC中,∠B=90°,分别以点A、C为圆心,大于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连接MN,与AC、BC分别交于点D、E,连接AE.(1)求∠ADE;(直接写出结果)(2)当AB=3,AC=5时,求△ABE的周长.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MN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由此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1)∵由题意可知MN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DE=90°;(2)∵在Rt△ABC中,∠B=90°,AB=3,AC=5,∴BC==4,∵MN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E=CE,∴△ABE的周长=AB+(AE+BE)=AB+BC=3+4=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2014•襄阳,第21题6分)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CD;③OB=O C.(1)上述三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成立的情形)(2)请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10.(2014•滨州,第24题10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把边DC绕D点顺时针旋转30°到DC′处,连接AC′,BC′,CC′,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并写出推理过程.11.(2014•菏泽,第16题6分)(1)在△ABC中,AD平分∠BAC,BD⊥AD,垂足为D,过D作DE∥AC,交AB于E,若AB=5,求线段DE的长.=第31 页共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