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

合集下载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

2.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一颗礼花弹上升至320 m高
处,在地面发射时,竖直向上的初速度至少为(g取10
m/s2)
()
A.40 m/s
B.60 m/s
C.80 m/s
D.100 m/s
解析: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物体以初速度v0竖 直上抛可升到320 m高处,则物体从320 m高处由静止自由
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虽为零,但并不处于平衡 状态.
2.由于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和下降阶段加速度相同, 故可对全程直接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但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1)正、负号的规定
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 号,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 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
因为汽车经t0=
=4 s停止,故t2=5 s舍去,A正确.
答案:A
1.重要特性 (1)对称性
如图1-2-1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 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①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 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②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 大小相等. ③能量对称性 物体从A→B和从B→A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 于mghAB.
下落到地面的速度也为v0,因此v =022 gh,v0= m/s.C项正确.
=80
可从多种解法的 对比中进一步明确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解题 能力.
方法
分析说明
一般公式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推论的三个
一般 公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 公式法 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与正方向相

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

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

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和时 间之间的比例关系;
03
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掌握运用比例关系解 题的方法和技巧;
04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 意义。
学生对本次课程反馈和建议收集
01
学生普遍反映本次课程内容难 度适中,易于理解和掌握;
02
部分学生建议在讲解过程中可 以增加一些实例和练习题,以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中间时刻的速度也等于这 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即 v_mid=(v_0+v)/2,其中v_0为 初速度(在这里为0)。
这个关系表明,在匀变速直线运 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具有特殊 的意义,它可以用来计算这段时 间内的平均速度。
2023
PART 03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推论 及应用
REPORTING
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然后 利用位移之差等于恒量的关系式求出加速度。
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 线运动
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 ,然后验证位移之差是否等于恒量来判断物 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3
PART 04
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 运动特例分析
REPORTING
实验设计思路及步骤
01 3. 选择不同的初始高度,释放物体并同时开始计 时。
02 4. 通过光电门测量物体通过不同位置时的速度。 03 5.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时间、位移、速度等。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数据采集
使用光电门测量物体通过不同位置时的速度,使用测量尺测量物体的位移,使用秒表记 录时间。
数据处理
2023
THANKS
感谢观看

高中物理讲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中物理讲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习目标】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与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当v0=0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等分时间关系和等分位移关系例1.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x AB:x BC等于()A.1:1B.1:2C.2:3D.1:3【答案】D【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知,x AB=,,所以AB:AC=1:4,则AB:BC=1:3.故D正确,A、B、C错误。

例2.汽车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内行驶了1m,第2s内行驶了2m,则汽车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A.2m/sB.3m/sC.4m/sD.5m/s【答案】B【解析】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等于常数可得x2﹣x1=x3﹣x2,解得x3=3m,故第3s内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例3.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s与5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A.5:4B.4:5C.3:4D.4:3【答案】C【解析】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4s2s时位移:x1=at2=20×2﹣×5×22m=30m5s时的位移就是4s是的位移,此时车已停:=m=40m故2s与5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3:41.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减速滑动,若已知物体在第1秒内位移为8.0m,在第3秒内位移为0.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4.0m/s2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75m/s2C.物体在第0.5秒末速度一定为4.0m/sD.物体在第2.5秒末速度一定为0.5m/s2.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5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A.1.5mB.7.5mC.4.5mD.13.5m3.2009年3月29日,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A.v1:v2:v3=::1B.v1:v2:v3=6:3:2C.t1:t2:t3=1::D.t1:t2:t3=::14.一滑块以某一速度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时,其速度恰好减为零,若设斜面全长为L,滑块通过最初L所需时间为t,则滑块从斜面底端到斜面顶端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A. B. C. D.2t5.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于2017年6月26日在京沪高铁双向首发。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 章末总结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 章末总结

1 2 1 【答案】由题设可知,因 s= 2at =2×2.5×62m=45 m< 85 m,故乙车运动前,甲车没有与乙车相遇,设甲车与乙车相 遇时,乙车已经运动的时间为 t,则甲车运动的时间为(t+6) 由两车相遇的时间可知 1 1 2 ×2.5×(6+t) =85+ ×5×t2⇒t1=4 s,t2=8 s 2 2 可见,甲车与乙车相遇两次. 1 第一次相遇时 s1= ×2.5×102m=125 m; 2 1 第二次相遇时 s2=2×2.5×142m=245 m.
【答案】(1)由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vt2=v2+2as 可知, 0 当 vt=0,a=a1=-5 m/s2 时 得到 v0=30 m/s. (2)由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vt2=v2+2as 可知, 0 当 vt=0,v0=30 m/s,a=a2=-3 m/s2 时 得到 s=150 m,所以司机要提早 x=150 m-90 m=60 m.
3.要清楚公式都是矢量式,求解问题时首先要规定一个 正方向,并以此来确定其他各矢量的正负,一般选取 v0 的方 向为正方向. 4.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一般用五个物理量来描 述,v0,vt,a,s 和 t,只要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解其 他两个未知量,即知三求二.
5.在分析不知道时间或不需知道时间的问题时,一般用 速度位移关系的推论. 6.处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末速度为零的匀 减速直线运动时, 通常用比例关系的方法来解比较方便. 应用 比例时, 可任意从比例中取出两个或一部分进行应用. 但比例 顺序要对应,不能颠倒,比例数值也不能改变.
4.临界条件: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好 追上、恰好避免相撞、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情况,即出现上 述四种情况的临界条件为 v1=v2. 5.解题思路 (1)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并注意两物体的时间关系. (2)画出两物体运动过程的示意图,明确两物体的位移关 系. (3)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如速度相等的临界条件.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B、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速运动
D、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的直线运动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例3:(课时作业P103 9)电梯在启动过程中,
若近似看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第1s内
的位移是2m,第2s内的位移是2.5m,由此可
知( ) AD
A、这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25m/s
B、第3s末的瞬时速度是2.25m/s
2一辆值勤警车停在路边,发现从他旁边以 8m/s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 定前去追赶。经2.5s,警员将警车发动机 启动,以a=2m/s2做匀加速运动。问:
⑴ 首警页车从启上页动到追返回上货车下页要多长结时束 间? 铃
临界问题
例3(课时作业p103 4)汽车正在以10m/s的速度在平
直的公路上前进,在它的正前方x处有一辆自行车以
0
以人无法追上车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不能追上:求最小距离
例1、车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前进,车后相距
25m处,某人同时开始以6m/s的速度匀速追车,能否追
上?如追不上,求人、车间的最小距离。
解:假设经过t时间追上
人经过的位移为 x1 vt
25m
车经过的位移为 人车间的距离为
x2 1 at 2
②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
x1 : x2 : x3 : : xn 12 : 22 : 32 : : n2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1:3:5 : (2n 1)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

v +v = 5m/s 解:v 中 = 2
2 0 2 t
4
练习3: 练习 : v0=1m/s
a=2.5m/s2
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它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通过位移分别是 24m和64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 ,求 和 ,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s, 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练习2: 练习 :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出站时,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 头经过站台上的某人时速度为1m/s,车 头经过站台上的某人时速度为 , 尾经过此人时速度为7m/s,若此人站着 尾经过此人时速度为 , 一直未动,则车身中部(中点) 一直未动,则车身中部(中点)经过此人 面前时的速度是多少? 面前时的速度是多少?
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物体在连续相同时间内位移之比为 奇数比,即: …… s :s :s :
Ⅰ Ⅱ Ⅲ
=1: 3: 5:L L
4.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历连续相 . 同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同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即 :
t1 : t2 : t3 :L=1: ( 2 −1 : ( 3 − 2) :L )
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 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物 体在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
v0 +vt v时中 = =v 2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始末瞬时速度的方均 根速度, 根速度,即:
v +v v位中 = 2
2 0
2 t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 时间成正比, 时间成正比,即:
v1 : v2 : v3 :L n =1: 2: 3:Ln v

专题二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教材

专题二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教材
1∶3∶5∶…(2n-1) .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Ⅰ∶tⅡ∶tⅢ∶…∶tN=
1.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 B.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是1∶3∶5…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 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
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为A、C选 项.
答案: AC
2、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
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
A.1.2 m
B.3.6 m
C.6.0 m
D.10.8 m
结论三: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 位移比为 SⅠ﹕SⅡ﹕SⅢ﹕……:SN=1﹕3﹕5﹕ ……(2n-1)
思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T 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 之比为多少?
推导:如图,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SⅠ=S1 = ½aT2
相等时间间隔T
推论一: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在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比也 是 V1:V2:V3:…Vn=1 : 2 : 3 : … : n
2、一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 速度为a,则1秒内、2秒内、3秒内……n秒内的 位移各是多少?1秒内、2秒内、3秒内……n秒内 的位移比是多少?
结论二:1s内、2s内、3s内…ns内的位移比
S1﹕S2﹕ S3﹕……Sn=12﹕22 ﹕32 ﹕……n2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专题强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专题强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D.滑块通过 AB、BC 两段的时间之比为( 2+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法一:比例关系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 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 2-1)∶( 3- 2)∶ …∶( n- n-1),所以滑块通过 AB、BC 两段的时间之比为 1∶( 2-1) =( 2+1)∶1,D 正确,C 错误; 通 过 前 s、 前 2s、 前 3s、 … 前 ns 的 位 移时 的 瞬时 速 度之 比为 1∶ 2∶ 3∶…∶ n,所以滑块到达 B、C 两点的速度之比为 1∶ 2, A 错误,B 正确.
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L=12at12,2L=12a(t1+t2)2,联立可得:tt12=
2+1 1,
故 D 正确,C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2021·牡丹江一中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在冰壶比赛中,一冰壶(可
视为质点)以速度v垂直进入四个相同矩形区域沿虚线匀减速直线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法二: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v2=
2as,解得 v= 2as,因为经过 B、C 两点的位移之
比为 1∶2,则到达 B、C 两点的速度之比为 1∶ 2,
故 B 正确,A 错误;
设 AB 段、BC 段的长度均为 L,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 t1、t2,根据匀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多选)如图所示,一个滑块从斜面顶端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C,已知AB=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2
√B.滑块到达 B、C 两点的速度之比为 1∶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1、从静止开始,时间t内,2t内,3t内…Nt内通 过的位移之比
解题思路:根据位移公式直接算出t内、2t内、3t内…Nt内 的位移,然后再相比
2、从静止开始,在连续相等的各段时间内通过 的位移之比
解题思路:根据位移公式先算出t内、2t内、3t内…Nt内的 位移,然后2t内的位移减去t内的位移得到第二个t内的位移, 3t内的位移减去2t内的位移得到第三个t内的位移,以此类 推,得到第N个t内的位移,最后再相比。
解:由于初速度为零,时间t内的位移为: 时间2t内的位移为: s2
1 2 s1 at 2
1 1 2 a 2t 4 at 2 2 2 1 1 2 2 时间3t内的位移为: s3 a 3t 9 at 2 2
1 Nt 2 N 2 1 at 2 时间Nt内的位移为: s N 2 a 2
1
2s 2 a 2s a 2s 3 a 2s a
则: tⅠ: tⅡ: tⅢ:……=1:( 2 1) : 3 2 ):…… (
应用 物体沿光滑斜面无初速度开始下滑L时,其速度为v,当 它的速度为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 A、L/2 vB=v B、
2L 2
C、L/4
C t
D、3L/4
S tⅠ S tⅡ S tⅢ
解:由于初速度为零,第一个S所用时间为: 1 s at12 得: t = t1 2s 由 Ⅰ 2
a 由 2 s 1 at22 前两个S所用时间为: 2
得:t 2
第二个S所用时间为:tⅡ= t 2 t1 ( 2 1) 由 3 s at32 得:t 3 前三个S所用时间为: 2 第三个S所用时间为:tⅢ= t 3 t 2 ( 3 2 )

21-22版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的结论

21-22版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的结论

2.按位移等分(设相等的位移为x)的比例式 (1)通过前 x、前 2x、前 3x、…、前 nx 的位移时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 v2∶v3∶…∶vn=1∶ 2∶ 3∶…∶ n. (2)通过前 x、前 2x、前 3x、…、前 nx 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 =1∶ 2∶ 3∶…∶ n. (3)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1∶( 2-1)∶( 3- 2)∶…∶( n- n-1).
针对训练1 (多选)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4 s内的位移
是14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5 s内的位移为18 m √B.前4 s内的位移为32 m √C.物体的加速度为4 m/s2
D.物体在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解析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x1∶x2∶x3∶x4∶x5=1∶ 3∶5∶7∶9,x5=97x4=18 m,故 A 正确; x1=17x4=2 m,x1=12at12,a=4 m/s2,故 C 正确;
√D.下滑全程的平均速度 v =vB
图1
解析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 v2=2ax 得 v∝ x,A 正确; 通过各段所用时间之比为 tAB∶tBC∶tCD∶tDE=1∶( 2-1)∶( 3- 2)∶(2-
3),B 错误; 由 v=at 知 tB∶tC∶tD∶tE=vB∶vC∶vD∶vE=1∶ 2∶ 3∶2,C 正确; 因 tB∶tE=1∶2,即 tAB=tBE,vB 为 AE 段的中间时刻的速度,故 v =vB,D 正确.
A.1∶4∶25 B.2∶8∶7
√C.1∶3∶9
D.2∶2∶1
123456789
2.(多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则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1. 运动方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用运动方程描述,即S=ut+1/2at^2,其中S表示位移,u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这个方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加速度是恒定的: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是恒定的,即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增加率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增加的量是相等的。

3.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由于加速度恒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即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这意味着速度会以相等的速率不断增加。

4.位移随时间二次增加:与速度相反,位移随时间的增加是二次的,即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这是由于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存在导致速度的增加是逐渐加大的,因此位移增加的量也逐渐增大。

5.运动过程中有恒定的加速度: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恒定的加速度,这意味着物体的速度将以相同的速率不断增加。

6. 运动时间与最终速度有关: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运动时间与最终速度之间存在关系。

根据运动方程,最终速度v可以表示为v = u + at,其中u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运动时间。

因此,当给定初速度和加速度时,我们可以通过解方程来计算运动时间。

7.示例:一个常见的实例是自由下落的物体。

当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时,它经历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的值取决于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逐渐增加,直到达到终端速度。

总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初始为零并且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它的特征包括加速度恒定、速度线性增加、位移二次增加以及运动时间与最终速度相关。

这种运动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都有许多实际应用。

9、初速度为零的匀变比例式

9、初速度为零的匀变比例式

5:3:, (
3 2):(
2 1): 1
交流提高
通过比例式解题的应用,你有什么感受? 过程简单、计算快捷
课后作业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相等时间或相等位
移问题还有哪些规律,请同学们课后 认真思考,并记录下来,大家相互交 流。
专题三 初速为零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的六个比例式
过程按时间等分
C
块紧挨着的木块后,穿出时速度几乎为零.设子弹在木块的加度相同,若三块木板的厚度相同
):1、5:3:1.
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B点的速度为v,到C点的速度为2v,则AB:BC等 A. 1:1 B. 1:2 C. 1:3 D. 1:4
C
V0=0
a 保持恒定不变
vt =
at
v 2as
2 t
1 2 x at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T末, 3T末, … n T末瞬时 速度之比为: v1 ∶v2∶ v3 ∶…∶v n =
1T末,
=
1∶2 ∶3 ∶… ∶n
规律应用
[例1]:一滑块自静止开始,从斜
1 : ( 2 1) : ( 3 2 ) : .....: n n 1
规律应用
[例4]: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
匀加速下滑,经过1s到达斜面中点, 问:还要经过多长时间到达斜面底端? [提示]:斜面中点把物体运动的位移 分为两等份.
t=0.41s
学生练习
1.
三块完全相同的木块固定在地板上. 一初速度为v0的子弹水平射穿第三块 木板后速度恰好为零. 设子弹在三块 木板中的加速度相同,求子弹分别通 过三块木板的时间之比?
⑵ A1 B 3 1s 5 2s C 7 9 3s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v0=28(m/s)
2019/9/12
• 解法三:逆向思维,用推论. 仍看作初速为0的逆过程,用另一推论: sⅠ∶sⅡ∶sⅢ∶…=1∶3∶5∶7∶9∶11∶13
sⅠ=2(m) 则总位移:s=2(1+3+5+7+9+11+13)
=98(m) 求v0同解法二.
2019/9/12
例1: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第1s内通过1m,
质点在第7s内的平均速度为:
则第6s末的速度:v6=4(m/s) 求出加速度:a=(0-v6)/t= -4(m/s2) 求初速度:0=v0+at,
v0=-at=-(-4)×7=28(m/s)
2019/9/12
• 解法二:逆向思维,用推论.
倒过来看,将匀减速的刹车过程看作初速 度为0,末速度为28m/s,加速度小为 4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 由推论:s1∶s7=1∶72=1∶49 则7s内的位移:s7=49s1=49×2=98(m)
解法一:找临界条件
解法二:二次函数极值法
解图像:要的使顶两点车的不纵相1 2坐a撞2标t,必则v2须有为v1正tv2值t x, x0则v41t1212aax2tv20v12 0
可解得 a v2 v12
4 1 a 2
2x
临界问题
例4(课时作业p104 18)特快列车甲以速度v1行驶, 司机突然发现在正前方距甲车x处有列车乙正以速度v2 (v2<v1)向同一方向运动,为使甲、乙两车不相撞,司 机立即使甲车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而乙
36节
3.把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总位移分成等长的三段,按从开始 到最后的顺序,经过这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专题0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专题0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专题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知识梳理】1.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要求:C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位移与速度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平均速度公式为_______________。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一些推论(要求:A )①=t v at 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第1秒末、第2秒末、第3秒末、……第n 秒末速度之比为: :::321v v v ……n 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21at s =位移与时间平方成正比,1秒内、2秒内、3秒内、……n 秒内位移之比: :::321s s s ……n 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开始运动后,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的奇数之比,即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第n 秒内之比为:S Ⅰ:S Ⅱ:S Ⅲ: ……S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开始运动后,连续通过每一相同位移段s ,即第1个s 、第2个s 、第3个s 、……第n 个s 所用的时间之比:t Ⅰ:t Ⅱ:t Ⅲ:……t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自由落体运动(要求:A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自由落体时的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m/s 2,方向______________。

【考点例析】1. 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 末的速度是6m/s ,求:①第4s 末的速度;②前7s 内的位移③第3s 内的位移。

2. 火车站上的工作人员站立在火车的第一节车厢前,火车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工作人员测量出第一节车厢通过它眼前所用的时间是4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 在前1T 末,前2T 末,前3T 末,.....前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n v v v v n :...:3:2:1:...:::321=(2) 在前1T 内,前2T 内,前3T 内,...前nT 内的位移之比为232:.....:9:4:1:...:::n x x x x nT T T T =(3) 在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12(:.....:5:3:1:....:::321-=n x x x x n(4) 在通过第一个∆x,第二个∆x,第三个∆x...第n 个∆x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23(:)12(:1:...:::321----=n n t t t t n【例题】一辆汽车从第一根电线杆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从第二根电线杆到第三根电线杆所用的时间为t 0,设相邻两根电线杆间的距离均为s,则汽车从第一根电线杆到第三根电线杆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A. 0t sB. 0)12(2t s -C. 0)22(t s -D. 0)22(2t s - 解:从第一根电线杆到第二根电线杆所用的时间为t ,有)12(:1:0-=t t 0)12(t t +=000)22()22(22t s t s t t s v -=+=+=【跟踪训练1】.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已知它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3v ,则ab 段与bc 段的位移之比为 ( )A. 1:3B. 1:5C. 1:8D. 1:9【跟踪训练2】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的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一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三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ˎ下沿的高度差为1m 。

由此求得屋檐离地面的高度为【跟踪训练3】.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 点上方从静止开始加速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 并分成相等的四段,υB 表示通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υ表示AE 段的平均速度,则υB 与υ的关系是( )A. υB <υB. υB =υC. υB >υD. 以上三种关系都有可能竖直上抛运动1.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后,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由于加速度恒定(等于重力加速度g),所以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有v=v 0-gt x=v 0t-gt 2/2 v 2-v 20= -2gx4..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1)上升的最大高度h=v 20/2g(2)上升到最大高度处所需时间t 上和从最高点处落回原抛出点所需时间t 下相等.即t 上=t 下=v 0/g. (3)竖直上抛运动具有对称性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A ˎB 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 为最高点①时间的对称性:物体在上升过程中从A 到B 所用的时间t AB 和在下降过程中从B 到A 所用的时间t BA 相等.同理 t AC =t CA②速度的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某点时的速度和下降过程中经过该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研究方法⑴分段法: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⑵全程法:从全程来看,加速度恒定,所以竖直上抛运动就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应用公式时,要特别注意v ,x 等矢量的正负号,一般选取向上为正方向,v 0总是正值,上升过程中v 为正值,下降过程中v 为负值,物体在抛出点上方时,x 为正值,在抛出点下方时x 为负值.【例1】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腿全长的中点.他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 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 取10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由向上跃起的高度x 1=0.45m ,得向上跃起的时间为:s gx t 3.0211== 由最高点下降作自由落体运动,下降高度为x 2=x 1+H=10.45m ,下落时间 s gx t 4.1222== 所以,运动员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为t=t 1+t 2=1.7s.或解为:运动员起跳的初速度为 s m s m gx v /3/45.0102210=⨯⨯==由x=v 0t-gt 2/2 得 2)10(21310t t -+=- 解得s t 7.1102093=±=(负根舍去) 【跟踪训练】气球上系一重物,以4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离地面高9m 时绳断了,求重物从绳断后到落地所用的时间t.(g=10m /s 2)【例题2】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他每隔0.40s 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四个球,将球的运动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210/g m s =)( )A . 1.6mB . 2.4mC .3.2mD .4.0m 解:小球在空中做竖直上抛运动,刚抛出小球时4个小球在空中的位置如图,某小球从抛出到落回手中所用的时间为 t=0.4×4s=1.6s,所以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 m m t g h 32.08.01021)2(2122=⨯⨯== 【跟踪训练1】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 )A.)(8122b a T T g - B. )(4122b a T T g - C. )(2122b a T T g -D. )(21b a T T g - 【跟踪训练2】一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光滑斜面的底端a 点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然后又回到a 点,已知c 是能到达的最高点,b 是ac 的中点,如图所示。

若小球从a 点到b 点所用的时间为t 0,加速度保持不变,则它从b 点到c 点再回到b 点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练习题:1.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一颗礼花弹上升至320m 高处,在地面发射时,竖直向上的初速度至少为(g=10m/s 2)( )A .40m/sB .60m /sC .80m/sD .100m/s2.某物体以3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5s 内物体的( )A. 路程为65mB. 位移的大小为25m ,方向向上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D. 平均速度的大小为13m/s ,方向向上3.在某一高度以v 0=2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的速度大小为10m/s 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 取10m /s 2)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m/s ,方向向上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m/s ,方向向下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m/s ,方向向上D.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一定是15m4.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A ,同时在某高度有一物体B 自由落下,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的速率都是v ,则( )A .物体A 的上抛初速度大小是两物体相遇时速率的2倍B .相遇时物体A 已上升的高度和物体B 已下落的高度相同C .物体A 和物体B 同时落地D .物体A 和物体B 落地时速度相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应用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规律的使用条件: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即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对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不成立。

(2).注意规律的矢量性,即所有公式都是矢量式。

在用公式时,都要先规定正方向,任何物理量和规定的正方向相同取正,相反取负。

(通常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初速度为0时取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3).注意减速运功中的实际问题。

遇到减速运动问题要注意减速到0后会不会反向运动,若能反向运动还要看加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如刹车问题,减速到0后车不会自动后退。

竖直上抛运动时若没有空气阻力,物体减速到0后要自由下落,且加速度不变,处理时即可以分段处理,也可以整体处理。

若有空气阻力物体减速到0后也要下落,但加速度改变了,此时必须分段处理。

(4).所有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因此每个物理过程最多只能列两个方程。

要能够根据题目选取合适的公式,这样会使问题简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最大特点就是一题多解,原因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太多,但某个物理过程最多只能列两个方程(用两个公式),因此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公式求解。

分析物理过程选择合适的公式解题有利于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如何选择公式呢?这要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特点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即速度公式at v v +=0和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两个公式各自独立,含有五个量(v 0、a 、t 、v 、x),因而只要知道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物理量。

除了基本公式之外,还有推论ax v v 2202=-,t v v x 20+=,2t v v t =及特点2)(aT m n x x m n -=-,这些公式都是由两个规律推出来的。

这六个公式只有两个是独立的,所以某个物理过程最多只能列两个方程。

选公式的原则是:题目中的已知量加上未知量,如果五个量(v 0、a 、t 、v 、x)中有一个未采用,则选不含该物理量的公式。

如已知x 、v 0、v,求运动的时间t ,不含a ,则选用公式t v v x 20+=求解。

2.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思路(1)弄清题意,建立一副物体运动的图景。

为了直观形象,应尽可能地画出草图,并在图中标明一些位置和物理量。

(2)弄清研究对象,明确那些量已知,那些量未知,根据公式特点恰当选用公式列方程。

(3)解方程并代入数值求出结果,必要时还要进行讨论。

(4)如果题目涉及不同的运动过程,则应分清物理过程,即把问题分成几个阶段(按加速度分,运动过程中有几个不同的加速度就分几个物理过程)。

对每个物理过程分别用公式列方程,并找出各过程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的关系,如第一个过程的末速度就是第二个过程的初速度,分位移的和等于总位移,总时间等于分时间的和等。

【例1】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变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加速度大小为a 2,运动的总时间为t ,求物体运动的总位移.解:设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位移x 1,末速度为v ,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2,位移为x 2 由运动学公式得 1121vt x = ① 2221vt x = ② 11t a v = ③ 220t a v -= ④ x x x =+21 ⑤ t t t =+21 ⑥ 由①②⑤⑥得: vt x 21= ⑦ 由③④⑥得:t a a a a v 2121+= ⑧ 由 ⑦⑧得: )(221221a a t a a x += ( 该题用任意两个公式均可解出,但最简单的方法是用t a v =和vt x 21=求解) 【例2】(08全国河南理综)已知O 、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 间的距离为l 1,BC 间的距离为l 2,一物体自O 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 段与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