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29讲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no.*高三地理中考第一轮单元备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人类社会和环境的有关模式图二、荒漠化构成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成因是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异造成的。
自然地理条件的气候变异固然是形成荒漠化的某些必要因素,但其形成荒漠化的过程是缓慢的。
而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人口快速增长对土地导致的压力,就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旱情土地的过度耕作、粗放经营、盲目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砖厂等就是人类活动快速荒漠化拓展的主要整体表现。
过度耕作就是草地发育的主要原因。
以内蒙古为基准,由于过度耕作轻微,引致200万亩草场轻微发育,逼使4个苏木的175户牧民搬迁他乡。
目前,旱情、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活晚区许多草场的实际载畜量都远远少于了理论载畜量,沦为草场发育的关键原因。
在黄土高原等曲折很大的地区,陡坡垦户田就是引致耕地发育的主要原因。
捅樵、乱挖出中药材、毁林等则就是轻易引致土地荒漠化的人类活动。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就是导致耕地次生盐渍化的直接原因。
三、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地区差异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存有显著的地区差异。
随着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与地区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人口增长率差别的不断扩大,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越来越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
在1950-1955年的世界人口总增量中,发展中地区占到88.8%,繁盛地区占到11.2%。
1950―1955年发展中地区占到世界人口比例由67.9%下降至79.6%,繁盛地区的比例适当地由32。
1%上升至20.4%。
1999年中期全球人口十分迅速快速增长的97%来源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
每年,亚洲人口约快速增长5000万,非洲、中南美洲分别约快速增长1700万、800万。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轮复习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轮复习一、环境问题(一)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关系①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③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④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二)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排放>自净,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等。
生态破坏:索取>再生,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1.全球变暖:原因: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的破坏。
危害: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异常;影响农业生产;影响人类健康。
措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空洞原因: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
危害: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剂;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
措施: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加强国际合作。
(三)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1.城市地区主要是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是生态破坏。
2.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
(四)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采集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开始呈现不协调;3.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4.现代文明时期——人地和谐——人地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走向协调。
针对性练习1: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
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
【优化方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第29讲环境问题课件
环境问题类型 森林对环境的调 节功能下降 水土流失、土地 水土流失、 荒漠化 生 态 破 坏 土壤盐碱化 温室效应、臭氧 温室效应、 层空洞 生物多样性减少
我国典型案例 东北林区森林 滥伐森林 锐减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江 自然植被遭破坏 南丘陵水土流 失 华北平原的次 不合理的灌溉等 生盐碱化 大量燃烧矿物燃 冰川融化,海 冰川融化, 料和使用消耗臭 平面上升 氧的物质 生物的生存环境 大熊猫、华南 大熊猫、 遭到破坏或过度 虎、藏羚羊等 捕猎等 减少
第29讲 环境问题 讲
考基自主落实 第 29 讲 环 境 问 题
考能联动提升
考向真题探究
专题优化演练
考基自主落实
一、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 一定空间 ,从环境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_________,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 中获取____________。 中获取 物质和能量 。 (2)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 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 环境中,环境具有____能力 能力。 环境中,环境具有 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__________。 自净能力 。
考能联动提升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如图所示:图中①是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需 如图所示:图中① 要占据含有媒质(空气 水等)的一定空间 空气、 的一定空间。 要占据含有媒质 空气、水等 的一定空间。 ②是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 能量。 能量。③是人类通过消费 活动,以废气、废渣、 活动,以废气、废渣、 固体废弃物、 噪声、 固体废弃物、热、噪声、 电磁波等形式把废弃物 输出给环境。 输出给环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第29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因为( C )
①人体舒适度差 ②植被破坏严重 ③分布范围较
小 ④大气含氧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热带云雾林分布区湿度极大,体感舒适度差,且分布零星、 面积小,分布海拔较高,远离居民区,补给困难,导致专门研究 热带云雾林的学者、团队和研究机构缺乏,使其成为世界上“研 究最少的森林”,①③正确。热带云雾林分布在热带狭窄的海 拔较高的小范围内,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植被不会破坏严重, ②错误;植被覆盖好,大气含氧量高,④错误,选C。
1.推测青岛市发布海洋绿潮橙色预警的时间最可能是( B )
月月月月 解析 据材料可知,浒苔爆发的季节水温较高,6月青岛市附近海域海水温度
较高,适宜浒苔繁殖,B正确;4月、9月、11月海水温度相对较低,不适宜浒
苔生长,A、C、D错误。
2.大规模浒苔的出现对青岛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D )
①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
【素能升华】
1.环境问题类试题答题步骤 首先明确题目中涉及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其次判断是哪一类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或哪一类生态破坏(荒漠化、水 土流失等)或哪一类资源短缺(水资源、能源等),再结合题目分析问题产生的 原因,主要危害及解决措施。
2.环境问题类试题答题思路
1.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①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以及由此衍生的 环境效应。 ②生态破坏: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易误辨析]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提示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 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 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 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高中地理课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关 和谐论 系协调
经典试题荟萃
(2000一全国文综一33)图 26是某年欧洲 一全国文综一33) 例 1. (2000一全国文综一33)图2-26是某年欧洲 降水pH值等值线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pH值等值线图 降水pH值等值线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气中含SO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工业废气中含 2(二氧化硫)或N02(氮氧化物) 等有害气体
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问题在分布上的特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中国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方面所做出的 努力和实践。
三、应理解和运用的基本规律 和原理
人地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原一理 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知识网络结构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 自然 社会环境 环 境 环 人类 社会 环 境 境对Fra bibliotek立统 一
人
人
人 环境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生活、 生活、生产 人类 废弃物 排放>自净 排放> 人 资源 过度渔猎 排放氟氯烃 大气中CO2增多 大气中 物质、 物质、能量 索取> 索取>再生 自净能力 资源再生 环境
3.我国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要点
1.我国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间题是:大量植被 我国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间题是: 我国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间题是 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一些地区土地沙漠化 加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化问题突出, 加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化问题突出,湖 泊日益萎缩。此外,有较多的自然灾害,如泥石 泊日益萎缩。此外,有较多的自然灾害, 滑坡、地震、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和洪涝、 流、滑坡、地震、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和洪涝、 干旱、台风等气候灾害。 干旱、台风等气候灾害。 2.我国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尤其是大量燃煤和 我国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 我国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 石油造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石油造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氮及烟尘 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水污染 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这些污染在城市和一些主要工业区尤为严重。此 这些污染在城市和一些主要工业区尤为严重。 一些乡镇工业和农业方面由于大量施用化肥、 外,一些乡镇工业和农业方面由于大量施用化肥、 农药所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农药所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
黄冈中学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每小题的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内。
)1.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c.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2.下列现象中,有哪些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 ( )A.我国的植树造林 B.大量捕杀藏羚羊c.建立自然保护区 D.退田还湖3.下列不属于在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 ( )A.发展中国家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B.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民族经济c.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D.发展中国家自然条件比发达国家好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越来越少,发展中国家人口越来越多B.由于努力控制人口数量,现在全球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c.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劳动力问题将会得到彻底解决D.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已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5.对图8-1结构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回收废气SO2制硫酸,减少空气污染B.该模式可大幅度降低电能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c.冷却水含有有害物质D.炼焦厂废气不回收,浪费资源并污染环境6.大型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A.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B.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D.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7.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 ( )A.加紧开荒,以解决耕地不足的问题B.填海造陆,扩大土地面积c.围湖造田,增加耕地D.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8.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B.严重的环境问题c.庞大的人口数量D.不利的外部环境9.下列做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垃圾分类投放,研制在自然状态下可分解的包装袋c.自备菜篮子或布袋购物D.使用无磷洗衣粉10.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 )A.自然经济时期 B.采猎文明时期c.农业文明时期 D.工业文明时期11.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的有 ( )A.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B.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c.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D.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12.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粮食产量高B.种植业比重下降,而林、牧业发达c.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D.机械化、电气化水平高13.展望未来,人类对地球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 )①深化人类的环境意识并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②进一步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③进一步加强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出口④进一步加强全球范围的技术、资金协作⑤加快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⑦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及免除债务⑧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A.①②④⑧ B.⑤⑥⑦⑧c.①③④⑥⑧ D.①④⑥⑦⑧1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B.封山育林、永不砍伐c.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D.竭泽而渔,围湖造田为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我国第一个大规模退牧还草工程日前开始实施,今后5年间这三条河的源头地区已退化的1.5亿亩天然草场将借助这项工程得以休养生息。
2012高考文综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2012⾼考⽂综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东省梅州市蕉岭中学陈庆中1.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业上实⾏清洁⽣产,农业上实⾏⽣态农业,通过循环经济以环境⽆害化技术为⼿段,以提⾼⽣态效益为核⼼,以环境友好⽅式利⽤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态化,协调⼈⼝、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形成正确的⼈⼝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是⾼考的重点、热点,有各种各样的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结合考查,考⽣要学会读图,提取图中有效信息,进⾏全⾯分析。
2.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相关联,⼈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研究需要借助于地理信息技术。
在2010年⾼考中,考⽣要重点关注以下知识点:①区域研究的⼀般⽅法;②我国不同经济区差异的对⽐,如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的对⽐,珠江三⾓洲与长江三⾓洲地区的对⽐等;③世界不同地区间⾃然与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如德国鲁尔区与我国⼭西煤炭基地的建设等;④通过经纬⽹图、轮廓图、景观图等考查区域定位能⼒。
1.区域发展的四个阶段阶段主要特点⼈地关系问题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较简单区域内部⼈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城市和⼯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渐趋复杂,呈现出由点到⾯的发展局⾯,产业由集聚⾛向扩散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资源⾯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剧转型阶段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停滞,产品市场竞争⼒下降,效益降低。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地关系⽭盾加剧出现⾼失业率,⼈⼝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再⽣阶段由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区域产⽣新的增长活⼒,促使区域经济复苏逐渐由紧张⾛向协调2.区域环境问题(1)黄⼟⾼原的⽔⼟流失及其危害项⽬内容⽣态环境问题⽔⼟流失是⼟地资源开发利⽤中⼀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危害概述造成了当地⽣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使耕地⼟层变薄、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产降低⼤量泥沙汇⼊黄河,使其含沙量剧增,淤积、抬⾼河床,形成“地上悬河”造成当地⽣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然灾害发⽣(2)⽔⼟流失的成因⑴⾃然原因⾃然要素特性及表现对⽔⼟流失的影响特性表现地理位置过渡性①从平原向⼭地⾼原过渡;②从湿润向⼲旱过渡;③从森林向草原过渡;④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态环境⽐较脆弱⼟壤质地特殊性黄⼟由细粉砂粒组成,⼟质疏松,孔隙很多黄⼟层极易受流⽔侵蚀⽓候及不均匀性①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②多暴⾬容易造成⽔⼟流失降⽔⾃然灾害频繁多发性地处⾃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滑坡、塌陷、泥⽯流等时有发⽣加剧⽔⼟流失(2)⼈为原因⼈类活动过程结果不合理⼟地利⽤轮荒开荒-耕作-抛荒-开荒使原来的林草植被遭破坏加剧⽔⼟流失露天开矿开挖表⼟弃⼟、弃渣破坏地表植被,使矿区周围⼟壤抗侵蚀能⼒降低建窑洞、修路、修⽔利扰动植被、⼟壤破坏植被农垦、营造宫殿、伐⽊烧薪、战争严重破坏植被3.资源跨地区调配原因主要线路效益西⽓东输西部有丰富的资源、东部有强烈的需求从新疆塔⾥⽊盆地的轮南输送到上海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促进西部开发;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带地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减轻污染等西电东送西部能源资源丰富(⽔电、煤炭等);东部经济发达,电⼒资源不⾜⼭西、内蒙古⽕电与黄河⽔电输往京津唐地区;三峡等长江⼲⽀流⽔电到华东;乌江、南盘江等⽔电与黔滇⽕电到⼴东加速东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和⼤⽓环境;促进中西部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南⽔北调南⽅⽔资源丰富;北⽅⽔资源紧缺,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态环境西线:西南诸河上游⾄黄河上有;中线:丹江⼝⾄华北;东线:沿⼤运河北上⾄华北促进北部经济发展;改善⽣态环境和⼈民⽣活条件晋煤外运⼭西煤炭资源丰富;当地消费量有限;东南地区能源短缺⼤秦线、神黄线、焦⽇线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重组4.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5.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地经济⽔平发达⽋发达、发展中产业结构资⾦、技术、知识、⼈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重⾼往往廉价劳动⼒、资源优势明显,创新能⼒差,第三产业⽐重低,第⼀、⼆产业⽐重⼤区域产业分发展⾼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合作长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的品牌设计、研发、营销环节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品,承担产品的⽣产、加⼯环节对⾃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污染减少,⽣态破坏减少,环境质量改善对⾃然资源⼤量消耗,废弃物排放增多,环境污染、⽣态破坏加剧,环境质量下降对⼈地地理环境的影响缓解⼈⼝、交通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从第⼆产业转向第三产业,⼀部分低素质劳动者可能⾯临失业;国民经济收⼊提⾼,增长速度可能加快。
一轮复习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共28张ppt)
石漠化:
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指在热带、亚热 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 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 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 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石Hale Waihona Puke 化: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 ①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易淋溶、成土慢 ②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③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南方夏季高温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社会演变 生产力
人地关系 环境问题
原始社会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现代文明
低下 崇拜自然
提高 改造自然
大大提高 征服自然
高 谋求协调
环境问题不 环境趋于恶化 人地矛盾迅 问题得到普遍
严重
速激化
关注
人地关系
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
土壤盐渍化(soil salinization)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 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 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 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hm2。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 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盐渍化成因: 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 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 区又比 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 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 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道路的主要途径。
探究点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类型
1.环境污染 2.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 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 染、海洋污染等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资源短缺
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的减少
一.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表现
原因
对策
【答案】(1)特点:东南多,西北少或(南多北少,东 多西少。原因:东南部水热丰沛,人工林生长速度快。
(2)差异:广东多于广西。原因:广东工业发达,快递 发货量多,对快递包装箱的市场需求大;快递包装箱 生产靠近消费市场,导致广东碳排放量多;广东经济 发达、人口众多,快递收发量大,产生大量废旧纸箱, 在使用和回收过程中造成大量碳排放。
1.与二氧化碳矿物封存法相比,地质封存法 A.储存量大,易泄露
CO2和水 高压注入
B.储存量小,易泄露 C.储存量小,不易泄露 D.储存量大,不易泄露 2.图中的多孔岩层最可能是( )
水泥密封
坚固的岩 石层
容纳气体 的多孔岩 石层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片麻岩
水泥塞子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人工“固碳”成为世界各国的热门研
CO2和水
3.二氧化碳矿物封存法产生固体
高压注入
碳酸盐的形成过程,与自然界中相 似的地质作用是( ) 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搬运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水泥密封
坚固的岩 石层
容纳气体 的多孔岩 石层
水泥塞子
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 制,随着大型城市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 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电力供应存在一定的短缺现象。下图为北 上广深四座超大型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9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课件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 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 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 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则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2.中国方案 (1)内容 ①中国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 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②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缘由 ①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③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 的行动方案。 ④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3)行动:中国通过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设立丝路基金等具体措施,使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3.区域经济集团化 (1)欧洲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2)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3)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 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4)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 合作机制。
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 远战略目标
中国
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 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 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 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012高考文综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
2012⾼考⽂综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资源的跨地区调配【例1】能源是⽀撑国家繁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读下列⼀组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2009年2⽉7⽇,我国第⼀条引进境外天然⽓资源的⼤型管道⼯程西⽓东输⼆线⼯程在深圳正式开⼯。
下图是“西⽓东输⼀线”“西⽓东输⼆线”⾛向⽰意图。
材料⼆:⼴东省能源⾃给率图材料三:⼴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统计图(1)据材料⼀分析,在⽓源地⽅⾯,西⽓东输⼆线与⼀线相⽐,最明显的变化是。
(2)材料⼆、三表明,⼴东省当前能源供需特点是①;②。
⑶2005年5⽉,中国―哈萨克斯坦⽯油管道建成输油,这历史性地标志着中国⾸次实现以管道⽅式从境外进⼝原油。
简述这样做的意义。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资源和能源的跨地区调配问题。
其中⽐较了两条西⽓东输线路,西⽓东输⼆线⼯程主要⽓源来源于中亚地区,⽽⼀线⼯程来源于新疆;第(2)⼩题需要从材料⼆和材料三中得出来,⼴东省的能源⾃给率很低,且能源的消费量在逐渐增加;从哈萨克斯坦进⼝天然⽓⼀⽅⾯可以使我国进⼝能源渠道多元化,另⼀⽅⾯由于距离中亚较近,成本较低;答案:(1)来⾃境外(2)⾃给率低(先⾼后低,近年略有提⾼);需求量⼤(越来越⼤)(3)中哈两国陆上相连距离近,运输成本低;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政治安全;与海上运输相⽐,更安全便捷;减少我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实现进⼝渠道多元化。
(⼆)区域⽣态环境问题【例1】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处,在发展⽣产过程中产⽣的主要⽣态环境问题是,受盛⾏风影响,该现象最有可能向⽅向扩展。
(2)图中⼄处的主要⽣态问题是。
(3)1963年,图中湖泊的⾯积有2.5万平⽅千⽶,但到了2007年,⾯积不到2000平⽅千⽶。
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确实有效的拯救措施,20年后该湖可能从地球上消失。
试分析该湖泊⾯积缩⼩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该组题的突破⼝在于定位准确,在定位时,必须结合题⽬所给出的信息:经纬度、降⽔量、湖泊、河流等信息,综合考虑该地区的特点,可以得出该地区⾮洲刚果盆地及其以北的地区,图中甲处降⽔量在200—400mm之间,因此产⽣的⽣态环境问题为⼟地的荒漠化,由于该地区介于⾚道和300N之间因此盛⾏东北信风,因此⼟地荒漠化向西南⽅向扩展,⼄处的降⽔量⼤于2000mm,因此为热带⾬林⽓候,为刚果盆地,因此环境问题为热带⾬林的破坏;该湖泊⾯积的萎缩既有全球变暖该地区蒸发量增⼤等⾃然原因也有⼊湖⽔量减少、植被破坏等⼈为原因。
【复习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用书 第9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大纲人教
第29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异同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或 改造而产生的,是环境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中环境污染 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 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它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直接 的影响;而生态破坏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 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导致环境的 退化,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并最终影 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第29讲 │ 要点探究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城市地区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 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 密集,造成污染物集 中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 或强度过大
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 水源枯竭、物种减少
第29讲 │ 要点探究
D.④
(3)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第29讲 │ 要点探究
例1 [解析] 该题组考查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关系。第(1)题, 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物质和能量。当人类索 取资源方式不得当时,就会造成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一些自然 灾害。如:滥砍滥伐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第(2)题, 箭头①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这个作用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 是负面的,此题是人类正面作用于环境。第(3)题,围湖造田 会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生态遭到破坏。
环境问题 成因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29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 鲁教版
第29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深度思考1】说明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是否相同。
提示不相同。
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生态破坏,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环境污染。
2.直面环境问题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
(1)环境问题的表现:①资源短缺: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②生态破坏:如土地荒漠化(图例甲)、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图例乙)。
③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图例丙为酸雨危害。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的过度增长、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3)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①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②发达国家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为严峻。
【深度思考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人口增长过快;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治理。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图中A表示经济系统,B表示社会系统,C表示生态系统。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深度思考3】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圣旨中说:“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这种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提示 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严峻挑战⎩⎪⎨⎪⎧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 模拟)分类汇编专题9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I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I1环境问题36.(1)F1(2)F1(3)F1(4)I1[2012·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图5(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36.[答案] (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及农业的区位条件。
描述地理事物分布规律时关键是找出影响其分布的因素。
结合经纬度及图例可知该区域为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从光照、热量等气候条件及水源条件去分析。
第(2)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审清题干。
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说明与棉花易储存、易运输有关。
南疆的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广阔。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29讲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考纲要求]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讲解]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1)人类与环境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出现环境问题。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有些矿产包含着能量,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如: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
箭头⑥、⑧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以后我们将会学到。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情况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2)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修水库引发地震、土壤盐碱化等。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生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主要体现在:①国际水域 ②生物多样性 ③气候变化 ④臭氧的消耗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①中国工业的发展加重了环境污染。
环 境 环 境 人类社会 ⑦ ⑧ ① ② ⑤ ⑥ ③ ④ 物质 能量 废弃物②美国加利福尼亚:全球烟雾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③欧洲:由于河道改造和污染的影响,欧洲的湿地正遭受着破坏。
④东欧和北亚:工业污染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造成附近地区的土地荒芜,并影响着附近地区人们的生活。
⑤北海和地中海:受到工业和生活废物的严重污染。
⑥非洲: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每年都在南侵。
⑦印度洋:全球增温会使海平面抬高,威胁地势低下的岛屿群。
⑧澳大利亚:化学肥料、欧洲的耕作方式以及硬蹄动物引起农田土壤的明显退化。
⑨南太平洋:过度捕捞已引起广泛关注,全球增温会使海平面抬高,威胁地势低下的岛屿群。
⑩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历史阶段:产业革命前增长缓慢,1650年后加快,二战后迅猛增长,目前速度放慢。
发达国家增长慢 地区差异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超过其再生能力、不合理开发引起生态破坏。
非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开发加速其枯竭。
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玛雅文明的消失是农业生产水平下降,食品供给不足直接导致的。
农业生产下降是由于严重的土地侵蚀以及对土地只用不养,土壤中的有机肥补给不足造成的。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带来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3、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时期——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作用微弱,人与环境是恐惧和依赖关系。
改造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征服自然: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表达的四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表明该复合系统由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成,生态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第二层含义表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第三层含义表人口 增长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能有效管理调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
第四层含义表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复合系统。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就是要深刻揭示“自然—社会—经济”这一复杂巨系统的运行规律,既不仅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被充分认识,而且自然、经济、社会规律相互交织并在更高层次上所演绎的规律也就被充分认识(尽管被真正认识可能需几代人)。
公平性原则: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生存;开发资源不对其他国家构成危害;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协作,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对策。
(3)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①实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不仅包括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
③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可持续发展的萌芽。
改革开放的成就: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
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基数高,人口增加绝对数高,1/4新增产值被用于新增人口。
面临困境 深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量少、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相对短缺。
原则社会系统(含人口、科技)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生态系统 (含资源) 生活废弃物 生产废弃环境资源环境资源源劳力、科技等 物质产品、资金等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深刻的环境危机: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扩大,程度加剧。
面临的困境解析:(1)来自庞大人口数量方面的压力:(2)来自资源短缺方面的压力:(3)来自环境污染方面的压力:①目前我国各大水系的污染都很严重。
②矿山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矿区废水、废气和固定废弃物污染严重。
二是矿山植被、土地、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4)来自生态破坏方面的压力:①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②草场严重退化③漠化威胁形势严峻(2)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留民营村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
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国目前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能力训练]1、该下面材料,完成回答据国家环保总局1999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2%,居世界第119位;在我国3.9亿公顷的草场中,90以上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以上退化(包括沙化、碱化)已达1.3亿公顷。
气象资料显示,沙尘暴在我国呈急剧上升之势,2000年的第一个春天,4~5月中已连续出现12次沙尘暴,沙漠距北京市区已不足70千米。
目前,形势逼人,面对每年2 460平方千米国土荒漠化的惊人速度,面对沙尘的一次次逼进,国家每年拿出的治沙费已达3000万元,政府还在西部采取了相应措施,建设西部秀美山川。
(1)西部大开发应将置于首要地位。
政府在西部普遍采取和_的措施,无疑会对西部开发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影响人类生存的无机环境因素主要有、、和空气等。
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呼吸2万次左右,需要呼吸10~15立方米左右的空气,如果断绝空气5分钟,人就会窒息而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受到伤害的器官是,因其所需的量是全身各组织器官中最大的,同时说明其非常旺盛。
(3)仔细留意每天北京的空气质量发布,就会发现造成北京空气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已由过去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变为,其首先危害人体建康。
(4)沙尘暴在我国急剧上升,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2、读景观图,根据图中所标数字顺序,进行过程分析(1)砍伐森林的起因(图中1)①;②;③。
(2)引起的环境破坏(图中2、3、4)①;②;③。
(3)导致对水库的影响(图中5、6)①;②;③。
(4)造成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是:。
3、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4、阅读下列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材料一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材料二1999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发表讲话。
他指出,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