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培优教案-3.5 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全国通用
加减法的巧算教案

教学过程第 1 讲加减法的巧算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
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
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a+b=b+a,其中a,b 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例如,a+b+c+d=d+b+a+c=…其中a,b,c,d 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其中a,b,c 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三个以上)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 1 计算:(1)23+54+18+47+82;(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23+47)+(18+82)+54=70+100+54=224;(2)(1350+49+68)+(51+32+1650)=1350+49+68+51+32+1650=(1350+1650)+(49+51)+(68+32)=3000+100+100=3200。
试一试1:速算。
(1)497+28 (2)750+1002(3)574-397 (4)472―203(5)402+307―297―992.借数凑整法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教案

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三年级速算与巧算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快速计算加法和减法。
2. 利用巧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运用不同的速算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
2. 数学练习册和速算练习题。
3. 计算器(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速算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为什么需要进行速算。
2. 回顾前几年学过的加法和减法,复习基本的计算方法。
二、讲解速算方法(15分钟)1. 介绍列竖式加法和减法的速算方法,示范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2. 介绍快速计算进位与退位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三、巧算练习(20分钟)1. 给学生出一些巧算题目,让他们运用巧算方法解决,例如:36 + 48 = ?,72 - 39 = ?。
2. 让学生互相交流巧算的方法和答案,鼓励他们思考更多的解题思路。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给学生出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速算和巧算方法解决,例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12元,他给了收银员50元,找零多少?2. 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运用速算和巧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速算和巧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和困惑。
教学延伸:1. 布置速算和巧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提高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速算和巧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解题过程,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
3.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三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课件-3.6 速算与巧算 全国通用 (共8页)

你还有其它的简便 方法吗?请你试一试!
三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课件-3.6 速算与巧算 全国通用 (共8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课件-3.6 速算与巧算 全国通用 (共8页)
速算与巧算的方法: 1、通过加或减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要 先算; 2、加减法计算中,去括号时,
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符 号不变。
三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课件-3.6 速算与巧算 全国通用 (共8页)
连续减去几个减数等于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
三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课件-3.6 速算与巧算 全国通用 (共8页)
例5:计算
借2
(1)395-(97+98)
=395-(95+100) =395-195 =200
借1
(2)498-(99+199) =498-(98+200) =498-298 =200
三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课件-3.6 速算与巧算 全国通用 (共8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课件-3.6 速算与巧算 全国通用 (共8页)
例4:(1)239-164-36
=239-(164+36) =239-200 =39
(2)263-39-61-60
=263-(39+61)-60 =263-100-60 =163-60 =103
三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课件-3.6 速算与巧算 全国通用 (共8页)
加减法计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 加号,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符号不变。
三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课件-3.6 速算与巧算 全国通用 (共8页)
例2:计算 (1)156-(56+38)
=156-56-38 =100-38 =62
(2)481-(81-53)
《三年级奥数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教案

2.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1.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 +”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 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 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a+(b-c)=a+b-c,a-(b+c)=a-b-c,a-(b-c)=a-b+c
三年级奥数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地算 出结果,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外,还 需要掌握一些常用运算方法和技巧。
• 在速算与巧算中常用的三大基本思想: 1.凑整 (目标:整十 整百 整千...) 2.分拆(分拆后能够凑成 整十 整百 整千...) 3.组合(合理分组再组合 )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 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简记 成:
和=(首数+末数)×项数÷2 如:
2+4+6+8+10+12+14+16+18+20 = (2+20)×10÷2 =(2+20)×5 =110
例题1
计算: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 =10+100+1000+10000-4 =11106
SWOT分析步骤
分析环境因素 构造SWOT矩阵 制定行动计划
运用各种调查 研究方法,分 析出公司所处 的各种环境因 素,即外部环 境因素和内部 能力因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巧算加减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巧算加减法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丰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单元是巧算加减法,旨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减法。
本文将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进行介绍。
目标与要求通过学习巧算加减法,孩子们应该能够:-能够进行快速心算;-能够根据问题的情境运用巧算方法解决问题;-能够对结果进行检验,判断正确、错误。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编写或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课堂中需要使用合适的教学工具(如计算器、数学积木等)。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用情境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巧算加减法的应用方法。
例如,如果我们要算 7 + 9,我们可以将 7 向前移一位得到 8,再在个位上加 1,最终的结果为 16。
这种方法被称为进位法,可以让我们更快地得到结果。
2.练习题分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巧算加减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例如下面的练习题:题目:7 + 8 = ?巧算方法:将 7 向前移一位得到 8,再在个位上加 2,结果为 15。
题目:6 + 9 = ?巧算方法:将 6 向前移一位得到 7,再在个位上加 3,结果为 15。
题目:12 + 24 = ?巧算方法:将 12 向前移一位得到 13,再在个位上加 4,结果为 36。
3.错题订正在学生练习完巧算加减法的练习题后,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检查自己的答案并订正错误的地方。
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哪些地方需要加强练习。
4.拓展练习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拓展练习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下面的拓展练习题:题目:13 + 29 = ?巧算方法:将 13 向前移一位得到 14,再在个位上加 3,结果为 42。
题目:25 - 14 = ?巧算方法:将 14 向前移一位得到 13,再在个位上加 1,结果为 11。
5.总结归纳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巧算加减法的原理和方法,并帮助他们理解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性。
教学反思教学巧算加减法应该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注重练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培优精品课件-3.5 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全国通用 (9页PPT)

200+1000= 450+150= 500-300= 678-178=
168+357= 218+98= 512-333= 335-67=
5 加减法的速算 与巧算
例1:计算
(1)523+18+47+182
(2)350+49+151+650
=(523+47)+(18+182) =(350+650)+(49+151)
2、加强施工管理,抓好施工中统筹、 协调与 控制, 特别是 施工准 备工作 将作为 重点及 早准备 ,提前 安排, 一旦中 标在最 短时间 内组织 实施, 并迅速 完成, 为第一 阶段施 工有秩 序、有 计划地 进行提 供技术 和物资 基础, 同时做 好砂、 石材料 储备。
3 、所有过度加热的混合料均废弃。 拌和后 的混合 料均匀 一致, 无花白 、无粗 细料离 析或结 团现象 。
196与哪个数比较接近呢?
305与哪个数比较接近呢?
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1、通过加或减凑成整十、整百、 整千……的数,要先算; 2、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 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 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1、本工程进度安排各分项工程施工均 留有余 地,既 考虑到 若出现 意外情 况时, 不致于 贻误工 期,同 时又考 虑到工 程需赶 工时, 又有条 件加快 施工进 度。
7 、 构件吊装和翻身扶直时的吊点必须符合 设计规 定。异 型构件 或无设 计规定 时,应 经计算 确定, 并保证 使构件 起吊平 稳。
8 、 安装所使用的螺栓、钢楔(或木楔)、 钢垫板 、垫木 和电焊 条等的 材质应 符合设 计要求 的材质 标准及 国家现 行标准 的有关 规定。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能够正确进行一位数的加减法算式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掌握一位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具。
2.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3.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当堂课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或者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预备他们参与今天的课程。
第二步:讲解1. 首先,教师要简单明了地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
2. 其次,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注重解题步骤的讲解和解题技巧的介绍。
3. 然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练习1.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难度。
2.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对于犯错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找到解题的正确思路。
3. 练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他们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巩固1.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训练题或者游戏活动,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找出问题所在,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五、课堂延伸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加减法的知识,提供一些参考书籍或者在线资源,让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堂内容的进度。
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给学生提供积极的鼓励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培优训练:速算巧算(三年级培优)教师版全国通用

加法的简便运算【精品】(1)A+B=B+A (2)(A+B)+C=A+(B+C)减法的简便运算(1)A-B-C=A-(B+C)(2)A-B+C=A-(B-C)加减法同级运算,括号外面是减号的,添上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符号:加号要变成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
当所有括号都去掉后,可以将数与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第一个数前面为加号。
乘法的简便运算(1)A×B=B×A (2)A×B×C=A×(B×C)(3)(A+B)×C=A×C+B×C除法的运算性质(1)A÷B÷C=A÷(B×C)(2)A÷B×C=A÷(B÷C)(3)A÷B=(A×C)÷(B×C)乘除法同级运算,括号外面是除号的,添上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符号:乘号要变成除号,除号要变成乘号,当所有括号都去掉后,可以将数与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第一个数前面为乘号。
加减巧算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325+36+175 (2)756-47-253【知识点】:加减法运算定律加法的简便运算:A+B=B+A ;(A+B)+C=A+(B+C)减法的简便运算:A-B-C=A-(B+C);A-B+C=A-(B-C)【难度】:★【出处】:三年级优等生数学解:(1)325+36+175 (2)756-47-253=325+175+36 =756-(47+253)=500+36 =756-300=536 =456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253+321+79 (2)3572-675-325-472=253+(321+79)=3572-472-(675+325)=253+400 =3100-1000=653 =2100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9999+999+99+9 (2)82+79+78+80+81+77+79+83+84+80 【知识点】:加整减零【难度】:★★【出处】:三年级优等生数学解:(1)9999+999+99+9 (2)82+79+78+80+81+77+79+83+84+80 =10000+1000+100+10-4 =80×10+(2-1-2+1-3-1+3+4)=11106 =800+3=80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9999+998+97+6 (2)71+72+73+74+75=(9999+1)+(998+2)+(97+3)=70×5+(1+2+3+4+5)=10000+1000+100 =350+15=11100 =365乘除巧算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25×17×4 (2)125×3×8【知识点】:乘法的简便运算A×B×C=A×(B×C);【难度】:★★☆【出处】:三年级优等生数学解:(1)25×17×4 (2)125×3×8=25×4×17 =(125×8)×3=100×17 =1000×3=1700 =3000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25×78×4 (2)125×32×25=25×4×78 =(125×8)×(25×4)=100×78 = 1000×100=7800 = 100000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666×4÷3 (2)22500÷(100÷4)【知识点】: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A÷B×C=A÷(B÷C)【难度】:★★★【出处】:三年级优等生数学解:(1)666×4÷3 (2)22500÷(100÷4)=666÷3×4 =22500÷100×4=222×4 =225×4=888 =900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275×6÷3 (2)31000÷8÷125=275×2 =31000÷(8×125)=550 =31000÷1000=3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459-168-32 (2)7869-(234+869)=459-(168+32)= 7869-869-234=459-200 =6766=259(3)2582-75-325-482 (4)(24-15+37)+(26+63-35)=2582-482-(75+325)=24-15+37+26+63-35=2100-400 =24+26-(15+35)+(37+63)=1700 =50-50+100=100(5)125×13×3×8 (6)13200÷25=(125×8)×(13×3)=132×(100÷25 )=1000×39 =132×4=39000 =528。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法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法运算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三年级,加减法运算是数学教育中的基础知识点,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最频繁的算术运算方法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教案和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技巧,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掌握两位数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b) 正确使用竖式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运算;c)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a) 锻炼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b)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c) 激发兴趣,培养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提高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解决数学问题;b) 培养耐心、细致认真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掌握两位数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b) 运用竖式计算进行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a) 培养孩子们正确使用竖式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运算的能力;b) 培养孩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加法运算1. 导入新知:通过图片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引起孩子们对加法运算的注意。
2. 讲解理论知识:向孩子们介绍两位数以内的加法运算规则,并用例题详细说明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多个案例分析,让孩子们掌握不同情境下进行加法计算的技巧。
4.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孩子们独立进行加法运算练习,并逐步提高难度。
5. 小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重要概念和方法。
第二节:减法运算1. 导入新知:通过引入一个问题情境,让孩子们感受到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2. 讲解理论知识:向孩子们介绍两位数以内的减法运算规则,并用例题详细说明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多个案例分析,让孩子们掌握不同情境下进行减法计算的技巧。
4.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孩子们独立进行减法运算练习,并逐步提高难度。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法的计算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法的计算技巧一、引言加减法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孩子们入门数学的重要环节。
正确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技巧,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教案的角度,为小学三年级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关于加减法计算技巧的建议和方法。
二、加法计算技巧1. 通俗易懂的进位规则在进行多位数相加时,当某一列上的数字相加结果超过10时,需要向前一列进位。
例如,在计算175+86时,简单规则是先将个位数5和6相加得到11,写下数字1并将进位后的值(即11中的1)放在十位上,最后再将7与8相加得到15,并加上进位后的值(即十位上的1),最终得到261。
2. 利用补零法简化计算当两个数中有一个末尾缺失了数字时,可以通过补零来简化计算。
例如,在计算78+9时,可以将9补零变成90,然后按照正常步骤进行相加。
最后去掉结果中末尾多余的零即可得到答案。
3. 遵循整十整百进退法当计算过程中出现数个位数不同的加法时,可以利用整十整百的进退法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736+48时,可以将48拆分成40和8,先将736与40相加得到776,并保持末位数一样;然后再将结果776与剩下的8相加,最终得到784。
三、减法计算技巧1. 借位规则在进行多位数减法时,如果被减数某一位数字小于减数对应位数字,则需要向高位借位。
例如,在计算723-68时,由于个位上3小于8,需要从十位上借1个单位,并给个位上的3加上10变成13。
然后再从十位上的2减去借出来的1,并从个位上的13减去8得到5。
因此,723-68=655。
2. 凑整计算在减法中遇到难以计算的情况时,可以通过凑整来简化计算。
例如,在计算784-396时,可以通过近似取整来简化处理。
先将396调整为400,然后再将784与400相减得到384。
最后再根据调整前进行微调修正得到最终结果。
3. 利用逆运算思想有时候可以利用逆运算思想来辅助减法计算。
例如,在计算807-309时,可以先将309调整为310,然后利用逆运算思想,求得原问题的逆问题310+?=807。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加减法练习,轻松掌握数学技能

在三年级下册的人教版数学教学中,加减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反复的练习加减法,孩子们可以轻松掌握这一数学技能,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一内容。
一、教学目标通过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加减法的口算技巧,如进位、借位等。
3、加减法的综合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进位、借位等口算技巧的掌握。
2、加减法的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法通过老师上课讲解,让学生熟悉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理解加减法的原理。
2、练习操作法在理论学习之后,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口算技巧,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加减运算。
3、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让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高加减法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方法1、理论讲解(1)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是一种数学运算方法,通过加减法可以得到两个数的和或差。
(2)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熟悉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如加数、被减数、减数、加和等概念。
让学生掌握加数和被加数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基本运算规律。
2、练习操作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口算技巧,如进位、借位等。
老师也可以通过口算比赛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加减法练习的兴趣。
3、互动讨论老师可以出一些实际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
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高加减法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可以通过小考试等方式,进一步检测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加减法练习的相关内容,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孩子们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巩固。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法的计算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法的计算技巧一、加减法的计算技巧概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算术能力的关键。
为了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技巧,本教案将介绍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和策略。
二、加法计算技巧1. 用进位思想解决多位数相加当我们进行多位数相加时,可以利用进位思想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计算1234+568,我们可以先计算个位数4+8=12,在个位上写下2,然后将十位数3和百位上的进位相加得到5+6+1=12,在十位上写下2,最后写下千位上的1。
所以结果是1802。
2. 利用补数法求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较复杂的相加问题。
这时候可以利用补数法来简化运算。
例如,计算91+68可以看作是90+60再加上1和8。
90+60=150,然后再加1和8得到159。
3. 列竖式解决大数据相加当需要计算比较大的数字相加时,可以采用列竖式进行运算。
首先将两个整数按照个、十、百等位数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逐列相加。
如果某一位相加结果超过9,则将进位加到下一列的运算中。
最后将每一列的结果连在一起,即得到最终答案。
三、减法计算技巧1. 用借位思想解决多位数相减在进行多位数相减时,可以采用借位思想来简化运算。
例如,计算3942-1765,我们可以先计算个位上的数字2-5,由于2小于5,需要向十位借1,然后个位上的数字变成12-5=7。
接着十位上的数字4-6再借1,变成14-6=8。
最后百位上的3-1直接计算得到2。
所以结果是2177。
2. 利用补数法求差当需要计算较为复杂的减法问题时,可以利用补数法来简化运算。
例如,计算108-93可以看作是110-90再减去两个数之间的差值7。
110-90=20,然后减去7得到13。
3. 列竖式解决大数据相减与加法类似,当需要计算较大的数字相减时也可采用列竖式进行运算。
首先将被减数和减数按照个、十、百等位数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逐列相减。
如果某一列不够减,则向高位借1。
3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3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3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2. 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加减法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3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难点,灵活运用各种加减法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教具、课件等;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加减法运算,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 讲解加法运算。
首先,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展示35以内的加法运算方法,包括进位和不进位的情况。
然后,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加法运算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
3. 练习加法运算。
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技巧。
4. 讲解减法运算。
接着,教师向学生讲解35以内的减法运算方法,包括借位和不借位的情况。
然后,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5. 练习减法运算。
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掌握减法运算的技巧。
6. 综合练习。
让学生进行综合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7. 总结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3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加减法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巩固。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加减法运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解清晰,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错误,需要及时纠正和引导。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的学习与应用。
2. 教学难点:加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黑板、彩色粉笔、数字卡片、教学PPT。
2. 材料准备:练习册、作业本、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请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你拥有5个苹果,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请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让他们写出答案。
3. 提出问题:同样的,如果你本来有5个苹果,但卖掉了3个苹果,剩下多少个苹果呢?4. 通过问题引入加法和减法: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其运算规则。
【教学展开】1. 正确书写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和“-”。
2. 加法的运算规则:列竖式计算并让学生掌握进位的概念。
3. 减法的运算规则:列竖式计算并让学生掌握借位的概念。
4.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技巧。
5. 练习:在黑板上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上台解答并解释解题思路。
6. 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5块钱,他花了3块钱买了一本书,还剩下多少钱?请学生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7.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加减法的要点,强调运算符号的正确书写和运算规则的掌握。
【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加减法练习题,教师及时巡视和指导。
2. 鼓励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并纠正错误。
3. 抽查几名学生上台解答练习题,提供指导和评价。
【拓展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较难的加减法题目,供学生挑战。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自己的加减法题目,与同学们互相交换并解答。
五、教学总结本堂课主要围绕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展开。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案: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技巧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好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是很重要的。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加法和减法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运算技巧,使他们能够进行简单而准确的计算。
本文将介绍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的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技巧。
二、加法的运算技巧1. 运用进位法进行加法运算进位法是加法运算中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列式法来讲解进位法的原理。
例如,计算58+34时,可以首先将个位数相加,即8+4=12,将2写在个位上,然后将十位数相加,即5+3=8,再加上进位的1,最终得到的结果是82。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步掌握进位法的运用,提高他们的加法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利用补数进行加法运算补数是指一个数与它的补给数之和等于某一位数的倍数。
在小学三年级中,常用的补数有10和100。
例如,计算47+8时,学生可以先将8补为10-2,然后再执行加法运算,即47+10-2=57。
通过利用补数进行加法运算,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带有进位的计算题目,提高他们的计算技巧。
三、减法的运算技巧1. 使用退位法进行减法运算退位法是减法运算中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退位法的原理。
例如,计算87-37时,可以先退位,将7退为6,在个位上得到10,然后将8减去退位的1,即得到9。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学生可以掌握退位法的操作技巧,提高减法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2. 利用补数进行减法运算在减法运算中,有时可以利用补数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87-37时,学生可以将37补为40-3,然后再执行减法运算,即87-40+3=50。
通过利用补数进行减法运算,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带有借位和退位的计算题目,提高他们的计算技巧。
四、运用技巧的综合运算通过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学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进行综合运算。
例如,计算68+27-15时,学生可以按照先算加法后算减法的原则,先计算68+27=95,然后再减去15,即得到8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加减法训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加减法训练数学是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减法是最基础的运算知识,也是我们需要长时间练习和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
要想小学生学好加减法,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快速、轻松地掌握这一知识。
本文将分享给大家一份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加减法训练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训练,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小学三年级下册的加减法知识;-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正确解决简单的加减法算术题;-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加减法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加减法算术题练习;-难点:对于一些学生来讲,口算能力和计算速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3.教学内容本训练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介绍;-加减法运算方法的讲解;-算术题训练;-经典习题的掌握;-科学技术应用实训。
4.教学方法本次训练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讲解学习: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反复练习:通过算术题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速度;-互动互助:通过合作解题来增强学生的彼此合作意识;-实践操作:通过科技应用实践,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应用。
5.课时安排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为8课时,每节课2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解释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第二课时:-反复练习口算;-根据课堂上讲解的运算方法来解题;-学生互相评价,进行合作解题。
第三课时:-继续做口算题;-引入经典习题;-学生互相合作解决习题。
第四课时:-让学生尝试自己写算术题,并互相交换;-引入科技应用实训,采用数学软件或小程序实践算术题。
第五课时:-引入加法进阶训练,如小数加法等;-学生互相合作解决进阶训练题。
第六课时:-讲解减法进阶训练,如小数减法、带余数减法等;-反复练习口算,加深学生的记忆。
第七课时:-进行进阶训练口算题练习;-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概念介绍,并讲解其基础运算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速算、巧算(二)

4 速算、巧算(二)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去括号”、“添括号”的方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速算与巧算。
2、初步掌握“借数法”、“分组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速算与巧算。
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方法。
2、初步掌握“借数法”、“分组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速算与巧算。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添上括号变符号教学过程:一、情景体验师: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简便运算技巧,接下来我们一起参加一场数学抢答比赛吧!(PPT展示,学生抢答)回顾小结:1、简算法则:加减法“凑整先算”加法个位和凑十,减法末尾数相同。
2、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把能凑整的数放在一起先算,在交换数的位置时,每个数都要带着自己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才能使交换后的结果不变!师: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生: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师:有括号的限制,我们不能随意将凑整的两个数带着符号搬家,那么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该如何进行速算与巧算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探讨这类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板书课题)二、思维探索展示例1 计算(1)631+(78+269)(2)479+(221-155)师:第(1)题有哪些数能够凑整呢?生:631与269师:能先算631+269吗?生:不能,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师:是呀,括号捆绑住了我们的运算顺序,要想不被捆绑,那该怎么做呢?生:去掉括号就可以解除捆绑了!师:那能不能直接去掉括号呢?生:可以吧!师:那我们直接去掉括号,用凑整的方法计算下结果生:631+269+78=978师:那请同学们验证下没有去括号计算的结果是不是978.(学生自主验证)生:也是978师:那说明了什么呢?生:说明可以直接去掉括号!因为直接去掉括号计算结果不变。
师:很好!括号前面是什么运算符号呢?生:是加号!师:也就是说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直接去掉括号,再进行凑整。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并能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算顺序,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复习引新二、教学新课三、四、作业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2、引入新课1、教学例1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上下练习。
引导观察计算过程,说明递等式书写的规范过程,并说明理由。
2、组织练习。
练一练1说顺序后练习。
3、例2说运算顺序,这里除法的两步按照计算法则要怎样算?观察转化成乘法后的算式,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简便运算?上下用简便算法。
问:用了什么运算定律?4、练习;练一练2这里除一个数要怎样算?用简便算法。
说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算的?说说运算顺序,要注意什么?练习111~3、4、5课后感受混合运算学生做起来很简单,只是在简便运算上还要注意灵活运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在加减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时,可直接加上整十整百数,多加了就减去。
多减了就要加上来。
教学过程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使在计算器已经普及的今天,这种口算仍被广泛使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这部份内容却困难较大,计算的正确率不高。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学习目标:
1、学生能熟练的通过加或减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加减法的速算
与巧算。
2、通过观察、猜测探究出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渗透“化零为整”的思想。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过加或减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算。
2、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教学难点:
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师:我们班男生计算能力强还是女生计算能力强呢?
(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师:你们都觉得自己计算能力强!大家想不想PK下?
生:想!
师:好!现在我们将男生分为一组,再将女生分为一组,看看到底谁厉害!(PPT展示,女生做左边的计算题,男生做右边的计算题,谁先做完就举手示意)师:通过刚才的比赛,女生战胜了男生!说明女生的计算水平比男生高咧!
男生:不同意,比赛不公平!女生的计算题简单些!
师:都是四道题呢,都有加法和减法。
男生:因为女生的题比较好算,有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计算就快些!师:女生同意男生的观点吗?
女生:同意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如果有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计算就更简便,所以我们要想计算又快又准,就要在计算时仔细观察数的特点,尽量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计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板书课题)
二、思维探索
展示例1 计算
(1)523+18+47+182 (2)350+49+151+650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算式里有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师:第(1)题中哪些数能够凑整呢?
生:523与47,18与182
师:你是怎么判断它们能够凑整的呢?
生:因为它们的个位相加等于十,3+7=10,8+2=10.
师:很好!依据加数个位和凑十,就可以判断这些加数能够凑整!我们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加,然后再与其它加数相加。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师:第(2)题中哪些数能够凑整呢?
生:350与650,49与151
师:你是怎么判断它们能够凑整的呢?
生:350与650,个位相加是0,就看十位,十位:5+5=10,;49+151,个位相加:1+9=10
师:很好!请同学们自主完成计算过程
(学生自己完成或板演,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规范)
小结:速算与巧算的方法:凑整(加数个位和凑十),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加,然后再与其它加数相加。
展示例2 用简便方法计算
(1)560-86+140 (2)250-37+350
师:在第(1)题中有能够凑整的数吗?
生:有,560和140
师:很好!为了使计算简便,要先算什么?
生:要先算560+140
师:对,所以要把140和560放在一起,怎样才能放在一起呢?
生:140和86就要换下位置
师:怎么换?
生1:直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写成:560-140+86
生2:不对,本来是加140,减86,这样写就改变了它们的运算符号了,应该写成:560+140-86
师:大家同意哪位同学的说法?
生:同意生2的说法
师总结:很好!也就是说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把能凑整的数放在一起先算,在交换数的位置时,每个数都要带着自己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才能使交换后的结果不变!
(学生自主完成第(1)题和第(2)题,注意规范他们的书写格式)
三、思维拓展
展示例3
例3:计算
(1)182-47-82 (2)425-53-125
师:先观察第(1)问,能不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
生:能,182与82,相减刚好是100
师:很好!你是怎么这么快就发现的呢?
生:减法末尾数相同,相减就能凑整!
师:真棒!能凑整的数就写在一起先计算,应该怎么写呢?
生:带着运算符号“搬家”:182-82-47
师:非常棒!同学们自己完成解答过程!第(2)也自己独立完成!
小结:简算法则:加减法“凑整先算”
加法个位和凑十,减法末尾数相同。
展示例4 计算
(1)152+25-52-20 (2)252-55+25+23
师:你们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吗?看谁算的又快准!
学生自主完成
四、融会贯通
展示例5 计算
(1)587+196 (2)742-305
师:第(1)题中,196与哪个整百的数比较接近?
生:200
师:如果把196看成200进行计算行不行?也就是写成587+200
生:行,但是多加了4
师:多加了4那应该怎么办呢?
生:多加了4就减掉4,写成587+200-4结果就一样了!
师:非常棒!同学们自己完成解答过程!
师:第(2)题中,观察算式,你能想到什么简便方法?
生1:把305看成300,少减了5就加5,写成742-300+5
生2:把305看成300,少减了5就需要再减5,写成742-300-5
师:到底哪种是对的呢?请大家计算验证一下
(学生验证:742-300-5是对的)
小结:在加减运算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十的数当做整百、整十数算。
注意:多加了要减,少加了再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再减。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