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原理4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根轨迹

第四章根轨迹法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4-2 常规根轨迹的绘制法则4-3 广义根轨迹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一、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系统中某个参数从零到无穷变化时,系统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根指的是闭环特征根(闭环极点)。

根轨迹法是根据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的关系,通过开环传递函数直接分析闭环特征根及系统性能的图解法。

K =0 s 1=0 s 2=-40 < K <1s 1 s 2为不等的负实根K =1s 1=-2 s 2=-21 < K < ∞s 1s2 实部均为-2由根轨迹可知:1)当K =0时,s 1=0,s 2=-1,这两点恰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同时也是闭环特征方程的极点.2)当0<K < 1 时,s 1,2都是负实根,随着k 的增长,s 1从s 平面的原点向左移,s 2从-1点向右移。

3) 当K = 1时, s 1,2= -2,两根重合在一起,此时系统恰好处在临界阻尼状态。

4) 1 <K <∞,s 1,2为共轭复根,它们的实部恒等于-2,虚部随着K 的增大而增大,系统此时为欠阻尼状态。

★在s平面上,用箭头标明K增大时,闭环特征根移动的方向,以数值表明某极点处的增益大小。

有了根轨迹图就可以分析系统的各种性能:(1)稳定性:根轨迹均在s的左半平面,则系统对所有K>0都是稳定的。

(2)稳态性能:如图有一个开环极点(也是闭环极点)s=0。

说明属于I型系统,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0。

在速度信号V0t作用下,稳态误差为V0/K,在加速度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为∞。

(3)动态性能: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K越大,阻尼比ξ越小,超调量σ%越大。

由此可知:1、利用根轨迹可以直观的分析K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可以很快确定出系统闭环特征根的位置;从而确定出可变参数的大小,便于对系统进行设计。

由以上分析知: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高阶方程很难求解,用直接解闭环特征根的办法来绘制根轨迹是很麻烦的。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根轨迹

又 ∵ 根轨迹方程
n
n
(spi) sn( pi)sn 1L
n
m
Kim 1
i 1 m
snm( pi zj)snm 1L
(szj) sm( zj)sm 1L
i 1
j 1
j 1
j 1
n
m
∴ sn-m-1项系数对应相等
(nm)(a) pi zj
n
m
i1
j1
(2k 1) ,
nm
pi zi
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闭环传递函数 (s) G(s)
1G(s)H(s)
开环传递函数 Gk(s)G(s)H(s)
f
l
(s zi)
(s z j)
G (s) KG
i 1 q
H
(s)
K
H
j 1 h
(s pi)
(s p j)
i 1
j 1
f
l
(szi)(szj)
Gk(s)G(s)H(s)K
如何应用根轨迹方程在[s]平面上找到闭环极点。
解: G ( s ) K 0 .5 K K * s(2 s 1) s(s 0.5) s(s 0.5)
K * 0.5 K 开 环 极 点 p1 0, p2 0.5 无开环零点 根据相角方程
s2
p2 4 5 o -0.5 s1
135o
p1 0
m
(s z j)
K j1 n
1
(s pi)
i1
m
n
(szj) (spi)(2k1)
j1
i1
k0,1,2,L
(1)相角条件是决定闭环根轨迹的充要条件; 在测量相角时,规定以逆

自动控制原理第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2
自动控制原理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例:开环传递函数
Gs
k1
ss
a
开环系统两个极点为:P1 0, P2 a R(s)
闭环传递函数为:
GB s
s2
k1 as
k1
-
k1
C(s)
ss a
闭环特征方程: s2 as k1 0
闭环特征根:s1,2
a 2
a 2
2
k1
(闭环极点)
3
自动控制原理
在p5附近取一实验点sd, 则∠sd-p5可以认为是p5点的出射角 Sd Z Sd P1 Sd P2 Sd P3 Sd P4 Sd P5 1800
近似为 P5 Z P5 P1 P5 P2 P5 P3 P5 P4 p 1800
p Sd P5 1800
法则4 实轴上存在根轨迹的条件——
这些段右边开环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
数。
m
n
证明:根据相角条件 S Z j S Pi 18002q 1
j 1
i 1
p4
j s平面
例:sd为实验点
p3
z2 sd
p2 z1 p1
p5
① 实验点sd右侧实 轴上零极点提供 1800相角
③ 共轭复零点,复极点提供的相角和为 3600。
2
s1=-1.172,s2=-6.828
33
自动控制原理
法则6 开环复数极点处根轨迹出射角为
p 1800
开环复数零点处根轨迹入射角为:
Z 1800
其中 z p(不包括本点)
34
自动控制原理
j p5
p5
p3 p3
p2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根轨迹法

第4章 根 轨 迹 法根轨迹法是分析和设计线性控制系统的图解方法,使用简便,在控制工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章首先介绍根轨迹的基本概念,然后重点介绍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广义根轨迹的问题,最后介绍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4.1.1 根轨迹概念所谓根轨迹,就是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某一参数从零变化到无穷时,闭环特征根在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例如某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4.1所示。

图4.1 控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K (0.51)KG s s s =+其闭环传递函数为22()22Ks s s KΦ=++式中:K 为系统开环增益。

于是闭环特征方程可写为2220s s k ++=对上式求解得闭环特征根为1,21s =−令开环增益K 从零变化到无穷,利用上式求出闭环特征根的全部数值,将这些值标注在s 平面上,并连成光滑的粗实线,如图4.2所示,该粗实线就称为系统的根轨迹。

箭头表示随K 值增加根轨迹的变化趋势。

这种通过求解特征方程来绘制根轨迹的方法,称之为解析法。

画出根轨迹的目的是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各种性能。

通过第3章的学习知道,系统第4章 根轨迹法·101··101·特征根的分布与系统的稳定性、暂态性能密切相关,而根轨迹正是直观反应了特征根在复平面的位置以及变化情况,所以利用根轨迹很容易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和暂态性能。

又因为根轨迹上的任何一点都有与之对应的开环增益值,而开环增益与稳态误差成反比,因而通过根轨迹也可以确定出系统的稳态精度。

可以看出,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图4.2 控制系统根轨迹4.1.2 根轨迹方程对于高阶系统,求解特征方程是很困难的,因此采用解析法绘制根轨迹只适用于较简单的低阶系统。

而高阶系统根轨迹的绘制是根据已知的开环零、极点位置,采用图解的方法来实现的。

下面给出图解法绘制根轨迹的根轨迹方程。

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第二次课

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第二次课

2
1s
1
试绘制以时间常数 为参变量的广义根轨迹。
解: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式为
ss 1s 1 2 0
s3 s2 s2 s 2 s3 s2 s2 s 2 0
用 s2 s 2 除方程的两端
1
s2s 1
s2 s 2
0
其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 s
s2s 1
s2 s 2
Amplitude
0.6
0.4
0.2
0
0
2
4
11
自动控制原理
Step Response
原系统 简化后系统
6
8
10
12
14
16
18
Time (sec)
4-4 系统性能的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二. 闭环偶极子
一对相距很近的闭环零点、极点。
如果这对偶极子不十分靠近坐标原点和其他极点,则它们对
动态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1 A P(s) 0 A P(s) 1
Q(s)
Q(s)
A为除K*外,系统任意变化的参数
注意:等效意义在于特征方程相同,而此时闭环零点是不同的。
1
4-3 广义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
例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4 s(s a) 绘制以a为参变量的根轨迹
(s) G(s)
j
闭环系统具有1个实数根和一对共轭复数根, 它们均位于复平面左半部,系统有衰减振荡的 动态分量,阶跃响应呈现欠阻尼状态。
-3
-2
-1
0
30
4-4 系统性能的分析
'
s
s2
0.436 0.66s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1-劳斯稳定性判据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1-劳斯稳定性判据

04
劳斯稳定性判据的优缺点
优点
简单易行
劳斯稳定性判据是一种直接的方法,用于确定系统的稳定 性。它不需要求解系统的极点,只需要检查劳斯表格的第 一列。
普遍适用性
劳斯稳定性判据适用于所有线性时不变系统,无论系统是 单输入单输出(SISO)还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
数学基础
劳斯稳定性判据基于数学中的因式分解和不等式性质,具 有坚实的数学基础。
劳斯稳定性判据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判断系统 的稳定性,无法给出系统动态性能的评估和优 化。
对自动控制原理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控制原理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工业、交通、医疗、 农业等多个领域。
未来,自动控制原理将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加智能化、 自适应的控制方案。
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论体系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和技术 环境。
2
在航空航天领域,为了确保飞行器的安全和稳定, 需要利用劳斯稳定性判据对飞行控制系统进行稳 定性分析和设计。
3
在化工领域,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需要利用劳斯稳定性判据对工业控制系统进行稳 定性分析和设计。
02
劳斯稳定性判据的基本原理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线性系统
01
在自动控制原理中,线性系统是指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缺点
01
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
劳斯稳定性判据对系统的初始条件非常敏感。即使系统在大部分时间内
是稳定的,如果初始条件设置不正确,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稳定性判断。
02
数值稳定性问题
在计算劳斯表格时,可能会遇到数值稳定性的问题,例如数值溢出或数
值不精确。这可能会影响判据的准确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i 1
j 1
开环极点到此被测零点 (终点)的矢量相角
8. 根轨迹的平衡性(根之和) ( n-m 2)
特征方程 Qs KPs 0
sn an1sn1 a1s a0 K sm bm1sm1 b1s b0 0
n
Qs KPs s p j sn cn1sn1 c1s c0 0 j 1
i 1
j1
k 0,1,2,
s zoi i 开环有限零点到s的矢量的相角
s poj j 开环极点到s的矢量的相角
矢量的相角以逆时针方向为正。
幅值条件:
s
m
m
s zoi
li
A s
i 1 n
i 1 n
s poj
Lj
j 1
j1
li αi
-zoi
Lj βj
×
-poj
开 环 有 限 零 点 到s的 矢 量 长 度 之 积 开环极点到s的矢量长度之积
, 2 2
c 2k 11800 2
由此可推理得到出射角:
其余开环极点到被测极 点(起点)的矢量相角
n1
m
c 2k 1180o j i
j 1
i 1
有限零点到被测极点
(起点)的矢量相角
同理入射角:
其余开环有限零点到被测 零点(终点)的矢量相角
m1
n
r 2k 1180o i j
1 GsHs 0
m
GsHs
KPs Qs
K
i 1
n
s
s
zoi
poj
j 1
P s sm bm1sm1 b1s b0
Q s sn an1sn1 a1s a0
于是,特征方程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第四章 根轨迹法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1. 正确理解开环零、极点和闭环零、极点以及主导极点、偶极子等概念。

2. 正确理解和熟记根轨迹方程(模方程及相角方程)。

熟练运用模方程计算根轨迹上任一点的根轨迹增益和开环增益。

3. 正确理解根轨迹法则,法则的证明只需一般了解,熟练运用根轨迹法则按步骤绘制反馈系统K 从零变化到正无穷时的闭环根轨迹。

4. 正确理解闭环零极点分布和阶跃响应的定性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根轨迹分析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能熟练运用主导极点、偶极子等概念,将系统近似为一、二阶系统给出定量估算。

5. 了解绘制广义根轨迹的思路、要点和方法。

教学重点: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系统闭环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的关系、系统阶跃响应的根轨迹分析。

教学难点:根轨迹基本法则及其应用。

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指标主要有闭环系统极点在复平面的位置决定,因此,分析或设计系统时确定出闭环极点位置是十分有意义的。

根轨迹法根据反馈控制系统的开、闭环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直接由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求出闭环极点(闭环特征根)。

这给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4-1 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一、根轨迹定义:根轨迹是指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某个参数(如开环增益K )从零变到无穷时,闭环特征根在s 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当闭环系统为正反馈时,对应的轨迹为零度根轨迹;而负反馈系统的轨迹为180︒根轨迹。

例子 如图所示二阶系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51)K G s s s =+图4-1 二阶系统结构图开环传递函数有两个极点120,2p p ==-。

没有零点,开环增益为K 。

闭环传递函数为:2()2()()22C s K s R s s s K φ==++闭环特征方程为: 2()220D s s s K =++= 闭环特征根为:1211s s =-+=--从特征根的表达式中看出每个特征根都随K 的变化 而变化。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4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4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4 参考答案1、已知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开环对数相频特性图,用对数判据分析闭环稳定性,求出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

解:由题目给定的传递函数可知,系统的转折频率依次为0.023,0.053,1.48,1.6,2.27,30.3和50。

低频段渐近线为水平线,高度为24dB。

系统相频特性为ω和φ(ω)对照表如下:开环对数颇率特性如图1所示。

由图可知,在L(ω) > 0的频段内,φ(ω)对–180o线有1次正穿越,而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有两个位于右半s平面的极点;即p = 2。

正负穿越次数之差为图1故闭环系统稳定。

可算得ωc = 7. 243rad/s,相位裕量γ = 53o,相位穿越频率ωg =32. 3rad/s,增益裕量K g = 13. 5dB。

2、已知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题2图所示,试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求出相角稳定裕量,画出对应的对数相频特性,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题2图解:(1) 由题2图可知,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40dB/dec,表明系统有两个s = 0的极点;并可以确定各转角频率对应的典型环节类型:在ω= 2处,斜率变化20dB/dec,为一阶徽分环节;在ω= 10处,斜率变化 –20dB/dec,为惯性环节;在ω= 0. 1处,L(ω) = 60dB,斜率为 –40dB/dec,据此可得到系统的开环增益K。

因为所以K = 10。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 求穿越频率和相位裕量:系统的相位裕量为(3) 相频特性为根据不同频率计算相角,可以画出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图2(4) 开环传递函数无右半s平面极点;在L(ω) > 0的频段内,φ(ω)对–180o线没有穿越;故闭环系统稳定。

3、已知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其中ω1 < ω2 < ω3 < ω4, K* = ω4ωc2,ωc为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幅值(增益)穿越频率。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

K
*
s p sz
j 1 i 1 m
n
i
j
绘制根轨迹时,只需要使用相角条件。 当需要确定根轨迹上各点的值时,才使用模值条件。
• 知道了根轨迹上的点满足的基本条件, 仍实际上还是不能绘制出根轨迹。
• 要比较快捷的绘制根轨迹,需要找 出根轨迹的一些基本规律。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渐近线包括两个内容:
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和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
规则4: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sa
pi z j
i 1 j1
n
m
nm
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为
180 0 90 (2k 1)180 a nm 180 ,60 45 ,135 n m 1 nm 2 nm 3 nm 4
第四章 系统的根轨迹法
系统的性能
稳定性
动态性能
闭 环即 特闭 征环 方极 程点 的 根
开环放大倍数 开环积分环节个数
稳态误差

难!
困难1: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如何求取!
困难2:讨论或预测当系统中的某一参数发生
变化时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如何变 化!
参数改变,系统性能如何改变!
开环传递函数(开环零极点+开环增益)
根轨迹法的任务就是由已知的开环零极点的分布及 根轨迹增益,通过图解法找出闭环极点。 根轨迹是系统所有闭环极点的集合。
闭环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闭环零点=前向通道零点+反馈通道极点
闭环极点与开环零点、开环极点及 K* 均有关
开环零极点和根轨迹增益
根轨迹图
闭环极点
分析系统
4、根轨迹方程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p 26.6
3
自动控制理论
14
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八、根之和 若 n-m2 ,闭环极点之和 = 开环极点之和 = 常数
p ,
i 1 i i 1 i
n
n
nm2
表明:在某些根轨迹分支(闭环极点)向左移动,而 另一些根轨迹分支(闭环极点)必须向右移动,才能 维持闭环极点之和为常数。
1 G ( s) H ( s) 0 Q( s) AP( s), P( s) 1 A 0 1 G1 ( s) H1 ( s) Q( s ) P( s ) 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G1 ( s ) H1 ( s ) A Q( s)
注意:此等效意义是在特征方程相同,或者是闭环极点相 同的前提下成立;而此时闭环零点是不同的。
180o根轨迹
( s z ) ( s p ) (2k 1)
j 1 i 1
(2k 1)180, (k 0,1,2,)
一、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简要证明如下:
由模值条件
1 * K
(s z
j 1 n i 1
解:开环传递函数有二个极点,一个零点,此类有零点的二 阶系统的根轨迹其复数部分为一个圆,圆心在开环零点处, 半径为零点到分离点的距离。
自动控制理论 21
4-4 系统的性能分析
此系统的分离点:
d1 1.17, d1 6.83
K 2
*
j
利用幅值条件可求得两个分离 点处的根轨迹增益
j 1 j i 1 i
(k 0,1,2,)
K*
s p sz
j 1 i 1 m
n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_根轨迹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_根轨迹分析法
一般有两个解,从中
因此求分离点和会合点公式: 可以判断是分离点或
N(s)D '(s) N '(s)D(s) 0 会合点,只有满足条
Kg 0
件Kg≥0的是有用解。
例4-1.设系统结构如图, 试绘制其概略根轨迹。
R(s)
k(s 1) c(s)
s(s 2)(s 3)
解:画出 s 平面上的开环零点(-1),开环极点(0, -2,-3)。
逆时针为正。(- , )
m
n
pj (2k 1) ( z j pi ) pj pi
j 1
j 1
ji
m
n
zi (2k 1) ( z j zi ) p j zi
j 1
j 1
j i
k 0,1,
k 0, 1,
例3.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g(s 1.5)(s 2 j)(s 2 j) s(s 2.5)(s 0.5 j1.5)(s 0.5 j1.5)
K
s1
00
0.5 1
1 1 j1
s2
K
K 2.5
2
K 1
1 K 0
1 j1
2 1
2 1 j 3 1 j 3
1 j 1 j
j
2
1
0
K 0.5
1
2
一、根轨迹的一般概念
开环系统(传递函数)的某一个参数从零变化到 无穷大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根在 s 平面上的轨迹 称为根轨迹。
根轨迹法:图解法求根轨迹。 借助开环传递函数来求闭环系统根轨迹。
nm
独立的渐近线只有(n-m)条 u=0,1…,(n-m-1)
(2)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
分子除以分母

自动控制原理_第4章_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_第4章_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2 绘制根轨迹的依据--根轨迹方程
R(s)
G ( s) H ( s)
C(s)
一、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 KG
* KH d
G( s)
Π ( s z j )
j 1
a
( s pi ) Π i 1
* a
b

* KG A( s)
B( s)
c
H ( s)
Π ( s zl )
K* G( s) s( s 1)(s 2)
试绘制系统的概略根轨迹。 解:开环极点 p1=0, p2=-1, p3=-2,无开环零点。
实轴上的根轨迹 (-∞,-2], [-1,0]。 渐进线 n=3,m=0,有三条渐进线。
0 1 2 1 交点 a nm 3
i 1
pi
1/4<K<∞时,s1,s2为一对共轭复根; K=1/2时,s1,2=-1/2±j0.5。
注意:一组根对应同一个K;K 一变,一组根变;K一停, 一组根停;
K=0.5 K=0 -1

j0.5 0
σ
-j0.5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指系统中某一 K=0.1875 K=0.25
参数在可能的取值范围内连续变化时, 闭环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变化轨迹。
a
pi z j
i 1 j 1
n
m
nm
a
(2k 1) nm
k 0,1,2,, 直到获得(n m)个夹角为止 .
开环传递函数
G ( s) H (s) K * Π ( s z j )
j 1 m
( s pi ) Π i 1
n
K*

自动控制原理(4)

自动控制原理(4)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根据如下控制系统框图介绍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R(s)
+ -
K
C(s)
s(0.5s 1)
图4-1 控制系统框图
1.将图4-1所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转化为:
G(s) K k ; k 2K s(0.5s 1) s(s 2)
上式便是绘制根轨迹所用的开环传递函数的标准 形式——零极点增益形式。

G(s)H (s)
K1 sm


m
zj
j 1
s m1

m j 1
zj

sn

n i1

pi
s n1

n i1

pi

上式可化为:
G(s)H(s)
K1
snm
τzj、τpi ——分之和分母中的时间常数。
由上两式不难看出
m
(z j )
K K1
j 1 n
( pi )
i1
zj
1
zj
,
( j 1, 2 , , m)
;
pi

1
pi
,
(i 1 , 2 , , n)
由此可以得到另一种形式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m
s zj


n i1

pi


m j 1

zj
s nm1

在n>m的条件下,当K1→∞时,有(n-m)条根轨
迹分支趋向于无穷远,即s→∞。这时可以只考虑高次项,
将上式近似写为:
G(s)H(s)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

snm 1 p1 1 pn

s
s
0
s z1 s zm
1 z1 1 zm
s
s
s pi i 1, 2, n
K*
s p1 s pn
snm 1 p1 1 pn

s
s

s z1 s zm
1 z1 1 zm

s(0.5s 1) s(s 2)
通过系统的根轨迹图,可以很方便地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进行 分析。不足之处是用直接解闭环特征方程根的办法,来绘出系统的根轨 迹图,这对高阶系统将是很繁重的和不现实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依据反馈系统中开环、闭环传递函数的确定关系,通过开环传递函 数直接寻找闭环根轨迹正是我们下面要研究的内容。
① (s1 p2 ) 、(s1 p3 ) 两向量对称于实轴,引起的相角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 (s1 z2 ) 、(s1 z3 ) 两向量也对称于实轴,引起的相角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 判断 s1是否落在根轨迹上,共轭零、极点不考虑。
② 位于s1左边的实数零、极点:(s1 z1) 、(s1 p4) 向量引起的相
GK
(s)

kg s(s 1)
解:判断某点是否在根轨迹上,应使用相角条件。求某点对应的根轨迹增益值,应使用 幅值条件。
s1 : m (s zi ) n (s p j ) 0 (s1 p1) (s1 p2 )
i 1
j 1
s1 (s1 1) 135 90 225
s2: 0 (s2 p1) (s2 p2) (116.6 ) (63.4 ) 180

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

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

我们知道,一个闭环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分子加分母就是该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这样,由已知闭环系统的开 环传递函数确定其闭环极点分布,实际上就是解决系统特征 方程的求根问题。 1948 年,伊文思( W.R.Evans )根据反馈 系统中开、闭环传递函数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求解闭环特 征方程根的比较简易的图解方法,称之为根轨迹法。因为根 轨迹法直观形象,使用简单,所以在控制工程中获得了广泛 应用。
当 K =0.5 时,两个闭环极点均为 -1 ,闭环特征根为二 重实根,系统为临界阻尼,单位阶跃响应仍为单调上升的非 周期过程,但比上述情况稍快;
当 K >0.5 时,闭环极点为共轭复数,系统为欠阻尼振 荡,阶跃响应为衰减振荡过程,且超调量正比于 K 值。
分析表明,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利 用根轨迹可以分析当系统参数增大时系统动态性能的变化趋 势。然而,对于高阶系统,用解析方法绘制系统根轨迹图显 然是不适用的,我们希望能有简便的图解方法。因为开环传 递函数相对容易得到,因此要求能够根据已知的开环传递函 数迅速绘出闭环系统的根轨迹。为此,需要研究开环零、极 点与闭环系统的根轨迹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4.2 常规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4.3 广义根轨迹 4.4 根轨迹系统性能分析 习题四
本章主要讲述根轨迹的概念、 绘制常规根轨迹的基本 法则、 广义根轨迹以及根轨迹系统性能分析等。
4. 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从第三章分析可知,一个系统可以通过找出其闭环极点 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情况,而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又 与闭环零、极点在 s 平面上的位置密切相关。但对于高阶系 统,采用解析法求取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根(闭环极点)通常 很困难,特别是在系统参数(如开环增益)发生变化时求根, 每变化一次都需要重新计算一次,因此解析法就显得很不 方便。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z2 ) p2 )
m
sm z j n1
i 1
(s zm )
(s pn )
m
(zj)
j 1
n
( pi )
i 1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复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如果开环零、极点的数目满足n-m 2,则 闭环特征方程为
snnp isn 1 n( p i)K *m( zj) 0
证明: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
n
m
D(s) (spi)K* (szj)0
i1
j1
根轨迹有分离点,说明闭环特征方程有重
根。因此,
n
m
(s pi ) K* (s zj ) 0
i1
j1
d
ds
n i1
(s
pi )
K*
m j1
(s zj )
0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复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将上面两式相除,整理得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复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一、根轨迹的定义
根轨迹:是指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某个参数 (如开环增益K)从零变到无穷时,闭环特征 根在s平面上移动所画出的轨迹。
常规根轨迹:当变化的参数为开环增益时 所对应的根轨迹。
广义根轨迹:当变化的参数为开环传递函 数中其它参数时所对应的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复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证明: 由根轨迹方程,得
m
(s
j 1
n
(s
zj) pi )
1 K*
i1
令K* =0,得
m
j 1 n
(s (s
zj) pi )
1 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4-1 什么是根轨迹?它有什么主要性质?如何把握根轨迹作图? 答 用()G K s 表示开环系统传递函数,K 为开环增益因子,而11()()()mii nii s z G S s p ==-=-∏∏ (4-7)为K=1时的开环传递函数。

闭环特征方程有以下几种等价表示形式:11()()0nmi i i i s p K s z ==-+-=∏∏ (4-6)()()0a s Kb s += (4-8)这里1110111101()()()()nn n i n i m m m i m i a s s p s a s a s a b s s z s b s b s b --=--==-=++++=-=++++∏∏1()0KG s += (4-9) 1()G s K=-(4-10) 所谓根轨迹就是以K 为参变数,取值从零连续地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特征根的轨迹。

式(4-10)说明根轨迹上的点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⑴相角条件:00()180360G s l ∠=+⋅0,1,2,l =±± (4-11)即: 0011()()180360m ni i i i s z s p l ==∠--∠-=+⋅∑∑ (4-12)⑵幅值条件:1()G S K=(4-13) 即:111mii n ii s zKs p==-=-∏∏ (4-14) 根轨迹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九条规则。

规则一 当n m ≥时,根轨迹分支数等于开环极点数n 。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包括无穷远零点。

规则二 根轨迹对称于实轴。

规则三 根轨迹在实轴上部分为线段或射线,其右边的开环实极点和实零点的个数和为奇数。

规则四 根轨迹有n m -条渐近线,它们在实轴上有公共交点为:i i a p z n mσ-=-∑∑ (4-15)各渐近线对正实轴的倾角为180360(0,1,,1)a l l n m n mϕ+⋅==---(4-16)规则五 根轨迹在开环极点j p 处对正实轴的出射角为 11180360()()jm np j i j i i i i jl p z p p ϕ==≠=+⋅+∠--∠-∑∑(4-17)在开环零点j z 处对正实轴的入射角为:11180360()()jn mz j i j i i i i jl z p z z θ==≠=+⋅+∠--∠-∑∑(4-18)规则六 根轨迹的分离点为闭环特征方程的重根点,应同时满足: 1()0KG s += (4-9) 和()0dG s ds= (4-19) 即同时满足: ()()0a s Kb s += (4-8) 和 ()()()()0da s db s b s a s ds ds-= (4-20) 分离点处进入根轨迹与离开根轨迹是彼此相间隔的,其切线间夹角(分离角)相等,为:180d rψ=(4-21)r 为分离点d 处闭环特征根的重数。

规则七 根轨迹与虚轴交点,由1()0KG j ω+= (4-22) 或用劳斯判据判定。

规则八 当根轨迹上一点1s 确定后,由幅值条件决定该点处的K 值:1111ni i m ii sp K sz ==-=-∏∏ (4-23)规则九 K 值固定后,对应的闭环特征根12,,,n s s s 与开环零极点有关系:11n niii i s p ===∑∑ (当2n m ≥+时) (4-24)和111(1)n n nn miiii i i s p K z -====+-∏∏∏ (4-25)上述规则中,规则二和规则九是由于式(4-8)是实系数方程性质推知;规则三、五,规则四的式(4-16)和规则六的式(4-21)涉及根轨迹走向,都可以由相角条件导出;规则一、八可决定根轨迹上特殊点(分离点及与虚轴交点)的位臵及相应的K 值,故除幅值条件外,还要补充一个条件。

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则,可以正确地绘出根轨迹概图。

4-2 在根轨迹作图中,确定渐近线和分离附近根轨迹很关键,如何理解有关它们的计算公式?答 当n m >时,开环传递函数11101110()m m m n n n s b s b s b G s s a s a s a ----++++=++++ (4-26) 在无穷远处有一个n m -重零点,n m -条渐近线就是根轨迹趋近于这个无穷远零点的状态,渐近线倾角就是根轨迹在无穷远零点处的入射角,渐近线交点就是无穷远零点关于根平面上以a σ为圆心的单位圆的反演点。

在无穷远看(当s →∞时), 1()()n ma G s s σ-≈- (4-27)而由式(4-26),在s →∞时时,有 1111()()n m n m n m G s s a b s -----≈+-+(4-28) 比较式(4-27)和式(4-28),得1111()()n m n m n m n m a n m s n m s s a b s σ----------+=+-+得 1111()n mi i n m i i a p za b n mn mσ--==---==--∑∑ (4-15)a σ是无穷远零点反演点的坐标,也即是渐近线交点的坐标,它是实数。

由于无穷远是n m -重零点,根轨迹渐近于它的形态可从式(4-27)得到:00()()()180360a G s n m s l σ∠=--∠-=+⋅ 令()a a s ϕσ=∠-,故180360,0,1,,1a l l m n n mϕ+⋅==---(4-16)分离点s d =,它是闭环特征方程的重根点,故应同时满足1()0KG s += (4-9) 和 ()0dG s ds= (4-19) 式(4-19)与[]0ln ()dds G s = (4-29)等价,故d 满足11110mni i i id z d p ==-=--∑∑ (4-30)用式(4-30)确定分离点有时是很方便的。

分离点可以看做根轨迹的中继点,根轨迹是闭环特征方程:11()()0n miii i s p K s z ==-+-=∏∏ (4-6)K 从0→∞的根的轨迹。

如果我们把K 分成两段:[)10,K 和[)1,K ∞,其中1K 是重根点K 值。

对应1K 的闭环特征根除了这个r 重根点d 外,还有n r -个点:1,,r n s s + 。

则这些点既可看做根轨迹在[]10,K K ∈段的终止点,又可看做根轨迹在[)1,K K ∈∞段的起始点:⑴先看[)1,K K ∈∞这一段:令1K K K *=+代入式(4-6),有1111()()()0nm mi i i i i i s p K s z Ks z *===-+-+-=∏∏∏ (4-31) 而12,,,n s s s (其中12r s s s d ==== )是1K K =时的闭环特征根,故有:1111()()()nm ni i i i i i s p K s z s s===-+-=-∏∏∏ (4-32) 因此式(4-31)变为“11()()0mnii i i s sKs z *==-+-=∏(4-33) [)1,K K ∈∞等价于[)0,K *∈∞,故这一段根轨迹可以看做是以12,,,n s s s 为新起点,12,,,m z z z 及无穷远零点为终点的根轨迹。

由根轨迹起始点出射角公司(4-17)可得d 处根轨迹对正实轴的离开角:00111180360()(),0,1,,1m nd i i i i r l d z d s l r ABC r ϕ==+⎡⎤=+⋅+∠--∠-=-⎢⎥⎣⎦∑∑ (4-34)⑵对于[]10,K K ∈这一段:将根轨迹方程式(4-6)写成:111()()0mni i i i s z s p K ==-+-=∏∏ (4-35) 式(4-35)与式(4-9)有相同的根,因此有相同的根轨迹。

令11111K K K K **=+,代入式(4-33),并再次利用式(4-30),有 111()()0nni i i i s p s s K **==-+-=∏∏ (4-36) 即11()()0n niii i s p K s s **==-+-=∏∏ (4-37)当1:0K K →时,相当于K **:0→∞,故式(4-37)表示[]10,K K ∈这一段可以看做式(4-37)系统起始点在12,,,n p p p ,终止点在12,,,n s s s 的根轨迹,由根轨迹终止点入射角公式(4-18)可决定d 处根轨迹对正实轴的进入角为:00111180360()(),0,1,,1n nd i i i i r l d p d s l r r θ==+⎡⎤=+⋅+∠--∠-=-⎢⎥⎣⎦∑∑ (4-38)根轨迹某一进入分支与各离开分支的夹角:001(180360),0,1,,1d d d l l r rθϕψ=-=+⋅=- (4-39)这表明在d 处根轨迹进入分支与离开分支彼此相间隔,它们切线间夹角(分离角)为:180d rψ= (4-21)4-3 如何绘制负参数根轨迹?答 正反馈系统可以看做开环增益因子K 为负值的负反馈系统,此外在非最小相系统中绘制根轨迹图时,也会遇到K 为负值情形。

研究闭环特征方程:1()0KG s += (4-6)K 从0变到-∞的根轨迹称为负参数根轨迹或零度根轨迹。

由式(4-6)可得负参数根轨迹的相角条件为:0()360,0,1,2,G s l l ∠=⋅=±± (4-40)幅值条件为: 1()G s K=(4-41) 和常规根轨迹相对照,负参数根轨迹仅仅是相角条件变化了,因此在绘制负参数根轨迹时,只要将与相角条件有关的规则修改,其余规则照用不误。

修改的规则如下。

规则三 负参数根轨迹在实轴上的部分为线段或射线,其右边开环实零点和实极点的个数和为零或偶数。

规则四 负参数根轨迹的n m -条渐近线对正实轴的倾角分别为:360,0,1,2,,1n l l n m n mϕ⋅==--- (4-42)规则五 负参数根轨迹在开环极点j p 处对正实轴的出射角为:11360()()jm np i i j i i i i jl p z p p ϕ==≠=⋅+∠--∠-∑∑ (4-43)负参数极轨迹在开环零点j z 处对正实轴的入射角为:11360()()jn mz j i j i i i i jl z p z z θ==≠=⋅+∠---∑∑ (4-44)规则六 分离点d 处负参数根轨迹对正实轴的离开角为:111360()(),0,1,,1m nd i i i i r l d z d s l r r ϕ==+⎡⎤=⋅+∠--∠-=-⎢⎥⎣⎦∑∑ (4-45)负参数根轨迹对正实轴的切入角为:00111180360()(),0,1,,1m n d i i i i r l d p d s l r r θ==+⎡⎤=+⋅+∠--∠-=-⎢⎥⎣⎦∑∑ (4-46)负参数根轨迹在分离点d 处进入分支与离开分支是彼此相间隔的,其分离角同样为:180d rψ= (4-47)4-4 如何绘制多参数根轨迹?答 在有些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需要研究多个参数变化的影响,当一个以上的可变参数连续地从0变化到∞,闭环特征方程根的轨迹称为多参数根轨迹,或广义根轨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