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模型思想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从事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感觉培养小学生的模型思想对于数学教学的帮助很大,对于学生的学习也很是有益,下面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看法:第一,从教学目标出发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我们每位教师都熟知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只有真正做到,学生才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实际经验中经历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

例如,正方体的体积,让学生在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内摆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正方体的所包含的体积单位数恰好等于125个面积单位,在抽象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第二,在强烈的为题意识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对于高年级来说学生更多需要的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一种解决问题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提供给他们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生活中的负数》,这一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怎样让他们认识负数,理解负数,运用负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我首先让学生播放了一段天气预报。

学生们听得入神,然后问:“你们听懂了吗?”终于有位学生问我:“老师,你肯定是让我们从中发现什么不一样的问题,我们知道老师的用意了”。

我也适时鼓励他们看看谁能很快找到老师的答案,这节课的探索就在孩子们积极的问题中开始了。

最后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的,学生的发现就是把实际问题进行了数学模型化。

第三,建立符号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思想。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很多用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例子。

例如;爸爸比我大25岁,如何用数学来表示爸爸和我的年龄关系?这个问题的解决就要用到符号。

如果我的年龄用a来表示,那么爸爸的年龄就是a+25.总之,知识是力量,方法是中介,思想才是本源。

有了思想,知识与方法才能上升为智慧,我们只要抓住数学本质,与新课程理念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数学教育的最大价值,凸显数学本色。

但数学思想方法又蕴含与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是实现和学生双赢的很有效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在阶段,进行数学建模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

一、情境导入,感知数学模型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描述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

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学生的头脑中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容易使学生用积累的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二、动手操作,建构数学模型思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比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给学生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若干个,课堂上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

三、解决问题,拓展应用数学模型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解决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布置数学题作业,如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等;二是生活题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篇2]《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中阐述“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建模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您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的

您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的
33每天背30个英语单词,2个月背1800个单词;
问题源于生活,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把生活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就有利于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每分钟写20个汉字,,60 天,2个月,写60个汉字,3分钟 每天写两篇文章,背1800个单词,每天背30个英语单词,写了120篇文章
那些是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工作量--写60个汉字,1800个单词,背30个英语单词;工作时间---60 天,2个月,3分钟;工作效率--每分钟写20个汉字,每天背30个英语单词,每天写两篇,
师: 1 怎么样区别‘工作量和工作效率’?
2读一读 ‘每小时,每分钟,每天’等完成的工作量叫工作效率
3 这8条信息将了这位同学的几件事情?请你把这8条信息重新组合,完整表示出3件事情。
11每分钟写20个汉字,3分钟写60个汉字;
22 每天写两篇文章,60 天写了120篇文章;
(补充时间2小时,3小时)现在你能准确比较了吗?(14/2=7,18/3=6)是
李师傅做的快,数学上,把‘做了14个 ,做了18个’称为工作量,‘2小时,3小时’称为工作时间,‘每小时做了7个,每小时做了6个’称做工作效率。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位同学的一些信息;根据你的理解找出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数学模型就型,如数学中的数与式 ,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在工作问题中,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这些数学概念是学习工作问题的基础。我在教学中经常从实际事例出发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比如,有两位工人叔叔做玩具,李师傅做了14个 ,王师傅做了18个,你觉得哪位做的快,思辨补充,如果要准确知道谁快谁慢,我们还需要知道什么。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1. 引言1.1 什么是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抽象,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核心是抽象和建模,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模型思维,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

因此,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1.2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更加主动和积极。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培养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方法1. 提倡问题导向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思维。

2. 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数学实验室、数学软件等,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 鼓励团队合作:数学建模通常需要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数学建模水平。

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一、引言1. 模型思想的基本概念模型思想是指通过具体的实例或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或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构建模型,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授面积概念时,可以通过绘制图形或使用实际的纸片等物品来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模型思想,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三、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1. 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学习2.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通过构建模型,学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容易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实现跨学科整合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可以实现跨学科整合。

通过构建模型,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知识的综合运用。

1. 时间成本较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构建模型所需的时间成本较高。

这可能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和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安排上进行合理的考量。

2. 学生对模型的认知有限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可能会对模型的理解和应用产生困难。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和引导模型的构建,确保模型的理解和应用效果。

3. 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这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1.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模型的构建和引导。

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实例或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解决问题,确保教学效果。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数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科,而模型思想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可以提高其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怎么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呢?以下是一些策略。

一、引导学生形成模型思想学生的数学思维尚未成熟,多数学生往往缺少模型想象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引导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引导学生从所学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将问题转化为可探究的数学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注重实际应用,加强实际训练实际应用是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还应当加强实际训练,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实际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三、启发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逻辑思维启发式发现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发现这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探索并建立数学模型,还可以锻炼逻辑思维,提高提炼问题本质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模式,形成总结性的思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规律的发现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做复杂模型的模拟训练、引导学生制作数学模型、加强仿真实验等等。

教师还应注意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互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强调“培养逻辑思维,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还需要更多的实践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应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建模成象。

创设问题情境要将生活实际与数学有关的因素相结合,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性和思维活跃性。

使学生用积累的生活经验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学模型思想的存在。

如《正比例的应用》出示李师傅到商店买了1捆电线,跟店老板说好,用后再把剩下的拿来退钱,结果李师傅剩下大半捆,店老板退钱得知道这大半捆电线的长度。

用尺量太麻烦,老板用秤称这电线的重量,电线的重量和长度有什么关系呢?生:每米电线重量是一定的,所以电线的重量和长度之间成正比例关系。

怎么求每米的重量呢?生:找一米粗细同一种电线称出重量,因而可以通过称重量就可以求出电线的长度。

二、重视学生亲身体验,建模悟理。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应关注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因此,要让学生在实践经历中构建数学模型。

如《重叠问题》让学生用浆糊把两张同样长10厘米的纸条左右粘在一起,用尺量一量粘成的纸条的长度,为什么粘成后的纸条比20厘米短了?生:两张纸条有两小段粘起来就变成一小段了。

量出重叠部分长多少厘米,算出粘成的这张纸条长多少厘米?学生发现规律,只要用原来两部分的长度之和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就能求出粘后的长度了。

如在推导圆的面积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想办法获取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知识通过割、补、平移、旋转等方法拼成学过的***形,从而找到新知识的内在模型。

三、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建模立意学生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体会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如平面***形面积模型,在遇到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时,要想所给***形是什么***形,这种***型面积怎样计算。

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时,我先出示许多圆柱、圆锥形状的冰激凌包装盒,这些学生都很感兴趣。

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冰淇淋盒的形状,学生很快发现冰淇淋盒的形状有圆柱形,也有圆锥形。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1、借助实物认识图形,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在教学《认识物体》时,给学生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若干个,课堂上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

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等方法抽象出正方形和长方形。

是学生对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有清晰的认识;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比如:教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减法》时,借助小棒让学生通过拼摆,充分感知相同数位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及个位不够从十位退一的算理。

再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借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帮助学生理解表面积,借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器帮助学生理解容积。

延伸阅读大专生属不属于大学生现在所谓的大学生都泛指高等院校的在读学生,大专院校也属于高等院校一类,所以也叫大学生。

通常叫的大专生只是区别于高等院校本科学生而言的。

学校有权利没收学生手机吗作为学生学习的老师,老师有责任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如果学生违反上课纪律玩手机或者因为玩手机影响了学习,老师有权利暂时没收手机,并采取相应措施。

只不过手机始终是学生的个人财产,学生有权利要回自己的手机,只要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承认之后,老师还是要把手机归还,不得以其他理由继续扣留。

当代学生怎样实现中国梦当代学生怎样实现中国梦工具/原料电脑方法/步骤1第一,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可以在将来正好的为社会做贡献2第二,树立个人形象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给大家树立一个好的榜样3第三,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国家的法纪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4第四,不盲目攀比在生活中不盲目的和别人攀比物质条件的舒适与否过好自己的生活发扬节俭不浪费的没得5第五,学会乐于助人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弱势群体要给与关心和爱护发扬自己作为学生的美德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爱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数学建模应结合平常的教学内容切入,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1、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培养数学建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因此,从七年级开始,就应有意识地逐步渗透建模思想。

课本每章开始都配有反映实际问题的插图,抽象出各章主要的数学模型,并且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基础知识,一般也是由实际问题出发抽象出来的,反映了数学建模思想。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数学建模思想可以与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相依随,经常渗透,逐渐升华。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知识的特点,重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概括和应用过程。

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模型问题,要经常渗透建模意识,这样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学生可以从各类大量的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去研究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的能力。

2、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想培养数学建模能力不是简单把实际问题引入,而应根据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培养。

(1)课堂教学中还学生以动手能力新课程的教材中有大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的问题,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能让学生做的、操作的,就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操作着试一试。

科技革命常以工具变革开始,同样,工具也是数学建模的基本手段,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制作、操作教材所介绍的工具,有条件的活,还应该让学生见识一些现代工具,增加微机操作的实际训练。

(2)课堂教学中组织适当的讨论课堂讨论常常需要教师给出一个中心议题或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议题发表见解、互相讨论。

实践证明,课堂讨论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例如:有一池塘,要测量池塘的两端AB的距离,直接测量有障碍,能有什么方法测出AB的长度?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从而就可以得到很多建模的方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发布时间:2021-10-06T14:11:12.3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作者:温林莉[导读]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策略温林莉湖北省当阳市淯溪镇脚东小学【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当下阶段的小学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学生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空间思维、几何思维、运算能力等方面出发,培养小学生的模型思想是核心素养下小学教育的重要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这一要求从日常的学习出发,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及构造模型的能力,文章着力探讨了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出要求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着力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积累方法,发展能力。

基于此,在本文中,本人以模型思想为切入点,从应用信息技术、指导自主学习和设计动手活动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2-016-01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组织手段。

数学思想方法内容丰富,模型思想是其中之一。

所谓的模型思想是指学生能运用形象化的数学语言,对抽象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等进行描述的方向。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应用模型思想,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还可以使学生们在发展模型思想的基础上,实现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立足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本人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探索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具体如下:一、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是学生们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众所周知,数学公式是对数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具有抽象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日渐形成模型思想是新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其他语言性及实践性课程,数学课程稍显枯燥,但新課程标准中的模型思想则可以较完善地弥补这一缺陷。

通过模型思维,可以将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便于理解,也充分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标签: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策略模型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其本质是以生活实际为基础,以数学知识为骨架,构建一个相互融合的体系,通过具象的思维模式对体系进行构建和改变,最终实现不经过实物便可以利用简练的数学理论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然而,现今的数学教学主要问题并不是教学理论的缺乏,而是诸多教师并未从简单的成绩为重的思维中走出来,不但阻碍了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制约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弊端(一)教学形式过于保守目前就实际教学的情况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浮于表面,只是简单形式化,并未落实到位,部分教师不能从根本上认可新课标的要求,只是一味地讲解数学理论及验算流程,不能够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并没有完成课堂主体的转换,仍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导者,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境地。

(二)教师教学质量较低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打好培育素质人才的攻坚战。

但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学习适应能力不强,过于保守,都成了该阶段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

教师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必须从自身做起,才能引导学生快速的成长进步。

(三)成绩至上的观念得不到改变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地区的教学仍旧以应试教育自我标榜,成绩仍旧是评判学生素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而该教育观念实则是填鸭式教学的根本,为此学生不善于思考更不愿去实践,最终限制了学生目前的学习兴趣。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模型思想(一)以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建模思维数学理论都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数学体系中的诸多理论同生活中的现象都是相互对应的。

怎样落实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怎样落实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借助数学原型,构建数学模型能够大大促动学生的数学理解。

所以,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协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增强对知识的内在体验和感知, 进而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 成为了我们课堂教学研究的关键。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教学目标多维度“数学模型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 它更多表达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品质, 相对于数学模型来说,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模型思想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体验”。

我认为学生在探索、获得数学模型的过程中, 也同时获得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程序与方法, 而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 其意义远大于仅仅获得某些数学知识。

学生在探索、获得数学模型的过程中, 同时也获得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因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模型主要都是确定性数学模型, 一般表现的方式主要包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等, 但这并不表示知识技能就能取代或者等同于思维过程和方法。

例如《圆的面积计算》一课,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 =πr2”作为一种确定性数学模型, 早已经被学生所掌握和理解。

学生基本已经具备了计算圆面积的水平,但我们教学目标的追求不但仅限于此,而是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知道这个公式的由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思想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升和发展。

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建构获取数学模型的整个过程。

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讲的就是同样一个道理。

二、数学问题是载体问题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的核心。

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从而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成为一句空谈。

学生见过的数学问题一般都是,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

问题情景单一,条件不多很多,解题目标清楚,教师掌握一种解答就能够指导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意识摘要:模型思想是教师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助手,也是教师浅显易懂地传授教材内容的有效媒介,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直观性、规律性、高效性和科学性,让小学生亲身体验到借助模型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的巧妙之处,激发小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认知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人才。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型思想意识引言: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思想就已经成为了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题。

对比别的科目,学习数学比较枯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就是个有效途径,它的生动形象特征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明白并牢记相关的数学知识,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可以为把数学这个主要科目学好提供了便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中明确提出了“初步形成模型思想”,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在小学阶段,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正式明确了模型思想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数学模型思想呢?它是把数学理论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数学理论知识寻找他们连接纽带,让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变为对应的数学模型,再用来处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的思想。

我們该如何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呢?我认为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模型思想,另一方面要教学生如何建立模型。

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模型思想意识(一)利用教材渗透模型思想意识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

从广义角度讲,数学的概念、定理、规律、法则、公式等都是数学模型。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模型无处不在。

比如正比例和反比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教材中还有数的运算、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公式等。

(二)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认识模型思想意识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思想作为知识的一种,同样以生活为来源,把数学的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数学知识演变成现实的生活情境,并将其运用到课堂中来,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对内容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的陌生和恐惧,同时在体验活动中将数学相关的模型思想渗透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快乐、轻松地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而模型思想是指用数学公式或图像来模拟和描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和挑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最基本的是要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方式来展示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数学。

可以通过精彩的数学趣味故事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或者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愿意去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模型思想。

二、注重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从身边的事物和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的应用场景,这样能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理解模型思想的重要性。

三、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形式的模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形式的模型思想来解决问题,比如数学公式、图像和实物模型等。

通过多样化的模型形式,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从简单的实物模型开始,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问题,逐渐引导他们运用数学公式和图像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模型思想。

四、让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建模和解决问题。

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实物模型,或者让他们通过测量、观察等方式来获取数据和信息,从而进行建模和求解。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模型思想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学科较为枯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加强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加深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深入分析教材知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渗透数学模型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几点模型思想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策略模型思想实现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的结合,通过两者有效的结合,利用数学知识和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忽视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单一地进行知识讲解和运算,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

因此,应当注重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实现模型思想的渗透和培养。

作为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活动内容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实际情境创设中,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树立学生建模意识,实现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目标。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5-7=8,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情境:一群小朋友一共有15个,走了7个小朋友,还剩下8个小朋友。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相应的情境图,构建出相应的模型。

之后,教师让学生使用木棒代替,将变动的小朋友的数量摆出来,根据情境图和木棒进行解释:有15根小木棒,拿走了7根,还剩下8根。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模型思想是学生在解决实
际问题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事物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建立某一事物的抽象
概念。

学生掌握了这一思想,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模型思想,教师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1.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学生应该被引导去主动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展示实物、图片、视频、例题等,使学生对数学问题感到兴趣。

然后鼓励他们去观察数
学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分析和猜测。

2. 加强例题的讲解
在讲述数学知识时,例题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提供多个例题,
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通过例题的解答过程,学生可以掌握模型思想,并加深
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应该被鼓励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总结他们的思考过程并进行归纳。

在这个
过程中,学生将逐渐掌握建模思想,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建模能力。

4. 提高问题的难度
适量提高问题难度对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十分有利。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比较困难的数
学问题,鼓励学生多种方法尝试解决,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提高数学建模
的能力。

总之,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多种方式的引导和培养。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
自主探索,思考提高问题的难度,带领学生成长模型思想,并付之实践。

数学教学中模型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模型意识的培养

智策教法例谈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

因此,数学教学中模型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模型建构和模型应用的过程:基于知识与经验,感知数学模型;丰富活动与体验,建构数学模型;透过本质与变式,理解数学模型;经历迁移与应用,拓展数学模型;注重反思和总结,领悟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模型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加法模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模型思想”细化为小学阶段的“模型意识”和初中阶段的“模型观念”。

从“模型思想”到“模型意识”,强调的是对数学模型的初步感悟和运用,即“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1]。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多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

具体教学中,模型意识的培养应该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感知、建构、理解、拓展、领悟这五个过程。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例2是4个分数的连加计算,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依次是2、4、8、16(即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练习十六中有连续自然数(第5题)和连续奇数(第7题第2小题)即等差数列求和的习题。

下面就以其中蕴含的加法模型为例,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一、基于知识与经验,感知数学模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要从激发学习动机或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开始。

学习动机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独自体会产生的,对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有知识经验是学生探究新知、建构数学模型的基础,是沟通新旧知识的“纽带”。

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并通过恰当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时候,常常会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与经验,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探究新知的学习状态,为建构数学模型做好准备。

课始,教师可以组织观看“七桥问题”视频,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小岛看成一个个“点”,把桥看成一根根“线”,现实的“七桥问题”就会被转化为“一笔画”的数学模型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4月 下旬刊 教学·信息131· ·有所选择。

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不至于成为娱乐和表演,学生的课堂参与也才是积极有效的。

3 、“一字立骨”,防止无目的的“满堂问”。

笔者曾听过一节市级公开课,教学内容为《祝福》。

授课老师课上问了40多个问题,期中有30多个问题都是不用怎么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

表面看是热闹,但绝大多数问题没有多大意义,学生思维只能停留在表层,思维的过程几乎没有。

笔者认为,要善于结合文本内容,抓住核心点,“一字立骨”,解读出文本的“精神气”。

可以用三种方式来为现代文阅读教学“一字立骨”:第一,以线索为核心“立骨”;第二,以细节为核心“立骨”;第三,以情感为核心“立骨”。

在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课堂上,一个好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感受形象、体味语言、找到作者文字背后的真情。

4、 重视学生阅读主体地位,防止学生阅读个性被参与。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参与一定是学生阅读个性的参与。

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忽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用教参的答案固定教学的方向。

二是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教师动不动就让“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表面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可在讨论背后有多少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思考和个性阅读体验呢?这种做法实质上是群体阅读,终究不是个性阅读。

笔者认为,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才是正道。

这样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尊重,学生的良好个性才能得到培养。

四 、结语没有学生参与的阅读教学课是毫无生气而低效的语文课,广大同仁要防止阅读教学异化。

让我们的学生以兴趣为老师,立足于课堂,主动积极地与文本、他人进行深度交流、碰撞,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认识与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1]朱从国:《把考材当教材用——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做法》,《新语文学习》2009年第1期[2]李英杰:《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语文建设》2005年第9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模型思想郭德明(重庆市忠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404300)【摘要】如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教育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模型思想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的是确定性数学模型,广义地讲,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都是模型。

数学模型具有一般化、典型化、和精确化的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模型无处不在。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一系列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渗透模型化思想,帮助小学生建立并把握有关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握住数学的本质。

模型思想就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我通常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教学的1.在创设情境时,感知数学建模思想。

情景的创设要与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热点问题,自然,社会文化等与数学有关系的各种因素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用积累的生活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例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从直观入手,学生10岁,老师比你们大31岁,老师多大?同学纷纷举手,进一步提出学生A岁,老师多大?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2、在参与探究中,主动建构数学模型。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动手,小组合作,归纳总结,最后自己得出公式。

3、在解决问题中,拓展应用数学模型。

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益处,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际应用带来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鸡兔同笼》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出现实际问题,你到邮局买邮票,共用去人民币6元8角,要买回5角、8角两种邮票共10枚,你知道两种邮票能各买几枚?就是让学生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在小学阶段不用教给学生函数和模型的概念,但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和模型思想,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重要。

下面我就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和模型思想的。

一、函数思想是一种考虑对应、考虑运动变化、相依关系,以一种状态确定地刻画另一种状态,由研究状态过渡到研究变化过程的思想方法,函数思想的本质在于建立和研究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于“变化”中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做出预测,不仅仅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原则。

函数的核心就是“把握并刻画变化中的不变,其中变化的是‘过程’,不变的是‘规律’(关系)”。

学生愿意去发现规律,并能将规律表述出来的意识和能力,就是函数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例如:我们在教学路程和速度、时间的关系时,学生必须记住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但同时我们必须提出来:当一个量不变时,另外两个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路程一定,用的时间越长,速度就越慢;假如时间一定,那么行驶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快。

需要注意的是,当已知两个量单纯地计算出另一个量是多少时,这仅仅是计算问题,在此解决过程中并没有蕴涵函数的思想,因为没有变化过程,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

例如:“体积的问题”一块长30cm、宽25cm的长方形铁皮,从四个角各切掉一个边长是5cm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

这个盒子用了多少铁皮,它的容积是多少?”这个问题就只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当然问题解决过程中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但是如果将原题中的规定“切掉边长是5cm的正方形”改为猜想并验证“切掉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时,铁盒的容积最大”问题就由静止变得动态起来。

借助这样运动、变化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函数思想的初步渗透。

二、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学模型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模型思想渗透到教学中。

首先,在创设情境时,感知数学建模思想。

情景的创设要与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热点问题,自然,社会文化等与数学有关系的各种因素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用积累的生活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其次,在参与探究中,主动建构数学模型。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最后,在解决问题中,拓展应用数学模型。

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益处,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际应用带来的快乐。

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步入教师岗位一直从事数学教学,愈来愈感觉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对于数学教学的帮助很大,对于学生的学习也很是有益,下面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谈谈我的看法:新课标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第一、从教学目标出发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我们每位老师都熟知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思维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只有真正做到,学生才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实际经验中经历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

例如圆的面积,让学生在把一个圆切分成相等的近似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在共同操作中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圆的面积等于∏r2第二、在强烈的问题意识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例如;在解决问题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获得对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

解决问题构建模型的基本思路;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解释应用拓展,体验数学价值。

从建立模型的准备到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应用数学模型第三,建立符号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思想《符号标准》中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所以,《标准》也明确指出:“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是建立模型的过程。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模型思想的发展成为一种可能。

在我们的数学中有很多用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例子。

例如:爸爸比我大30岁,如何用数来表是爸爸和我的年龄关系?这个问题的解决就要用到符号。

如果我的年龄用a来表示,那么爸爸的年龄就是a+30.总之,知识是基础,方法是中介,思想才是本源。

有了思想知识与方法才能上升为智慧,我们只要抓住数学本质,与新课程理念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数学教育的最大价值,凸显数学本色。

但数学思想方法又蕴含与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是实现和学生双赢的很有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数学建模是对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化,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求解数学模型的过程。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

现在谈谈我在《圆的面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的几点做法:1.在创设情境时,感知数学建模思想。

导入新课,师:如果要镜框配一块玻璃,至少需要多大?是求什么?(圆的面积)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

让学生感知圆的面积。

2.在参与探究中,主动建构数学模型。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让学生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你发现什么?(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3.在解决问题中,拓展应用数学模型。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课件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在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

(生看完提问题并计算)(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即最大圆面积是多少?)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概括,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突破。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有关图形认识经验的基础,将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等方式,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探索它们的性质,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益处,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际应用带来的快乐。

借助模型,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培养他们初步的模型思想。

例如,在教他们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会先让他们看着课本上的图片说出内容。

比如,图片?上显示,一棵树上有9只鸟,图片?上显示,飞走了6只。

接着,我会让他们利用小棒,摆出图片?到?的过程。

然后,我会向他们提问,“那要是用算式表示会是什么呢?”他们就会脱口而出:“9-6=”我又会问,“结果是?”他们很快回答:“3”。

进行到这里,教学只完成了一半,我会接着让他们思考,“这个算式除了可以表示9只鸟,飞走6只,还剩3只外,还可以表示什么?”我会给他们举个例子:“桌上有9本书,老师拿走6本,还剩3本。

”在一番讨论后,孩子们会给出很多想法,其中有一个孩子说道,“桌上有9瓶饮料,我喝了6瓶还剩3瓶。

”我笑了,问他,“有没有撑着啊?”在笑声中,我会先表扬他积极思考了,然后告诉他这个例子虽然对,但不是很恰当,首先饮料喝多了对身体不好,而且也不符合实际。

其实加一个字就行了。

把我后面加个“们”,这样就好很多了。

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课堂,不仅训练了他们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而且初步渗透了建模的思想,同时培养了他们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答: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一系列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重要重视渗透模型思想,在教学中教师是帮助小学生建立并把握有关的数学模型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握住数学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