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市场有效性与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关系

合集下载

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兼论完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兼论完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2006年第3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71期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兼论完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周安宁(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68)摘要:因制度不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

解决我国证券市场中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可以使证券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资本市场;委托代理;公司治理机制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604(2006)03—0001—03资本市场(C api t a l m ar ket s)指的是金融资产(货币、债券、股票)进行交易的场所。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资本市场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投融资关系,是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的产物。

资本市场是“多层次”的,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多形态”,即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产权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和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二是多元化,即上述的每一种市场形态都应该呈现出金字塔式的多层次架构,包括全国性的场内市场(交易所市场)、集中的场外市场、分散的场外市场(地方性或区域性)等多个层次。

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平衡,股票市场发展较快,而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主板市场(集中交易市场)、沪深市场依然是我国大中型企业融资的主要市场。

所以,通常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就指证券市场,本文中的资本市场主要指证券市场。

委托——代理理论所探讨激励问题的核心,就是在委托——代理框架下,寻求最优化的激励方案,或设计最优的激励机制,优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

一、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1.政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具有政策制定的信息优势,上市公司只能根据所掌握有关信息判断政策导向,进而决定下一步的经营行为。

上市公司了解自身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产品销售情况。

两者之间形成信息不对称,在政府与上市公司的博弈中,政府视为委托人,上市公司为代理人。

上市公司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满足资金饥渴或寻求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会产生经营行为的异化。

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解决思路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实质是委托——代理制。

因此研究国企的委托——代理关系及代理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章分析了国企代理问题的成因,给出了如何解决国企代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委托——代理;代理问题;激励约束机制委托——代理制是伴随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出现的一种资产经营方式,其本意是促成经营人才的人力资本与股东的实物资本的最佳结合,以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发展和获取利润最大化。

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往往存在责、权、利等方面的矛盾和信息的不对称,因此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从而产生了“代理问题”。

一、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成因代理问题是“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共有的特征,对于转制中的我国国有企业来说,代理问题同样客观存在。

而且国企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诸多导致代理问题的体制性诱因,因此代理问题尤为严重和复杂。

国企效益欠佳、亏损面大,在很大程度上是代理问题的存在所致。

因此,分析和研究国企的代理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委托——代理关系链过长。

国企的委托——代理是沿着全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经营者这样一个层层委托、层层代理的关系链进行的。

过长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必然导致信息传递的迟缓和失真,尤其是在各层代理人具有虚报和隐藏信息的动机时,初始委托人要获得真实的信息就更加困难。

2.委托——代理关系不规范。

产权界定不明晰。

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应以明确界定产权为前提,但国企的所有者是全体人民,不是一个人格化的利益主体,国企所有权是虚置于委托——代理关系链的各个层次之中的,因此国有资产经常被经营者当作无主资产任意支配,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非市场化。

传统的国企的委托——代理关系完全是依靠行政管理机制形成的,企业经理人员都具有政府官员的身份,对其奖罚和评价都与行政绩效挂钩而非经营绩效,因此他们追求的都是行政目标而非资产收益最大化。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探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探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探究摘要: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有效激励方式,已经在我国的部分企业中实施,并发挥了一定作用。

本文解释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相关概念,在阐述股票期权激励理论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重点是分析了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有效性一、相关理论分析1.相关理论回顾(1)委托代理理论。

公司制企业中两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和经营者有各自不同的自身利益,将会有不同的目标追求。

这一理论最初是在《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及其所有权结构》中提出的。

所有者更多考虑的是长期利益;而经营者则更多追求的是短期利益。

(2)人力资本激励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

人力资本激励理论则是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力投资的效益问题。

人力资本是由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是存在于人体中的知识和技能等的存量总和,其所有权归个人所有,这就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退出企业比较随意,易于逃避风险。

(3)剩余索取权理论。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概念是由格罗斯曼和哈特提出的。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公司契约的不完备性。

剩余索取权指的是合同未明确规定的收益的索取权,由于企业的收入是不确定的,所以剩余索取权也意味着对风险的承担。

2.股票期权制度的正负效应分析(1)股票期权制度的正面效应。

体现了人力资本对产权与充分报酬的基本经济要求,有利于降低直接激励成本,减少现金流出可以锁定期权人的风险,股票期权持有人不行权就没有任何额外的损失。

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有利于吸引和稳定高素质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助于解决企业中普通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2)股票期权制度的负面效应。

有可能虚夸公司利润,可能助长股市泡沫,有可能带来经营者道德风险,约束作用弱化,客观上会助长经理人盲目冒险的动机。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引言: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向员工、管理层或关键人员提供股票或股权奖励来提高其工作动机和绩效的方法。

在当前竞争激烈和变化迅速的商业环境下,股权激励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并提供相关建议。

影响因素: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股权激励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经济增长迅速的时期,股权激励对于提高绩效的作用更为明显,而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这种激励措施可能不起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

其次,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组织结构也会对股权激励的影响产生重要作用。

不同的战略目标可能需要不同的股权激励措施来实现,而不同的组织结构会影响股权激励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战略需要来选择适合的股权激励模式。

另外,公司管理层对于股权激励计划的态度和参与程度也会影响其绩效效果。

如果管理层对股权激励计划的重视程度不够,或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那么股权激励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影响机制:股权激励对于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有着明确的机制。

首先,股权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和责任感。

通过让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或股权激励计划的受益人,他们将更加关注公司的业绩和发展,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股权激励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和风险承担。

员工在参与股权激励计划后,具有更强的收益动机和风险承受能力,他们更愿意参与新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等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从而推动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另外,股权激励也可以提升企业的组织效能。

通过将组织成员与公司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股权激励可以激发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实证研究:大量的实证研究支持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积极影响。

例如,研究发现,与没有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相比,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在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上表现更好。

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股权激励也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吸引人才和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手段。

为了规范和促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为,证监会出台了《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本文将对该办法进行详细解读。

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人才的引进和留用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焦点。

而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员工激励手段,可以通过给予员工股票等股权激励方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将公司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然而,在实践中,股权激励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行业不平衡、制度不完善、规则不清晰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证监会制定了《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旨在规范股权激励行为,提高激励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二、办法的主要内容《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适用范围该办法适用于我国所有股票上市公司,包括境内和境外上市的公司。

2. 目的和原则该办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上市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激励股东增强公司价值和盈利能力,吸引和留住人才。

其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公正和透明。

3. 股权激励的方式根据该办法,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票期权、股票期权增持、股票期权激励基金和股票期权激励子公司等方式进行股权激励。

4. 激励对象和激励期限上市公司可以选择激励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等关键岗位的员工,激励期限不得少于3年。

5. 股权激励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上市公司应当制定股权激励方案,并报请股东大会审议和批准。

并应当有较为明确的股权激励实施期限和条件。

6. 股权激励的限制和退出机制为了保护股东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该办法规定了一系列的限制和退出机制,例如限制员工减持股票的时间和比例,并规定了公司回购股票的情况。

三、意义与影响《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首先,该办法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上市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能力。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引言股权激励是指公司通过向员工发放股权作为激励手段,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公司业绩和价值。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权激励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增强员工与公司的利益共享,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中国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一、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和其他组织的股权激励行为。

包括但不限于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等。

二、股权激励的形式股权激励可采取以下形式之一:1. 股票期权:即向员工授予认购公司股票的权利,允许员工在一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买指定数量的公司股票。

2. 股票奖励:即向员工直接授予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员工在一定期限内拥有所获股票的所有权。

3. 股票限制性激励:即向员工授予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但员工在一定期限内无法转让或处置所获股票。

三、激励对象及比例1. 董事:董事在股权激励计划中的比例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

2. 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在股权激励计划中的比例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

3. 员工:员工在股权激励计划中的比例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5%。

四、股权激励计划的设立与审核1. 公司应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并提交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等组织进行审核和批准。

2. 股权激励计划应包括激励对象、激励形式、激励比例、激励条件、激励期限等内容。

3. 股权激励计划的审核应符合公司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合法、合规。

五、激励条件与限制1.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股权激励计划应确定一定的激励条件,例如业绩指标、服务年限等。

2. 员工在股权激励计划规定的激励期限内,应履行相关约束和限制,例如离职期间无权行使股权、不可转让等。

六、股权激励的实施1. 公司应设立专门的股权激励管理机构,负责股权激励计划的执行和管理。

2. 公司应及时向员工提供相关信息和文件,解答员工关于股权激励的疑问。

浅析关于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指标的研究现状

浅析关于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指标的研究现状
购 的股份应 当在一年内转让给职工 。20 0 5年 1 3 2月 1日证监会 果 .可通过调整 以股价为基础的报酬和以净利润为基础 的报酬
中国越来越 广泛地被采用 。0 5年 l 2 20 0月 7日修订 的《 中华人 民
推 出的《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下文 中简称《 ( 办法》为上 ) 市公 司制定 实行股权激励 契约提供 了依据 。由于股权激励计 划
应用 的广泛性 ,以及 对公 司管 理和经营状况影 响的重要性 日益
的比例来控制经 营者决策时考虑期间 的长度 。市场有效性较强 的情况下 .股票价格将恰 当的反应代理人 当期 的所有 已知行 为
所带来 的回报 。 F k a G(9 4 和 J i(94 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e hm,. 9 ) . e 19 ) 1 X
激励 。股权激励 是一种通 过经 营者 获得公 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 回报却是双方都可 以观察到 的,所 以净利润作为衡量高管人 员 经 营者一定 的经济权 利 ,使他们 能够以股东 的身份参 与企业决 业绩 的一种手段是较为可靠 的,但这种可靠性会受到净利润 中 策、 分享利润 、 担风险 . 承 从而勤 勉尽责地为公 司的长期发 展服 务 的一种激励方法。 随着股权激 励理论在中国不断深入 发展 .股权激 励计划在
历史成本和现行价值应用 的相对 比例的影响。 格瑞 A杰瑞 (9 2 对美 国 6 0家大型上市公 司 16 — 9 0 . 19 ) 0 9 3 19 年所采用 的业绩 考核指标和 经营业绩进行 了系统 的实 证分析 ,
结果显示 5年期的平均财务 业绩指标 和股东收益之 间的联 系紧 共 和国公司法》下文 中简称《 司法 》第 一百 四十三条规定 , ( 公 ) 公 密 。 因此财务业绩指标 能较直接 的披露代理人 的真实业绩。 B sm n 19 ) I ̄ i (9 3 经过理 论分析 认为 , uh a (9 3 和 n a 19 ) n 股 司 回购股份用于奖励给本公 司职工 的 .不得超过 已发行股份 的 价和净利润不 同程度地反映 了经营者当期活动的长期和短期成 百分之五 : 于收购的资金应当从公 司的税后利 润中支 出 : 用 所收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一、概述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

该理论主要研究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委托人)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代理人)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

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给代理人。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现代公司治理提供了逻辑起点,对于解决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主要源于对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的深入研究。

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需要设计最优的契约来激励代理人,以减少代理成本。

这一理论不仅在公司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其他领域,如公共管理、劳动经济学等,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委托代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委托代理理论起源于经济学领域,尤其是企业理论和契约理论。

其核心理念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在其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首次提出了“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

他们认为,由于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的传统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所有者可能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而经营者则可能因缺乏足够的所有权而缺乏足够的激励,因此提出了将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建议。

这种分离导致了所有者(委托人)和经营者(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委托代理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代理人的激励问题,以及如何设计最优的契约来激励代理人更好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

最具代表性的是罗斯(Ross, 1973)提出的委托代理模型,以及威尔逊(Wilson, 1969)、斯宾塞和泽克豪森(Spence and Zeckhauser, 1971)、米尔利斯(Mirrlees, 1974)和霍姆斯特姆(Holmstrom, 1979)等人对代理人激励问题的深入研究。

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机制的设计

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机制的设计

2、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的平衡
在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中,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的平衡是必要的。长期激励 可以鼓励代理人企业的长期发展,而短期激励则可以激励代理人企业的短期目标。 通过合理设计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的组合,可以平衡代理人的长期和短期目标, 从而更好地满足委托人的利益。
3、正激励与负激励的结合
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机制的设计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理论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三、案例分析
04 四、思考总结
05 参考内容
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中常见的一种治理结构,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降低代理成本和增加企业价值,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重要问题。本次演示将探 讨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分析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具体案 例分析激励机制的应用和优缺点,最后对激励机制的设计进行思考总结。
4、可操作性强:激励机制的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 执行。
三、案例分析
以某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为例,该计划旨在激励公司高管积极工作,降 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具体措施包括:
1、股票期权激励:公司向高管授予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使其能够在未来 以低于市场价格购买公司股票。这将激励高管积极工作,提高公司业绩,使公司 股票价格上涨,从而实现高管的个人收益。
三、结论
在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机制优化设计是关键。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 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导和激励代理人执行任务,从而满足委托人的利益。在具体 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任务的特性、长期和短期的目标、正负激励的结合以 及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等因素,以确保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谢谢观看
3、具体案例分析表明,股权激励计划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但也可能存 在一些问题,如过度股票价格、绩效考核体系不可靠以及实施成本较高等。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股权激励研究综述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股权激励研究综述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股权激励研究综述股权制度安排被用来作为公司经理人员的长期激励机制,是理论界一直关注的问题,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股权激励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国内外关于股权激励的主要文献进行了回顾,最后提出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政策选择。

一、委托代理理论----股权激励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是相分离的,法马(fama,1980)认为,对大公司来说,这种分离是经济组织中的一种有效形式,但这种分离必然会产生委托代理关系詹森和麦克林(jensen,meeking,1976)指出,当经理人员只拥有公司部分剩余索取权时,他就会制定使自己效益最大化的经营决策,因为他获得全部收益而只承担部分成本,所以一个理性的经理人员往往尽可能给公司赚钱的同时又尽可能地从公司里支出费用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代理成本就随之产生他们认为经理人员拥有的股权越小,其代理成本越大,当没有股权的时候,其代理成本达到最大同时,詹森(jensen,1986)认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和所追求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代理人凭着自己拥有大量信息的优势,在决策时可能会背离委托人的要求而投资到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中去,或甚至做出与委托人利益相反的选择。

代理理论认为经济组织的效率高低关键在于能否设计一套激励机制以诱导代理人透露其私人信息,选择更高的努力水平,使公司资源分配符合帕累托最优或次优,也就是说激励是相容的所以,授予经理人员(或代理人)一定数额的股权是激励代理人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使代理人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更趋一致,与委托人的目标更靠近詹森和法马(fama,jensen,)认为,当一个或者几个代理人集决策经营权和控制权于一身时,通过将剩余索取权授予决策者来解决所有者与决策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也是有效率(fama,jensen)。

总之,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经理人员持股能增大公司的价值,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他们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治理问题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委托代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中,它为分析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从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

一、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委托代理理论是由经济学家Jensen和Meckling于1976年提出的。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当委托人(公司所有者)将权力委托给代理人(公司管理者)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的问题。

代理人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而偏离委托人的利益,这种行为被称为代理成本。

委托代理理论的目的是通过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最大化。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经理人的行为受到激励机制的影响。

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制度、股权激励、激励合同等。

通过合理设计激励机制,可以使经理人的行为更加符合股东的利益,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委托代理理论还强调监督机制的重要性。

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形式,可以有效地限制经理人的行为,促使其更加符合股东利益。

1. 薪酬制度的设计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薪酬制度是影响经理人行为的重要激励机制。

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激励经理人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

激励合同中的股票期权可以使经理人对公司的业绩更加关注,因为公司业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股票价格的变化,从而使经理人更加努力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2. 董事会监督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监督机制。

董事会在监督经理人的行为和决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董事会的监督,可以有效地限制经理人的行为,保护股东的利益。

董事会可以对公司重大决策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公司的经营方针符合股东的利益。

3.激励合同的设计委托代理理论强调通过合理设计激励合同来影响经理人的行为。

利用契约理论中的激励合同原理,可以制定一些契约性激励措施,如目标管理、股权激励、绩效评估等,来约束经理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动机,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促进公司管理结构的完善和运作的有效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利用公司股权及相关权益,鼓励和约束公司经营者、技术人员、核心员工等共同参预、共同分享公司业绩增长成果的一种激励方式。

第三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市场规律、公司实际情况和员工综合素质,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第四条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应当明确其目的、对象、方式、期限、条件以及权益的行使和退出机制等内容,并进行全面风险评估。

第二章股权激励计划的设计与实施第五条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制定股权激励计划,确保激励计划与公司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

第六条股权激励对象包括公司经营者、技术人员、核心员工等,应当根据岗位职责、贡献度、绩效表现和市场竞争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估和确定。

第七条股权激励计划可以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奖励、定向增发等形式,具体方式应当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规定进行选择。

第八条股权激励期限应当合理确定,普通不少于三年,可以根据业绩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适当延期。

第九条股权激励计划应当根据业绩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激励权益的行使和权益的分配。

第十条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应当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股权激励的管理与监督第十一条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股权激励管理制度,明确内部管理程序和责任分工,保障股权激励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十二条公司董事会应当对股权激励计划进行审批,并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披露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上市公司应当将股权激励计划的执行情况纳入年度报告和公司管理报告,及时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披露。

第十四条监事会应当对股权激励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向股东大会报告。

第四章附则第十五条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完善内部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股权激励方案旨在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激励员工积极工作,促进公司稳定发展。

本文将就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背景、目的及实施过程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走上资本市场,实现上市。

然而,上市并非终点,而是一个生产力与资本结合的起点。

在资本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的存在,上市公司的股东、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证公司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股权激励方案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选择。

二、目的1. 激励员工:股权激励方案旨在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通过给予员工一定比例的公司股票或股权期权,使员工直接参与到公司的发展中来,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利益。

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还能够凝聚员工的向心力。

2. 提高公司业绩:股权激励方案通过将员工与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员工更加关注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积极推动公司业绩的提升。

员工持有公司股票或股权期权后,会对公司的业绩表现产生直接影响,从而促使员工在工作中更注重绩效和创新,推动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治理结构:股权激励方案可以有助于加强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决策质量和效率。

通过给予关键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能够使公司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更加一致,减少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股权激励方案还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实施过程1. 设定激励标准: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标准。

激励标准可以包括激励对象、激励比例、激励期限等。

同时,公司还需要明确激励标准的约束条件和绩效考核指标,确保激励方案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2. 设计激励方式: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进行股权激励,如股票期权、股份回购、限制性股票等。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分析及完善措施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分析及完善措施

弱相 关 ,还 受许多 非市场性 因 素的影 响首 先, 我 国股票市场上 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 普遍 ; 其次 , 庄家操纵市场 的情况依然存在 ; 再次 , 我国政府相关政策与社会资金 的移动 对于股票市场的影 响是很大的。由此可见 , 上市 公司 的股票市 价不能 反映公 司高 管人 员 的实际努力程度和经营业绩 , 在这种资本 市场 弱有效 性的环 境下对 高管 人员实施 股
法 律 以及市场 环境并 不支持企 业推行 股权 激励办法 。直至 2 0 0 5年证监会推行 《 上市 公 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 试行 ) 》 、 同时 《 公
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 有的公 司为了达到 自身 利益 的最大化 ,而过大的进行 了股 权激励 , 有的管理层为 了达到 自身利益 的最 大化 ,而 设置了较低 的行权指标 , 对于经营者业绩 指
关键字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问题分析 ;完善措 施


股 权激 励的 内涵和理 论
的持续发展提供 自身的能力 , 人力资源是现 代企业发展和生存重要 的资源 , 经营者通过 自 身的能力提高了公司的价值 , 提高了公司 的经营业绩 , 相应的获得 由于公司业绩提升 而产生 的回报 , 股权激励就是考虑了人力资 本 。而对经 营者行进了相应 的激励使经营者 的人力价值与公司的业绩相联系 , 从而达到 提高公司业绩的效果。
票 的其他公司进行合并之外 。与此同时 , 证 监会严格规定 了公司股份的发行条件 ,限制
公 司肆意发行股份。基于此 , 2 0 0 5年 以前 的
数 的南郭先生 ,他们 由于 自 身能力 的限制 ,
无法做到对企业的有力监督 ,上市公 司中内
根本利益 , 保 留了 自己对企业资产所 有权而 放弃 了管理权 ,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信息 不对称 ,自身的根本利益不 同,经营者有可 能为 了达到 自 身利益 的最大化,而损害所有 者的利益 , 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 在道德风 险和逆 向选择 , 所 以需要激励和引导经营者

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研究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于上市公司,如公司与客户,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与雇员之间都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

为此,研究了公司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分析了委托代理的产生原因及上市公司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标签:委托代理;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约束体制1 选题意义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产生了委托代理理论。

作为企业理论的重要分支,委托代理理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上市公司的整体效益却不容乐观,多家公司连年亏损。

因此,找出上市公司内部经营机制的缺陷以及治理对策是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而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是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主要途径。

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没有取得像西方经济学家那么巨大的成就,我国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但是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上。

因此,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委托代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委托代理问题是指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的预期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两者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不和谐甚至冲突。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不同: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是委托人的目的。

而代理人通常的目标是金钱、地位、空余时间、避免风险等,在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代理人才顾及委托人的利益。

其次,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不参与实际经营活动,他们没有收入、费用以及其他方面的真实信息,委托人无法获得相应信息,除非付出很高的成本。

再者,委托人与代理人风险偏好不同,委托人偏好风险高且获利机会好的项目。

但是,代理人没必要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去冒险,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放弃风险高的项目。

最后,契约不完备,委托人在聘用代理人时要签订契约,此契约不能预料到将来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更不能明确的规定各种情况下各方的责任,这就为代理人谋求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机会。

委托-代理激励理论实证研究综述

委托-代理激励理论实证研究综述

委托-代理激励理论实证研究综述概述委托-代理激励理论是博弈论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研究了代理人如何在委托人的监管下实现最优激励的问题。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本文旨在综述委托-代理激励理论的实证研究,并探讨其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

一、委托-代理关系的本质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经济体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形式。

委托人(principal)与代理人(agent)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委托关系,委托人将一部分权力和职责交给代理人行使。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等原因,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道德风险和激励问题。

委托-代理激励理论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最优的激励与监管。

二、委托-代理激励理论的基本模型1.经典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委托-代理激励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代理人的行为受到不完全信息和利益冲突的影响。

该模型旨在研究委托人如何设计合理的契约来激励代理人的行为。

根据模型的具体设定,研究者针对不同的行为特征和风险偏好,提出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如固定工资、奖励制度、股权激励等。

2.委托-代理激励模型的扩展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研究者对委托-代理激励模型进行了不断的拓展和修正。

一方面,考虑到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研究者提出了逆向选择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以更好地描述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多阶段模型和不完全契约理论,研究者研究了在动态环境下的激励机制和监管策略。

三、委托-代理激励理论的实证研究1.激励机制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研究者通过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激励机制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例如,股权激励政策可以有效地激励高管团队创造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同时,研究者还发现了不同激励机制之间的互补效应,如薪酬激励与内部治理机制的结合,可以提高激励效果。

2.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实证研究信息不对称是委托-代理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影响着激励机制的设计和效果。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上市公司的数量逐年增加,这些上市公司为了能在实际的经营当中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润,在经营方式以及经营权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家上市公司选择了股权激励制度,并以此来解决公司管理成本高的问题。

但由于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发展尚不完善,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了很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措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委托代理股权激励制度是现如今公司进行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早在20世纪,美国就已提出,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

由于其自身具有强大的优势,因此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总体上来说,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还属于起步的探索阶段,各方面环境都十分不完善,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继而提出解决股权激励制度在上市公司应用中的措施,为增强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发挥作用。

一、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应用的现状股权激励机制自提出以来,就为改善公司的管理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为美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

正是这种作用被我国的企业管理者所看重,并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也进行了多次改革,比如在2005年,我国的中信证券、恒生电子等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1]。

而截止到去年,在国内就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激励制度的计划。

从内容上进行划分,股权激励制度的方式主要有:激励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以及虚拟股票等。

但是就这些方式来看,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了股票期权,只有一小部分选择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

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本部分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股权激励制度思想意识有所偏差,实施效果不佳之所以要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公司的管理者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到公司的决策以及共同承担风险上来,激励这些管理者能更好的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而服务,从而降低公司在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提升管理的效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探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探析
几 十 年 的 实 践 证 明 , 管 目前 暴 尽 露 出很 多 问题 , 仍 是 一 种 非 常 有 效 的激 励 方 式 。 但 股权 激 励从 19 9 9年 底 开 始 被 引 入 中 国 证 券 市 场 , 由 于 国 内上 市 公 司 没 有 一 个 成 熟 的 法 律 环 境 和 市 场 环 境 , 管 也 有 部 分 上 市 公 司 进 行 了尝 试 , 一 直 未 大 尽 但 面积 付诸 实施 。 中国证监 会 发 布 的 《 市公 司 股权 激 励 规 范 意 上
黄 济外
( 闽江学院管理 学系,福建 福 州 3 0 0 ) 5 18
摘 要 : 市公 司的股权激励在我 国尚处于起 步阶段 , 上 实践 中新问题 、 新情 况不断涌现。 为了提 高股权激励 的有 效性 , 以委托代理理论 、 力资本理论、 . 费用理论 、 人 Yh " - 博弈论 和机制设 计理论 为理论基础 进行分析 , 市公 司在 实 上 践 中股 权激励存 在的主要 问题是激励条件较低 、 激励成本较 高、 激励 对象行权风 险较 大等, 建议从 完善公 司治理 结 构、 完善相关配套法规 、 建设 上市公 司经理人 才市场 、 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 提 加强对股权激励的监管等几个 方面完
股 权 激 励 计 划 以及 政 府 有 关 部 门 完 善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办 法 提 供 参 考 , 分 调 动 上 市 公 司 经 营 者 的 积 充 极 性 , 立 健 全 激 励 与 约 束 相 结 合 的 中 长 期 激 励 机 建
制 , 高 股权 激励 的效 果 。 提
5 业 企 业 中 9 % 的企 业 已 向其 经 营者 或 高 级 管 理 1 2 0
司 已经 完成 股 改 。在 全 流 通 时代 的 背 景下 , 市 公 上 司 的 股 权 激 励 已经 引 起 政 府 有 关 部 门 、 市 公 司 、 上 投 资者 等各 方 面 的高度重 视 。 股 权 激 励 在 我 国 尚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 践 中新 问 实

股权激励的发展历程探讨

股权激励的发展历程探讨

股权激励的发展历程探讨【摘要】: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解决企业委托与代理问题的长期激励机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西方企业广泛实施,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也已逐渐引进了股权激励,在最近又掀起了一阵股权激励热。

那么到底股权激励在国内外是如何发展的呢?文章就其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股权激励的含义和作用,接着介绍了股权激励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和应用,重点介绍了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最后做出评论认为我国股权激励仍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股权激励;内在价值法;公允价值法一、股权激励的含义和作用(一)股权激励的含义股权激励是指在经营者员工与公司之间建立一种基于股权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经营者员工以其持有的股权与公司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并承担公司的经营风险。

在公司里,经理人和股东实际上是一个委托代理的关系,股东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资产。

但事实上,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并不完全,需要依赖经理人的”道德自律”。

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而经理人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风险,为了使经理人关心股东利益,需要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一致。

对此,股权激励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二)股权激励的作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可以弥补传统管理方法和激励手段的不足。

在管理理念上,它通过员工对公司股权的拥有使公司与员工的关系由原来的雇佣关系变为平等的合作关系;在激励与约束的方法上,它通过建立所有者与员工之间在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收益、公司价值以及事业成就等方面的分享机制,形成所有者、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在管理效果上,它由以外部激励为主变为以员工自身的内在激励为主。

结果必然是有利于充分调整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人力资本潜在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无限的空间。

通过使经理人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可以使经理人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使他们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

晋商身股制对现代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启示股权激励方案范文

晋商身股制对现代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启示股权激励方案范文

晋商身股制对现代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启示股权激励方案范文摘要: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公司制为主,公司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从而出现了股东和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上是一份合同关系。

在这一合同关系中,股东将资金投入企业,委托经理人员对其进行经营和管理,并将决策权交给经理人员,同时要求获得最大化的投资回报。

如何处理好公司的管理层与公司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已经成为公司治理中研究的重要问题,而股权激励被广泛的用在了激励管理层的行为活动中,但是我国的企业在不断地把西方这一套股权激励政策引入到企业的同时,却忽视了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激励制度。

明清时代晋商的身股制,对现代企业的激励制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晋商身股制;代理问题;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

经理人和股东在这个委托代理的关系中,股东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资产。

但事实上,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并不完全,需要依赖经理人的“道德自律”。

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行为。

为了使经理人关心股东利益,需要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一致。

对此,股权激励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通过使经理人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可以使经理人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

股权激励对防止经理的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行为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一直以来,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股权激励制度,被认为扩大了资本所有权的思想,强调了人力资本价值,而且股权激励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者尤其是治理层成为企业的股东,赋予其剩余索取权,较好地解决了现代公司制度中管理层与所有者之间的矛盾,然而,早在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当时中国最大的商帮一晋商,晋商的票号经营中就创造出了不逊于现代股权激励制度的“东方股权激励制度”——身股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
社 会科 学家 2 0 1 5 年 第 3期
响, 部 分 文献虽 然 对股权 激 励条件 下 的 一 卜 . 市公 司委托 一代理 关 系有 所 涉及 , 但都 是在 似 设市 场有 效 的 条件 下 进行的, 并没 有考 虑市 场无效 的情 况 。 『 夭 1 此, 现有 相 关研 究都 没有从 理论 上揭 示股 权激 励 和市 场有 效性 对 卜市 公 司委托 一代理 关 系的影 响机理 , 也 没有 阐 明 市 公 司对高 管人 员的最 优股 权 激励数 量及 其影 响 冈素 。基 于
陈其 安
( 重庆大学 经济 L j 工 商管理学院 ,重庆 4 0 0 0 3 0 )

要: 在对股权激励过程进行深入分析 的基础上, 建 立数 学模 型 、 从理论上研 究股权 激励 和不 同市场有
效性 条件 下 的 上 市公 司委 托 一代 理 关 系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无论 股 票 市场 是 否 有 效 , 股 东给 予 高 管人 员 的最 优 股 权 数 量 以及 股 东和 高管 人 员 的均 衡 预 期 总 收 益 将 随 着 高管 人 员能 力 水 平 的提 高 而 增 加 , 随 着上 市公 司所 处 行
2 0 1 5年 3月
社 会 科学 家
S oCI AL S CI ENTI S T
Ma r . , 2 01 5
( 第 3期 , 总第 2 1 5期 )
【 博导新论 】
( No . 3 , Ge n e r a l No . 2 1 5)
股权激励 、 市场有效性与上市公司委托 一代理关系
并 不 显 著I 1 1 , 1 2 1 。 陈笑雪 ( 2 0 0 9 ) 研究 表 明 , 虽 然 中 国上市 公 司高管 人员 平 均持股 水平 比较 低 , 但股 权 对高管 人员 行 为仍 有重 要激 励作 用I ” I 。黄桂 田和张 1  ̄( 2 0 0 9 ) 实证 研究 认 为 , 股 权 激励方 案 内生性 增 强对 公 司绩效 和风 险都 有 正 向影 响【 I 。 Wa n g ( 2 0 1 0 ) 研究表明, 股 权激 励 与企 业价 值 间不存 在显 著线 性关 系 , 但 是 存在 倒 U型 曲线关 系 I 。 Wo w a k和 H a m b r i c k ( 2 0 1 0 ) 通过 建 立理论 模 型研 究 发现 , 大 量股 权 激励 计 划将 会 激励 高 能高 管人 员有 更 好 的表 现, 但 是 会使低 能力 高管 人员 表现 得更 糟糕 I l 。陈其 安 和张红 真等 ( 2 0 1 2 ) 在 只考虑 股票 市场有 效 的情况 下 , 建 立 数 学模 型从 理论 上研 究 了股权激 励 条件 下 的上市 公 司委 托 一代 理关 系I n l 。 现有 相关 研 究 文献 大 多是 在 利用 实 证研 究 方法 研究 高 管人 员股 权 激 励对 公 司经 营业 绩 和企 业 价值 的 影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2 一 l 0
基金项 目: 重庆 市 自然科学 基金项 日( C S T C , 2 0 1 1 B B 2 0 8 8 ) ; 困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日( 7 l 2 3 2 0 0 4 )
作者简介 : 陈其 安 ( 1 9 6 8 一 ) , 重庆綦汀人 , 重 庆 大 学 经 济 工 商管 理 学 院 教 授 , 博士 、 博士 生 导 师 , 美 国加 州 大 学 圣 地 哥 分校 ( U C S D) 经 济 系访 问 学 者 ,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金 融 市场 和 企 业 理 论 。
系统深入地研究股权激励和不 同市场有效性条件下的上市公司委托 一代理关系, 对于降低公司高管人员 道德风险 、 提 高 上市公 司治理 水平 和 治理绩 效 具有 重要 的理 论 和现 实意 义 。 从迄 今 为止 的相 关研 究 文献来 看 , 国 内外 众 多学 者对 股 权 激励 和委 托 代 理 问题 进 行 了很 多研 究 ,得 到 了很 多有 价 值 的研 究 成果 。J e n s e n和
有 部 分学 者 对 股权 激励 和委 托代 理 问题 进 行 了不 同 的探 索 和得 到 了略 有 差异 的结 沦 , 例如, P a l i a ( 2 0 0 1 ) 、 徐 义
群和石水平( 2 0 1 0 ) 等实证研究发现 , 管理者持股水平与公司价值 、 企业绩效之间总体上呈现 山正相关关系, 但
业竞 争激烈程度和 市场环境 不确 定性程度 的提 高而减 少 当股票 市场有 效( 无效 ) 时, 高管人 员的最优 努力水 平随着高管人 员能力水平的提 高而增加 ( 降低 ) , 随着上 市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 和市场环境 不确定性程 度 的提 高而减 少( 提 高) . . 论 文研 究结果在一 定程度上揭示 了股权激励和 市场有效性对上市公 司委托 一代理关
系的作 用机 理

关键词 : 股权激励 ; 市场有效性 ; 委 托 一代理 关 系; 上市公 司
中 图分 类 号 : F 2 7 2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3 2 4 0 ( 2 0 1 5) 0 3 — 0 0 1 5 - 0 7


引言
Me c k l i n g ( 1 9 7 6 ) 研究 表 明 , 授 予 高管 人 员股 份 可 以使 高 管人 员 和股 东 的利 益 趋 于一 致 , 从 而降 低 代理 成 本 和提
高企业业绩l I I 。J e n s e n 和M u r p h y ( 1 9 9 0 ) 在对内部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 系进行研究后认为, 公司价值随着内部持 股 比例 的增 加 而增 加 l 2 l 。随后 的大量 相 关研 究 文献 以 J e n s e n等人 的研 究 成果 为基 础 , 从 理论 和 实证 两 个方 面 得到了“ 管理层 持 股 ( 或股 权激 励 ) 与 公 司绩效 ( 或公 司价 值 ) 之 间呈 现 出 显著 正相 关关 系 ” 的结 论 I 1 _ - m I 。同时 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